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效率由什麼決定(具體沒有指定是什麼效率,但是類似於部門效率等經濟管理類的)
如果對應於系統來看,效率至少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子系統或系統要素本身素質、質量;二是它們之間的組織聯系形式是否優化。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一個班級的學習效率,一是取決於這個班級的學生,是不是尖子生等;二是取決於班主任和學生幹部對班級學習的組織和管理,如組織有效的學習小組等。
『貳』 在企業戰略構成要素中,什麼是決定企業效率的重要因素
企業在規劃自身的財務戰略時,需要結合不同方面的影響因素來進行相關的制定,這些相關因素包括以下幾點:影響因素一、經濟和金融環境影響影響財務戰略規劃的環境因素來自諸多方面,然而對企業財務戰略的制定和實施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經濟環境。經濟環境是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最直接的外部因素,也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不同國家,即使同一國家在不同歷史發展時期,其經濟環境也是不盡相同的。金融環境是企業進行財務活動所面臨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場,是企業財務活動的重要外部條件。影響因素二、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影響通常認為,對企業財務戰略規劃的威脅往往存在於外部。肯定外部的變化的作用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對戰略的更大威脅往往來自於企業內部。企業的組織結構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目標和政策是如何建立的,而且還決定了企業的資源配置。影響因素三、生產經營規模影響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大小也會影響到企業財務戰略規劃的制定,一般而言,企業經營規模越大,財務戰略制定越復雜,實施也越困難。若企業經營規模小,則企業的財務戰略規劃制定和實施也相對簡單很多。
『叄』 決定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首先是工作態度,其次才是能力
工作的態度和工作的能力同等重要,如果沒有好的工作態度,有什麼質量都不能夠趕上,如果工作質量可以,工作態度散漫也是一事無成。
『肆』 組織效率的影響因素
導致企業組織效率差距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源自企業外部的環境因素,如政治與法律、區域經濟、科學技術、社會與文化等;一是源自企業內部的管理因素,如組織結構、業務流程、企業員工、工具平台以及企業文化等。外部環境因素與內部管理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最終決定了企業的組織效率。 外部環境因素主要指企業組織所處國家的政治法律、區域經濟、科學技術、社會文化、等外部條件,這些外部條件客觀存在,不以單個企業意願發生改變。企業組織通常條件下只能適應這些環境因素的限制,對組織本身進行調整與改變,以便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企業組織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限制,但如果能對環境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加以有效利用,也會對企業組織效率產生積極的影響。在企業組織所處的行業與行業供應鏈位置的選擇上,企業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 雖然外部環境對組織效率有著決定性影響,但這種影響是長期的,不會在短時間有所改變。由於內部因素的可控性、可操作性,內部因素的改變往往可對企業管理改善產生直接影響,對企業內部因素的改善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企業組織效率的提升,因而對內部因素的研究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組織結構因素分析
影響組織效率的第一個內部因素就是組織結構一個組織的結構往往意味著一個組織的權力分配,同時也決定著著組織的決策模式,而權力分配與決策模式是影響組織效率最關鍵的要素。組織結構同時也影響著組織溝通效率,這方面主要體現在組織的層級以及信息傳遞的路徑上,層級越多,路徑越長,組織的效率也就越低。
扁平化已經成為組織結構不可逆轉的一個趨勢,在歐美發達國家,層級較少、路徑較短的扁平化組織已經成為企業改善組織效率的一個有效工具。同時,適時調整組織結構也是提高組織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企業現狀組織結構往往有著其歷史原因,在形成當初也適應或解決了一些特定問題。然而對於任何企業,隨著自身的發展,規模的擴張,組織的變更與調整也是必然的,無論這種變更與調整方案是來源於企業自身,還是外部機構(如管理咨詢公司)。
2、業務流程因素分析
在組織結構確定後,業務流程成為影響組織效率的又一個關鍵因素。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讓企業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突破運作瓶頸,大幅度提升組織效率,成為所有企業追求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豐田的精益製造模式、高德拉特的TOC法以及哈默提出的流程優化等理論,都是在流程方面對提升組織效率的有效嘗試。
3、員工因素分析
在組織結構與企業流程確定之後,工作人員的態度與能力就成為影響組織效率的又一重要因素。市場中進行的各類管理類培訓業務、人力資源咨詢業務都是在這方面所進行的努力,據有關資料表明,在咨詢公司提供的各類咨詢項目中,人力資源項目是最直接的,也是短期內最有效提升組織效率的做法,對組織效率的貢獻值約為15%左右。
4、工具因素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成為提高組織效率最直接的工具,在企業應用的信息化工具,可簡單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技術信息化工具,技術信息化的相關軟體直接提高某個具體工作崗位的效率,軟體功能非常具體,通常涉及大量數據的計算與管理,效果也最為明顯,如CAP、PDM、CAPP、SCADA、GIS等等,一是管理信息化工具,管理信息化相關軟體有助於提高管理效率,即溝通效率、協同效率、決策效率等,如OA系統、ERP系統、SCM系統、CRM系統、BI系統、內外部企業門戶等。從信息化工具的效果上講,技術信息化是提高崗位技能的,能夠快速提高瓶頸崗位的工作效率,管理信息化則是從整個公司的視角出發,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服務運作能力,因而管理信息化如果一旦實施成功,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重要組成部分。如計算機業的DELL、服裝業的ZARA,其信息系統都已成為企業運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領先於其他企業的重要工具。
5、企業文化因素隨著管理學界對於企業文化研究的逐漸深入,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與企業文化有著極為緊密的關系。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是將社會的一部分職能延續到公司內部,對企業內部員工的思維方式、工作態度、人生觀進行引導,使之與企業理念相吻合,從而實現企業效率的最大化,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強調自身文化的特點,以此來獲得社會與員工的認同。
雖然建立企業文化需要經過漫長的歷史積累,但良好的企業文化對於長遠發展卻是至關重要的。企業文化隨著企業成長逐步建立起來的,不可能通過短時間內通過交易方式獲得,曾經有人說過,即使你有足夠的資金,你或許能夠按照DELL構建組織、流程、企業制度,能夠招聘到同樣優秀的工作人員、能夠購買同樣先進的運作系統,卻肯定不能夠實現DELL式的順暢運作,其原因就是你的企業沒有DELL文化,這些員工的思維方式、思維習慣還不是DELL式的。企業文化雖然不能快速建立,但是員工卻能在短時間內融入企業文化,並按照文化認同的方式去做事,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國企工作的員工,經常遲到、怠工,可一旦進入外企工作,就會適應外企的工作節奏、工作模式,其實這一點就是文化的作用。
在分析了影響組織效率的因素後,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要提升一個企業的組織效率,必須從兩個方面進行共同努力:對區域經濟、社會文化、政治法律、科學技術等外部環境因素進行研究,以此提升企業的遠景效率,對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員工因素、工具因素等內部管理因素進行改善,以此提升企業組織的效率現狀,只有充分關注現狀效率與遠景效率的雙重改善,才能使自己的企業確保在競爭中勝出,並保持長久的競爭力。
『伍』 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心理特徵什麼是決定能力的因素
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進行的心理特徵是能力。
『陸』 在決定檢索效率的因素最重要的是
數據檢索有兩種主要形態。第一種是純資料庫型的。典型的結構是一個關系型數據,比如 mysql。用戶通過 SQL 表達出所需要的數據,mysql 把 SQL 翻譯成物理的數據檢索動作返回結果。第二種形態是現在越來越流行的大數據玩家的玩法。典型的結構是有一個分區的數據存儲,最初這種存儲就是原始的 HDFS,後來開逐步有人在 HDFS 上加上索引的支持,或者乾脆用 Elasticsearc 這樣的數據存儲。然後在存儲之上有一個分布式的實時計算層,比如 Hive 或者 Spark SQL。用戶用 Hive SQL 提交給計算層,計算層從存儲里拉取出數據,進行計算之後返回給用戶。這種大數據的玩法起初是因為 SQL 有很多 ad-hoc 查詢是滿足不了的,乾脆讓用戶自己寫 map/rece 想怎麼算都可以了。但是後來玩大了之後,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這些 Hive 之類的方案查詢效率怎麼那麼低下啊。於是一個又一個項目開始去優化這些大數據計算框架的查詢性能。這些優化手段和經典的資料庫優化到今天的手段是沒有什麼兩樣的,很多公司打著搞計算引擎的旗號干著重新發明資料庫的活。所以,回歸本質,影響數據檢索效率的就那麼幾個因素。我們不妨來看一看。
數據檢索乾的是什麼事情
定位 => 載入 => 變換
找到所需要的數據,把數據從遠程或者磁碟載入到內存中。按照規則進行變換,比如按某個欄位group by,取另外一個欄位的sum之類的計算。
影響效率的四個因素
讀取更少的數據
數據本地化,充分遵循底層硬體的限制設計架構
更多的機器
更高效率的計算和計算的物理實現
原則上的四點描述是非常抽象的。我們具體來看這些點映射到實際的資料庫中都是一些什麼樣的優化措施。
『柒』 為什麼決策機構的效率和決策效率是不一樣的
在日常經營管理中,經理人常常有這樣一個體會:凡是可以由自己作主決定的事,往往比較都好辦,難辦的是需要由老闆決定的事,這倒不是說由老闆決策的事難度大、不好辦,而是由老闆決策的事,往往會被延遲,或者乾脆沒有下文。如果遇到此種情形,經理人該怎麼做?
首先,要判斷了解老闆延遲的原因,是老闆太忙忘記了,還是認為不重要?是老闆在猶豫、不知道如何做決策,還是認為不著急?亦或是其它原因?
其次,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對策:
1、如果是「老闆太忙而忘記了」這種情況。經理人要隨時提醒老闆,需要他決策。此時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提醒後要與老闆確定做出決策或下次提醒的時間點,否則收效甚微。
2、如果是「老闆認為不重要」這種情況,經理人要曉之以理,主動講出此決策的重要性,提出沒有此決策會帶來的影響甚至危害。在採取此種方法時,應強調以公司利益為重的初衷,語氣委婉但堅定,不要給老闆被批評的感覺。
3、如果是「老闆認為不著急」這種情況,經理人要想方設法營造緊迫感,告知老闆此決策需要做出的時間點和理由,以及拖延決策的影響與危害。
4、如果是「老闆在猶豫、不知道該如何做決策」這種情況。經理人應檢討一下,在你提交的請示事項中,是不是沒有備選方案,或者是只有一種方案,如果是,必須重新提出兩個以上決策方案供老闆參考,在所提交的方案中要闡明理由和每一種方案的優缺點分析。
5、如果是其它原因,比如:老闆不想同意這樣做,但又不好明說,這時候經理人在詢問老闆時,要琢磨老闆的弦外之音,除非是特別重要的事,否則不要強逼老闆做決定。
最後,需要要記住的是,不管是那種情形,經理人千萬不要只有「反正已請示或匯報過老闆了,他不決定與我無關」的想法,如果真是這樣,不僅會耽誤工作,而且久而久之會失去老闆對你的信任。
『捌』 影響工作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對個人而言影響工作效率的因素有工作激情、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懂得勞逸結合、良好的工作習慣。對管理者或企業來說影響工作效率的因素有施行科學的工作計劃、引進適用的新設備、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
工作效率,一般指工作產出與投入之比,通俗地講就是在進行某任務時,取得的成績與所用時間、精力、金錢等的比值。產出大於投入,就是正效率;產出小於投入,就是負效率。工作效率是評定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求正效率值不斷增大。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看工作效率的高低。
(8)制服效率的決定原因擴展閱讀:
工作效率的作用:
1、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增加二者利益。即有利於單位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增加活力;有利於工作人員個人實現多勞多得,增加收入。
2、提高工作效率以後,就有可能縮短工作時間,從而有更多的時間讓員工自行支配,去從事學習、娛樂、旅遊、社交和休息。
3、提高工作效率以後,可以克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浪費時間的現象。
4、提高工作效率之後,在優化勞動組合中,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古今中外凡有作為者,均是執行力極強之人。在日常工作中,基層幹部應養成警察盯嫌犯一般的功夫,對工作任務死死盯住不放,直至完成。對於重要工作更要有一盯到底的決心和作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達目的不罷休。
古人雲:「求人之道,須如白圭之治生,如鷹隼之擊物,不得不休。」下定了「不得不休」的決心,就會千方百計去完成,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取得好的結果。
『玖』 制服的重要性
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劇了市場競爭,企業形象系統CI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制服作為企業形象中重要識別因素,能夠傳達出社團企業的種種信息:經濟實力、經營狀況、精神面貌、管理水平等等,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綜合競爭力。軍裝-----最大的職業裝,則影響到國家和軍威的形象。職業裝於國家、於社團、於個人都是一種社會符號和形象象徵。
設計的優劣是職業裝品位和風格的關鍵,職業裝的設計是一系統工程、融藝術、實用、科學於一體,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制約,關注、重視、研究、探討職業裝設計正成為商界、企業界、設計界等各行業的熱門話題。
【企業統一制服的好處】
公司統一制服有以下四大基本作用:
1.樹立企業形象
企業如人一樣,有一個形象問題,這些形象可能是高樓大廈,也可能是鋪天蓋地的廣告,但企業形象最能生動和隨時隨地體現的,首先是員工的形象,可以想像,一幫素質低下、穿著打扮邋遢的人即便住在豪華的高樓大廈里,也會與硬體環境格格不入,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高檔賓館要寫上這一句話的原因:「衣冠不整,謝絕入內」。可見,企業形象,首先是人的形象!
2.提高企業凝聚力
人是最活躍的企業資源,也是唯一一種會自我調控生產效率的資源。一個企業只有萬眾一心,同仇敵愾,才能將企業的人力資源效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要想提高企業效益,優先要提高員工凝聚力。
當企業的員工為自己的企業而驕傲,感到企業在關心自己的利益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加強對企業的向心力。好的職業裝能夠從一個側面加強企業自豪感和體現企業對員工利益的關心。
3.創造獨特的企業文化
職業裝在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中雖然屬於視覺識別(VI)的范疇,但是服裝是穿在人身上,也能反映員工的精神風貌,體現出一種企業的文化內涵,這是其一;其二,設計獨特的職業裝,同時,還能體現企業的價值觀,比如深色調和保守的職業裝能夠體現企業的穩健作風,而顏色和款式設計大膽的職業裝則能體現4.企業的創新精神等等。
見到企業員工的著裝、言行舉止,就能夠看到一家企業領導的影子,就能窺探到企業文化。
4。規范員工行為
無論下班時員工在干什麼,上班一穿上職業裝,就能使員工馬上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工作狀態,如果企業能夠恰如其分地將職業裝與員工的行為聯系起來,穿職業裝的過程就相當於一次「崗前會」。
要提升一個人,首先是改變其信念,而後是改變其行為,這是企業員工行為管理中很要的方法。
1:職業套裝可以創立品牌形象
2:職業套裝可以增強部門之間的凝聚力
3:職業套裝可以更好的劃分部門的職責
4:職業套裝可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心情愉快
5:職業套裝是公司實力的象徵
6:職業套裝有助於公司管理,方便查崗(防竄崗)
7:職業套裝在外代表公司形象,有利於客戶記住本公司,能提高銷售業績。
『拾』 日本檢查官制服的模式(需圖。高分)
http://images.google.cn/imgres?imgurl=http://ny.libertytimes.com/2006/New/Feb/5/DA_1_%255B1%255D.Breakfast.jpg&imgrefurl=http://ny.libertytimes.com/2006/New/Feb/5/index.htm&h=222&w=380&sz=25&hl=zh-CN&start=17&um=1&tbnid=05t12HGxi1ZdpM:&tbnh=72&tbnw=123&prev=/images%3Fq%3D%25E6%2597%25A5%25E6%259C%25AC%25E6%25A3%2580%25E6%259F%25A5%25E5%25AE%2598%26ndsp%3D21%26svnum%3D10%26um%3D1%26hl%3Dzh-CN%26newwindow%3D1%26client%3Dfirefox-a%26rls%3Dcom.google:zh-CN:official%26sa%3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