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群是誰又是什麼來歷
陳群字長文,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潁川(今河南禹州市)人。祖父陳寔為太丘長。父親陳紀歷任平原相、侍中、大鴻臚,叔父陳諶為司空掾,早卒。陳群早年被劉備辟為別駕,後舉茂(秀)才,除柘(今河南柘城縣)令。陳群不受,隨父避難徐州。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後又任蕭(今安徽蕭縣)、贊(今河南永城)、長平(今河南西華)縣令。因父喪辭歸。後又授以司徒掾、治書侍御史,又轉參丞相軍事。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陳群為御史中丞,後又任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漢,陳群為尚書令,晉爵潁鄉侯。魏文帝黃初六年(225年),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並錄尚書事,總攬朝政。次年,曹丕崩,陳群受遺詔輔政。魏明帝即位,晉封群潁陰侯,增邑五百。公元236年病逝,謚靖侯。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睿三朝,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個人信息
字長文
生卒?—236
籍貫豫州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縣東]
官至司空謚曰靖
父親陳紀
配偶荀氏
子女陳泰
曾效力過的勢力魏
歷史傳記
陳群,三國時曹魏名臣。其祖父陳寔、父陳紀、叔陳諶皆望族名士。陳群為人清尚有儀,雅好結友,有知人之明。先為劉備所用,後劉備被呂布所襲,陳群與父避居徐州;及呂布破後,方歸曹操,歷任司空西曹掾屬、治書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職。後轉為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掾。曹丕即王位,封陳群為昌武亭侯,徙為尚書。陳群在任內訂制九品官人之法,成為歷史名制。曹丕踐阼後,陳群遷尚書僕射,加侍中,徙尚書令,進爵穎鄉侯。陳群在魏,一直位居要職,先後受曹操、曹丕託孤,成為國之重臣,多次向曹睿作出規勸,官至司空。於青龍四年逝,追謚靖侯。其子陳泰,亦是魏國後期名將。
演義傳記
陳群,三國時曹魏名臣。曹操殺掉馬騰後,有言劉備將興兵取川,曹操因而深表畏忌;陳群時為治書侍御史,向曹操獻策,建議起大軍南征孫權,而劉備意在兩川,必不救權,故能一舉得江東,其後徐圖西進,吞荊並川,以定天下。曹操對其策極表贊同。可惜諸葛亮派人齎書西涼,使馬超興兵入關,曹操急於應付,被迫擱下陳群之策。後來陳群一直位居要職,先後受曹操、曹丕託孤,成為魏國重臣,官至司空。後又隨司馬懿遠征公孫淵於遼東。其子陳泰,亦是魏國後期名將。
歷史年表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人。其祖父陳寔,父親陳紀,叔父陳諶,於當世皆負盛名。當陳群尚是幼兒時,祖父陳實常認為此子奇異,向鄉宗父老說:「這孩子必定興旺吾宗。」魯國人孔融向來有高才而性格倨傲,他的年紀約在陳紀、陳群兩父子之間,因此先與陳紀為友,後又與陳群結交,由是顯名。《荀氏家傳》有載:「陳群與孔融論汝、潁人物,群曰:『荀文若、公達、休若、友若、仲豫,當今並無對。』」(《荀彧傳》)可見二人常論騭人物,甚相交心。
東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劉備時為豫州刺史,來到豫州後,徵召陳群為別駕。其時陶謙病死,徐州以舉州迎劉備繼領,劉備正欲前往,陳群便跟劉備說:「袁術尚甚強大,如今往東而去的話,彼必與將軍(指劉備)相爭。若然呂布暗襲將軍之後,那麼將軍雖得徐州,大事亦必無成。」劉備不聽,還是東去徐州,與袁術爭戰。結果呂布果然兵襲下邳,又遣兵往助袁術,最終大破劉備軍,這時候劉備方悔恨當時不用陳群所言為戒。陳郡後舉茂才,除任柘令,不成功,於是隨父親往徐州避難。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為曹操所破,陳群父子亦在呂布軍中,見曹操皆出拜(《袁渙傳》引《袁氏世紀》)。曹操久聞其名,便征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當時有人向曹操引薦樂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陳群向曹操力言不可,並以為王模、周逵二人德穢行劣,最終必然壞事,曹操不聽。結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誅,曹操方信陳群之言,並向陳群承認錯失。陳群便推薦廣陵人陳矯、丹陽人戴干,曹操皆加以任用。後來東吳為叛,戴干因忠義死於變難;陳矯則成為一位名臣,是以舉世均認同陳群知人之明。而自從劉備叛後,東南多變。曹操便以陳群為酇令,以何夔為城父令,用名士以鎮撫諸縣,使吏民稍定。(《何夔傳》引《魏書》)陳群又任蕭、酇、長平之令長,於父親亡時辭官。陳群後任司徒掾,舉高第,為治書侍御史,轉參丞相軍事。魏國建立後,又遷為御史中丞。其時曹操正商議該否復使肉刑,令曰:「怎樣才有達於古今而通於變理的君子,可以助我決議此事呢!昔日陳鴻臚(陳群之父陳紀,曾任大鴻臚)以為死刑有可加於仁恩的用途,正是在說這方面的事。御史中丞(指陳群)可以申述卿父之論嗎?」陳群說道:「臣父陳紀以為漢代廢除肉刑而增加笞死之刑,本是出於仁心惻隱,但結果卻令死者更眾,這就是所謂名輕而實重。名輕則人民易犯其罪,實重則輒爾傷民。《書經》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著劓、刖、滅趾(以上皆為古代肉刑)之法,是希望可以輔政助教,懲惡息殺。而且殺人償死,合於古制;至於犯傷人罪的人,例如殘毀他人之體而裁剪毛發,卻不合其理,不能將其裁死。若能復用古刑,使犯淫者下蠶室,犯盜者刖其足,如此則永無淫放(指姦淫)穿窬(指偷盜)之事發生了。然而普天之罪惡,雖未可盡皆悉數殄滅,但在此數內,時之所患,確實適宜先行施用。漢律之下所殺滅的不至於死罪的人,是其仁政所不披及的;而其餘該死之者,則可以刑殺。如此,則受刑與得生者足以相替了。如今以笞死之法去代替所有不殺生之刑罰,這是憐惜人的支體而輕視人的性命啊。」鍾繇亦與對陳群所議表示同意,而王朗及其它人則多以為未可復肉刑。曹操雖然深深認同陳群之言,但因為軍事未罷的緣故,所以僉同眾議,先擱置這一政議。後陳群轉為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掾。陳群的為人,在朝中對人無適無莫(語出《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意指對於人事沒有厚薄之分),貴雅而執名杖義,不會為媚人而違背道德。初時,陳群常非議郭嘉為人不治行檢,故曾數次於廷上投訴郭嘉,但郭嘉其意自若,毫不在意。曹操認為陳群能秉持公正,為之歡悅。(《郭嘉傳》)陳群的性格正直通雅,多結友人,與同郡辛毗、杜襲、趙儼並皆知名,號為「辛、陳、杜、趙」(《趙儼傳》),又與「直道推誠於人」的李義為友(《裴潛傳》引《文章敘錄》)。陳群亦與華歆交深,常嘆歆為「可謂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華歆傳》引《華嶠譜敘》)曹丕在東宮,對陳群深表敬器,待以交友之禮,常嘆道:「自吾有回,門人日以親。」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諷謀反時,黃門侍郎劉廙之弟劉偉被魏諷誘同,如今按罪連坐,劉廙亦當誅。陳群便向曹操進言,曹操亦道:「劉廙是名臣,吾本意亦欲赦之。」於是乃復其位。劉廙因而深感陳群之德,陳群卻認為:「審議刑罰是為國之大本,不是為了私意;而且如今這決定是明主的本意,我又知道甚麼呢?」陳群的弘博而不伐功,就是如此。冬十月,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曹操以孫權之書示外道:「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爐火上嗎!」陳群便與尚書桓階上奏:「漢自安帝已來,政去公室,國統數絕,至於今者,唯有名號,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期運久已盡,歷數久已終,非適今日也。是以桓、靈之間,諸明圖緯者,皆言『漢行氣盡,黃家當興』。殿下應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漢,群生注望,遐邇怨嘆,是故孫權在遠稱臣,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臣愚以為虞、夏不以謙辭,殷、周不吝誅放,畏天知命,無所與讓也。」(《武帝紀》引《魏略》)
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王位後,封陳群為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其間,陳群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成為歷史名制。曹丕踐阼,陳群遷尚書僕射,加侍中,徙尚書令,進爵穎鄉侯。黃初中,曹丕意欲追封太後父母,陳群奏道:「陛下以聖德應運受命,創業革制,應當永為後世所循之式。按照典籍上之文獻,從無婦人可以分土命爵之制度。在禮典,婦因夫爵。嬴秦違於古法,而劉漢則沿承古例,這可不是先王之令典啊。」曹丕大悟,便道:「此議甚是,既然如此,且勿施行。以此作著詔下藏之於台閣,使其永為後式。」(《武宣卞皇後傳》)曹丕受禪時,朝臣三公以下皆受封爵位;獨華歆因為以神色不合觸忤曹丕,所以只是官徙司徒,而並無進爵。曹丕久不能釋懷,便問陳群道:「我應天受禪,諸侯群後,無不人人喜悅,其形盡現於聲色,惟獨相國(指華歆)和你臉有不豫,這是為了甚麼呢?」陳群便離席長跪道:「臣與相國曾為漢朝之臣,內心雖為陛下感到喜悅,但在義理上,臣等的神色實應畏懼、甚至憎恨陛下才對。」曹丕聽後大悅,方知其意。(《華歆傳》引《華嶠譜敘》)昔年,蜀許靖曾執兄禮以事陳群之父陳紀,又與陳郡人袁渙、平原人華歆、東海人王朗等親善;所以陳群在魏初為公輔大臣時,常與許靖有書信往來,重結舊好,情義款至。(《許靖傳》)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劉巴卒後,陳群常齎信與丞相諸葛亮,問劉巴的消息,並稱「劉君子初,甚敬重焉。」(《劉巴傳》)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陳群與僕射司馬懿並舉泰山人鮑勛為宮正,宮正即御史中丞。(《鮑勛傳》)是歲為蜀建興元年,陳群曾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諸葛璋分別致書與蜀相諸葛亮,向其陳說天命人事,希望蜀漢能舉國稱藩,但無功而罷。(《諸葛亮傳》)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親征孫權,軍至廣陵,使陳群領中領軍。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師還壽春,以陳群假節都督水軍。曹丕回到許昌後,拜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鮑勛時為治書執法,因屢次面諫曹丕而觸怒曹丕,後又於陳留郡界包庇太守孫邕,被收付廷尉並議死罪。陳群便與太尉鍾繇、司徒華歆、侍中辛毗、尚書衛臻、守廷尉高柔等聯書並表「勛父鮑信曾有功於曹操」,求請赦免鮑勛死罪。曹丕不許,仍誅鮑勛。(《鮑勛傳》)夏五月丙辰,曹丕得疾甚危,陳群與曹真、司馬懿等並受遺詔輔政。明帝曹睿即位後,陳群進封潁陰侯,增邑五百,並前千三百戶,與征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撫軍大將軍司馬懿並同開府。十二月,陳群又升為司空,故錄尚書事。是時,曹睿正初臨政,陳群便上疏道:「《詩》稱『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又曰『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大道自最近開始,廣化於天下。自從世道喪亂以來,干戈未曾收戢,百姓不識王教之本,而懼亂陵遲已經太過。陛下當盛魏之隆,荷二祖(曹操、曹丕)之業,天下正希望世政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方是百姓之幸。但是如果諸臣群下意盡雷同,是非相蔽,這可是國之大患啊。若群臣不和睦則有讎黨,有讎黨則毀譽無端不止,毀譽無端則真偽失實,不可不深防備,先做好斷絕這種源流的措施。」陳群為司空期間,任賢用能。他重視妻弟荀顗,以之為奇異;又辟北地人傅嘏為掾。陳群亦曾上言舉薦當世隱賢管寧:「臣聞王者顯善以消惡,故湯舉伊尹,不仁者遠。伏見徵士北海管寧,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清儉足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前雖征命,禮未優備。昔司空荀爽,家拜光祿,先儒鄭玄,即授司農,若加備禮,庶必可致。至延西序,坐而論道,必能昭明古今,有益大化。」(《管寧傳》引《傅子》)陳群亦不忘論騭人物,曾與崔林共論冀州人士,林稱冀州當以崔琰為首。陳群以「智不存身」貶之,但卻被崔林反駁道:「大丈夫為人但有邂逅而已,即使如卿等幾人,又足以為貴嗎!」(《崔琰傳》引《魏略》)
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大將軍曹真上表欲起兵數道伐蜀,從斜谷而入。陳群認為當年曹操到陽平攻張魯,已經多收豆麥以增添軍糧,然而張魯未下而軍糧猶乏。如今既無別因,而且斜谷阻險,難以進退,轉運糧草必會受到鈔截,但若要留兵守重地,則勞損戰士,這些都是不可不熟慮的事。曹睿便依從陳群所議。不久,曹真復上表要從子午道出軍。陳群又述說其中不便,並言軍事用度之計。於是曹睿以陳群之議下詔曹真。其時正霖雨積日,陳群又以為應宜詔曹真還師,曹睿從之。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圍攻祁山,不克引退。魏將張郃深追其軍,為流矢所中,死於木門。曹睿甚惜張郃之死,臨朝而嘆道:「蜀未平而合死,將若之何!」陳群也道:「合的確是良將,乃國之所依。」衛尉辛毗則以為張郃雖然可惜,但畢竟已死,不應示弱。於是向陳群說:「陳公,這是甚麼話呢!當建安之末,天下不可一日無武皇帝(曹操),及後委以國祚,而文皇帝(曹丕)受命,黃初之世,亦說天下不可無文皇帝,至其委棄天下,而陛下(曹睿)亦自龍興。如今國內所缺乏的,又豈會是張郃呢?」陳群便道:「亦誠如辛毗言。」曹睿笑說:「陳公可謂善變矣。」(《辛毗傳》引《魏略》)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睿愛女曹淑逝世,追封謚平原懿公主。陳群上疏奏曰:「長短有命,存亡有分。故聖人制禮,或抑或致,以求厥中。防墓有不修之儉,嬴、博有不歸之魂。夫大人動合天地,垂之無窮,又大德不逾閑,動為師表故也。八歲下殤,禮所不備,況未期月,而以成人禮送之,加為制服,舉朝素衣,朝夕哭臨,自古已來,未有此比。而乃復自往視陵,親臨祖載。願陛下抑割無益有損之事,但悉聽群臣送葬,乞車駕不行,此萬國之至望也。聞車駕欲幸摩陂,實到許昌,二宮上下,皆悉俱東,舉朝大小,莫不驚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於便處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為吉凶有命,禍福由人,移徙求安,則亦無益。若必當移避,繕治金墉城西宮,及孟津別宮,皆可權時分止。可無舉宮暴露野次,廢損盛節蠶農之要。又賊地聞之,以為大衰。加所煩費,不可計量。且(由)吉士賢人,當盛衰,處安危,秉道信命,非徙其家以寧,鄉邑從其風化,無恐懼之心。況乃帝王萬國之主,靜則天下安,動則天下擾;行止動靜,豈可輕脫哉?」曹睿不聽。
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其年朝廷營治宮室,百姓因而盡失農務時利。陳群上疏奏道:「禹承唐、虞之盛,猶卑宮室而惡衣服,況今喪亂之後,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不過一大郡。加邊境有事,將士勞苦,若有水旱之患,國家之深憂也。且吳、蜀未滅,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動,講武勸農,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宮室,臣懼百姓遂困,將何以應敵?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曹操)知其疲民也。今中國勞力,亦吳、蜀之所願。此安危之機也,惟陛下慮之。」曹睿答道:「王者宮室,亦宜並立。滅賊之後,但當罷守耳,豈可復興役邪?是故君之職,蕭何之大略也。」陳群又說:「昔漢祖唯與項羽爭天下,羽已滅,宮室燒焚,是以蕭何建武庫、太倉,皆是要急,然猶非其壯麗。今二虜未平,誠不宜與古同也。夫人之所欲,莫不有辭,況乃天王,莫之敢違。前欲壞武庫,謂不可不壞也;後欲置之,謂不可不置也。若必作之,固非臣下辭言所屈;若少留神,卓然回意,亦非臣下之所及也。漢明帝欲起德陽殿,鍾離意諫,即用其言,後乃復作之;殿成,謂群臣曰:『鍾離尚書在,不得成此殿也。』夫王者豈憚一臣,蓋為百姓也。今臣曾不能少凝聖聽,不及意遠矣。」曹睿於是有所減省。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十二月癸巳,陳群逝世,謚曰靖侯。其子陳泰嗣任。曹睿追思陳群之功德,於是分給陳群戶邑,並封一子列侯。《魏書》載:陳群前後數次,密陳朝廷得失,每次上奏都封隱其事,輒毀草擬文件,時人及其子弟均不能知其所奏。有人譏議陳群居位拱默,正始中詔撰群臣上書,以為名臣奏議,朝士乃見陳群諫事,皆甚嘆息。《袁子》曰:有人說「故少府楊阜不是忠臣嗎?看到人主之不當,便勃然大怒而觸其所非,與人說話也未嘗稍違道德,這不正是所謂『王臣謇謇,匪躬之故』之人嗎!」答道:「但這只可謂是直士,其忠與否,吾不得而知。所謂仁者愛人。施於君上的稱之為忠,施於雙親的稱之為孝。忠孝者,是其本一。所以真正的仁愛之最的人,倘若君親有過,諫言不能入,應求之反復,情不得已而言,而不忍向外宣播。今為人臣,見人主失道,直詆其非而播揚其惡,可謂直士,而未為忠臣。故司空陳群則不然,他談論終日,未嘗言人主之非;書數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謂群於是乎長者矣。」
三國志·陳群傳
陳群字長文,祖父實,父紀,叔父湛,皆有盛名。群為兒時,實常奇異之,謂宗人父老曰:「此兒必興吾宗。」魯國孔融高才倔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後與群交,更為紀拜,由是顯名。劉備臨豫州,辟群為別駕。時陶謙病死,徐州迎備,備欲往。群說備曰:「袁術尚強,今東,必與之爭。呂布若襲將軍之後,將軍雖得徐州,事必無成。」備遂東,與袁術戰。布果襲下邳,遣兵助術,大破備軍,備恨不用群言。舉茂才,除柘令,不行,隨紀避難徐州。屬呂布破,太祖辟群為司空西曹掾屬。時有薦樂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還教,以為模、逵穢德,終必敗,太祖不聽。後模、逵皆坐姦宄誅,太祖以謝群。群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太祖皆用之。後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以群為知人。除蕭、贊、長平令,父卒去官。以司徒掾舉高第,為治書侍御史,轉參丞相軍事。魏國既建,遷為御史中丞。時太祖議復肉刑。令曰:「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昔陳鴻臚以為死刑有可加於仁恩者,正渭此也。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論乎?」群對曰:「臣父紀以為漢除肉刑而增加笞,本興仁惻而死者更眾,所謂名輕而實重者也。名輕則易犯,實重則傷民。
《書》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著劓、刖、滅趾之法,所以輔政助教,懲惡息殺也。且殺人償死,合於古制;至於傷人,或殘毀其體而裁剪毛發,非其理也。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蠶室,盜者刖其足,則永無淫放穿窬之奸矣。夫三干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漢律所殺殊死之罪,仁所不及也,其餘逮死者,可以刑殺。如此,則所刑之與所生足以相貿矣。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殺之刑,是重人支體而輕人軀命也。」時鍾繇與群議同,王朗及議者多以為未可行。大祖深善繇、群言,以軍事未罷,顧眾議,故且寢。
群轉為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掾。在朝無適無莫,雅仗名義,不以非道假人。文帝在東宮,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禮,常嘆曰:「自吾有回,門人日以親。「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中正制,群所建也。及踐阼,遷尚書僕射,加侍中,徙尚書令,進爵潁鄉侯。帝征孫權,至廣陵,使群領中領軍。帝還,假節,都督水軍。還許昌,以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帝寢疾,群與曹真、司馬宣王等並受遺詔輔政。明帝即使,進封潁陰侯,增邑五百,並前千三百戶,與征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開府。頃之,為司空,故錄尚書事。
是時,帝初蒞政,群上疏,曰:「《詩》稱『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又曰『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道自近始,而化洽於天下。自喪亂以來,干戈未戢,百姓不識王教之中,懼其陵遲已甚。陛下當盛魏之隆,荷二祖之業,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則兆民幸甚。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國之大患也。若不和睦則有仇黨,有仇黨則毀譽無端,毀譽無端則真偽失實,不可不深防備,有以絕其源流。」太和中,曹真表欲數道伐蜀,從斜谷入。群以為「太祖昔到陽平攻張魯,多收豆麥以益軍糧,魯未下而食猶乏。今既無所因,且斜谷阻險,難以進退,轉運必見鈔截,多留兵守要,則損戰士,不可不熟慮也」。帝從群議。真復表從於午道。群又陳其不便,並言軍事用度之計。詔以群議下真,真據之遂行。會霖雨積日,群又以為宜詔真還,帝從之。
歷史評價
袁子曰:「故司空陳群則不然,其談論終日,未嘗言人主之非;書數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謂群於是乎長者矣。」(《三國志魏書二十二陳群傳》)
博物記曰:「太丘長陳寔、實子鴻臚紀、紀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於漢、魏二朝並有重名,而其德漸漸小減。」(《三國志魏書二十二陳群傳》)
陳壽評曰:「陳群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久居斯位…咸不忝厥職雲。」(《三國志魏書二十二桓二陳徐衛盧傳》)
陳壽評曰:「追觀陳群之議,棧潛之論,適足以為百王之規典,垂憲范乎後葉矣。」(《三國志魏書五後妃傳》)
彧別傳曰:「前後所舉者,命世大才,邦邑則荀攸、鍾繇、陳群…」(《三國志魏書十荀彧傳》)
『貳』 提供一下《三國演義》的精彩片段 【150字左右】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飛曰:「吾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
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
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
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
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
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來日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
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一夥伴當,趕一群馬,投莊上來。玄德曰:「此
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來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每
年往北販馬,近因寇發而回。玄德請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
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玄
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
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共聚鄉勇五百餘人,來見鄒靖。鄒
靖引見太守劉焉。三人參見畢,各通姓名。玄德說起宗派,劉焉大喜,遂認玄德
為侄。
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章,寫的就是桃園結義,那時是劉、關、張三人結義,發誓要同年同月同日死。劉、關、張三人素不相識,在一次偶爾中結了義,我總以為他們三人最多相持幾年也差不多,就會分開的,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因為他們三人從桃園結義到死都未曾分離。有一句話叫做「身在曹營心在漢」,將的就是曹操想留住關羽這個將才,但情誼使關羽沒有投降曹操,曹操見關羽如此講義氣,便放他走了。
劉、關、張三人雖誓說同年同月同日死,但關羽卻第一個死。關羽帶著大兒子關興應戰敵人,卻被孫權讓人用計抓獲。但關羽父子寧死不服,便英年早逝了。劉備和張飛知道後心中憤怒,便起兵征戰東吳,可張飛因對將士不好,被范疆和張達陷害,取了首級給孫權。劉備得知後,心中十分惱火,扎營七百里,征伐孫權。可劉備最終也沒聽孔明的話,而病死了。劉、關、張三人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劉、關、張三人就因為關羽的死,而其他兩人也先後喪命。可見此三人的義氣是多麼的重,三個都是深情厚誼的好漢,但又因為他們的沖動而毀譽一旦。
久分必合,最終三國歸了晉,晉王司馬炎統領了三國。但劉、關、張的故事卻在我心中回盪。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貂蟬轉入簾內,深深再拜。卓見貂蟬顏色美麗,便問:
「此女何人?」允曰:「歌伎貂蟬也。」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蟬執檀板低
謳一曲。正是 :
「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允命貂蟬把盞。卓擎杯問曰:「青春幾何?」貂蟬曰:「賤妾
年方二八。」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允起曰:「允欲將此女獻上太師,未
審肯容納否?」卓曰:「如此見惠,何以報德?」允曰:「此女得侍太師,其福
不淺。」卓再三稱謝。允即命備氈車,先將貂蟬送到相府。卓亦起身告辭。允親
送董卓直到相府,然後辭回。
在《三國演義》第八回中,王司徒用了「連環計」,與呂布二人一起除掉了董卓,「連環計」在這次事件中尤為重要。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即為「連環計」,意思是:敵方兵多將廣,力量強大之時,我方不可以與之硬拼,應當使以計謀,使他們自我牽制,藉以削弱他的強勢。將帥若能巧妙地運用計謀,克敵制勝就如有天神相助一般。
所以,一個人如果學了知識不會運用就等於沒學,一個人學了知識就是為了將來能用上。「連環計」我們雖然現在不需要用,但這是我們古代人所創造地,它是中國地歷史,所以我們也需要了解這些中國古代地智慧結晶以及制勝法寶。
在以後地學習中,任何一個知識我都要熟記於心,也要象王司徒一樣會運用它們,讓這些知識幫助我們,因為學習了知識並不會用等於沒學,所以我們一定要將這些知識牢牢掌握。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候五關斬六將●
卻說曹操部下諸將中,自張遼而外,只有徐晃與雲長交厚,其餘亦皆敬服;
獨蔡陽不服關公,故今日聞其去,欲往追之。操曰:「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
丈夫也。汝等皆當效之。」遂叱退蔡陽,不令去趕。程昱曰:「丞相待關某甚厚,
今彼不辭而去,亂言片楮,冒瀆鈞威,其罪大矣。若縱之使歸袁紹,是與虎添翼
也。不若追而殺了,以絕後患。」操曰:「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彼各為其主,
勿追也。」因謂張遼曰:「雲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
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遠,我一發結識他做個人情。汝可先去請住他,待
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後日記念。」張遼領命,單騎先往。曹操
引數十騎隨後而來。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重,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曹操明明知道關羽這一走,猶如放虎歸山,卻並不加害反欲以路費、征袍贈之,其心胸何其廣闊也。沒有這一回的放關,便不會有後來的關羽義釋華容道。
讀了這一回,我更明白了一個道理:與人為善方能與己為善。只要你厚待別人,與他友好相處,那麼以後你有困難時,別人也一定會幫助你。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也要這樣:與他人友好相處,別人有困難時,我們要盡力幫忙,不要因為一些芝麻大的事就鬧矛盾,傷害兩人之間的感情。
希臘作家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有幾個好朋友是何等的幸福,朋友之間不應該有沖突,就算有,也不能讓它成為朋友溝通的障礙,要知道,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是很快樂的,他能幫你的憂傷、憤怒減半,但卻能把你的興奮、激動、快樂倍增。
那麼,珍惜你現在身邊的每一個朋友,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時已經太晚了。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曹操回觀岸上營寨,幾處煙火。黃蓋跳在小船上,背後數人駕舟,冒煙突火,來尋曹操。操見勢急,方欲跳上岸,忽張遼駕一小腳船,扶操下得船時,那隻大船,已自著了。張遼與十數人保護曹操,飛奔岸口。黃蓋望見穿絳紅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進,手提利刃,高聲大叫:「曹賊休走!黃蓋在此!」操叫苦連聲。張遼拈弓搭箭,覷著黃蓋較近,一箭射去。此時風聲正大,黃蓋在火光中,那裡聽得弓弦響?」正中肩窩,翻身落水。正是:火厄盛時遭水厄,棒瘡愈後患金瘡。
看到曹操失敗後,回想起來,是中了黃蓋的計策,為了得到黃蓋的「水軍」與「糧食」,因而讓黃蓋進入了曹操的水寨,結果因小失大,也使曹操統一中國的計劃破滅了。
所以,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社會上有著越來越多的騙局,而這些騙局往往會讓你有收益,我們往往只顧了眼前的利益,而吃了大虧,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也不常發生,但讓我們吃了大虧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心中的那種貪婪,為了得到金錢、地位,我們才上當受騙。
我們決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因小失大,而要做一個辦事小心謹慎認真的好學生。
『叄』 太倉這邊哪招歌手,什麼歌都會唱聰明伶俐,男,23歲
再見小時候 - 南拳媽媽
詞:宇豪
曲:宇豪、彈頭
有一天我翻開舊舊的相簿
上面寫著給最心愛的寶物
裡面有我穿幼稚園的制服
還有一張是我媽媽的笑容
突然發現時間變得很倉促
爸爸媽媽變得互相不認輸
我放下相簿 頭靠著窗戶
看著天空視線變模糊
合:透明糖果罐 (請快融化完)
繽紛的氣球 (在離開中飄散)
我們就這樣漸漸牽起了勇敢
隔壁班的女孩(我喜歡的女孩)
她從來不愛我
抽屜還擺著被退回的溫柔
合:再見了小時候 懵懂的我 現在的夢已經成熟
風在朗誦 下課的鍾 時光靜靜的走
鮮嫩的夢已經熟透
夕陽灑落 讓剪影斑駁
舊舊的圍牆外頭 悄悄圍起未來的輪廓
合:透明糖果罐 (請快融化完)
繽紛的氣球 (在離開中飄散)
我們就這樣漸漸牽起了勇敢
隔壁班的女孩 (我喜歡的女孩)
她從來不愛我
抽屜還擺著被退回的溫柔
合:再見了小時候 懵懂的我 現在的夢已經成熟
風在朗誦 下課的鍾 時光靜靜的走
鮮嫩的夢已經熟透
夕陽灑落 讓剪影斑駁
舊舊的圍牆外頭 悄悄圍起未來的輪廓
合:再見了小時候 懵懂的我 現在的夢已經成熟
風在朗誦 下課的鍾 時光靜靜的走
鮮嫩的夢已經熟透
夕陽灑落 讓剪影斑駁
『肆』 盛澤到太倉的公交車幾點出發
1.理所當然的冠軍 崑山 崑山號稱小台北,經濟國際化領先,外企眾多,大量的工作機會和優良的工作環境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此發展,現在在崑山的外地人數量和本地人旗鼓相當,這座富有活力的城市深受年輕人喜歡.當然也有人說崑山是因為色情業發達,才贏得很多台灣人喜歡.崑山目前的不足是工資偏低,與其經濟地位還不相稱.崑山如能並入上海,藉助上海雄厚的財力會發展更好,祝福崑山. 2. 穩健的經濟巨人 江陰 江陰前幾年在華夏第一縣上與順德爭得不可開交,現在冷不妨被崑山超過了,很多江陰人顯然都不服氣.但看看近幾年兩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明白了,江陰每年經濟只增長幅度10%多一點,增速只有崑山的一半,但江陰的經濟實力仍然是江蘇所有縣市中最強的,所以說它是穩健的經濟巨人. 江陰也是江蘇所有縣市中最有可能成長為大都市的,但這座城市野心太大,成天要脫離無錫,做地級市.可看看現實中的江陰,大企業雖然多,但土生土長的江陰本地企業又有多少從事高新技術產業.不是外企唱主角的江陰,吸引外地人才也遠沒有崑山多. 江陰並入無錫不是很好嗎?無錫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江陰重點發展重化工業,兩者錯位發展.而且錫澄組合而成的啞鈴式城市有望躋身於中國十大城市行列,江陰的名字也會保留,江陰在海內外的美名也會繼續流傳下去.希望所有江陰人都支持錫澄合並! 3.最具戰略意義的城市 新沂 近年來區域發展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腹地偏北的江蘇與廣東其實並不存在多大競爭,長三角與珠三角的競爭更多存在於上海寧波和廣州深圳四座港口城市對腹地的爭奪.江蘇與浙江的關系也只是共同輔佐上海,成為世界級的經濟圈.江蘇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山東,尤其是魯南與蘇北之間,不象長三角處於同一經濟圈內,不存在一方發展起來帶動另一方發展的可能,而是一方發展起來,另一方被邊緣化. 幸好忽視蘇北多年的江蘇省政府意識到這一點,於是想扶持新沂對抗魯南的臨沂,可以說新沂強了,對蘇北發展是有戰略意義的.新沂,希望你快點成長起來! 4.最不被人看好的發達縣市 張家港 地理上離無錫近,卻被蘇州管轄,結果兩個城市的輻射都接受不到,城市怎麼都做不大. 發展了很多年,房價番了幾番,產業結構還是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寥寥無幾.外企不多,小的私企倒很多.外地人不少,但大多是作苦力的,外地人才來張發展的也很少.當地的財富絕大部分集中於少數私營企業家手裡,工資又低,經濟發展的好處只有當地的少數人才能享受到. 張家港人也很自滿,自以為張家港全國出名,很好.看看城市裡滿街跑的要踩好幾下油門才能發動的小型牡丹牌公交車,就覺得這是一座下等城市.張家港也是蘇南為數不多的還沒實行公交車無人售票的城市,而且張家港的公交車超貴,從市區到其經濟中心保稅區,短短的三十分鍾的路程要四快錢,而且擠的連腳都沒地方放.這么差的服務,張家港人還振振有詞地對你說:」張家港公交車貴是因為張家港生活水平高」.想想生活水平最高的上海,公交票價才不過兩塊.張家港,悲哉! 5.最不應該存在的城市 通州 現在連宿豫都撤縣設區了,但三麵包圍南通的通州卻遲遲不見動靜.通州發展好的地方都給了南通,通州離南通遠的北部又發展不起來;南通也象是蛋殼里的蛋黃,長不大,兩者就這樣內耗著.通州,擺在你前方的路究竟是什麼? 6.最有負盛名的城市 如皋 如皋號稱長壽之鄉千年古城,於是引得不少人想去置業.誰知一打聽才知,如皋的經濟是南通所有縣市中最落後的,連北三市都不如,真是令人掃興. 7.江蘇沿海大都市 東台 東台是鹽城至啟東漫長海岸線上的次中心城市,城市規模遠超過其它縣市,說它是江蘇沿海大都市一點都不為過.在九七年,東台本來可以升為地級市,但造化弄人,現在的東台發展的還不如南通北三市.東台的劣勢是少個海港,大豐港要在東台就好了.東台,祝福你! 8.最有實力叫板其頂頭上司的城市 泰興 泰州雖在96年升為地市,但其市區人氣並不如泰興這個底下的縣級市.號稱銀杏之鄉的泰興現在有了國家級精細化工園,近年來城市建設也是日新月異.泰興,祝福你! 9.沒落的貴族 丹陽 昔日的蘇南明星城市,今日江南的江北.不過瘦死的駱馱比馬大,丹陽,你就留在鎮江當老大吧!到了江北,你也能制服除了南通南三市之外的所有窮弟兄. 10.江蘇的重慶 常熟 常熟以前是地級市,理所當然是江蘇所有縣市中最大的,但其縣域也很大,不油讓人想起大城市大農村的重慶.沿著狹窄老舊的204
『伍』 太倉舍費樂中國有限公司
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是舍弗勒位於中國江蘇省太倉市生產基地的管理公司,成立於1995年9月,原名依納(中國)有限公司。太倉生產基地是舍弗勒在中國大陸地區設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目前擁有4座工廠。截至2011年底,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擁有生產員工和管理人員4,000多人。
太倉一廠:
太倉一廠於1998年投產,主要生產汽車發動機部件和汽車變速箱零部件。
地址:江蘇省太倉經濟開發區朝陽東路18號
郵編:215400
電話:+86 512 5395 7700
太倉二廠:
太倉二廠於2006年7月投產,主要生產風電、重工和動力傳動裝備中的高精密中大型軸承、直線導軌以及汽車超越皮帶輪和變速箱換檔定位銷等。
太倉三廠:
太倉三廠於2006年12月投產,主要產品為汽車底盤和變速箱零配件,包括輪轂軸承、離合器、雙質量飛輪和離合器釋放系統等。
太倉四廠:
太倉四廠將於2012年建成投產,生產精密軸承和重要汽車零部件。
地址:江蘇省太倉經濟開發區舍弗勒路1-3號
郵編:215400
電話:+86 512 5395 8000 (摘自前程無憂網)
太倉舍弗勒 待遇福利分析(根據用戶分享的數據)
加班小時 太倉舍弗勒 75%不加班 ,25%加班5-10小時
公積金 75%的人反饋說有住房公積金 ,12%的說不清楚有沒有 ,12%的說沒有
工作天數 87%的人每周工作5天,12%的人每周工作6天
社保 100%的人反饋說有社保
團隊活動 60%的人反饋說偶爾有團隊活動 ,20%說沒有 ,20%說經常有
衣著要求 66%的人反饋說隨意穿著上班 ,33%說需要著制服上班(摘自925職業圈)
『陸』 杜高,杜賓,太倉,獵梗,下司以上犬種狩獵最優秀的是哪種
什麼場地?獵什麼獵物?你是希望狗把獵物趕出來讓你射擊還是希望狗幫你制服獵物?
北方的話杜高需要的適應期會比較長,冬天注意保暖。杜高不大適合叢林山區地形比較合適灌木和草原,擅長對付大型獵物,會上去撲咬獵物直至將其制服。
杜賓有梗犬和靈緹血統,智商很高,能狩獵,很能跑,但對付大型獵物夠嗆,其咬合方式比較特殊,剪刀式咬合一咬咬很多下,而不是一口咬住不放型。。。同樣不大適合叢林山區地形
太倉、小獵梗都屬於梗犬,對付小型動物挺好,野兔、獾子、老鼠。。甚至會鑽進洞里把獵物刨出來
下司犬,體型不大但非常適合本土的環境與地形,數量足夠的話趕山沒問題
呃,對於獵犬而言訓練也是很重要的怎麼讓其開口撕咬獵物最大程度上激發追逐獵物的本能很重要,犬種的先天能力並不是太重要,我還見過一群拉布拉多制服野豬的。。。
如果你是犬獵愛好者,就應該明白集中獵犬搭配使用效果更好,太倉的嗅覺挺好可以追蹤、像梗犬這類小型犬會把獵物從洞里趕出來讓其他狗撕咬,再有足夠數量的群獵犬制服野豬等大獵物都不是問題。
『柒』 江蘇省吳江市松陵鎮怎麼樣啊,發達不
1.理所當然的冠軍------崑山
崑山號稱小台北,經濟國際化領先,外企眾多,大量的工作機會和優良的工作環境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此發展,現在在崑山的外地人數量和本地人旗鼓相當,這座富有活力的城市深受年輕人喜歡.當然也有人說崑山是因為色情業發達,才贏得很多台灣人喜歡.崑山目前的不足是工資偏低,與其經濟地位還不相稱.崑山如能並入上海,藉助上海雄厚的財力會發展更好,祝福崑山.
2. 穩健的經濟巨人------江陰
江陰前幾年在華夏第一縣上與順德爭得不可開交,現在冷不妨被崑山超過了,很多江陰人顯然都不服氣.但看看近幾年兩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明白了,江陰每年經濟只增長幅度10%多一點,增速只有崑山的一半,但江陰的經濟實力仍然是江蘇所有縣市中最強的,所以說它是穩健的經濟巨人.
江陰也是江蘇所有縣市中最有可能成長為大都市的,但這座城市野心太大,成天要脫離無錫,做地級市.可看看現實中的江陰,大企業雖然多,但土生土長的江陰本地企業又有多少從事高新技術產業.不是外企唱主角的江陰,吸引外地人才也遠沒有崑山多.
江陰並入無錫不是很好嗎?無錫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江陰重點發展重化工業,兩者錯位發展.而且錫澄組合而成的啞鈴式城市有望躋身於中國十大城市行列,江陰的名字也會保留,江陰在海內外的美名也會繼續流傳下去.希望所有江陰人都支持錫澄合並!
3.最具戰略意義的城市------新沂
近年來區域發展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腹地偏北的江蘇與廣東其實並不存在多大競爭,長三角與珠三角的競爭更多存在於上海寧波和廣州深圳四座港口城市對腹地的爭奪.江蘇與浙江的關系也只是共同輔佐上海,成為世界級的經濟圈.江蘇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山東,尤其是魯南與蘇北之間,不象長三角處於同一經濟圈內,不存在一方發展起來帶動另一方發展的可能,而是一方發展起來,另一方被邊緣化.
幸好忽視蘇北多年的江蘇省政府意識到這一點,於是想扶持新沂對抗魯南的臨沂,可以說新沂強了,對蘇北發展是有戰略意義的.新沂,希望你快點成長起來!
4.最不被人看好的發達縣市------張家港
地理上離無錫近,卻被蘇州管轄,結果兩個城市的輻射都接受不到,城市怎麼都做不大.
發展了很多年,房價番了幾番,產業結構還是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寥寥無幾.外企不多,小的私企倒很多.外地人不少,但大多是作苦力的,外地人才來張發展的也很少.當地的財富絕大部分集中於少數私營企業家手裡,工資又低,經濟發展的好處只有當地的少數人才能享受到.
張家港人也很自滿,自以為張家港全國出名,很好.看看城市裡滿街跑的要踩好幾下油門才能發動的小型牡丹牌公交車,就覺得這是一座下等城市.張家港也是蘇南為數不多的還沒實行公交車無人售票的城市,而且張家港的公交車超貴,從市區到其經濟中心保稅區,短短的三十分鍾的路程要四快錢,而且擠的連腳都沒地方放.這么差的服務,張家港人還振振有詞地對你說:」張家港公交車貴是因為張家港生活水平高」.想想生活水平最高的上海,公交票價才不過兩塊.張家港,悲哉!
5.最不應該存在的城市------通州
現在連宿豫都撤縣設區了,但三麵包圍南通的通州卻遲遲不見動靜.通州發展好的地方都給了南通,通州離南通遠的北部又發展不起來;南通也象是蛋殼里的蛋黃,長不大,兩者就這樣內耗著.通州,擺在你前方的路究竟是什麼?
6.最有負盛名的城市------如皋
如皋號稱長壽之鄉千年古城,於是引得不少人想去置業.誰知一打聽才知,如皋的經濟是南通所有縣市中最落後的,連北三市都不如,真是令人掃興.
7.江蘇沿海大都市------東台
東台是鹽城至啟東漫長海岸線上的次中心城市,城市規模遠超過其它縣市,說它是江蘇沿海大都市一點都不為過.在九七年,東台本來可以升為地級市,但造化弄人,現在的東台發展的還不如南通北三市.東台的劣勢是少個海港,大豐港要在東台就好了.東台,祝福你!
8.最有實力叫板其頂頭上司的城市------泰興
泰州雖在96年升為地市,但其市區人氣並不如泰興這個底下的縣級市.號稱銀杏之鄉的泰興現在有了國家級精細化工園,近年來城市建設也是日新月異.泰興,祝福你!
9.沒落的貴族-----丹陽
昔日的蘇南明星城市,今日江南的江北.不過瘦死的駱馱比馬大,丹陽,你就留在鎮江當老大吧!到了江北,你也能制服除了南通南三市之外的所有窮弟兄.
10.江蘇的重慶------常熟
常熟以前是地級市,理所當然是江蘇所有縣市中最大的,但其縣域也很大,不油讓人想起大城市大農村的重慶.沿著狹窄老舊的204國道,驅車穿過常熟的東西市域,沿途都是廣袤的農村,也沒感覺到有百強縣排名上的那麼厲害,倒是路不太好,車速很慢.
常熟跟張家港一樣,財富也集中在當地少數私營企業家手裡,工資也不高,外地人才也不多.不過常熟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有蘇通大橋,以後發展前景比張家港好.
11.最有發展前途的縣市------太倉
太倉緊鄰上海,又是長江第一港,發展前途不容小看.以前太倉落後蘇州其它縣市很多,現在才剛開始發展.太倉,祝福你!希望你成為明日的外資高地,不要象蘇南其它縣市,為了剝削人的小資本家犧牲土地.
12.人口最多的縣市------邳州
徐州宿遷一帶,象山東一樣重男輕女,是全國有名的超生地區,邳州也是江蘇人口第一縣,不過在外面的邳州人都很好相處..邳州,奉勸你,把計劃生育搞搞好,要不然,在東隴海第三工業城市上與新沂爭得再歡,人均經濟上還是會敗下陣來.
13.最患得患失的縣市-----武進
武進如今雖然成了常州的一個區,但武進獨立派還是有很大的勢力.可是看看現實,武進從八十年代蘇南最好的縣,滑落到現在的五名開外,武進在與常州對地盤和資源的爭奪中,從來沒有占過上風.而現在並入常州的武進才真正迎來了發展的春風,武近以後將成為江蘇的職教基地和長三角灰領的搖籃,並且利用毗鄰中心城市的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又可為.武進,看好你!
14.最數典忘宗的城市------句容
句容現在大肆叫囂要做南京新東郊,句容人也對外宣傳句容並入南京了,跟著南京這個大哥,總歸不吃虧,句容的心思大家都能理解,可不能把昔日的東家說扔就扔了.
15.最天高皇帝遠的城市------宜興
宜興處於蘇尾皖首,雖然由無錫管轄,但從無錫出發去宜興,還得穿過另一個市常州, 宜興,真可謂是天高皇帝遠.
16.選錯縣址的城市------吳江
吳江市府所在地松陵無論是人氣和知名度都不及另一個鎮,盛澤,讓人不免覺得選錯了縣址,但事實上, 盛澤,太靠近浙江,確實不適合作市府.
17.嫁錯郎的城市------靖江
靖江歷史上一直屬江南管轄,無論其口音還是風俗,都跟蘇南接近,劃入江北多年,並未與江北其它城市融合,近年來在與江陰的跨江開發中,有回歸江南的趨勢.
18.江蘇的北大荒------大豐
說它是江蘇的北大荒,主要是因為它有大片未開墾的灘塗,.與北大荒不同的是,大豐借力於大豐港,以後會很有發展前途.
19.最悲情的縣市------江都
江都是揚州的別稱,揚州由國際大都市淪落為今天的三流城市,與它同名的江都也未能倖免於難,江都雖是揚州一體兩翼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今天的江都遠遠落後於沿江其它城市,真可謂與揚州一樣的悲情.
20.北上海-------海門
北上海在海門和啟東之間爭了很久,目前海門經濟實力稍強於啟東,但海門的城市建設不怎樣,說它是北上海,其實是說其城市建設水平如同以前沒落時期的上海,不過海門的發展前景被廣為看好 2006年全國百強縣排名( 江蘇) 1 江蘇江陰市 2 江蘇崑山市3 江蘇張家港市4 江蘇常熟市6 江蘇吳江市9 江蘇宜興市13江蘇太倉市26江蘇丹陽市 36江蘇海門市39江蘇通州市 51江蘇泰興市52江蘇啟東市 54江蘇溧陽市 56江蘇江都市66江蘇東台市86江蘇靖江市87江蘇如東縣93江蘇儀征市94江蘇銅山縣96江蘇海安縣 98江蘇大豐市
『捌』 太倉怎麼去常州嬉戲谷
太倉坐汽車到常州。在你的下車點便有專線線路(線路1) : 直達 嬉戲谷
具體去哪個窗口哪個地方乘車可以詢問北廣場(你下車出來做自動扶梯往地下去便是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內穿制服的MM
『玖』 太倉有人自稱黑道,說話比黑道老大還威風,遇上這種人怎麼辦
對付這種裝#B的人 最好的方法是你比他還裝#B
『拾』 明朝是怎麼被滅的
財政危機
明中葉,明政府財政危機逐漸嚴重。正德以後,由於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隱匿賦稅,明政府財政收入逐漸減少。與此同時,封建王朝支費卻與日俱增。特別是蒙古俺答勢力進逼北京後,明政府添兵設餉,軍費大增。1551年,各邊境餉銀達500多萬兩,修邊塞等工役所需又800餘萬兩,兩項合計約1300萬兩。而正賦及其他加派總共才1000萬兩。這時,皇族支費也多得驚人。嘉靖末,皇族達28492位。當時,全國田賦輸京米400萬石,而宗藩歲祿達853萬石,「歲輸亦不足供祿米之半」。加上皇室奢侈,冗官冗食,嘉靖一朝每年財政虧空多者近400萬兩,少者也有百餘萬兩。到1567年(隆慶元年),太倉銀僅存135萬兩,只足三個月的開支。明王朝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流民現象的加重
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為了躲避賦稅、徭役、地租的追呼敲撲,不得已離鄉背井,成為流民。明初在個別地區已經出現流民。到正統以後,流民幾乎遍布全國,其中山西、河北、山東、陝西、河南、安徽、江蘇、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地最為嚴重。估計,當時全國流民,總數大約有六百萬人,佔在籍人口的十分之一,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地處湖北、河南、四川、陝西交界的荊襄山區,是當時流民的重要去所,這里山谷厄塞,川險林深,有大量沃土可供耕墾,封建統治也比較薄弱。從正統以來,流民湧入越來越多,至景泰、天順年間,大約聚集了幾十萬。
明中葉的農民起義
明代中期,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高度發展,階級矛盾日趨激化,全國各地農民反抗地主階級的統治,從逃亡到抗賦抗役,從「盜礦」到武裝反抗「礦禁」、「封山」。從抗租到武裝「踞田奪地」,斗爭形式多樣,規模越來越大。其中在正統時,爆發了葉宗留、鄧茂七起義,他們以礦工、農民為主,曾攻佔了閩、浙、贛三省部分地區。
天順、成化時,在荊襄山區又爆發了劉通、李原領導的大規模流民起義。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在廣大流民的堅持斗爭下,明朝政府不得不在荊襄山區設立鄖陽府,增置竹溪、鄖西等七縣,允許流民開墾荒地,成為合法編戶良民。
正德年間,在河北又出現了楊虎、劉六等領導的起義。起義軍攻佔了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許多州縣,「橫行中原」,並曾三次進逼北京。
此外,在四川、貴州以及廣西等地,還先後爆發了許多少數民族的起義。這些起義,對明朝統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