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二戰日本陸軍制服

二戰日本陸軍制服

發布時間:2021-11-15 13:56:59

1. 請問二戰日本海軍軍服和陸軍軍服哪個有氣質

那自然是海軍軍服

海軍是所謂的貴族軍種,在各個方面要體現貴族氣質
自然是海軍軍服更漂亮,全英式的
普通軍官也有禮服

2. 請問侵華日軍有幾套軍服

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國東北的日軍
左為日本關東軍步兵列兵,頭戴「18式」鋼盔,身穿羊毛防寒襖。
中為雪地作戰步隊士兵,頭戴類似鋼盔的防寒盔,這種盔很像當時納粹德軍的鋼盔。
右為日本陸軍騎兵上尉,領章為淡綠色,這是日本騎兵的兵種色。

左為日本陸軍少佐(也就是少校),穿的是風衣
中為日本關東軍「抗聯討伐隊」的下士,頭戴棉帽。
右為日本關東軍二等兵,身穿防雪衣。

1932年進攻中國山海關關內的日軍
左為日本陸軍關東軍大佐(也就是上校)
中為日本陸軍關東軍中將
右為日本關東軍鐵道衛戍一等兵,手持「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

入侵外蒙古的日本關東軍
左為日本陸軍防化兵,手戴防化手套,左手擰著一件防化服。
中為日軍上尉戰車長,頭戴皮製防撞帽,軍銜表示在胸口。
右為日本陸軍軍事工程局少將局長,其領章為為工程兵的褐色領章。

入侵中國東部,凇滬會戰中。
左為日本陸軍中國派遣軍二等兵。
中為日本陸軍中國派遣軍軍曹,頭系日本國旗的帶子,手中在搖著一面帶紅穗邊的太陽旗。看來,是著名的第5師團。
右為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的海軍陸戰隊列兵,日本第三艦隊在二戰期間主要承擔對中國沿海和江河的佔領,是當是中華民國海軍的對手,
1931年1·28上海抗戰中就是由盤距在上海的日本第三艦隊的海軍陸戰隊挑起的。

1938年入侵中國南部
左為日本陸軍炮兵少校,其領章為黃色。
中為日本陸軍步兵中校,其軍銜表現在領章上,兵種設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紅色為步兵。
右為日本陸軍上校,頭戴類似二戰時泰國軍隊的頭盔,軍服為田野綠,能更好適應中國南方的環境色

1945年,在中國中原戰場。
左為日本陸軍上校,手拿微型軍用地圖,綉口一道綠杠,三顆黃星。
中為日本陸軍少將,綉口三道綠杠,一顆黃星。
右為日本陸軍一等兵,頭戴鑲有黃色五角星的"90式」鋼盔,手持一挺「99式」輕機槍。(仿捷克ZB26)

二戰時日本本土守備軍
左為日本陸軍九洲駐防旅的上尉。
中為本洲守備步隊的二等兵,其鋼盔有網狀物。
右為陸軍軍校學員兵,頭戴軍校大蓋帽。

3. 二戰日本軍裝上的M標記是什麼意思

日本陸軍在二戰中有好幾款軍服,主要是跟據的戰場環境而更替,最著名的是「昭和5式和「98式」
「昭和5式」設有肩章,軍銜也體現在肩章上面,領章則是體現兵種,分兩叉型,以不同顏色來區分。紅色(步兵)、綠色(騎兵)、黃色(炮兵)、黑色(憲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藍色(軍樂)、深藍色(汽車兵)、青藍色(航空兵)、白色(軍法)、桔紅色(參謀)、桔黃色(山地兵)、深紅色(裝甲兵)、深綠色(葯劑)、茶色(司務)、銀灰色(軍醫)、紫色(獸醫)。

這種軍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為倒山字型,軍紐) 口為銅制,很大很顯眼,質地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陸軍就是穿的這種軍服。

98式」軍服特徵是軍銜表現在領子上,領章塊很小,遠處不易查覺。原因是「昭和5式」的軍銜設在肩上,陸軍將官金色肩章很顯眼,由於在中國戰場上游擊戰很頻繁。

日本軍方擔不少上戰場視查或督戰的陸軍高級將領會成為中國游擊隊或狙擊手的靶子,所以改穿這種「98式」,兵種表現為 「M」型胸章,一般別在右胸,顏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樣。

4. 為什麼日本陸軍二戰軍服帽子有兩種

1938年5月以前是昭五式軍服,就是無論官兵都是大檐帽,立領上為鍬型兵種章,肩章上為軍銜。
1938-年5月31日至1941年7月30日是九八式軍服,大檐帽改為戰斗帽,立領改翻領,軍銜改為領章,取消兵種章,改為在右胸綴山形兵種綉章。

5. 二戰日本陸軍士兵的軍服顏色

日本陸軍在二戰中有好幾款軍服,主要是跟據的戰場環境而更替,最著名的是「昭和5式」和「98式」。 日本陸軍軍服顏色為國防色,國防色是日本陸軍基本顏色,就是茶綠色,國內影視劇道具軍裝不準。不是土黃色。陸軍夏季的襯衫是枯草黃

「昭和5式」設有肩章,軍銜也體現在肩章上面,領章則是體現兵種,分兩叉型,以不同顏色來區分。紅色(步兵)、綠色(騎兵)、黃色(炮兵)、黑色(憲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藍色(軍樂)、深藍色(汽車兵)、青藍色(航空兵)、白色(軍法)、桔紅色(參謀)、桔黃色(山地兵)、深紅色(裝甲兵)、深綠色(葯劑)、茶色(司務)、銀灰色(軍醫)、紫色(獸醫)。這種軍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為倒山字型,軍紐口為銅制,很大很顯眼,質地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陸軍就是穿的這種軍服。

「98式」軍服特徵是軍銜表現在領子上,領章塊很小,遠處不易查覺。原因是「昭和5式」的軍銜設在肩上,陸軍將官金色肩章很顯眼,由於在中國戰場上游擊戰很頻繁。日本軍方擔不少上戰場視查或督戰的陸軍高級將領會成為中國游擊隊或狙擊手的靶子,所以改穿這種「98式」,兵種表現為 「M」型胸章,一般別在右胸,顏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樣。
總的來說,二戰時日本陸軍的軍服也不止上述兩種,還有些寒冷地區,如在中國東北和西伯利亞使用的冬裝。還有在東南亞和緬甸使用的「40式」熱帶作戰服。

6. 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編制

1、小隊

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2、中隊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3、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葯小隊),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中隊只有8 挺)。

4、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聯隊部和直屬各中隊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廚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小隊攜帶一日份的彈葯。

5、旅團

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

6、師團

和我軍集團軍的編制類似,約25000-30000人左右。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 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

7. 日本還用二戰的軍服嗎

日本陸軍在二戰中有好幾款軍服,主要是跟據的戰場環境而更替,最著名的是「昭和5式和「98式」 「昭和5式」設有肩章,軍銜也體現在肩章上面,領章則是體現兵種,分兩叉型,以不同顏色來區分。紅色(步兵)、綠色(騎兵)、黃色(炮兵)、黑色(憲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藍色(軍樂)、深藍色(汽車兵)、青藍色(航空兵)、白色(軍法)、桔紅色(參謀)、桔黃色(山地兵)、深紅色(裝甲兵)、深綠色(葯劑)、茶色(司務)、銀灰色(軍醫)、紫色(獸醫)。這種軍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為倒山字型,軍紐) 口為銅制,很大很顯眼,質地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陸軍就是穿的這種軍服。 98式」軍服特徵是軍銜表現在領子上,領章塊很小,遠處不易查覺。原因是「昭和5式」的軍銜設在肩上,陸軍將官金色肩章很顯眼,由於在中國戰場上游擊戰很頻繁。日本軍方擔不少上戰場視查或督戰的陸軍高級將領會成為中國游擊隊或狙擊手的靶子,所以改穿這種「98式」,兵種表現為 「M」型胸章,一般別在右胸,顏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樣。

8. 二戰時日本軍裝領章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二戰時日本軍裝領章上的數字是步兵聯隊(團)的番號順序。比如,阿拉伯數字3就是指步兵第三聯隊(團)。

四五式領章兵科色為:步兵科紅色,炮兵科黃色,騎兵科草綠,工兵科茶褐,輜重兵科深藍,航空兵科天藍,憲兵科黑色,軍樂隊青藍,參謀部白色,經理部茶銀,軍醫部深綠,獸醫部紫色,法務部白色,技術部黃色。

9. 日本二戰時的軍銜和陸軍編制

一、二戰日軍軍銜:

日本陸軍的軍銜一共有六個等十六個等級。即:

大將、中將、少將、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陸軍有元帥的軍銜,但是必須由日本天皇選取,從戰功卓絕的或者資深的大將中選取,由日本天皇親自頒發元帥軍銜。

二、日本二陸軍編制

1、小隊: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2、中隊: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3、大隊:和我軍團的編制類似。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葯小隊);一個55人的炮小隊,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

4、聯隊: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是聯隊,一般日軍將聯隊視為團級單位。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一個81人的彈葯小隊。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

5、旅團:旅團指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的一種軍隊編制.其編制在師團以下,聯隊以上.因戰爭的變化,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編制.每個旅團約3000人--8000人.步兵旅團下轄2個步兵聯隊.獨自混成旅團有6000--8000人.甲種師團一般含兩個步兵旅團。

6、師團:師團是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下轄2旅團、 旅團下轄2步兵聯隊。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一個步兵炮中隊,總編制為28500人。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四個大隊,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總人數為25000人。

(9)二戰日本陸軍制服擴展閱讀:

1853年6月,美國軍艦炮擊鹿兒島。第二年,英、美、法、荷聯合艦隊又向下關轟擊。日本決心效法歐美,改良兵制。當時日本幕府決定仿照西洋軍隊,組織洋式兵隊3個大隊,包括步、騎、炮兵,共計13625人,"井模仿西洋兵制,規定陸海軍將校的階級"。這是日本歷史上最早設立的西歐式軍銜制度。

在二戰期間,陸軍中司令官通常是大將或者中將軍銜,師團長一般是中將,旅團長是少將軍銜,但是也有少量的是中將軍銜。聯隊長一般是中佐或者大佐,大隊長為少佐、大尉軍銜。中隊長多為中尉軍銜,小隊長則是少尉軍銜。

目前,日本自衛隊現行軍銜設6等18級:

1、將官:將一、將二、將補;

2、佐官:一佐、二佐、三佐;

3、尉官:一尉、二尉、三尉;

4、准尉;

5、曹:曹長、一曹、二曹、三曹;

6、士:士長、一士、二士、三士。

10. 二戰日本軍服,胸前的紅色M代表什麼

每個國家的軍種都有自己的獨特習慣,可以是行軍打仗的習慣,也可以是穿衣搭配上的習慣。

總之這一點在二戰的時候體現的很明顯,各個國家都有各個國家的特點。

比較突出的就是日本人,日本人在二戰時期對自己的軍服做了很大的改良,其中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們衣服的左胸部位有一個紅色的M圖案,那麼這個M圖案究竟代表了什麼,它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不過在戰爭途中,屢次更改自己的軍服款式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對軍隊來說首要任務是殺敵,前兩次改革是因為軍服的樣式存在問題,不利於武器的攜帶且太過顯眼,而第三次改變則是有深刻的歷史背景,當時日本人在我國已經盡顯頹勢,很多人都知道日本離失敗已經不遠了。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索性放手一搏,取消M型圖案的使用,力爭把所有兵種融合在一起,造成一種人多兵多的局面,實際上,在我們英勇的八路軍戰士面前,這些行為都是徒勞。

與二戰日本陸軍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穿絨睡衣睡覺暖和嗎 瀏覽:806
體恤大外套小怎麼穿 瀏覽:869
皇馬冬季訓練外套 瀏覽:431
服裝旗袍上衣 瀏覽:114
呢子衣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174
旗袍秀的基本步操作 瀏覽:736
羽絨服時尚的外國品牌 瀏覽:74
正裝可以和馬甲搭配嗎 瀏覽:363
羊長外套搭配什麼圍巾好看 瀏覽:689
男人運動穿的褲子好看 瀏覽:700
粉紅色衛衣搭什麼顏色的褲子好看 瀏覽:150
春秋針織外套女 瀏覽:372
魚馬甲 瀏覽:625
佟年黑色棉衣是什麼牌子 瀏覽:221
白色的大衣配黑色的褲子可以嗎 瀏覽:354
襯衫女冬季寬松 瀏覽:732
在淘寶上查找什麼找褲子好看 瀏覽:30
絕地求生怎麼容易抽到風衣 瀏覽:816
淺紫色風衣如何搭配 瀏覽:802
穿aj1變色龍配什麼褲子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