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蘇聯時期女學生校服

蘇聯時期女學生校服

發布時間:2022-04-30 00:27:21

『壹』 校服什麼是蘇聯運動服

1蘇聯校服女生巧克力色連衣裙配白色(正式)或黑色(日常)圍裙,戴白色頭花。男生前期仿軍裝,後期西服。都很好看的。
2有體育課穿的運動服,白衣,黑色短褲有幾道條紋,相對緊身,和中國的運動服校服差別大了,真的不醜
3現在校服是90年代的事了,真和蘇聯沒關系

『貳』 烏克蘭究竟有多開放,那裡的人們都是怎樣打扮的

烏克蘭這個國家,很多人都知道有著非常多的美女。烏克蘭地處高緯度,在這里生活的女性大多身材高挑,膚白貌美,比較符合我們中國傳統意義上以白為美的審美觀。在烏克蘭的一些地方,更是出現了男女數量不平衡,女多男少的情況,有些地方甚至“美女”泛濫。


不知道各位看官對此有什麼看法呢?你們覺得這樣的校服如果引進國內,會不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呢?

『叄』 校服歷史

1、絢麗多彩的服飾(板書)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板書)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板書)
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於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於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在講求勤儉的年代,美麗的服裝大多是家庭製作而來。巧手的姑娘和母親們按照畫報上的服裝裁剪式樣,自己動手,使軍裝變得合身,棉布襯衣變得漂亮。而此時的中山裝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後來,有人根據中山裝的特點,設計出了款式更簡潔、明快的「人民裝」、「青年裝」和「學生裝」。還有一種稍加改進的中山裝,就是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很受人們的歡迎。當時,共和國的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這一款式的中山裝。以後,國外有人便將這一款式的中山裝稱作「毛式中山裝」。從那時開始,中山裝的流行持續了近30年的時間。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時,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肩挎草綠色書包。這一身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頭的了。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並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盪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單一的年代,人們的愛美之心也依然會流露出來,一位攝影師把這種流露稱之為「擋不住的春光」,這種自然而然傳遞出的美的追求,是一個時代留在人們腦海中深深的印記。
③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板書)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久違了的愛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在影片中換了多少套衣服,成為當時年輕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時尚,很多人看不習慣,但年輕人卻從中找到個性和自我的感覺。
1981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立,盡管當時只以「服裝廣告藝術表演班」的名義招生,但令舉辦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來報名的人數是預計的四倍。三年後,這支表演隊出訪歐洲,引起了轟動。西方輿論驚呼:「毛澤東的孩子們穿起了時裝!」來自中國的時裝旋風,帶給世界一個開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美國洛杉機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時候,北京流行起了運動裝。色彩鮮艷的運動裝成為愛美的人們首選服裝。人們幾乎隨時隨地地穿著運動服,甚至還成為了學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廠服。
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服裝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往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2、日益豐富的飲食(板書)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
①剛建國時期——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板書)
②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板書)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中央政務院於1953年10月發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採取憑證定量售糧辦法,糧票出現了。北京從1960年8月起全市飲食業實行憑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製品、蔬菜也實行限量供應。這一時期票據種類繁多,除了糧、油、布票,還增發了補助豆票、糕點票、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油票、節日補助油票,有些地方還發放過煤球票、冰棍票、煙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提問:書上112頁人們為什麼要使用票證?
生答: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③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板書)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後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台。一些象徵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繼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動腦筋」: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為什麼如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為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並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人們注意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板書)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板書)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板書)
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板書)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沒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今天,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達的交通(板書)
①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板書)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板書)
「一五」計劃期間興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板書)
在80年代末的中國,出行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因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出100%,每天有80萬人站著乘火車,而全國每年積壓的物資則高達1億5000萬噸,南北運輸的缺口達6000萬噸。
在民國時期,貫通南北的大動脈是京漢鐵路,而時代的進步使得它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斷決定:京九鐵路三年開通,並且京九鐵路的概念已經更新,南端的終點由江西的九江延長到了香港九龍。1993年5月2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開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計劃提前四個月,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跨越九個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的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把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連接在一起,維護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它穿過多個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1984年12月,滬嘉高速公路開始在上海興建,並於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應該指出學生,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要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撰寫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假日旅遊增多,國內游、出國游開始由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並且出境旅遊變得越來越平民化,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個性化旅遊悄然升溫,人們放鬆心情度假,開始真正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

『肆』 蘇聯1949-1966年的校服

蘇聯在1947年以後,隨著戰後經濟開始恢復, 政 府也開始實行全國統一的校服制度:

——男生校服具有肩章、臂章和西裝領設計,而這種設計在蘇聯士兵和士官的軍服上也有體現

『伍』 俄羅斯很保守嗎街上學生妹的穿著都是怎樣的

說起俄羅斯這個國家,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俄羅斯是我國的一個鄰國,也是跟我國有著比較深厚情誼的一個國家。很多人都喜歡去俄羅斯旅遊,體驗一下冰天雪地之間的奇異人文,而且因為我國跟俄羅斯之間也可以通過鐵路來往,不僅沿途能見到的風光很多,價格相對飛機來說也不貴,所以也得到很多人的青睞。

所以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並不會覺得穿女僕裝有哪裡不對,反而會覺得很常見。說不定街上其他穿得光鮮亮麗的女郎,她們的家裡也藏著一套女僕裝。

『陸』 俄羅斯和東歐的共產主義國家學生戴紅領巾嗎歐美國家學生穿校服嗎

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夏天熱了就會放假,不再讓你帶了,追求什麼個性應該是內在的,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是有你的個性。

『柒』 民國時期,女學生穿的衣服叫什麼名字

民國時期,女學生穿的衣服有兩種,一種叫新式校服,款式源於文明新裝。文明新裝是民國初年,融合西洋服飾元素和中國傳統服飾特點而形成的服飾。還有一種就是旗袍。

文明新裝形制為腰身窄小的大襟襖,擺長不過臀,袖短露肘或露腕,並呈喇叭狀,袖口一般為七寸,稱之為「倒大袖」,衣服的下擺多為圓弧形,並在領、袖、襟等處綴有花邊。文明新裝裙子也比較短,但不曾縮短到膝上(在這以前的裙子下垂及足)。

旗袍服裝風格中西合璧,旗袍雖然是本土化的服飾,然後西風東漸之後,西式服裝的腰身,拉鏈、亮片的裝飾都在旗袍中得到表現。

(7)蘇聯時期女學生校服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學生裝的影響:

民國時期學生裝的出現,讓國人眼前一亮,其經典的款式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追捧,青年學生們因此也成為時尚的引領者。

以女學生為例,民國初年的女學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規模化、系統化、公開化掌握知識的女性,學生敢於求新求變的熱忱與激情,加上受中西文化交融的影響,自然令民國的女學生裝具有不同的意味。

時人竹枝詞對他們有貼切的描述「或坐洋車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常素樸容幽靜,程度絕高女學生」。女學生化淡妝或者不化妝,她們樸素淡雅的精神風貌掀起了一股文明之風,學生裝也成為了「知性」、「高雅」、「文化高」的代名詞,一時間成為這個時代女性的標准形象,在社會上廣泛流行起來。

人民網-話說民國女生校服:張愛玲上學時愛穿旗袍

『捌』 民國學生裝叫什麼

不是中山裝!
好多人都會犯這種錯誤,把日本和民國的公立中學男生校服當成中山裝
民國時期的男生校服是模仿日本的
這種校服式樣是19世紀中期以後的歐洲軍裝式樣,燕尾服軍裝的後繼者。
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軍隊開始使用這種軍裝,中學生的校服就是直接用當時的日本海軍服,男生是海軍軍官服,女生是海軍水手服。在昭和時代末期其比例就開始減少了,到了平成時代所佔比例已經是非常小了。
其實仔細看的話完全不一樣,最明顯的就是領子,中山裝是翻領的,海軍校服是立領的;第二是海軍校服是沒有兜的,這種式樣的軍裝後來增加了兜,但校服還是保留的傳統的無兜。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同點,就不一一列舉了,仔細看很容易發現。
民國時期的女生校服沒有仿日本,原因是:中國最開始設計校服時沒有設計女生的,當時很多家庭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國」的腐朽思想。導致女生校服和男生校服的設計時間不在一起,因此樣式也不一樣,採用的長袖旗袍上半身的上衣和黑色長裙,從外表判斷其實就是把漢族傳統的長袍分成上下兩部分。
也有說法是日本早期的女生校服也是如此,這點我沒根據也不敢否定,畢竟在大陸學習歷史有太多局限性。

PS:就算是中山裝也不是中國首創,歐洲很早就有這種設計了,因此不能把這種翻領制服全歸類為中山裝。比如二戰蘇聯和德國陸軍軍裝,雖然和中山裝設計非常相似,但也不能稱之為中山裝

『玖』 洛麗塔成為俄羅斯校服的來源

Lolita的概念沿自歐洲宮廷、貴族、洋娃娃,洛麗塔的衣服大多大量的使用蕾絲,顏色也多以紅、粉、藍、白為主,常常會與娃娃、公主的相關裝扮相聯系起來。洛麗塔沿襲了俄羅斯的傳統,俄羅斯通過校服體驗這一傳統

『拾』 請問各位,民國時期的校服叫什麼,我只知道男的叫中山裝,問題是夏天穿不熱嗎

不是中山裝!
好多人都會犯這種錯誤,把日本和民國的公立中學男生校服當成中山裝民國時期的男生校服是模仿日本的這種校服式樣是19世紀中期以後的歐洲軍裝式樣,燕尾服軍裝的後繼者。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軍隊開始使用這種軍裝,中學生的校服就是直接用當時的日本海軍服,男生是海軍軍官服,女生是海軍水手服。在昭和時代末期其比例就開始減少了,到了平成時代所佔比例已經是非常小了。
其實仔細看的話完全不一樣,最明顯的就是領子,中山裝是翻領的,海軍校服是立領的;第二是海軍校服是沒有兜的,這種式樣的軍裝後來增加了兜,但校服還是保留的傳統的無兜。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同點,就不一一列舉了,仔細看很容易發現。
民國時期的女生校服沒有仿日本,原因是:中國最開始設計校服時沒有設計女生的,當時很多家庭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國」的腐朽思想。導致女生校服和男生校服的設計時間不在一起,因此樣式也不一樣,採用的長袖旗袍上半身的上衣和黑色長裙,從外表判斷其實就是把漢族傳統的長袍分成上下兩部分。
也有說法是日本早期的女生校服也是如此,這點我沒根據也不敢否定,畢竟在大陸學習歷史有太多局限性。
PS:就算是中山裝也不是中國首創,歐洲很早就有這種設計了,因此不能把這種翻領制服全歸類為中山裝。比如二戰蘇聯和德國陸軍軍裝,雖然和中山裝設計非常相似,但也不能稱之為中山裝
你要寫小說題材來介紹的話,估計有難度

與蘇聯時期女學生校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能馬甲如何穿馬甲 瀏覽:854
土色褲子搭配什麼鞋子好看 瀏覽:65
白褲子上紫色的印子怎麼洗 瀏覽:532
脖子短穿襯衫不好看 瀏覽:520
紅馬甲單號 瀏覽:193
康踏羽絨服價格 瀏覽:717
江疏影羊羔外套是什麼牌子 瀏覽:472
短開衫外套女裝 瀏覽:339
王者榮耀動畫妲己脫了褲子和衣服 瀏覽:738
白色校服染色了怎麼辦 瀏覽:558
全國知名女裝批發城有哪些 瀏覽:646
幼兒園校服一般用什麼面料 瀏覽:685
奇跡暖暖睡衣文案 瀏覽:934
羊內穿的褲子是不是 瀏覽:914
睡衣男是 瀏覽:743
秋季韓版女短裝外套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603
褲子是灰色好看還是藏青色 瀏覽:89
寬松褲子搭配上衣為 瀏覽:88
男衛衣羽絨服衣搭配 瀏覽:453
女裝大衣放多少松量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