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校服法律問題
嚴格說起來,學生是否應當穿校服,校服應當採用什麼布料,什麼時間穿夏裝,什麼時間穿冬裝等問題不是法律問題,而應當是學校乃至教育系統內的行政管理問題,所以你可以像學校的相關領導反映,也可以向當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反映。
⑵ 學生有校服穿學校還強制性讓學生定校服,教育局哪個部門管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向所在地質監部門及其所屬專業纖檢機構通報校服供貨企業名單。
各地質監部門所屬專業纖檢機構要加強對校服供貨企業的日常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產品質量主體責任。
⑶ 校服是多久換一次教育局是怎樣規定的
這個沒有明確的規定的,像我校每一屆換一種校服,而其它學校和往年一樣不改,
⑷ 河北省張家口懷安縣,逸夫小學孩子穿新校服中毒十幾人,教育局不管
這是個大問題,學校,教育局都是責任的主體,哪個也脫不了干係的。如果屬實,你可以准備好證據,起訴就可以,法律會為你們的孩子討回公平的,也會對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
⑸ 關於學生校服的,國家有什麼法規或文件嗎
國家目前有校服新國標文件,校服新國標文件是國家標准委批准發布的國家標准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其是我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的國家標准,標准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校服,在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是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炫耀,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
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校服制的實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份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一種象徵的意義。
(5)懷安縣學校校服事假擴展閱讀
文件頒布的背景:
有關校服的標准數量多,但標准分散,標准之間協調性不夠強,不便於各相關方使用,同時由於無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的專用標准,容易讓公眾產生我國沒有校服標準的錯覺。
為解決當前中小學生校服標準的混亂狀況,經教育部、國家標准委等有關部門多次協調會商,決定製定統一的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准,在匯集整合現行有關標準的基礎上,對中小學生校服的基本安全、性能要求和外觀質量要求等進行統一規定。
既便於有關各方使用,又可利用現有有效資源,構築中小學生校服質量安全門檻,為校服管理和監管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國家標准委於2015 年3 月18 日以國標委綜合[2015]25 號文件專門批准下達《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准制定計劃,該標准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歸口,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紡織工業標准化研究所等單位負責起草。
標准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了社會意見,各方參與度高,共收到回函75 份,意見和建議500 余條。6 月4 日,標准草案順利通過審定。至6 月30 日國家標准委2015 年第21 號公告正式批准發布並實施,前後歷時3 個多月時間,創造了紡織標准制定新速度。
⑹ 惡心的學校!校服裡面不準穿自己的衣服!!!!
說服不了的。。。。初中。高中本來就是這樣啊。
自己的衣服只能留到周末穿了。
不過你可以穿著自己的衣服再在外面披一件校服。到校後脫掉。老師問起來。你就說弄濕了。
其實啦。穿久了也就習慣了。到後面衣服就會管的寬松點。
你也可以在自己的校服上面找人畫些圖啊。很有風格的。我就是這樣做。很帥。
這樣你的校服就獨一無二了。
不過最好還是再定一套吧。要穿3年啊!!!一套怎麼夠。
⑺ 學校校服歸哪個部門管
這個一般都是學校組織的,
一般是沒有強制性的規定的,
有專門這樣的工廠,
具體的部門應該是沒有。
⑻ 學校要求學生買校服有法律依據嗎
你好。這個沒有法律依據。不過學校有它的校紀校規。為的就是一個目的:整齊劃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必須要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⑼ 學校定的校服可以退嗎
根據文部分的規定。學生在學校里一必須要穿校服。訂的校服如果超量了,或者是尺寸不合適是可以退的。但是必須要換新的。除非你已經離開這個學校。
⑽ 學校強制學生買校服違反了哪一部法律的那一條
違反了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中的第二條規定。
《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第二條規定如下:
1、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起組織和引導作用,發揮家長委員會的功能,切實做好校服征訂意願搜集工作,充分體現學生自願購買校服的原則。
2、采購單位要加強校服采購公示,向學生和家長公示中標企業、校服質量標准、采購流程、采購價格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10)懷安縣學校校服事假擴展閱讀:
校服購買主要有三種模式:
1、完全進入市場流通,學校和家長共同確定樣式後,由家長到校服門店購買,校服廠家和銷售商接受市場監督。
2、由政府出資,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購買,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招投標工作即可。採用上述兩種模式的地區較少,只有個別省進行了試點。
3、由采購單位直接面向生產企業采購,各地普遍採用此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