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鼓樓區)屏東中學能不能女生穿男生的校服
為什麼不行 ..你不想穿裙子就 借套男的來穿.或者買男的穿. 我們那時候學校里就有人這么穿. . 反正都差不多.. 聽說好的學校管的不嚴 .隨便穿 ,就周一才穿校服..
反正也就那幾年, 你穿不穿 別人至少多看兩眼而已..出來社會,你穿多性感 多露.也沒人管你..
2. 請問屏東中學初二的校服在哪買
在十九中南門裕達服裝店專門賣校服的
3. 福州二中的校服和福州屏東中學的一樣嗎
一樣啊、
普高的校服是統一的
4. 智能手機對中學生有什麼好處
查資料更方便了
上課一個知識點沒搞懂,下課直接查到。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知識點擴充無邊界
5. 中學生用手機的好處
關於中學生該不該帶手機,錯不在於手機,在於學生的個人心理素質,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把,——中學生用手機,一是方便家長和學生聯系。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向,隨時可聯系掌握,同時,對子女噓寒問暖也方便;二是有利學生與老師溝通,有時課業上的問題,生活中的難題及一些不方便與老師直面交流的問題,通過手機交流免去了膽怯和尷尬;三是有利於同學間交流,有不愉快的事或煩惱,可以與同學發發簡訊,聊聊知心話,既可聊一些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裡話,又能加深同學間的友情。學生用手機並沒有什麼利和弊而言主要是家長和學校的正確引導,,
6. 中學生用手機的好處
①手機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能夠與親人朋友隨時隨地溝通,得到彼此的信息,增加情感度
②手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學生的安全,在遇到危機情況(如遇到火災、危急病人、偷竊搶劫、交通事故等)時可以與相關部門聯系得到幫助。
③手機可以記錄下老師、同學的電話,這樣在遇到學習或生活問題時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同時手機的簡訊功能能夠讓學生說出一些不好意思親口說的話,增加交流度
④手機的娛樂功能,能夠緩解學生學習壓力,達到勞逸結合的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⑤手機能夠看新聞,增長學生的見識,了解國家時事
弊
①當今手機換代較快,且作為電子產品容易損壞,然而學生是沒有個人收入來源的群體,購買、維修、更換手機必然增加家庭支出負擔
②手機會引起學生之間的互相攀比,影響校園風氣,分散學生注意力
③手機的游戲、簡訊、電子書功能使許多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偷玩手機,嚴重影響學習
④上課時手機的鈴聲或震動會打擾老師的上課,影響他人聽課
⑤大量不健康網站、信息通過手機傳播,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⑥手機的輻射會影響發育階段學生的身體健康
⑦詐騙、誘惑、恐嚇信息可能會使判斷能力差的學生受到欺詐,安全受到威脅
下面是我參加演講的一些經驗
①說話態度要溫和,但是要聲音洪亮
②演講時要自信且有禮貌
③控制、穩定自己的情緒
④不能順著對方辯手的思路走,這樣容易陷入他人圈套,要堅持自己立場,頭腦清晰
7. 作文帶手機的利與弊五百字
給你幾篇參考一下,自己修改
1
「ipone,oppo,htc,諾基亞,步步高音樂手機,朵唯女性手機。」這些手機品牌我們每人都耳熟能詳,走在大街小巷裡,幾乎是每人手上都會拿著手機,這也很正常。但是在我們學校里,每位同學拿著手機,就有些不正常了。
小學生帶手機有好有壞。先來說說小學生帶手機的利吧!小學生帶手機唯一的利就是——能更加方便地和家長聯系。但是,如果你想方便地和家長聯系,難道你讓老師幫你辦一個校訊通不行嗎?校訊通比手機輕,比手機小,只用一刷卡,不用撥號,也照樣能像手機那樣方便聯系家長呀?
再來說說小學生帶手機的弊吧!一:手機裡面的游戲五花八門,想玩什麼就玩什麼,這樣,你在上課時就會把手機放在抽屜里,趁老師不注意時悄悄地玩,這樣一來,你上課不認真聽,下課沒法做作業,第二天被老師批評,對你有好處嗎?二:在考試時,你常常會遇到一些不會寫的字,你帶了手機,就可以利用手機打出你自己不會寫的字,那不就等於作弊嗎?有了手機,你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使用簡訊形式把不會做的題目發給他人,向他人求助,不也等於作弊嗎?三:做數學作業時經常不能口算,需要筆算,有些人很懶,又帶了手機,就用手機里的功能計算器來計算題目,這樣,欺騙了老師,更欺騙了自己。
小學生帶手機的弊大於利,所以,我認為小學生是不應該帶手機的!
2
首先,它是有用的。作為一個無線行動電話,它是容易和方便的早一個地方去,然而遠方。因此,它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第二,它的方便。每當遇到困難或是緊急的,可以立即打電話nmke。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伴侶。手裡拿著一multirfunction手機,一個人可以很容易上網,瀏覽有用的信息,進行電子商務和做什麼人可以通過互聯網。
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手機也有很多缺點。首先,它是昂貴的購買和支付昂貴的山丘,特別是全球服務。更糟的是,它也容易失去和昂貴的去修理。最糟糕的是,它是不明確的家庭電話號碼,有時往往是不可用的。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這是所謂的微波在可能會傷害人類的健康。
在我看來,它的費用中國加入wto後,大大降低了,它的發展將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總有一天,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將發展成為新的網路功能的手機,這將是一樣有用的掌上電腦。我相信它的優點不僅彌補其缺點,但還遠遠超過了他們。
望採納,o(∩_∩)o謝謝
8. 我是個初三中學生,近兩天來腿有些酸痛的感覺,又沒有走遠路,又沒運動,為什麼
生長痛吧,在抽條長個子,這段時間多做些不太劇烈的運動,補好營養,保證充足睡眠,長個子的關鍵時期呢
9. 有誰知道屏東中學初二夏天的校服哪裡有賣
可以在網上定製
10. 手機對中學生有什麼用處呢
上學,該不該帶手機近年來,在學生中間出現了一種新的時髦,那就是上學帶手機。上學帶手機,能給同學們帶來聯絡之便,但也有可能影響學習和造成攀比之風,此事究竟利大還是弊大,這期我們就來談談這個事兒。
此風當剎
山東榮成21中房瑛瑛
時下,校園頗為時髦的一句話就是:有事給我打手機。特別是家庭條件好的同學,有的竟擁有三四部手機,並越來越時尚。對此,我的立場很堅定,中學生不應該帶手機,理由主要有三方面:一、簡訊閑聊,貽誤學業;二、不良信息,污染心靈;三、助長奢侈浪費和盲目攀比之風。
首先我們看一下簡訊閑聊。家長為什麼給我們配手機?目的無非是便於我們與家裡聯系,但大多數同學卻用它閑聊,特別是個別同學竟異想天開用於考試作弊。
其次,我在這兒向同學們疾呼:不良信息當嚴防。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部分同學相互轉發那些黃段子,一些露骨的字句,讓人看了臉紅,怎麼能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成長呢?特別是中學生好奇心、求知慾強,有的人經常上網訂閱類似「激情男女」等內容,只要在網頁上輸入手機號和密碼,選擇訂閱,24小時後手機將每周接到兩條有關兩性內容的信息。精力的遷移,使有的同學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最後,對於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中學生,用手機絕對是一種高消費,而且它又屬貴重物品,上體育課或搞其他活動時很容易丟失,再買新的又加重家長的負擔。況且有的人好勝心理嚴重,看到別人有新手機,心裡就會有一種不平衡感,就想買更好的手機,長此以往,奢靡攀比之風愈加難絕。◇
使用手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合肥九中張巧
手機普及到學生人群中,反映了通訊科技在我國的迅猛發展,它就像網路上的QQ在學生中的普及率很高一樣。其實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兒,沒有必要把它想得太復雜,我們只是把一部無線電話帶在了身上而已。
「手機的使用會影響學習」——這是個過於片面的說法。我的朋友40%擁有手機,他們也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學習的事情還是要看自己,父母不要因為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就把責任歸咎於客觀原因,忽視了主觀原因。況且現在手機的功能很多,使用得當的話還有助於學習。「手機使用的低齡化會助長攀比風」——如果所有人的心態擺正,不將手機看成一種奢侈品,就像手錶、電子詞典一樣,又何來這一說法呢?有些學生因看身邊的朋友、同學有手機,自己就會不舒服……我們不能只將焦點聚在手機是否適合中學生上,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攀比不是因為手機才出現的,更不會因為中學生不使用手機攀比就不存在了。◇
學生用手機干什麼
江蘇省南通中學張夢佳
據某市教育部門對其下屬的9所中學學生手機持有者所做的調查問卷顯示,學生使用手機用於緊急聯系用途的為5%,上網聊天21%,通話聊天48%(包括談戀愛),玩游戲11%,下載圖片鈴聲12%,拍數碼照片3%。而另一項關於學生持有手機的動機調查則顯得更是離譜而近乎荒唐。40%的學生認為只要家庭條件允許,不論需要與否,都應當配備手機;19%的學生認為,手機只是為了滿足個人虛榮心的需求,證明自己的家庭實力,作為相互攀比的依據之一;21%的學生認為,持有手機是為了除學習外的其他娛樂消遣;只有10%的學生是從實際聯系的需要,考慮購買手機;另外10%的學生認為學生無須擁有手機。
這樣看來,我覺得除非大家有一天都能夠嚴於律己,端正使用手機的態度,手機才可以走進中學校園。◇
中學生帶手機不好
福州市屏東中學黃維青
我想,要是我有一部手機,即使上課不敢玩,心裡肯定也老想著上面那些有趣的東西,說不定趁老師不注意時,就會偷偷地拿出來玩。這樣聽課,成績怎能上去?再說,要是上課前忘了關機,在課堂上鈴聲響了,既影響同學聽課也打擾老師講課,事後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我有一個小學時的同學,先是把她爸爸淘汰給她的手機帶到學校去炫耀、擺酷,後來就迷上了發簡訊,學習一落千丈。有一次在課堂上跟比她高一年級的男生發簡訊談戀愛,被老師逮了個正著。老師把收繳的手機交給她爸爸,看著上面亂七八糟的簡訊,她爸爸真是後悔莫及。另外,帶著手機上學,恐怕也不是很安全。有時帶一兩百元錢去學校交,媽媽都是千叮嚀萬囑咐:不要丟了呀,不要在外面把錢掏出來呀,等等。手機那麼貴,萬一不小心丟了怎麼辦?
要因人而異
青島市第二中學陳大龍
盡管我們學校有明確規定學生在校期間不許帶手機,但仍有許多學生偷偷攜帶。我大概估計了一下,我班半數以上的同學口袋裡或書包里放有手機。
至於中學生該不該帶手機,我注意到,同學之間的看法不一樣,學校和家長之間的看法不一樣,家長和家長之間的看法也不一樣。今年春節,我爸爸和我就為此爭論過。我是個男孩,叔叔的孩子是個正上初三的女孩。我爸爸就反對讓孩子帶手機,理由是不能慣孩子,自然他也不會給我買手機。可是我叔叔早就給他的女兒買了手機。按他的話說,放學了,孩子回家晚一會兒他就不放心,手機一打就放心了。據我了解,我班許多同學的父母讓孩子帶手機也正是出於叔叔這種心理。但實際情況是,許多同學的手機成了「游戲機」。上課的時候,手機成了某些同學聊天的工具。甚至兩個同學僅僅隔著一個座位,上課時竟一味埋頭用簡訊息聯絡、聊天。所以,盡管許多同學的父母給孩子買手機的出發點無可挑剔,但手機慢慢地的確成了影響同學學習的一種東西。所以,我覺得中學生能否帶手機應因人而異。那種只用作與父母偶爾聯絡報平安的同學,能夠管好自己、管好手機的同學可以帶;反之,那些克制力較差、又喜歡玩弄手機的同學最好別帶。◇
手機沖擊波
山師附中韓冰
我們的校園生活,畢竟是上課時間占絕大多數,而大部分帶手機的同學,在上課時間即使不關機,也無法接聽或撥打手機。這就讓手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擺設;一旦下課,幾步之遙的磁卡電話價錢便宜,也完全能讓個別有急事的同學及時解決問題。這樣看來,手機的通訊功能利用率就非常低了。
那麼吸引眾多同學帶手機的原因是什麼呢?大概還是手機上的其他功能吧。彼此間有事沒事發幾條簡訊,閑來換一條鈴聲,擺弄一下小游戲,或者買些飾品給它們裝扮一番,都是手機一族常做的事。這些本也無可厚非,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能小覷。手機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功能也越來越全面,這手機不帶還好,帶到學校就成了攀比的砝碼。你有三十二和弦,我就要新款彩屏;你手機能錄音,我能數碼拍照。一時間,校園內手機竟成為流行趨勢的風向標。這樣一來,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們的父母了。心甘情願也好,被死纏爛磨不得已而為之也好,但普通百姓家庭恐怕還沒有能隔三岔五更新手機的能力吧。且不說艱苦樸素這些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了,便是從個人家庭來看,多作攀比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更可怕的是,手機往往會接到許多不良信息,各種帶色笑話、無聊謾罵充斥其中,至於用中獎等圈套行騙的更是比比皆是,防不勝防。心智尚不成熟的我們能有把握不被誘惑,不為所動嗎?
請家長們注意了
江蘇省南通中學曹旋
學生群體的手機利用率很高。通過家中電話,還要受到家人限制與盤問,甚至是偷聽,而手機則完全避免了這些,手機簡訊則更是使用便捷、價格低廉,在學生人群中相當風靡,不少同學都是「鍵壇高手」。
對於中學生擁有並帶手機上學,我是持反對意見的。青少年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極強,這就造成了一部分同學盲目追求時尚。而一部分家長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一味地加以滿足。有的同學上午丟了手機,下午就又買了一個,這樣的「經濟實力」令人瞠目結舌。一些同學跟父母說帶手機是為了通訊方便,乍一聽很有道理,可事實並不是這樣。
希望家長們在為孩子買手機和付高額的電話費之外,也來關心一下孩子們究竟用手機在做什麼。◇
關鍵是教育孩子文明使用
朱華賢
作為學生家長,我以為,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在校學生上學都可以帶手機。手機是傳遞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現代電子工具,為什麼要剝奪孩子使用的權利呢?為什麼不能較早地讓他們享受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好處呢?
有些家長反對孩子上學帶手機,主要是害怕手機的副作用,比如影響上課、投入過多的時間交友等。家長的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我們不能因為它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而一律禁止,這不是因噎廢食嗎?更何況這些副作用也是完全可以消除的。只要教育孩子文明地使用手機,就可以避免副作用的產生。文明使用手機,對學生來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掌握好開機關機時間。一般來說,上課時間都應讓孩子關機,家長最好准確地了解孩子所在學校的作息時間,家長要同孩子聯系,最好約定時間,比如中午或下午放學後。二是能選擇恰當的使用場所。什麼地方可以用手機,什麼地方不要用手機,這往往反映出使用者的文明素質。如果在大家靜悄悄地聽報告或看電影、聽音樂時,也哇啦哇啦地用手機與別人聊天,這就是不文明的表現。三是交際內容和對象的恰當選擇。同什麼人說,說些什麼?這是手機使用中的核心問題。許多家長反對孩子帶手機,就是怕他們隨便交友,說些毫無意義的話,而且沒完沒了發簡訊等。應該看到,不看對象、無節制地使用手機的現象,確實存在,但這都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教育改正的。
弊多利少需慎帶
李中山
作為家長,一味地滿足學生盲目追求時尚的虛榮心理,縱容其配帶使用手機,會在學生間造成攀比心理,會以手機檔次來區分身份,造成部分學生心理失衡,不利於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和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試問,朗朗的讀書聲中夾雜著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正常的課堂秩序能得到保障嗎?與寧靜的校園學習氛圍和諧嗎?手機尚屬貴重物品,若造成丟失(失竊),又由誰來負責呢?更重要的是:學生本應以學習為重,不必要的簡訊、電話勢必會分散其學習上的精力,頻於社交應酬,令其無法專心學習,最終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更有甚者,不健康的手機簡訊,還會影響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悖於家長的初衷。綜上所述,學生攜帶手機,弊多利少,不帶為妙。
手機無過,教育為重
合肥市第九中學張樺
作為教師,筆者在學生中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現,近90%的學生帶手機到校的目的就是為了炫耀自己,只有10%的學生是出於通訊需要。
手機作為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新工具,本身並無利弊對錯。進入校園後出現的負面影響,如影響學習、互相炫耀等,只是進一步暴露了學生規則意識缺乏、公眾意識淡薄、學校德育教育不到位等「老問題」,單純地禁止只能從表面上掩蓋,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關鍵在學校,最根本的還是要整體提升學校的德育水平,讓學生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文明的心態使用手機。
教育要先從教師做起,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例如,在上課期間教師不準開手機。其次,要建立規則,為「校園手機族」戴上金箍。例如禁止在上課期間或圖書館使用手機,一經發現進行批評教育,屢教不改的要採取一些處罰措施等。此外,也是最重要的,學校要與家長配合,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明確告訴學生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什麼樣的是不好的。在手機的問題上,通過努力,不僅可以使學生使用手機走上正常的軌道,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思想素質上產生一個飛躍,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所在。不提倡高中生帶手機進入校園應該是規范的主流,這並不能說我有多麼落伍,而是據實分析。
首先看看高中生的交友范圍,他們一般的交際就在班級和學校里,他有必要帶個手機來聯系這些同學嗎?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強的自製力,在課堂上發短消息或打游戲都可以在老師的眼皮底下隱蔽地做,這會影響學習。第三,擔心手機會成為新型的攀比物,因為手機型號在不斷翻新,外形、功能、價錢都能成為比較的對象,攀比心自然會影響到學習或學生的心態。有這些客觀原因在,我是不贊成學生帶手機進學校的,我會這樣對學生說:「如果你們有事一定要打電話,老師的手機借給你們打。」
和家人保持聯系 蔣勤
我們夫妻平時工作都很忙,女兒今年小學畢業,便到浦東的進才中學預備班住宿部。女兒第一次住宿,對她而言,肯定有些生活上或學習上的事要與我們交流,盡管宿舍外有公用電話,但如果遇到急事或突發事件,手機還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我把我原來用過的手機給她用,只是為了方便和家人聯系或報個平安,她從不把手機帶進課堂,只是回宿舍用。中學生最好不要常用手機,它只是種通訊工具,如果沉緬於款色的攀比、簡訊的發送及手機游戲,一定會影響學習的。
規則以外下功夫 樊幸芳 55歲 退休教師
制定規則來規范中學生使用手機,可以消除一些弊端,我是贊成的。這讓我想到早些年對學生上課用「文曲星」之類定規矩的做法。而且中學生不比成人,在學校里的交際圈有限,作一些合理的限制不太會對他們的日常通訊有影響。但是光定規矩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有這些規矩,讓他們自覺自願地遵守。有必要的話,建議老師可以用召開家長會等方式聯系家長,讓家長配合來做好學生的工作,這樣更有效率了。
條例有矛盾之處 衛晟磊 18歲 高中生
我覺得這個學校制定的條例有點矛盾,既然允許學生帶手機進學校,怎麼能要求「不應攜帶移動通訊工具進入課堂」呢?如果不能帶入課堂,住宿生把它放在寢室會覺得不安全,而走讀生根本就無計可施了。
而一般我們需要用手機就是在課堂里,比如到了學校發現要交的作業忘帶了,那就可以趁下課時打個電話回家,要爸媽送過來。而條例卻是這樣規定的「在教學場所不應使用手機」,那我們即使帶了手機也是白搭,不能達到方便的功效,真有急事要打電話也得趁下課幾分鍾時間匆匆跑到宿舍區去打了吧。
納入行為規范 秦德華 48歲 教師
我所在的學校只是一所初級中學,但學生中使用手機的也已經不佔少數了。有時候自己站在上面講課,正講到興頭上呢,聽到下面有鈴聲響起,要麼就是看到有學生在用短消息傳遞信息,甚至交頭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心裡便會十分惱火。為了這,我和其他老師也不止一次地商量過了,但都覺得沒有什麼「硬」措施去管理:批評他幾句吧,轉眼就忘;想要沒收,手機又不比小人書之類的,屬貴重物品,很快就得歸還;想要禁用,只要學生調了振動檔,小小的手機往課桌里一塞,還是防不勝防。
所以,現在看到了這些由學校出面制定的規定,我不由得拍手叫好,甚至希望以後能把手機的使用納入中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讓他們在強制的規定下逐漸習慣於有節制地使用、甚至不用,這樣才能恢復學校往日的課堂秩序。
給我們些自主權 張延軍 15歲 學生
我覺得把手機帶入課堂會影響正常的上課秩序,的確不好,應該規范,但用不用手機也要班主任批准,好像就有些過分了。像我這種成績不大好的學生總是要吃點虧,班幹部、學習成績好的則又有優勢了。我本來就對用成績來衡量學生的標准十分不滿,因為自認在很多方面並不比別人差,但是,老師就是這么「功利」,我也沒什麼辦法,如今要是又添了不能用手機的「陰影」,豈不是讓我更「低人一等」,不行,我可咽不下這口氣。況且,手機是屬於私人物品,擁有一隻也是十分正常的。
所以我覺得,只要自己用手機的時候稍微自覺一點,盡量在上課的時候關機,下課的時候也不要影響他人,那麼,學校、老師就不應該干涉,多給我們一些自主權吧。
發簡訊息影響別人 李同學 16歲 學生
我們班上有一大半同學都有手機,我也是其中之一。雖然每次上課老師都會象徵性地要求我們關掉手機,但管理卻不大嚴格,很多人都把手機調到振動狀態,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很多同學都對簡訊息上癮,把各式各樣的簡訊息發來發去,下課的時候還比較誰的短消息新鮮好玩,還有同學特別喜歡自己編寫各種短消息,抒情的、搞笑的都有,每天以發表「新作品」為榮。
雖然我上課的時候會關機,但是身邊的同學都在發簡訊,而且一收到好玩的短消息還會叫我看,同樣會分散我的注意力,這就像是一種氣氛,讓人身不由己。
其實,我特別希望學校可以管得嚴點,制定一些懲罰措施,管管那些上課玩手機的同學,我不願意受他們的影響。
堵不如疏
對中學生的手機一族進行如此規范不妥。其一,這會增加教師的負擔。既然有此規定,如何落實?班主任及其他任課教師必定要採取一定的手段保證學生沒有攜帶手機進入教學場所,嚴格審核、仔細檢查、一一把關是必不可少的,這無疑是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其二,如此規定只會給學生帶來反感和逆反心理,實際效果並不好。手機已是普遍的通訊工具,加之中學生對新生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越是得不到滿足,越是要去嘗試,一味壓制並不是辦法。
所以,堵不如疏。禁用不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注意場合和方式。君不見,教師在開會時,也會「機聲不斷」嗎。
京城名校不提倡中學生帶手機
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人大附中、4中、首師大附中等京城名校紛紛作出口頭和書面要求,不提倡中學生進校帶手機。
北京名校不提倡中學生帶手機的理由主要有三:一是不安全。首師大校長石彥倫認為,手機是貴重物品,孩子帶手機上學很惹事。上體育課或搞其他活動時容易丟失,給老師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一些不法分子見手機起意,專搶中學生手機,有的還傷了孩子。孩子之間因打手機和發簡訊息不當,也引起了不少糾紛。
二是影響學習。人大附中在給家長的通知中明確寫上上學不許帶手機的字樣。許多學校的任課老師反映,有的學生上課接手機,影響自己也影響老師和同學。有的學生偷偷發簡訊,壓根兒不注意聽講。已經發現多名學生因迷戀發手機簡訊成績下降。
三是引發攀比心理。剛剛考上某名校的高一新生,非讓媽媽掏4000多元買了一個彩屏手機,這已是他上中學以來換的第五個手機了。只要手機新款一出來,總有許多中學生纏著父母買。給孩子買吧,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不給孩子買吧,怕同學瞧不起孩子,難為了家長,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京城名校校長和教師普遍認為,校園可用IC卡電話,同學有急事告訴家人還是很方便的。目前中學生應該對手機說「不」,希望家長配合。等手機像筆那樣普遍用起來時,再讓手機進中學校園不遲。
中學生帶手機,好事?壞事?
不可否認,手機在中學生族群中流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但心智還不成熟的中學生腰別手機,身帶大額鈔票的現象中隱藏著一種潛在的危機。姑且不論中學生是否懂得合理消費,給他們過多的零花錢會不會使他們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慣,也暫且不說過多地使用手機對他們的大腦發育是否照成不良影響,單就身體薄弱的中學生帶著不少的財物和手機獨自在大街小巷行走時可能遇到的危險而言,就應該引起社會、學校和家長的重視。
近來有一夥吸毒人員為了籌集毒資,以中學生為作案對象,連連施以黑手。他們的作案手段其實十分簡單,就是在路上攔住一名中學生,說"我們在跑路(即指正在被公安機關追捕),你去幫我叫一個人",將學生騙到偏僻的小巷等場所,而後借學生的手機撥打電話,托辭去找一個人,讓學生等他,然後就帶著手機溜走。這伙人再將手機變賣,所得贓款用於吸毒和揮霍。如果學生反抗的,就施以暴力強行將手機和財物劫走。
遇到上述情況的中學生往往缺乏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不知如何有效地保護自己。其實一些預防和補救的措施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如家長減少中學生身上攜帶的財物以及中學生遇到上述事件後應及時報警等。
中學生該不該擁有手機?
「您給孩子買手機了嗎?」前兩天,海淀區某中學召開的一次家長會上,中學生的手機問題再次成為談論焦點。據校方統計,全校1700多名學生中,有手機的已達到1100餘人。因為有些學生沒有報,實際上恐怕遠不止這個數字。如今,學生在校園里打電話的、發簡訊的隨處可見。中學生用手機是利是弊,引起校方和學生家長們的極大關注。
家長:用手機「遙控」孩子行蹤
主張給孩子買手機的家長都表示,買手機的目的一是為了關鍵時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學後能督促其盡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時用電話報警。一位家長說,手機實際上是一根「繩」,能「拴」住孩子讓做父母的放心。看來,家長們的本意是好的,問題是孩子能否正視您的厚愛和正確使用手機呢?劉先生給今年升入中學的兒子買了個手機。誰知,每當劉先生有事需要馬上找到兒子時,手機總是「關機」,怎麼著急也聯系不上。現在,兒子照樣晚回家,理由不是手機沒電了就是忘記了開機,反正他能有一百個理由等著你。
記者在校園里見到一位正擺弄手機的女生,她對父母這片好心的理解是:「我媽動不動就給我打電話,『監視』我的一舉一動,特煩人。」
學生:同學有我也得有
王女士的兒子班上50名學生中,有40多人擁有手機,他磨著非要個手機不成,理由是手機和自行車一樣不能「落後」。
據一位班主任統計,從9月1日開學至今,她的班上又有8位同學新買了手機,而且都是功能齊全的彩屏新款手機。有時,一到課間休息,就見學生們仨一群倆一夥,彼此「切磋」著自己的新手機。
手機有了,聯絡家長的主動權在孩子手裡,至於怎樣聯絡和聯絡什麼就要看他們出於什麼目的了。
9月20日是個星期六。下午,筆者在八大處開往玉泉路的一輛公交車上,見七八位身著校服的中學生聊得正歡,言談話語中流露他們剛剛從西山游覽回來。一位男生提出晚餐「聚聚」,另一位男生馬上提出要聯絡家長。只見他掏出手機撥通電話說:「媽,晚上我要加課,復習得很晚,不回家吃飯了。」打完電話還得意地對同伴說,「有電話就是方便」。
事實上,有些家長也意識到孩子的話有水份,甚至也查實了孩子說謊的事件。但是,見其他家長都給孩子買了手機,自己的孩子天天吵著要,扭不過就給買了。一位家長還說,自從給孩子買了手機,孩子乾脆不用家裡的電話了,常躲著父母用自己的手機對外聯系。家長還承認,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方面的內容少,主要用於學生之間發簡訊、玩游藝、或是登錄互聯網。
老師:簡訊干擾課堂教學
對於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許多校方的態度十分堅定:手機擾課堂,黃色信息害了孩子。
據海淀區某中學高校長介紹,在校生使用手機大都用於玩游藝和接發簡訊息,尤其是黃色信息泛濫,這些黃信息又是從網上或其他渠道得來的。手機干擾課堂影響了正常教學。該校高一某班班主任說,他上課時經常聽到手機鈴聲,雖然一些學生將手機處於靜音,但是手機的短音提示功能還是影響了課堂秩序,一些學生痴迷課堂發送簡訊息更令老師們頭痛。高校長介紹,開學後校方就學生上課玩手機問題組織過幾次專門檢查,當場收繳了部分手機,從查收手機情況來看,這些學生主要在課堂上悄悄發送信息,其中「黃段子」佔七成以上。這些內容無疑有害孩子身心健康。學生願意用手機發簡訊是因為「一對一」手法較為隱蔽,寫紙條容易被人發現和被老師查收,一些在校生迷上簡訊後不能自拔,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為此,筆者采訪了朝陽區、海淀區教委中學部有關人士。據介紹,對學生能否帶手機到校問題,目前還沒有統一規定。針對學生課間發簡訊、打手機等問題,一些學校正在制定相關制度,不允許學生課間打電話、玩手機、或聽隨身聽。他們認為,學生以學為主,與學習無關的物品不要帶入學校則是各校堅持的基本原則。海淀區教委有關負責人則表示,針對中學生帶手機問題的利弊,近期將分別聽取學生家長和校方管理意見,以便訂立相關規章。
日本初中生嚴禁帶手機
——手機給校園帶來很多麻煩,尤其是女孩子
手機游戲功能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手機簡訊更是被稱作「第四媒體」。然而,中國校園和課堂上頻頻響起的手機鈴聲,也讓老師和家長們感到憂慮。中小學生是否需要手機?學校是否應該拒絕手機?世界各國都在關注這些問題。
每月要花3萬日元手機費
「假如生活中沒手機,你覺得怎樣?」
河原里佳睜大雙眼,表情有點誇張,「那怎麼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