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民俗民風的手抄報 最好有 圖片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月瑪瑙、珍珠、金銀製成。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格外醒目。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❷ 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草莓草梗的店
分享知識,豐富內涵,開拓眼界。
關注
文明交通伴我行手抄報
篇一:文明禮儀小報文明伴我行小報文明小報文明交通小報A3
我們作為一個21世紀的小學生,有三「要」: 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校做一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我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學習他助人為樂的精神
同學們,為了我們 的藍天更加美麗,為了我們的大地充滿綠意,為了我們呼吸的空氣更加清新,拋棄種種不文明的行為吧!我們一定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為我們的程式增光添彩。到那時,我會自豪的說:「我是文明的小學生。「
管
好自己的腿,不違反交通規則,不踐踏花草
不文明的事;
管好自己的手,不亂寫亂畫、亂扔亂倒,不做管好自己的口,不隨地吐痰,不說不文明的話
熱愛祖國,建設家鄉 自信自強,艱苦奮斗 民族團結,興縣創業 遵紀守法,維護公德 尊師重教,自愛自尊 孝老愛親,鄰里和諧 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擁軍優屬,保衛祖國 扶老愛幼,助殘濟困 移風易俗,崇尚科學 講究衛生,保護環境 弘揚正氣,禮貌待人
文明交通」這四個字在我們心中是多麼渺小,可是如果 你不重視,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在我們的一不留神下,生 命可能會受到威脅!生命是寶貴的,只有一次。
❸ 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
文明禮儀伴我行手抄報
文明禮儀伴我行
一、穿著禮儀
1、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
2、著裝整齊,樸素大方。
3、不穿背心、拖鞋、褲衩。
4、課堂上不敞衣、脫鞋。
5、不穿名牌鞋。
6、不佩戴飾物。
7、不化妝。
8、按要求修剪頭發。
二、文明禮儀名言
1、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2、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3、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4、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5、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三、文明禮儀小故事
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 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❹ 高中生國慶節的手抄報啊! 誰提供點圖片和版面給我啊!
9月10日 07:12 朋友,我有關於「國慶節」手抄報的製作方法,希望對你有用啊!!!
國慶節手抄製作過程:
每逢遇到國慶節,學校總要要求我們畫國慶節手抄報,我真是覺得又麻煩又擔心,可是在創作設計國慶節手抄報的過程中我卻十分愉快,因為我很喜歡畫畫,我把畫手抄報,看作是正在畫一幅五彩繽紛的畫,當成是我的一種興趣、愛好。
10月1日,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學校要求我們每人出一份手抄報,假期回來後交齊。「真倒霉,我又要開始忙個不停了」,不過,還好國慶節七天的假期還長著呢。等我選定了適當的時間,便要開工了。
我急匆匆地買來4開後便馬上一頭鑽進書堆,用了著整整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尋覓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如飢似渴地吮吸著精神的養料,最後我把所要的資料都找好了,書里夾滿了紙條,我把找到的內容全都翻開放在書桌上,然後精挑細選出設計美觀,插圖合理的版面,接著拿出一張白紙,把參考設計出來的版面大略畫一下,把需要改進的地方重新畫一下,最後,我終於胸有成竹,要正式畫在4開紙上了。
我拿著鉛筆全神貫注地把設計好的版面畫在4開紙上,接著把「慶國慶」三個大字畫在空白處,然後畫上各種插圖,最後把需要染色的地方塗上顏料。嗯,就這樣,國慶節手抄報的版面設計和主題就完成了。
不過,這樣還不算完成,必須進行下一步,總不能讓版塊空著不管吧!所以還要寫上些有關的內容,嗯,這次主題是「慶國慶」,我就應該寫些有關國慶這方面的內容,幸虧我已經把內容找好,要不然啊,我就又要像沒頭蒼蠅似的一頭扎進書堆去翻翻找找了,不過我還得好好安排一下,版塊有大有小,寫進的內容必須適當,還有標題的字數必須與小標題的紋制設計合適,不能張冠李戴,力求每一方面都比較大方得體。內容寫好了,整張手抄報也就基本上完成了,但最後還有一點可不能疏忽了,就是要認真檢查,看看需要染色的地方局部有沒有忘了染,小標題有沒有忘了寫,有沒有地方是鉛筆跡還沒擦掉……
OK!總算把手抄報創作好了。
附:手抄報的編輯方法:
手抄報,也稱手寫報紙,它具有交流信息,展示成果,顯示創作風格,製作過程簡便的特點,因此,在大、中、小學廣為普及。編輯出版手抄報能培養我們寫字、畫畫、排版、信息處理等綜合能力。交流手抄報,能讓同學們取長補短,豐富課餘生活。
手抄報的編輯出版一般為一個月一期,下面談談製作過程中的一些基本要求。
定人員。出版手抄報一般由一個假日小隊構成一個整體單位。在確定人員後進行分工:1、主編。他是總設計師、總負責人。2、欄目責任編輯。負責一個或幾個欄目的材料採集、審核、編輯工作。3、謄寫。負責文字內容的抄寫工作,要求由寫字美觀、整齊的同學擔任。4、美工。負責小報整體、局部的美化策劃工作。當然,大、中隊輔導員仍然是中隊手抄報出版工作的輔導員,在具體製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別忘了他們。
定報名。報名的確定要醒目,文字簡短,有小隊特色,能明確小隊奮斗目標,思想內容要健康積極。如「春筍報」、「雛鷹報」、「新世紀報」等等。
定材料。出版手抄報,首先要選擇適合的紙張,一般為150克繪圖紙,每份8——4開大小。其次選擇一些長短不等的刻度塑料尺,必備的有50厘米直尺、20厘米三角板。第三裝飾材料及工具以及謄寫筆,其中包括黑色墨水、普通鋼筆、美工筆、鉛筆橡皮、水彩筆、水彩或水粉顏料等。材料可以集中保管,當然各小隊之間也可以互相調劑使用。
製作方法。1、報紙格式。報頭及其位置確定,包括出版單位、出版日期、期號、分工人員等。另外欄目分類時,將整張報紙定好合適欄目,分類選擇內容。2、排版。排版是報紙的總體構思,要求有新意,做到整體中求變化,板塊之間方圓結合、大小結合、橫豎結合,同時可以借鑒其他報紙及黑板報的排版經驗。3、插圖。插圖是小報中不可缺少的「味精」。具體操作時有兩種方法,一是先用淡彩畫背景圖案,然後進行文字謄寫;二是在文字謄寫後再用水彩筆畫插圖。4、題圖和尾花。題圖的設計很重要,一篇文稿,給它一個醒目的題目,能增強它的表現效果。題圖設計的時候,一要重視對題目文字的設計,字型大小要明顯區別於正文,字體可以由內容來確定;二要重視對圖案的穿插,要圖文並茂;三是題圖的位置擺放可靈活處理,上下、左右兼顧。尾花的設計同樣具有裝飾效果,一篇文稿的中間或最後,有意識地空下一些位置,畫上一些裝飾圖案,效果往往很別致。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可以將平時收集的裝飾圖庫進行交流或選用,做到資源共享。5、內容采編。文稿來源途徑主要有:自己寫稿,包括好文章及老師評語;資料整理稿;剪輯有關刊物內容;其他來源稿。
以下三個網址都有現成的資料和圖片,歡迎參考:
http://www.shw.cn/Article/msjy/xy/200604/23146.html
http://www.nctc.cn/info/news/2003/09/30/200309301451125347259.htm
http://www.blsy.net/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27
國慶節黑板報設計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生才會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國慶節黑板報設計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在具體訓練教學上,宣揚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艱辛,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另外,還可以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結合其他學科,如:語文、歷史、自然等和社會上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現象進行一些簡筆畫創作,這樣既幫助了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又提高了學生實際應用的表現能力。圖案、美術字等方面結合課堂教學進度,採取課堂教學、課外提高的辦法,給學生定予適度的量,通過教師的精心輔導,要求學生按質完成,這樣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使學生熟練掌握表現要領。在書法訓練方面,採取先讀帖、再臨帖、後脫帖的反復過程,使學生逐步提高欣賞水平和書寫能力。
通過讓學生分析或評價美術作品,涉足於美術鑒賞領域。使學生在感染熏陶、潛移默化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掌握藝術史知識、藝術表現手段的基本規律及其藝術語言,領會藝術作品產生的時代,作品內容的思想傾向及其由民族傳統所決定的表現形式,從而感知美,創造美。通過吸收和借鑒藝術的精華,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啟迪智慧,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鑒賞能力,使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華,藝術修養得到提高,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審美觀和勞動觀奠定科學的基礎。
利用黑板報長廊開辟一個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心得窗口,正是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的一條不可多得的渠道。這對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活力,掌握學生的學習實情,提高教學質量和加深師生感情起著橋梁紐帶作用。教師利用這個窗口不斷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學生通過這個窗口談論學習中的體會、收獲及對教師教育工作的建議和要求,大家都暢所欲言,把教學的實際問題擺在桌面,這為學校加強教學工作管理,教師業務能力的自身建設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提供了明確的依據,同時也增強了教學的透明度。
美術學科在黑板報長廊上開展多方面的素質教育,前景是廣闊的,只要正確把握學生的身心特徵,合理安排和穿插教學的內容,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尊重教育發展的規律,就一定能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
1、國慶節小知識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2、世界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3、國慶節歷史由來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4、國慶節有關稱呼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每逢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外國國慶節摘要
(1)慶國慶樂曲聲聲焰火騰空
法國是以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時巴黎群眾搗毀巴士底監獄這一天作為國慶日的。1989年,正值法國革命200周年。為此,法國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慶祝活動。當天,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閱兵式上,300多輛裝甲車、5000名士兵、250架飛機及直升機接受了檢閱。33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1萬多位外國來賓應邀參加了慶典儀式。在現場,有80多萬觀眾觀看了儀式。當天晚上,在雄壯的《馬賽曲》樂曲聲中,20萬支焰火騰空升起,8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個民族的演員參加了在協和廣場舉辦的大型國慶演出。
(2)國慶節大典舉國歡騰
每逢8月9日,新加坡都會舉行國慶大典,舉國歡騰。同時還有國慶檢閱典禮,有戰機和跳傘表演。當總統檢閱儀仗隊後,3架f-16型獵鷹戰斗機、6架f-5s/t型戰斗機及5架a-4su超級天鷹戰斗機,共14架戰機排列成五星與彎月形飛過,隊形就像是國旗上的五星彎月。步兵隊伍走過檢閱台後,組成五星彎月隊形的14架戰機,又與3架軍機——1架c-130大力士運輸機、1架e-2c鷹眼空中預警機及1架福克50海事巡邏機飛越上空。接著,7架直升機,包括切奴克、超級美洲豹及uh-1h型直升機以v字隊形飛過
直升機飛過後,接下來就是令人屏息仰首,由5名武裝部隊突擊隊員呈獻的跳傘表演,他們在1500米的高空,從大力士運輸機上跳下,他們身上都背負著40公斤重的裝備,政府大廈周圍摩天大樓林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
(3)人潮花海慶佳節
5月17日是挪威國慶節(又叫憲法日)。在這個盛大的節日里,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人穿著民族服裝,歡度佳節。街上,從少女到老婦幾乎都是背帶式拖地長裙,紅色、白色、黑色、綠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綉著鮮艷的花朵和圖案,每個人的胸前都有漂亮的銀制飾物,有的還披著配套的斗篷,戴著不同色彩的民族小帽,真是絢麗多彩。男士的服裝則從中世紀的宮廷禮服到21世紀的紅色流行時裝都有,也是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有許多老人胸前戴滿了各種各樣的勛章,手拿文明棍,頭戴高筒禮帽,頗有紳士風度.
這天,通向王宮的卡爾·約翰大街變成了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國旗的海洋。路兩邊臨時豎起的高大旗桿上、樓頂上、陽台上、窗戶上都飄揚著國旗
國慶遊行開始的時候,國王穿著黑色禮服,站在觀禮台中央;右邊是身著紅色禮服的王後;王後的右邊是王子和公主。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純朴,一切都體現了人們發自內心的對祖國、對民族的無限熱愛。
4)各州首府輪流坐莊
德國10月3日的正式名稱叫「統一日」,是法定節日,但並非「國慶日」。與法國把7月14日、美國把7月4日、瑞士把8月1日作為國慶節不同的一點是,德國這個類似國慶的重要日子裡並無重大事件發生,不像法國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瑞士在1291年8月1日締結永久同盟。按照1990年統一後的規矩,各個州的首府輪流舉辦慶祝活動,如2000年輪到了德累斯頓。所以,盡管是逢五逢十,首都沒有舉辦隆重庄嚴的慶祝活動並不奇怪。首都市民照樣可以在秋季少有的明媚陽光下,盡情在勃蘭登堡門前玩樂一番。
(5)國慶節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
奈及利亞的民族獨立日為10月1日。它是非洲古老的、人口最多的國家,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奈及利亞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相當落後,人民生活十分貧困。奈及利亞人民經過長期英勇斗爭,終於在1960年10月1日贏得了民族獨立
6、國慶節愛國教育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旗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徵稿啟事。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後,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全體代表通過決議,選定了由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決議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更換國旗旗桿
豎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旗桿曾更換過一次。
第一根國旗旗桿是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升旗時用的那根旗桿,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國旗旗桿,高度達32.6米。更換旗桿基於兩種考慮,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國旗旗桿確實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大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修建起來了,旗桿的高度已明顯顯低,與之不相襯。
改建後的國旗桿基座頗有講究,共分為三層:內層四周是高80厘米的漢白玉欄桿,東西兩邊各有2米寬的出入通道;第二層是環繞基座的2米多寬的赭色花崗岩帶,象徵「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5米寬的綠化帶,四季常青,象徵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國旗基座四周是用56個黃色銅墩連成的護欄,象徵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在國旗下。
升降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升旗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為此,國旗衛士們在降國旗時,練就了過硬的收旗動作:當國旗在2分07秒的時間內降到國旗桿底座時,一名戰士迅速用雙手將國旗托住,而後另一名戰士將旗面均勻地打成折疊狀,此動作精確在13至15把之間。
更換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為確保國旗的聖潔和完整,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國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換一面。每逢重大節日,必須更換新國旗。即使國旗不受損,懸掛的最長時間也不能超過10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並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徽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新政協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6個工作小組。第6小組的任務是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方案,馬敘倫,副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組長
1949年7月10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擬就《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辭譜啟事》,對國徽設計提出要求:「(甲)中國特徵;(乙)政權特徵;(丙)形式須庄嚴富麗。」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會議,協商國旗、國徽、國歌等問題。這次會議上,大家對國徽應征圖稿都不滿意。毛澤東最後說: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慢一點決定,原小組還繼續設計,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定。9月27日召開的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國旗、國都、紀年、國歌4個決議案。大會主席團決定,邀請專家另行設計國徽圖案。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收到了政協的邀請,分別組成了由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領導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組和以美術家張仃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組,展開設計競賽。
1950年6月20日,國徽審查小組召開會議,最後一次評審清華大學營建系與中央美術學院分別提出的方案,最終確定清華大學營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師設計的國徽方案中選,並送政協大會表決。此後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改進了國徽的稻穗細部形象。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主持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的報告和所擬定的國徽圖案。9月2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50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把製作國徽的任務交給了沈陽第一機床廠。1951年5月1日,由沈陽第一機床廠青年工人焦百順、裴慶江、朱風儀等鑄造出的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正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國歌的誕生
在新中國建立前夕,人民政協開會商討國歌。著名畫家徐悲鴻和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委員力薦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毛澤東、周恩來當即表示支持他們的意見。但有人認為新中國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時了,主張改詞。周恩來發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這句話,讓我們耳邊警鍾長鳴。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聶耳(1912-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影片《風雲兒女》描寫的是「九一八」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田漢在寫完這部電影故事以後,便遭反動派逮捕,主題歌詞是寫在一張香煙的錫箔襯紙上。聶耳主動拿去歌詞,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譜初稿,到日本後不久,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於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文革」中,由於田漢被打倒,歌詞不讓唱了,《國歌》只能由樂隊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義勇軍進行曲》新詞。改定國歌歌詞後,各方面對此一直有不同意見,要求恢復國歌原來的歌詞。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揪錯 ┆
❺ 中學生儀容儀表 手抄報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三)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並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鍾」。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二、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j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鄭重地;,嘴裡不6。後應雙6先女士後男表示尊重與能吃任何東目禮貌地注視。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三、公共禮儀
(一)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1、影劇院:觀眾應盡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想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嘩,也鐵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2、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
①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內。就座時,不要為別人預佔位置,查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
②要保持安靜和衛生。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不要吃有聲或帶有果殼的食物,這些都是有悖於文明禮貌的。
③對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等屬於公共財產,也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破壞。
❻ 文明禮儀手抄報的內容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❼ 文明校園手抄報資料
創文明校園,做文明人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團結、互助、友愛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質,只有擁有這種優秀的品質,我們才能有機結合起來,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在校園,就在我們身邊,團結互助友愛的行為隨處可見。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我們舉行了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雖然我們班沒有多少「重量級」選手,卻奇跡般的奪得了好的成績,同學們歡呼阿,跳躍阿!靠的是什麼?是我們全班同學一顆顆無比團結友愛的心,想為班上爭得榮譽。所以在非常緊要的關頭,大家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動作協調,終於在那心驚肉跳的一瞬間,拼盡全力取得了勝利。不容易呀!這就是團結合作的力量!
學校是一個育人的搖籃,是一方純凈的沃土,校園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會的文明。然而,我們校園中常常出現一些不良現象卻不由得讓我們對這個問題重新進行了思考:究竟,我們的校園還是一個文明的校園嗎?我們的同學是有修養的嗎?作為中國跨世紀新一代的青年就是我們這樣的嗎?
同學們,為了自己,為了畢業以後找一份好的工作,為了在中國加入世貿後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個位置,我們也應該是時候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了。學習知識,才能提高修養呀!同學們,「天下大事,必行於細」。讓我們高度重視「講文明」,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思想道德規范落實到每一個言行中。讓我們共創文明的校園,爭做文明的大學生!
同學們,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成長期。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的綜合素質,如果此時我們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即使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也得不到社會的肯定。因此,我們必須嚴於律己,不做「有才無德」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掃除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關鍵在於大學生的「自律」,而不僅僅是「他律」。只要我們有恆心,有毅力,就沒有攻不破的難關;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做到「發揚優點,正視缺點,並且敢於改正缺點」;做到「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一定能展現校園新風貌,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同學們,我們是家之學子,國之棟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在爭做文明大學生的活動中,學生黨員和幹部要起「講文明」的模範帶頭作用,從自身做起,帶領全體同學爭當文明的大學生,讓文明充滿生活的每個角落,
再回到校園文明這個話題吧,如果我們大家每一個人都是文明人,那麼何愁我們的校園不是一個文明的校園?學院的綠樹紅花,加上我們朗朗的書聲,暖人的話語,整潔的儀表,這該是多麼相得益彰的美麗畫面呀!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打造一個文明校園吧
❽ 英語校服的手抄報作文
Historians that are documenting events as they happen today have much less of an opportunity to fall into the "storyteller" category as they are present as witnesses to these events as they are happening. Television, newspaper and other media coverage is widespread and almost unrelenting. Television captures visuals and audios that are spread rapidly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oretically can last forever. There is much less room for putting one's own "spin" on an event, especially regarding the exact details of what happened. But even with today's events, there is room for opinion on the part of the historian. For example, historians are already arguing what evidence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had regarding potential terrorism prior to the incredible tragedy of September 11, 2001. Looking back now, it seems obviou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have known that something on a large scale was going to happen. With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 there were several failures in the government's counter-terrorism efforts. Historians will now argue over the exact version of what happened, as they become storytellers to try to explain 9/11 to future generations.
❾ 手抄報的資料
胡錦濤總書記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對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在億萬少先隊員和廣大少先隊輔導員、少先隊工作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為少先隊組織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各級少先隊組織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核心,以「祖國發展我成長」主題
教育實踐活動為總攬,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充分發揮少年兒童主體作用,引導廣大少先隊員知榮明恥、揚榮拒恥,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
「祖國發展我成長」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旨在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深入了解「十五」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進一步堅定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展望「十一五」時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新局面的美好前景,進一步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祖國明天的繁榮昌盛緊緊聯系在一起;廣泛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實踐活動,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自覺養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德。
「祖國發展我成長」活動是全團開展的「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少先隊組織緊緊圍繞「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大力深化「手拉手」、「雛鷹爭章」、「民族精神代代傳」、少年軍校等品牌活動,使每一項活動都成為少先隊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良好載體,成為少先隊員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生動實踐。億萬少先隊員自覺把「八榮八恥」的具體要求與自身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在親身實踐中體驗「八榮八恥」的深刻內涵,養成符合「八榮八恥」所體現的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良好行為習慣。少先隊開展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踐活動已經成為廣大少先隊員快樂接受、積極實踐、長期堅持的成長歷程,隊員們自豪地說:我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紅領巾永遠與光榮同行。
在「紅領巾心向黨」、「尋找身邊的變化」等體驗教育活動中,少先隊員在美好藍圖的激勵下從小確立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浙江省平湖市的少先隊員寫了2000多封飽含深情的書信「給身邊的共產黨員」,林埭鎮中心小學的隊員們還來到鎮敬老院,采訪模範共產黨員郭其芳院長。河南省鄭州市的少先隊員舉行「紅領巾愛祖國」合唱比賽,高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向著太陽歌唱》等歌曲,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江蘇省太倉市的少先隊員開展「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走訪一個企業、社區,訪問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了解一項家鄉建設成就」,通過演、寫、畫、做等形式,設計家鄉美好藍圖,表達「紅領巾心向黨」的真摯心願。
「童心奔小康」主題隊會、「小小畫筆繪明天」圖片展、「我的『小五年計劃』」演講會、「十一五規劃知多少」知識競賽……在這些豐富多彩的體驗教育活動中,廣大少先隊員們從自身實際出發了解「十五」期間的輝煌成就;感受五年來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成果豐碩、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所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和新發展;明確黨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對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深切體驗過去五年是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不平凡的五年,今後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切實增強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全面准備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
在不斷深化的「手拉手」活動中,少先隊員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員。河北省滿城縣白沙小學與北京市海淀區昆鵬學校結為「手拉手聯誼校」12年了。昆鵬學校的少先隊員開展了「百套校服贈山區」、「百套課桌椅贈白沙」、「一元行動——電腦送白沙」等活動,為白沙小學捐贈了投影儀、電視機、VCD機等,還為山區小夥伴建立了「希望書庫」,請來了滿城部隊電影放映隊給小夥伴和全村百姓放露天電影。昆鵬學校也先後有200餘名隊員到位於保定西北山區的白沙小學體驗農家生活,跟小夥伴一起干農活,還一起動手做航模、車模等,使山區小夥伴眼界大開。
「城鄉少年兒童手拉手」、「東西部少年兒童手拉手」、「各民族少年兒童手拉手」、「與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手拉手」、「與留守兒童手拉手」、「手拉手共建留守小隊」……「手拉手」活動生動的形式和豐富的內涵,增進了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不同生活狀況少年兒童之間的了解,促進了城鄉之間、不同少年兒童群體之間的交流互動,廣大少年兒童共同感受著少先隊組織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
在蓬勃開展的「爭當科技小能手」和「爭當文明小使者」活動中,少先隊員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小能手」。在農業大省安徽,全省各地的少先隊員通過雛鷹假日小隊、班隊會、徵文比賽、社會調查、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我是小小改廁員」、「我為家鄉獻一策」、「破除迷信我能行」、「學會科學種田好」等少先隊活動,積極傳播科學知識,樹立文明新風。江蘇省無錫市玉祁中心小學成立了「孫冶方少年經濟學院」,玉東大棚蔬菜基地、蘆薈種植基地等都成了隊員們親身體驗的樂土。相鄰的藕塘中心小學「少年農學院」的隊員們也在養魚塘喂養小魚,在「方桌實驗田」種植花卉、捲心菜,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
小種植、小養殖、小製作、小發明、小創造……這些農村少先隊員廣泛開展的科技興農實踐活動,使他們從小學習掌握基本的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能;宣傳倡導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和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弘揚文明新風尚。這些農村少先隊員廣泛參與的「文明村鎮」建設的實踐,使他們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家鄉的優秀品質。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紅領巾與新風尚同行,與新景象同在。
在「海爾科技獎」、「少年科學院」等科普體驗和科普教育活動中,少先隊員成長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希望之星」。江蘇省常州市奔牛小學六(2)中隊舉行了名為「手腦運動會」的主題中隊會,隊員們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雞蛋鑽酒瓶」、「特製小汽車」、「帶電筒的拐杖」……現場的氣氛別提有多熱烈了。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實驗學校的少先隊員們為了宣傳環保家庭生活方式,特意將一間大教室改造成一個節能、節水、節電的「未來之家」,「未來之家」里的電是太陽能的,洗滌劑是無污染的,傢具是用回收的軟包裝製作的……每一處生活設施,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向人們傳遞著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的理念。
「科學改變生活」!少先隊員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情中發現了科學的「大秘密」,如解決啤酒瓶爆炸、為聾人設計無線電振動門鈴、為手抖的老人發明不灑湯的湯勺、方便的輸液監視報警器、帶伸縮擋雨板的公共汽車和解決空調機滴水問題的四種方法等等,少先隊員們是一個個「小問號」、「小發現」、「小能手」,他們學科學、愛科學,乘著科學的翅膀,飛向美好的未來。
在節約資源「四個一」、「李四光中隊」等體驗活動中,少先隊員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小模範」。在少先隊開展的「我節約,我光榮」主題論壇上,四川省南充市城北小學的少先隊大隊長王媛媛提出了節水的好主意:把各班清晨擦門窗、窗檯和講台用剩下的水收集在桶里,再用這些水去沖廁所。從此,每個班級在值日打掃廁所時,都用上了這個節水的高招,她也落了個「所長」的「官銜」。南充市西華師大附小的隊員們也想出了教科書回收再利用的好主意。學期末,隊員們把自己用過的教科書交到學校圖書館,到了新學期再傳給低年級的小夥伴。現在,全校的音樂、美術、體育教科書都已經開始回收再利用。
「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四個一」環保節約活動正在各地少先隊組織中如火如荼地開展,越來越多的少先隊員開始有意識地兩面用紙、自訂草稿本、隨手擰緊水龍頭、一水多用、隨手關燈、不剩飯菜……少先隊員們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體驗中,明白了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重要性,養成了環保節約的好習慣。他們還發揮「小宣傳員」、「小監督員」的作用,深入社區、家庭廣泛開展環保節約宣傳活動,帶動家長和其他社會成員共同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
在不斷深化的「雛鷹爭章」活動中,少先隊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是『消防章』救了我和媽媽!」這是上海市黃浦區中華路第三小學四(1)中隊錢月亮同學經歷火災自護得救的真實經歷。錢月亮說「我是在爭『消防章』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護知識和技能的。」在少先隊開展的爭章活動中,錢月亮和她的夥伴們收集消防知識,到消防隊跟消防員叔叔學習使用消防器材的技能。回家後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了與消防內容有關的家庭文化檔案,並在隊會上進行交流展示。正是這一點一滴的積累,給錢月亮一家帶來了命運的改變。適應家鄉「旅遊興縣」的戰略,福建省連城縣4.7萬名少先隊員開展了爭「旅遊章」、「小導游章」系列活動,隊員們成立「小導游」興趣小組,認真收集資料和圖片,通過畫冊、照片、宣傳卡片等展示家鄉美景,聘請專業導游員進行指導,利用節假日為遊客作免費導游。
「文明章」、「服務章」、「自理章」、「自護章」、「社會考察章」……一枚枚雛鷹獎章,激勵著少先隊員們從日常學習生活的具體環節入手,通過定章、爭章、考章、頒章、護章,不斷確立新的目標,發掘自身潛能,記載自己的進步,證明自己的成功。
在廣泛開展的「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中,少先隊員繼承和弘揚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江西井岡山活躍著一支支「紅領巾小導游隊」:「各位遊客,你們好!我是井岡山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里是茨坪毛澤東舊居,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後,便居住在這里……」身披著「紅領巾義務導游員」綬帶的小姑娘向遊人娓娓道來,令人稱贊。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的少先隊員來到航天城采訪了神舟五號的設計師,與科學家一起參觀飛船返回艙、指揮大廳,親身感受祖國先進的航天技術,體會中國航天人的「航天精神」。青島市少工委在全市少先隊員中開展了「最能體現『青島了不起』的十件事情」和「最能體現『青島了不起』的十個人物」評選活動,教育少年兒童向榜樣學習,愛祖國、愛家鄉。各地少先隊組織還普遍開展了「民族精神代代傳」優秀原創少兒歌曲傳唱比賽活動。
「互聯網上隊旗飄,民族精神代代傳」、「我是自豪的中國人」激情徵集大賽、「拳拳赤子心,悠悠家鄉情」網頁設計大賽、「民族精神代代傳」體驗教育小課題徵集大賽……在一個個洋溢著偉大民族精神的活動中,少先隊員們結合各地的歷史文化和「十五」期間取得的巨大成就,尋找身邊體現民族精神的具體人物和事件、親自做幾件體現民族精神的身邊小事,他們在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感悟做了不起的中國人的自豪和責任,並把偉大的民族精神努力體現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際行動中。
在少年軍校、平安行動、小甲A足球活動中,少先隊員「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強健了體魄,磨煉了意志,樹立了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在少年兒童平安行動中,少先隊員通過參與「火眼金睛」搜索、「安全隱患」曝光、「平安娃娃」自護、「平安快樂」展示,學會了安全知識,掌握了自護自救的本領,為自身的健康成長築起了一道安全防護牆。在中華少年小甲A足球活動中,隊員們喊出了「用心出智慧、配合有力量、頑強能進步」的口號,高揚著充滿時代氣息的創新勇氣、合作意識和拼搏精神;在喊出「激情欣賞、文明表達」和「積極參與、熱情服務」的口號中,倡導著明禮誠信、團結友善、樂於奉獻的文明新風……豐富活動內涵,創新活動形式,完善激勵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各項少先隊品牌活動在「祖國發展我成長」的主題下進一步得到深化和發展。
「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時刻准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這是黨對當代少年兒童的殷切期望和諄諄囑托。當代少年兒童生逢社會主義祖國蓬勃發展的偉大時代,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大有希望的一代。他們今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見證者和最大受益者,明天將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核心,用「十一五」規劃的宏偉藍圖激勵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少先隊開展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務。
祖國發展我成長,學習鍛煉做准備,這是當代少年兒童面對時代呼喚發出的強音。教育引導少年兒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少先隊組織開展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時代要求,也是少年兒童自身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當代少年兒童將把「祖國發展我成長」的遠大志向化做每一天的具體行動,從愛家鄉、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做起,培養報效祖國、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優良品德;從愛勞動、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做起,培養有知識、能實踐、會創造的實際本領;從堅持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戰勝每一個困難做起,培養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億萬少先隊員將永遠與光榮同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讓星星火炬代代相傳!
共青團中央少年部全國少工委辦公室主辦
❿ 關於校服的手抄報,怎麼做,還有版面設計哦,高手來幫忙
孤鴻寡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