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校服為什麼這么難看,而日本的為什麼這么好看我們的校服什麼時候可以改
其實現在陸陸續續有些地區及學校已經開始校服改革,為學生提供製式校服。也有一些大型服裝企業參與到這次改革,設計推出款式新穎又適合中國學生的校服。據我了解喬治白校服就很好看,貼幾張圖吧。
希望這個答案能給你帶來新的訊息,對於校服改革別灰心!
⑵ 現在國家對小學生校服收費有標准嗎
教育部沒有規定,但各省市有規定,例如內蒙古: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管理規定(試行)》
服務性收費:
1、伙食費:
學校可以向自願在學校就餐的學生收取伙食費,不得強制集中就餐。伙食費據實收取,不得盈利。收支情況定期公布,接受學生、家長及有關部門的監督。
2、課後託管費(限小學1至4年級):每月每生20元。
3、軍訓費:
高級中學學生(含中等職業學校)參加軍訓,軍訓時間不得超過2周。
服裝費:不超過80元/套(含太陽帽)。
校服的作用:
校服是學生的統一服裝,推行校服的目的除了展示學生的健康的精神面貌外,便於管理,還為了預防同學之間的攀比炫富等不良風氣,也可以說,校服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頻繁地更換,每次更換後,校服的顏色和款式都不盡相同,這樣學生聚在一起,穿的校服就會五花八門,顯然不利於整體面貌和統一形象,再者,每次更換新款式新顏色的校服,就得把舊的淘汰掉,這種浪費行為也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不利於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品格。
以上內容參考豐鎮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中小學校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
⑶ 中國校服發展史:從先秦到民國,看校服的變遷
一直以來,中國式校服因面料經濟實用,耐磨耐操,辨識度高,
從視覺上縮小了貧富差距,在樣式上消除了男女隔閡。
不少學生深感校服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把穿上校服後那種接地氣又不入俗流,極具考驗顏值的氣質,
比喻成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食材—— 藕 。
不過幸好,隨著韓流的影響,
時尚 學院風款式的校服也已經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
男孩和女孩的制服開始有了很大的改變,
但其實如果要追溯中國校服的 歷史 ,那就要從先秦時期說起。
《詩經》一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就概括了先秦時期的學院制服的風格。
當時的學院制服強調合身和舒適,對鞋、帽、冠也有相應的要求。
而這種服飾一直沿用到隋、唐、宋,成為學生專用的制服。
1920年代,真正的制服款式的出現
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國五千年來的舊思想,
新文化運動的意識激發了年輕一代對自由和美麗的渴望。
因此,真正的中國第一代校服就此誕生。
當時的女生校服最有特色,採用中西合璧的風格,
中式上衣,西式百褶裙,外加一雙黑色牛津底鞋和白色絲襪,
也被稱為 「中山裝」 。
到了民國時期,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讓中國女性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曲線。
作為最初是滿族服飾的旗袍,
因能更好地勾勒出女性的身體曲線而受當時女性追崇,
逐漸在校園里流行起來。
而當時男性的校服是中山裝的改良版,
以黑白為主,剪裁精巧,頗具陽剛之氣,塑造謙遜紳士,
這是當時男性的標配。
到了50年代,受列寧主義的影響的,
全中國主要穿藍灰色制服、列寧大衣或棉大衣。
這一時期沒有特定的校服款式。
男生女生一般都穿白襯衣加藍色褲子或裙子,看起來很整潔。
60、70年代,軍裝校服開始興起。
到了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學生校服也終於有了突破性的改變。
在那個年代,樸素、干凈、純粹的少先隊隊服,
象徵著那個年代的人們有著最朴實的夢和一個全新的開始。
1990年代,主打舒適和運動風的超大號校服成了全國學校的標配。
然鵝,卻被評為以丑冠絕全球的「麻布袋」...
2002年,深圳教育局正式對校服的顏色、款式進行統一,
黑藍白相間的深圳校服的主要特色。
2015年,深圳的中學校服還被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永久收藏。
深圳校服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的展覽介紹里寫著:
自此,深圳校服正式出圈,火到海外。
連著名奢侈品牌prada,
都跟深圳校服撞衫這樣兼顧 時尚 與優惠的校服。
更重要的是,深圳校服還成為海外華裔最愛的搭配單品。
作為一個90後,雖然對那時的校服款式充滿槽點,
但它確實也承載著我記憶里學生時代的歡樂。
時至今日,你還記得曾經穿過的校服是什麼樣的嗎?
⑷ 中國的校服是不是該改革一下了什麼時候中國的學生也能愛上穿校服 也能天天穿著漂漂亮亮的校服去上學呢
早該改革了!
⑸ 國家加強中學校服管理
國家加強中學校服管理。是明智之舉。也是廣大人民群眾迫切希望的。因為中學校服存在亂收費現象比較嚴重。讓許多家長。非常有意見。正規的校服可以有。但是不能打著換校服的旗號,亂收費。嚴重形象了學校的形象。希望國家能早點動手。加強對中學校服的管理。
⑹ 為什麼博才的校服和師大附中的一模一樣
校服:同師大附中,廣益中學,秋季為藍白相間。印有「湖南 師大附中博才中學」字樣,夏季以白為主,配藍色
在我看到首都師大附中的新校服之前,我從未對任何一種以中國風為主打概念的校服款式產生過如此深刻的印象,因為在此之前,我從未看過一種中國風校服款式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之間的關系處理得如此之好。以下就是首都師大附中的新校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首先,這批校服款式在結構形態上具有很鮮明的特點,尤其是冬裝。在夏裝上,特點主要體現在領子上。男生夏裝將中山裝的領子與短袖襯衫結合起來,而女生夏裝的特點則更為鮮明,中國傳統的立領配上前襟和兩側袖口的盤扣。不過,相比起夏裝來說,冬裝在結構形態上的特徵則更為明顯。冬裝十分大膽地採用了中山裝的款式,在近年來「英倫風」猛刮的校服改革領域可以說是很罕見的。
其次,這批校服款式在配色方面也堪稱優秀。總體上來說,夏裝在配色方面較為平庸,而冬裝在配色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⑺ 學生的校服越來越高大上,越來越貴,你認為有必要嗎
學生的校服越來越高大上,越來越貴,我認為沒有必要的。設計校服的初衷,最主要的就是為了避免學生之間的攀比。而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越來越高大上,越來越貴的校服與校服的設計初衷越來越遠。貴族學校的校服往往是高大上,而且很貴。但是作為普通學校來說,大可不必。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⑻ 中國校服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校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近代學堂,當時校方已開始發給學生統一的衣服、帽子、靴子,並從傳統服裝漸變為西式制服。1920年後,中國各地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校服,如北京大學明文規定必須穿長袍。之後標准校服演變為男生著中山裝,女生穿陰丹士林旗袍。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菁菁校園,無處不張揚著春潮熱力;年輕的歡聲笑語充斥著每一個角落。而校服——正是這飛揚青春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是校園里永遠流動的風景。近百年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⑼ 孩子六年級了學校還讓買校服不買不行,我們家長該怎麼辦
教育的對象、任務、內容和形式的特徵對教育實踐所作的劃分。教育類型主要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3種。根據教育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不同,即教育存在形態不同,可將教育分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3種。其中,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又統稱為非制度化教育。
⑽ 中國校服應該改革 議論文
運動式校服的主要特點,一是去性別化,青年男女的性別差異被同樣寬松肥大的服裝抹平了,二是審美上的粗鄙化。
去性別化,折射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恐懼,這種恐懼源於中世紀式的禁慾主義傳統。身體,特別是年輕女孩子的身體,被看作一種具有威脅性的、難以把握的危險現象,不得不受到文化過程的充分控制和管理。而有些教育管理者則樂於通過去性別化的校服對學生青春期正在發育的身體進行簡單有效但卻違背人性的「規訓」。例如有些家長認為過於好看的校服會讓學生早戀。曾經南京一所中學要給學生定做「韓版」校服,因反對的家長太多,學校終於放棄了這一計劃,將校服改回了運動服。
至於審美上的粗鄙化,則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基礎教育中美育的缺失,以及對學生基本人格尊嚴的忽視。穿上這種校服,學生恐怕很難有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說嚴重一點,這是對學生人格的粗暴踐踏,不是育人,而是毀人。有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中學生及家長對校服的滿意度極低。而網路上對中國式校服的全民吐糟,充分說明了那些曾經身穿運動式校服長大的青年一代的不滿。
一個國家的校服是文化、教育、歷史的縮影,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時也反映了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國家的辦學宗旨和學生的精神面貌。男女區分的校服,有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性別認知。美觀時尚的校服,則有助於學生養成自尊自信、優雅從容的良好氣質。
不客氣地說,中國式校服是教育改革中最保守頑固的堡壘之一,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