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撥萃男書院校服

撥萃男書院校服

發布時間:2021-12-08 21:26:36

❶ 拔萃男書院的介紹

拔萃男書院(Diocesan Boys' School,DBS)是基督教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所設辦的一間學校,成立於1869年,設有中學部以及小學部(2004年建成,全稱為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地址位於九龍何文田亞皆老街,是一所全日制只收男生的學校。香港不少官商、文化名人皆於此畢業,學生在公開考試中成績非凡,在體育、學業及音樂比賽中均成績驕人,是一所傳統名校。

❷ 拔萃男書院的課外活動

每年拔萃男書院各合唱團及樂團皆於香港校際音樂節取得卓越的成績,當中高級組的男聲及與拔萃女書院組成的混聲合唱團更連續多年獲得香港校際音樂節的最佳合唱團之獎項,成為香港政府指定合唱團之一。拔萃合唱團過往多次為政府的官式活動演出,當中包括在香港回歸紀念日和中國國慶日升旗典禮中領唱國歌、以及於2008年北京奧運香港區火炬傳遞儀式中領唱主題曲《We are ready》等。拔萃男書院男聲合唱團亦曾於2009年獲邀前往北京國家大劇院參與其《八月合唱節》的專場演出。此外,拔萃男書院的合唱團每年亦會遠赴世界各地,參加國際比賽,包括世界合唱比賽、德國布拉姆斯合唱節等,並在多個組別取得世界冠軍的佳績。

目前拔萃男書院合唱團的是全球最佳的男聲合唱團[1],而合唱團的全球總排名則為第11位。[2]至於拔萃男書院及拔萃女書院組成的混聲合唱團的世界排名(兒童及青少年組別)為第6名,全球總排名則與男聲合唱團同時並列於第11位。 直至2010年,拔萃男書院共出產17名會考10A(2007年後為8A及2科5*)狀元。
4位狀元:2003
2位狀元:2004、2008、2009
1位狀元:1992、1998、2000、2001、2005、2006、2007著名校友

❸ 香港男拔萃是不是貴族學校

拔萃男書院(簡稱男拔萃、男拔、拔萃;英文:Diocesan Boys' School,縮寫DBS)不屬貴族學校,是基督教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所設辦的一所學校,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學校佔地面積約50000平方米,是全港第二大的中學,面積僅次於位於赤柱的聖士提反書院。拔萃男書院成立於1869年,設有中學部及小學部(於2004年建成,全稱為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轄下22所補助學校之一,位於九龍旺角東加多利山,是一所全日制男生學校。香港回歸後,香港政府引入直接資助制度,拔萃男書院校董會最後決定,為減少所受到的限制,改為接受政府直接資助,於2003年轉為直接資助學校。
拔萃男書院作為香港的一所本地中學,過往一直跟隨香港政府政策沿用英制的三二二三學制,提供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預科合共七年的中學教育。直到2004年,學校小學部正式開辦,另外提供六年的小學課程。
而隨著香港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中學部在2009/2010學年在中四級開始逐步落實三三四學制,轉為提供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合共六年的中學教育。新學制的班別即將採用「Grade」的英文稱呼,有別於舊制中學的「Form」(中一至中五)及「Lower/Upper 6」(中六及中七),而中學班級的稱呼也將延續小學的序數,因此新制中一至中六的英文名稱將為「Grade 7 - Grade 12」。
與此同時,校方籌備而久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亦將與新高中課程同步實施,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為期兩年,相等於新高中中五及中六兩級,但課程則受國際文憑組織而非香港政府教育局組織及管理。 校方期望此課程能為同學提供本地課程外的另一選擇。
因應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只是為期兩年,校方對修讀課程的學生提供一個相等於中四級的一年制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銜接課程,以協助同學適應國際文憑課程以論文及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拔萃男書院是香港少數提供法語課程的本地中學之一。無論修讀本地課程還是國際文憑課程,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中文或法語作為英語以外的學習語言。

❹ 香港中學(喇沙書院和拔萃男書院)

Q1.四社名稱含義?不明白

Q2. 我可以告訴你 這兩家學校都很優 是全港最優秀的學校之一 無論學術和課外活動都很突出 學生叄加無數公開比賽 運動、音樂、學術等種種都有 而且比賽成績不錯的
升學方面 基本上90%以上的學生升大學是沒問題的 每年都有會考十優狀元 不過也有很多學生選擇出國留學 因為學校在九龍塘區 是高尚住宅區 很多學生家庭都挺富裕 所以課外活動和升學的費用是沒問題的 相對來講路也比較好走

要注意的是男拔是直資中學 IB課程 跟傳統中學像喇沙這些名校有點差別

如果你一定要選的話 個人覺得拔萃男書院比較好 沒什麽具體理由 因為認識那裡的畢業生 感覺挺好

Q3. 他們音樂的確很好 叄加很多國際性比賽 體育也好 但比較的話 沒有音樂方面強

❺ 香港拔萃男書院收唔收中四插班生皇仁書院和英皇書院呢

現在香港實行新高中學制,以上書院校內本身需安排中三升中四,沒甚麼多餘學額,現在基本不收中四插班生

❻ 拔萃男書院的歷任校長

校長 英文姓名 任期 1. 雅瑟 William Monarch Burnside ARTHUR 1870 - 1878 2. 俾士 George H. PIERCY 1878 - 1918 3. 費瑟士東 Rev. William T. FEATHERSTONE 1918 - 1931 派納 Henry Toit PYNER 1931 - 1932,代理 4. 舒展 Rev. Christopher Birdwood Roussel SARGENT 1932 - 1938 5. 葛賓 Gerald Archer GOODBAN 1938 - 1941 淪陷時期 1941 - 1945 張奧偉 Oswald Victor CHEUNG 1946,代理 孟克士 Benjamin John MONKS 1946,代理 5. 葛賓 Gerald Archer GOODBAN 1946 - 1955 孟克士 Benjamin John MONKS 1955,代理 6. 施玉麒 Rev. George Samuel ZIMMERN
(aka Canon George She) 1955 - 1961 7. 郭慎墀 Sidney James LOWCOCK 1961 - 1983 8. 黎澤倫 Jacland LAI 1983 - 2000 9. 張灼祥 Terence CHANG 2000 - 2012

❼ 香港拔萃男書院怎麼考入

拔男是直資學校,小學時要考三次呈分試,以呈分試的成績到學校申請面試,在六年級時只有一次機會,而且要根據學校要求准備個人資料。

❽ 拔萃男書院的機構設施

拔萃男書院作為香港的一所本地中學,過往一直跟隨香港政府政策沿用英制的三二二三學制,提供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預科合共七年的中學教育。直到2004年,學校小學部正式開辦,另外提供六年的小學課程。
而隨著香港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中學部在2009/2010學年在中四級開始逐步落實三三四學制,轉為提供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合共六年的中學教育。新學制的班別即將採用「Grade」的英文稱呼,有別於舊制中學的「Form」(中一至中五)及「Lower/Upper 6」(中六及中七),而中學班級的稱呼也將延續小學的序數,因此新制中一至中六的英文名稱將為「Grade 7 - Grade 12」。
與此同時,校方籌備而久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亦將與新高中課程同步實施,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為期兩年,相等於新高中中五及中六兩級,但課程則受國際文憑組織而非香港政府教育局組織及管理。 校方期望此課程能為同學提供本地課程外的另一選擇。
因應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只是為期兩年,校方對修讀課程的學生提供一個相等於中四級的一年制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銜接課程,以協助同學適應國際文憑課程以論文及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拔萃男書院是香港少數提供法語課程的本地中學之一。無論修讀本地課程還是國際文憑課程,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中文或法語作為英語以外的學習語言。
以下為2011年至2012年年度全校各班級資料: 小一(Grade 1):G1D、G1P、G1S、G1M、G1J
小二(Grade 2):G2D、G2P、G2S、G2M、G2J
小三(Grade 3):G3D、G3P、G3S、G3M、G3J
小四(Grade 4):G4D、G4P、G4S、G4M、G4J
小五(Grade 5):G5D、G5P、G5S、G5M、G5J
小六(Grade 6):G6D、G6P、G6S、G6M、G6J 中一(Grade 7):G7D、G7P、G7S、G7M、G7J、G7T、(G7X)、(G7R1)、(G7R2)
中二(Grade 8):G8D、G8P、G8S、G8M、G8J、G8T、(G8X)、(G8R1)、(G8R2)
中三(Grade 9):G9D、G9P、G9S、G9M、G9J、G9T、(G9X)、(G9R1)、(G9R2)
拔萃男書院的初中班級採用「拔尖補底」的模式進行分班,在每年的全級考試中,排名最高的50%學生將被編入D、P、S三班;而餘下的學生將被隨即編入M、J、T三班。在排名最高的50%學生當中,英語成績較佳的三分一學生將被編入D班,中文成績較佳的三分一學生將被編入S班,而數學成績較佳的三分一學生則將被編入P班。
此外,在中文、英文、數學三科中,校方同時設有抽離式的小組班別,即X、R1及R2班,以落實小班教學的方式,促進教學效能。每科全級排名最佳的16名學生在修讀該科目時將獲編配至X班,而每科全級排名較低的32名學生,在修讀該科目時,則被編配至R1及R2班。 中四(Grade 10):G10D、G10P、G10S、G10M、G10J、G10T
中五(Grade 11):G11D、G11P、G11S、G11M、G11J、G11T
中六(Grade 12):G12D、G12P、G12S、G12M、G12J、G12T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銜接課程(Pre-IB)
中四(Grade 10):G10G、G10L、G10Z 中五(Grade 11):G11G、G11L
中六(Grade 12):G12G(G12IB2)
三二二三學制預科課程(將於2012/2013學年起取消)中七(Upper 6):U6A、U6B、U6C、U6D

❾ 拔萃男書院的校名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聖公會在香港成立維多利亞教區﹙the Diocese of Victoria﹚。無論1860年成立的「教區本地女子訓練學校」或後來第二建校期的拔萃書室,創辦皆由聖公會之力,故英文都以「Diocesan」為名。該校於1869年創立時,英文校名「Diocesan Home & Orphanage」,至1891年改為「Diocesan School & Orphanage」。1912年,又更名為「Diocesan Boys' School & Orphanage」。至於去掉「Orphanage」而逕稱「Diocesan Boys' School」,大約在1930年代。
英文是香港殖民地的官方語文,而該校檔案紀錄亦以英文為主,因此中文名稱在早期文獻中罕見記載。唯港府1878年《轅門報》﹙Government Gazette﹚稱該校為「曰字樓孤子院」,1879年《轅門報》又稱之為「曰字樓男女館」。名為「曰字樓」,蓋因般咸道校舍呈「曰」字形。這樣命名實為一時的權宜,由此也可見該校創立之初還沒有一定的中文名稱。十九世紀後期,香港華人稱呼各校校名,往往以校長姓名代稱。俾士校長在位近四十年,影響巨大,於是民間稱該校為「俾士書館」、「俾士書院」。且俾士微瘸,因此甚至有「阿跛書館」的戲稱。不過,這些名稱皆不雅馴,校方乃將「俾士」更為近音的「拔萃」二字,更名年份今日已難確考。1912年,隨著英文名稱的改變,中文也相應更名為「拔萃男書室」。1930年代以後,方換成「拔萃男書院」的現名。

❿ 拔萃男書院的社堂

1922年,費瑟士東校長引入了社堂制度(House System),以在校內進行體育和戲劇比賽。所有的學生被分為四組,即綠社、深藍社、黃社和褐社。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紅社於1947年添入。二戰時期,三位前任校長相繼去世。為了紀念他們,葛賓校長1949年將綠、深藍、黃和紅社四社以雅瑟、俾士、費瑟士東和舒展命名。由於俾士時期的副校長賽克思(Henry Sykes)深受愛戴,褐社於是以賽克思命名。1960年,施玉麒校長創立了葛賓社(淺藍社)。郭慎墀社(紫社)於2002年增設。2004年,'58屆校友籌款吁請建立施玉麒社,未獲採納。直至2010年11月,現任校長張灼祥在六五屆舊生聚餐會上宣布,施玉麒社(橘社)將於2011年9月正式成立,英文名稱為Zimmern House。稍後,校方因應舊生之請,將英文名稱調整為George She House。
除了社堂的設立外,該校還有幾種方式紀念前校長。早在1917年,即有校友捐款設立雅瑟及俾士獎學金。時至今日,費瑟士東、賽克思、葛賓、施玉麒、郭慎墀名下皆有獎學金的設置。為銘念施、郭二氏,校友更分別成立了基金。此外,1949年11月13日,校內教堂命名為「舒展牧師紀念教堂」(Rev. C.B.R. Sargent Memorial Chapel),由何明華會督開幕。2004年11月,校友舉行了「施玉麒校長紀念儀式」,包括祈禱會、教堂大門的施氏紀念匾額揭幕,以及紀念集《施玉麒校長專輯》(A Tribute to Canon G. She)的首發式。

與撥萃男書院校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衣跟針織衫是一樣嗎 瀏覽:556
長風衣腰帶怎麼系 瀏覽:354
配西褲皮鞋的外套 瀏覽:557
編織好的衣袖口怎麼加彈力線 瀏覽:326
衣深灰和綠色那個好看 瀏覽:375
特步棉服女外套 瀏覽:848
日本師生制服視頻 瀏覽:193
男士夾克打版教學 瀏覽:940
花線織什麼樣的帽子好看圖片 瀏覽:894
衣新款圖片的 瀏覽:20
廣州專業生產襯衫的廠家有哪些 瀏覽:99
看看這小外套攻略 瀏覽:260
羊絨圍巾法語怎麼說 瀏覽:901
一條褲子一般穿幾天好 瀏覽:522
短款格子西裝外套 瀏覽:740
旗袍搭配平跟鞋 瀏覽:330
廣州女裝品牌自由調換貨 瀏覽:933
男生穿綠色衣好看嗎 瀏覽:625
冬天男士紅色羽絨服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536
昊江旗袍鎮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