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張警察辭職雙手上交 手槍手銬 制服肩章的圖
推薦相關知識:
辭職後,
屬於你的東西通通可以帶走。
屬於單位東西的通通留下。
拒不交出的反映到勞動局,由勞動局責令交出。
如果你真想走人,提前30天遞交辭職通知書給老闆,到時候老闆批與不批,同意與不同意你都是叫依法走人,由此引起的後果老闆承擔,一切與你無關。
辭職即辭去職務,是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勞動關系的行為。
辭職一般有三種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勞動關系,如用人單位對職工有暴力或威脅行為強迫其勞動、不按合同約定支付工資等,職工可以隨時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據職工自己的選擇,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三是向用人單位提出申請,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
辭職公司前 ,員工為公司工作,付出了勞動,公司應該為員工支付相應的勞動報酬,所欠工資應該補發。如不發放,屬於拖欠工資行為,是違法的行為,你可以舉報。
1、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撥打熱線12333。
2、去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仲裁。
3、去當地人民法院打官司,申請支付令。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勞動者離職或者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按照《勞動合同法》通常有如下情況: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後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准,並可以要求支付剩餘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依據《勞動合同法》37條,勞動者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准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3、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該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
相關法律法規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附錄:怎樣寫辭職書
辭職申請通常由標題、稱謂、正文、結語、署名與日期五部分構成。
1、標題
在辭職信第一行正中寫上辭職信的名稱。一般辭職信由事由和文種名共同構成,即以「辭職信」為標題。標題要醒目,字體稍大。
2、稱呼
要求在標題下一行頂格處寫出接受辭職信的單位組織或領導人的名稱或姓名稱呼,並在稱呼後加冒號。
3、正文
正文是辭職信的主要部分,正文內容一般包括三部分。
首先要寫出書信辭職的內容,開門見山讓人一看便知。
其次敘述遞交書信辭職的具體理由。該項內容要求將自己有關辭職的詳細情況一一列舉出來,但要注意內容的單一性和完整性,條分縷析使人一看便知。
最後要寫出自己遞交辭職信的決心和個人的具體要求,希望領導解決的問題等。
4、結尾
結尾要求寫上表示敬意的話「此致敬禮」,意思非常明白:在此給您敬禮。
」此致敬禮「的兩種寫法
第一種寫法: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此致」,「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要注意的是,「此致」後邊不加任何標點,因為這句話未完。「敬禮」後加驚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
第二種寫法:正文後緊接著寫「此致」(其後不加標點),另起行頂格寫「敬禮!」
此處「敬禮」的頂格,呼應於起首對收信人的稱呼,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的延續。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收信人姓名或稱呼,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以示尊重。它的基本做法,為現代書信所吸收。
5、落款
辭職信的落款要求寫上辭職人的姓名及遞交辭職信的具體日期。
注意禁忌
1、不要說上司壞話。如果你認為有必要向管理層反映一下上司的問題,要盡量以委婉的言辭口頭提出。
2、不要滿紙抱怨,抨擊公司制度。
3、不要指責同事,尤其忌諱把同事的「罪行」白紙黑字寫在辭職書上。
寫作要求
1.態度懇切、措辭委婉。
2.不要批評對方。
3.含蓄性。
4.簡潔性。
寫作方法
第一段:寫出辭職的心理(當然不一定是真的,自己可以編造),你可以寫一些客套的句子。例如:經過多方面的考慮,我打算辭掉所從事的職位……,或者:因家中變故,我打算申請辭去我的工作。因此整個第一段可以這么寫:
尊敬的人力資源經理:
您好!
經過我的深思熟慮,我決定辭去我在公司所擔任的職位,我知道這對於您來說,是非常難以作決定的事情。
第二段:說明您自己考慮的辭職的時間(盡管您提出辭職經公司同意後,公司的人力資源部將按照固定的離職日程辦理離職手續,但這樣說並不是畫蛇添足,大多數情況下,你都能夠爭取到提早離開的時間)。
例如:
我考慮在此辭呈遞交之後的2—4周內離開公司,這樣您將有時間去尋找適合的人選,來填補因我離職而造成的空缺,同時我也能夠協助您對新人進行入職培訓,使他盡快熟悉工作。另外,如果您覺得我在某個時間段內離職比較適合,不妨給我個建議或盡早告知我。
第三段:說明您在這個公司里的經驗積累,盡可能地去贊揚公司對您的栽培(不論您有多麼大的委屈和氣憤,都不應該在辭職信里表露)。
例如: 我非常重視我在「……公司」內的這段經歷,也很榮幸自己成為過「……公司」的一員,我確信我在「……公司」里的這段經歷和經驗,將為我今後的職業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利益。
最後,請務必使用親筆簽名,而且簽名要盡量剛勁,並寫好日期。
萬人點贊的牛人辭職通知書的美文欣賞
1、尊敬的領導們:
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雖出自古書三國,吾以為對當今之事亦有裨益。
夫今天下遭遇百年經濟危機,試看全球經濟形勢,可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眾廠商、工人、民工皆叫苦連天,司某人有感於此,不禁聯想自身處境,不勝傷悲呼!
司本布衣,自幼出身貧寒,躬耕於冀南邢州大地,苟全性命於當世,不求聞達於富貴,但求溫飽以殘喘。然現實殘酷之至矣,司自去歲四月上旬至本社工作至今,已一載有餘,幾度春秋幾度冬夏,時光流逝過三百餘個日日夜夜。想當初,余本一意氣少年,年少輕狂,夢想飛揚,欲於本社大展抱負,一則為集團增光添彩,二則為己身加衣增食,兩全其美之策,豈不爽哉?
惜,一年光陰,吾不僅未大展身手,且囊中羞澀,債台高築,節衣縮食,杜絕聚會。眾朋友離去者,有之;鄙視者,有之;唾棄者,有之。皆因司某昔日之優秀少年,竟完全失去自我至此所致。司每月九百大錢竟是基礎工資、崗位津貼以及誤餐補助相加之結果••••••
眾友雲:「甚矣,汝之不慧,竟能容忍至今,不死何為?」余汗顏,余何嘗不想多整幾兩紋銀,上對的起天、下對得起地、中間對得起空氣;然而,余出身農家,是苦皆能,是事皆忍,然終究徒勞無功,兢兢業業,溫飽未決,夫今面容竟呈老態龍鍾之相。何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故猶如千里馬,雖有千里之能,然無奈唯有餓死圈中▪▪▪▪▪▪▪
司雖不才,不敢以千里馬自居,然自知亦非庸者。
人之立於當世,需一技之長,司某自視甚低,不敢自稱滿腹經綸,然應付文字之事亦不在話下;然,一載以來,每每捫心自問,無不捶胸頓足,以頭搶地,幾欲灑淚襟前。何也?漫漫長夜,孤枕難眠,輾轉反側,陋室憶昔,慚對恩師之視如顏淵,愧對同窗之贈冠學霸。
夫今每日之工作唯「清潔」二字……即打掃房屋若干、倒水端茶、擦桌抹椅、迎來送往,虛偽客套,周旋於「領導」之間。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兢兢業業,誠惶誠恐,畏有所疏漏懈怠……今扶膝自嘆,何等悲哉!
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年華如水,倏忽間越過春夏秋冬。茫然回首,所得幾何?
所失幾何?今不得不略作盤點:所得——物質上:工作十二月,前三月每月六百,後九月每月九百,區區數千一年來不夠司某解決溫飽,更何談穿衣遊玩,過品質生活;精神上:備受打擊煎熬,一年來新掌握一技之長,即打掃衛生,司某好歹七尺男子,本科畢業生,其不才之至,亦不應淪為清潔工之列也。
故使其當年年少輕狂之心瞬間蒼老,再無活力;一載以來,司某唯唯諾諾,伺候他人勝過關心自己,其所求,僅每日溫飽問題,然隨物價飛漲,此問題之解決亦不可得。所失——失去了時間、浪費了青春,磨去了稜角,耽誤了大好年華、愧對父母兄姐、做人尊嚴消失殆盡矣▪▪▪▪▪▪
然,何以堂堂風華正茂之青年司某人壓抑之至,努力堅持到如今,唯一原因:在等待傳說中眾人期盼的漲工資之事而已,企滿足司某生活所需,實在可憐,怪司某年幼無知,竟傻傻苦等一年,終究未果也。
夫數千外債亦無望償還,故司某人頓悟:此處系年輕人之墳墓也,其功能:湮沒夢想、埋沒青春、消磨鬥志、毀壞稜角、耗費光陰,如是而已。故,頓悟之司某,今定不消磨於此,分道揚鑣矣。
言天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既此處不留司某,司某亦不便繼續打擾貴處,既不能兩惜,何不兩離,從此,彼此相忘於江湖!以決絕的姿態!
今懇請開明之領導准許卑微無能之員工司某人辭職,不勝感激!
年*月*日
2、余今請辭,心有戚戚焉。希天山一別,取經東向,去家萬里,游學京師。寒窗十餘載,稷下 情正濃。
一朝學成,東北而望,二三之齡,風華正茂,勵心從檢,宵衣旰食。求茫茫之正義,雖碌碌而無悔。不覺春去秋來,寒書暑相易,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十五年時光轉瞬即逝。然書生意氣,求之靡途。
胸中所志,塊壘難消。羈索牽絆,恍然若失。口腹之慾,自役徒然。生生所資,未見其術。仕道官途,皆為浮雲。愷悌君子,神所勞矣。風雨如晦,錦雞獨鳴。歸歟之情,眷然何以自處?
自從檢事,不求顯達於庭閭,但願無愧於寸心。雖心為形役,違以交病,然志不能片刻墮,道不曾須臾離。嘗東皋而望野,徒舒嘯而迷離,嘆何枝可依。時刻自省,經常覺悟,然朝悔其行,夕則復然。長此往復,不勝其煩。觀人情厭惡,世間冷暖,蠅營狗苟,驅去復還。《詩》曰:營營青蠅,止於樊。豈非有所示耶?是因相顧無相識,宜當長歌懷採薇。歲歲黃菊,千載東籬,伴我倦鳥,茸我衡宇。往者不可諫,來者尤可追。欲效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歸去來兮!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歸去來兮!人生幾何復幾何?曷不任性任我行?掛靴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啾啾!
丙申甲午***頓首。
3、其他奇葩辭職信:
①、天氣太冷,起不來。
②、外面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
(回答者評語:寫這樣的辭職簡單容易、不需才華。)
辭職注意辦理下列事項:
1、交接事項。
2、還清公司所有的東西(包括領取要歸還的、申領的備用金等)
3、核對好離職當月的考勤以及結清工資。
4、領取人事部門的離職檔案,包括離職證明、社保繳納憑證、公積金金龍卡和就業失業登記證(有就領取,沒有就不領)。
5、找到下家單位後,同地區可以繼續繳納社保,公積金暫時是封存在你上一家(離職的這家單位的),需要開企業公積金接收函給上一家單位辦理公積金轉移。有人事檔案的話,到下一家單位也是要辦理接收的。
6、保存好你的勞動合同,以後辦理退休的時候用得到。
㈡ 雪萊的《西風頌》全詩是什麼
雪萊的《西風頌》全詩文:
第一節
哦,狂野的西風,秋之生命的氣息,
你無形,但枯死的落葉被你橫掃,
猶如精魂飛遁遠離法師長吟,
黃的,黑的,灰的,紅得像患肺癆,
染上瘟疫的紛紛落葉四散調零:哦,是你喲,
以車駕把有翼的種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們就躺在那裡,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賤,
直到陽春,你蔚藍的姐妹向沉睡的大地,
吹響她嘹亮的號角,
將色和香充滿了山峰和平原,
狂野的精靈呵,你無處不遠行,
破壞者兼保護者,聽吧,你且聆聽!
第二節
在你的川流之上,長空中巨流滔天,
亂雲像大地上凋零的樹葉,
被西風從天和海交錯纏結的枝丫上吹落下來,
成為雨和電的使者,它們飄落,
在你縹緲的蔚藍波濤表面,
有如狂女的飄揚的頭發在閃爍,
從天穹的最遙遠而模糊的邊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處都在搖曳,
欲來雷雨的卷發,對瀕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這密集的黑夜,
將成為它廣大墓陵的一座圓頂,
裡面正有你的萬鈞之力的凝結,
那是你的渾然之氣,從它會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聽!
第三節
是你,你將藍色的地中海喚醒,
而它曾經昏睡了一整個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迴旋催眠入夢,
就在巴亞海灣的一個浮石島邊,
它夢見了古老的宮殿和樓閣,
在水天輝映的波影里抖顫,
而且都生滿青苔、開滿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慾醉,呵,為了給你,
讓一條路,大西洋的洶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兩邊劈開,而深在淵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雖然枝葉扶疏,卻沒有精力,
聽到你的聲音,它們已嚇得發青,
一邊顫栗,一邊自動萎縮,哦,你聽!
第四節
我若是一片落葉隨你飄騰,
我若是一朵流雲伴你飛行,
或是一個浪頭在你的威力下翻滾,
如果我能有你的銳勢和沖勁,
即使比不上你那不羈的奔放,
我若能像在少年時,凌風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侶,悠遊天空,
因為呵,那時候,要想追你上雲霄,
似乎並非夢幻,又何至淪落到這等頹喪
祈求你來救我之急。
哦,舉起我吧,當我是水波、樹葉、浮雲,
我跌在人生的荊棘上,我在流血,
這被歲月的重軛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樣,驕傲、輕捷而不馴!
第五節
把我當作你的豎琴,當作那樹叢,
盡管我的葉落了,那有什麼關系,
你那非凡和諧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從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韻,
甜美而帶蒼涼。給我你迅猛的勁頭,
狂暴的精靈,化成我吧,借你的鋒芒,
請把我塵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讓它像枯葉一樣促成新的生命,
哦,請聽從這一篇符咒似的詩歌,
就把我的心聲,像是灰燼和火星,
從還未熄滅的爐火向人間播散,
讓預言的喇叭通過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喚醒吧,哦,西風啊,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制服頌榮擴展閱讀:
1、《西風頌》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詩作。全詩共五節,始終圍繞作為革命力量象徵的西風來加以詠唱。
2、第一詩節寫西風的威力和它的作用,第二詩節用雲、雨、冰雹、閃電來襯托描寫西風的威力;第三詩節寫西風作用於波浪;第四詩節寫詩人因西風而發生的感慨,詩人向西風說但願自己也像枯葉被風帶走,雖然不像不羈的雨風那樣自由自在,也能分得它的一分猛烈的威力;
3、在最後一詩節里,詩人請求西風幫助他掃去暮氣,把他的詩句傳播到四方,喚醒沉睡的大地。最末兩句「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預言革命春天即將來臨,給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們帶來鼓舞和希望。
4、詩篇表達了詩人對反動腐朽勢力的憎恨,對革命終將勝利和光明未來的熱切希望和堅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客觀規律。 全詩氣勢雄闊,境界奇麗宏偉,具有濃郁的革命浪漫主義特色,通篇採用了象徵、寓意手法,含蘊深遠。
㈢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大臣的制服顏色有什麼意義嗎
漢代統治者在思想文化領域里, 所確立的"罷黝百家,獨尊儒術"的指導思想,在冠類服飾上得以 充分體現,並作為完善、實施封建禮制的重要手段。三是通過對 柱後法冠和武弁大冠形制、使用的介紹,得以窺知漢代統治者繼 承秦制,強烈的"天下獨尊"的文化佔有心理。 ②官服類服飾。 由於漢代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故各項制 度得以進一步規范化。其中,自春秋時代以來所形成的各種官員 服制,特別是禮服制度,不僅在漢代得以恢復、發展和完備,而且 有的達於鼎盛狀態。 根據有關文獻與出土漢簡記載,漢代官員的主要服飾有袍、 深衣、單衣、??、襦、?等。並有出土實物映證。 深衣和袍服,是漢代官員常用的服飾。漢代深衣的形制基本 恢復了周代傳統的禮制形式,仍為交領右衽,曲裾,上衣下裳相 連接,下裳用12幅而成。但此時的深衣從袖子上看,較為肥大, 身部、腰部緊身。
在使用上,也有一些新的規定:一是漢代深衣除 官員在平時作為一種禮服穿戴外,首次將它作為一種官服,被正 式歸入品官服飾序列。二是"五行"學說的盛行,對漢代深衣的服 制,具有一定的影響。"五行"是將金、木、水、火、土用來分別代表 一年的時氣,而再分別用顏色來表現在服飾上。漢代的深衣服制 規定,春天用青色,從立春之日開始著青色的深衣;至立夏換朱 赤......夏天服用朱赤,季夏服黃色,秋天服白色,而冬天則服皂 包。規定的五種時氣顏色,一般是官員在與之顏色相對應的時節 大典祭祀時服用,平日官員處理政事時,則用皂色深衣。 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人物吊畫上所繪婦女穿飾的深衣 看,這時的深衣確實考究,除袖子寬松肥大外,深衣上所繪圖形 也極為復雜工整。另外,在流行程度上也超過了春秋戰國時期, 這不僅從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十幾件完整衣服中,有六七成 是深衣可以看出,而且從同墓出土的吊畫、木俑有不尹自著深衣 的形象,也可以得到證實。 與深衣同樣十分受漢代人青睞的禮服形式,就是袍服。袍服 創制於何時,目前尚無材料證實。據《中華古今注》說: "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國語》曰:"袍以朝見之 也。"① 按此說法,袍的出現,當與深衣相前後。但此後的800年間,深衣 的影響,卻遠比袍服大得多。這可能與袍服使用的習慣和功能有 關。先秦時期,袍一般不作禮服,故在做工、用料上較其他服飾為 差。《論語》稱:"子曰:衣敝?袍。"說明袍是用一種劣質棉絮, 夾雜在里表之間而製成的。因此,袍服在周代時都是官員作襯衣 或燕居時所用服的。《詩經·無衣》篇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日無衣,與子同澤。"①又,《後漢書·輿服志》也說:"袍者,或 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說明袍在當時是不能當作外衣 或禮服使用的。 如前所述,袍是用一種面料(絹)和粗劣棉絮製成的襯衣,或 家居常服,理所當然就不能登大雅之堂。那麼,漢代為何突然盛 行袍服,一定會有更深刻的原因。通過有關材料分析,我們認為, 可能與秦代時政及產生的結果大有關系。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 積極推行的一條重要國策治道便是"滅去禮學"。此前,許多服 飾制度均是按周禮制定的,如冕服等即是如此。秦代對禮學、禮 制的廢除,必然會給服制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造成大量原有 的禮制、官服制度的廢棄,在這種狀況下,秦統治者為應急之需, 遂將袍服改進,定為當時的官服,以表明與前代禮制服飾的徹底 決裂。
因此,《中華古今注》才說:"秦始皇三品以上綠袍深衣,庶 人白袍。"④這表明,袍服是此時被正式確定為官服的。漢朝建立 以後,在儒學的影響下,其服制在恢復古已有之的各種禮服的同 時,秦的許多服飾也自然會被傳承下來,袍服便是傳承的官服服 飾之一。所以《後漢書·輿服志》記載, 通天冠,......乘輿所常服。服衣,深衣制,有袍,隨五時 色。 今下至賤更小史,旨通制袍,單衣,緣隸領袖中衣,為朝 服雲。
另外,袍服之所以能在較短時期內廣泛普及,還有一個原 因:即它一旦為多數人服用,人們便會逐步發現,與類似的傳統 服裝深衣相較,它形制既多(如有棉袍,更有各種質料的單袍), 且製作工藝簡便易學,穿服時,又有舒適、實用等優點。所以,這 或許是導致深衣由高潮漸趨衰落,漸被袍服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單衣,也是漢代十分流行,僅次於深衣和袍的一種禮服。它 是用單層絲帛或麻布做成的中長衣。與袍服相較,它稍短,無內 中的襯里(袍服有襯里)。漢代,上自天子、文武百官,下至庶民, 皆可穿服。它的形制,是在深衣形制基礎上,予以改進而成的,也 是上下連屬,分為"直裾單衣"與"曲裾單衣"兩種。天子和大臣的 單衣,多在祭祀時與冕服共同服用,形成套裝。一般是在祭祀時, 將單衣穿於冕服之內,為白色,其領子高出冕衣。其他文武百官, 既可為祭服中單,又可作為朝服使用。 ??,據顏師古《漢書·何並傳》註解釋是曲裾單衣。許慎 在《說文解字·衣部》中卻認為,??是直裾。由此可知,第一, ??是單衣的一種。第二,它有曲據與直據兩種樣式。70年代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士的文物,也表明檐榆在西漢時確實存 在上述這兩種式樣。在西漢初期,檐榆是不能作為一種正式禮 服使用的,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雲:"元朔三年,武安侯坐 衣??入宮,不敬。"司馬貞索隱雲:??"謂非正朝衣,若婦 人服也"。而武安侯正是因為穿此衣朝見漢武帝,犯了對天子 不敬之嫌而被治罪免官的。實際主,當時??多為婦女所穿,男 子偶穿此衣,不僅會遭非議,更會受人譏笑,何況朝臣去見天子 呢。但時過境遷,到西漢稍晚時,卻是不分男女,均穿??了。
《漢書·雋不疑傳》稱:漢昭帝"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黃棋車,建 黃撓,衣黃檐榆,著黃冒,詣北闕,自謂衛太子"。①東漢時,風尚 變化更大,《東觀漢記》載:"耿純率宗族賓客二千餘人,皆衣繚 ??、絳巾,奉迎上。"可見,耿純公然率二千衣著檐榆的宗族 賓客,往迎皇上,表明此舉非但不失禮,而且為時人所尚。製作 檐榆的材料,有嫌吊、錦廚、獸皮數種。官員除祭祀外,常朝禮見 時可穿它作為禮服,平日家居時也可穿服它。 ③其他類官服服飾。 楠,是一種比袍服稍單的服裝。漢代史游的《急就篇》載稱: "袍糯表裡曲領?"顏師古注說="長衣曰袍,下至足附z短衣為 襦,自膝以上。"它一般與褲挎配套而服。《禮記·內則》有"衣 不帛襦?"④的記載。漢代,該服飾有為大族子弟所用者,如《漢 書·敘傳》有"在於綺襦紈絝之間"的話,顏師古注說:"紈素 也,綺,今細綾也。並貴戚子弟之服。"它也有耕作之人穿服的,但 在質料和顏色上與前者有明顯區分,農民和其他勞動者的短糯 多用本色麻布製做,這是由於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散民不 敢服雜色"的緣故.農民服用糯服,一般很素樸、簡單,沒有裝 飾,目的是便於生產勞作。四川成都寶成鐵路線出土的漢代農民 形象的陶俑衣飾,就是短襦衣飾的藝術再現。 ?,通"絝",是褲子形成過程中的稱法。早期的褲子沒有膝 以上的部分。《說文解字》稱:"絝,脛衣也。"①膝以上部分,是用 裳裙圍住的,這種穿戴多為庶民的服法。《中華古今注》記載: ?蓋古之裳也,周式王以布帛為之,名曰褶。敬王以繒 為之,名曰?,但不縫口而已,庶人衣服也。 到漢代時,褲子的樣式已基本完備,它有前後襠,但不縫合,而是 以帶來束合,當時稱之為"窮?"。《漢書·外戚傳》雲: 霍光欲皇後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 言宜禁內,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後宮莫有進者。 除這種形式的褲外,還有一種叫"?"的短褲,與現在的內衣短 褲頗類似。這就是《急就篇》中所說的:"袷?褶??"。顏師古注 說:"?......合?謂之?,最親身者也。"④可見這種短褲是合襠 的,它在形式上已經完全接近於後來的褲子了。.
佩綬,隨著漢代社會的逐漸穩定,生產不斷發展,商業隨之 活躍起來。於是,一些商賈在經濟上,慢慢地從庶民階層中分離 出來。雖然,他們的社會地位還很卑賤,但在家居服飾上,卻不斷 違反禁令,經常將帝王高官才能享用的精美錦綉,別作他用,或 直接用於服飾,使得僅憑服飾很難完全分辨官位的高低。有鑒於 此,漢代服制,又規定了官員的佩飾制度,較為典型的佩飾為"組 緩,,之制。當時,凡有官爵的人,須將一條三米左右長的經編帶狀 織物折疊起來,掛在腰邊,名叫"組綬"。並且以它的不同顏色、長 短和頭緒多少來區分等級。《漢書·輿服志》說,"諸侯王赤綬", "長二丈一尺,三百首";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綬""長二丈一尺, 二百四十首";"公、侯、將軍紫綬,長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 服紫綬"。①九卿以下的小吏,從長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起始, 逐次遞減,最少到帶長一丈二尺,無首。其中,綬與官印一起,統 一由朝廷頒發,又稱之為"印綬",貯藏於皮革做成的"綬囊"之 中,佩於腰間,叫做"?囊",因?囊在腰間一側,故又稱之為"旁 囊"。囊上綉以紋樣,東漢時期多以虎頭紋樣為主,故也稱之"虎 頭綬囊"。 ④鞋履類服飾。 在秦漢時期不斷發展、衍化出來的新服飾中,漢代的鞋履樣 式和形制,有了空前的發展,頗具特色。這些鞋履,不僅質地不 同,樣式各異,加工考究,而且名稱也各不相同。
《急就篇》載:"旃 襲??蠻夷民。"顏師古注說:"??,胡履之缺前雍者是也。',該 書又雲:"履??贏?貧。"顏師古注為:"絮,圓頭掩上之履也。" 同書又稱:"???角。"顏師古注文稱:"絮,為韋履頭滾而兌平 底也。"還說:"履舄?衰?緞到?。"顏師古注文釋說:"極,生革之 履也。"這些記載,雖不能完全說是漢代人所用的履,但證實漢代 的鞋履是十分豐富的。其中,既有簡朴一般的青麻素絲之履,也 有裝飾華麗、做工精細的綉履。故此,《漢書·食貨志》所雲的"乘 堅策肥,履絲曳縮"。就是用原色絹製成的,當屬簡朴一般的用 鞋。而《漢宮春色》一書中所說的"足踐遠游之綉履,'的鞋遠較前 者更為講究。 漢代鞋履樣式雖多,但在穿著上卻極為講究。如革履皮靴多 為文官武將所穿。《漢書·鄭崇傳》載稱: 鄭崇為尚書,僕射數諫諍,每聞曳革履,土笑曰z我識鄭 尚書履聲。
可見,這種革履不僅為朝中顯官所穿用,而且上朝時皇帝竟能聞 其履聲,而辨其人。另外,陝西咸陽楊家灣出土的漢墓軍俑,腳上 穿的靴,其式樣似應為革靴。一般兵士,腳上則以圓頭鞋和草鞋 外加行藤〈綁腿〉穿著為多,以利於行軍作戰。在山東沂南漢墓畫 像石上的武士像和甘肅武威出土的文物、陝西咸陽楊家灣出土 的西漢彩繪武俑中,均有圓頭鞋和草鞋出現。而那些加工講究的 綉鞋小履,多為宮中侍女文武官員及大家女子穿用。據桓寬的 《鹽鐵論》說:"古者庶人鹿非草芰縮絲......,今富者婢妾韋 沓絲履。"而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基中,便出土了一雙較 為精細的鑲花邊的歧頭青絲履鞋,從而使這一記載得到了實物 映證。此外,這種綉鞋小履,少數奴姆也有穿用的,但多在買賣奴 婢的市場上見到,為的是使被賣奴婢妝飾出眾,可待大貴富豪之 家以高價買去。 3.魏晉南北朝冠服與文化特色。 公元220--58l年,是中國歷史上以動亂變異著稱的魏晉南 北朝時期。在此350餘年的時間里,不僅北方與南方戰爭頻繁, 政權屢屢更迭,彼此爭奪不斷,而且整個社會從政治、經濟到各 階層的精神與物質文化生活,均處在動盪之中。 由於戰爭的多年延續,兵員和勞力的消長、補充,成了北方 各國統治者政權生命長短的重要因素,故對人口的爭奪日趨激 烈,使得居住在黃河流域的廣大漢族、匈奴、羯、羌、鮮卑、烏桓等 民族人民,在武力的威逼下,經常不得不背井離鄉,,生活流離不 定,經常是剛被驅趕到函谷關東,忽又遷往關西,時而又從關西 被迫遷往關東。這種史無前例的大遷食,一方面使各族人民在飽 嘗戰爭驚恐的同時,財產損失也頗為慘重;另一方面,在這種特 定的時代背景、生存環境下,卻也加速和促進了各民族、各地區 間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共同的命運、處境和遭遇,大大增強了各 族人民之間對時代、環境的理性共識,彼此之間的民族隔閡、差 活習尚上的差異、民族文化心理上的鴻溝,得以較快消失與填 平,從而加強了各民族、各地區人民間的聯系和往來。北魏統一 黃河流域之後,這里便逐漸出現了各民族大融合的趨勢。
這種民族大融合,除了血緣融合(如通婚)外,伴之而來的, 還包含了民族習慣、生產活動、生活習俗等方面。其中,以服飾的 穿戴錶現得最為直觀,以至對後來的政治生活也產生了重大而 深刻的影響。在這一歷史時期,服飾的主要特徵是"上簡下豐" 即上身著裝較漢代緊身,而下身著的挎和裙則日趨加大。這主 要是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影響的結果。此外,北方少數民族服飾 對漢族服飾的影響,還在多方面、大范圍內表現出來,這是因為 北方少數民族的服飾(胡服),具有簡捷、明快、實用、方便等特 點,較之漢族自兩漢以來流傳下來的深衣、袍服更為實用、更易 於加工製作、更便於日常生活與勞作。所以,胡服的廣泛應用,當 是從下層民間開始的。同時,漢族的傳統文化和服飾禮儀,對各 少數民族服飾的影響也是明顯而巨大的。特別是北魏孝文帝,對 中原漢族歷史文化頗有興趣,十分崇尚,常與朝中的漢人儒士相 往來會聚,論評禮樂、政治,他客觀地看到了北魏拓跋人與中原 漢族之間的文化差距,毅然決定推行漢化改革。在太和十年(公 元486年)時,帝王開始服用褒冕,並在遷都洛陽以後,進行了大 規模全面的變俗、改官制服的漢化改革,以至於在北方的漢族士 大夫看來,南朝已不是什麼正統所在了,而認為只有在北魏統治 下的中原,才是正宗的漢族封建文化中心,z甚至在南方的漢族地 主階層中間,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持相同看法。這正如北魏士族楊 元慎所稱頌的那樣: 移風易俗之典,與五帝而跡;禮樂憲章之盛,凌為王而 獨高。① 由此可見孝文帝改革對政治影響之深、波及面之廣。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大大加速了服飾文化的發 展,由動亂趨定,由變異趨同,冠服趨一,到袍、飾趨諧的過程。這 種定同一諧,既非全盤"胡化",更非全盤"漢化"。它是各民族在 以漢族服飾文化為主體的基礎上互相融匯,創造的具有新的特 色和時代氣息的碩果。 北方各民族服飾文化的融合發展,使得服飾朝著實用的方 向不斷邁進。因此,這種新的服飾很快為人們所接受,不論文武 百官還是庶民百姓競相穿服,逐漸成為社會的主要裝束,進而為 隋唐時期獨樹一幟的服飾文化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 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外文化的交 流、民間世俗文化與宗教文化的交匯,也大為加強,並向著中國 化、本土化、世俗化的方向趨近。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服飾文化 中,也得以生動具體的體現。 應該指出的是,由於政治割據黑暗,政權的更迭頻仍和紛亂 等原因,較之統一盛世,官民普遍存在政治、文化心理上的失衡 狀態和朝不保夕的苟安心情,結果竟使諸多文人、仕者追求奇特 效應、沒落頹唐意境,在服飾、衣著習俗上,常視怪誕為雅尚、甚 至將病態當為時髦,出現了許許多多荒唐可笑的裝束,可視為逆 向的怪胎。它的出現,則與玄學、神學的泛濫,傳統封建倫理的傾 斜,文化心態的變異和異化,有著難解之緣。 (1)魏晉冠服。
自三國至魏晉,上層統治者的冠服依舊承襲漢制,天子在典 禮祭祀時服用冕服,平時上朝或宴居時,則服以通天冠和介幘。 介幘是漢時一度時興的首服,多為卑賤者所服。據劉?《漢官儀》 說:"幘,古者卑賤執事不冠者之服也。"①只因"漢元帝?有壯 發,始引幘服之"。從此,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庶民百姓,不分貴 賤,皆可服用。規定文吏服介幘,武官服平上幘。《晉書·輿服 志》載: 王莽頂禿,又加其屋也。漢注曰,冠進賢者宜長耳,今介 幘也。冠惠文者宜短耳,今平上幘也。 介幘服文吏,平上幘服武官也。童子幘無屋者,示未成 人也。 又有赤幘,騎吏、武吏、乘輿鼓吹所服。救日蝕,文武官 皆免冠著幘,對朝服,示武威也。 魏武帝時,規定官員在慶吊時服用。 皇太子、公卿文武百官,除在典禮祭祀時,按官爵職位高低, 論級服冕配章以外,文官服進賢冠,也是按官爵號的不同,在冠 樑上各有差異。《晉書·輿服志》稱: 進賢冠,古緇布遺象也,斯蓋文儒者之服。前高七寸,後 高三寸,長八寸,有五汾、三梁、二梁、一梁。 人主元服,始加緇布,則冠五梁進賢。 三公及封郡公、縣公、郡侯、縣侯、鄉亭侯,則冠三梁。 卿、大夫、八座、尚書、關中內侯、二千石及千石以上,則 冠兩梁。
中書郎、秘書丞郎、著作郎、尚書丞郎、太子洗馬舍人、 六百石以下至於令史、門郎、小史、並冠一梁。① 漆紗籠冠,是晉代承襲漢時的又一典型官員冠式,它別名很 多,一名"武冠,一名武弁,一名大冠,一名繁冠,一名建冠,一名 籠冠,即古之惠文冠"。具體形制是在小冠上加一紗帽罩之。與 之相應的服裝是,上身著朱衣,下身著大口褲。梁時?褚元日作 詩說:"帽上著籠冠,褲上著朱衣。"指的就是這種服飾。據《晉書 ·輿服志》記載:籠冠: 為左右侍臣及諸將軍武官通服之。侍中,常侍則加金 ?,附蟬為飾,插以貂毛,黃金為竿,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湖南長沙金盆嶺西晉墓出土的陶俑中,就有一個頭戴籠冠,身著 小袖衣、大口褲的騎俑,它與梁人的詩句,完全相符。 高山冠,是魏晉承漢制而沿用的一種官員冠類。漢代,它有 時為天子所服,形似通天冠和遠游冠。到魏明帝時,令改莫形,天 子不再服用,成為一般官員的首服。 此外,《晉書·輿服志》記載的冠類還有:長冠、方山冠、巧士 冠、卻非冠、卻敵冠、樊噲冠、術氏冠、?冠等。弁冠則有:皮弁、韋 弁、爵弁三種。它們都是承襲前代服制而定的百官冠服制度中, 不同形制的冠弁。 巾,原本是地位低微、無冠的庶民成年後的首服,但自東漢 末年至三國魏晉時期,各類巾子不斷出現,並且風靡一時。歷史 上有名的"黃巾軍",就是因佩戴黃巾著稱的。
幅巾,是東漢流行的一種以葛布扎頭束發的巾子。《後漢書 ·鮑永傳》注說: 幅市,謂不著冠,但幅巾束發也。① 漢末多由王公貴族、地位顯赫之士服用,以示其有雅士風度。晉 代傅玄著《傅子》一書說:"漢未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為雅。"魏 晉時期,此巾也多為玉公雅士和失意文人戴用,如《竹林七賢與 榮啟期圖》的畫中,山濤所戴之巾,即為幅巾。 綸巾,是三國時期,較為講究的一種巾飾,據後世文獻資料 記載,蜀國丞相諸葛亮遇有出使、指揮征戰等重要場合時經常穿 戴此巾,並且手中常拿一羽扇,於是"羽扇綸巾"成了諸葛亮的代 名詞。迄明代乾脆稱之為"諸葛巾",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巾 的形制,保留著幅巾的基本特徵,是用細葛布製成的。《語林》一 書說: 諸葛武侯與司馬宣王治軍滑濱,克日交戰,宣王戎服蒞 事,使人視武侯一一獨乘素輿,葛巾,毛扇,指摩三軍。② ?,是魏武帝始創的類似皮弁的一種便帽。
《晉書·五行志》 載稱: 魏武帝以天下凶荒,資財乏匱,始擬古皮弁裁兼島為白 帕,以易舊服。 貴賤皆按不同顏色論等服用,帝王服白?。到晉代時,遂將白? 定為喪禮時的帝王之服。 (2〉南北朝冠服。 南北朝時期,朝用官服基本承前舊制。深衣制在通天冠服系 列的禮服中仍予保留外,在群臣百姓服飾中罕有出現,基本絕 跡。這時官員服飾的特點,是各式帽子的流行,一股帽子熱在各 割據王朝中悄然興起,頗具特色。帽子,據古文獻記載,上古衣毛 冒皮則帽之。但那時的"帽子"只是一種簡單的頭飾。到了漢代, 有了較為講究的帽子。但在當時,帽子也只不過是一般下人所 戴。據《漢書》記載,鄧通初為刺船郎時,便著黃帽。直到魏晉時 期,帽子才漸被上層統治者所接受,並開始講究起來。《晉書·五 行志》雲:"魏明帝著綉帽,披繚縱半袖,以見直臣。"①及至南北 朝時,各式帽子增多,但形制不同。 ①冠類服飾。 白高帽,因其用白紗製成,故又稱之為"白紗帽"。南朝時期, 它為天子之帽,在私宴或其他非正式場合時,皇帝戴用它。而皇 太子百管士庶等人,則須戴服烏紗帽。《隋書.禮儀志》說: 宋齊之間,天子宴私,著高白帽,士庶以鳥,其制不定。 皇太子在上省時帽以烏紗,但在永福省時例外,服以白紗帽。又 據南朝程大昌著《演繁露》載稱: 侯景僭立時,著白紗帽而尚披青袍。宋泰始元年〈公元 465年〉,群臣欲立湘東王,遂引入西堂登御座著白紗帽。按 此即白紗帽乃人主之服,故以此為定。 臼紗帽的形制卻講究甚多。據《南史》記載,齊東昏侯時,百姓皆 著下屋臼紗帽,而將帽裙向上疊折,以便與皇帝的白紗帽相區別 開來。東昏侯又下令左右作"逐鹿帽",帽形甚為窄狹,因舒展兩 翅,故又稱之為"鳳度三橋",此帽皆用金寶親自著之。此外,還有 "反縛黃鸝"、"兔子度坑"、"山鵲歸林"等帽式,都屬白紗帽系列。 大帽子,為北魏時期的一種官禮首服。據《中華古今注》說: 大帽子本?叟草野之服也。至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 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① 狐皮帽,系南朝的一種狐皮禮帽。據《宋書》載,官員"慶之患 頭風,好著狐皮帽" 除上述帽式外,還有:南齊永明年間,百姓戴的破後帽,
㈣ 文章千古好,仕途一時榮什麼意思
1、意思是:文章寫的好成為名章名著可以流傳千古,追逐仕途名利當官做權貴再成功,也不過是一時一世而已。
2、解析:古人留下的名篇巨著,不僅是著作本身代代流傳成為民族的精神寶貴財富,作者也因此被人牢牢記住。比如眾所周知的四大名著,比如歷朝歷代千古傳頌的優秀詩歌,人們在閱讀作品時,一定也會記住它的作者,記住作品的背景等等。而那些歷代為官的人,有幾個能被人記住呢。
3、出處:這兩句話沒有明確的出處,但卻在很多古代現代人的作品中被引用。如「千古文章在,仕途一時榮,人無三代富,志無一世窮」;《紅樓夢》里賈政也說過「何況仕途做官不過一時之榮,烏紗一摘,啥都不是,若能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說不定可以飲譽於當代,傳名於後世,要比那一時之榮有價值得多。」
㈤ 什麼是俘虜頌
志摩
我說朋友,你見了沒有,那俘虜:
拼了命也不知為誰,提著殺人的凶器,帶著殺人的惡計,趁天沒有亮,堵著嘴,望長江的濃霧里悄悄的飛渡;趁太陽還在崇明島外打盹,滿江心只是一片陰,破著襤褸的江水,不提防冤死的鬼,爬在時間背上討命,挨著這一船船替死來的接吻;他們摸著了岸就比到了天堂:
顧不得險,顧不得潮,一聳身就落了地(夢里的青蛙驚起,)
踹爛了六朝的青草,燕子磯的嶙峋都變成了康莊!
干什麼來了,這「大無畏」的精神?
算是好男子不怕死?——為一個人的荒唐,為幾元錢的獎賞,闖進了魔鬼的圈子,供獻了身體,在烏龍山下變糞?
看他們今兒個做俘虜的光榮!
身上臉上全掛著彩,眉眼糊成了玫瑰,口鼻裂成了山水,腦袋頂著朵大牡丹,在夫子廟前,在秦淮河邊尋夢!
九月四日
精品賞析
這是一首嘲諷詩,說是稱頌,實則嘲諷。軍閥混戰時期,許多人出賣了自己的靈魂,僅為一點可憐的私利傷天害理。他們手中「提著殺人的凶器,帶著殺人的惡計」,趁著天黑悄悄飛渡了長江,踏亂了六朝的青草。他們干什麼來了呢?只是為「一個人的荒唐」,「幾元錢的獎賞」,他們就甘心為人驅使。最終也沒有落下好下場,死在秦淮河邊。這是他們個人的悲哀,還是時代和國家的悲哀,詩人思量不透。
㈥ 榮字的多音字yun
榮
拼 音
róng
部 首艹
筆 畫9
五 行木
繁 體榮
五 筆APSU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1.草木茂盛:欣欣向~。本固枝~。
2.興盛:繁~。
3.光榮(跟「辱」相對):~譽。~耀。虛~。~獲冠軍。
4.姓。
相關組詞
繁榮昌盛
[fán róng chāng shèng]
繁榮:興旺發達;昌盛:興旺。指國家興旺發達,欣欣向榮。
榮譽
[róng yù]
光榮的名譽:~感。~稱號。愛護集體的~。
欣欣向榮
[xīn xīn xiàng róng]
形容草木長勢繁盛。晉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後比喻事業蓬勃發展,興旺昌盛。
榮辱與共
[róng rǔ yǔ gòng]
光榮與恥辱共同分享與承擔。
雖死猶榮
[suī sǐ yóu róng]
人雖然死了,但死得光榮。
虛榮
[xū róng]
1.表面上的光彩:~心。不慕~。
衣錦榮歸
[yī jǐn róng guī]
衣錦還鄉。
殊榮
[shū róng]
特殊的榮譽。
繁榮富強
[fán róng fù qiáng]
形容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日益富足強大。
榮辱
[róng rǔ]
光榮和恥辱:~與共。將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
榮獲
[róng huò]
光榮地獲得:~冠軍。
本固枝榮
[běn gù zhī róng]
樹木主幹強固,枝葉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礎鞏固了,其他部分才能發展。
榮升
[róng shēng]
指人升遷(多用於稱頌)。
引以為榮
[yǐn yǐ wéi róng]
以此事為光榮。
哀榮
[āi róng]
指死後的榮譽。
榮譽軍人
[róng yù jūn rén]
對革命傷殘軍人的尊稱。簡稱榮軍。
光榮榜
[guāng róng bǎng]
表揚先進人物的榜,榜上列出姓名,有時加上照片和先進事跡。
榮光
[róng guāng]
榮耀;光榮:無上~。
榮歸
[róng guī]
光榮地歸來:~故里。衣錦~。
榮膺
[róng yīng]
光榮地接受或承當:~模範教師的稱號。
㈦ 廈門榮頌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廈門榮頌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4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紡織品、針織品及原料批發等。
法定代表人:吳潤宇
成立時間:2010-04-0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2032002075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廈門市湖裡區金泰路185號之三213室B單元
㈧ 《慈母頌》的全詩是什麼
《慈母頌》的全詩如下:
在我的心靈之中
有個地方,深不可測
其境從未與聞
哪個少女也難問津;
在我的記憶之中
我的生命充滿你的身影
誰也不能取代
永遠無人有此真情;
珍貴時光悠悠逝去
辛勞煩擾卻永不消停
你眼中的微笑,其光彩
使煩勞轉為光明;
宛如點燃的燭光
深夜透窗欞
你深情的愛激勵我
引領我一直前進;
是的,我愛你如銀的發絲
閃爍著深情的光芒
我愛你額上道道皺紋
歲月刻滿滄桑
我吻你勤勞的手指
雙手柔情溫暖我心房;
啊,慈母在我心
蒼天保佑,福壽永綿長!
(8)制服頌榮擴展閱讀:
《詩經》里的慈母頌
母愛是人的天性,是無私的、無法改變和磨滅的親情,因而贊頌母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詩經》中的《邶風·凱風》《邶風·二子乘舟》和《小雅·蓼莪》等詩篇倡導中華民族孝順父母、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唱出了人們的共同心聲,至今仍有強烈的教化功能。
周朝時代流傳於朝歌地區(今河南淇縣一帶)的《邶風·凱風》是歌頌母愛的優秀民歌。共有4章16句,主要抒寫一位母親艱辛地養育眾多子女,但到了晚年卻無一人盡孝的悲劇。第一章採用比喻的手法抒寫:「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今譯:南方吹來的和風, 吹動酸棗嫩枝條。枝條被風吹壓彎,母親操勞腰已彎。)第二章將「吹彼棘心。」(嫩枝條)改為「吹彼棘薪。」(粗枝條)。第三章說:「有子七人。」這些詩句凸顯出母親長年操勞的艱辛。
詩中重復「凱風自南」和「有子七人」的詩句強調母愛就如同南方吹來的和暖春風,把七個子女撫養長大,而自己的身軀卻像酸棗枝被風吹彎那樣,已變成駝背。第四章是:「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今譯:美麗黃鶯樹上啼,聲聲婉轉真動聽。生有子女七個人,沒有一人慰母心。)此章將筆鋒一轉,以諷喻的表現手法,敘述母親到了晚年,雖然有七個子女,卻無一人盡孝。從詩句中,可以看出子女們在嘴上說得好聽,但實際上是言行不一,互相推諉,致使老母陷入孤苦伶仃的境地。
全詩塑造了一位慈母的悲劇形象,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也促使人們深思應該如何做人。
《邶風·二子乘舟》抒寫父母對乘船遠航而一去不復返的兩個兒子表達了無盡的牽掛,尤其擔心他們已遭遇不幸。詩文共兩章,內容相似。第二章是:「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父母與子女的親情是人世間最為牢固的血緣紐帶。
母親懷胎十月,用全身的心血創造了新的生命,同時也是自身生命的延續,從而達到「人生代代無窮已」 。人生雖然短暫,但人類的存在卻是永恆的。無私的母愛也表現在,對於兒孫的命運前途,榮辱禍福,婚戀嫁娶的關心上,甚至連喜怒哀樂都時刻牽動著母親的心。
正如俗話所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與《邶風·二子乘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詩雲:「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兩詩真情謳歌無私的母愛,引發深切的共鳴。
㈨ 錦衣衛的制服配置
錦衣衛高級官員有三種服飾:蟒服、飛魚服和鬥牛服。 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明《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二說:「蟒衣如像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耳。」
《明史·輿服志》:「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綉蟒於左右,系以鸞帶。……次則飛魚……。單蟒面皆斜向,坐蟒則正向,尤貴。又有膝襕者,亦如曳撒,上有蟒補,當膝處橫織細雲蟒,蓋南郊及山陵扈從,便於乘馬也。或召對燕見,君臣皆不用袍而用此。第蟒有五爪四爪之分,襕有紅、黃之別耳。」
這段記載可知,蟒衣有單蟒,即綉兩條行蟒紋於衣襟左右。有坐蟒,即除左右襟兩條行蟒外,在前胸後背加正面坐蟒紋,這是尊貴的式樣。至於曳撒是一種袍裙式服裝,於前胸後背飾蟒紋外,另在袍裙當膝處飾橫條式雲蟒紋裝飾,稱為膝襕。 飛魚
《山海經》:「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具有神話色彩。
《林邑國記》:「飛魚身圓,長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蟬。」是一種龍頭、有翼、魚尾形的神話動物。
《明史·輿服志》:「嘉靖十六年,群臣朝於駐蹕所,兵部尚書張瓚服蟒。帝怒曰:『尚書二品,何自服蟒』。張瓚對曰:『所服乃欽賜飛魚服,鮮明類蟒,非蟒也』」。
飛魚類蟒,亦有二角。所謂飛魚紋,是作蟒形而加魚鰭魚尾為稍異,非真作飛魚形。飛魚紋,《山海經·海外西經》:「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因能飛,所以一名飛魚,頭如龍,魚身一角,服式為衣分上下二截相連,下有分幅,二旁有襞積。
飛魚服是次於蟒袍的一種隆重服飾。至正德年間,如武弁自參(將)游(擊)以下,都得飛魚服。嘉靖、隆慶年年間,這種服飾也頌及六部大臣及出鎮視師大帥等,有賞賜而服者。官員要有一定品級才允許著飛魚服。 明朝賜予一品官員的官服,上綉虯屬獸鬥牛,故名。
清《淥水亭雜識》卷二:「 明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講官破格有賜鬥牛服者。」
《明史·輿服志三》:鬥牛服與蟒服、飛魚服,因服裝的紋飾,都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內,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鬥牛服是次於蟒服、飛魚服的一種隆重服飾。
《晉書·張華傳》:晉惠帝時,廣武侯張華見鬥牛之間常有紫氣,請通曉天文的雷煥去詢問,雷煥說是豐城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就讓雷煥為豐城令。煥到任,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乃一以送華,一以自佩。後張華被殺,劍忽不見。雷煥死後,其子持劍過延平津,船至江中,劍忽躍出,墮水。但見二龍蟠縈有文章,水泯警沸,於是失劍。
《天水冰山錄》:著從嚴嵩家抄沒的財產名錄,其中有五爪雲龍過肩妝花段(緞),各種顏色質料的蟒龍紋衣料。如蟒龍補、過肩蟒龍。蟒、蟒補、過肩蟒、過肩雲蟒、百花蟒;鬥牛、鬥牛補、鬥牛過肩、鬥牛過肩補;飛魚、飛魚補、飛魚過肩、飛魚通袖等各式衣、圓領、袍、襖、女衣、女袍、女襖、女披風等成衣和織成衣料,即按照成衣款式的結構裁片排料而織制的服裝匹料。明代鬥牛服在北京南苑葦子坑明墓、南京太平門外板倉村明墓、廣州郊區明墓均有實物發現。
㈩ 肅賀麟喜,並頌儷安是什麼意思
肅賀麟喜,並頌儷安的意思就是恭喜你們生下可愛的孩子,並且祝福你們夫妻平安。
這是小孩滿月時常用的祝福語,古代稱生小孩為喜得麟兒。
麟兒,讀音lín ér,漢語詞語,古代民間多以「麒麟兒」、「麟兒」、「麟子」等為美稱贊揚別人家的孩子,古時王室成員也可代指自己的孩子。
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生奇絕,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徐卿的兩個兒子生下來就無比奇特,伴隨著好夢一樣而追隨。孔子釋氏親子抱送孩子,一定是天上的奇珍異寶。
儷,指伉儷,漢語詞彙。拼音:kàng lì,這個稱謂最早出自《左傳·成公十一年》。有兩個意思:
一、夫妻。
二、女子嫁人為妻。
古漢語和書信把自己和配偶謙稱為「夫婦」,伉儷則是對別的夫妻的稱呼,把對方及其配偶尊稱為「賢伉儷」。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 十一娘伏牀悲惋,如失伉儷。」解釋過來就是說這個十一娘趴在床上哭得很傷心,相似失去了伴侶一樣。
(10)制服頌榮擴展閱讀
《陳書.徐陵傳》:「母臧氏,嘗夢五色雲化而為鳳,集左肩上,已而誕陵焉。時寶志上人者,世稱其有道。陵年數歲,家人攜以候之,寶志手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後因以「麒麟兒」為稱美他人之子穎異的典故。
釋義:徐陵的母親夢見五彩祥雲化成鳳凰落在自己左肩上,後來就生下了徐陵。當時有個人們傳稱的賢人叫寶志,徐陵幾歲大的時候家人帶他去見寶志,寶志摸著徐陵的頭說,這是天上的石麒麟。後來人們就用麒麟兒贊美別人的孩子聰明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