❶ 大家好!怎麼才知道朋友是不是進傳銷,他叫我去遼寧沈陽說在大興有批發衣服,一個月幾千有沒有呢
樓主所說的原因你可以根據情況詢問,第一,首先要看牌子。據我所知現在的傳銷都是大額利潤為誘導,比如說從事這個行業以後半年或者一年時間就可以買車買房等等。批發衣服這種最多屬於連鎖經營,是需要投資的。而且還要准備自己的店面等等,你具體詢問地點,批發衣服的種類,以及上級公司或者工廠的名字,知道後再上網查查是否屬實。如果你朋友答不出來可能就有問題,樓主慎重。樓主說的那種情況肯定有問題,因為一個人真正的做了一個好的行業,他不會和別人說的。再者,就算和你說也不會結巴。估計他掛你電話是詢問他的老師去了,無論真傳銷還是假傳銷 裡面都有很多知識的,其中有一種叫做 ABC法則 。A代表他 B代表你 C代表他的老師。他要是和你說不清楚就會叫他的老師來和你說,一般這個老師就是上級。
❷ 關於馬的資料
英文名horse
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家畜。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隨著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的役用價值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明顯下降,田間作業幾乎都為拖拉機所取代,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來源。
起源和馴化 馬屬動物起源於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為原蹄獸 ,體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較發達。生活在5800萬年前第三紀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馬 (圖1 ),或稱始祖馬,體高約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後肢高,有3趾。牙齒簡單,適於熱帶森林生活。進入中新世以後,乾燥草原代替了濕潤灌木林,馬屬動物的機能和結構隨之發生明顯變化:體格增大,四肢變長,成為單趾 (圖2);牙齒變硬且趨復雜。經過漸新馬、中新馬和上新馬等進化階段的演化,到第四紀更新世才呈現為單蹄的揚首高軀大馬。
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中國是最早開始馴化馬匹的國家之一,從黃河下游的山東以及江蘇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遺物中,都證明距今6000年左右時幾個野馬變種已被馴化為家畜。馬的馴化晚於狗和牛。
生物學特性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 (俗稱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以騮、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 (圖3),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 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為3~15歲,有的可達20歲。
類型 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中國有 30 多個 。主要可分為小型地方品種、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飼養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飼管理和幼駒培養及調教。
馬 mǎ <名>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馬眼、馬鬃、馬尾之形。「馬」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家畜名)
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 [horse]。史前即為人類所馴化,用作馱畜、挽畜和乘騎;它和其他現存的馬屬和馬科動物的區別是尾毛和鬃毛長,後腿飛節內下方有一塊胼胝,還有一些非固定特徵(如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稍呈弓形,頭小,耳短)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又如:馬伯樂(相馬的人);馬首(屬馬的人);馬牌子(官府養馬的夫役,他們身上都掛有腰牌作憑證);馬曹(官署名。專門管馬);馬圈(養馬的地方);馬祭(祭祀馬神);馬絆(系馬用的繩子);馬褐(馬的護衣);馬禍(馬的異象。古代以為災變之兆);馬圖(傳說中龍馬背負出水的圖)
「碼」的古字。古代用 以計算的籌碼。近世也用以計數 [code]
為勝者立馬。——《禮記·投壺》
又如:馬子(籌碼)
姓
關於馬的詞彙: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去勢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駰,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青白相間,類似蘭色的馬
龍,純白色的馬
駑,跑不快的馬,劣馬
關於馬的文化: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國人有姓馬的。馬姓是常見的姓氏之一。除了漢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姓馬的。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雲南回族幾乎清一色地姓馬。
昭陵六駿:(古代君王的馬)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
拳毛騧: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平劉黑闥時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贊曰:「月精按轡,天馬行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關大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烏:平薛仁臬時所乘,無箭傷。李世民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驃:白里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身中五箭,其中前體一箭,後體四箭。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與李世民換騎,並為颯露紫拔箭。李世民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ma】
馬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馬
(1)
馬
mǎ
(2)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馬眼、馬鬃、馬尾之形。「馬」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家畜名)
(3)
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 [horse]。史前即為人類所馴化,用作馱畜、挽畜和乘騎;它和其他現存的馬屬和馬科動物的區別是尾毛和鬃毛長,後腿飛節內下方有一塊胼胝,還有一些非固定特徵(如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稍呈弓形,頭小,耳短)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4)
又如:馬伯樂(相馬的人);馬首(屬馬的人);馬牌子(官府養馬的夫役,他們身上都掛有腰牌作憑證);馬曹(官署名。專門管馬);馬圈(養馬的地方);馬祭(祭祀馬神);馬絆(系馬用的繩子);馬褐(馬的護衣);馬禍(馬的異象。古代以為災變之兆);馬圖(傳說中龍馬背負出水的圖)
(5)
「碼」的古字。古代用 以計算的籌碼。近世也用以計數 [code]
為勝者立馬。――《禮記·投壺》
(6)
又如:馬子(籌碼)
(7)
姓
馬
(1)
馬
mǎ
(2)
[方]∶發怒時把臉拉長像馬臉 [draw face]。如:馬起面孔叫他們出去
(3)
駕著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馬過世家。――《聊齋志異·促織》
(4)
又如:裘馬揚揚
馬
(1)
馬
mǎ
(2)
大的[big]。如:馬道(大路);馬包(被包。中間開口、兩旁可以塞進東西的長布袋);馬船(大型官船);馬溜子船(航行速度較快的大船)
馬鞍
mǎ ān
[saddle] 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
馬鞍形
mǎ ānxíng
[the shape of a saddle――a falling-off between two peak periods] 馬鞍子的形狀――用來形容或比喻兩頭高起、中間低落的事物
馬幫
mǎbāng
[caravan;train of horses carrying goods] 馱運貨物的馬隊
馬鞭
mǎbiān
[horsewhip] 趕馬用的鞭子,多用皮條編成
馬弁
mǎbiàn
[bodyguard of an officer] 舊時軍官的護兵
馬表
mǎbiǎo
[stopwatch] 跑表,秒錶,最初用於賽馬計時
馬鱉
mǎbiē
[leech] 水蛭
馬兵
mǎbīng
[cavalry man] 騎兵
馬泊六
mǎbóliù
[procurer] 男女關系的牽線人
閑常也會做牽頭、做馬泊六,也會針灸看病。――《金瓶梅詞話》
馬不停蹄
mǎbùtíngtí
[continuous;hurried journey without a stop] 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時刻不停頓地前進
馬步
mǎbù
[pas de cheval] 像馬步似的芭蕾舞步
馬車
mǎchē
(1)
[cab;chariot;horse-drawn carriage;buggy]∶馬拉的車
用馬車拉煙草
(2)
[cart]
(3)
重型雙輪車,沒有彈簧,用於普通農業作業和運輸貨物
(4)
任何用馬拉的輕載雙輪車
馬齒莧
mǎchǐxiàn
[purslane] 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倒卵形多汁液的肥葉,遍生於東西兩半球,在某些地區是一種討厭的野草,可當蔬菜和涼拌菜食用
馬褡子
mǎdāzi
[large rectangular bag hung on a horse] 褡在馬身上的大型褡褳
馬達
mǎdá
[motor] 機械動力源,如汽油發動機、電動機
馬大哈
mǎdàhā
(1)
[careless;heedless]∶粗心大意
(2)
[scatterbrain;careless and forgetful person]∶輕浮而粗心大意的人
馬刀
mǎdāo
[sabre;saber] 騎兵作戰用的略彎的長刀
馬到成功
mǎdào-chénggōng
[begin successfully;win instant success;gain an immediate victory] 戰馬一到,立即成功。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
馬德里
mǎdélǐ
[Madrid] 西班牙首都。為歐洲地勢最高的都城,人口315萬
馬燈
mǎdēng
[baron lantern;hurricane lamp] 一種手提式的煤油燈,能防風擋雨,夜行時可掛在馬身上
馬店
mǎdiàn
[inn specially opened to receive members of a caravan] 供馬幫客人住宿的客店
馬隊
mǎì
(1)
[a train of horses carrying goods]∶成隊的馬,多用於運輸貨物
(2)
[caravan]∶商隊;一隊馱畜
(3)
[cavalry]∶騎兵的隊伍
馬販子
mǎfànzi
[horse dealer;nagsman] 馬匹兜售員,馬匹拍賣員,馬匹推銷員,(特別是在馬匹拍賣場上)被雇來騎馬和展覽馬的人
馬房
mǎfáng
[livery stable;stable;shed for horses] 供出租存放馬車和馬的馬廄並有設備提供使用
馬蜂
mǎfēng
[hornet] 大黃蜂,胡蜂科任何比較大的社會性黃蜂,是強有力善飛翔的昆蟲,具有有力的螫針,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馬蜂窩
mǎfēngwō
[hornet's nest] 馬蜂的巢穴。比喻令人不好對付的人和集體
他這一說可捅了馬蜂窩了
馬夫
mǎfū
(1)
[horsekeeper;groom;buggy driver]∶喂養馬的人
(2)
[mafoo]∶中國舊稱養馬的孩子或馬童
馬革裹屍
mǎgé-guǒshī
[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death under shield;die on the battlefield] 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軍人戰死沙場
馬褂
mǎguà
[mandarin jacket worn over a gown] 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的短褂。以黑色為最普通。原來是滿族人騎馬時所穿的衣服
馬號
mǎhào
[parking area for horses] 養馬的處所
馬號
mǎhào
[cavalry signal;bugle] 騎兵用的較細長的軍號
馬赫
mǎhè
[Mach] 飛機、火箭等在空氣中移動的速度與音速的比。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Ernst Mach)得名
馬赫數
mǎhèshù
[Mach number] 表示物體運動速度對周圍空氣中的音速之比的數
馬後炮
mǎhòupào
[belated effort] 象棋術語,借喻過時的舉動
檢討有屁用,田已經耕過了,哪個要他放馬後炮
馬虎
mǎhu
[careless;negligent;skimping;sloppy] 漫不經心;不介意;疏忽;輕率
這人太馬虎
馬甲
mǎjiǎ
(1)
[armor on horse]∶馬身披的鎧甲
(2)
[vest] [方]∶背心
馬架
mǎjià
(1)
[方]
(2)
[small shed;shack]∶小窩棚
(3)
[tripod]∶用來背東西的三角形的木架。也叫「馬架子」
馬韁繩
mǎjiāngshéng
[twitch] 扎住馬上唇的一圈繩索或皮帶、附帶交織而成的手柄,作為控制裝置
馬嚼鐵
mǎjiáotiě
[curb bit] 一種有分叉的硬馬嚼子,通過分叉可對馬頜施加力量起杠桿作用
馬嚼子
mǎjiáozi
[bar bit] 馬籠頭套在馬口內的部件,其銜鐵是一根堅固的金屬棍,有時包著橡皮
馬腳
mǎjiǎo
[cloven hoof;sth.that gives the game away] 比喻破綻或隱私
露出馬腳
馬廄
mǎjiù
[stable;shed for horses] 養馬的房舍
可養20匹馬的馬廄
馬駒
mǎjū
[foal] 馬的幼畜,尤指一歲以下的小馬
馬具
mǎjù
[harness] 在馬身上配備的器具、物品,如馬鞍子、馬蹬等,供騎馬用
馬可·波羅
mǎkěbōluó
[Marco Polo] (1254―1324)義大利人,曾於1275年來中國,在元朝任職17年。著有《馬可波羅行記》,介紹他在東方的見聞
馬克思
mǎkèsī
[Karl Marx] (1818.5.5―1883.3.14)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的一個律師的家庭里。主要著作有《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1848 年至 1850 年法蘭西階級斗爭》、《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
馬克思列寧主義
mǎkèsī-lièníngzhǔyì
[Marxism-Leninism] 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的統稱。由列寧從馬克思的學說中發展,或被認為是列寧發展的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馬克思主義
mǎkèsīzhǔyì
[Marxism] 馬克思、恩格斯和他們的追隨者制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原則和政策;尤指由馬克思創立或同馬克思相聯系的一種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包括勞動價值論、辯證唯物主義、經濟決定人類活動和社會制度、階級斗爭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及相信隨著資本家階級對工業的日益增大的集中控制和隨之而來的階級對抗的加劇和勞動者的苦難,將導致無產階級以革命奪取政權和無產階級專政
馬口鐵
mǎkǒutiě
[tinplate;galvanized iron sheet;tinned iron sheet;white sheet] 鍍錫的薄鐵片
馬褲
mǎkù
[riding breeches] 專為騎馬方便而設計的一種膝部以下瘦小、以上肥大的褲子
馬快
mǎkuài
[servant] 舊時衙門里偵緝逮捕罪犯的差役
馬拉松
mǎlāsōng
[Marathon race] 42195米超長距離賽跑。比喻時間持續得很久的事
馬力
mǎlì
[horsepower] 功率單位,1馬力等於每秒鍾把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作的功
馬列
mǎ-liè
[Marxism-Leninism]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簡稱
我看還是毛主席的說法,學馬列主要是學一個立場,一個觀點,一個方法
馬鈴薯
mǎlíngshǔ
(1)
[potato]
(2)
一種直立草本植物,葉為羽狀復葉,花白色、黃色、藍色或紫色,漿果紫色,原產於美洲南部和中部的高原,廣泛栽培(尤在溫帶地區)作蔬菜
(3)
此植物的塊莖。也叫「洋芋」、「土豆兒」、「山葯蛋」等
馬六甲海峽
mǎliùjiǎ hǎixiá
[the Strait of Malacca] 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安達曼海和南海。長約1000公里,最寬處約40公里,航道最深處25米
馬籠頭,馬勒
mǎlóngtóu,mǎlè
[bridle] 轡,用以御馬和約束馬的馬首挽具,包括絡頭、嚼子(口銜)、韁繩,還有其他附屬物
馬路
mǎlù
[road;avenue;street] 供車馬行走的寬闊平整的道路;公路
馬騾
mǎluó
[mule] 公驢和母馬雜交所生的家畜,力氣較大
馬馬虎虎
mǎmɑ-hūhu
(1)
[caleless;casual]∶不仔細
在科研中不應馬馬虎虎地對待一個哪怕不起眼的數據
你的頂髻做得馬馬虎虎
(2)
[not so bad;so-so]∶還過得去
他的英語馬馬虎虎
馬匹
mǎpǐ
[horses] 馬的總稱
馬屁
mǎpì
[flattery] 為了某種目的或利益而對人諂媚奉承的言行
馬屁精
mǎpìjīng
[subservient;flatterer;flunkey;apple polisher] 阿諛奉迎的人;拍馬者
馬前卒
mǎqiánzú
[pawn] 舊指在車馬前奔走的僕役,現指為人效勞、跑腿、供人差遣的人
馬群
mǎqún
[manada] 指一群同族野馬,包括一匹公馬、幾匹母馬和一些幼駒
馬賽克
mǎsàikè
[mosaic] 可以拼成圖案的小型彩色瓷磚,方形或六角形,也指用這種瓷磚拼成的圖案
馬上
mǎshàng
(1)
[immediately;right off]∶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電影馬上要開映了
我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on horseback]∶在馬背上
馬上比武
馬上比武
mǎshàng bǐwǔ
[tournament] 起源於中世紀的一種騎士比武;參加者分成兩隊,穿盔甲,持長矛或劍,一對一地比武,表現武藝和英勇,獲得優勝者由為這次比武選出來的女士發給獎品
馬勺
mǎsháo
[ladle] 木製的大勺,用來盛飯、盛粥
馬市
mǎshì
[horse market] 以金帛或茶、鹽同邊區民族換馬的地方
馬嘶
mǎsī
[neigh] 發出高而拖長的典型屬於馬的嘶鳴聲
馬首
mǎshǒu
(1)
[head of a horse]∶馬頭
(2)
[head of the general's horse as guide]∶指作戰時主將的馬首所向
馬首裂。――明·魏禧《大鐵椎傳》
瞻余馬首。――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馬首是瞻
mǎshǒushìzhān
[take the head of the general's horse as guide] 戰爭中士兵看主將馬頭或進或退,喻指跟隨別人行動,以別人的楷模為榜樣
馬術
mǎshù
[horsemanship] 騎馬的技術
馬術表演
馬蹄
mǎtí
[horse's hoof] 馬的蹄子
馬蹄鐵
mǎtítiě
(1)
[horseshoe]∶馬掌,即釘於馬、驢、騾子蹄下的 U 字形鐵片,以使蹄耐磨且不易受傷
(2)
[horseshoe magnet]∶U 字形磁鐵
馬蹄形
mǎtíxíng
(1)
[U-shaped;shape of a hoof]
(2)
三面構成U字形而一面是直線的形狀
(3)
U字形
馬桶
mǎtǒng
[clossstool;commode;nightstool] 大小便用的有蓋的桶
馬頭琴
mǎtóuqín
[a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scroll carved like a horse's head] 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馬頭裝飾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
馬尾松
mǎwěisōng
[masson pine] 亞洲東部的一種材用松樹,是一種有價值的、裝飾用多樹脂木材
馬戲
mǎxì
[circus] 原指人的馬技表演,現指有動物參加的雜技表演,這些動物都經過專門訓練
馬歇爾計劃
mǎxiē ěr jìhuà
[Marshall plan]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所謂美國「援助」歐洲復興的演說。後來美國政府據以制訂的《歐洲復興方案》,就被稱為「馬歇爾計劃」
馬靴
mǎxuē
[riding boots;gambado] 騎馬穿的長筒靴子,泛指長筒靴子
馬衣
mǎyī
(1)
[cover for a horse;horsecloth]∶遮蓋或裝飾馬匹的布
(2)
[capa prieto]∶裝飾性的馬衣
馬扎
mǎzhá
[campstool] 一種可折疊的小型坐具,腿交叉作為支架,上面綳皮條、繩等。攜帶方便
馬掌
mǎzhǎng
[horseshoe] 馬蹄下邊的角質皮層;馬掌上釘的馬蹄鐵
馬
(馬)
mǎ ㄇㄚˇ
(1)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匹。駿~。~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隨別人行動)。
(2)
大:~蜂。~勺。
(3)
姓。
鄭碼:XA,U:9A6C,GBK:C2ED
筆畫數:3,部首:馬,筆順編號:551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的考古發現證明,自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限,人們就開始馴化馬。許多古籍中有「相土作馬乘馬」的記載,作乘馬就是用四匹馬駕車,作為運載的工具。
化夏自古有祭馬的民間風俗。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馬祖是天駟,是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開始教人牧馬的神靈;馬社是馬廄中的土地神;而馬步為馬災害的神靈。漢族民間信仰馬王爺,農家於農歷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為全羊一隻。
蒙古族有馬奶節和賽馬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八月末舉行,為期一天。這天,牧民們穿上節日服裝,分別騎著馬並帶著馬奶酒,趕到指定地點,然後准備節日食品。太陽升起時開始賽馬,參賽的馬匹為兩歲小馬。比賽結束後,人們分別入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縱情歌唱,開懷暢飲,一直到夜色降臨,人們才載著余興紛紛散去。佤族過春節時要喂馬吃糯米飯,並觀察馬在廄中的姿態以占吉凶,以為頭朝東方為幸運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頭。
在湖北,傳說新娘出嫁時,本家歷代亡靈都會跟從前往,途中可能會撞著各種煞神附身,會給男家帶來不利。所以,迎親的這一天,男方會請方士一人,在門外設一香案祭告天地和車馬神,並殺雞以驅鬼。祭畢,抓米撒在新娘的彩轎上,表示打掉煞神。新郎也同時向花轎四周行禮,禮畢方可入內。
在東北地區,有漢、滿族踏馬杌的婚俗,新娘下車後,足踏馬杌,腳不沾地,以避邪祟之擾。貴州苗族有「背馬刀提親」的婚俗。青年男女相愛,經男女雙方家中議婚三次之後,就要背馬刀前往正式提親。
❸ 「江南才子」朱夏——記著名地質學家朱夏的豐功偉業
朱夏,是我國石油地質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是國內外享有聲譽的著名地質學家。他為發展我國石油地質事業無私奉獻了畢生精力。更使人稱贊的,他還是位知名的愛國詩人。他的偉岸人格、深厚學養受到領導和地學界的高度贊揚和敬仰。
他曾說過:「要是我不搞地質而專心從事詩創作,成就可能不在地質之下,我也很想這樣做。」
那麼怎樣稱呼他呢?
是地質學家兼詩人,或詩人兼地質學家?其實,兩種稱謂他都當之無愧。
論詩作,激越豪放,瀟灑飄逸。
論地質,理論創新,獨樹一幟。
哪裡最艱苦,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有朱夏的詩。准噶爾的克拉瑪依、柴達木的冷湖、松遼的大慶、華北的大港、下揚子的蘇北,以及東海陸架……,都有他的足跡,都有他的理論指導和親身實踐!
朱夏父親朱大可先生也是位詩人,朱夏夫人愛稱夫君為「小可」。朱夏一生的豐功偉業,真稱得上非同小可!
1955年組建的地質部631隊是全國五大石油普查大隊中實力最強、人員最多和裝備最好的國家隊。地質部任命朱夏為大隊暨新疆地質局副總工程師,大家尊稱他為朱工(公)。
我認識朱夏是在1955年北京召開全國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會議上。當時,他剛從瑞士留學回國不久,年方35歲,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瀟灑儒雅。
其實,朱夏的大名,我在南京大學念書時就早有所聞。地史學老師楊鴻達教授曾講述過有關他的故事:當時他就讀南京中央大學地質系,認識了同系低班同學馬以思。後來,兩人均到中央地質調查所工作。馬以思在貴州山區做地質調查時不幸被當地土匪殺害。這位不愛紅裝愛野裝的我國早期女地質工作者的悲慘遭遇,使得與她相好的朱夏深受刺激,決定以此激勵自己,努力攀登科學高峰,以寄哀思。
在40年風風雨雨的地質生涯中,我和朱夏常有機會相聚。他既是我的良師益友,又是我南大的校友和學長;既是著名地質學家,又是德高藝深的愛國詩人。
1955年春,准噶爾盆地石油普查全面展開,朱夏陪同地質部普查委員會總工程師黃汲清、謝家榮等率領的檢查組,從烏魯木齊經克拉瑪依、烏爾禾、和什托洛蓋,沿烏倫古河東行,由克拉美麗山越沙漠南返奇台,繞准噶爾盆地一周。
他到二分隊檢查指導工作時,我們隨他一起進行野外觀察。他理論知識淵博,洞察力強,在野外時走時停,仔細觀察,但很少記錄。回住地後,他夜半挑燈,獨酌壺酒,便對當日的地質現象進行思考、分析,追憶記述。
他在烏倫古湖觸景生情,詩興即發,便賦詩一首:
沙際遙看翠帶浮,滔滔一水獨西流。
無心來作磻溪叟,盈天肥魚自上鉤。
他路過克拉瑪依時,調查了黑油山瀝青丘,高興不已,認為是重要的油氣顯示和標志,詩興陡增,隨作詩篇:
黑油山下拭弓刀,和雪春泥滿戰袍。
莫指黑池悉腐鼠,驚雷破地看騰蛟。
詩中,黑池是指克拉瑪依黑油山。油苗粘稠,野鼠誤為水塘,來此索飲,陷身腐死。油苗的出現說明准噶爾盆地北部存有良好的生油層和油氣運移,朱夏對此評價頗高,增強了我們的勘探信心。他為發現克拉瑪依油田,縛住騰蛟而作出了貢獻!
是年冬,普查工作結束,隊伍集中到烏魯木齊編寫年終地質報告。朱夏為這年普查工作,運籌帷幄,決戰千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在地質報告中進行了科學論斷,並明確指出:「德倫山南隆起帶(陸梁)是尋找隱伏油藏的遠景區,進行綜合物探詳查,搞清深部構造情況;烏蘭林格構造,應進一步查清其地表特徵,並用鑽探了解深部含油性能;對發現含油砂岩的沙丘河背斜,進行1:5萬地質詳查,配合綜合物探和鑽探進一步了解構造形態,侏羅系及其下伏地層的含油情況;德倫山南隆起帶(陸梁)到北天山山前坳陷之間,以及克拉美麗山至博格達山之間的廣大地區,開展綜合物探工作,以了解准噶爾盆地的地質構造全貌,應特別注意依希布拉克至滴水泉、昌吉至阜康之間的『地塊』邊緣,可能存在隱伏構造是找油有利地區。」
在不足一年的時間里,在條件惡劣、手段落後的情況下,能提出如此精闢結論和建議,無疑是十分寶貴的,為以後的油氣勘探從理論到實踐提供了科學依據和重大決策,受到了地質部和同行的高度贊揚,其中包括當時在新疆的蘇聯專家和中國專家黃汲清、謝家榮等的好評。
朱夏,1920年9月10日生於上海,祖籍是浙江嘉興;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地質系,1940年進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工作;1946年考取公費留學,偕夫人嚴重敏女士赴瑞士蘇黎世高等工業技術學院深造;1949年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即將誕生,朱夏夫婦毅然中止學業,於是年8月離瑞士回國。
我們曾問過朱夏,聽說你考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為何以後改學地質?他的回答是這樣的:「青年時學地質是出於科學救國的幼稚思想和山水之癖的個人愛好。」那麼50年代初回國後已給你安排在北京工作,為何又要求去大西北呢?他用幾句詩來表達:
荷戈負弩請先行,礪面風沙繭足程。
擔得書生能報國,何妨詩趣雜豪情。
這道出了他寬大的胸懷,嘔心瀝血對祖國地質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為發展石油工業而獻身的赤子之心!
朱夏先是地質學家還是先是詩人?不了解的人以為他作詩只是業余愛好,其實他先是詩人而後才成名為著名地質學家。朱夏先父朱大可先生便是知名的詩人,著有《耽寂宦詩》。朱夏從小就受家學淵源陶冶,4歲時其母便在枕上課以唐詩,10歲即寫出《和父作》4首詩詞。爾後步步登高,成就非凡。他的詩筆落驚風雨,雄渾綺麗,情景交融,直入妙境,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強烈感人力量。其最大特點是詩與事業融為一體,他的創作激情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無比熱愛,真誠不變,無怨無悔!
1956年春,朱夏離開新疆,率領他22名弟子奉命奔赴青海柴達木盆地和西藏倫坡拉盆地,開展石油普查工作。此時,地質部任命朱夏為632隊主任地質師。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西北為阿爾金山、東北為祁連山、西南及南面為昆侖山。盆地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其輪廓呈菱形,地勢由西北微向東南傾斜,西北起伏,東南平緩,平均海拔為2700~3000米,西部多被沙漠覆蓋。
盆地形成於印支運動以後,地質結構復雜,在古老變質基底上發育成大型的中新生代疊加斷坳盆地。
朱夏去柴達木後擴大了隊伍,組織了冷湖、柴旦、德令哈等3個中隊共14個分隊,對20個構造進行了1:5萬、1:2.5萬詳查細測,並對鄂博梁一號構造,冷湖三號、四號、七號構造,馬海、烏蘭等構造進行鑽探。5月,冷湖四號構造A2井於井深319米的第三系中噴出了原油,油柱高達20多米,成為柴達木盆地第一口自噴井,從而發現了冷湖油田。當時,陳毅同志正率中央代表團在拉薩參加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慶祝活動,聞此佳音,便派慰問團前來慰問。朱夏為柴達木盆地油氣突破首立戰功。
柴達木盆地的工作條件極其困難,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朱夏帶領地質分隊,循昆侖山北麓經格爾木西行,山頭積雪未融,山下風沙怒卷,道路未辟,探索而進,如無止境。此情此景有他的詩為證:
沙風直卷昆侖壁,雪嶺橫拖爛漫霞。
比馭飛車追白日,人間不信有天涯。
在鄂博梁工作時,缺水嚴重,水貴如油,須從百餘公里外運回,每人日惟杯水供洗漱。詩人乏水成詩,以錄實情:
黃沙陣陣撲衣襟,一勺蹄涔何處尋。
莫笑諸郎都垢面,此間水價貴千金。
冷湖四號構造噴油後,相繼在冷湖三號構造、鄂博梁一號構造發現了油砂層,馬海構造鑽遇到油氣,柴達木盆地油氣勘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632隊派出四個地質分隊進入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和倫坡拉盆地,進行1:100萬石油地質概查。那裡是高山缺氧之地,眾視為畏途。
朱夏在青藏途中寫了六首詩,其中一首描繪了可可西里山的險惡。他含辛茹苦、親入其境。
呼吸豈真判死生,盪胸奇氣看雲成。
仰天一嘯渾無恙,驚起崖頭巨角羚。
耿耿忠心、公而忘私,是朱夏人生的主旋律。他把畢生精力無私奉獻給祖國的石油地質事業。這種精神正是魯迅先生提倡的「傻子精神」。
以油(氣)為業,業而報國。
以苦為樂,樂而棄家。
正如他夫人嚴重敏教授所說:「拋妻別子轉戰南北,忍受一般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勤勞動,終於在地質理論研究和油氣勘探實踐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卓越的貢獻」是他終生夢寐以求的理想。他到柴達木後,曾冷靜地思考著新疆的教訓是什麼?如果當時手裡有鑽機,豈不發現了克拉瑪依、烏爾禾和克拉美麗等油氣田,甚至現今的吐哈油田或許在50年代就能發現。當年631隊就有一支吐魯番女子石油分隊在那裡勘查,我南大同學伍詹玉就在該分隊。吐魯番夏季氣溫最高記錄達47.8℃,火焰山的酷暑非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頂住;這里古時稱火州,女子隊的姑娘們經常脫水暈倒,實在不能堅持便撤下來了。
「新疆教訓」給朱夏編織成一個「夢」,那就是勘查隊一定要配備鑽機。這個夢終於在柴達木基本上如願以償。
1957年初,春風吹進了柴達木。在馬海構造上試獲天然氣,日產氣量高達14萬立方米,從而發現了馬海氣田。這樣,朱夏領導的632隊既發現油田又發現氣田,對柴達木的評價無疑是可以下結論了:
肯定柴達木盆地是個大型含油氣盆地。
肯定柴達木盆地將會成為西北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
朱夏為柴達木盆地早期油氣突破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59年,朱夏奉令調至東北松遼盆地,協助地質部指揮松遼石油會戰,為發現大慶油田功彪青史,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1962年,他奉令調至南京地質部華東地質礦產研究所任副所長,從而轉入科學研究工作。
歲月悠悠,「文化大革命」開始,大難臨頭。批鬥他,責以「何以歸國」?「歸來何早」等莫須有罪名,還來勢洶洶抄其家,勒令交出「反詩」,他珍愛的詩書盡遭破壞。1968年冬,他被揪到金壇後洋公社搞「鬥批改」。同類者集於半舍豬棚中,後被挾持回寧,禁於虎踞關研究所。歷經遷徙,衣被盡裂,不解縫補,惟瑟縮而已。時開大會,被揪出「隔離審查」,罰以苦役,掃地拔草,外出運磚搬瓦。作為朱夏弟子,為之遺憾而不平,為之同情而落淚!一位堂堂正正為祖國為人民歷經千山萬水、日夜操勞的著名科學家竟遭此厄運!而他卻泰然處之。堅信黨仍然是偉大的黨,人民仍然是偉大的人民。在他詩中表白:「雙飛不悔歸來早,大夢寧嫌悟覺遲」,堅貞不渝、決不後悔!
烏雲過後出朝霞。1976年,鄧小平同志的戰友王震副總理召朱夏去山東煙台參議金礦工作,且隨行一月。因朱夏1951年曾寫過一本《中國的金》小冊子,被王震讀到後特邀請他指導。此事還有段傳聞:朱夏問王震:「你同我老九打交道不顧忌?」王震笑答:「我就喜歡同老九交朋友,毛主席說過老九不能走。」朱夏聽了感到極大欣慰!
早在1964年,他就著重研究中國盆地的形成機制和演化規律,把古生代盆地分為6種原型,把中新生代盆地劃分為7種原型,以新的理論觀點重新解釋中國東部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以及拉張裂谷型盆地的結構特點。
1973年,朱夏將其發表的9篇板塊構造論著譯文組輯成書作了跋語,書名為《板塊構造的岩石記錄歷史實例》,成為最早向中國介紹板塊大地構造理論者之一。
他以活動論為基點,首先提出了「兩種構造體制」的觀點,運用板塊理論結合中國地質實際,提出了印支期以前的槽台對立發展體制和印支期以後的板塊構造體制;認為不同運動體制的相互疊合配置,以及不同階段構造形變,為油氣藏的形成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構造條件。
70年代後期,全國油氣勘查形勢嚴峻,選區難度越來越大,勘探深度越來越深,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而所需資金卻越來越困難。在此情況下,需要制定新的戰略部署和決策。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朱夏被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江蘇省人大常務委員,並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出版了《動力地球學》譯著,真是喜事多多!從此他更加關心全國油氣勘查工作。
1979年10月11日,地質部在長沙召開了石油普查勘探部署座談會。石油地質局局長塞風特邀朱夏參會作指導。在聽取與會代表發言後,朱夏作了長篇講話。至今我還保存著他的這個講稿。他首先從油氣地學理論出發,分析了中國沉積盆地具有「同堂」特色。有的是「四代同堂」,有些是「兩代」、「三代」等盆地疊加,這是與中國處於歐亞、太平洋、印度三個板塊之間的特定位置有關,而國外就很少有這樣情況。因此,打開新領域、新類型是大有可為的。他從區域展開為導向,對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松遼南、華北、江蘇、南方碳酸鹽地區和藏北等八大區塊作了詳細的選區論述。而後這些區塊被列為第二輪普查的重點。
在會上他還說:「昨天塞局長批評我們,事業心、搞業務、學業務不如50年代,隊伍行動也沒有50年代敏捷。那時說上新疆,在北京僅准備不到一個月,一支隊伍就殺到了烏魯木齊。」他激勵大家把二輪普查當作第二次長征,像楊家將一樣苦戰一番。而把自己比作焦贊,願在兩廂伺候!並大叫三聲,闖!闖!闖!闖出條路來,第二次為中國石油資源勘查開創一個嶄新局面!他的講話博得了全場熱烈掌聲!
十年以後,上述八個地區,除藏北和南方碳酸鹽地區外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了塔北等一批大中型油氣田,二次創業取得了輝煌戰績,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嘉獎表彰!
1981年,朱夏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兼任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3年,朱夏發表了《試論古全球構造與古生代油氣盆地》,強調了避免使用「古板塊」或「古板塊構造」這類名詞術語。他認為,按定義來說,「板塊」在從岩石圈的結構到動力學、運動學的涵義方面都有一定條件的約束。地球的許多性質是隨著時間而有單向變化的,在約佔地球年齡1/4的漫長的10多億年中,這些條件能否保持不變?運動的方式、性質、規模等能否作完美的比較?
朱夏的同行好友劉光鼎院士,將朱夏對中國大地構造研究所作的理論貢獻歸納為以下五方面:
一個分界:印支期以前為古全球構造階段,以後為新全球構造階段。「兩個世代,兩種體制」的分野。
兩條鋒線:西部鋒線為特提斯海啟閉和印度次大陸與歐亞板塊碰撞的形跡;東部鋒線為廣義的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的聚斂邊緣。
三次變格:中國大陸與海域經受擠壓、改造、拉張、聚斂和沉降成盆。①印支—早燕山(J3—K1),金沙江縫合、班公湖—怒江縫合;②晚燕山—早喜馬拉雅(K2—
四支轉換斷層:太平洋板塊形成於T3—J1,在四支轉換斷層控制下作南北擴張,以致使中國大陸在左旋扭動下,形成NE-NNE向的隆起和坳陷。始新世以後,太平洋板塊轉向西俯沖,以致在中國東部已形成的NE-NNE隆起上,由於左旋扭動形成NE-SW向W擠壓而出現濱太平洋區的新生代地塹系。
五幕演化:①前寒武紀的陸核形成,並向克拉通發展階段;②古生代的古陸拼合階段;③中生代經受擠壓、改造階段;④晚白堊世—中漸新世出現板緣聚斂,板內拉張階段;⑤晚漸新世以來板緣俯沖,板塊沉降階段。
我稱此經典總結為:「朱夏地學五步哲學」,堪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板塊構造理論,長期以來一直為油氣勘探與研究所應用。
朱夏頗識劉院士之才,寫有《贈石樵》詩贊許:
人天相際在蓬萊,自有仙家降世來。
慧眼回波穿地殼,神拳拆矢護靈台。
烏紗未浣書生氣,花甲重抒曠代才。
我愧塵凡淪永謫,甘為舊侶醉新醅。
石樵為劉教授之號,詩中蓬萊為他的山東祖籍,回波是指他是地球物理專家,神拳是指他對太極拳頗有研究,烏紗是指當時任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副局長。
「七五」期間,劉光鼎主編《中國海區及領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時,特聘請朱夏院士為高級技術顧問。該圖集獲地質礦產部科技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當時,我任該圖集副主編,有機會聆聽朱夏的指導,受益匪淺。在編圖過程中,涉及到有關東部下揚子地台與華北地台碰撞的具體界線問題,曾請教過他。朱夏說:自己不想在會上作報告式討論,那會影響自由交流,歡迎我到他家擺地質沙龍。這就引出一段朱夏「擺棋子」的故事。
出於運動學的考慮,編圖時將下揚子地台與華北地台的分界線確定在膠東地塊的五蓮至青島一線。我介紹在威海、榮成一帶見有上地幔物質榴輝岩出露,可否以動力學觀點將界線往北劃至煙台南—威海—榮成一帶,東延過黃海,連接朝鮮中部臨津江地槽系。朱夏對此十分重視,說:「我已看過你數篇文章,注意到最近發現了新情況,待我研究考慮後再定。准備將同濟大學研究生派出去,下幾處「棋子」,在山東、江蘇沿著這條線做些區域調查研究工作,把小吳分給你青島所讓他去研究。」後來,吳沒呆多久,這個「棋子」便去美國留學了。
從最初的新疆到後來執教同濟,朱夏非常重視人才,既培養又使用,充分發揮「棋子」作用。言教身傳、名師出高徒,成為「車馬炮者」的優秀技術骨幹不乏其人。可謂:弟子眾多、桃李滿園。
朱夏作為世界著名地質學家,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1979年,他以中國代表團團長身份赴荷蘭參加國際沉積學會北海盆地海洋沉積討論會;以副團長身份赴加拿大參加聯合國長遠能源會議。1980年,他赴巴黎參加國際地科聯第26屆大會,並宣讀論文。他還是國際地科聯沉積學會(IAS)特別委員會委員。晚年,他還主編《中國沉積盆地》,作為世界沉積盆地叢書首卷,由荷蘭埃爾寒佛出版社出版。《朱夏論中國含油氣盆地構造》、《板塊構造基本問題》專著也相繼出版。
1983年,朱夏回到久別的上海,任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技術顧問,結束了歷時28年的野旅生涯。在上海,他仍為東海油氣勘探運籌帷幄,出謀劃策。早在1980年夏天,在青島匯泉賓館召開的地質部海洋地質工作會議上,他以詩人的浪漫情調,建議用杭州西湖名勝地點冠以東海構造名稱,如今首先進入開發的平湖油田即是他命名的。他為我國海洋油氣事業建立了豐碑!
1990年11月25日,朱夏院士因病久治無效,在上海去世,享年71歲。一代地質大師、共和國傑出的科學家和愛國詩人與世長辭了!
油蹤紀程:油氣勘查50年隨想
❹ 昆明有哪些服裝批發市場
1、昆明螺螄灣:裡面有分1期和2期,1期基本都是便宜貨、等次低的服裝,主要是拿到鄉鎮集市上的和城中村那些地方的,你要有時間的話可以去掏一下。2期的服裝整體檔次要好一些,適合城市賣,價錢也要貴出很多,因為這里好的地方房租很高,批發商只賺你一點點是回不了本的,可以說有點黑心的,但也不是每家都這樣,具體就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了。 2、雲紡:曾經的雲紡就是老螺螄灣那裡,是有批發的,但是今非昔比了,現在那裡的價錢應該是零售的,我去過兩次給的價比我的零售價還高,這種貨你敢拿么,從此再也不去了。不過那裡的寫字樓里有些品牌的,品牌加盟的話可以去看看。 3、春天映象寫字樓:在雙龍商場對面有個寫字樓,是以前政府要求批發商戶搬遷螺螄灣的時候,部分商戶不願意去,就在這棟寫字樓里安家了,做配貨、倉庫、展示等,貨品款式有的很好有的嘛就不好說了,但是整體質量很好的,他們對拿貨的態度政策也很好,價錢絕對比螺螄灣便宜的多,貌似每層樓都有點商戶,有興趣的話一層一層的去看看吧。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我以前是做服裝的,還有就是自己去廣州拿貨了,我去過一次,對於我們這種零售戶來說不劃算,你去一次不可能拿很多吧,吃住路費算上並不便宜的。
❺ 內褲最大的批發市場在哪裡
1:東北區
黑龍江哈爾濱:透籠市場、買賣街、透龍街、地下時尚廣場,紅博廣場和紅博世紀廣場
遼寧沈陽:五愛市場、小南街和大南街
吉林長春:黑水路、遠東服裝市場、長客隆
2:華北區
北京:天意市場、大紅門、百榮世貿
內蒙古包頭:太平寺地上服裝城
內蒙古烏魯木齊:錢塘江路27號新疆商貿城、小西門
山東濟南:之江商城和洛口服裝城、西市場、綠洋市場
山東煙台:三站批發市場
山東濰坊:市小商品城、
山東淄博:淄川市場
山東青島:即墨服裝市場、
山東臨沂:華豐步行街、龍泉市場、商業村
山東菏澤:康莊服裝市場
河北石家莊:新源發商城、伴縱商廈。
山西太原:新東城市場、廣州白馬山西服裝城、太原服裝城、百盛市場、吉美市場、朝陽街、聖亞品牌交易廣場。
山西長治:英雄台市場
3:西北區
青海西寧:小商品批發市場
寧夏銀川:興慶區溫州商城
陝西西安:康復路批發市場和長樂路
甘肅蘭州:東部市場和東部品牌廣場。
4:華中區
河南鄭州:火車站周邊、天榮批發市場、銀基商貿城
河南洛陽:關林市場
湖南株洲:淞華品牌內衣城、中國城、南大門
湖北武漢:漢正街周邊,源強商城、多福商城、中心商城、暨濟商城
江西南昌:洪城大市場、洪城路、華東服裝城
安徽合肥:合肥白馬市場、安徽大市場、中綠廣場、長江批發市場
安徽蚌埠:二馬路、光彩大市場(規模大,但入主者少)
安徽蕪湖:長街
安徽阜陽:皖西北商貿城
5:華東區
上海:七浦路、城隍廟、福佑路
浙江義烏:篁園路針織市場、福田市場、賓王市場
浙江杭州:鳳起路東升小商品市場、東洲針織百貨市場、汽車東站小商品市場,還有環北小商品市場
浙江溫州:大同巷內衣批發市場,浙江瑞安商城
浙江台州:路橋日用品批發市場
安徽合肥:火車站旁邊新近開張的白馬廣場有待檢驗。
安徽蚌埠:中榮街
江蘇南京:金橋市場、鑫橋市場、玉橋市場、夫子廟
江蘇常熟:招商城東方市場
江蘇常州:九洲服裝城二樓
江蘇徐州:建國路、宣武市場、新生里
江蘇揚州:曲江小商品城
江蘇無錫:無錫招商城
江蘇連雲港:海洲批發市場
江蘇鹽城:鹽成招商城
江蘇淮安:淮安匯通市場
:西南區
四川成都:荷花池周邊(海發大廈、荷花庭園、大成市場分N區)
雲南昆明:火車站旁邊的螺螄灣針織品批發市場、附近的雙龍商場、雲南紡織品交易廣場。
重慶: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金海洋商城、大正商場、大生商場。(代理部大多設於長航大廈、銀星商城)
貴州貴陽:市西路的百匯內衣城、百佳商貿城是內衣輻射最大的市場
雲南昆明:火車站旁邊的螺螄灣針織品批發市場、附近的雙龍商場、雲紡織品交易廣場、盛隆門
7:華南區
廣東廣州:高地街、站前路、沙河萬佳
廣東汕頭:汽車總站、內衣總匯、峽山金光路
廣東東莞:虎門富民內衣城、虎門永安路
廣東深圳:白馬服裝城
廣西南寧:南寧市交易場
廣西柳州:飛鵝批發市場、新時代商業港
福建福州:台江農貿市場、福州中亭街針織內衣城
❻ 安順屯堡文化的屯堡服飾
人們把安順一帶的屯堡村落,比喻為「綠色海洋中的一座座白色的文化孤島」。說其「孤」,是指其特殊:極富音律的語言,江南風韻的石頭建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活化石」式的民間戲劇,等等。其中,那透現著明代遺風的服飾,給初到安順的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
服飾是一種文化載體。各民族不同的服飾都反映了本民族的審美情趣、理念追求、文化積淀等。屯堡人的服飾以青、藍色為主,不能不認為是他們對祖上來自長江一帶的眷眷依戀之情的敘說。
屯堡男人的服飾以短對襟和長衫大襟為主。對襟短衣從中系扣,俗稱「三個荷包」,因在右上胸前和兩個下擺各有一個口袋而得名。對襟短衣一般用青、藍、白布加工而成,釘5顆或7顆布疙瘩紐扣。穿長衫時,頭包青布頭帕或毛線頭帕,腰系青布腰帶。所穿的褲子褲腰和褲腳十分寬大,若把兩只褲腳和褲腰紮上,可裝百餘斤糧食,既涼爽又實用。
夏天,穿草鞋或布鞋,著短衣;冬天著長衫,穿布幫皮底釘子鞋。這種長統的釘子鞋形同戰靴,俗稱「戰要鞋」。這種「戰要鞋」既有保暖作用又具防滑功能,是冬雨綿綿的貴州山區不可缺少的實用物。穿上這種戰靴,屯堡男人顯得威武雄壯,精神抖擻。正如一首山歌所唱:「戰要皮鞋穿腳上,行走如風穩當當;走南闖北腳有勁,妖魔鬼怪也避讓。」
外出趕場經商,屯堡男人總喜歡隨身帶著用麥草編織的草帽。這種草帽是女人選用白色的麥草,一根一根地銜接起來,編成長辮後再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制而成。精巧的麥草帽是女人心靈手巧的展示,又是深深愛戀的寄託。因此,麥草帽不僅是防雨防曬的用具,更是愛的信物愛的顯示。難怪男人們唱山歌時就唱出這樣的心聲:「身披草帽去趕場,就像喝了蜜蜂糖。」
屯堡老者頭戴氈窩帽或包青布頭帕,身穿長衫,不系腰帶,腳穿布鞋,手提長長的竹子煙桿。有的小肚子上吊著牛皮縫制的「包肚」裝錢幣。氈窩帽如同江南水鄉男人所戴的氈帽,一般用毛線或羊絨製品加工而成。老者們一旦戴上一頂氈窩帽一輩子不會洗一回,而且一年四季都戴在頭上,因此,這種氈窩帽始終是油光光的,好像刷了層油漆。
一根精緻的煙桿是老者們的寵物。提著長長的煙桿在街上走路是有福氣的顯示。長約1.2米的煙桿選用竹節密集的竹子加工而成,以竹節越多越密為最好。用麻線或銅線編成網包裹竹根成為煙斗,用桐油經常塗拭煙桿,使長長的煙桿黑紅油亮,刁卜常誘人。煙桿上要吊金屬鏈綴著的古錢幣或核桃雕製品等飾物,既有裝飾作用也方便把煙桿掛在屋牆上或手提行走。一根好煙桿是一件別致的工藝品。當你目睹屯堡老者口含煙桿流著口水如痴如醉地吸食時的那種神態,聆聽著他們在吞雲吐霧中講述其老祖宗「調北征南」的往事時,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屯堡人服飾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婦女的衣著和裝扮上。屯堡婦女始終保持大袖長袍尖頭鞋等明代遺風,在眾多的史料記載上多作了如實的描述。
《安順府志·民風》記:「屯軍堡子,皆奉洪武調北征南。婦人以銀索綰發髻,分三綹,長簪大環,皆鳳陽漢裝也。」
《安平縣志·民風》記:「婦女青衣紅袖,戴假角,以銀或銅作細練系簪上,繞髻一周,以簪綰之,名曰假角,一名鳳頭笄。女子未嫁者,以紅帶繞頭上。已嫁者,改用白帶。男善貿易,女不纏腳,一切耕耘,多以婦女為之。」
《平壩縣志·民生志》記:「婦女頭上束發作鳳陽妝,綰一笄。」「即蓄發盤作圓髻於腦後,著角質、銀質等簪。」
再看今日屯堡村落中婦女的服飾,盡管年輕姑娘追求時尚打扮已失去往昔屯堡女孩特有的古豐卜風采,但一旦結婚後,周圍環境使然,仍恢復傳統服裝的樣式。身著或青色或藍色或紫色或粉色或綠色或白色的大襟大袖長袍,系「絲頭腰帶」,後吊長長絲絛,在袖口、衣襟處鑲嵌美麗的花邊。長發挽髻套上馬尾編織的發網,插上銀質和玉石發簪,腕戴銀手鐲,耳吊銀質玉石耳墜,腳穿尖頭平底綉花布鞋,額扎白布帶『老年人多為黑色』。如今,在裝束上增添了一塊方頭巾和綵帶黑色圍腰。
漢民族是一種善於吸收他人長處的民族,隨時代的變遷,在漢裝唐服的原樣上,從「胡服」、「滿服」等其他民族的服飾中吸取長處而不斷演變。而惟獨屯堡婦女卻不改祖制,身穿寬袍大袖,在過去的年代,屯堡婦女還顯示出一種不落俗套不拘傳統的自由。在封建禮教的陰霾籠罩中國大地的時候,女人以「三寸金蓮」為美的畸形追求,「裹小腳」使多少女子飽嘗痛苦而流幹了眼淚。而屯堡人卻大反禮俗,不以腳小三寸為美,任其自然,悠哉樂哉。雖然被認為有悖時尚,被人瞧不起而鄙稱為「大腳」,但在那戰事不斷,男人要出征打仗的特殊背景下,卻為她們從事繁珍家務勞動和農田勞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說起「大腳」,在屯堡人中還流傳一個有趣的傳說。明洪武年間,國事已定,天下太平。在某年的元宵佳節,皇城大放花燈,熱鬧非凡。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皇後被民間的歡樂氣氛所吸引,帶著幾個宮女、太監悄悄出宮去觀賞花燈。一路上燈火輝煌,氣象萬千,把個皇後娘娘看得心花怒放,不經意間忘乎所以露出一雙大腳被人看見,驚呼起來,惹得遊人圍堵觀看。馬皇後尷尬之餘,掃興地回到皇宮向朱元璋大發脾氣。朱元璋笑而不語,事後叫人做了一雙仿「尖尖腳」的粽子樣大腳鞋給馬皇後。馬皇後穿上後,長裙籠住大腳,卻露出一雙翹翹的尖角。自此,皇後娘娘穿的「尖頭綉花鞋」,屯堡人仿效著一代一代延續至今,這個傳說雖有一點牽強附會,但聯想到屯堡婦女那不忘祖規保留著的服飾頭飾,可看到屯堡人對故土的眷戀之情是何等深沉。
尖頭綉花鞋的製作對屯堡女人來說是一件大事。從還是十來歲的姑娘起就要在母親的指導下開始學綉花,綉到出嫁時可綉出數十雙鞋花。所用圖樣多是身邊常見的農作物花卉和傳統的花樣,如荷花、瓜花、牡丹、石榴、紅梅、蝴蝶、魚、喜鵲、鳳凰等。圖案多為象徵吉祥幸福的「雙鳳爭鳴」、「喜鵲登枝」、「雙梅吐艷」、「富貴牡丹」等。這些圖案,不僅反映了她們的審美情趣,而且傳遞了她們的理念追求。如:象徵「多子」的石榴、蝴蝶、魚,象徵吉祥的喜鵲、鳳凰,象徵富貴的牡丹等。按照這些圖案綉制的鞋花,要用十幾種彩色絲線,講究色彩的搭配、圖樣的和諧,給人以美感。在農活不太忙的六月,屯堡姑娘們三五成群邀約一起在走馬轉角樓上「坐六月」綉花。盡管天氣炎熱,但她們飛針走線寄託了自己美好的心願,就如山歌所唱:「六月雖是大太陽,綉樓卻是好春光。綉個喜鵲飛出去,何時才見我的郎。」
屯堡姑娘不僅綉鞋花,還要綉帽花、枕套花、背扇花等多種衣物圖案。這些衣物圖案也多為花卉、魚鳥之類的大自然生靈,她們把這些生靈綉得栩栩如生同時又別具情趣。姑娘們一生綉出百餘件花品,到出嫁『服日子」那天,集中挑到新郎家去在鄉親們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藝,數量多、質量好的綉製品自然會受到眾口稱贊。那對姑娘們來說是最好的評價。因為這些綉製品傾注著姑娘們的心血,寄託著她們美好的嚮往。就如她們心靈的歌聲:「熬更守夜綉枕頭,綉出鴛鴦戲水圖。有朝一日同共枕,好比躺在雲里頭。」
每逢趕場、廟會、走親會友,屯堡女人就會認真地打扮一番,無數的長袍大袖子衣服和綉花鞋匯聚在一起,可說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服裝模特兒表演,也是一次無聲的針線活的競賽。那一件件工藝精美、色彩絢麗、生動鮮活的綉製品,讓人不能不佩服屯堡婦女的奇巧心智。每到此時,人們彷彿看到一幅明代民俗風情畫在屯堡村寨飄動起來。
年齡較大的屯堡婦女被稱作「太婆」,服飾較為朴實,並多以青色為基調。其頭飾較為簡單,把頭發梳在腦後挽成發髻,罩上馬尾編織的發網,插簡單的管簪,並包上一塊青紗帕或青布,所穿大袖子長衣服的衣領袖襟綉簡單花邊,系青布腰帶和圍腰布,腳穿尖頭綉花鞋。冬季,小腿上包裹腳布(綁腿)以禦寒。這些太婆們外出趕廟會、走親戚時,肩上掛著黃布挎包,腰帶上插一塊折疊成方形的手巾,撐著紅色的油紙雨傘,三三兩兩邀約成行。聚在一起時喜歡念佛或拉家常。她們用低沉的聲音唱念佛經,吟出人生的艱辛和感慨:「人生好比山上草,春綠秋黃一世了;掛起露珠如戴玉,一到寒冬不見草。佛也,拿摩摸彌陀!」
帽子是兒童的主要標志。男孩從出生到青年,要戴小花帽、大風帽、緞子帽等多種帽子。用布縫制的花帽和風帽為虎頭型,戴上它顯得「虎虎有生氣」,帽上綉著梅花、桃花或魚鳥圖案。風帽的帽後有一塊長長的防風布用於冬天防禦風寒。花帽和風帽的帽上上綴著玉石或銀制的雕刻品,中間為觀音菩薩,兩邊或是小菩薩或是刻有「長命富貴」、「福祿壽喜」等字樣的飾品。頭搖動時,閃射出若明若暗的亮點,彷彿是幼小生命在跳動。這些神靈吉祥飾品寄託著母親對孩子的殷切期待,祈求菩薩保佑孩子「長命百歲」和將來有祿有喜。小姑娘則戴個無頂的花帽。帽沿綉著各種吉花瑞草,一根小辮從帽沿下垂於身後,顯得活潑生動。
兒童的頸上戴銅或銀的項鏈並吊長命鎖或玉佩之類墜物,鎖上或玉佩上均刻有簡單圖案和「長命富貴」之類字樣。手上戴銀或合金製成的手鏈,手鏈上吊著幾個鈴擋,當手搖動時響鈴就會發出陣陣響聲。這種幼小生命的跳動響聲,是會令家人欣喜萬分的。幼童的胸前要戴一個類似圍腰的「白水兜」,中間縫著一個荷包,它既有吸收幼童流口水的作用保持衣服清潔,也能裝些簡單食品供孩子隨時食用。「口水兜」用雙層或多層布縫制而成,並綉出白果花、荷花等圖形。
幼童胸前還會吊著木刻的魚形玩具或如搭面棍一樣的「磨牙棒」。幼童口銜木魚或「磨牙棒」則有助於牙齒的生長。
兒童穿的衣褲較為簡單,而鞋子十分講究。這些小花鞋是母親在姑娘時期就精心綉制的,寄託著將來為人之母的無限情思,飽含著對愛情和生命的摯愛。小花鞋上綉著魚、鳥、龍之類生靈的圖形,身為姑娘而綉制小花鞋,這是一件既喜在心又羞於臉的事情。一首山歌就唱出她們復雜的心情:「綉只喜鵲綉枝梅,再綉鯉魚跳龍門;將來穿在兒腳上,我兒要做人上人。」
屯堡服飾是屯堡風情中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婦女的大袖長袍尖頭鞋和別具一格的「鳳陽頭」,與南京博物館所藏明代服飾與發式相似,它述說著屯堡人祖先揮戈南征的古老故事。從那一件件綉品,我們看到了江南刺綉細膩、舒展、流暢的風格和線條跳躍、構圖緊湊的藝術個性,流淌著江南的余韻和飄逸著明代的遺風。
❼ 阿依妞妞海瑪塔莎是什麼意思
阿衣妞妞,海馬塔莎的意思是:阿衣妞妞,不要傷心。具體如下:
1、解釋
阿衣妞妞,可以理解為對一個女性的稱呼。
海瑪塔莎,在彝語里的意思是不要傷心、不要難過。
2、出處
阿吉太組合 - 阿衣莫。
3、評價
這首歌曲奔放自然,現代樂器和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當下快節奏的時代里,是一首不可多得多民族歌曲。
彝語語言特點
1、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濁兩套。許多地區的塞音、塞擦音還有帶與不帶鼻冠音的區別。
2、除少數方言外,母音一般分松緊,但只在某些聲調的音節里構成對立,如北部方言只在33、44兩調的音節里對立。
3、韻母一般由單母音構成,沒有塞輔音韻尾,但泰國碧粟彝語有-p、-t、-k 韻尾。雲南、貴州部分地區有少數復母音、鼻化韻和鼻尾韻。
❽ 內衣批發市場在哪裡
1:東北區
黑龍江哈爾濱:透籠市場、買賣街、透龍街、地下時尚廣場,紅博廣場和紅博世紀廣場
遼寧沈陽:五愛市場、小南街和大南街
吉林長春:黑水路、遠東服裝市場、長客隆
2:華北區
北京:天意市場、大紅門、百榮世貿
內蒙古包頭:太平寺地上服裝城
內蒙古烏魯木齊:錢塘江路27號新疆商貿城、小西門
山東濟南:之江商城和洛口服裝城、西市場、綠洋市場
山東煙台:三站批發市場
山東濰坊:市小商品城、
山東淄博:淄川市場
山東青島:即墨服裝市場、
山東臨沂:華豐步行街、龍泉市場、商業村
山東荷澤:康莊服裝市場
河北石家莊:新源發商城、伴縱商廈。
山西太原:新東城市場、廣州白馬山西服裝城、太原服裝城、百盛市場、吉美市場、朝陽街、聖亞品牌交易廣場。
山西長治:英雄台市場
3:西北區
青海西寧:小商品批發市場
寧夏銀川:興慶區溫州商城
陝西西安:康復路批發市場和長樂路
甘肅蘭州:東部市場和東部品牌廣場。
4:華中區
河南鄭州:火車站周邊、天榮批發市場、銀基商貿城
河南洛陽:關林市場
湖南株州:淞華品牌內衣城、中國城、南大門
湖北武漢:漢正街周邊,源強商城、多福商城、中心商城、暨濟商城
江西南昌:洪城大市場、洪城路、華東服裝城
安徽合肥:合肥白馬市場、安徽大市場、中綠廣場、長江批發市場
安徽蚌埠:二馬路、光彩大市場(規模大,但入主者少)
安徽蕪湖:長街
安徽阜陽:皖西北商貿城
5:華東區
上海:七浦路、城隍廟、福佑路
浙江義烏:篁園路針織市場、福田市場、賓王市場
浙江杭州:鳳起路東升小商品市場、東洲針織百貨市場、汽車東站小商品市場,還有環北小商品市場
浙江溫州:大同巷內衣批發市場,浙江瑞安商城
浙江台州:路橋日用品批發市場
安徽合肥:火車站旁邊新近開張的白馬廣場有待檢驗。
安徽蚌埠:中榮街
江蘇南京:金橋市場、鑫橋市場、玉橋市場、夫子廟
江蘇常熟:招商城東方市場
江蘇常州:九洲服裝城二樓
江蘇徐州:建國路、宣武市場、新生里
江蘇揚州:曲江小商品城
江蘇無錫:無錫招商城
江蘇連雲港:海洲批發市場
江蘇鹽城:鹽成招商城
江蘇淮安:淮安匯通市場
:西南區
四川成都:荷花池周邊(海發大廈、荷花庭園、大成市場分N區)
雲南昆明:火車站旁邊的螺螄灣針織品批發市場、附近的雙龍商場、雲南紡織品交易廣場。
重慶: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金海洋商城、大正商場、大生商場。(代理部大多設於長航大廈、銀星商城)
貴州貴陽:市西路的百匯內衣城、百佳商貿城是內衣輻射最大的市場
雲南昆明:火車站旁邊的螺螄灣針織品批發市場、附近的雙龍商場、雲紡織品交易廣場、盛隆門
7:華南區
廣東廣州:高地街、站前路、沙河萬佳
廣東汕頭:汽車總站、內衣總匯、峽山金光路
廣東東莞:虎門富民內衣城、虎門永安路
廣東深圳:白馬服裝城
廣西南寧:南寧市交易場
廣西柳州:飛鵝批發市場、新時代商業港
福建福州:台江農貿市場、福州中亭街針織內衣城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❾ 屯堡人的服飾
服飾是一種文化載體。各民族不同的服飾都反映了本民族的審美情趣、理念追求、文化積淀等。屯堡人的服飾以青、藍色為主,不能不認為是他們對祖上來自長江一帶的眷眷依戀之情的敘說。
人們把安順一帶的屯堡村落,比喻為「綠色海洋中的一座座白色的文化孤島」。說其「孤」,是指其特殊:極富音律的語言,江南風韻的石頭建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活化石」式的民間戲劇,等等。其中,那透現著明代遺風的服飾,給初到屯堡的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
人們把安順一帶的屯堡村落,比喻為「綠色海洋中的一座座白色的文化孤島」。說其「孤」,是指其特殊:極富音律的語言,江南風韻的石頭建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活化石」式的民間戲劇,等等。其中,那透現著明代遺風的服飾,給初到屯堡的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
屯堡男人的服飾以短對襟和長衫大襟為主。對襟短衣從中系扣,俗稱「三個荷包」,因在右上胸前和兩個下擺各有一個口袋而得名。對襟短衣一般用青、藍、白布加工而成,釘5顆或7顆布疙瘩紐扣。穿長衫時,頭包青布頭帕或毛線頭帕,腰系青布腰帶。所穿的褲子褲腰和褲腳十分寬大,若把兩只褲腳和褲腰紮上,可裝百餘斤糧食,既涼爽又實用。
夏天,穿草鞋或布鞋,著短衣;冬天著長衫,穿布幫皮底釘子鞋。這種長統的釘子鞋形同戰靴,俗稱「戰要鞋」。這種「戰要鞋」既有保暖作用又具防滑功能,是冬雨綿綿的貴州山區不可缺少的實用物。穿上這種戰靴,屯堡男人顯得威武雄壯,精神抖擻。正如一首山歌所唱:「戰要皮鞋穿腳上,行走如風穩當當;走南闖北腳有勁,妖魔鬼怪也避讓。」
外出趕場經商,屯堡男人總喜歡隨身帶著用麥草編織的草帽。這種草帽是女人選用白色的麥草,一根一根地銜接起來,編成長辮後再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制而成。精巧的麥草帽是女人心靈手巧的展示,又是深深愛戀的寄託。因此,麥草帽不僅是防雨防曬的用具,更是愛的信物。
屯堡老者頭戴氈窩帽或包青布頭帕,身穿長衫,不系腰帶,腳穿布鞋,手提長長的竹子煙桿。有的小肚子上吊著牛皮縫制的「包肚」裝錢幣。氈窩帽如同江南水鄉男人所戴的氈帽,一般用毛線或羊絨製品加工而成。老者們一旦戴上一頂氈窩帽一輩子不會洗一回,而且一年四季都戴在頭上,因此,這種氈窩帽始終是油光光的,好像刷了一層油漆。
一根精緻的煙桿是老者們的寵物。提著長長的煙桿在街上走路是有福氣的顯示。長約5尺的煙桿選用竹節密集的竹子加工而成,以竹節越多越密為最好。用麻線或銅線編成網包裹竹根成為煙斗,用桐油經常塗拭煙桿,使長長的煙桿黑紅油亮,非常誘人。煙桿上要吊金屬鏈綴著的古錢幣或核桃雕製品等飾物,既有裝飾作用也方便把煙桿掛在屋牆上或手提行走。
屯堡人服飾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婦女的衣著和裝扮上。屯堡婦女始終保持大袖長袍尖頭鞋等明代遺風,《安順府志·民風》記:「屯軍堡子,皆奉洪武調北征南。婦人以銀索綰發髻,分三綹,長簪大環,皆鳳陽漢裝也。」再看今日屯堡村落中婦女的服飾,盡管年輕姑娘追求時尚打扮已失去往昔屯堡女孩特有的古樸風采,但一旦結婚後,周圍環境使然,仍恢復傳統服裝的樣式。身著或青色或藍色或紫色或粉色或綠色或白色的大襟大袖長袍,系「絲頭腰帶」,後吊長長絲絛,在袖口、衣襟處鑲嵌美麗的花邊。長發挽髻套上馬尾編織的發網,插上銀質和玉石發簪,腕戴銀手鐲,耳吊銀質玉石耳墜,腳穿尖頭平底綉花布鞋,額扎白布帶(老年人多為黑色)。如今,在裝束上增添了一塊方頭巾和綵帶黑色圍腰。
在封建禮教的陰霾籠罩中國大地的時候,女人以「三寸金蓮」為美的畸形追求,「裹小腳」使多少女子飽嘗痛苦而流幹了眼淚。而屯堡人卻大反禮俗,不以腳小三寸為美,任其自然,悠哉樂哉。雖然被認為有悖時尚,被人瞧不起而鄙稱為「大腳」,但在那戰事不斷,男人要出征打仗的特殊背景下,卻為她們從事繁重的家務勞動和農田勞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說起「大腳」,在屯堡人中還流傳一個有趣的傳說。明洪武年間,國事已定,天下太平。在某年的元宵佳節,皇城大放花燈,熱鬧非凡。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皇後被民間的歡樂氣氛所吸引,帶著幾個宮女、太監悄悄出宮去觀賞花燈。一路上燈火輝煌,氣象萬千,把個皇後娘娘看得心花怒放,不經意間忘乎所以露出一雙大腳被人看見,驚呼起來,惹得遊人圍堵觀看。馬皇後尷尬之餘,掃興地回到皇宮向朱元璋大發脾氣。朱元璋笑而不語,事後叫人做了一雙仿「尖尖腳」的粽子樣大腳鞋給馬皇後。馬皇後穿上後,長裙籠住大腳,卻露出一雙翹翹的尖角。自此,皇後娘娘穿的「尖頭綉花鞋」,屯堡人仿效著一代一代延續至今。這個傳說雖有一點牽強附會,但聯想到屯堡婦女那不忘祖規保留著的服飾頭飾,可看到屯堡人對故土的眷戀之情是何等深沉。
屯堡姑娘不僅綉鞋花,還要綉帽花、枕套花、背扇花等多種衣物圖案。這些衣物圖案多為花卉、魚鳥之類的大自然生靈,她們把這些生靈綉得栩栩如生同時又別具情趣。姑娘們一生綉出百餘件花品,到出嫁「報日子」那天,集中挑到新郎家去在鄉親們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藝,數量多、質量好的綉製品自然會受到眾口稱贊。那對姑娘們來說是最好的評價。因為這些綉製品傾注著姑娘們的心血,寄託著她們美好的嚮往。就如她們心靈的歌聲:「熬更守夜綉枕頭,綉出鴛鴦戲水圖。有朝一日同共枕,好比躺在雲里頭。」
年齡較大的屯堡婦女被稱作「太婆」,服飾較為朴實,並多以青色為基調。其頭飾較為簡單,把頭發梳在腦後挽成發髻,罩上馬尾編織的發網,插簡單的管簪,並包上一塊青紗帕或青布,所穿大袖子長衣服的衣領袖襟綉簡單花邊,系青布腰帶和圍腰布,腳穿尖頭綉花鞋。冬季,小腿上包裹腳布(綁腿)以禦寒。這些太婆們外出趕廟會、走親戚時,肩上掛著黃布挎包,腰帶上插一塊折疊成方形的手巾,撐著紅色的油紙雨傘,三三兩兩邀約成行。聚在一起時喜歡念佛或拉家常。她們用低沉的聲音唱念佛經,吟出人生的艱辛和感慨:「人生好比山上草,春綠秋黃一世了;掛起露珠如戴玉,一到寒冬不見草。佛也,拿摩摸彌陀!」
屯堡服飾是屯堡風情中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婦女的大袖長袍尖頭鞋和別具一格的「鳳陽頭」,與南京博物館所藏明代服飾與發式相似,它述說著屯堡人祖先揮戈南征的古老故事。從那一件件綉品,我們看到了江南刺綉細膩、舒展、流暢的風格和線條跳躍、構圖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