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重慶兩江中學
先說優點吧:
兩江中學環境在整個重慶都是前列的,才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這一殊榮全重慶所有行業也只有六個單位擁有。
教師隊伍也是比較有活力,所有教師均來自全國重點師范院校和區縣重點中學招來的優秀教師,個人素質都非常高,相對年輕,當然這也是缺點之一,不過正因為年輕,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把精力放在了教學上面,從早上到晚上,教師幾乎都在辦公室,這也是兩江中學教師教學競爭和壓力巨大的原因之一。每學期,學校也會組織各種各樣的賽課說課演講論文比賽,以提高教師水平,從兩江中學在兩年之內就取得各種國家級市級教師獲獎就可以看出,在渝北區重點中學甚至全市中遙遙領先。此外,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比較密切,相互尊重,也比較嚴格,關於這一點,你可以問問認識的正在兩江就讀的學生,他們會給你相對可靠的回答。
在硬體肯定是沒問題,幾乎什麼都不缺,畢竟是以「兩江」命名,你就該知道政府有多重視,花了多少財力物力。
關於學生,個人覺得在兩江讀書還是很幸福的,除了傳統的上課以外,還可以在學習之餘保持一些你個人的愛好。每周四下午最後一節課是選修課和活動課,我報的選修課是《現代詩歌》,報的社團是演講社,如果你是男生,可以豐富的體育科技類選修課和社團,每年的藝術節都會進行一次成果匯報,所以學生上台的機會很多,也能鍛煉自己的個人能力。
另外,兩江的藝體在兩年之內就獲得三次市級最重要的藝術展演一等獎,在重慶,還能這樣的就只有一三八和巴蜀了。
兩江的學生宿舍是比較寬敞的,以前雙語校修得時候財大氣粗,修的大,裝修也用的好的材料。兩江改進了一些繼續使用,有的寢室甚至可以打玉羽毛球,不過有些寢室有空調,有些沒有,看你個人的運氣。我覺得,按兩江的發展來看,全部裝空調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
還有一點,兩江是小班教學,如果你成績夠好讀到好一點的班,一般是35~45人之間,如果是平行班,一般是45~55人之間,我說的這是高中的。初中的貌似更少。這會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來顧及每一個學生,所以作業神馬的你就逃不掉了,你寫的作文如果是抄的,他們一定能給你網路出來。
兩江管得還是很嚴的,每周的檢查很多,什麼儀容儀表清潔檢查三操檢查,校服一周都要檢查兩次,進出校門檢查,放學還有老師守在校門專門逮橫穿馬路的學生。這個看你自己是不是認真讀書的,要是認真讀書,這個完全不會影響到你。
其實,優點是非常突出的,每隔一段時間,學校都會有巨大的變化,就從兩年就順利晉級市級重點就看得出,這個可以說一方面是市政府重視,一方面政府也認可兩江,不然怎麼會創造這樣的奇跡,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的。
再說下缺點吧:
我覺得食堂的菜一般,打飯的大媽吝嗇,而且初一高一單開窗口,還有專門的「狀元
'湯」,這對我們很不公平。
經常都在做清潔,只要有領導來檢查就要做清潔,每回都要黑板瓷磚擦得發亮才不被扣分。
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生活老師都像催命一樣,弄個大喇叭在哪裡吼!
還有一點就是每天中午、晚上睡覺都要查寢查寢查寢!兩江老師特別是領導些像打了雞血一樣,查到我們睡了才得走,每天還有老師住在學生寢室,晚上洗衣服吃方便麵都要遭決。
還有一點,兩江坡坡坎坎很多,有「絕命梯」、「絕望坡」,你來看了斗曉得了。
我還是建議你到實地考察一下再做決定,畢竟高中三年還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喊家長一路,怕你進得去出不來,門衛很嚴要打卡。學校在渝農業園區寶聖大道207號,挨到起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的。坐車的話619 、609、688、801、853等,在寶聖大道站(有些喊得「雙語校」、「兩江中學」)下,學校門口在車站十米處。要是方便坐輕軌的話,可以坐三號線「金童路」站下,在汽博坐619, 609,801十分鍾左右到兩江中學
祝你學習順利,中考考出好成績,分可以給我吧!
❷ 重慶市兩江中學高中教學質量怎樣啊,住宿環境和食堂呢,還有現在還是用的雙語嗎
高中的還可以,已經分文科和理科了。住宿不知。食堂嘛,有時吃飯很擠!有小賣部。
就是以前的雙語!!
❸ 中山裝的形成發展
1919年,孫中山請上海亨利服裝店將一套英國陸軍制服改成便裝。這套便裝在保留軍服某些式樣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式服裝和西裝的優點,顯得精練、簡便、大方。由於孫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這種便裝式樣很快流傳,經過不斷修改,發展成為中山裝,並成為中國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裝。
關於中山裝的來歷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如有的說是1912年在廣州問世的,有的說是由日本鐵路制服改制的。這里提到的黃隆生是一位越南的華僑,開有一家洋服店,1902年,孫中山到越南籌組興中會,一次到黃的店購物。黃得知這個顧客就是孫中山時,當即要求加入興中會,為革命出力。
中山裝就這樣在1912年就被定下了型,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革命領袖和革命幹部都穿中山裝,人民群眾也以這種服裝來表達對新時代的歡迎。於是中山裝在社會上廣泛流行,成為了中國男裝一款標志性的服裝,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見到由它演變而來的時尚服飾。 在清朝(1644年~1911年),受剃發易服影響,中國男子都是被迫強制,按照滿族的式樣梳理頭發,穿衣戴帽,一直延續到20世紀之初。雖然中國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傳統服裝仍保持著一定的穩定性,服裝仍沿用著傳統的長袍、馬褂、瓜皮帽等式樣。1885年,李鴻章在天津建立北洋武備學堂,聘德國教官訓練,軍服也參用德式,夏用黃卡嘰布、草帽,冬用黑呢衣褲帽。
1895年,兩江總督張之洞亦仿德制編練自強軍,「令其悉照洋法操練,並其行軍、應用、軍火、器具、營壘、工程、轉運、醫葯之法,亦俱仿之」。與此同時,袁世凱採用德操編練新軍,官弁軍衣靴鞋均仿德式,顏色一律純用黑色,「在營軍衣均須窄小,尤須大眾一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之後不久,傳統服式開始受到外國服式的一些影響,當時的《奏定學堂章程》記載: 各省學堂冠服一端,率皆效仿西式,短衣皮靴,文武無別。仿效西洋式樣的新軍軍官軍服,全國推行新式陸軍訓練軍制改革是清末改制的一項。
清末新軍出現了一些改變,1905年清末新軍軍服改革,基本上是照搬了歐洲特別是德國的軍服制度和軍銜制度。鑒於清新軍改換日本軍服後,長辮無法塞入軍帽中,影響射擊的准確性,練兵處建議准予軍士剪辮。《大公報》趁此時機,再次發起剪辮易服的討論。清政府為了不給輿論以剪辮易服的口實,竟下令士兵將發辮盤於軍帽之中。 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才出現了一些根本性的變革,它象徵著清王朝的徹底崩潰和一個時代的終結。辛亥革命以後,中山覺著當時的服裝不足以顯示辛亥革命成果,而當時孫中山覺著也應當有一個代表中國人民的辛亥革命成果的服飾,於是孫中山先生便結合西服和一些特殊含義創造了中山裝。
中山裝是中國現代服裝中的一個大類品種。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褲,這是辛亥革命後流行起來的歐洲軍服,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時穿用而流行於世,故稱中山裝。它具有我國民族的特點,穿著簡便、舒適、挺括,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制定國民黨憲法時,曾規定一定等級的文官宣誓就職時一律穿中山裝,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裝的起源眾說紛紜,有資料稱,中山裝原由當時的軍裝改制而成的。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時,有一次,他將一套已經穿過的陸軍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裝店請裁縫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後仍有點像英國軍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裝」,更非「西裝」,店員便為之起名為中山裝。當時的中山裝背面有縫,後背中腰有帶,前門襟釘9個紐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襇」。由於孫中山先生在海內外聲望很高,這種服式便不脛而起,迅速流傳全國。
另一說為粵版。說是孫中山1923年任廣東大元帥時,以當時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樣設計,在自1902年在河內籌組越南興中會時即追隨他的老裁縫黃隆生的協助下,製成了第一套中山裝。這一說法大體可信,細節未必可信。孫氏廣東人,廣東人向來視南洋為第二故鄉(陳嘉庚在其回憶錄里亦有如是表示),南洋企領文裝與廣東便服十分近似,因此產生一種廣東版的中山裝自然比較靠譜。《北洋畫報》1929年5月14日第318期有一篇妙觀的《中山裝之起源》談到:「昨晤自南來某要人,為述民黨制服之起源,始恍然於所謂代表三民五權等說,均屬牽強誤會。某之言曰:『昔先總理在粵就大元帥職後,一日,擬檢閱軍隊,欲服元帥裝,則嫌其過於隆重不適於時,西服亦無當意者,正檢閱行筐中,得舊日在大不列顛時所御獵服,頗覺其適宜,於是服之出,其後百官乃仿而制之,稱之曰中山裝,至今式樣已略有變更,非復先總理初時所服者矣。』雲雲。某君隨侍中山多年,其說當不虛也。」
其實,更為靠譜的,應當是中山裝源於學生裝。初期的學生裝多仿效日本學生裝詰襟,而日本學生裝用的是日本海軍裝,日本海軍裝是學的歐洲軍裝。孫中山在日本多年,喜歡穿日本學生裝。故1926年11月,《良友》畫報出《孫中山先生紀念特刊》時,刊登的孫中山照片的介紹就徑說:「先生喜服學生裝,今人咸稱為中山裝。」《申報》1926年5月5日第21版消息《三友實業社職員改裝》:「其服制分甲乙二種,甲為中山裝,即學生裝,乙為世界裝。」甚至在一些重大時政新聞中,也作如是觀。《申報》1928年7月19日第8版《蔣昨續在北大講演》:「今日九時半,蔣學生裝到北大對各界講演,聽眾千餘,首講打倒軍閥……」作為孫中山的繼承人,蔣介石穿的當然是最正宗的中山裝,可是報章也直書其為學生裝。 關閉式八字形領口,裝袖,前門襟正中5粒明紐扣,後背整塊無縫。袖口可開叉釘扣,也可開假叉釘裝飾扣,或不開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對稱,有蓋,釘扣,上面兩個小衣袋為平貼袋,底角呈圓弧形,袋蓋中間弧形尖出,下面兩個大口袋是老虎袋(邊緣懸出1.5~2厘米)。褲有三個口袋(兩個側褲袋和一個帶蓋的後口袋),挽褲腳。很顯然,中山裝的形成在西裝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國傳統意識,整體廓形呈墊肩收腰,均衡對稱,穿著穩重大方。中山裝自1923年誕生迄今,一直是中國男子最通行和喜歡穿著的服式。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是中山裝的創始人。
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裝不但式樣繁瑣,穿著不便,又不大適應當時中國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實用要求;而中國原來的服裝(對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長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現當時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在實用上也有類似西裝的缺點。於是主張以當時在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樣,在企領上加一條反領,以代替西裝襯衣的硬領。這樣一來,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裝上衣、襯衣和硬領的作用;又將「企領文裝」上衣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下面的兩個明袋還裁製成可以隨著放進物品多少而漲縮的「琴袋」式樣。孫中山先生說,他這樣改革衣袋,為的是要讓衣袋放得進書本、筆記本等學習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軟蓋,袋內的物品就不易丟失。孫中山先生設計的褲子是:前面開縫,用暗紐;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後臀部挖一暗袋,用軟蓋。這樣的褲子穿著方便,也很適用攜帶隨身必需品。
協助孫中山先生創制中山裝的助手名叫黃隆生,廣東台山人,原在河內保羅巴脫街開設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孫中山先生到河內籌組興中會,偶入其店購物,相與攀談。黃隆生獲悉面前顧客即為革命黨領袖孫中山先生,大為傾倒。懇切要求參加興中會,為革命出錢出力。1923年黃隆生隨孫中山先生在大元帥府任事。孫中山先生設計中山裝時, 曾請他幫同規劃和負責縫制,順利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 以前流行的說法是:作為中國新的民族服裝。孫文或國民政府闡述該服裝的思想和政治含義:衣服外的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前襟的五粒紐扣和五個口袋(一個在內側)分別表示孫中山先生的五權憲法學說(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還有監察權在領口(紐扣)和內側(口袋),以彰顯監察權的人民監督作用);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間突出的袋蓋,筆山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背部不縫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有關中山裝的三民主義、國之四維、五權憲法等政治含義流傳甚廣,方興未艾,已經成為大陸高中歷史課堂甚至社會上流行的「常識」。然研讀所有相關論著,始終未發現有支撐史料。專攻民國風俗文化的南開大學李少兵教授,著名孫中山研究專家、中山大學孫中山紀念館原負責人余齊昭都不以為然。
江蘇師范大學薛偉強博士於2014年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證,基於民國時期大量官私文獻的梳理檢核,沒有證據支持孫中山或國民政府曾賦予中山裝特殊的政治含義。民國時期中山裝的流行既包含政治原因,也有現實合理性。國家權力的規訓、引導是主要的外因,民眾的接受和認可是主要的內因,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漸進過程,但其中並不存在所謂特殊的政治文化。1929年,雖然民間曾經出現過一次中山裝象徵「三民五權」的說法,但其後一度中斷數十年,直至民國結束未曾在文獻中再現,說明在民國時期知之甚少、不被社會認可。
通過建國後大量文獻和史實的排比分析,中山裝所謂的特殊含義復雜的演變過程昭然若揭。新中國建立40多年後,其自1992年夏林根為始作俑者,不過4年,便由科技記者譚經望臻於大成。新世紀初,電視媒體、官方教科書、服裝公司及地方政府等先後大力宣揚,所謂中山裝的三民主義、國之四維、五權憲法等政治文化蘊涵終於成為流行的「常識」。然而,在此期間,相關言論絕大部分出自旅遊、科技、服裝、文學等領域從業者,而且始終沒有哪怕一條史料支撐,包括其中唯一的一篇由歷史學者撰寫的專業研究文章( 陳蘊茜:《身體政治:國家權力與民國中山裝的流行》,《學術月刊》2007年第9期)。
考慮到台灣政府與孫中山的特殊關系,作者也專門電郵咨詢了台灣的陳永發、古偉瀛等知名歷史學教授和專家,他們大部分閱信前連中山裝的「三、四、五含義」都從未聽聞。台灣教育研究院的同行蕭憶梅博士回復說:「關於中山裝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等政治含義應該是沒有明載在台灣中小學教科書的, 至少在歷史教科書是確定沒有的」。 至此,我們可以比較穩妥的認定,所謂中山裝的特殊政治意義只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最多可以視為民間娛樂版。 中山裝是孫中山設計而成的,目的是為現代中國人提供輕便的工作兼社交服。孫中山本身只說明推廣中山裝的原因,但沒有講清楚其主要靈感何來?以下簡介中山裝起源的三種說法。
有關中山裝的創作靈感,最常聽到的說法是來自南洋華僑的企領服。它指出孫中山在1902年起越南籌建興中會分會,委託河內一來自廣東的裁縫黃隆生生產第一套中山裝。孫中山采當時南洋華僑流行的企領代替西裝的硬領,又將企領服的三袋改為四個,可放筆記、紙筆及工具等東西以方便學習或工作。
此外,也有人指出中山裝的主要參考來自中國。源出中國說再分廣東便服說及寧波服便服說。兩者均認為孫中山從中國地方便服為基礎,加入西裝的硬領及多袋等特色而成。有考證指出1916年孫中山托寧波(榮昌祥)裁縫王才運裁出第一套中山裝。《中華文化習俗辭典》折衷南洋華僑說及中國說如下:「孫中山參照中國原有的衣褲特點,吸收南洋華僑的企領文裝和西裝樣式,本著適於衛生,便於動作,易於經濟,壯於觀瞻的原則,親自主持設計,由黃隆生裁製出的一種服裝式樣。」
南洋華僑說及中國說都似乎有意不提日本的影響。老實說什麼南洋企領服、廣東便服、寧波便服、甚至西裝都不太像中山裝,彼此的關系應該不會太密切。最像中山裝的是日本校服及陸軍士官服。孫中山及革命黨在日活動時間不短(曾留日者眾)。據說孫中山委託日本華僑張方誠設計了中山裝的草圖,然後返上海後,於1916年命王才運依圖生產。亦有一說是1919年孫中山將自己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裝店改為便服,成為中山裝的起源。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 八年級 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第八課《辛亥革命》(P39附錄)中的介紹,中山裝的樣式基準來自當時日本的學生制服,依舊能看出兩者的相同之處
❹ 請問重慶18中怎麼樣
18中,怎麼說呢!我在18中度過的高中3年,完全是虛度人生,今年高考3本還差幾分! 這所學校的高中只注重尖子班和復讀班(特別是復讀班),至於實驗班也是一般般,高中3年 貌似沒穿過校服給! 寢室—爛!! 如果你成績很好的話,進入尖子班的話,就在這讀吧,這樣比較受重視! 自己的選擇好好把握,多參考哈更多人的意見! 希望你能更早的找到適合的學校!
對於你說的復讀班不允許,的確!但是我們這一屆的開始也說取消復讀班,然後再插班,這樣就有了學生與學校的矛盾,所以18的復讀班依然有,只是不知道下一屆又會有怎樣的措施!
特別的一點就是,學校很擠時間,簡直比1.3.8這些學校還會壓縮時間!去年就有了2.3次罷課事件!任何放假都比別的短..尖子班的從高1就開始周末補課,要整死人的給! 18中是個巨大的(餐具)
❺ 南開中學和南開兩江中學校服是一樣嗎
❻ 聽說五華新開了一間五華縣華林武術學校 在哪裡
學校現位於五華縣環城南路(長安油站斜對面),交通便利。學校投入2000多萬元添置教學設備和校園建設,現擁用語音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物理實驗室、生化實驗室、音樂舞蹈室、圖書室及乒乓球場、籃球場、大型室內訓練場和散打擂台等。。1、開設班制: 小學、初中 高中
2、收費標准:
方式一:
學制學費: 一年制:5800元
兩年制:9300元
三年制:11500元
方式二:
學年段 一次性繳交捐助費
小學1-2年級至高中畢業 14000元
小學3-4年級至高中畢業 13000元
小學5-6年級至高中畢業 12000元
初中7-8年級至高中畢業 11000元
初中9年級高一至高中畢業 10000元
註:凡一次性繳交捐助費後,每學期只需交教育成本資料費(小學600元、初中700元、高中800元)和生活費
學生統一夥食,每學期食宿費(一日四餐)2800元,校服費每年五套共250元
備註:秋季8月1日開始報名入學,9月1日正式上課,春季正月初八開始報名入學,正月十六正式上課,提前到校的學生補習文化課和武術基本功訓
❼ 我要現場寫的演講稿
作為一個重慶人,目睹了重慶市直轄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重慶的交通在直轄前是比較落後的,這么大一個城市就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條路通向外界,長江,嘉陵江將主城分割,車輛過江就只有二座橋,其餘的地方就得靠輪船將車輛渡到對岸,每天排隊等候渡江的車輛如同巨蟒僵卧,從江邊一直蜿蜒難見盡頭,按照正常的情況排隊過江,至少要二個小時,如果遇到大霧輪渡停航,那就不知道要等候多久,當時的車輛過江之艱難,真是一言難盡。重慶是山城,人們上班下班全靠公共汽車,由於坡陡彎急,道路狹窄,進出主城的就只有二條路,上下班時,堵車非常嚴重,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堵城。重慶市人民多少年多少代迫切希望能在二江上多建橋梁,盼望天塹變通途。
重慶市直轄前的建築也是非常落後的,主城區內吊腳樓隨處可見,整座城市到處都是破破爛爛的,整個城市給人的感覺就是臟亂破爛擁擠,冬日的天氣經常是灰朦朦的,難見陽光,讓人感覺到很壓抑,總想發泄.由於污染嚴重,街道兩旁的行道樹顯得蓬頭垢面,和掛滿蛛網的電線桿子立在一起,更顯得沒精打采.一到晚上,郊區街道燈光昏暗,許多地方沒有路燈,給人的感覺就是不爽!
改革開放,特別是重慶直轄,給重慶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重慶人民建設熱情高漲,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重慶市委市府的領導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使重慶市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重慶人,感受最深的是交通的巨大變化,環城高速,成渝高速,渝萬高速,渝黔高速,渝合高速.相繼建成通車,向全國,向全世界打開了重慶的大門.目前重慶僅長江、嘉陵江上已建、在建的大橋已超過30座。 橋梁專家稱,重慶橋梁數量之多、種類之齊全,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使重慶又有了橋都的美稱.橋梁的建成,高速路的建成,使八小時重慶,半小時主城區成為現實.輕軌較新線的建成通車極大的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使人民切切實實的感覺到交通便利帶來的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夜景,每當夜幕降臨,皓月當空的時候,不管你是站在南山一棵樹,還是站在南濱路,北濱路的江邊,當你看到高高低低、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座落在兩江環抱的渝中半島,看到江水勢不可擋的向東流去,誰不為眼前的美景而陶醉呢?重慶的夜景絕,江城兩岸的夜燈流光溢彩令你眼花繚亂,長江嘉陵江上往來穿梭的遊船叫人目不暇接,面對著滾滾長江,盡情地呼吸著山城清新的空氣,享受著山城夜景的萬種風情,突然覺得生活在重慶這個城市真的是莫大的幸福,開門見山,開窗見綠,生活在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中,卻與自然又是如此的親近,令人感到萬分愜意,萬分自豪!
❽ 初中新生自我介紹 500字以上
各位好,初中將要和大家一起學習.我很興奮.
我叫***,我是個**歲的男孩.為什麼叫男孩呢,因為我的心還是很弱小的,沒有經過歲月的磨練。
要向大家自我介紹,其實我也很為難.因為我自己都不是很了解自己.在別人嚴重我可能永遠是快樂的,樂觀的.可是我的內心深處卻經常為一些事傷心,焦慮,煩惱,甚至死心!我認為正式因為有痛苦才會有快樂,人生好比兩杯酒,一杯苦酒,一杯甜酒.只是看你先喝哪一杯.
人生可以分為七個階段吧,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成年、中年、老年。我們處於青年,是塑造我們人生價值關和目標的時候,我們以後將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主要的決定因素都會在接下來的三年中發生,所以我很期待以後的初中生活。
我喜歡回憶我的童年,回憶我的童年帶給我的無數的快樂;而我更嚮往早點變成一個成年人,因為成年了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再受別人的牽制和約束。
我的自我介紹比較簡短,大家是否想和我叫朋友呢?謝謝大家!
在這里推薦一個非常優秀的網址導航站 www.888La.Com ,特色在於'簡潔,綠色,方便'。有別於一般的網址導航站,888La通過嚴格篩選出優的質網址,進行分類收錄,並讓所有網民共同參與建設並進行相應監督,對優質網址宣揚推廣,對不良網址檢舉曝光,在享受便捷綠色上網的同時杜絕不良信息的傳播。
888La除了方便網友們快速找到自已需要的網站,不用去記太多復雜的網址;同時還提供了搜索引擎入口、天氣預報、在線收藏夾、在線記事本、實用查詢、城市生活導航等服務。
如果你覺得 www.888La.Com 不錯,也請將它推薦給你周圍的朋友使用。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劉暢,劉暢的劉,劉暢的暢。幼年時曾作過許多色彩斑斕的夢,當個播音員、或者當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是我最大的夢想。於是,我利用一切機會學播音,練演講,說相聲,打快板,表演舞蹈,主持節目。我參加爸爸所在部隊的春節文藝晚會,我表演的快板書繞口令受到戰士們的熱烈歡迎。我深深的知道,作一名合格的播音員或者電視節目主持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成長的道路上會有成功的喜悅,但更多的是失敗的沮喪;會有收獲的幸福,但更多的是耕耘的艱辛。但我有勇氣、有決心去面對這一切。於是,今天,我站在了同學們中間。我和在座的同學們一樣,渴望展翅高飛,渴望將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有施展才華的更廣闊的天地。我想,有耕耘就會有收獲。未來的四年裡,由各位老師的傾情傳授,我們一定會有一個無限美好的未來。
好詩好畫好山水,鄉曲鄉音鄉情美,一曲龍船調,回繞洞庭北。兩江匯流,三鎮鼎立,九省通衢。我的家鄉是湖北省的省會——美麗的江城武漢。親不夠的是巍然屹立黃鶴樓,看不夠的是晴川芳草鸚鵡洲,唱不夠的是長堤畫廊鋪錦綉,愛不夠的是東湖碧波盪溫柔。
故鄉不僅美麗,而且深邃。揮卻世紀的風煙,掀開歲月的史冊,美麗的江城,孕育了多少民族的精英、革命的先輩;譜寫過多少傳世的詩章、不朽的贊歌。在她的身邊,辛亥革命的鉤刺挑落了封建君主最後一頂皇冠;在她的胸前,無產階級的鐵錘迸出罷工怒潮的鋼花鐵火。浩浩盪盪的長江啊,是中國近代革命史最權威的見證。看不盡那裡滄桑的疊映,講不完那裡歷史的厚重,那截江流曾載走多少不屈的吶喊,那片土地曾淹沒多少不死的英靈。那裡曾飄走惆悵萬千的孤帆遠影,那裡曾響起搗毀帝制的激烈炮聲。那裡的人民曾傾城出動,和祖國一起迎來新生;那裡的人民曾充滿豪情,歡呼改革大潮澎湃洶涌。今天,那裡的大地已是碩果累累,那裡的藍天已是萬里碧空,那就我可愛的家——武漢市武昌城。
各位老師、同學們!我的敘述,可使您躍躍欲試?我的描繪,可使您心情激動?歡迎您到我的故鄉去做客,歡迎您去游覽江城的美景。我會為您唱起家鄉的小曲,讓您盡情領略醇厚的湖北風情: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
妹娃我要拜年哪呵喂,
金哪銀兒索,銀哪銀兒索,
陽雀叫啊捎著鶯鴿啊捎著鶯鴿。
(白):妹娃要過河是那個來推我嗎?
(鼓動同學喊):我來推你嘛!
謝謝!
❾ 朝鮮的生活水平是怎樣的
外界都把朝鮮形容的一貧如洗。其實朝鮮人民自己認為過得很幸福。朝鮮的醫療、住房、教育都是免費的,且沒有失業之憂。他們對前途都充滿幸福和渴望,日子過得很充實。具體如下:
1、簡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語: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英語: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縮寫:DPRK)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會主義國家,簡稱朝鮮、北朝鮮、北韓。朝鮮勞動黨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黃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臨日本海。首都平壤。
2、氣候
屬溫帶的東亞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冬季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熱,氣溫為25攝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時易受台風侵襲。有結冰期。
3、地形
平壤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形成於中生代侏羅紀的花崗岩和石灰岩地系,朝鮮稱之為「大同系」。平壤地勢較為平坦,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平均海拔27米。主要平原有平壤平原,面積950平方公里;順安平原,面積為190平方公里。境內山峰(實為丘陵)主要有牡丹峰,高95米;烽火山,高196米;大城山之將帥峰,高270米;龍岳山,高292米。平壤市位於大同江下游,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大同江、普通江、南江、合掌江及上元江。島嶼有豆老島,羊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