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大北朝校服

大北朝校服

發布時間:2022-01-29 21:45:34

① 兩晉南北朝的服飾大多是什麼顏色

魏晉男子服裝以長衫為尚。衫與袍的區別在於袍有袪,而衫為寬大敞袖。衫有單、夾二式,質料有紗、絹、布等,顏色多喜用白,喜慶婚禮亦服白,白衫不僅用作常服,也可權當禮服。

帽子是南朝以後大為興起的,主要有白紗高屋帽、黑帽。
魏晉婦女服飾多承漢制,一般婦女日常所服,主要為衫、襖、襦、裙、深衣等。顏色比較鮮艷繁多。

② 南北朝的大榭和小謝是誰

謝靈運是南朝宋人,世稱大謝;謝朓與謝靈運同宗,因比之晚生了近八十年,為齊人,世稱小謝。大謝是中國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小謝是「永明體」創作的代表人物。

③ 北朝實行什麼樣的軍制

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3個時期,其朝廷軍事領導機構各有特色?北魏的軍隊由中兵,鎮戍兵?州郡兵3部分組成?中兵又稱台軍,是北魏軍隊的主力?孝文帝曾經仿照魏?晉?南朝改革軍制,中兵稱為羽林?虎賁?中兵?鎮戍兵?州郡兵雖各有所統,但都受朝廷統一調遣,最高指揮權在朝廷,有事由皇帝下詔?

東魏和北齊軍制大體沿襲北魏,軍隊也分為中兵?鎮戍兵?州郡兵三部分,其軍隊領導體制?軍隊編制?軍兵種等都略同於北魏?但其軍制也有自己的特點,這就是東魏北齊所特有的夷?漢分兵制?

北周的宇文泰總領軍隊大權,領兵官是六柱國,各領一軍,是為六軍?六柱國下,每柱國又各設兩大將軍,共12大將軍?每大將軍下,又各設兩開府,共24開府,是為24個軍?每開府下,又各設兩儀同,共48儀同?以下還有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等領兵官?

這就充分顯示了北周朝廷軍事領導機構的特色?

④ 北朝的四大石窟

一、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二、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 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 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 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三、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

四、雲崗石窟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 51000餘尊,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⑤ 魏晉南北朝最具代表性的軍戎服裝

【摘 要】 魏晉南北朝時期,受戰爭和民族大遷徙的影響,服飾產生了巨大變化,男裝追求彰顯個性的褒衣博帶服飾的魏晉風度,女性服裝呈現奢靡異常的風貌,整個時興胡漢交融的新樣式。

魏晉南北朝;服飾;褒衣博帶;胡漢交融

魏晉南北朝上承秦漢,下啟唐宋,服飾受戰爭和民族大遷徙的影響,整體風格與前朝後代大相徑庭。魏晉南北朝服飾一改秦漢的端莊穩重之風,也與唐代開放艷麗,雍容華貴的服飾風格不同。在動盪的社會背景下,魏晉南北朝服飾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一、男裝追求褒衣博帶的魏晉風度
魏晉時期是最富個性審美意識的朝代,文人雅士紛紛毀棄禮法,行為放曠,執著於追求人的自我精神和特立獨行的人格,重神理而遺形骸,表現在穿著上往往是蔑視禮教,不拘禮法,率性自然,甚至袒胸露臍。同時清談玄學在士人之間成為一種時尚,強調返璞歸真,一任自然。對人的評價不僅僅限於道德品質,而紛紛轉向對人的外貌服飾,精神氣質的評價,他們以服飾的外在風貌表現出高妙的內在人格,從而達到內外完美的統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即著名的魏晉風度。
魏晉南北朝服裝與儒學禁錮下的秦漢袍服不同,變得越來越寬松,「褒衣博帶」成為是魏晉時期的普遍服裝形式,其中尤以文人雅士居多。眾所周知的竹林七賢,不僅喜歡穿著此裝,還以蔑視朝廷、不入仕途為瀟灑超脫之舉。表現在裝束上,則是袒胸露臂,披發跣足,以示不拘禮法。這種風格是由於當時政治動盪、經濟衰退,文人慾實現政治理想又怯於宦海沉浮,為尋求自我超脫和精神釋放,故採取寬衣大袖、袒胸露臂的著裝形式,因此形成了「褒衣博帶」的服裝樣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兩漢經學崩潰,個性解放,玄學盛行。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人們講究風度氣韻,「翩若驚鴻,矯若游龍」,服裝輕薄飄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裝承襲秦漢遺風,在傳統服制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並吸收借鑒了少數民族服飾特色,創造了奢靡異常的女裝風貌。服飾整體風格分為窄瘦與寬博兩種傾向,或為上儉下豐的窄瘦式,或為褒衣博帶的寬博式。雜裾垂髾是魏晉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裝款式,這種服裝是傳統深衣的變制。魏晉時期,傳統的深衣已不被男子採用,但在婦女中間卻仍有人穿著並有所創新。深衣的創新變化主要體現在下擺,人們將下擺裁成數個三角形,上寬下尖,層層相疊,因形似旌旗而得名「垂髾」。垂髾周圍點綴飄帶,作為裝飾。因為飄帶拖得比較長,走起路來帶動下擺的尖角隨風飄起,如燕子輕舞,煞是迷人,所以又有「華帶飛髾」的美稱。
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的襦裙裝在承襲秦漢服制的基礎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上衣逐漸變短,衣身變得細瘦,緊貼身體;分斜襟和對襟兩種領形,開始袒露小部分頸部和胸部;衣袖變得又細又窄,但在小臂部突然變寬;在袖口、衣襟、下擺等處裝飾不同色彩的緣邊;腰間系一圍裳或抱腰,外束絲帶。下裝裙子也在有限的范圍內極力創新,大展魅力,與魏晉女性柔美的形象相得益彰。有的裙子下擺加長,拖曳在地;有的裙子裙腰升高,裙幅增加,還增加許多褶襇,整個裙子造型呈上細下寬的喇叭形,這種上儉下豐的樣式增加了視覺高度,給人瘦瘦長長之美感。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襦裙裝形象,史書中有許多描述,如《晉書·五行志》記述:「五帝泰始初,衣服上儉下豐,著衣者皆厭腰。」南梁庾肩吾《南苑還看人》詩雲:「細腰宜窄衣,長釵巧挾鬢。」另外,這種上儉下豐的服裝樣式,從這個時期的陶俑、壁畫上也可以看到。
三、胡漢服飾的融匯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漢族居民仍長期保留著自己的衣冠習俗,但隨著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胡服的式樣也逐漸潛入漢族傳統衣裝中,從而形成了新的服裝風貌。
北方的少數民族不像漢族那樣將頭發束成發髻,他們或者將頭發編成辮子,或者披散頭發,或者將部分頭發剪掉。因此,他們根本就不使用冠、簪等用品,也就沒有漢族最為重視的冠冕制度。他們習慣於在頭上戴各種帽子,根據記錄北朝史實的《鄴中記》、《北史》等文獻記載,當時有「金縷合歡帽」、「突騎帽」、「面帽」等多種帽式。
褲褶,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傳統服裝,其基本款式為上穿短身、細袖、左衽之袍,下身穿窄口褲,腰間束革帶。《急就篇》顏師古注「褶」字曰:「褶,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一曰左衽之袍也。」褶作為北方少數民族服飾,與漢族傳統服飾的寬袍大袖有所不同,其典型特點即是短身、左衽,衣袖相對較窄。在長期的民族大融合中,漢族人接受了褶並做了一些創新,把原本細窄的衣袖改為寬松肥大的袖子,衣襟也改為右衽。因此,今天我們從魏晉南北朝時期出土的考古資料中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服裝結構:褶既有左衽,也有右衽,還有相當多的對襟;袖子有短小窄瘦的,也有寬松肥大的;衣身有短小緊窄的,也有寬博的;上衣的下擺有整齊劃一的,也有正前方兩個衣角錯開呈燕尾狀的,等等。這些衣衽忽左忽右、袖子、衣身忽肥忽瘦、忽長忽短的服飾現象,表明了在當時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服飾的互滲、交流現象。
褲褶的下裝是合襠褲,這種褲裝最初是很合身的,細細的,行動起來相當利落,適合騎馬賓士和從事勞動。傳到中原以後,尤其是當某些文官大臣也穿著褲褶上朝時,引起了保守派的質疑,認為這樣兩條細褲管立在朝堂不合體統,與古來禮服的上衣下裳樣式實在是相去甚遠。因此,有人想出一個折衷的辦法,將褲管加肥,這樣立於朝堂宛如裙裳,待抬腿走路時,仍是便利的褲子。可是,褲管太肥大,有礙軍陣急事。於是,便將褲管輕輕提起然後用三尺長的錦帶系在膝下將褲管縛住,於是又派生了一種新式服裝——縛褲。晉南北朝時期,漢族上層社會男女也都穿褲褶,腳踏長靿靴或短靿靴。這種形式,反過來又影響了北方的服裝樣式。
裲襠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服裝,起初是由軍戎服中的裲襠甲演變而來。這種衣服不用衣袖,只有兩片衣襟,《釋名·釋衣服》稱:「裲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裲襠可保身軀溫度,而不使衣袖增加厚度,以使手臂行動方便。裲襠有單、夾、皮、棉等區別,為男女都用的服式。既可著於衣內,也可著於衣外,《玉台新詠·吳歌》:「新衫綉裲襠,連置羅裙里。」描寫的是婦女在裡面穿裲襠;《晉書·輿服志》:「元康末,婦人衣裲襠,加於交領之上。」描寫的是把裲襠穿在交領衣衫之外。 這種服式一直沿用至今,南方稱馬甲,北方稱背心或坎肩。褲褶、裲襠等服裝都是從北方游牧民族傳入中原地區的異族文化,由於它們具有功能的優越性而為漢族人民所吸收,從而使漢族傳統的服飾文化更加豐富。

⑥ 魏晉南北朝時期,袍與衫的區別

你好: 魏晉南北朝服飾有兩種形式:一為漢族服式,承襲秦漢遺制;一為少數民族服飾,襲北方習俗。漢族男子的服飾,主要有衫。衫和袍在樣式上有明顯的區別,照漢代習俗,凡稱為袍的,袖端應當收斂,並裝有祛口。而衫子卻不需施祛,袖口寬敞。衫由於不受衣祛等部約束,魏晉服裝日趨寬博,成為風俗,並一直影響到南北朝服飾,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寬衫大袖,褒衣博帶為尚。從傳世繪畫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圖像中,都可以看出這種情況。除衫子以外,男子服裝還有袍襦,下裳多穿褲裙。左圖是袒胸露腹的文人(劉伶畫)。中圖是梳丫髻、穿寬衫、袒胸露腹的士人。右圖為裹巾子、穿寬衫的士人。(江蘇南京西善橋出土的南朝磚印壁畫)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也希望你能及時採納答案。

⑦ 魏晉南北朝時期服裝特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裝特點可以概括為:緊身、圓領、開叉。其中:

一、男服服飾

1、禮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禮服祭服,仍只有一種,與漢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異。

2、平冕服:各級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紋,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等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等七章,天子用刺綉文,公卿用織成文。

3、委貌冠服:為公卿行卿射禮之禮服。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緣為領袖。

4、朝服:同於漢代,天子與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來區別,亦都有五色朝服,魏晉南北朝以絳朝服為主。

5、通天冠服:魏晉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禮服。著絳紗袍,皂緣中衣,黑鞋。

二、魏晉南北朝婦女服飾,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並吸收少數民族服飾特色,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

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打到俊俏瀟灑的效果加上豐盛的首飾,反映出奢華糜麗之風此圖為穿漢化衣裙的貴婦。

(7)大北朝校服擴展閱讀

典型形象

1、男子

魏晉以來,社會上盛傳的玄學與道、釋兩教相結合,醞釀出文士的空談之風。他們崇尚虛無,藐視禮法,放浪形骸、任情不羈。在服飾方面,魏晉時期的男子已很少穿傳統的額審議,他們穿寬松的衫子,衫領敞開,袒露胸懷。

2、女子

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的主要發型為頭梳高髻,上插步搖首飾。發髻形勢高大,發飾除一般形勢的簪扠以外,流行一種專供支撐假發的杈子,承重的意義大於裝飾的意義。

服裝商承襲秦漢的遺俗,有衫、褲、褥、群等形制,後逐漸吸收少數民族服飾特色,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緊身的衫褥或者襖,衣衫以對襟、交領為多,領、袖都有緣邊;下著長裙,腰用帛帶系扎。

⑧ 三國兩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服飾特點

唐朝服飾

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花、草、魚、蟲進行寫生,但傳統的龍、鳳圖案並沒有被排斥,這也是由皇權神授的影響而決定的。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

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在婦女中間,出現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東壁壁畫上,有一個梳高髻、露胸、肩披紅帛,上著黃色窄袖短衫、下著綠色曳地長裙、腰垂紅色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從而對「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羅裙半露胸

慢束羅裙半露胸,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開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悅於統治階級,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許半裸胸的。當時,唐朝半露胸的裙裝有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夜禮服,只是不準露出肩膀和後背。

襦裙半臂穿戴

襦裙半臂穿戴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這種服飾早在初唐即已出現;不僅在中原地區流行,西北地區的婦女也同樣喜歡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從短襦延邊出來的一種服飾,一般都用對襟,穿在胸前結帶。也有少數用「套衫」式的,穿時從上套下,領口寬大,呈坦胸狀。半臂的下擺可以顯現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樣束在裙腰的裡面。從傳世的壁畫,陶佣來看,穿著這種服裝,裡面一定要襯內衣(如短襦),而不能單獨使用。

宋朝服飾

宋代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後、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

宋代女子服裝

宋代官服大部分是沿襲初唐。在北宋初年因服飾沒有定製,又受外來影響,所以曾出現過著"氈笠"、"鉤墪"(襪袴)的契丹服,人們稱它為奇裝異服。

宋代官家服飾普遍十分奢侈,民家著裝也很講究。宋太祖三年(乾德年間)規定宮內婦女的服色要隨大夫變化,還規定庶民百姓不得採用綾縑五色華衣。到仁宗、英宗、神宗直至政和七年時期,官府提倡改良服飾,而且更趨奢華。

宋仁宗皇後像

對於這些規定民間庶民置若罔聞,綾縑錦綉任意服用。一些京城的貴族閨閣們,還別出心裁地設計出許多種裝扮方法,追求出新與別致。不但衣料選擇考究,而且梳妝也很特別,有的梳大方額,有的扎發垂肩,有的雲光巧額鬢撐金鳳,貧者還有用剪紙裝飾頭發,身上抹香,足履綉花等。

元朝服飾

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蒙古人和漢族衣冠是一個體系,僅僅是發型不同 [3] 。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明朝服飾

明代的男裝,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六瓣、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役所戴的,但是因為戴起來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來。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系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清朝服飾

清王朝時段推行剃發易服,清王朝時段推行剃發易服,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明朝的冠冕、禮服以及漢族的一切服飾,但滿族服飾同時吸收了明朝服飾的紋理圖案。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

朝服

龍袍、鳳袍

龍袍

鳳袍

鳳袍

氅衣

甲胄

皇室甲胄

清代女裝

黃馬褂

清代蟒袍

⑨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裝是什麼樣子的呢

魏晉,南北朝的服裝承襲了秦漢的遺俗,有衫、褲、褥、裙等形制,後來逐漸的吸收了少數民族的服飾特色。在魏晉時期的男子已很少穿傳統的服裝,他們會穿寬松的衫子,衫領敞開,袒露胸懷。而魏晉時期的女子一般都是上身穿緊身的衫襦或者襖,衣衫以對襟、交領為多,領袖都有緣邊,下著長裙,腰用帛帶系扎,因此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裝特色可以概括為:緊身、圓領、開叉。

這一時期,男女服裝最大的特點就是:男穿露女穿薄。可惜,後世沒有留下太多的繪畫,讓我們一睹魏晉南北朝時期服飾的風采!這里重點說說,這一時期女人的服裝款式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可以說,在這個時期,女性的服飾主要是裙裝,如果誰不穿裙子,在當時就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



當時流行的衣服都很薄,尤其是裙裝,根本無法禦寒。裙子太薄也會美麗凍人的,那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女人最偉大的發明出現了,就是今天女人的「披肩」。出門時披在肩上用來遮風暖背,關鍵這東西還能隨風飛舞,讓男人看了飄飄欲仙,煞是動人。

與大北朝校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士圍巾起幾針比較好 瀏覽:297
春天男士中長黑色風衣怎麼搭配 瀏覽:265
衛衣外穿馬甲 瀏覽:768
天貓真皮皮衣女裝批發 瀏覽:72
衣生產車間圖片小型 瀏覽:923
女士中長款冰絲睡衣 瀏覽:899
臨沂童裝庫存批發市場 瀏覽:625
學編織衣視頻開衫 瀏覽:88
積壓庫存睡衣批發 瀏覽:85
迎新年帽子怎麼做 瀏覽:345
女生襯衫解開幾顆扣子 瀏覽:404
穿貂皮帶什麼帽子 瀏覽:741
馬丁靴配什麼衣服還有褲子男士 瀏覽:595
蒙漫儂男裝品牌及商品 瀏覽:364
有哪些便宜又好看的羽絨服牌子 瀏覽:849
女裝店元旦處理棉衣好不好 瀏覽:637
可以放暖寶寶的褲子 瀏覽:197
腿骨折後穿什麼褲子 瀏覽:769
馬甲衣服搭什麼好看圖片欣賞 瀏覽:877
男生白羽絨服如何搭配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