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學生校服的塗改現象作文800
2014年廣一模的作文在命題形式上與2013年的廣東高考題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均為「材料引……」題型。圍繞一個核心問題提供幾種提示角度,應該說,這樣的題型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按理不應陌生。縱觀這半年各地市的作文模擬題,此種類型的命題為數不少,如佛山一模關於「鄭州市拆除報刊亭」的思考,廣州調研關於「學生社會實踐與學習」的思考,汕頭一模關於「如何閱讀經典」的討論,這些題目均是圍繞一個明確的核心問題提供幾種提示角度,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審題立意。
應該說,這樣的命題是符合當前廣東高考作文命題變化的。在《廣東高考年報.2013》中,對於2013年的作文題目,有如下的評述:「題目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也准確地反映了社會現實狀況。材料的表述是簡潔明晰的,不會造成閱讀障礙。引導考查考生真正的寫作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模式化寫作。這種就具體生活現象而引發關注,引出自己述說的作文形式,是應該提倡的。」
以此為標准,筆者對廣一模作文題稍作評析。
首先題目確實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別是貼近學生的生活,校服塗畫,這個現象沒有誰比學生更熟悉、真切,估計考場上的學生看到這個題目都會猛地一驚,「不會吧?居然是校服塗畫!」。應該說,關注社會和生活,一直是廣東高考這幾年作文命題的一大特色,而這次廣一模可謂是無縫對接,面對「校服塗畫」這種現象,每一個考生都不會陌生,都有話可說。
再從材料的表述來看,字數165字(不算題目要求),語言簡潔精練,閱讀也沒什麼障礙,但是理解材料的的含義就需要考生細細琢磨了。材料圍繞「校服塗畫」現象提供了三個采訪記錄,其實也就是三個圍繞「校服塗畫」這個背景材料提供了三個提示角度。而提示角度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提供觀點,一是僅提供事件行為。直接提供觀點的,只需在背景材料所限定的寫作范圍內任選一種或綜合幾種觀點立意即可,而僅提供事件行為的就需要一個理解歸納的過程,考生或需要理解事件行為的實質,或需要追問導致此種事件行為的原因,要能夠從事件行為里歸納出一個觀點來,而這樣明顯是提高了作文的審題難度。而本次廣一模的命題即屬於後者,考生需要認真理解分析三個關於「校服塗畫」的采訪記錄。而這個三個采訪記錄在理解上確實存在較大的難度,廣一模作文審題最大的難度即在此。細細分析,第一個場景(學校門口),反映的是學校(教育者)對於「校服塗畫」現象的簡單處理,缺乏必要的引導,只是一味的禁絕,甚至老師的不當處理某種程度上也是學生「校服塗畫」的原因之一(白色塗改液),所以,場景一反映的實質其實是「校服塗畫」現象突出的原因之一是學校(教育者)缺乏正確的引導,僅是簡單且欠缺明智的處理。場景二(商場),反映的是學生對校服的態度,當然態度背後也反映了學生校服塗畫的原因之一。而從場景材料的句子來看,學生對校服的態度是可以作不同理解的。一是學生喜歡校服,所以才會把歌星張靚穎的簽名塗畫在校服上,由此可以理解為學生在校服上塗畫並不見得就是討厭校服,相反有可能是喜歡的一種表現。一是學生不喜歡校服,在學生眼中看來,張靚穎的簽名要比校服有價值多了,學生更重視的張靚穎的簽名,這反映的是學生價值取向的問題。場景三(文具店),反映的是學生在校服塗畫的原因之一是校服便宜,校服在學生眼中不值錢。而其實校服的價值不僅在於金錢,更在於校服本身所承載的一所學校的形象和文化積淀,因為一身校服其實是學校的外在形象認知。學生在校服上試筆,其實是對學校形象的漠視,這種漠視有可能是因為對校服的意義不甚了解而導致的。當然還可以從綜合的角度,特別是第一、第二兩個場景的角度,就是校服代表的是一種整齊劃一的統一要求,而在校服上塗畫代表的是一種學生個性的自由表達。由此角度展開分析論述,也是可以的,但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展開,都需要緊緊扣住「校服塗畫」這個前提。
而關於套作問題,應該說,本次廣一模作文完全杜絕了套作。學生平時准備的一些例文,包括大部分的素材,在本次作文中幾乎毫無用處。對於「校服塗畫」這個寫作范圍如此狹窄的問題,即使開卷考試,估計也找不到幾個素材,更不用說是閉卷考試,因為關於「校服塗畫」本來就沒什麼典型素材,那些所謂的司馬遷、李白、陶淵明等等古人更無從談起。因此,從杜絕套作的角度看,確實成功。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此狹窄的寫作范圍是否恰當?對於命題者來說,如何在角度的多元化和限制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從備考的角度看,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深刻地理解這樣的變化。可以說,不管是陳妙雲教授,還是考試院的的說法,廣東這幾年一直打擊套作作文,也一直在尋找一種能有效杜絕套作的命題形式,而從2013年的閱卷情況來看,對於「慈善」這樣限制性極強的范圍,基本無法套作。從高考年報的論述來,也肯定了2013年作文題對於打擊套作和模式化寫作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對於能有效防止套作和模式化寫作的「這種就具體生活現象而引發關注,引出自己述說的作文形式」必須引起我們一線教師的重視。而原先建立在素材積累基礎上的「論點—論據—扣題點題」的片段訓練模式以本次一模作文來看,完全行不通,因為最重要的論據這一環就斷鏈了,像「中學生社會實踐」、「校服圖畫」這樣的寫作范圍去哪裡找典型素材?對於習慣了「論點—論據—扣題點題」這樣的分析套路的考生來說,缺乏了典型素材,寫作根本也就無從下筆。這樣的命題對於原先的備考模式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警示,如果再不轉變思想,還是以舊模式應對新變化,自然是行不通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後階段的備考中必須重視學生的思維水平訓練,尤其是重點訓練學生對某一個具體的社會、生活的問題的分析思考,而時評寫作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途徑,因為議論文最核心的能力還是對問題的分析說理能力。
綜上所述,本次廣一模作文盡管看似令人費解,但細細分析,不管從命題類型還是主題選取,都自有一番道理,也是和目前廣東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相吻合的。學生難寫不等於作文題目不好,從考查的角度看,一道既能讓大部分學生有話可說,又能有效區分考生思維層次的作文題,其實才是一道好題目。而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做的是,深刻地理解變化,准確地把握趨勢,有效地復習備考。
②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某報社記者發現中學生校服上的塗畫現
可從正反兩個角度立意,校服塗鴉何時止?或者,張揚個性無可厚非!
③ 因為校服上胡寫亂畫檢討
校服 [1] (拼音:xiào fú)是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中小學學生普遍穿著。
校服最早起源於歐洲。學校為了規范管理,統一的著裝。一般在學校的重大活動中會要求學生統一著裝,一般學校校服有該校校徽,也直接影響到學校形象。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夠展現學生精神抖擻、活力飛揚的一面,也是學生青春時代的專屬標志。
④ 在校服上亂塗亂畫,寫檢討怎麼寫
這也要寫檢討,中國的學校變態成什麼樣了
求採納
⑤ 關於校服上亂塗亂畫的好處,我們在辦在校服上塗鴉的辯論
正方(偶數)利大於弊
反方(奇數)弊大於利
請雙方辯手互相提醒,以便及時就位開始辯論。
一、只要出現較大的理論漏洞,或者與之前所講述言論有所沖突,發表與自身辯題相駁或者無關的帖子即為出局。
二、並不反對復制粘貼,但是內容要與自身觀點一致,那些復制粘貼內容與自身立場八竿子打不著的即為出局。
三、請在每一帖的第一橫標明自己所屬派別,以便更直觀,有助於辯論的進行。
四、請勿出現謾罵、侮辱、詆毀、爆在校人員姓名、照片的行為,一經發現,循環不謝。
五、詭辯無效。
我為反方,,校服是神聖的象徵,在校服上塗鴉,就是另一種上得不尊重學校,褻瀆的表現,所以我覺得,校服塗鴉,弊大於利
在校服上塗鴉肯定是不對的、/校服是一種象徵、/是證明你這個學生的身份的、/設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校服都不愛護、/亂寫亂畫、/這只能說明他的素質低、/不愛護自己的校服又怎麼會愛護自己的班裡、/自己的學校呢、/如果穿校服出去、/讓人家看到、/會說這個學校教育水平不好、/連學生的校服都控制不好、/說明這個學校在學生眼中是不合格的。/是沒有什麼地位的。/
⑥ 求1000字 檢討 因為在校服上 亂畫 被罰寫檢討!!!!
我空間有一篇萬能檢討,你去看看,應該用的著,字數也有1000字了,好像在《生活常識》的分類里
⑦ 你如何看待校服塗鴉這一行為
好好的一件校服上面卻塗一些古怪的東西,孩子們可能是想發揮自己的想像,把校服設計得更美麗更時尚吧,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們正處在學習時期,所以腦袋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但是畢竟是校服啊,希望孩子們能夠尊重這樣的服裝,不要亂塗亂畫。
⑧ 如何正確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如何解決在校服上亂塗亂畫的作文
在學校校服上亂塗亂畫。是一種對學校不尊重的表現。我們應該制止 這種亂紀行為。
⑨ 求一些關於校服亂塗亂畫的作文素材,急!!!
窩上學時 學校校服是白色襯衣 我學美術的 我在後面畫了血羅漢
⑩ 關於校服的議論文800字
我國90後大學生校服設計調查與研究
【摘要】進入21世紀10年代中期,各高校學生們的校服是否有必要存在,如果存在是否與以往年代校服不同,是否與國外大學生服裝有所區別;如何把握高校校服設計脈搏,這些都是本論文重點開展研究的。本文通過收集國內有關校服的資料以及採用了不同群體及在校大學生問卷的形式調查現在高校學生對自己的校服所持觀點,得出不同結論並根據這些要求進行探討高校學生服問題的研究,並通過款式色彩材料尺寸上的設計力爭表現出符合中國國情,深受90後大學生們喜歡,注重簡潔、大方、美觀的新型校服。
【關鍵詞】21世紀;大學生校服;設計研究
校服最早出現在日本。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
學校文化和形象的代言之一就是校服,校服是一種符號、一種標識、一種身份的象徵。校服的實施,不僅有利於教學管理的統一化、規范化,而且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應與校園環境相協調。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我們集體凝聚力和純朴的精神。近年來,我國校服文化正在普及和發展中,但如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校服文化,仍是一個應該多方位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一、大學生校服現狀調查
調查過程:通過發放色卡、圖片、調查問卷完成。
1、款式設計風格調查
以中國內地與香港為例,內地多數校服款式陳舊老套,運動服式的校服設計成為「千篇一律」現象嚴重。這種單一形式的校服設計嚴重抑制了大學生們對美的追求,著裝形式上,基本上未脫離高中學習的服飾環節,產生了對學生個性的壓抑感;學生活潑好動、生氣勃勃的特性不能很好的體現。目前校服結構設計多為松垮,缺乏個性。
相比而然,香港各校服百花齊放,水手服式樣的女生校服配上百褶裙以及男襯衫西褲、五花八門的毛背心顏色配以白襪黑鞋,給人感覺新鮮朝氣。
2、體型特徵調查
根據國家標准號型系GB1335-97標准體型分類分為:Y(瘦體,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22-17cm,24-19cm),A(正常,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6-12cm,18-14cm),B(微胖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1-7cm,13-9cm),C(較胖,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1-17cm,13-9cm),D(胖體,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6-2cm,8-4cm)。
女子體型分類特徵
男子體型分類特徵
例如:對於女子號型而言,160/84A表示身高為160㎝,凈體胸圍為84㎝,胸腰落差為18-14cm之間的屬於A型女性。
調查顯示:A/Y體型占據多數比例。不過顯示,從孩童時代到大學間,每5人中就有一個胖子的現象已經出現。
3、色彩要求
春夏校服多淺色為主,72%的人選擇了白色56%的人選擇了藍色。秋冬校服以深色為主,52%的選擇了黑色,35%的人選擇了紫色。對於校服喜歡什麼風格:
A、日系;B、韓系;C、休閑系;D、運動裝。
調查顯示:65%的同學還是喜歡運動休閑裝,30%喜歡韓系。43%的人認為春夏的服裝價位應在70-90元之間,57%的人認為應在90-120元,55%的人能接受秋冬校服價位在120-190之間。
二、90後校服設計要點
1、從款式上設計要創新。從創新思維下思考設計。校服已經成為體現本國文化的窗口,款式設計都與本地區、本國文化有機地結合。要在校服的設計中不斷加入流行元素。另外,不同地區高校校服在設計時都充分考慮我國不同地域氣候因素,可以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大學校服有較大的款式區別。
校服設計款式主要分為制服式學生裝和運動式(休閑式)學生裝,款式新穎,各系的校服顏色可不同,有個性,體現大學生的特點與活力。
2、色彩搭配要舒適。根據季節變換,穿著舒適,重視色彩和流行時尚的搭配與結合。夏季校服多以淺色為主,冬季校服以深色為主。
3、從服裝面料上設計要體現出舒適透氣、易洗耐穿原則。
4、從配件上設計考慮的因素就相應多了一些,如配件應該體現時代感,將時尚以及校園文化特色融入其中,配飾是設計的一個亮點,校標、領帶、裝飾帶被認為是校服應有的配件,Logo應結合校園特色。
5、質優價廉而耐穿原則。質優,就是服裝結構設計與工藝設計的合理性,校服加工質量校服是陪伴學生多年的服裝,但一些質地粗糙、不吸汗、起靜電的服裝面料,讓穿著者有明顯的不適感,對學生身體健康不利。此外,還有穿著不久就開線、破損等問題,甚至有被校服中的斷針扎傷的案例。
6、設計特點。90後大學生校服設計要注重加入符合校園文化及90青年人活潑、積極、向上的特點,可將時尚元素其中設計中。90後大學生是早晚都是准職業人,具有學生成人等多重特點的人群,所以在考慮其校服設計是要考慮其心理特徵、形體特徵、身份特徵及經濟承受能力,這些都是高校校服設計者充分需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