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熊孩子當前家長難免想採用言語等暴力,如何對付熊孩子
說到熊孩子,我想大家都會感到頭皮發麻。熊孩子經常會惹出一大堆麻煩事,自己還沾沾自喜,這令很多家長為此感到頭疼,經常會採用語言等暴力行為來制服熊孩子。其實這樣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教育好熊孩子,對於熊孩子我們最好不要硬碰硬,應該要採用方法才能更好去應對。
熊孩子往往是父母縱容出來的,面對熊孩子,其實父母自我反省的同時,要對孩子講道理,採取相應的方法,結合孩子的實際,才能更好改變熊孩子的行為,那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才會得到更好的成長空間。
Ⅱ 如何制服熊孩子打架
只有我們父母做好正確的處理,
打架才會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回憶,
而不是心裡的陰影。
我最近偶然看了一檔萌娃真人秀節目,本來是沖著幾個小萌娃去的,卻意外被劉濤處理兩個孩子打架的橋段圈了粉,劉濤的做法值得每一個家長深思,做錯事情不可怕,但要勇於承認並努力改正錯誤。
節目中劉濤的身份是「園長」,另一位演員曾舜??的身份是「副園長」,主要負責照顧6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小朋友。
其中兩個萌娃因為瑣事吵了起來,還動了手。兩個小傢伙都哭了起來,各自都有自己滿肚子的委屈。副園長先發現了情況,對兩個孩子進行調停。
副園長先是問了兩個孩子因為什麼吵架,得知是穿黃色衣服的孩子泰勒,用海綿泡沫搭建了一個城堡,卻被穿紫色衣服的孩子子祺用魔法棒給弄倒了,子祺的魔法棒恰恰還是泰勒送給他的。所以泰勒要求子祺把魔法棒還給自己,子祺不肯,泰勒就打了子祺,其間兩個人還說了臟話。
副園長首先讓把城堡弄倒的子祺道歉,又讓兩個孩子為互相說臟話道歉,但泰勒氣憤的表示:「我可以說對不起,但是我不會原諒他」,子祺也委屈的喊「我也是!」,兩個孩子的關系更加僵化,眼看著矛盾更加升級。
這時候作為園長的劉濤過來解決兩個小傢伙的矛盾。
她的第一步,先耐心平和的留心觀察,安撫平復兩個孩子的情緒。
因為泰勒被副園長抱著,所以劉濤走到被打的孩子子祺跟前,一邊摸摸子祺的頭,溫柔的問他:「我看看,打到哪兒了?」。
聯想泰勒今天一天的舉動,劉濤跟子祺解釋:「我覺得哥哥不是因為這個,哥哥是生小豆子的氣了,因為今天小豆子一直都沒有那麼乖,是不是?」
小豆子是泰勒的小狗狗的名字,泰勒一直為小豆子最聽他的話而感到驕傲,但是今天一整天,小豆子都不配合泰勒,讓泰勒有很深的挫敗感。
劉濤的話,果然也猜中了泰勒的心事,泰勒表示:「我本來脾氣就不好,他還這樣子」
找到泰勒情緒的根源,劉濤再跟解釋:「那弟弟也不是故意把這個弄倒的,他也不知道你心情不好啊??」
泰勒抗議:「他是故意弄倒的」,子祺情緒應該是被安撫下來了,跟泰勒說「我把它重新碼上」
但此時的泰勒依然不肯原諒子祺,他表示要回房間,走之前還把小海綿扔向劉濤和子祺的方向。在劉濤看來,泰勒這樣的行為是在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因為小海綿不會造成什麼傷害,所以是可以給泰勒一個情緒出口的。
可取之處:
小孩子之間互相打架吵架,發脾氣,說臟話,幾乎是成長必修課。我們不願意孩子做欺負別人的「狼」,更不忍心讓自己孩子成為被人欺負的「羊」,所以常有父母以遇到兩個孩子發生糾紛,先表現得非常緊張,急於問明是非,甚至參與到爭執中來大打出手,但這樣往往容易給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作為成年人,我們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去安撫好孩子的情緒。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冷靜、耐心和力量,讓孩子們知道這個事情傷害和糾纏都告一段落了,是可以放鬆和平靜的時候了。
第二步,還原事件真相,原則性問題及時處理,教會孩子正確的解決方式
為了解決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劉濤找到節目組觀看完整錄像視頻,了解實情後,陷入深思。
先去看一下孩子們現在的狀態,是否適合交流談心。
劉濤獲得泰勒的允許,進入房間跟泰勒詢問事情的原由,想要幫助泰勒消化今天不快的情緒,但當劉濤發現,泰勒所有的話語都是在幫助自己的立場,甚至不惜撒謊。
劉濤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嚴重。
然而劉濤並沒有揭穿泰勒的謊言,而是帶著泰勒來到了錄影室,觀看自己與鄭子祺打架的這一視頻。
一邊抱著泰勒,一邊站在泰勒的角度,幫他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在劉濤的引導下,泰勒也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保證要做一個好哥哥。
劉濤去找一個人回房間的泰勒,再次耐心跟泰勒詢問事情的緣由。泰勒此時平靜了很多,復述了子祺拆他城堡,不給他魔法棒的事情。解釋自己生氣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對我那麼沒禮貌過」。
劉濤看泰勒依然對子祺怨恨很深,就順著泰勒提的禮貌的話題提示道:「但是你忘啦,打人是你先打的,罵人也是你先罵的」
泰勒馬上維護自己:「我是打他了,但是他也打回來了,打在我打他的同一個地方」。
當泰勒點頭表示認同的時候,劉濤開始引導泰勒講關鍵性的問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今天真的打他了,你再有所有的不高興,你打人是對的還是錯的?」
泰勒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給自己找理由說:「但有時候,我還是控制不住」。
劉濤:「對,這就是我們的問題,但是我希望你能夠跟園長保證,要學會控制你自己,如果你覺得有任何的不舒服,或者別人惹到你,你想警告他的時候,你來告訴我。你說他讓我很不舒服,我怕我控制不住,可不可以讓他不要這樣。然後園長去跟他說,好嗎?」
可取之處:
劉濤的這段話是非常有實用性的,首先她引導泰勒自己說出了自己的問題:「無法很好的控制情緒」,之後她幫泰勒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這種事情,來找園長尋求幫助」,給了泰勒正確表達問題的語言模板:「我怕我控制不住,可不可以讓他不要這樣」。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選擇用暴力去解決問題,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找不到除了暴力之外的,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我們父母老師,沒有及時的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只是單純的批評孩子,逼著孩子道歉,孩子下一次遇到問題,還是很可能繼續之前的錯誤。
第三步:以理服人正向強化,引導孩子化解矛盾
在泰勒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劉濤繼續引導泰勒:「我們都是兄弟姐妹,而且你是最大的一個哥哥,你要學會去照顧這些弟弟妹妹。答應我,做為一個哥哥,照顧好弟弟妹妹,不要去傷害他們」邊說邊輕柔的蹭泰勒的頭。
泰勒也漸漸放下固執,表示「我會做一個大哥哥,和大家做好朋友。」
劉濤在之後的采訪中表示,「小孩子有時候發火是「無名火」,你哄他是沒有辦法哄的,你必須得跟他把道理說透,他自己覺得他自己是無理了,當他認識到他錯了,他就真的會去改正。」
在晚上,劉濤把所有小朋友聚集在一起,讓兩個孩子重新描述了打架事件的經過,跟所有孩子重申打架是不對的,重新詢問了泰勒和子祺以後會不會打架了,兩個孩子都表示不會了。
劉濤還讓所有孩子們一起做一個宣誓,宣誓:我們再也不要說臟話,我們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兩個孩子也重新重歸於好。
可取之處:
很多家長都只會以一個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一味地批評指責你不該這樣不該那樣。比如「你是哥哥,為什麼不讓著弟弟」,「你那麼多玩具,為什麼不能學會分享」,「你再打人,我就收拾你」??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非但不能理解自己究竟錯哪,反而不能合理疏導自己憤懣的情緒。
從而造成情緒積壓,長久之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家長要想了解孩子所想,就要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幫他分析出憤怒的所在點,並且也要幫助孩子們樹立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引導和教會孩子們學會正確的解決方式。,劉濤的做法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
Ⅲ 影視劇中最迷人的反派角色是誰
我覺得影視劇中有很多的反派角色,他們都非常迷人。雖然他們是演的是反派,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演技在,而且他們有實力我們也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反派往往非常的招人換,但是有些反派讓你既心疼又可憐。而且雖然他們沒有男女主那樣的耀眼,但是作為一個反派,他們有他們自己存在的價值。並且也是一部劇中不可或缺的。也有一些反派角色讓我的印象最深,比如電視劇《白蛇傳說》中的妖帝。他在這里邊讓人又愛又恨。
我覺得這部劇中的反派角色非常的讓人著迷。大家覺得哪部電視劇中的反派角色更讓你喜歡呢?
Ⅳ 怎麼收拾熊孩子
熊孩子是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如今家庭條件都在不斷提升,沒有受過苦的孩子,很容易就會變成所謂的「熊孩子」,此時如何解決熊孩子就是一個很重要而且棘手的問題。並且多數父母都會選擇一個直接的方式——棍棒教育。
Ⅳ 掌握哪幾個小技巧,輕松制服熊孩子
對於那些非常喜歡破壞家裡家電或者其他東西的熊孩子來說,我們可以給他買一些模擬的玩具,讓他們自己玩,這樣的話既可以讓家裡的家電或者是其他的東西不會遭到破壞,可以正常的使用,另外又可以讓這些熊孩子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因為孩子既然喜歡拆家電,那麼我們從積極的方面來說,這個孩子他是喜歡鑽研,對不認識的東西是充滿好奇心的,願意去探索。
還有的孩子,他對家裡的一切東西都是非常好奇的,甚至去碰電這種非常危險的東西,或者是去爬到高處的地方往下跳,家長就要告訴孩子這些東西是非常危險的,可以給孩子做一些實驗,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是危險的,告訴他這些是底線不能碰觸。
Ⅵ 哪3種比打罵好用100倍的教育方法,能輕松制服熊孩子
皮皮從小就是在打罵教育中成長的孩子,父母都習慣拿著曬衣架、棒球棍打罵他,只要他一犯錯,就會一頓挨打,也已然成了家常便飯,起初皮皮還會有些「內疚」,但久而久之,皮皮並不認為他做錯什麼,反倒會到處去惹事,讓父母頭疼不已,就怕皮皮在做出什麼嚴重行為,因而父母決議協同學校老師,來解決皮皮的問題。
Ⅶ 高鐵乘務人員遇到熊孩子應如何應對
這種事情當然是找到孩子的監護人了,孩子不用承擔責任,但是監護人要承擔責任和教育孩子的義務。
Ⅷ 朋友們來享下自己有過哪些像段子的親身經歷
初一有一次跟班裡好友們一起去公園玩,在公園溜了兩圈感覺挺無聊的,在公園小攤子上買水的時候就跟阿姨閑聊了起來。阿姨很喜歡我們,然後給我們講她有個雙胞胎女兒跟我們一樣大,然後給我們看照片。第二年,班裡轉來一轉學生,我一看,咦……我怎麼感覺在哪裡見過她?左思右想這不是阿姨的女兒嘛!下課我就湊過去蜜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