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警察不工作的時候可以穿警服嗎
警察在非工作時間是可以穿的 .
只是下班穿警服只有義務沒有權利,連公民的基本權利都不能享受
而且內部有規定,非因工作需要,不得穿制服進入娛樂場所(KTV、酒吧、演藝吧),不得在商業場所內購物,不能進入高檔飯店就餐,不能桑拿、足浴、按摩(正規的也不行)
穿制服要嚴格遵守社會道德規范,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公交車上讓座,除非座位多出來才能坐,排隊讓先
穿制服開私家車發生交通事故無論責任,第一時間報告督察隊,主動要求交警檢測酒精含量並記錄在案,為避免交警現場執法偏袒,雙方必須到交警隊走程序,並將責任認定書交紀檢督察部門備案
著制服駕駛車輛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如違章被網路媒體曝光視情節作出處理:在警車里睡覺扣發半年獎金,記過處分,帶逃犯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10,超速10公里扣季度獎,上報省廳全省通報批評
從優待警一句話,從嚴治警一本書。反正是規定多如牛毛,於是下班都不穿制服了
② 做警察容易得精神和心理問題嗎
那看你當什麼樣的警察了,若是交警,由於天天在噪音的影響下,精神是會受到影響的。若是刑偵組的警察,由於天天對著的是重案,見的人不少都是罪犯,出心理問題的也可能。以前看過一個美國片子,裡面的警察就是因為抓一個變態殺手,結果把自己變成了神經病。感覺獄警心理出問題的可能最大,整天見的都是犯人。不過一些文職的警察,比如戶籍科的,大概就沒什麼影響了。
③ 警察制服違法人員過程中傷害到違法人怎麼辦
由違法犯罪行為人自己承擔。
警察制服違法犯罪行為人是法律法規賦予警察的權利,但是要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為限度,對違法犯罪行人造成傷害的,由違法犯罪行為人自行承擔。如果警察面對違法犯罪行為不採取行動制服違法犯罪行為人的,警察就會不作為,甚至瀆職。
④ 有制服情結的人是不是心理有點問題啊謝謝
不覺得很多制服給人感覺很精神嗎?
而且制服也代表了一個人的能力和態度
穿學生裝說明這個人是學生,你可以從她身上感受到校園的陽光
穿OL裝說明這個人是白領,你可以從她身上體會到專業人士的睿智
穿護士裝說明這個人是護士,你可以從她身上欣賞到到女性的細致而愛心
…………
穿著制服的人,是有職業的人。貓捕鼠、犬守門,各司其事。人無職業,不如貓犬
勞動中的女人最美麗!
⑤ 影響警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什麼
壓力大。警察工作是承受社會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心理學家研究指出,警察在任職頭3年內耳聞目睹的社會醜陋現象和感受要比普通人一生所見到和感受得還要多;在所有應急性的職業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載的心理壓力指數高居首位。如在沈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接受心理測試的警察中,21%存在焦慮狀況,程度嚴重的佔1.5%;58%有憂郁心理,程度嚴重的佔8.7%。同樣,在沈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接受心理測試的警察中,30%存在焦慮狀況,程度嚴重的佔3.8%;61.3%有憂郁心理,程度嚴重的佔10%。測試結果表明:警察職業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警察在執法過程中要面臨兩種心理壓力:一是犯罪嫌疑人對警察造成的身體傷害;二是警察傷害犯罪嫌疑人後的心理刺激。這些持續不斷的壓力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警察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的加劇,常常會導致警察做出一些違法的過激行為。例如,自殺:因由是壓力太大,無以自拔;殺人:因由是無法排解不快和苦悶。
2.警力不足。由於編制緊張,警力不夠,導致公安機關長期超負荷工作,致使民警少有休息和休假。據了解,我國一線警察平均每天要工作11~15個小時,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長年勞累,積勞成疾,已成為警察傷亡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作為一名基層警察除了正常工作外,還要擔負日常的處警、社會面巡邏以及值班等,更多的時間是留守備勤,以應付突發事件。此外,各類群眾活動、公益活動、體育賽事、文藝演出及節日、廟會等保衛工作,都需要警察上崗值勤。當代警察在維護社會安全和治安秩序中不僅僅要擔負打擊犯罪的職責,同時還要擔負服務百姓的使命。
在新時期警務活動中,警察的工作更加繁重了,要求也更高了。常年的超負荷運轉,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和調整,睡眠不好,飲食不規律,心情郁悶,不僅影響了警察日常生活,也干擾了警察家庭生活,致使警察的身體健康狀況日益衰退,也是造成警察積勞成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3.缺少鍛煉。缺乏鍛煉是導致心臟病、糖尿病和結腸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調查發現:我國有70%的警察認為工作已經夠累了,用不著進行專門的身體鍛煉。久而久之,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運動能力也退化。1999年中國前衛體協對公安民警進行了一次體檢調研,接受調查對象為北京、遼寧兩地公安民警共15887萬人。結果顯示:警察患病率高達86%。其中,45歲以下年齡段警察群體的身體健康狀況呈逐年大幅度下降趨勢。據分析,造成該狀況的原因是:大多數警察在工作上自我要求高,壓力大,長期處於緊張疲勞狀態,導致機體功能紊亂、營養結構失衡等,為警察的患病埋下了嚴重隱患。又如,自1998年沈陽市公安醫院對沈陽市公安局全局民警進行了5次健康檢查。檢查發現,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慢性胃炎、頸椎病、腰椎鍵盤脫出、泌尿系發炎、下肢靜脈曲張、關節炎、冠心病、糖尿病等是威脅警察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各種常見病、多發病與社會普通人群的發病規律基本一致,但脂肪肝和高血脂的發病率則明顯高於社會普通人群。
4.生活無規律。警察患病原因與長期精神壓力大、飲食無規律、居無定所、正常的睡眠和休息時間難以保障等有很大的關系。有專家指出,吸煙、喝酒、夜生活頻繁常常成為警察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的一種方式或手段,甚至成為難以丟棄的嗜好和習慣。生活常識告訴我們,不愛惜身體,不關注健康,不遵循生命節奏、生活節奏,缺少運動等,都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一些突發性案件,常常使得他們食無定量、睡不應時,生物鍾遭到破壞,致使多數警察身體素質下降,體力嚴重透支,很多警察已處於亞健康狀態或危險狀態的邊緣。少數警察甚至承受不住這種高風險、高負荷、高強度的工作壓力,終日疲憊至及而產生心理障礙,出現了自殘自殺、刑訊逼供、開槍傷人等極端行為。
希望能幫到您
⑥ 制服對心理有什麼影響
與穿制服的人對自己的職位滿意度有關。若對自己的職位比較滿意,那麼制服對他來說是一種榮耀;反之,此人有跳槽的必要
⑦ 什麼是警察應激心理
警察的應激心理:
由於職業的特殊性,警察的心理應激問題比其他職業顯得尤為突出,警察心理應激有長期性、危險性、工作性、高度性特點,來源包括社會、工作、家庭、自身等方面。要克服心理應激對警察的消極影響,不僅要提高警察自身的心理應激承受能力,還要整個社會、家庭及警察機構都要攜手關愛這個群體,形成多維支持網路。
和平時期,警察工作是一項風險系數大、極富挑戰性的應激密集型職業,因而警察也可以稱作「應激群體」。長期的心理應激會對警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極大的影響。而警察心理應激問題過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造成應激的原因更是日趨復雜。如何正確面對應激,掌握調試心理應激的正確技巧,對於警察尤為重要。
一、警察心理應激的特點及類型
「應激(stress)」,俗稱壓力。是出乎意料的緊張情況下引起的情緒狀態。伴隨著心理喚醒與生理喚醒聯合作用的一種過程。
1、警察心理應激的特點:
(1)、警察心理應激具有長期性。
(2)、警察心理應激具有危險性。
(3)、警察心理應激具有工作性。
(4)、警察心理應激具有高度性。
2、警察心理應激的類型:
(1)、社會應激源。
(2)、工作應激源。
(3)、家庭應激源。
(4)、自身應激源。
二、警察心理應激對警察的影響:
1、警察適度的心理應激對警察的積極影響:
所謂適度的心理應激是指與人體承受力大小相適應的內外刺激作用於人體時,給人造成的緊張感和壓力體驗。適度的心理應激有助與警察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體現如下:
(1)、促進警察個體的身心健康。
(2)、大大提高個體的工作效率。
2、警察過度的心理應激對警察的消極影響:
過度的心理應激是指大大超出人體承受力的內外刺激作用於人體時,給人造成的強烈緊張感和極大的壓力體驗。過度的心理應激對於警察的身心健康和行為活動有極大危害,體現如下:
(1)、疾病。
(2)、生理變化。
(3)、心理變化。
(4)、對生活的影響。
(5)、對工作的影響。
三、警察心理應激的調試。
警察面對多種多樣的心理應激源,心理應激是不可避免的,這個事實不應該迴避也不能否認,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正確區分思想問題與心理應激反應的界限,不要把所有不良反應都歸為思想問題,以免釀成大錯。應當正確面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控制和消除心理應激的消極影響:
1、警察個體正確對待職業應激。
2、避免和消除某些應激。
3、讓心理學走進警界,使警務工作符合心理科學規律。
4、構建對警察的社會支持網路。
(1)、警察機構,它與警察的工作活動是直接相關的,對於職業上的問題也最有影響力。
(2)、家庭支持,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3)、外部的社會支持,它對警察的宏觀作用也非常大。
總之,心理成長是一個貫穿一生的過程,體現了人在有價值的方向上的變化,及時調試心理應激,可以使每個警察保持心理健康,從而全面提高警察心理素質。
⑧ 警察具備良好心裡素質的重要性
素質最重要
⑨ 為什麼很多部門的衣服和警察制服相似,難道不會影響警察執法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很多單位的「制服」其實是沒有國家正式許可的。
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整頓統一著裝的通知》(國辦發〔1986〕29號)文件要求統一著裝的,只限下列人員:
(一)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在編幹警。
(二)公安機關縣、市(縣級市)公安局及其派出機構的行政在編幹警,公安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以及行署、省轄市公安局的交通、外事、治安、戶籍、刑偵、看守、預審、巡邏隊的行政在編幹警。
(三)鐵道、交通、民航、林業公安局在編幹警(按相應公安機關的著裝范圍執行)。
(四)國家安全部門以公開身份執行逮捕或追捕罪犯任務的行政在編幹部(一般不再發化裝服或化裝服費)。
(五)司法行政部門的勞改、勞教場所直接從事對犯人或勞教人員進行管教工作的在編幹警。
(六)法院系統定編的現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書記員和法警。(七)檢察院系統定編的現職檢察員、助理檢察員、書記員和法警。(八)開放口岸對外執行任務的海關、衛生檢疫、食品衛生檢驗、動植物檢疫、商品檢驗、港務監督和船舶檢驗部門的外勤工作幹部,沿海和邊境水域的漁政檢察幹部,海洋局涉外調查船隊和海監船幹部(含執法幹部)、船員。
(九)衛生部門專職食品衛生監督員。
(十)農業部門專職植物檢疫工作幹部和內陸水域漁政檢察幹部。
(十一)林業部門專職森林植物檢疫工作幹部。
(十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基層直接從事市場監督、檢查工作的幹部。(十三)稅務部門基層直接從事征稅工作的幹部。除以上規定的著裝人員外,其它人員一律不得著裝。
前兩年安監系統和城管系統也得到了國務院正式批復,可穿制服。
但是,現實中執法單位並不只有上面這幾家,還有一大堆需要執法(有法律法規明確授權)但是沒有國務院批準的穿制服的單位。比如旅遊、文化、運輸、食品、知識產權、物價等等單位。
這些單位執法時候,特別是在基層執法時候,如果穿便裝,就算拿省政府統一頒發的執法證,也會被群眾視為假冒公家人或者臨時工。
就算承認了你是公家人,威懾力也很低:因為你沒有像警察一樣直接使用合法暴力的權力。
當事人想配合就配合,不想配合就不配合。所謂行政執法部門,其實權力很小,對普通違法行為一般最多不過是貼個封條或者罰款(前提是有充足證據,而如果當事人不配合,則很難取證)。
甚至罰款也不是可以直接強制收取,如果當事人拒絕執行行政處罰決定,還要去請法院來幫忙(一般遇到重大違法行為才會這么做,畢竟程序太復雜了)。當然,這就是題外話了,今天就不展開說了。
而這些沒有國務院授權的單位,特別是基層單位,以工裝等名義配發服裝,就不可能再去單獨設計(因為不是統一行動,一個城市也就百八十個執法人員,單獨設計配發成本太高),只能以現成的制服進行「改裝」。
難么,哪家制服最有威懾力呢?毫無疑問是警察。
所以,地方執法單位就直接從制服廠家定警服,從標識廠定製肩章、臂章(改幾個漢字即可),一掛即可——既有強大的威懾力,又解決了在老百姓那邊公家人的身份認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