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結局如何呢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是處於男尊女卑的時代環境下,作為女子地位比較低下,是沒有建功立業發展事業的機會的,因此歷史上留名的大多數都是男性,但是就算如此,也有一些女子憑借自己優秀的能力在歷史上留名,比如說掛帥出征的穆桂英,代父從軍的花木蘭,還有一代女皇武則天。相信關於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大家也是知道的,花木蘭也是人們心中的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除了她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之外,人們最佩服的還是她的孝心。河南商丘民間就有很多關於花木蘭的傳說,根據當地的一些傳說,花木蘭的父親也是一名將軍,在戰場立下了很多的功勞,但是因為後來年齡比較大了,沒有辦法再上戰場了,所以就離開朝廷回到了家裡。
沒過多長時間花木蘭的傷就養好了,再一次上了戰場,最終戰爭也取得了勝利。戰爭勝利之後,朝廷對於邊關的將士是要論功行賞的,花木蘭和趙俊生在戰場上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是卻沒有接受朝廷的封賞,反而提出要復原回家,自稱家裡的父母年事已高,需要回家照顧父母,兩人的要求也得到了朝廷的同意,最後一起回到了家鄉,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B. 花木蘭的課文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 花木蘭的故事(完整的)
鏈接:
D. 花木蘭的故事
鏈接:
提取碼:dkml
我國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蘭,那時候北方經常發生戰爭,一天朝廷下達了緊急徵兵的文書,木蘭見到上面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她想: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她說服了家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木蘭告別了家人,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在多年征戰中,他為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木蘭勝利回鄉後,脫下了戰袍,穿上了心愛的女裝,將士們前來探望她,這才驚訝的發現昔日英勇善戰的花將軍竟是位文靜俊美的姑娘。
E. 初中課文花木蘭全文閱讀
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è),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ān jiān),南市買轡頭(pèi tóu),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j īn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譯文:唧唧的織布聲,木蘭在對著門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的嘆氣聲。問木蘭在想什麼,在思念什麼呢?(木蘭說)我沒有想什麼,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夜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規模地徵兵,徵兵的名冊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出征。木蘭到集市各處買了駿馬,鞍墊子,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和長鞭。(東、西、南、北市只是一種名叫互文的修辭手法並不是去東、西、南、北市。)早晨辭別父母上路,傍晚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木蘭早晨辭別黃河上路,傍晚到達燕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馬的馬叫聲。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戰士們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返回故鄉。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准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了原來的房間,打開各個房間的門,坐一會兒各個房間的床,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的舊衣裙,對著窗戶對著鏡子梳理頭發貼飾物。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個姑娘。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隻眼睛時常眯著。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F. 王者榮耀花木蘭穿內褲沒有
廢話,肯定穿了。戰士,屬於近戰英雄,戰士分為突進英雄、防禦英雄、團控英雄等,防禦性英雄的自帶血量和防禦都高,在游戲中可作為半肉半輸出,團戰時,可以吸收敵方英雄的傷害,又可以造成一定量的傷害。突進英雄一般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具有一定的位移技能,具有生存能力和攻擊能力強的特點,此類英雄以攻擊裝和攻速裝為主,團戰時攻擊敵方後排英雄或脆皮英雄。
G. 王者榮耀花木蘭青春決賽季的cos,模型好像是沒穿襪子,露出腳踝的,但是不穿襪子穿c鞋磨腳,怎麼辦
王者榮耀花木蘭青春決賽季的cos,模型好像是沒穿襪子,王者榮耀玩的是戰隊系統,可以讓很多志同道合的既有找到自己的組織,游戲時長不長,非常適合休閑娛樂,而且還能與好友開黑。一起交友一起玩游戲,一起吹牛皮,還有戰隊簽到,戰隊幣還可以換頭像,設計比較人性化,還優化了游戲內的交流,不但通過語音聊天,還可以自己設置預先聊天內容,凸顯個性,讓你更及時的想隊友發送戰報。
H. 小學課文"花木蘭"全篇
"花木蘭"全篇即是南北朝·佚名所寫的《木蘭詩 》
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話釋義:
織布機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姑娘在思念什麼,問姑娘在惦記什麼。
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夜看見徵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韁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
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後得勝而歸。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
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不願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
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
出門去見同營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隻眼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並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寫作背景: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據其最早著錄於陳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可證其產生之時代不晚於陳。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皆在北方,則其產生之地域在北朝。詩中有「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語。
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去黃河不遠。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據此,《木蘭詩》中之戰事,當發生於北魏與柔然之間。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國,立國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間,與北魏及東魏、北齊曾發生過多次戰爭。
而最主要之戰場,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帶。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傳》,蠕蠕即柔然。)
此詩收入《樂府詩集》的《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因此,學者們大都認為,民歌《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文章賞析: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它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此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此詩在寫法上運用了較多的修辭手法,主要是對偶、排比及互文。其中互文是此詩極有特色的修辭手法,在刻畫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如「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二句,單從字面上看是不合邏輯的,上下文互文互補而增義:「開我東閣門,坐我東閣床;開我西閣門,坐我西閣床。」
由於互文手法的運用,省略了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表現了木蘭一別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這里坐坐,到那裡看看,看到曾經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滿親切之感,又有說不清的滋味。含不盡之意於言外,通過動作細節的描寫,刻畫人物心理。
又如「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二句,如果把「當窗」和「對鏡」分開理解,顯然不合女子梳妝的實情。
I. 花木蘭穿軍服和不穿軍服有什麼區別
第一篇:少年出英雄
花家村起風波:
花木蘭與師弟朱芝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懵懂年少的朱芝華對木蘭師姐心儀已久,時常想表達自己的心意,但卻怕遭到師姐的拒絕。一天,芝華試著讓木蘭的姐姐花木蓮幫自己把親手為木蘭准備的酸梅湯送去給師姐,結果口快心直的木蓮泄露秘密,萬般無奈只得全盤托出,羞得木蘭不知如何應對姐姐的追問,只好借口匆匆離開。
花木蘭來到院內,看見朱芝華正在習武練劍,於是上前要與芝華切磋武藝,雖然朱芝華害怕師父責備(因師父禁止比武逞強),但卻不好違心上人之願,結果被靈巧的木蘭偷襲而落敗。正在這時,家僕來報,木蘭之父——花弧叫兩人到大廳商量事情。原來是大汗為征戰北方柔然國而招募精兵,父親花弧被列入其中,望著年過花甲而又體弱多病的父親,想想年幼無知的小弟,花木蘭靈機一動,告訴大家她有辦法,叫大家等她一下。
木蘭先回到自己的閨房和柴房裡拿上自己的私房錢,准備到村裡去尋找男式服裝。當她來到花家村橋頭時,遇見獵戶花子正在尋找他的走丟的兒子,助人為樂乃快人之本,花木蘭答應花子幫助尋找,在河邊的柳樹下,花木蘭找到了正在跟父親捉迷藏的小花子,花子為感謝你,便會邀請你去他家裡玩。相請不如偶遇,花木蘭徑直來到花子家,不巧花子未在家,卻意外找到一件男式頭巾,說是拿不如說是借,日後加倍奉還,花子看在花木蘭尋找孩子的份上,不便責怪木蘭,於是花木蘭很順利找到了男式頭巾;
花木蘭此刻突然想起姐姐前幾天給心儀的男友做了一件衣服,不妨回家找姐姐借,聰明的木蘭撒謊告訴姐姐准備給芝華做一件過冬的衣服,苦於自己愛武裝不習女紅,借上姐姐的樣板衣,依樣畫瓢,表達自己對芝華的深情和愛意,木蓮姐姐欣慰的答應了木蘭的要求,這樣木蘭輕松地拿到一件男式衣服;
剛從姐姐的閨房出來,木蘭看見淘氣的弟弟花聰正在河邊釣魚,弟弟高興地告訴木蘭,他釣到一雙男式靴子,真是天助我也,不過好吃的弟弟不會輕易給木蘭,條件只有一個:糖葫蘆換男式靴子。小事一樁,木蘭趕緊去道具店給弟弟買上一串,哪知淘氣的花聰嫌木蘭太摳門了,將男式靴子扔給木蘭便扭頭找小胖玩去了。糟糕!這小祖宗一旦回去告訴老爹,我木蘭不就完了嗎?不行,得馬上找弟弟補償補償。
在左邊的河邊看見弟弟正與小胖在玩耍。小胖驚慌告訴木蘭:最近村裡竟然來了一群野狼,直接威脅村民的生命。至於詳細情況只有村上的張大爺知道,事不宜遲,木蘭急急忙忙去村裡找張大爺,張大爺將情況一一告訴給木蘭,老人家惟一擔心的是野狼是否全部消滅完?是否還有隱匿的野狼?張大爺的憂慮讓木蘭想起弟弟的安全。
J. 語文花木蘭一課中當將士們看見花木蘭穿著女裝走出來,他們是怎樣的神情會怎麼做
花木蘭穿著女裝出門去見同營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木蘭詩》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話釋義:
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隻眼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並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創作背景: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據其最早著錄於陳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可證其產生之時代不晚於陳。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皆在北方,則其產生之地域在北朝。詩中有「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語。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去黃河不遠。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
據此,《木蘭詩》中之戰事,當發生於北魏與柔然之間。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國,立國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間,與北魏及東魏、北齊曾發生過多次戰爭。而最主要之戰場,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帶。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傳》,蠕蠕即柔然。)
此詩收入《樂府詩集》的《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因此,學者們大都認為,民歌《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