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前的武漢光谷的照片及介紹(武漢光谷的發展)急求!!!!
第一張是三十年前的武漢地圖。那時過了卓刀泉以後,除了體育學院、地質學院、華工幾個校園以外,只在魯巷、關山口、關山有一點連片的房子。民院路、楚雄大道尚不存在。(貌似只能發一張圖上來啊現在的光谷照片很多你就自己去找吧。。。)
魯巷的變化最大。早年魯巷就是一個交叉路口,但是沒有大轉盤,主幹道珞喻路的車輛稍多,其他幾條支路的車輛很少。我根據回憶,手繪了一下幾條道路的大概模樣。民院路是1983年建成的,和目前的走向不太一樣,早期的民院路是從尖東智能花園(1999年左右建成)的地塊范圍內經過。在目前大轉盤偏南的位置,曾經有個小水塘,當然後來填了。旁邊有集貿市場。魯巷周邊有一些低矮的平房,有些小商店,而房子的後面幾乎都是菜地。
魯巷到關山口,旁邊是華工、中醫院。關山口到關山還有連片的房子,但是關山口往東則完全是農村的感覺了。
魯巷雖然從交通的意義來說比關山重要,但早期魯巷幾乎沒有像樣的商業,大家都是匆匆過客。那時關山比魯巷發達得多,連接魯巷和關山的關山路(也就是現在的光谷步行街),早年是破敗的小路,路邊還有臭水塘。但是在接近關山的路段變得非常熱鬧,變成了「繁華」的商業街,還有一家電影院,小時候我除了在學校大院里看電影,再就是去關山電影院看電影,直到九十年代初,這個電影院才逐漸淡出了視線。
民院路是為了配合中南民族學院的重建而建成的,本來只是兩車道,路邊除了農村,還有大片的湖面(以前的南湖很大),九十年代後逐漸填平,變成當代學生公寓之類。民院路現在的寬度大概是早期寬度的3倍以上。
魯磨路過了地質學院以後,基本上就是農田了,有一條公交車一直開到植物園,可以步行去磨山的後門。當年磨山的門票不過兩毛錢或五毛錢,可是即使這樣我們這些小孩也不願買票,而是從無人看管的後山圍牆翻進去。我特別懷念八十年代的磨山,真正是一個世外桃源。還記得某一年我行將遠離武漢,最後一天就是到磨山,坐在朱碑亭上,看東湖的大雨將至、風起雲涌,心中無限感慨。
珞喻路是在1986年底開始改造的。這個時間我記得很清楚,因為1986年底,發生了大規模的學-潮,華師、武測的學生成群結隊的走出校門,步行到大東門一帶。正好那個時候,街道口-廣埠屯之間的馬路開始拓寬,路邊的高大的行道樹被紛紛砍伐,「游-行」和「砍樹」兩個情景同時在華師門口發生,深深的刻入記憶中。珞喻路的拓寬是分段進行的,砍完廣埠屯的樹木,接下來是卓刀泉、馬家莊,工程持續了好像幾年,大致形成了目前的這個寬度。若干年後,又進行了一次黑色化的改造。現在的路況是挺好的,只是路旁不再有高大繁茂的梧桐樹了。
1986年之前,洪山區地位低於武昌區(洪山區相當於郊區,不算市區),1986年之後洪山區升級了,並且獲得了不少原屬於武昌區的地塊。新興的洪山區受到北京中關村的啟發,在1988年左右啟動了科技一條街的建設。轉眼二十年過去,我們只看到賣電腦的一條街(這方面據說可以跟中關村齊名),科技、創業就談不上了。
再說說八十年代的公交。
那時武漢公交運力不足,極其擁擠,公交車經常在始發站就擠滿了,後面的站就很難再上人,因此不停站、越過站台再停車的現象非常普遍。以我畫的上面那張圖為例,15路公交車如果在關山口就擠滿的話,到了魯巷,往往不在車站處停車,而是繼續行駛一兩百米後短暫的停車下人(在目前加油站的位置)。很多年輕人都會飛車(公交車還沒停就扒到車門上了),還有一些聰明人乾脆不在公交站等車,而是直接去後面兩百米處碰運氣。對我這樣的小學生來說,和幾百個大人去擠公交真是一場噩夢。
15路是鉸鏈車,按說挺長的,可是仍然應付不了高峰的客流。於是武漢市開通了1字頭的「高峰車」,其中走珞喻路的是108路,從關山口到武昌火車站,只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時行駛,只停靠大站(魯巷、廣埠屯、付家坡,有時也包括街道口),不停靠小站(吳家灣、馬家莊、卓刀泉、洪山)。108路是我去大東門讀書時的最愛,只要能擠上108路,不用20分鍾就到大東門了,而且沒有停站時的上下客的擁擠,只要站穩了,從頭到尾都不用挪窩,周圍的乘客絕大部分都是到大東門或火車站的。早期到付家坡下車的人也不多,因為那時中南路還不發達,1986年中南商場開業後,中南路就火爆起來了。
我回家時,一般傾向於到武昌火車站搭108路,因為大東門站經常擠不上去。可是在起點站,也是人潮滾滾,幾百人搶一輛108,108又不是鉸鏈車,容量有限。那時我作為一個初中生,就在實戰中鍛煉出了飛車的本領,居然屢屢成功,曾經有一段時期,我連續100次成功的搶到了座位,呵呵,那時候哪有什麼文明乘車的概念,文明人別說搶座位,根本連車都上不去。
經過珞喻路的除了15路和108路,還有一個開往葛店的25路。在我的頭腦里,葛店就好像另外一個城市,這條公交車相當於長途車。1988年底,新開了一條77路,相當於15路的區間車,起點是魯巷,從此我就再也不怕擠不上公交車了,而且保證有座位坐了。又過了一兩年,5字頭的專線車大批量開通,武漢公交最困難的時代終於結束了。九十年代,珞喻路上開始流傳「521的傳說」,15路鉸鏈車則淡出了歷史舞台。其實呢,我更懷念108路,我經歷過最瘋狂的108路曾經只花10分鍾多一點就從大東門開到魯巷,比後來的521還牛:521總還要停幾站,而當年的108如果在廣埠屯和卓刀泉沒人下的話,就一站直達魯巷啦。
㈡ 武漢市光谷第二初級中學怎麼樣
似乎沒有武漢市第二初級中學岱山校區。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㈢ 武漢市光谷第二初級中學的學校理念
1、校訓:尚智、文雅
2、辦學理念:創造發展機遇、潤澤學生生命
3、學生發展目標、厚德載知、個性靈動
4、教師發展目標:博學兼容、思行兼並
5、學校發展目標:武漢光谷中的學谷,生命自由遷徙的教育驛站
6、學校工作風向標:簡約管理、豐實課程、情景德育、靈動教學、魅力教師
㈣ 武漢光谷二初軍訓在哪
在學校。
求採納。
謝謝。。。
㈤ 光谷第二高級中學
不是啊,光谷第二高級中學是一所高中,以前屬武漢市江夏區管轄范圍,故「光谷第二高級中學」以前叫「流芳中學」,就在2007年,該校被劃為東湖高新管轄後改名為「光谷第二高級中學」。目前還沒有搬到新校區。
㈥ 武昌實驗寄宿學校和光谷二高哪個好
光谷二高網上評價比較好
㈦ 武漢市光谷第二初級中學的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1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78人,教職員工53人,其中專任教師52人。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5人,本科學歷43人,中學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26人,東湖開發區首屆十大名師1人,武漢市優秀教師1人,市區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骨幹教師2人,市區級教學能手3人。學校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創設和諧、文明、均衡的育人環境。
㈧ 光谷二初和關山中學哪個好
自己刪了!
㈨ 光谷二初的介紹
武漢市光谷第二初級中學。 於2009年正式落成開學。 學校2007年招標4300萬, 位臨光谷創業街,地理環境優越,師資力量強大,是東湖開發區最好的中學之一。
㈩ 武漢光谷第二初級中學
武漢市光谷第二高級中學地址:
原武漢市江夏區流芳中學,在江夏區流芳街
武漢市光谷第二高級中學乘車路線:
乘坐757路公汽到流芳菜場下車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