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校服的誕生

校服的誕生

發布時間:2022-10-08 07:21:17

㈠ 武鳴高中的校服是怎樣的

是運動式的校服,夏季校服一般是白色有領子的,印有「武鳴高中」四個字在左邊。冬季校服每個年級的都不一樣,一般都是仿名牌運動服。
武鳴高中創辦於1908年,始名為思恩府官立中學堂。她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這里產生了武鳴縣第一個黨支部,有7位校友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一百年來,武高十三次更名,十次易址,歷三十七任校首。她跨越兩個世紀、經歷三個歷史時期的辦學歷程,深深打下了時代的烙印,見證著武鳴高中一百年的風雨歷程和一代代武高人的光輝足跡。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培養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原主席陸兵,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原副主任、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陶愛英,參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工作的劉啟業等一大批政治家、科學家和教育家。

㈡ 黃埔軍校的校服是仿製哪個國家

1924 年1 月,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國民革命軍也隨之誕生。國民革命軍的第一套軍服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首先,它是屬於國民革命軍的第一套統一制服;第二,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產物,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其三,它在款式風格上別具一格,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款式。

黃埔軍校的軍服,是以中山裝為基礎改造而成的,從1924年黃埔建軍,到北伐,到抗日,到解放戰爭,中國軍服大體是以中山服為基礎

㈢ 中國學生該不該穿校服為什麼

英倫風格的制服款、活潑可愛的運動裝、清爽活力水手服……無論是精緻典雅的海派中國風系列,還是簡約從容的英倫風系列,都說明了中國校服正在推陳出新,激流勇進,朝著國際化、科技化、個性化、時尚化方向飛速邁進。中小學生在校穿校服已成普遍共識,校服關系著健康,傳遞著美感,承載著文化。

atob校服品牌自1999年誕生至今,為了讓校園生活從此與眾不同,一直秉持「關愛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家情懷,打造中國專屬校園服飾品牌。atob校服始終認為「細微之處見真章」,從atob校服設計、atob校服生產、atob校服品質檢測到atob校服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嚴格要求,確保為全國青少年提供安全、舒適、放心的校服精品。

校服不僅體現學校文化理念,更是一代青少年共同的記憶。atob校服憑借著時尚精湛的產品工藝和簡約精緻的設計理念大放異彩,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特別是atob校服國風系列校服,atob校服將古典中國風與現代美學巧妙結合,中式校服融入中國傳統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的元素,盤扣、立領、青花瓷裝飾盡顯中國風,獨具特色。

atob校服中式系列,兼顧東西方色彩的協調搭配與點綴,國粹色系之素白、墨藍、中國紅,國際流行色系中藏青、高級灰巧妙應用,呈現出傳統的和國際的色彩碰撞與創新。atob校服款式上既保留了中式元素——立領、盤扣,又將中式穿著繁瑣的部分進行改良,讓學生穿著更加便利、舒適,體現了中式校服的美。

atob校服展示了「融、儒、雅」的新中式穿搭,洋溢著中西交融的文化氣質。在中國獨有的氣韻上,atob校服國風校服,也可以別樣美。帶著東方的神情,和中華古老文明遺留的氣息。atob校服充滿盈盈的書卷之氣,規范著學生的舉止行儀。

a to b校服-國風系列

㈣ 許昌三高的校服是什麼樣子的

近日,豆瓣網舉辦了一次全國各地校服大比拼,雖然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校服很潮、很好看,但許昌市第三高級中學(簡稱許昌市三高)的校服——格子短裙、包邊韓版黑西裝贏得了最佳口碑。昨日上午,記者專程趕到許昌市三高,了解最拽校服的誕生故事 河南許昌三高短裙黑絲襪校服全國口碑最佳(圖) http://www.zhenpm.cn/content.asp?id=855

㈤ 安全閥位號怎麼

閥門型號編制方法、閥門編號說明

閥門型號通常應表示閥門類型、驅動方式、連接形式、結構特點、公稱壓力、密封面材料、閥體材料等要素。閥門型號的標准化對閥門的設計、選用、經銷,提供了方便。當今閥門的類型和材料種類越來越多,閥門型號的編制也愈來愈復雜。我國雖然有閥門型號編制的統一標准,但逐漸不能適應閥門工業發展的需要。目前,閥門製造廠一般採用統一的編號方法;不能採用統一編號方法的,各生產廠可按自己的情況制訂出編號方法。

閥門的命名 閥門的名稱按傳動方式、連接形式、結構形式、襯里材料和類型命名。但下面內容在命名中均予省略:

(1) 連接形式中:「法蘭」。

(2) 結構形式中:

a:閘閥的「明桿」、「彈性」、「剛性」和「單閘板」;

b:截止閥和節流閥的「直通式」;

c:球閥的「浮動」和「直通式」;

d:蝶閥的「垂直板式」;

e:隔膜閥的「屋脊式」;

f:旋塞閥的「填料」和「直通式」;

g:止回閥的「直通式」和「單瓣式」;

h:安全閥的「不封閉」。

(3) 閥座密封面材料中的材料名稱。

㈥ 為什麼中國校服要採用運動服裝樣式

校服,是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中小學普遍穿著。學校為了規范管理,統一的著裝。一般在學校的重大活動中會要求學生統一著裝,一般學校校服有該校校徽,也直接影響到學校形象。

㈦ 英國的校服是什麼樣子的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校服的國家,他的校服文化非常博大。相比於美國允許學生日常穿著自己喜歡的便服,比較自由的傳統而言,英國學校則更加註重規距,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這一點上,英國的校服文化和中國的規矩文化有很大程度的契合,這也與英國和中國都是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國家有關系。

舉個例子,在電影《哈利波特》里,細心的同學可以發現在不同的場景里,Potter和他的同學們都穿著不同的uniform,這就是一個英國校服文化的縮影。英國學校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年齡段要穿著相對應的校服,意義在於培養和規定學生要懂得在不同的場景下按照相應的規則去進行活動,在英國的學校,從三歲入學開始便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穿統一的校服,但當逐漸步入成年之後,學校便不會再強制要求學生穿學校統一的校服,但仍然會對學生的穿著有要求,什麼時間什麼場合要穿Blazer或者Jackets又或者是Suits,都是有一定的說法的。所以以小見大,可以看到校服文化背後其實是強大的西方契約文化的影響力。

另外除了在學校裡面,英國人在整個社會中都是非常注重禮儀的,而穿著就是禮儀文化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點,穿著代表和展示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外在氣質,是給人們第一印象的鑰匙。例如在2020年的電影《紳士們》中,所有演員的衣服穿著小到一粒紐扣和耳釘配飾,大到皮鞋、褲子或者上衣,都是經過很多次的配色、材料和製作工藝的篩選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真實的還原整個英國社會人文背景和這種身份文化、契約精神。

而契約精神誕生於西方商品社會時期,是人們遵守約定,尊重他人的體現,也是西方社會最主流的價值觀。

㈧ 中山裝的形成發展

1919年,孫中山請上海亨利服裝店將一套英國陸軍制服改成便裝。這套便裝在保留軍服某些式樣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式服裝和西裝的優點,顯得精練、簡便、大方。由於孫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這種便裝式樣很快流傳,經過不斷修改,發展成為中山裝,並成為中國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裝。
關於中山裝的來歷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如有的說是1912年在廣州問世的,有的說是由日本鐵路制服改制的。這里提到的黃隆生是一位越南的華僑,開有一家洋服店,1902年,孫中山到越南籌組興中會,一次到黃的店購物。黃得知這個顧客就是孫中山時,當即要求加入興中會,為革命出力。
中山裝就這樣在1912年就被定下了型,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革命領袖和革命幹部都穿中山裝,人民群眾也以這種服裝來表達對新時代的歡迎。於是中山裝在社會上廣泛流行,成為了中國男裝一款標志性的服裝,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見到由它演變而來的時尚服飾。 在清朝(1644年~1911年),受剃發易服影響,中國男子都是被迫強制,按照滿族的式樣梳理頭發,穿衣戴帽,一直延續到20世紀之初。雖然中國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傳統服裝仍保持著一定的穩定性,服裝仍沿用著傳統的長袍、馬褂、瓜皮帽等式樣。1885年,李鴻章在天津建立北洋武備學堂,聘德國教官訓練,軍服也參用德式,夏用黃卡嘰布、草帽,冬用黑呢衣褲帽。
1895年,兩江總督張之洞亦仿德制編練自強軍,「令其悉照洋法操練,並其行軍、應用、軍火、器具、營壘、工程、轉運、醫葯之法,亦俱仿之」。與此同時,袁世凱採用德操編練新軍,官弁軍衣靴鞋均仿德式,顏色一律純用黑色,「在營軍衣均須窄小,尤須大眾一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之後不久,傳統服式開始受到外國服式的一些影響,當時的《奏定學堂章程》記載: 各省學堂冠服一端,率皆效仿西式,短衣皮靴,文武無別。仿效西洋式樣的新軍軍官軍服,全國推行新式陸軍訓練軍制改革是清末改制的一項。
清末新軍出現了一些改變,1905年清末新軍軍服改革,基本上是照搬了歐洲特別是德國的軍服制度和軍銜制度。鑒於清新軍改換日本軍服後,長辮無法塞入軍帽中,影響射擊的准確性,練兵處建議准予軍士剪辮。《大公報》趁此時機,再次發起剪辮易服的討論。清政府為了不給輿論以剪辮易服的口實,竟下令士兵將發辮盤於軍帽之中。 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才出現了一些根本性的變革,它象徵著清王朝的徹底崩潰和一個時代的終結。辛亥革命以後,中山覺著當時的服裝不足以顯示辛亥革命成果,而當時孫中山覺著也應當有一個代表中國人民的辛亥革命成果的服飾,於是孫中山先生便結合西服和一些特殊含義創造了中山裝。
中山裝是中國現代服裝中的一個大類品種。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褲,這是辛亥革命後流行起來的歐洲軍服,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時穿用而流行於世,故稱中山裝。它具有我國民族的特點,穿著簡便、舒適、挺括,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制定國民黨憲法時,曾規定一定等級的文官宣誓就職時一律穿中山裝,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裝的起源眾說紛紜,有資料稱,中山裝原由當時的軍裝改制而成的。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時,有一次,他將一套已經穿過的陸軍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裝店請裁縫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後仍有點像英國軍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裝」,更非「西裝」,店員便為之起名為中山裝。當時的中山裝背面有縫,後背中腰有帶,前門襟釘9個紐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襇」。由於孫中山先生在海內外聲望很高,這種服式便不脛而起,迅速流傳全國。
另一說為粵版。說是孫中山1923年任廣東大元帥時,以當時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樣設計,在自1902年在河內籌組越南興中會時即追隨他的老裁縫黃隆生的協助下,製成了第一套中山裝。這一說法大體可信,細節未必可信。孫氏廣東人,廣東人向來視南洋為第二故鄉(陳嘉庚在其回憶錄里亦有如是表示),南洋企領文裝與廣東便服十分近似,因此產生一種廣東版的中山裝自然比較靠譜。《北洋畫報》1929年5月14日第318期有一篇妙觀的《中山裝之起源》談到:「昨晤自南來某要人,為述民黨制服之起源,始恍然於所謂代表三民五權等說,均屬牽強誤會。某之言曰:『昔先總理在粵就大元帥職後,一日,擬檢閱軍隊,欲服元帥裝,則嫌其過於隆重不適於時,西服亦無當意者,正檢閱行筐中,得舊日在大不列顛時所御獵服,頗覺其適宜,於是服之出,其後百官乃仿而制之,稱之曰中山裝,至今式樣已略有變更,非復先總理初時所服者矣。』雲雲。某君隨侍中山多年,其說當不虛也。」
其實,更為靠譜的,應當是中山裝源於學生裝。初期的學生裝多仿效日本學生裝詰襟,而日本學生裝用的是日本海軍裝,日本海軍裝是學的歐洲軍裝。孫中山在日本多年,喜歡穿日本學生裝。故1926年11月,《良友》畫報出《孫中山先生紀念特刊》時,刊登的孫中山照片的介紹就徑說:「先生喜服學生裝,今人咸稱為中山裝。」《申報》1926年5月5日第21版消息《三友實業社職員改裝》:「其服制分甲乙二種,甲為中山裝,即學生裝,乙為世界裝。」甚至在一些重大時政新聞中,也作如是觀。《申報》1928年7月19日第8版《蔣昨續在北大講演》:「今日九時半,蔣學生裝到北大對各界講演,聽眾千餘,首講打倒軍閥……」作為孫中山的繼承人,蔣介石穿的當然是最正宗的中山裝,可是報章也直書其為學生裝。 關閉式八字形領口,裝袖,前門襟正中5粒明紐扣,後背整塊無縫。袖口可開叉釘扣,也可開假叉釘裝飾扣,或不開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對稱,有蓋,釘扣,上面兩個小衣袋為平貼袋,底角呈圓弧形,袋蓋中間弧形尖出,下面兩個大口袋是老虎袋(邊緣懸出1.5~2厘米)。褲有三個口袋(兩個側褲袋和一個帶蓋的後口袋),挽褲腳。很顯然,中山裝的形成在西裝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國傳統意識,整體廓形呈墊肩收腰,均衡對稱,穿著穩重大方。中山裝自1923年誕生迄今,一直是中國男子最通行和喜歡穿著的服式。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是中山裝的創始人。
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裝不但式樣繁瑣,穿著不便,又不大適應當時中國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實用要求;而中國原來的服裝(對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長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現當時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在實用上也有類似西裝的缺點。於是主張以當時在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樣,在企領上加一條反領,以代替西裝襯衣的硬領。這樣一來,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裝上衣、襯衣和硬領的作用;又將「企領文裝」上衣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下面的兩個明袋還裁製成可以隨著放進物品多少而漲縮的「琴袋」式樣。孫中山先生說,他這樣改革衣袋,為的是要讓衣袋放得進書本、筆記本等學習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軟蓋,袋內的物品就不易丟失。孫中山先生設計的褲子是:前面開縫,用暗紐;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後臀部挖一暗袋,用軟蓋。這樣的褲子穿著方便,也很適用攜帶隨身必需品。
協助孫中山先生創制中山裝的助手名叫黃隆生,廣東台山人,原在河內保羅巴脫街開設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孫中山先生到河內籌組興中會,偶入其店購物,相與攀談。黃隆生獲悉面前顧客即為革命黨領袖孫中山先生,大為傾倒。懇切要求參加興中會,為革命出錢出力。1923年黃隆生隨孫中山先生在大元帥府任事。孫中山先生設計中山裝時, 曾請他幫同規劃和負責縫制,順利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 以前流行的說法是:作為中國新的民族服裝。孫文或國民政府闡述該服裝的思想和政治含義:衣服外的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前襟的五粒紐扣和五個口袋(一個在內側)分別表示孫中山先生的五權憲法學說(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還有監察權在領口(紐扣)和內側(口袋),以彰顯監察權的人民監督作用);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間突出的袋蓋,筆山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背部不縫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有關中山裝的三民主義、國之四維、五權憲法等政治含義流傳甚廣,方興未艾,已經成為大陸高中歷史課堂甚至社會上流行的「常識」。然研讀所有相關論著,始終未發現有支撐史料。專攻民國風俗文化的南開大學李少兵教授,著名孫中山研究專家、中山大學孫中山紀念館原負責人余齊昭都不以為然。
江蘇師范大學薛偉強博士於2014年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證,基於民國時期大量官私文獻的梳理檢核,沒有證據支持孫中山或國民政府曾賦予中山裝特殊的政治含義。民國時期中山裝的流行既包含政治原因,也有現實合理性。國家權力的規訓、引導是主要的外因,民眾的接受和認可是主要的內因,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漸進過程,但其中並不存在所謂特殊的政治文化。1929年,雖然民間曾經出現過一次中山裝象徵「三民五權」的說法,但其後一度中斷數十年,直至民國結束未曾在文獻中再現,說明在民國時期知之甚少、不被社會認可。
通過建國後大量文獻和史實的排比分析,中山裝所謂的特殊含義復雜的演變過程昭然若揭。新中國建立40多年後,其自1992年夏林根為始作俑者,不過4年,便由科技記者譚經望臻於大成。新世紀初,電視媒體、官方教科書、服裝公司及地方政府等先後大力宣揚,所謂中山裝的三民主義、國之四維、五權憲法等政治文化蘊涵終於成為流行的「常識」。然而,在此期間,相關言論絕大部分出自旅遊、科技、服裝、文學等領域從業者,而且始終沒有哪怕一條史料支撐,包括其中唯一的一篇由歷史學者撰寫的專業研究文章( 陳蘊茜:《身體政治:國家權力與民國中山裝的流行》,《學術月刊》2007年第9期)。
考慮到台灣政府與孫中山的特殊關系,作者也專門電郵咨詢了台灣的陳永發、古偉瀛等知名歷史學教授和專家,他們大部分閱信前連中山裝的「三、四、五含義」都從未聽聞。台灣教育研究院的同行蕭憶梅博士回復說:「關於中山裝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等政治含義應該是沒有明載在台灣中小學教科書的, 至少在歷史教科書是確定沒有的」。 至此,我們可以比較穩妥的認定,所謂中山裝的特殊政治意義只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最多可以視為民間娛樂版。 中山裝是孫中山設計而成的,目的是為現代中國人提供輕便的工作兼社交服。孫中山本身只說明推廣中山裝的原因,但沒有講清楚其主要靈感何來?以下簡介中山裝起源的三種說法。
有關中山裝的創作靈感,最常聽到的說法是來自南洋華僑的企領服。它指出孫中山在1902年起越南籌建興中會分會,委託河內一來自廣東的裁縫黃隆生生產第一套中山裝。孫中山采當時南洋華僑流行的企領代替西裝的硬領,又將企領服的三袋改為四個,可放筆記、紙筆及工具等東西以方便學習或工作。
此外,也有人指出中山裝的主要參考來自中國。源出中國說再分廣東便服說及寧波服便服說。兩者均認為孫中山從中國地方便服為基礎,加入西裝的硬領及多袋等特色而成。有考證指出1916年孫中山托寧波(榮昌祥)裁縫王才運裁出第一套中山裝。《中華文化習俗辭典》折衷南洋華僑說及中國說如下:「孫中山參照中國原有的衣褲特點,吸收南洋華僑的企領文裝和西裝樣式,本著適於衛生,便於動作,易於經濟,壯於觀瞻的原則,親自主持設計,由黃隆生裁製出的一種服裝式樣。」
南洋華僑說及中國說都似乎有意不提日本的影響。老實說什麼南洋企領服、廣東便服、寧波便服、甚至西裝都不太像中山裝,彼此的關系應該不會太密切。最像中山裝的是日本校服及陸軍士官服。孫中山及革命黨在日活動時間不短(曾留日者眾)。據說孫中山委託日本華僑張方誠設計了中山裝的草圖,然後返上海後,於1916年命王才運依圖生產。亦有一說是1919年孫中山將自己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裝店改為便服,成為中山裝的起源。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 八年級 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第八課《辛亥革命》(P39附錄)中的介紹,中山裝的樣式基準來自當時日本的學生制服,依舊能看出兩者的相同之處

㈨ 校服的起源與發展

學生服(校服)為學校的在校生(幼兒,小學生,中學生)穿著的制服,追溯其根源,並不是為了起到表示在學校內部或者教育場所里次序的作用,而是為了表示和一般的社會多少有一些區別的這樣的意義。最大的區別在於一般社會上的制服是只在工作中需要穿著的,與之相對學校的制服在上學的途中也會要穿著的。學校的制服設計有一個作用就是區別穿著不同學生服的學生所屬的不同學校。這個作用有兩個好處。一是對於學校方面而言可以提高對學生的管理,二是對於學生來說可以確立自己的身份和增強歸屬意識。有關學生服制服的新設計,廢除,變更等對於保持學校內部的團結與對學校秩序規則的維持十分有意義。作為學生有的人對在放學回家路上穿著學生服沒有抵抗情緒,而有的人則希望在休息日時或者學校之外的地方不希望被強制穿著學生服。此外,在美國,也有因為穿著學生服而減少了校園內的暴力事件發生數等的事例。但是有關在幼兒園也引入學生服制度,有人認為這樣有助於誘拐兒童等的不法分子更容易的確定目標。在公立小學,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由家庭的經濟實力引起的兒童服裝的差異,到現在認可制服設計制度的聲音也很強烈。但是公立小學幾乎都穿著的是自己的衣服,幾乎在所有的中學都有制服。但是隨著虐待問題以及不去上學的情況在中學快速增加這一現實,導致有認為制服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剝奪了他們對於不同事物的包容心。

學生服的種類較為廣泛,按層次分有小學、初中、高中各類學生服裝,按季節分有夏裝、冬裝、春秋裝學生服;按款式分有正規裝、運動裝、甚至大衣等,所以開發學生服裝面料,要按不同的用途進行設計生產。但由於學生服的製作和銷售一般都是由各地教育管理部門負責操作組織,屬於壟斷性操作,且它集中、具體反映我國各地學生的精神面貌,屬於「標志」產品,故馬虎不得,各地主管教育部門對面料的選用、色彩的搭配以及款式設計,都要經過反復論證、再三比較權衡,對面料產品的質量要求在不斷提高。同時對面料生產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教育部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學生總數約在3億人次以上,而且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中小學生均已逐步實行了學生服的統一著裝。

㈩ 校服的起源

校服最早出現在日本。學校為了讓貧窮的孩子自卑,富裕的孩子炫耀,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

與校服的誕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色絲絨褲子發白怎麼辦 瀏覽:276
1800一件羽絨服貴嗎 瀏覽:939
最貴的皮帶品牌價格多少錢 瀏覽:719
愛瑪蒂女裝是品牌嗎 瀏覽:394
中老年旗袍短款春秋 瀏覽:166
魔術氣球公主帽子 瀏覽:707
灰綠色羽絨服搭配圖片女 瀏覽:52
橘色衣服配什麼樣的褲子好看嗎 瀏覽:39
大華路利園校服定製 瀏覽:849
五個帽子多少錢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934
女士面試時坐下西裝外套扣子 瀏覽:120
男士戶外衛衣圖片及價格 瀏覽:658
男士羊棉衣價 瀏覽:72
dnf的戰龍馬甲 瀏覽:425
米杏色長外套搭配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379
男士舊衛衣改造 瀏覽:464
男士保暖內衣哪裡製造的好 瀏覽:493
165的男生穿m褲子 瀏覽:90
初學衣編織 瀏覽:433
白上衣配灰色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