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業單位編外聘用工勤人員是屬於什麼性質
事業單位編外工勤人員屬於企業性質。
事業單位人員一般是編制部門每年根據各事業單位上報的崗位情況制定分配方案,對符合條件的具有一定學歷的人員通過筆試面試競爭崗位,競爭上的就是有編制的工作人員。
有一些崗位需要用人但沒有編制所以就從地方上招用一部分工作人員,按企業待遇或者參照企業待遇發放工資繳納社保,以前有一種叫法是編制外臨時工作人員,簡稱臨時工,隨著時代的變遷,臨時工的叫法顯然不合適了,一般統稱為職工。
2. 事業單位正式編制的員工 ,編制外, 還有臨時工各有什麼區別
1、薪資福利
一般情況下,編制內人員是正式員工,編制外的人員是非正式工,臨時工就是暫時在單位工作的人員。編制內員工,編制外員工以及臨時工,三者薪資福利有差別。非正式工或者是臨時工通常以日薪計酬。也不像正式的勞工能夠享有退休金與每月最低工資的保障。同工不同酬現象非常普遍。
2、穩定性
編制人員的工作較穩定,只要不犯大錯,絕對不會被開除的。而無編制人員,穩定性較差。臨時工通常無法享有正式工才享有的培訓、榮譽,還隨時面臨解聘,對企業沒有歸屬感,較不穩定。
3、晉升
一通常,有職位空缺出來的時候,優先考慮的一般都是有編制的人員,非編制的人員和臨時工沒有晉升的機會,沒有評優評先評職稱的資格,而且沒有編制的人員,不管做多久,都是不可能轉正的,也就更不要說被提拔了。
(2)事業編制編外人員有制服嗎擴展閱讀:
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後,法律意義上已無臨時工、正式工之區分,只有合同期限長短之分,用人單位用工必須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能以臨時崗位為由拒簽。
如果是在臨時崗位用工可以在勞動合同期限上有所區別,比如選擇與勞動者簽訂「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但在實際生活中仍大量存在臨時工,其主體為農民工,大量分布在建築、餐飲、保潔、護理等低端勞動力市場,他們收入偏低、社會保障不健全,有的雖然有勞務合同卻形同虛設。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臨時工
網路-在編人員
3. 我現在在一家事業單位編外人員,以後有機會成編內人員嗎
只要你勤奮好學、素質高、品德好、人緣佳,獲晉機率大。例如CCTV主持歐陽夏丹,就是從編外轉為編內的呀!如此例子還有許多......
4. 現在事業單位的編制還多嗎怎麼都是招編外人員的
在我國,體制內的總編制數中,事業編制跟公務員編制的比例大約是5:1,3000萬左右的事業編制人員,600萬左右的公務員。
三是懶的壞缺點仍然存在。有些事業單位原本人數夠用,可是指導和有編制的人員懶,本人不想做事,所以經過外招人員來幫他們做事。當然,如今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不論是公務員編制單位還是事業編制單位,都不差錢。在2013年以前,在我們縣的縣直單位,我還不怎樣見有單位花本人的辦公室經費去招人的,如今就不同了,在我們縣80%的縣直單位都用本人的辦公經費外招人員補充進單位做事。
5. 市場監督管理局編外人員為人什麼沒有制服
摘要 您好,本身是編外人員不是正式編制的,屬於合同工。
6. 進海關工作有事業編制嗎 如果有屬於編內人員還是編外的制服是給發還是自己花錢買 有知道的幫忙解答下
海關時國家公務員,屬於國家行政編制,需要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
海關關員制服屬於國家配給制,量體裁衣。不要錢
全國海關教培中心、海關信息中心等屬於下屬事業單位,正式職工有事業編制,不穿制服。
7. 關於事業單位編外人員
公務員是行政編制,是政府機關的正式人員。
事業編制是輔助編制,就是依靠政府單位的財力和權利成立的單位叫事業單位,用於增加政府單位的的財政收入,和輔助職能的行使。
現在的政府機關有部分人是公務員編制,部分人是事業編制。事業編制是因為公務員人數不夠(公務員編制是要中央編制委審批才有的,一般單位都是固定的,除了每年報計劃,公開招考公務員以外,是不能隨意增加的。但是由於政府機關的業務量增加,又沒有公務員編制,於是就招聘事業編制人員,在國家人事部不備案,不掛名。工資由單位自己或者地方財政供養。)
政府機關所屬的事業單位,只有領導(副處以上或者少量正科)是公務員編制,其他人都是事業編制或者是合同工。
待遇:事業編制工資和同單位的公務員拿的一樣多,獎金和福利有的單位是全部,有的單位是公務員的三分之二,有的單位是一半,有的單位沒有。因為領導都是公務員編制,所以事業編制只可能比同單位的公務員拿的少。
晉級:公務員是行政編制,在國家人事部或省人事廳備案。而事業編制是自己本單位招考,在國家人事部和省人事廳不備案,不掛名。國家公務員的最低領導職務是副處,所以事業編制的人最高只能升到正科,還得在本單位公務員編制的人沒有的情況下。因為你在人事單位都沒有備案,誰認識你啊?怎麼可能升職的?一般事業編制的領導都是由上級政府機關任命,就算缺人,也會從同系統的其他單位的公務員調配過來。你要是從事業編制升到副處,轉公務員編制,很難。不過也有可能:有很硬關系的子女,公考考不上公務員,於是找關系安排去一個事業單位,然後通過升職,任命,最後升到副處,轉公務員。從而通過不用考公務員而當上公務員。
當然以上指的是普通事業編
事業編制是指各類事業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其經費由國家事業費開支。事業單位的改革時常有之。早在2011年國家就著手進行事業單位分類了,如今,事業單位將劃分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和公益三類。
四、北京: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
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的說法並非第一次出現,2015年5月,北京市發布的《關於創新事業單位管理加快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對現有高等學校、公立醫院等,逐步創造條件,保留其事業單位性質,探索不再納入編制管理。
8. 事業單位編外人員有必要繼續做嗎
還是有必要的。畢竟福利待遇還是很好的。
事業單位,英文是Public Institution,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其工作人員與公務員是不同的。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
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還新興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本舉辦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的明顯特徵為中心、會、所、站、隊、院、社、台、宮、館等字詞結尾,例如會計核算中心、衛生監督所、司法所、銀保監會 、質監站、安全生產監察大隊等。事業單位分為參公事業單位以及一般事業單位。
參公事業單位是指人員使用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參公改革之後的事業單位在省公務員招考中招考,普通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招聘中招考。
201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迴避規定》的通知。
9. 事業單位編外人員是什麼意思
此很多不能入編的人員被聘用,這些人員享受不到入編人員所應有的待遇和福利,如同「打零工」,這樣的人員就叫「編外人員」。
(9)事業編制編外人員有制服嗎擴展閱讀。
"編外人員",僅相對於"編內人員"而言。
在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具體工作運行中,往往是由上級編委對該政府機關或企事業單位下達"三定方案",即定職能、定崗位、定人員。
網路,事業編制人員。
10. 事業單位編外人員有前途嗎只是聘用人員
長期以來,在龐大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有一個處於模糊地帶的群體:編外人員。他們遍布政府機關、法院、檢察院、媒體、學校等單位,以科教文衛領域的事業單位中人數為最多。 在就業日益困難的現實中,編外人員擠進了那些福利優厚、社會地位高的單位,收入穩定,令人羨慕;但在單位內部,與那些生存在體制內、享受體制帶來的完整福利待遇的人而言,他們又相對較難獲得權力資源,政治、經濟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員工,一些人甚至有被視為「二等公民」的感覺。 在一些單位內部,這種類似「雙軌」的用工導致了同工卻不同酬的狀況——有的單位甚至用一份編制內員工的錢去養活三到四個編外人員。 在一些擁有正式編制的單位管理者眼中,編外人員是「外人」,沒有「編內人」忠誠、可靠。
一些政府機關,在加強保密教育時,公開規定「保密要害部門的涉密崗位和保密要害部位不得使用聘用的編外人員」。 「編外人員」這一群體,因人事制度的變通性改革而誕生,而他們的命運,也將與改革的深化緊密聯系在一起。 生存狀態 長期以來,在龐大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有一個處於模糊地帶的群體:編外人員。他們一方面有著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體面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這種「體制外」的身份,又給他們帶來了難言的尷尬。 北京某部委下屬事業單位人事主管告訴記者:「從待遇上看,理論上說,編內編外是完全不同的。工資標准、福利標准都執行不同的規定。這點在退休後的待遇就會更明顯。而在實際上,很多單位因為工作需要,特別是混合使用不同編制人員的單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樣,以利於調動員工積極性,但這只是單位自己的搞法,單位的政策稍微一變,可以輕易地就改變這種狀況。而且,如果你想調動到另一個事業單位,你的企業編制肯定就不行了。當然,現在事業單位也搞聘用制,是簽合同的。但不管怎麼說,人事局管的就是事業編制的人員及他們的待遇(包括退休員工)。」 這樣的情況在事業單位中比比皆是。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表示:現在事業單位跟企業養老金之間比較有兩個不協調。第一,事業單位人員不交養老金,工作40年,將來退休怎麼也有20年,工作期間不繳費,退休去領養老金,這總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壘,大家都是工作人員,「編內」和「編外」養老金差距這么大,這也是不公平的。
由此可見,編制實質上就是鐵飯碗,是退休之後的一種保障。針對這種情況,目前國家也出台了相關措施,正在進一步改革事業單位養老金,逐步使之與企業並軌。若能夠斬斷編制背後的利益關系,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人們的編制情結也自然會淡化。 解決方案 加快推進現有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管理改革可以選擇以下兩個方案: 一是逐步取消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管理制度。這是一個制度性的改革方案。這需要解放思想,改變傳統思維模式,對事業單位的財政供養體制從以「養人為主」逐步變為以「養事為主」,人員規模不與「編制」掛鉤,而與「事業」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