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東德白色制服

東德白色制服

發布時間:2022-09-17 10:10:00

Ⅰ 東德領章顏色問題

東德人民軍的領章顏色有很多種,好像是70-80年代期間改過領章的顏色,在那之前領章顏色和兵種色相對應,但是從那以後普通軍官和士兵的領章顏色統一成白色,僅以肩章區分兵種色。
早期領章兵種色是白色-步兵,黑色-工兵,深綠色-後勤,粉紅色-裝甲兵,紅色-炮兵,灰色-防空軍,黃色-通信兵,草綠色-邊防軍、駐營警察(類似武警)、警察(不含航空警察和水警),深紅色-國家安全部,空降兵-橘紅色,海軍(無領章,將官有)-深藍色,空軍-天藍色應該就這些了吧,其他的如果還有歡迎大家添加。
兵種大類差不多12個左右。這些兵種色和2戰德國以及西德都不同。

Ⅱ 為什麼東德的軍服跟納粹的軍服相似

聯邦國防軍(西德)對傳統的陸軍常服幾乎來了個大改造,上衣變成大開領西服樣式,放棄了原野綠德國灰的顏色受到美英兩國影響.冷戰時期,民主德國人民軍基本上沿用了二戰時期德軍的服裝樣式,只不過在勛獎章方面多了一些「蘇聯」特色。

另外,私人糾正一點,東德的軍服是和二戰德國(納粹德國)的國防軍是一樣的,只是微小的改動。至於納粹軍服,一般是指黨衛隊(黑色制服)的軍服。

Ⅲ 德國的歷史變革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聽(說明·資訊),簡稱德國,德語音譯「德意志」,英語音譯「日耳曼」)[1] 是位於歐洲中部的議會制和聯邦制國家,由16個邦組成,首都柏林。德國陸上鄰國由北依順時鍾數降下來分別為丹麥、波蘭、捷克、奧地利、瑞士、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共九個國家接壤,是鄰國最多的歐洲國家,其國際代碼為DE。

德國在1871年普法戰爭中第一次形成統一的國家。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國和戰敗國,二戰後,德國在1949年被美國、蘇聯、法國、英國四強分割為東德和西德兩部分 。1989年東歐民主運動蜂起,包括東德在內的各國共產黨政權紛紛垮台;在四強同意下,1990年東德和西德終於達成兩德統一。

德國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八國集團、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德國被公認為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當中最為優秀的國家,是當今歐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強國[2][3]。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按照國際匯率計算)、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三大商品進口國[4];德國同時在科學技術的許多個領域當中處於世界絕對領先的地位[5]。德國人口將近8200萬,在現今歐盟成員國和歐洲國家中排名第一和第二[6]。
歷史

主條目:德國歷史

考古發現證明, 德國和亞洲,歐洲許多國家一樣,有過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1871年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王國的基礎上建立,德國才第一次形成了民族國家。由此往後的歷史才稱為德國歷史,之前的只是德意志地區和德意志各民族的歷史。
[編輯] 日耳曼部落(前100年-300年)

主條目:日耳曼人

據推測,日耳曼部落的進化發生在青銅時代或者最晚是鐵器時代。公元前1世紀,部落開始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德國北部逐漸向南、向東和向西擴散,與伊朗人、波羅的人、凱爾特人的高盧部落以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發生接觸。除了史料記載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接觸以及考古發現外,科學家對早期日耳曼人歷史知之甚少[7]。

在奧古斯都的統治時代,羅馬帝國軍隊開始入侵德意志地區,日耳曼部落在抵抗過程中逐步掌握了與羅馬軍隊相類似的戰斗戰術。公元9年,舍羅斯克人首領阿米紐斯(Arminius)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戰勝瓦盧斯所領導的羅馬軍團,位於萊因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區才得以獨立於羅馬帝國之外。至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在萊因河-美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據了如今德國的大部分地區。3世紀,出現了許多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人、法蘭克人、薩克森人和弗里斯蘭人等[8]。
[編輯] 民族大遷徙和法蘭克王國(300年-843年)

主條目:民族大遷徙和法蘭克王國

376年,匈奴人對日耳曼的一支西哥德人發動襲擊。西哥德人在得到羅馬帝國皇帝的批准後,以「同盟者」的身份進入羅馬帝國控制的土地,是為民族大遷徙的開始。此後日耳曼多個部落陸續跟進,並在今天法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國家。由於不堪忍受壓迫,476年,日耳曼人與部分羅馬帝國人聯合,推翻了羅馬帝國[9]。

5世紀末,克洛維一世建立法蘭克王國,日耳曼人進入法蘭克時代。法蘭克王國延續了數個世紀,經歷了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的統治時期,法蘭克王國幾乎占據了整個西歐地區。由於領地內各地區間缺乏文化和經濟的聯系,封建割據勢力強大,王國在查理曼大帝死後陷入一片混戰[9]。
[編輯] 神聖羅馬帝國(843年-1806年)

主條目:神聖羅馬帝國

843年,根據《凡爾登條約》,法蘭克王國分成西、中、東三個部分,其中萊因河以西的西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法國的基礎;萊因河以東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德意志王國的基礎,也是其後神聖羅馬帝國和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部則成為後來法德爭端的起源。

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成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正式開創德意志國家,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開始[9]。王國由洛林、薩克森、弗蘭肯、士瓦本、圖林根和巴伐利亞多個公國組成。962年,王國國王奧托一世由羅馬教宗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在弗蘭肯王朝統治期間(1024年-1125年),義大利北部和勃艮第加入神聖羅馬帝國,但主教敘任權之爭使皇帝的權力被削弱。在霍恩施陶芬王朝統治期間(1138年-1254年),帝國勢力進一步擴張到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區。德意志北部地區的城鎮因漢薩同盟而繁榮發展。

1356年金璽詔書頒布,規定帝國皇帝由七位選帝侯選舉產生,選帝侯則來自帝國內最具勢力的公國統治者和地方大主教。這一規定成為帝國的基本國體,直至其滅亡。從15世紀初起,帝國皇帝幾乎被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據。
馬丁·路德

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質問羅馬天主教的《九十五條論綱》,由此引發了宗教改革。宗教戰爭導致了三十年戰爭的爆發,戰爭使德意志領地遭受破壞。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署,結束了德意志地區的宗教戰爭,但也使帝國實際上分成了眾多的獨立公國。從1740年開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普魯士王國之間的戰爭占據了18世紀的德意志歷史。1806年,在拿破崙戰爭中,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被迫退位,神聖羅馬帝國徹底瓦解[10]。
[編輯] 萊茵邦聯(1806年-1813年)
1808年的萊茵聯邦

主條目:萊茵邦聯

1806年7月12日,通過簽署萊茵聯邦條約(德語:Rheinbundakte),16個在法國保護下,包括列支敦斯登、巴伐利亞、符騰堡和巴登在內的萊茵河兩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國,脫離了神聖羅馬帝國,而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治聯合體萊茵聯邦。聯邦在法蘭克福設兩院制議會,推選拿破崙為保護人,並由拿破崙支配聯邦的外交和軍事;協議同時規定,在發生戰爭時,聯邦有義務向其保護人拿破崙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8月6日,已自稱奧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在接著的數年,有再多23個邦國加入;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夠統治帝國剩下的領土奧地利。德意志地區內只有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控制的霍爾斯坦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亞地區未有加入邦聯,而且不計算並入法國的萊茵河西岸和艾爾福特。

根據條約,聯邦平常由一個憲法權力的組織管理,但聯邦各邦國都擁有獨立的主權。

聯邦亦是一個軍事同盟:各邦國有義務向其保護人拿破崙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助戰。作為回報,這些邦國的統治者將被給予較高地位:巴登、黑森、克萊韋和伯爾升為大公國,而符騰堡和巴伐利亞則升為王國。其他邦國亦可以與其他前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合並而得到擴展。

1806年普魯士敗於法國後,很多中小德意志邦國都加入邦聯。1808年邦聯達到最大的版圖,包括三個王國、13個公國、17個侯國、及漢堡、呂貝克和不萊梅三個漢薩同盟城市。

1810年德意志西北部大片地區被迅速合並到法蘭西第一帝國,以便監控對英國的禁運,令封鎖英國的大陸封鎖能夠順利推行。

1813年10月中旬,拿破崙在萊比錫戰役中被打敗,撤退到萊茵河西岸,失去保護的聯盟內各邦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很快就倒向了反法同盟一方。10月31日,聯盟正式解體。
[編輯] 復辟和革命(1814年-1871年)

主條目:德意志邦聯

隨著拿破崙·波拿巴戰爭失敗,1814年召開了維也納會議,一個由39個主權國家組成的鬆散聯盟---德意志邦聯成立。由於不滿意復辟,德意志人民興起了追求統一和自由的自由主義運動,但隨後被邦聯議會主席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策劃的措施所鎮壓。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成立,極大促進了德意志國家的經濟統一。由於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民族主義在德意志人民特別是年輕知識份子中迅速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用來代表此次運動的黑色、紅色和金色後來也成為了德國國旗的顏色[11]。

受1848年歐洲革命和法國建立共和國的影響,德意志知識份子和平民也發動了革命。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普魯士)為緩和群眾的反抗情緒,同意制定憲法和成立議會,使運動暫時得以平息。1862年,威廉一世與議會斗爭日益激烈並引發了軍事變革,奧托·馮·俾斯麥被任命為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成功贏得了1864年普丹戰爭和1866年普奧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北德意志聯邦,將奧地利排除在德意志邦聯之外。
[編輯] 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
1871年現代德國在法國凡爾賽成立。圖中著白色制服者為俾斯麥。

主條目:德意志帝國

隨著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利,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國宣布成立。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開始統治新的帝國,首都柏林。帝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各德意志國家,稱為小德意志。1884年初,德意志帝國開始在歐洲以外建立殖民地。

在統一德意志後的最初時期內,帝國皇帝威廉一世採取的外交政策是通過建立同盟以鞏固德意志強國地位、孤立法國和避免戰爭。但是在威廉二世統治期間,帝國又採取了新帝國主義政策,導致與鄰國關系緊張。原先有帝國參加的聯盟不復存在,而新的聯盟又將帝國排斥在外。與此同時,法國卻通過《英法協約》與英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並鞏固了與俄羅斯帝國的聯系。除了與奧匈帝國保持接觸,德意志帝國日益孤立。

德意志的帝國主義走出國內,與其它歐洲列強一道瓜分非洲。柏林會議後,德意志帝國獲得了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多哥和喀麥隆在內的非洲多塊土地。瓜分非洲使得列強之間的矛盾日趨激化並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直接導火線。作為被協約國戰勝的同盟國的成員,德意志帝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1918年11月,德國革命爆發,威廉二世被迫退位。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6月,德意志帝國被迫簽署《凡爾賽和約》。此次談判與以往的戰後和談不同,作為戰敗國的德意志帝國被排除以外。由於條約被認為過於苛刻且令德國蒙羞,促進了納粹主義的興起[12]。
[編輯] 威瑪共和國(1919年-1933年)

主條目:威瑪共和國

1918年11月德國革命成功後,威瑪共和國成立。1919年8月11日,《威瑪憲法》經德國總統弗里德里希·埃伯特簽字生效。1918年,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西創立德國共產黨。1919年1月,德國工人黨成立,後來成為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

威瑪共和國的經濟曾遭受兩次嚴重打擊,第一次是1920年代初因《凡爾賽和約》所訂下的巨額賠款造成的。雖然20年代中期經濟迅速復甦,但是經濟大蕭條再次令共和國遭受打擊,一蹶不振。同時,共和政府十分不穩定,執政聯盟屢屢變更,人們逐漸對民主制度失去信心。此外,共和政府還要面對右翼的君主主義、民意主義及納粹主義勢力的挑戰。例如很多右翼份子散播的刀刺在背傳說,即宣稱德國革命是德國在一戰失敗的原因,並把革命黨人、社民黨、共產黨人甚至猶太人定義為「十一月罪犯」,藉此打擊共和制度。而左派的共產黨也反對共和國的資本主義統治,希望以議會共產主義取而代之。

革命過後,德國選民漸漸傾向支持反對民主的政黨,無論是右翼的德國國家人民黨、納粹黨或是左派的共產黨。大蕭條以後,政局兩極化明顯。1932年的兩次議會選舉中,納粹黨分別得到37.2%和33.0%的議席,而共產黨則在第二次選舉中得到17%的議席。因此,共和國後期的議會中有很多成員都不是民主派。社民黨一類的溫和民主政黨的票數也愈來愈少。

1930年代開始,德國政局岌岌可危。部分政黨如納粹黨使用准軍事化部隊威嚇選民,並藉助高失業率與民眾的貧困爭取民意。擁有巨大影響力的精英因恐反政府的政黨,經常借用威瑪憲法第48條允許聯邦大總統以緊急法令統治國家,令民主制度漸漸崩潰。

在連續數個政府內閣失敗後,別無選擇的總統保羅·馮·興登堡在右翼部屬建議下,於1933年1月30日任命阿道夫·希特勒為新一任德國總理。
[編輯] 第三帝國(1933年-1945年)

主條目:納粹德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阿道夫·希特勒

1933年2月27日,國會縱火案發生,隨後頒發的緊急法令將民眾的一些基本權利取消。1933年的《授權法案》賦予了希特勒政府完全立法權。只有德國社會民主黨投票反對,而德國共產黨由於其國會議員被殺或被捕,已無法表達反對意見[13][14]。在一系列行動和法案之後,德國成為一黨專政的中央集權國家,國家經濟納入戰爭軌道。1936年,德國軍隊進入萊茵蘭非武裝區,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被證明是不恰當的。1938年後,希特勒在膨脹主義的指引下逐步建立起大德意志。為避免兩線作戰,希特勒於1939年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兩天後法國和英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很快就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1941年,德國開始了大屠殺,有組織地殺害了約600萬猶太人、約1000萬斯拉夫人和吉普賽人以及約25萬德國籍傷殘人士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與蘇聯的條約,打開東方戰線並入侵蘇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不久,德國對美國宣戰。雖然一開始德軍快速深入蘇聯境內,但隨後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扭轉整個戰爭的局面。1945年5月8日,在紅軍佔領柏林後,德國投降。
[編輯] 分裂和重新統一(1945年-1990年)

主條目:盟軍佔領下的德國和兩德統一

1945年德國被分區佔領情況

戰爭使近千萬德國士兵和平民死亡,大片國土喪失,約1500萬名德國人被驅逐,多個大城市被炸毀。戰後德國領土和柏林全市被盟軍劃分為四個軍事佔領區。1949年5月23日美國、英國及法國佔領區(包含西柏林)合並,成立以波恩為首都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俗稱「西德」或「聯邦德國」);其中西柏林亦以特殊的城市地位,加盟位於波恩的聯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包含東柏林)則單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俗稱「東德」或「民主德國」),設立首都即為東柏林。

西德遵循自由主義,是個議會民主制共和國,施行「社會市場經濟」,與美國、英國和法國聯盟。西德從1950年代初開始經歷了長期的經濟成長,於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8年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創始國之一。東德於1955年與蘇聯結盟,施行蘇聯模式的「計劃經濟」並迅速成為華沙公約組織中最富有、最現代化的國家,但其國民依然嚮往西德的政治自由和經濟繁榮[15]。為阻止東德人逃往西德而於1961年建造的柏林圍牆被認為是冷戰的標志。1970年代,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的東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德之間的緊張關系。

由於日益增多的東德人取道匈牙利逃往西德以及東歐劇變的發生,東德於1989年11月9日下令開放柏林圍牆。這一舉動加速了東德的變革,最終促成了1990年10月3日的兩德統一。根據兩德協議,合並後的東、西柏林再次成為新國家的首都。
[編輯] 統一以後(1990年-現在)

Ⅳ 有可能把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軍裝改成東德(民主德國)的軍裝嗎

改不了 辣脆是立翻領 東德黑領是翻領。 領型版型內部細節收藏價值本來就是天差地別的。黑領禮服還要在領口邊緣和法袖邊緣加上白色滾邊。 論版型 辣脆衣服是量身定做的 一般比較修身的 衣身省道收得比較多腰圍和胸圍相差十多cm。東德就衣身設計較為簡單 沒有大麴線。 如果執意要改你也只能換個扣子還被人笑話。 國內辣脆復刻稍微好一點的上衣大約1500左右,垃圾另當別論。而東德禮服按照身材不同大約2000~3500一件上衣。其實差不太多。主要花費在別的東西上。 馬褲400上下 帽子按照時期和尺碼大約300-800 馬靴原品太小可以找蘇聯的 大約800-1000 領章袖章 畢業體育技能常服腰帶禮服腰帶 實體章 勛略...... 總結一下 花費的重心不在衣服本體上 而是雜七雜八的配件上 你還是直接找原品比較合適。

Ⅳ 柏林牆倒下前,沒有人相信它會倒下

在德國的柏林有一道牆非常的出名,建於1961年的八月。

這是一道一開始以鐵絲網為主要牆體後期又加固成混凝土為材料的牆壁,這道牆不僅僅將戰敗後的德國分裂為兩個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更將整個歐洲分裂為東西方兩大陣營。

這道牆更是成為了冷戰時期重要的標志性建築。它就是著名的柏林牆。

柏林牆不僅僅標志著二戰之後德國所經歷的一段 歷史 時期,更標志著兩種意識形態在一個國家之中互相比較的最終結果。而在柏林牆倒下之前,所有人都不相信它有一天會倒下,而且是被建立的一方推倒。 它的倒下不光是標志著德國的統一,更標志著冷戰的和平結束。

要說起柏林牆的建立,還得從二戰之後德國戰敗開始說起。根據波斯坦協定,戰敗後的納粹德國被美蘇英法等四國分區佔領。原本德國是四國共同管理,但當時的美國和蘇聯 社會 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冷戰也開始爆發了。

美英法三國佔領的地區與蘇聯佔領的地區分裂成「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個國家 。這兩個國家的人民雖然屬於同一個民族,存在於同一片土地,卻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畢竟那個時代的美國國力確實強大,資本主義經濟帶來的福利迅速讓聯邦德國人民的生活恢復了過來。

而眼高手低的蘇聯在當時雖然控制了大部分東歐地區,但是對於人民的生活並不關心,於是民主德國的人民過得窮困潦倒,水深火熱。

這時很多民主德國的人就試圖搬離「東德」,前往經濟發達的「西德」去生活。 而這些搬離的人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和有能力的手工業者。為了防止人才的外流和資本主義侵蝕,1961年8月13日的午夜,民主德國連夜修建了一個以鐵絲網為牆基的隔離牆,徹底地切斷了東德和西德之間的自由往來。

不僅如此,民主德國在四天之內將全長169.5公里的柏林牆延伸到了整個東西德邊界,封死了近兩百條街道,同時又在50-100米外拆除了大量建築,修築了3.5米高的通電鐵絲網,形成了一段以柏林牆為中心的「無人地帶」。

為了能夠徹底地控制住「東德」人民,在這段「無人地帶」的周圍更是修建了很多瞭望塔、碉堡、警戒樁。而在修建完柏林牆之後,東德最高領導人命令如果發現有人向聯邦德國逃跑,就開槍射擊逃跑者。

柏林牆佇立的這些年裡,雖然客觀上地減少了東德的人員流失。但是依然有非常多的東德人想盡各種辦假證,挖地道,跳樓的辦法穿過柏林牆,甚至有些波蘭和捷克民眾開車撞牆視死如歸。

而在聯邦德國的電視機中經常會報道在柏林牆的東面,有著一群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德國人民,他們似乎被關進了十萬平方公里的大監獄之中。

由於柏林牆修建得非常緊急,很多家庭都來不及聚集在一起便被徹底分開無法相聚,爺爺奶奶需要隔著柏林牆眺望遠處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想要翻越柏林牆的不僅只有東德百姓,更有很多在東德服役的士兵不滿政府不顧民生的做法,轉身翻過圍牆進入西德。

一個叫舒曼的士兵穿越柏林牆之後回憶道: 很多父母即使近在咫尺都無法回到東柏林探望自己的子女,而那些想要團聚的家人往往就會被邊境的士兵阻止。

很多東德士兵其實並不是鐵板一塊地聽從政府的指示,而是偷偷地將一些小孩和老人在上級軍官不發現的情況下,放進了西德范圍內。

而西德的士兵則在柏林牆的另外一面用床單接那些想要從牆東面跳過來的人,雖然有些人被接住了順利地逃往西德,但是還有一些人因為身體原因和意外摔成重傷而去世。

被柏林牆隔絕開的並不只有東德和西德之間的人民,從長遠的角度上看,柏林牆隔絕的是兩種意識形態之下的人民生活。

聯邦德國由於被美英法佔領,迅速地形成了戰後資本主義德國的發展模式。 雖然西德依然保持著非常高的通貨膨脹,但是人民的基本生活還是能夠得到保障的。

很多西德的年輕人開始接受反法西斯教育,一些有為的青年進入大學深造之後成為了醫生、教師,曾經逃跑至西德的人們開始在這里安家落戶過上穩定的生活。

他們可以住寬敞的房子,私有財產得到應有的保護,同時也發展了自己的穩定事業。但很多逃跑過來的人依然還惦記著那些被柏林牆隔絕開的親人,希望有一天能夠早日團聚。

而反觀民主德國這一邊,因為政府的管理無能,通貨膨脹日益加劇。人們根本無法滿足日常的生活所需,有些家庭只能所有人擠在破舊矮小的房屋裡生活。有些有私產的百姓雖然有電視可看,但是電視節目里全是東德政府要求播放的洗腦節目。

政府利用控制精神的方法讓東德百姓看聯邦德國生活多麼的窘迫,以防止有人再度逃跑到西德。 而這種赤裸裸的欺騙完全不能使東德百姓信服,更多東德百姓看到的是柏林牆那邊的高級轎車,呢子大衣和建築牆面上畫著的可口可樂廣告。

這其中也有一些東德政府的官員,雖然也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但是依然相信民主德國的政治正確。他們從內心中完全不願承認自己羨慕西德那邊優渥的生活,認為那樣的生活是墮落的。

反而反復地鼓吹東德生活是規律的、嚴謹的。但事實上他們也知道柏林牆的那邊普通人都過得比自己要自由得多。

而在柏林牆的兩邊的守備軍隊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西德這邊雖然一段時間內也是有士兵站崗等安排,但是幾個月之後,西德士兵則被換成了穿著制服的聯邦警察。 而那些以前曾經巡邏在柏林牆外的士兵往往都扮演著給予逃跑者接應的角色。

而東德的士兵每天除了要被安排在柏林牆外的工事里站崗,還要加班加點地加固和修補被逃跑者破壞的牆體。而他們應有的勞動報酬往往都要受到上級軍官的層層盤剝,他們甚至都不能養活自己的小孩和老人。

事實上在 歷史 的角度上講,德國的分裂根本不會有所長久。 因為納粹德國時期,德國百姓也依然過著被管制和被洗腦的嚴苛生活,而他們認為東德政府在對他們做的正是法西斯的做法。他們已經太長時間沒有享受內心中真正的自由了,而這種對於自由生活的嚮往成為了推倒柏林牆的一股巨大力量。

1989年11月9日之前,東德為建國四十周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而在這個閱兵儀式進行時有非常多的東德人民進行自發的示威遊行。

而這時的東德政府根本無力控制示威的民眾,只能採取鐵腕手段對示威者進行逮捕。而越是鐵腕鎮壓,越是有更多的示威遊行爆發。

到了九日當晚,眾多的東德民眾開始在柏林牆的檢查站附近聚集,尤其是東柏林市民一次次的試探性地拿出身份證件向士兵詢問出境的可能性。 而這時的東柏林街道上已經聚集了將近上千人了。 有些東柏林市民試探著跨入「無人地帶」,看著對面也聚集著上萬的西德民眾。

東德百姓沒有再懼怕士兵的槍口,勇敢地沖入了柏林牆。而這時柏林牆上的軍官和士兵並沒有開槍阻攔,反而是選擇了沉默。有些邊防軍官甚至命令打開大門,讓聚集在柏林牆兩邊的百姓見面團聚。 這是改變 歷史 的時刻,柏林牆從這個時刻起在人們的心中徹底地倒塌了。

第二天的時候,東德政府新的領導人改變了以往完全鐵腕的態度,允許東德居民有秩序地享有出國的自由。東德終於迎來了四十年以來贏得民心的政策。而這個政策一出台,幾乎上萬柏林年輕人便騎上了高牆。 用沖破牢籠的姿態徹底地推倒了無論是在城市中央還是人們心裡的柏林牆。

柏林牆的建立和倒塌,代表了冷戰時代的來臨和結束。冷戰的源頭來源於美蘇之間政治體制的意識形態不可調和,一個強調民主自由,一個強調共產共和。

這兩種意識形態並沒有孰對孰錯,但是任何意識形態之下的政府都不能不顧百姓民生。 用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為代價換取的政治正確,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更不是真正的共產共和。

二戰之後的德國百姓其實早已對納粹時期沒有自由的生活麻木了。很多人認為柏林牆根本不會倒塌的原因在於,沒人認為自由會真的屬於自己。但是柏林牆的建立也徹底地激發了德國人民對於自由的渴望,在人們的心中這道永遠不會倒的束縛之牆其實早已經倒了。

Ⅵ 怎樣從德軍軍裝上看出來是黨衛軍還是蓋世太保...之類的

看過照片,除了演員,普通中國人穿非常丑,畢竟是適合西方人身材的,中國人穿在身上沒那個效果,撐不起來。

可以的,中國有一批軍官團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去過德國,蔣介石他娃也在裡面,都穿過軍裝,你可以網路一下蔣緯國,穿常服也挺帥的

德軍軍服好看,但是中國人身材穿不出效果來。還是80年代的解放軍最威武。

65式軍服,日式鋼盔(80也是仿日式鋼盔)
關鍵是看的氣勢。

納粹軍裝,很帥氣,可以穿

但是如果不是在演出里扮演納粹,就要注意幾個問題(扮演納粹也有需要注意的,不過問題不大)

首先確定你不是在德國和以色列,你身邊沒有猶太人,也沒用極端反納粹者

其次你可以穿納粹德國軍裝,但是你需要去掉軍服上一些過於標志性的納粹標記,比如逆卍字袖章,鐵十字等徽章,不要佩戴。

然後,不要喊納粹口號,不要行納粹禮

最後,如果你的確是在扮演納粹,或者COSPLAY,那麼請讓他人覺得你只是一個演員,不要帶有任何傾向性,讓人誤認為你在宣揚納粹主義

另外作為一種RP精神並不是沒人這么干

這位送水工穿的是納粹德軍的大衣,鋼盔,靴子

以上

因為德軍軍服據說是希特勒設計的。我們印象中的德軍士兵都是穿著一身藍色制服,左胸鑲著一隻銀色的納粹鷹(軍官才這樣配),頭上帶著藍黑色的閃亮的鋼盔。讓人羨慕不已啊。而且,德軍士兵生來就從骨子裡就滲透著普魯士的鋼鐵精神,如此有氣魄的士兵,在配上閃亮的軍服,逼格都能提高幾個檔次。

中國人穿德國軍裝是不是很帥 : 德國軍裝視為德國人發明的,中國人有的穿上不一定帥.

中國人穿德軍軍裝,怎麼看都像_ : 怎麼看,怎麼像保安 沒辦法,人種因素 仔細對比,中國人體型基本特點就是臀部較大,下塌,小腿彎曲,肩膀溜,不平直 頭顱是圓顱型 這樣的話,穿吃身材的德國軍裝,那就是自取其辱

為什麼納粹德國時期的軍服那麼帥?_ : 雖然二戰中德國瘋狂的侵略別國,屠殺猶太人,犯下了反人類反和平的不可饒恕的罪行,但就事論事來講,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軍服體現了日爾曼民族一貫的嚴謹作風,而且以黑色為主色調的軍服散發著一種高貴的氣息,類似風衣的的風格又把男...

聽說德國軍裝漂亮,是真的嗎?_ : 國陸軍又分為黨衛軍和國防軍,整體身高,身材來設計.東方人穿不出那種味道.也就是最好看的,兩者制服的整體差不多,但黨衛軍的制服用料和設計都要考就得多,所以,黨衛軍的要帥氣一些,而就全部的制服而言,德軍制服的確是當時全世界最帥氣的,德國軍裝都是根據德國人的,面部輪廓. 但是請注意,很怪的

請教咱們中國人的膚色體型穿二戰德軍或者東德軍服是不 : 首先,主要是德軍服裝不適合普亞洲人的身材體型,換言之,德軍服裝是參照歐美人種設計的,並且優化了肩部和腰部的線條.而亞洲人身高比歐美人不一樣,自然無法穿出效果.其次,德軍高級軍官的服裝大多在軍官本人在軍隊獲取軍裝的詳細參數後,直接到專業裁縫店訂制的,所以…….

目前世界上最帥氣的軍裝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是納粹德國黨衛軍的._ : 有一本書專門講二戰時期的軍裝,從德國開始一直到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二戰參加國,其中很明顯可以看到其中的軍裝分為好幾個系統.首屈一指的就是德系,我國在二戰期間正規中央軍的軍裝屬於仿德系,以嚴肅刻板為主要特點.二戰以後,...

為什麼納粹德國軍裝是最好看的軍裝 : 因為當時的德國軍服 除了一線戰斗人員外 都是由當時的時裝設計師設計的比較注重西歐人體形和特徵 所以看起來確實很得體

是不是公認二戰時德國的軍服最帥 : 德軍軍服最帥.最丑的應該是日本的,尤其是日本的軍帽.

為什麼現在有許多國人喜歡穿德軍軍服_ : 講真,二戰軍服德國的是最帥的,這是全球公認的

現代各國軍裝都不如二戰時期德國軍服漂亮嗎?如果是,為什麼 : 實際上有幾方面的原因1、人種因素,德國人的身材挺拔,腿長,肩膀寬,自然穿起來漂亮.現在的人往往營養過剩,身材走形,就是穿,也沒有那個味道舉個例子,比如船形帽,歐美人的頭型是長顱型,帶船形帽樣子好,中國人是園顱型,帶上了就沒樣子2、成本因素,當時德國為了振奮士氣,軍官的服裝都是讓裁縫來訂做,現在出於成本考慮,自然不能這么弄大批量製作,自然無法兼顧線條、美觀3、歷史因素,德國實際上一直有紋章文化,你看他們軍服上的各種徽章和標示,現在其他國家軍隊這個少,自然看上去不如他們的威風4、心理因素,二戰後,去納粹化,那種服飾容易映射那段歷史,自然取消實際上智利軍隊的服裝,還是那種樣子,你可以去看看

Ⅶ 怎麼理解東德除了鐵十字什麼都繼承了,西德除了鐵十字什麼都沒繼承

1、軍隊服裝「傳統」

德國分裂後,兩德分別開始組建軍隊。聯邦德軍的制服和二戰時的風格相差非常大,受美國影響更大,制服也比較「親美」。西德軍人的服裝和裝備——灰綠作訓服、駝絨大衣、軍用毛衣、貝雷帽,單兵裝具,鋼盔都融入了濃濃的歐美風,西德人這樣做說白了就是去納粹化,免得盟友看到心裡不舒服。

聯邦檔案館保存的在1955年5月25日檔案里記載:「對於有關新制服的樣式及配飾問題,對設計第三帝國和之前戰爭的遺留問題,必須要慎重考慮。」以及「我們要充分考慮到我們的法國鄰居的愛國情緒」。西德軍服雖然保留了鐵十字,但是鐵十字是在1813年就有了,在一戰時就存在,跟納粹無關。而民主德國(東德)並沒有考慮那麼多,他們最初的軍服則基本照搬納粹德國國防軍軍服,直到後來才換裝迷彩服。只不過民主德國的軍服,沒有採用鐵十字勛章,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接近於蘇聯軍隊的勛章、獎章。

4、情報組織克隆

希特勒上台後,為了鞏固統治,在1933年成立了一個情報組織——蓋世太保,人數多達55萬,職責是監視、鎮壓人民。1950年2月8日,東德成立了國家安全部,簡稱"史塔西"。史塔西被認作當時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報和秘密警察機構之一。1950年至1989年之間,史塔西管轄有十八個監獄。史塔西各級機構工作人員50000名,用的探員91000名,有28萬名合作者。史學家約翰·科勒在其著作《史塔西:東德秘密警察秘史》中認為,為史塔西工作的總人數可能接近50萬。

幾十年中,它為東德1800萬人口中的600多萬人建立了秘密檔案。雖然都是情報組織,都是非常高效的,但是兩個組織同樣無法類比。前者是反革命的,後者是革命的。在冷戰時期,兩大陣營嚴重對立,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與此同時,西方對東德的滲透從來沒有停止過。要想保衛國家安全,維護政權,必須要採取有力措施,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綜上所述,「東德除了鐵十字什麼都繼承了,西德除了鐵十字什麼都沒繼承」這種說法,僅僅代表一部分人的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Ⅷ 東德軍隊制服

蘇聯的目的是籠絡德國人心,畢竟是在和美國對抗,如果全是蘇聯化只會加強西歐各國對這個約瑟夫大叔的恐懼!過分削弱東德的實力並不好

Ⅸ 東德人民軍和西德國防軍的軍裝哪個好看

個人覺得還是東德,延續了二戰時期德國的經典制服。

東德

Ⅹ 曾經震驚中國王氏兄弟案件是怎麼回事

新中國首次懸賞 追捕「二王」秘聞

「滿大街都張貼著『二王』照片,中國人第一次看見懸賞通緝令。」1983年,從大年三十在沈陽持槍殺4人開始,全國流竄,殺人搶劫,直到中秋節被圍捕。7 個月零6天,困擾著中國人的問題是:「二王到底到哪兒了?」「這個問題到現在都是個謎。」「二王案」當年前線總指揮、前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文說,「因為抓到時候已經死了,沒人能說清,他們到底去過哪些地方,哪些案子是他們乾的。」作為「文革」結束後第一起惡性暴力犯罪,王宗和王宗瑋,這對來自沈陽一個教師家庭的兩兄弟,面對的是當時相對純凈的治安環境和薄弱的刑事偵查力量,「懸賞通緝、特警、巡警、道路檢查點和 『110』,這些中國的刑偵網路是從『二王』開始建立」。 「有一個武警戰士叫吳增興,犧牲了。其實事後調查,王宗根本不會開槍,也沒打死過人,他只放了一槍,而吳增興身上有5個彈孔。」 活捉王宗瑋:一條狗和一個馴犬員 5萬人的搜山進行到第4天,謝竹生帶著警犬衛南時不時需要停下來休息。同來的另13條警犬第一天就已經全部累趴下了,12條被人背下了山,1條脫水死亡。 「9月13日,發現『二王』的第一天,搜山的每人發了8個硬皮月餅,像包子似的,一點點餡,其他的進口警犬連聞都不聞,只有衛南,和我分吃一塊。」所有被山民發現「有情況」的地點,謝竹生都要帶衛南首先趕到,「但是臨時組織起來的2.5萬名民兵,素質有限。指導員說『搜/鳴了一下槍,結果山民們四處逃散,都躲得不見人影」。 4天里不斷接到情況,謝竹生帶著衛南和王宗瑋的一隻鞋,來到每一個可疑地點。「但是衛南一直沒反應,領導都問我,能不能確保『二王』進山?」謝竹生說, 「是山民們立功心切,我的衛南是中國最好的警犬。」用50年代蘇聯送的東德母警犬,和1980 年剛從西德進口的公警犬配種,「中國要培養第一批自己的警犬」。江西廣昌地區寧都縣公安局刑偵科的謝竹生接了這個任務,「生了9條小犬,8條一個月大就死了,只剩下了衛南」。 是衛南第一個發現了「二王」。「9月18日凌晨接到山民報告,說自家廚房的飯和腌菜被偷吃了,還找到一隻鞋。衛南一聞鞋,一下子『放線』了,兩隻眼睛發亮,尾巴綳直了,和身體成了水平線。」隊伍開始在衛南指引下搜尋,除了警犬是技術條件,搜山只剩下了人海戰術。「我和衛南各走一個山坳,相隔幾米遠。從山頂到山腳下,1米1人,排成一條線。」約2.5萬名武警戰士,夾雜七八百江西廣昌的公安民警。命令是:「向左移動。」 隊伍像梳子一樣在南坑山上尋找,「衛南不斷發現王宗瑋28厘米長的腳印,我們倆的速度比其他人都快」。到一個岔路,衛南忽然奔跑起來,謝竹生說他沒來由的心裡一陣空虛。「無名的緊張,我刑偵考試門門第一,向來打沖鋒,那天前後看看就我一個,覺得心涼。」「衛南回來1謝竹生大喊,過了七八分鍾後面的人才趕到,「王宗瑋就在衛南那條道上,『二王』是向右移動,我要是自己往裡走就完了1 到下午16點多,謝竹生的前方突然響了一槍。「剎那間,整個現場沒有一絲動靜。」停頓了幾秒鍾,謝竹生大喊一聲「是二王1這時山上山下的槍全響了,「我帶著衛南就往裡沖1他先松開了衛南的牽引帶。「跑著,我左上方就出現了戰士甘,他中槍了,再往前還是戰士鄭,我問他『二王』呢?他說跑了,往山下走了1「幾步就看見王宗瑋正要抓著一根毛竹往下跳,我離他只有幾米,衛南的訓練是『動哪咬哪』,它一下子就撲上去咬住了王宗瑋抓毛竹的左手。」王宗瑋右手拿著槍,「我猛地抱住了他」。兩個人帶一條狗,一起往山下滾去。「他1.85米,我1.73米,但他已經筋疲力盡了。」後來屍檢發現,「二王」胃裡只有一點山上產的蓮子的渣。 「我扳過他的左肩死死卡在地上,一看,都是血。子彈從左肩貫穿從左下顎打出,不是致命傷。」 衛南還死死咬住王宗瑋的左手,「我說:你老實點!他說:我是好人。」謝竹生現在想起來還要冷笑,他回問:「你還是好人哪?」謝竹生在王宗瑋口袋裡搜出20 多發子彈,1把匕首,「腳上綁了個救命包,有1萬塊錢和他美國姑父的地址」。謝竹生和衛南一路把王宗瑋拖下了山,「又來了3個戰士,一起拖」。把王宗瑋拉到路邊上,一直坐鎮的江西省公安廳楊廳長也來了:「抓到哪一個?」謝竹生說:「個子很高,可能是王宗瑋。」大家一翻他的嘴:「兩邊都是假牙,是王宗瑋1 楊廳長大聲指示:「馬上匯報!我們已經活捉了王宗瑋!活的1謝竹生到現在都記得躺在地上的王宗瑋的眼神,「那應該就叫兇殘吧!他誰都看,但一句話不說」。 「有很多人上來圍觀,楊廳長說『堅守崗位,還有一個王宗』。」哥哥王宗只有1.65米,不會用槍,就在謝竹生抓王宗瑋的平行過去8米遠的地方。「太陽已經快下山了,但還能看見王宗的人影。」武警的槍齊齊掃射過去,10分鍾後王宗被幾個武警抬下山,謝竹生說,「從脖子以下到大腿根部,整齊的9個彈孔,是一梭子彈打死的」。楊廳長雖然下命令不許圍觀王宗瑋,但是武警戰士都沖了上來。「有一個武警戰士叫吳增興,犧牲了。其實事後調查,王宗根本不會開槍,也沒打死過人,他只放了一槍,而吳增興身上有5個彈孔。」謝竹生說,「我下來的時候還有武警對我說,我可沒朝你開槍啊1謝竹生當時穿著公安的白色制服,「我愛漂亮,這也保護了我」。 「武警戰士們都是二十來歲的孩子,當時情緒特別激動,開始打王宗瑋。」謝竹生此後的敘述在24年後變得異常珍貴,因為所有當時報道都說「『二王』被當場擊斃」。謝竹生完全理解戰士們的情緒,「那麼多人4天在深山老林里摸索。『二王』多壞啊1大家都處於興奮期,「勝利了1的歡呼響徹山谷。「要是派我們公安民警,而不是武警戰士,我想就不會出這樣的事,那是案件現場,不是戰場,但戰士們沒有區分。」 「一號」追緝令:劉文和刑偵隊伍的組建 「我們的基礎工作薄弱,隊伍素質差,才被『二王』逼出了懸賞通緝令。」2月12日沈陽案發, 3月劉文被公安部指派做「二王」案總指揮。3月底他來到武漢的岱山派出所時,「二王」剛剛打死3名警察,並搶劫槍支逃跑。「我到的時候,正有一幫群眾,圍住了派出所,他們說,公安局乾脆換牌子,改叫糧食局算了1劉文心裡特別不是滋味。80年代初中國公安,所謂刑事科,15塊錢以上的事全管,「沒有應對暴力犯罪的經驗」。「文革」結束後,社會治安和風氣都有所變化,現在正編寫《中國刑偵史》的劉文說,「『二王』是一個轉折點」。 「二王」案時間之長、地域之廣、投入之大,從新中國建立以來前所未有。「到現在,我們還是沒有對『二王』的活動做出准確判斷。沈陽連殺4人後,能夠肯定的是『二王』的4次露頭,從北京開往廣州的47次列車上開槍,湖南衡陽打死1人,湖北岱山、武漢打死4人,安徽淮陰搶劫 2.1萬元,一直到江西廣昌被擊斃。」劉文說,「而且都是因為打了遭遇戰。我們的人開了3槍,一槍沒中,還被人家給打死了。」「二王」案結束以後,劉文說自己情緒完全提不起來,「7個月才破案,應該吸取教訓!有什麼英雄可言?」同年夏,鄧小平在北戴河召開會議,第一次做出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的指示。 2月至4月,公安部門的壓力越來越大。
東北二王

「二王」是沈陽人,名王宗方、王宗瑋,為兄弟二人。「二王」案發後逃脫後,中國公安機關為抓捕「二王」,鄂、湘、贛、皖、豫等南部重點省組織了大規模的調查、追蹤。9月13日二人在江西廣昌縣被發現,當地軍警配合,於1983年9月18日將「二王」擊殺。後經法醫檢驗,二人胃裡空空。
至此,二人共潛行7月有餘,橫行半部中國,捉拿的廣告遍布大街小巷。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洗禮的平日作威作福的中國公安人員,由於「二王」二人,並且只是二人,竟不得公開身穿制服,只得便衣,實為公安界的奇恥大辱。

此事件在中國社會上引起眾多的議論。例如,說王宗瑋是部隊的校槍員,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槍法准於奧運會射擊冠軍的遼陽王義夫(王義夫只是固定目標,不是移動目標),心理素質強於王義夫(王義夫倒在奧運會比賽現場,自己是最大的敵人);「二王」是因生活所迫,第一次作案;專殺公安,不害百姓;他們仗義疏財,替天行道等等。

當然了,以上只是傳說,當不得真。

王氏兄弟給當時人們的震撼不只是生活和行動上,在心理上也留下了很多印記。王宗瑋,王宗訪,兩個普通人讓老百姓感覺到生命的威脅近在咫尺,於是謠言猜測滿天飛,將兩兄弟說的神乎其神。以下是其中的一個版本:

弟弟王宗瑋是沈陽部隊的試槍員,何謂試槍員?就是兵工廠生產出的槍械送到他們手中驗槍,打靶失准了就說明槍械不合格!可見其槍法神准。哥哥王宗訪也是部隊的神槍手,體型高大善於搏擊。某日王宗訪與副團長夫人偷情被中校發現並關禁閉拷打,不由得騰起殺心,遂與三弟商量一番,盜出槍支將副團長斬落馬下,兩人攜兩只AK,兩只54,手雷彈葯若干,亡命天涯。一路上殺人越貨,武警公安輪番堵截,於鬧市槍戰,二人彈無虛發,槍槍斃命,部隊與群眾損失甚大。

在七八個月內,二人一路從沈陽殺過河北,穿過北京,越過河南,深入安徽,後又潛入江西,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簡直是殺出個黎明。

這個損失的數字是五花八門,百八十的有,三四百的有,一兩千的也有,竭盡中國人盡情誇大之能事。後二人落魄江西某山區被發現,武警公安解放軍出動數萬人圍剿,竟被二人手中的兩只AK壓得無法前進。最終不得以使用重武器輪番地毯式轟炸12小時,才有大膽的武警帶著警犬上山拉出兩人已經糊掉的屍首。

傳說果然是嚇死人,後來有條件了看了看關於東北二王的傳記文學和現場紀實,才明白事情不是那麼沒影。王宗瑋身材瘦小,在空軍某部隊服役,平時很文靜;王宗訪個很高但乾瘦,被勞改過,事發前剛剛釋放。被盜槍支僅三支54及若乾子彈,以及二人從某公安局搶奪的另一把54,別無它物。之所以要逃,就是二哥剛出獄心還很野,想要偷搶財物,並從一貨站盜得味精若干。被發現之後殺掉保安,開始流亡,一路上反抗致使幹警群眾死傷二十餘人,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恐怖。最後圍剿也沒有使用重武器,都是被沖鋒槍解決掉的。

「二王」被擊斃後:

北京那間簡朴的公安部刑偵局值班室里沸騰了!聚集在電話機旁的局長、處長、值班員,大家一起歡笑,互相祝賀。他們已經在這個不算寬敞的房間里連續指揮工作了幾十個小時了,有的眼睛熬紅了,有的嗓子干啞了。可是此刻,個個變得渾身充滿活力,疲憊、睏倦、飢餓,頓時像霧一樣從他們身上散去,都成了無比輕松、幸福的人。

公安部領導同志通過電話向中央領導同志報告擊斃「二王」的喜訊。中央領導同志審慎地叮囑:「要驗明正身!」。

……

「二王」案件的其它意義,還在於使公安部發出了「文革」以來的第一張A級通緝令、引發了意義深遠的「83年嚴打」,並且間接催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警察部隊的組建。從這一點上來說,「二王」的意義,實在不容低估。

所以說:為人不識二王事,要談悍匪也枉然!

與東德白色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茅善玉穿寶藍旗袍唱燕燕做媒 瀏覽:876
鱷魚頭上戴著帽子英語怎麼說 瀏覽:62
unifee女裝品牌企業動態 瀏覽:579
女黑色高幫鞋搭什麼褲子 瀏覽:4
中式領老奶奶襯衫 瀏覽:325
男裝紅色羽絨服衣服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532
襯衫一百多 瀏覽:741
小個子冬季穿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841
旗袍超短高跟美女 瀏覽:634
qq飛車青花瓷旗袍 瀏覽:119
帽子上戴的花怎麼做 瀏覽:782
夾克背心怎麼畫 瀏覽:154
鯤睡衣 瀏覽:709
品牌女式純棉運動文胸 瀏覽:73
睡衣夏季女加肥 瀏覽:202
童裝低價批發外套 瀏覽:991
美亞女中年外衣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803
白校服變黃如何用藍墨水洗白 瀏覽:892
酒紅色衣配什麼色外套好看 瀏覽:499
中老年秋冬裝外套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