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日本各行各業制服

日本各行各業制服

發布時間:2022-08-01 11:32:03

❶ 詳談日本服飾文化

一,日本的傳統服裝

據中國史書《魏志倭人傳》記載,3世紀前後,日本男人用從肩膀下垂的長布包裹自己,而婦女則用一整塊布遮住自己,中間留個洞口漏出脖子。這種樣子的穿著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例如希臘、羅馬、印度尼西亞和秘魯,習慣上稱為「貫頭衣」。

制服裝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前後,被稱為邪馬台國家的政治機構正處在發展階段。男人和女人都穿著過腰的上衣,袖子緊而直。男人下裝是寬松的象褲子一樣的褲(「侉」),女人則穿長長的褶裙,叫做「裳」。

在飛鳥時代(593-710)和奈良時代(710-794),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中國文化在日本很流行。宮廷有關的人穿著上大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平安時代 (794-1185)的宮廷服裝分為三個類別:特別禮儀的服裝、宮廷里穿的正式服裝和普通場合的服裝。男性穿用的正式服裝叫做「束帶」(模仿唐朝官服)。婦女的服裝分很多層,正式的女裝叫做「十二重衣」(模仿唐朝便服),一共分為12層。往好處說是「雍容富貴」,說難聽點兒是「拖泥帶水」。

鐮倉 (1185-1333) 和室町 (1333-1568)時代,在政府任職的武士正式場合穿束帶,他們平常的裝束叫做「狩衣」(日本化的服飾),從打獵時候穿的裝束演變而來。平常,武士階層的婦女穿加棉的絲質衣服叫做「小袖」,這跟現在婦女仍然穿用的傳統正式服裝(所謂的「和服」)沒有什麼兩樣。在正式場合,她們穿著長袍叫做「打卦」。

江戶時代(1600-1868)武士階層男子在參加儀式的時候穿一種叫做「上下」的服裝,但是平時男人女人都穿小袖和侉。作為一種習慣,人們將布塊圍在腰上,叫做 「帶」。武士要把劍佩在帶上,女人的帶則逐漸地變得越來越寬松和具有裝飾意味。江戶時代初期,許多人穿著簡單,雖然在正式場合女人可能穿打卦。但是隨著漂亮的染色布料和精美圖案的誕生,日常生活中的裝束也越來越亮麗,那些布料和圖案在日本和服中延用至今。

二,從和服到西裝

明治初期 (1868–1912),在舉國上下「文明開化」的熱潮中,在軍隊服役的日本人、警察和郵差等政府職員首先接納西服。吃牛肉、穿西服、跳交誼舞等等,成了文明、時髦的標志。

從政府職員首先穿著西服,也可看出日本的明治維新是由上而下推行的。正因為如此,西服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普及到民間。從當時西方報刊上登載的日本人漫畫看,光著腳的二輪車夫居然戴禮帽、扎領帶,現在看來很滑稽,當時卻是一種流行。

但是,我們注意到,明治時期的西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流行而已,西方的服飾文化並沒有真正紮根日本。尤其在明治的早期,和服仍然是最主要的服裝。在正式的場合,男人身著羽織(傳統背心)、侉以及西式帽子;而一部分女人,要麼身著日本服裝,要麼乾脆穿起西式的靴子。這種靴子配和服的日西式混雜的穿著方式,甚至在那些參加大學畢業典禮的年輕女子中也能夠看到。

昭和時代(1926–1989)初期,尤其是日本戰敗之後,在美國的直接干預下重建,西方的價值觀念、審美標准、思維方式融入日本社會,西方的服飾文化也真正被日本接納。

現在,男士服裝越來越西方化,西式的職業裝成了公司雇員的標准裝束。職業婦女也經常穿西服,許多婦女甚至在家裡也穿西服。日本人從幼兒園開始就被剝奪自由著裝的權利,大多數幼兒、兒童、少年去學校必須穿戴統一的「制服」,唯有大學生可以自由著裝(舉行儀式、參加組織又當別論),但一旦進入公司、機關又必須統一服裝(比學校略微寬松)。當然,所謂的「制服」也是西服的變體而已。

三,日本現代服裝的演變

[四十年代] 二戰後,日本婦女們放棄了戰爭時期被強迫要求穿著的寬松褲子,開始穿上了裙子等正常服裝。戰後初期,進入日本的時裝多數來自美國。40年代後期開始直到50年代,日本婦女熱衷於下擺寬大的束腰長裙和寬腰帶,也就是所謂美國風格。 從某種意義上講,巴黎服裝也是從美國介紹進入日本的。1947年,Christian Dior 問世,第二年,關於這個品牌的大量信息經由美國傳到日本。日本婦女非常熱衷於這個在全世界逐漸流行的新樣式。

[五十年代] 那個時候,海外旅行對多數日本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電影是人們獲得時裝信息的主要渠道。日本人可以看到許多外國電影,這樣他們就有機會了解歐洲和美國的時裝以及日常生活。眾多的流行時尚就這樣誕生了。當1950年英國電影《紅鞋》上映的時候,紅色鞋子在年輕人當中立刻流行起來。1954年當電影奧戴利?赫本主演的Sabrina上映時候,緊身半長女運動褲立刻成為年輕女性的時尚寵兒。

1956年根據諾貝爾獲獎作品改編的電影《太陽季節》 (《暴力的季節》Season of Violence)在日本上映,許多日本人模仿電影里人物的穿著,一種叫做太陽部落的服飾流行起來。夏天,男士開始穿著圓領運動衫,戴太陽鏡,而婦女則穿著色彩艷麗的短褲在大街上悠然自得。,

[六十年代] 這個時期年輕人成為時裝的不可置疑的裁判。這個時候,時裝從一種高級定製的產品變為低成本的、即買即穿的物品,從正式變得隨意。1965年春天,在巴黎時裝博覽會展示出來的超短裙很快就被引進到日本。傳媒一片反對,認為超短裙不適合日本婦女的體形,但是1967年超短裙王後英國模特twiggy訪問日本之後,超短裙就流行起來。超短裙最先由年輕婦女穿用,後來年紀大些的婦女也喜歡上了,直到1974年,超短裙一直是廣泛受到日本婦女喜歡的時裝。

60年代中葉之後,日本男士的服裝有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所謂常青藤風格。常青藤風格這個名稱來源於美國貴族學校的常青藤聯盟。這種時裝風格吸收了美國精英階層的服裝傳統,雖然經過了起伏盛衰,一直在公司雇員和中年人當中盛行。

與年輕人中流行的時裝相比較,公司白領穿著的服裝傾向於保守的黑色及灰色基調,結果日本的公司雇員被人們戲稱為「溝鼠族」。

[七十年代] 70年代中葉前後,從神戶、橫濱等港口城市發展起來的服裝被人們稱為新傳統服裝(「new虎」)和橫濱傳統服裝(「濱虎」)。 這就像男裝當中的常青藤風格那樣。用來形容神戶興起的服裝風格的口頭禪是「很女人味兒呀」和「很成熟哦」。 神戶風格(「new虎」)的典型樣子是單色的短衫配半長過膝的裙子。而橫濱風格(「濱虎」)的特點則是娃娃型,印有設計師標志或者專賣店標識的汗衫,領子下翻,有點兒像馬球襯衫。70年代後期,沖浪服在少年當中流行,並且出現了復興美國50年代服裝的趨勢。

[八十年代] 80年代日本遭遇泡沫經濟,這個時候出現了設計師和人物標識服裝的熱潮。日本設計師高田健三, 宮家伊勢和山本關西在國際舞台上十分活躍並且贏得廣泛的贊譽。Y設計組山本糾一的服裝贏得了近乎崇拜的流行;深色的風格怪異的Comme des Garcons 設計組的川久保的作品在巴黎時裝博覽會上展出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還有Bigi設計小組菊池孝男 和 稻葉吉枝的時裝,以及 Nicole小組松田三廣的時裝也同樣贏得人們廣泛贊賞。

80年代後半期,婦女時裝沿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身體意識,強調展示身體的自然線條;另外一個是以隨意為風格的涉谷卡嘰(Shibuya casual),起源於經常光顧東京的涉谷區購物街的高中和大學生。 大約在這個時候身體意識的服裝受到愈來愈多的婦女喜歡,人們經常可以看到身穿這種曲線顯露的服裝的女性在迪斯科舞廳起舞,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而另外一方面,隨意風格的服裝的概念是簡單和耐用。

甚至是在從前被稱為灰色老鼠的公司雇員當中,年輕點的也開始喜歡時尚名牌裝束。今天, 平淡、嚴肅仍然是日本工薪階層基本制服的特點。另一方面,在商業社會里,關於什麼是合適的服裝的看法也在發生一些變化。例如,許多公司允許雇員在星期五穿著隨便一些。

[九十年代] 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如同其他許多事情一樣進入了一個似乎看不清楚未來的混亂時期。有些評論家發現,在90年代後半期,服裝中出現了一種東方主義和浪漫主義。但是從根本上講, 90年代可以被稱為多種式樣共處的時期,沒有哪種服裝占據絕對優勢。

90年代可能最值得提到的事情是,對服裝極為敏銳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領導了服裝潮流。大街上最為普通的一個景象是一群頭發染成棕色的學生,曬的黑黑的皮膚,穿著超短裙和短褲;寬大的襪子有意趿拉露出鞋頂。

四,日本傳統服裝的走向

今天,和服已經越來越少見到人們穿用。年紀大些的人,從他們年青的時候,就開始習慣穿和服,現在也還一樣。某些傳統餐廳里的服務員、以及教授傳統日本藝術(例如舞蹈茶道和花道)的人,也穿和服。 然而,跟西服相比和服的確是穿起來麻煩,活動不方便,作為一種實用和日常服裝事實上已經消失了。

盡管如此,和服植根於日本人民的生活之中,某些重要場合,人們還是要穿和服。這些場合包括:新年參拜、新年聚會、成人節、大學畢業典禮、婚禮、以及其他重要的慶典和正式聚會。在這些場合,女孩和已婚婦女身穿靚麗迷人的「振袖」或者長袖的和服,其精美的設計成為至今仍在繁榮的傳統日本文化的一個部分。

❷ 日本女性在職場上穿什麼

日本職場的女性多是穿黑色套裝的,黑皮鞋,還要把頭發捲起梳起來

但現在沒這么嚴格的,隨意一點也沒關系,正式點就可以

❸ 為什麼日本妹子的裙子越來越短

新垣結衣:眼神如此憂郁也是迷人到不行

❹ 大阪世博會後什麼產業振興了日本

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對於服飾手工產業,快餐文化產業,房產都起很大作用,向國際社會高調宣告了日本作為現代工業社會的完成。

世博會跨春夏兩季,而對關西地區的大阪來說,則基本上是猛暑難當。日本是有制服傳統的社會,從上班族到學生,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制服,挺括整飭,一絲不亂。但大阪世博帶來的一個最大變化,是保守的制服文化受到沖擊,代之以休閑潮流的興起。看當時的影像資料,這種過渡明顯:開幕那天,擁擠在入場口前的人群,清一色藍、灰西裝和立領學生服,偶然穿插其間的「異色」,是職業女性的西服套裙;但臨近閉幕的日子,則基本上變成了形形色色寬大舒適的休閑服飾。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世博改變了日本的纖維工業和時裝文化。

其次,是快餐文化的興起。開幕前,有學者出於在人滿為患的情況下,對店家的排位情況和所提供的餐飲內容,能事先把握以決定取捨的需要,建議餐館建築應「透明化」。但主辦方卻不以為然:「巴黎人習慣坐在路邊喝咖啡,中國人端著碗在房檐下吃飯,可日本不是這種文化,日本人吃飯是一種隱私。」不久,肯德基日本一號店開業,店鋪四周均以落地玻璃裝飾,給人以豁亮、清潔、時尚的感覺,結果日日客滿。其他店家見狀,紛紛效顰,拆除牆壁,取下窗簾……自此,食不厭精的大和民族,開始接受並擁抱快餐文化。

大阪世博時代,正是日本戰後第一個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成家立業的時期,住房問題成了深刻的社會問題,「住宅難」、「兔子窩」等便是彼時由大眾傳媒創造,後為社會廣為接受的關鍵詞。應該說,日本政府是真心想為民眾解決問題的,建設省斥資數兆(1兆=1萬億)日元,為大型住宅公團和地方自治體的住宅供給公社融資,建了一大批面向工薪階層的中低層公寓式社區,性價比其實也算差強人意。

但是,世博場館建設的預制輕型結構房屋人氣飆升,極大改變了人們對建築的既成觀念,國家傾巨資投入的公團住宅被輿論批評為「遠窄貴」,甚至出現大量的空巢。而年輕時髦的白領家庭,則不惜投入更大的財力購置新型住宅。

除了衣、食、住,行就更不用說了。盡管大阪世博時代政府對外匯尚有管制,但世博的確開啟了日本人海外旅行的新紀元,此後20年,世界已鮮有日本旅遊團未涉足的航線。

❺ 對於日本的各種校服,什麼樣的才稱之為是jk其他的又是什麼

可以說現在很多的年輕女生都特別的喜歡jk這種服飾,確實穿在身上覺得都少女了很多,而現在網上大多數有一些剛入jk圈的小姐姐,她們不懂正品和山寨的。有一些jk小警察,看見了之後她們就會去辱罵或者是嘲諷別人,這樣都是不對的。本來就是一件衣服,其實原創我們都是懂的,有一些新手他們不懂的話,我們可以好心的去提醒她們,而不是直接的去辱罵或者是嘲諷她們。

其實jk它是源於日本的,在日本jk跟日本的校服也長得特別的像,其實jk跟日本校服的區別就在於,Jk制服它是屬於日本校服的一種,而jk制服指的就是女子高中生的制服。日本校服它指的是所有年齡段的校服,jk在日語中是流行的意思就是女高中生,而jk制服大多數都是分為水手服跟西式制服。

而大多數的格子裙都被統稱為jk制服,jk制服也就是日本的校服的一種。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對於一些新手的jk小妹妹能夠多一些善心的提醒,而不是去辱罵她們。

❻ 日本的JK文化,每個地方都各有特色,究竟是怎麼樣的

在旅遊業的高速發展中,如今中國人特別喜歡出國旅遊,去見識不同國家的精彩和文化,而在其中,日本就是一個中國遊客很喜歡前往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經濟發達,擁有著極高的生活水平,也因為干凈整潔的街道,而被人們稱贊是國民素質高的國家。而吸引中國遊客的,還有著日本豐富多彩的文化,不管是被保護得很好的傳統三道(茶道,花道,書道),又或者新興的動漫文化都讓人深深著迷。而談到這個,很多人又會對日本另一個獨特的文化十分感興趣,那就是日本的「JK文化」。

這就讓人有些無奈了,事實上,JK文化十分純潔,它其實代表著是高中那個最純真的年代,因為人的行為而指責這個文化,向來應該是不對的。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個文化呢?你覺得它是錯誤的嗎?歡迎留言評論。

❼ 問日本古代官員們穿著服裝的名稱。就是真田廣之演的《陰陽師》和黑澤明導演的《亂》中日本古代官員穿的。

公元701年,日本政府頒布有律六卷、令十一卷的《大寶律令》。在《大寶令》中明文規定製作衣服要仿造中國式樣;決定指衣用冠,都要仿效中國,確定了著裝的服制。根據這些規定,無論男女,在儀典時悉用禮服;出入宮廷著朝服;無位者進宮穿制服,奠定了公職人員服飾的基礎。宮廷朝服也模仿唐代朝服。比如,天皇身穿紅地綉有日月星辰和龍、山、火等花紋圖案的"袞衣御衣"(龍袍);文職官員頭戴冠冕,穿大袖上衣、小袖內衣、下著外褲、里褲,腳穿朝靴,腰佩腰刀,手捧朝笏。宮廷女子也要在小袖內衣的外面罩正式唐裝衣服。《續日本記》載,天平二年四月庚午,天皇下詔,"自今以後,天下婦女,改舊衣服,施用新樣。"古代中國和日本的衣衫都是左向掩襟,自周朝起,中國改為右向掩襟。於是,日本在養老三年(719年),亦下令"天下百姓右襟"。在注釋《養老律令》(718年頒布)的《令義解》中,甚至對縫衣方法提出了具體要求。承和九年(842年),仁名天皇又詔令:"天下儀式,男女衣服,皆依唐法,五位已上位記,改從漢樣,諸宮殿院堂門閣,皆著新額。"

奈良時代,曾經來過中國的遣隋、遣唐使節積極傳播在華見聞,力主服飾革新。就在頒布《養老律令》的718年,遣唐大使多治比縣守回國,第二年正月進朝朝賀時,他特意穿上了唐王朝贈非他的朝服;天平寶字六年(762年),遠遣唐使吉備真備在大宰府監造棉質襖胄各20250具,完全仿效唐朝新式樣,按五行配色;弘仁九年(818年),曾經來唐學習的菅原清公奏請朝廷規定天下禮儀,男女衣服悉仿唐制,五位以上的位記都改漢式。據《舊唐書·東夷傳》記載,日本文武朝時的遣唐執節使粟田真人來唐,衣著"尤中國戶部尚書,冠進德冠,七頂為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為腰帶"。1972年3月,奈良縣明日香村發現了一座名為高松冢的古墳,這座古墳大約建於7世紀末8世紀初,墳內壁畫上的男子服裝也完全是中國樣式,上身唐服,下身絝裙。

《大寶律令》不僅對服裝,而且對鞋襪亦有明確規定。《大寶衣服令》的"無位制服"之條中規定,有姓的庶民可以穿普通的草鞋,但"家人奴婢"之條中,則不見此類文字,可見他們是沒有這種資格的。隨著日本與朝鮮半島往來的頻繁,中國的草鞋編制方法東傳日本,為朝廷所採用。於是,《大寶軍防令》"兵士"之條中,規定兵士穿"唐式草鞋",並要求士兵自己動手編織。

❽ 日本古代服裝種類

和服的歷史
衣食住行,是老祖宗們最為重視的問題。其中「衣」更是人類與禽獸區別、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過隨著文明的發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強調起來,時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發布的法國女裝,無不被人做為藝術品看待。然而,若論當今世界最精緻的民族服裝,則非和服莫屬。

十二單
提起和服,首先要說源流(歷史傳承)。
從神治時代起,日本的服裝文化始終帶著鮮明的「外來」印記。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服裝的形式,還體現在衣料的織造技術上。
從應神天皇的時代起,日本與韓國、中國交往密切,為文化的傳輸帶來有利條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裝,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時代,模仿唐朝的服裝和穿戴方式成為時尚,然而,物極必反,隨著時間推移,更具個性和魅力的服裝時代來臨了。這就是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也是日本的「國風時代」,她是在全盤消化唐的文化後,以大學畢業生之姿堂堂登上了歷史舞台。此時的服裝也漸漸擺脫外來的影響,發展出獨有的奢美與精緻的特色。舉個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聽過「唐衣」和「十二單」。唐衣是盛裝(禮服)的一種,以紫、緋為貴,金碧輝煌,美麗異常。十二單實際是一種穿著方式,她並不是十二層單衣,而是在單衣上疊十二層被稱為圭的服裝,圭輕薄透明,多層圭疊起時仍然能隱約看見單衣或表著的顏色,倍添朦朧恍惚的美感。從這里也可略窺日本人的審美觀,既喜歡抽象化的美,又喜歡真實細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於過度腐化,窮奢極欲,公卿統治終於衰退。鐮倉和室町幕府時期,相對精幹、簡易的武家文化出現,這一時代特徵也反映在服裝上。直垂和侍烏帽子是時髦的男裝,普及很廣。女裝變的簡單。織田信長的安土、桃山時期,女子流行穿著小袖,雖然美麗,但比起唐衣之類,還是簡陋。這一時期,帶有鮮明民間性的「能樂」逐漸成型,綺麗豪華的「能」裝束出現。此時,公卿的服裝沒有大的改變,基本是平安時代宮廷服裝的延續,而公卿與武家的最終融合是在明治時期,那是後話
江戶幕府時期,男裝、女裝雖有變化,比如女裝的小袖形狀變得接近現代,而男裝流行羽織(以黑五紋為正裝,茶、黃次之),帶結開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後一直沒有太大變化

和服源流*
從應神天皇統治時代起,日本與韓國之間日益頻繁的交往,使大量的錦、綾、絹、羅等高級絲織品源源不斷的運進國內。絲織品傳入的同時也將絲織技術帶了進來,從此絲織技術在日本開始發展。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宮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國隋代的服裝制度。服裝為立領、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褲、系帶並垂結於前。面料選用粗厚棉綢,以服色區別等第貴賤。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禮服赤、大·小信服黃、大·小義服白、大·小智服黑,並以青象徵木、以赤象徵火、以黃象徵土、以白象徵金、以黑象徵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結合五倫之說,五倫中以德為先。褲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帶用倭文布。
天武天皇十年開始,日本人開始使用革帶。正式場合穿有欄服,系長帶,上衣的衣腋合縫,下擺開橫衩,前襟系帶從右邊垂下長長的結。非正式場合的簡便服裝為無欄短帶,開腋,下擺無橫衩,襟帶也頗短。
從持統天皇四年開始,高官冬穿綾綢夏穿羅,綾羅地上以團窠圖案作為裝飾。窠是鳥巢之意,形如渦狀。色彩也根據官位來選定,從粉紅、黑紫、紫紅、深綠、深藍到淺藍色,平民服裝為黃色,奴僕為黑色。
奈良時代(710-780年)日本受到中國唐朝文化的廣泛影響,服裝中出現了男著女裝和女著男裝的社會風習。
奈良時代的織物種類很多,有綾、錦、羅、紗、綢、絹、綺、布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絞
平安時代(794-1192年)在日本史上又稱"國風時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獨具大和民族風格的新文化。這時期服裝工藝發達,裝飾趨向華麗,是日本服裝史上的"貴族時代"。平安時代的宮廷服裝成了後來廷喜式的基礎

平安時代的盛裝包括唐衣、表著、圭、細長、壺裝束、單衣、裳、褲等。唐衣是指衣長和袖長較短的直領衣,後來唐衣又稱作禁色,規定、緋色錦綾唐衣沒有得到特許不能隨便穿著。
表著是一種與今天的和服相類似的服裝。
圭,是多層衣,層數不限,根據《榮華物語》載,多則達18-20層。小圭是套在表著外面的一種輕薄透明的服裝,這種衣服選用的顏色與表著不同,而通過小、輕薄的質地約略能透出些表著的顏色,非常漂亮,這不失為近代日本和服的一種特色。
細長穿在小圭的上面,看起來細長的服裝,質地和紋樣沒有特別的規定。
壺裝束,指戴市女笠,著圭,是女子外出遠門時穿的服裝。
單衣,尤其是裝飾性很強的"十二單"也是這個時期中重要的服裝式樣,它是宮中女官穿著的服裝。十二單不是指十二層單衣,而是指單衣上面疊十二層圭的裝飾性服裝。
鐮倉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個武士政權,這個時期的武士服裝具有鮮明的民族和時代特色。至明治時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

和服源流
傳說中日本神治時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舉行祓除(用齋戒沐浴等方法初災求福)之事時,常常脫去上衣、袴、帶,裸露身體。據後人考證,傳說中描述的神治時代相當於日本的原始社會時期,那個時代日本人生活的遺址現已發現數千處,其分布區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幾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會的日本人以群體方式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和採集(不要總是想到帝國時代去)。也許就是在那個時代,日本人開始了用動物的皮毛或者樹葉加工禦寒,走出了裸露的時代

繩文人像
在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日本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前800—前500年)和彌生式文化時代(日本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相當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現了兩種基本的服裝式樣。一種是套頭式圓領衫,造型類似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採用左衽,領尖至腰間,等距兩初用細繩系結扣接,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以上。與上衣配套的還有袴、領巾、於須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一種襠布,但是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男子有一種稱為裳的纏腰,纏腰繞系於上衣,由於系結出現褶襇,使服裝產生了一些變化。女子大都穿裳,與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長及地,形式與今天朝鮮婦女裙「其瑪」頗為相似
領巾一般作為裝飾搭掛在兩肩,搭掛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個人的愛好決定的。在生產勞動中領巾還時常被用作挽系長袖的帶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別離的場合,人們揮動著領巾,以示依依不捨的心情,它與後來明治時代流行的以揮舞手帕表示告別的作用是一樣的。,
於須比是一種比領巾大且長的一種帶狀織物,蒙在頭晌垂繞至腰間。古代日本婦女忌諱被男子窺容,所以用於須比蒙面。
據《古事記》、《日本書紀》、《植輪圖集》、《古語拾遺》等文獻記載,日本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和彌生式文化時代的服裝已經採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纖維材料製作,帶子是選用倭文布。服裝材料的出現籠罩著神話的光暈,如天日鷲神裁楮織布、日長白羽神自創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當時已經比較普遍,據《應神記》載景行天皇時,平民已經知道用茜草染紅、靛藍染青、藎草染黃、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織品大多無紋,偶有一些印紋,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樹葉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藍、忍冬等。

日本從奈良時代前期開始就從大唐不斷輸入文化,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資訊,當然日常生活中的「服裝」也受到唐代的深遠影響,而當時代由奈良時代踏入平安時代後,後將服裝再加以改良,所以行成了所謂的平安宮廷裝束

平安時代的裝束極具有古典以及藝術的價值,即時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動中仍然穿著平安裝束,而其影響也不僅止於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

平安裝束的種類
E
男子裝束 女子裝束
束帶 細長
衣冠 衵
直衣 生絹
狩衣 小桂
水干 十二單(正式裝束)

和服的紋所

紋所又稱紋章,是和服上表示一個家族或家庭的標志。有時這一紋所所標志的范圍可擴大到一個神社、一所學校、一個地區、一家公司等,總之是一個團體的集體的標志。

紋所的外形以圓形為多,也有多邊形。圓紋中有太輪、中輪、細輪、絲輪、二重輪、朧輪、洲浜輪、窠輪、雪輪、竹輪、菊輪、藤輪等;多邊形也有多種,日本人稱其為角紋,有平角、隅立角、的角、垂角、太夫角等。紋章中紋樣最多的是植物紋,也有器物紋、動物紋、建築紋、自然紋、幾何紋等。

紋所的起源是平安時代,公家之間的區別在於牛車上的標記,而武家之間的標記是兩家對陣時的軍旗。戰國時代,根據武功下賜,少數人獲得了一個家族的姓或榮譽,於是就出現了家族的紋所,這種紋所是榮譽的象徵,可以繼承。到後來,它成為公務、社交中的必要標志,人們可以一看紋章就明白對方的身份。

紋所大多出現在禮服上。首先是在留袖上,即在總體無花紋、只是裾模樣的留袖上飾以紋所。無地裾模樣紋所作為女性的禮服出現在江戶時代享保前後,並逐漸成為現代女子的正式禮服。和服是原來振袖的總模樣,在江戶幕府時代的接見令中,總模樣只留下了裾模樣或里模樣,圖案位置很低,上部大部分空地無紋,十分單調,此時在此處加上精緻的紋所,則顯得設計非常高雅,而且有意義。這裾模樣加紋所就是今日的留袖。有紋所的留袖格調特別高雅,有一種歷史的美。此後紋所大量的產生了。

所有紋所中最為難忘的是鐮倉時代的「菊花御紋章」,當時的後鳥羽上皇特別喜歡菊花,不僅在衣服、車輿上,而且還在太刀上裝飾菊紋,名為「菊作的太刀」,後鳥羽上皇是日本有名的多才多藝的人物,寫有不少詩歌。名刀「菊一文字則宗」是上皇請當時的名刀工備前則宗所鑄,刀上鍛有菊紋,故名。上皇對菊的愛好被後世的天皇所沿襲,因此菊紋成為天皇家家紋。到明治二年布告天下,以十六重瓣的菊花作為皇室的紋章。在日本,人們自古就非常喜歡野菊,據說這是一千年前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但真正的觀賞菊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

到目前為止,紋章之數大約為四百種左右,而經分化以後,則達七千至八千餘種,如光是梅花的紋章就有九十多種,一個家族原先只有一個紋章,但當家族分支後,紋章就會進行適當的變化、在家族中被賜的紋章就可能與原來的有所不同,紋章的數量就大大擴充了。

江戶時代是紋服的流行時期,這在吉原游里的歌舞伎役者的服飾上可以看出。紋章的製作方法也有不少。一是織的,稱為紋付羽織,羽服是從道服和胴服中發展起來的,在江戶時期女性是禁止穿紋付羽織的,女羽織的流行是在明治以後,一般是黑色地上織白色的羽織,男紋付羽織一般是用黑地拔染,所以稱為拔染紋,一般又分成陰文和陽文。此外還有用刺綉和貼綉而成的縫紋和切付紋,以絞頡工藝完成的紋章成為鹿子紋。

紋服中所用紋章的個數一般為五紋、三紋,或一紋三種,五紋是最正式的禮服所用的,背部中央一個,兩袖後邊與前邊兩胸各一個,共五個,在黑留袖、振袖、黑羽織等和服上所用;三紋是背後一個,後袖兩個,一般不是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紋;一紋最少,是最為簡略的和服所用的。

紋章的大小從明治到二戰前一般男服為一寸一分,女服為七分到八分五厘,現在男服一般為九分到一寸(3.5—3.8厘米),女服為五分五厘到六分(2.6—2.8厘米)。

水干

水干與狩衣同源,最早是平民的日常著裝。

與狩衣的式樣不同,水干在前、後身的縫合、連接處,都以「菊綴」進行加固;另外,水干沒有狩衣的頸扣(とんぼ),而是以細帶接系領口。

隨著時代的推移,水干逐漸成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裝,並很快成為了禮服的一種。現在,女性神職人員有時也穿著沒有菊綴的水干。

水乾的穿著方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像穿狩衣一樣,只系頸扣不系帶子;另外一種則是將領口內折成為V字型,把領口的長帶自右肩向後繞,經左脅拉到胸前與胸帶相結——這種情況下,要將後裾塞入裙袴(水乾的裙袴被稱為水干袴)中。不過,按照高倉流的穿法,後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現在的女性神職人員所使用的穿著方法也是這樣。

冠帽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員配戴烏帽子,六位以下則用風折烏帽子。

此外,水干也是平安和鐮倉時代的平民服裝。在大部分繪卷中,平民穿著的水幹上,菊綴通常會被省略;而下級武士所著的水幹上,菊綴卻比較清晰。

後來,由於公家也開始穿著水干,因此便逐漸產生了一系列的服制規定。

對於攝家而言,必須使用V字垂領的穿著方法。而庶民則不能這樣著裝——特別是與上級人士見面時,穿著方法被視為一種身份和等級的象。

地位低於攝家的清華家也是不系菊綴和扎袖的——這同樣是為了強調與貧民之間的區別。反過來說,一般的平民在穿著水干時,都是要系菊綴和扎袖的。

不過,在鐮倉時代也有「衛府官人、檢非違使使用菊綴」的記錄,不過由於沒有確鑿的史料證據,這也只能算是一種臆測了。

公武的裝束

鐮倉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個武士政權,這個時期的武士服裝具有鮮明的民族和時代特色。

武士服最初與水干相仿,但是很快被直垂取代了,並且流行戴侍烏帽子。這種裝束不久後為民間男子所效仿,並得到了普及。

直垂是一種上衣下裙式服裝,上衣交領,三角形廣袖,胸前系帶。袴的式樣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穿括袴,後期穿切袴。直垂的材料和紋樣選用另有特殊的規定。

公卿的服裝大致延續上個時代的形制。女子的服裝由於武家提倡簡易的生活,已經廢除了原來繁縟的著裝制度。

從戰國時代開始到應仁之亂,公卿的服裝保持原來的形制。室町幕府(1338——1573年)武家的服裝除了繼續沿用直垂外,還增加了布衣、大紋。大紋是用家族紋章裝飾在胸前、兩臂,並在背袴上染以大花紋的服裝,式樣像直垂。此外還新出現了素襖,素襖是下等武士的服裝,它的形制是從大紋發展而來的,有胸帶、菊墜,但沒有像直垂和大紋那樣的筒狀織物帶,而是採用了革帶。並且素襖無襯里、無紋、少有裝飾,因此後世的人們常常將素襖與布衣混淆。

應仁之亂以後,服裝更趨簡化。女官使用圭被限定在五層以內,稱為五衣。並按表著、五衣、打衣、單衣的順序穿著,廢除了裳的小腰。將取名為懸帶的帶子掛在大腰,從肩開始折回前面打結。平常服裝為白色小袖和緋袴,或不穿裙,代之以細帶。此外還出現了被衣,用於婚禮和外出時穿著。

典型的武家服裝有十德,十德以四幅織物縫合,飾以菊墜,穿短裙,加上小袖作為內衣。這種裝束可發展成為後來的羽織。直垂、大紋和袴的尺寸變長,短袴不再出現在正式的禮儀場合。永正年間開始,肩衣成為主要的便禮服,這是在模仿中世紀武士用的手無、陣羽織的基礎上,產生的斷袖直垂式服裝。

束帶(朝服)

束帶在日本的服制中被稱為「朝服」,即官員的制服。隨著時代的變遷,束帶的式樣漸漸向寬大舒適的日本國風化方向轉變。不過褲狀的下袴和革制腰帶則還殘留著唐風的痕跡。

作為正式禮服,文官穿著的束帶叫做「縫腋(ほうえき)袍」,而武官的束帶則稱「闕腋(けってき)袍」——這種側袖與衣身不相縫合的束帶是為了便於活動特別設計的——不過三位以上的武官也穿著縫腋袍。在穿著正裝束帶時,武官和中務省的官人,以及得到敕許、位在參議以上的公卿,都需要佩帶刀劍。因此,腰間要繫上名為「平緒」的細長腰帶。

穿著束帶時,在內衣外面要披上單(ひとえ),下身穿上紅色的大口袴和表袴(うえのはかま),上身再穿上「衵(あこめ)」,下襲,之後套上長裾,最後穿上外袍。另外,腰間要以上飾玉石、名為「石帶」的皮帶加以固定——總地來說,穿著方法是非常復雜的。袍的色彩按位階的劃分有所不同,因此正式的袍服又被稱為「位袍」。武官的闕腋袍又叫做「襖」,所以也稱「位襖(いおう)」。而不辨官位、任意選色的直衣則叫做「雜袍」。

官員們在入朝時,懷中需放置檜扇和貼紙;手持象徵威儀的笏板;腰間掛著「魚袋(ぎょたい)」。在我國唐朝,魚袋是進入宮城的資格憑證;傳入日本後,金魚袋為公卿所佩,銀魚袋則被殿上人使用。

在單外、下襲內里,要穿著紅色小葵紋綾(里側為平絹)製成的衵。此外,「下襲」後面原本有很長的「裾」,但是由於穿著時極其復雜,所以漸漸演變為只有皇室使用;而其他官員所著的下襲則與「裾」分離,將「裾」的部分加上繩帶,另外系在腰間,這稱為「別裾」。由於「裾」象徵著權力和威嚴,因此隨著時代的變化多次加長。現在,通過對官員著「裾」長度的分辨,我們便可判斷出其所處的歷史時代。

才著是剛到腳跟的「短裾」。平成登基禮時,天皇和東宮以外的皇族都穿著才著的束帶。

夏天時,公卿和敕許著用禁色的官員使用的下襲為蘇芳色、菱紋樣(親王、攝關為豎菱,其他官員用橫菱),無織里;其餘官員則用二藍色、無文、無織里的下襲。

由於束帶本來是入宮參見時的禮服,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徵,所以只有在盛大的禮儀場合才能著用。不過掌權者、得勢的藏人以及太政官的官員卻一直堅持著穿著束帶參內的習俗。純中國式的「禮服」(在即位禮時使用)於明治時代被廢止以後,束帶便成為登基典禮和皇室大婚時必著的正裝。因此,今天只能在「葵祭」、「石清水祭」等古老的祭典中才能見到束帶。

在公事以外的儀式、參拜神社、為皇輿開道和騎馬時穿著束帶,下身可只穿形如指貫的裙袴,稱為「布袴」。此時所佩的刀劍不用正裝時的「飾太刀」或其代用品「細太刀」;而用「無文丸鞆太刀」或「野太刀」。

官 服

文武天皇大寶元年的《大寶令》規定,官服分親王四等、諸王十四等、諸臣三十等。各等級又有詳細的劃分。

朝服,上衣之色親王黑紫;諸王的正、從一位黑紫,正、從二、三位赤紫,正、從四、五位也是赤紫;諸臣的正、從一位是黑紫,正、從二、三位是赤紫,正、從四位上下是深緋,正、從五位上下是淺緋,正、從六位上下是深綠,正、從七位上下是淺綠,正、從八位上下是深藍色;大、小新任官員上下是淺藍色;無品官員穿黃色衣。文官和武官的區別是文官有欄,武官無欄。

禮服,大寶二年開始,在一些特別重大的儀式上又制定出了相應的禮服,這些禮服的形制後來一直被後世所沿用。禮服包括玉冠、長袖衣、袴、褶、帶、綬、玉佩、沓、持笏,這里的褶類似於裙圍,沓類似於鞋,袴類似於裙子,但下半截裁至膝。衣、褶的色彩按照等級,親王、諸王一品衣深紫,褶為深綠色;二品至五品穿淺紫色袍,其他同前;諸臣的禮服一品深紫,二、三品淺紫,四品深緋、五品淺緋,褶所有的都是用深藍色紗,六品以下無禮服。武官的禮服,五品戴冠、纓,淺紅色袍,白袴,金銀飾腰帶;衛士穿衫,白布袴,白布帶,綁腿,佩刀。聖德天皇四年又出現了御禮服。

女官服,根據「養老令」規定,內親王一品至四品可以穿禮服。女王一品穿深紫大袖上衣,淺綠褶,長裙為深紅色、深紫色、淺紫色、綠色豎條紋纈類織物製成,帶為深紅色和深紫色的印花條紋帶;女王二品至五品,衣淺紫,其他同前。內命婦一品穿深紫色衣,淺藍色褶;二、三品衣深紅、深綠、淺紫色帶鑲邊;五品衣淺紅,帶是在淺色上加淺綠。朝服由筒袖衣、褶、帶組成,內親王和女王一品衣深紫,袴為深紅色、淺紫色、豎條紋纈類植物製成,帶為深紅色、深紫色兩種;女王二至五品衣淺紫,其他相同。女官二、三品袴為深紅色、淺紫色、淺綠色。其他的女王二品以下的袴與此相同。女官四品衣身紅,帶為淺紫、深綠色;五品衣淺緋,帶為淺紫,裙子同二品、三品;六品衣深綠;七品衣淺綠;八品衣身藍。新官為淺藍色衣,帶淺綠,袴藍色。

平民奉公辦事時,男著黃衣、白袴、白帶,女著藍綠色衣,若要其他服色替代時,須配以紅色袴。

狩衣

狩衣在歷史上最先是以野外狩獵時所用的運動裝——這樣的形象登場的。由於穿著方便,又便於活動,因此一般公家平日里也喜歡穿用。後來便漸漸發展成為院參時的禮服。與此同時,狩衣的顏色也開始多樣化起來。

古時的狩衣是用麻布製作的,也稱作「布衣」。隨著使用階級的擴大,開始出現供公卿穿著的綾織材料,也出現了「有紋狩衣「、」無紋布衣「的稱呼。狩衣與布衣不同的地方在於,狩衣有襯里(裏地)。漸漸地,襯里也隨狩衣一同發展出多種多樣的美麗顏色來。

狩衣在衣袖的下方飾有「袖露」。根據年齡的不同分為薄平形(34、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使用)、厚細形、左右捻形、籠括形和嵶形。袖露的式樣是以公卿位階等級來區分的。

狩衣的穿著和搭配的褲裙都是特定的。指貫(或差袴。另外,自平安到室町時代,也用「狩袴」來稱呼細身六幅指貫的袴)就是狩衣較為固定的下著搭配。進行禮祭儀式時,狩衣里還要穿著單衣(也可以用衵衣代替),但平時是可以不穿的。狩衣的色彩和紋樣除了禁色(天皇的專用顏色)以外,通常可以自由選擇,因此在近世便可以看到各種設計和色彩的狩衣。

本來是日常穿著的狩衣,隨著時代的變化,也漸漸地公服、禮服化。江戶時代狩衣作為武士禮服的出現,標志著「直垂階級」的誕生;當時的公家也普遍穿著狩衣。而今天,狩衣則成為神社神職人員的通用服裝(在這種情況下,所用的袴是差袴)。

小直衣

小直衣是中和了狩衣的簡便和束帶的威儀這兩方面因素的產物。

這種從鐮倉時代開始使用的簡便袍服又叫做「有襴狩衣」。如圖所示,它在通常狩衣的基礎上於裙裾處田添加了襴和蟻先。

原本,為了方便脖頸轉動,狩衣被設計成前、後身分離的式樣;而小直衣則將前、後襴部分縫合起來,胸以上的部分則以最初計算好的形狀縫制而成。

小直衣本來只有上皇、親王、大臣和大將品階以上的人才能穿著,其餘人等不得使用。但到了江戶時代,天皇也穿著小直衣,此時,它已經失去原有的象徵意義了。

現在,天皇、神宮祭主(限男子),延及皇族都可以穿著小直衣。天皇在6月和12月的「節折」、宮中神宮、神社舉行御奉納和御靈代御覽時使用小直衣;皇族則在修習神道時穿用。另外,出雲大社的神職人員也使用小直衣。

如上所述,小直衣是上級貴族所穿著的特殊裝束,所以扎袖也有特別規定的式樣。扎袖的規定基本上與狩衣相同,即按照年齡大小使用相應的式樣。但在現實中,使用薄平形扎袖的情況很少,一般只使用厚細形的扎袖。這大概是因為如果已位至大臣、大將,仍使用薄平形扎袖便顯得不大莊重的緣故吧。因此,實際上使用薄平形扎袖的人只有年幼的親王。

錦帶

日本婦女穿和服時,背部都要纏上一個看來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國南方婦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東西。其實,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帶」。用帶系身可以不讓和服送展,顯出形體的美,同時也是為了裝飾,使艷麗的和服更加多彩。

據考證,古代日本「紐」與「帶」系法和代表的意義各有不同,紐的語源是「聖裳」,「聖」代表神聖,裳本是橫幅的布,即今日的裙。系紐,不僅將紐與人的心結合在一起,同時也將人與神結合在一起。如果說古時,帶側重於裝飾,而紐側重於信仰的話,那末,至奈良時代,中國的女子禮服唐衣傳入日本,女性亦開始著上下分開的裙裝後,紐開始系在衣內,起帶的作用,而帶則更不為重用了。待到鐮倉時代以後,類似於現代和服的狹袖便服(小袖)流行,紐由衣內改為系在衣外,恢復了帶的作用,發展成為今日美麗的腰帶。

日本的腰帶在背後打有不同的花結,象徵不同的意義,表達著本人的信仰和祈願。據統計,日本帶的普通結法就有289種。帶,一般長3~4米,需在腰上纏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紹的是一種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帶」。這種帶寬30厘米,長3.6米。據說,桃山時代,日本女性曾用細帶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廣。豐臣秀吉進攻朝鮮時,駐並名古屋。當時,雲集在名古屋的藝妓頭扎大發髻,身穿小袖衣,腰纏由中國工匠織的青紅兩種顏色的筒狀錦帶,很是艷麗。這種時髦的打扮,立即不脛而走,這種帶亦被稱作「名古屋帶」。

❾ 日本的服裝的特點

提起日本的傳統服裝,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千姿百態、寬松修長、典雅艷麗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古詩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鐮倉時代,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觀看文藝演出,參加各種祭典儀式,慶祝傳統節日,人們還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參加,增添了不少氣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節」和「男孩節」,日本的母親們都要給孩子們穿上和服,為他們祝福。

在日本,過傳統的「七五三」節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日本,過「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禮,新娘要穿象徵神聖、純潔的「白無垢」(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時,家庭婦女,下班歸來的男人,全都喜歡浴後著和服,這種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和服有密切聯系。比如說日本俗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離不開和服。再比如在戲劇中的舞蹈演員用長袖表達感情,有時演員背向觀眾,目的是讓觀眾欣賞身著和服的服飾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較復雜,講究。以婦女為例,穿和服時,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繫上「細帶」與「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婦女著和服時,要梳上相應的頭飾。

日本服裝史鼎盛時期-江戶時代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服裝,按行業分類。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

到了平安時代(九世紀以後),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鐮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十次浸犯曰本,為了便於戰斗,服裝又回復素樸,寬袖又變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目超過二萬種(本網站稍後將專題介紹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是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徵。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

❿ 日本採用統一校服從明治維新以後就開始了。男子學生穿的是陸軍士官制服,女子學生穿水兵服。

因為在明治維新那會,全世界的現代學校可以說都是軍校。我還見過當時法蘭西帝國和普魯士中學校的制服,那完全就是徹頭徹尾的軍服,而且學生最重要的課程就是軍事體育課。日本沿襲了這一做法,所以男女學生穿的分別就是陸軍和海軍制服。比較一下當時清朝船政學堂里大馬褂的打扮,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這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最終在甲午戰爭的戰場上相遇,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現在日本的學生制服盡管基本格式未變,但是款式花樣已經各不相同了,特別是女子水手服。所以在漫畫里經常出現BT男在收集各校不同的水手服…..日本學生制服還有冬裝與夏裝的區別,而女子學生在冬天還要加一件外套。因為女子水手服的下面是一條不過膝的短裙,要上學就一定要穿短裙,即使外面是零下二十度低溫,也絕不通融,所以不加外套會死人的……另外有一點要說明的是,當年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到日本進行結社,就借鑒了日本男子學生的陸軍制服式樣,創造了一款新的服裝——這就是以後可能是世界上最多人穿的中山裝。 最後有一個東東要介紹,那就是多少年來日本學生沒有改變的東西——書包。日本中學生的書包可是真皮,而且絕對是全國統一,找不出兩個不同的來。另外,這真皮書包是國家發給你的,不用花錢滴,但也絕不允許!

與日本各行各業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裝新款短款呢外套 瀏覽:501
這件zara的針織衫如何 瀏覽:550
艾萊依羽絨服短款馬甲 瀏覽:275
婚禮穿的旗袍圖片欣賞 瀏覽:637
天藍色的外套袖子泛黃怎麼洗 瀏覽:344
replay男牛仔褲品牌及商品 瀏覽:295
孕婦睡衣最小號是什麼 瀏覽:429
宜昌亞洲廣場二樓童裝品牌 瀏覽:47
衛生局工作人員制服 瀏覽:792
羽絨服要有多少羽絨才能保暖 瀏覽:584
高個子怎麼搭配短外套 瀏覽:544
西裝褲適合配什麼外套 瀏覽:538
男士絨絨衣 瀏覽:504
怎麼編簡單圍巾的視頻教學 瀏覽:672
烏鎮的旗袍比杭州貴還是便宜 瀏覽:686
藍色上衣和駝色褲子搭配嗎 瀏覽:98
女式長背心外套搭配圖片 瀏覽:900
銀色包包搭配什麼裙子 瀏覽:613
男生可以穿白色的衣嗎 瀏覽:514
媽媽裝大碼防水貂絨外套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