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國家是怎麼,中山裝是我們的國裝,不知道國家怎麼不提倡發揚穿中山裝,中國的文化就這樣一點點被磨滅了,有點悲哀。
正規的中山裝很難買了,只能買到改做的樣式。可以去裁縫店去做比較合身的。
㈡ 中山裝為什麼不制定為校服
這是學校問題。我小學時,我們市一中的校服就是中山裝,一百元一套。穿出來可傻了,這可是當年最大的笑柄了。
如果你的很多同學都喜歡中山裝的話,可以向學生會反映或者是以家長的身份打電話向校長反映。人多力量大。
中國大部分學校的校服選擇標準是:難看、方面、適用。大部分都是運動服。我個人比較喜歡日韓的校服,漂亮、大方、得體。
㈢ 大家知道什麼校服牌子可以做定製嗎
以前的校服好像都是一樣的,都是那種面口袋校服,毫無設計感。
最近看小侄子學校校服都定製了,牌子是Hey Junior校服,森馬旗下的。
好幾款衣服呢,要不是大家都穿一樣,你還以為是自己的私服呢,果然現在的孩子好幸福。
㈣ 中山裝與日本學生校服到底什麼關系
其實不存在誰盜版誰,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頂多說中山裝吸收了它的樣式。
准確的說,中山裝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優點的基礎上形成的,孫中山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定名為中山裝。
孫中山闡述該服裝的思想和政治含義:衣服外的四個口袋代表「四維(即禮、義、廉、恥),前襟的五粒紐扣和五個口袋(一個在內側)分別表示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還有監察權在領口(紐扣)和內側(口袋),以彰顯監察權的人民監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個紐扣則分別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愛),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間突出的袋蓋,筆山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背部不縫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中山裝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又具有近現代民主潮流的特點,是中國新的民族服裝。由於孫中山的提倡,也由於它的簡便,實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開始流行。此後幾十年,中山裝大為流行,成為中國男子喜歡的標准服裝。
而日本的學生裝就只是學生裝,你說它像中山裝,我還覺得它像西裝呢!
㈤ 武漢哪有賣日本立領中山裝校服的
定做的話畢竟不像是工廠生產,時間有點長,大概會要個把星期。衣服不對照穿的人做就會不合身,你定做的時候跟他們說清楚要求,做出來的效果就會好,不過時間是有點長啦。一般定做衣服花的錢比上網買COSER服要低,相對於一般衣服而言有點小貴,你如果是做一套中山服的校服(外套褲子襯衣還有部分配飾,破誒是一般很便宜,不要什麼錢,別被騙了哈)大概要個160到200的樣子,但是不會比這個還貴,除非你選的料子太好了。一般面料選30以內的,而且當時要還價,別被宰了啊,定金這東西你要按著付,別讓他們把你忽悠了,當然我上面說的那幾家還不錯,沒出過這情況~當然還有一些地方有專門賣校服的,漢正街那邊,這個我不太清楚,樣子都是設計好了的,而且大小也是有一定尺碼的,你要去找一找,他們一般不零賣,要賣就是多少件一批。
㈥ 中國校服是源自中山裝嘛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闔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各式校服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三十年代出現的旗袍款校服,逐漸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而三十年代也是旗袍最為流行的十年
民國時候漂亮的校服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楊沫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在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加粗要考的)
中國的校服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看完有沒有感覺到絕望呢?什麼時候的都好看,就你上學的時候運動服統一天下(手動狗頭保命)但是國家有人似乎發現了這個問題要校服改革
近日,民革中央就目前各省份對校服的管理方式不同、效果迥異,有地方出現「劣質校服」、「丑校服」問題,建議改進校服美感和舒適度。
發揮校服的與人與審美能力、
答案來自:」中國校服的唯美進化史「網頁鏈接
㈦ 中國學生校服為何不是中山裝 (求全面解析,會加分)
1.方便生活考慮:中山裝不如我們現在的運動服,不是適宜動,走路都放不考手腳;
2.製作成本因素:較好的中山裝對用料、裁縫都比較講究,陳本較高;而校服的磨損比較大,每天穿很容易破掉,破掉又要做新的,浪費錢,我們的運動服穿到爛遭遭的也還套在身上;
3.形象氣質考慮:中山裝過於嚴肅、莊重,不適宜小學生、中學生和他們的日常生活;
4.歷史原因:中山裝是島國根據德式校服改的,孫先生根據島國校服式樣設計的,島國現在的男子校服和中山裝比較像,因此我們不宜再用;另20世紀的中國歷史賦予了這套衣服特殊的含義
㈧ 中山裝做校服,覺得怎麼樣
這個可以有,個人認為比較有氣質。
㈨ 想問校服定製有什麼講究嗎
當然有。畢竟是孩子上學每天都要穿的衣服,最基本要符合《中小學生校服》標准,然後才是要看品牌和設計以及材質配飾等各個方面。像森馬服飾旗下的中高端校服定製品牌Hey Junior,我覺得還是蠻值得了解一下。他們的品控一直做得很不錯,設計也比較有針對性。那些大的優點就不說了,講一下細節的地方,像拉鏈部位的處理,褲子接縫的設計,袖口的可調節設計,領口、紐扣內側防污條設計等等,我們家長都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