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西方現在和以前校服的優缺點

西方現在和以前校服的優缺點

發布時間:2021-10-06 02:46:58

⑴ 中國的校服國內的校服和西方的校服西式校服你感覺哪一個校服萌萌噠

很遺憾告訴你,現在很多中國學校各種校服的都有,西方西式校服也在招工過學校普遍使用,一般用於禮服。已經不大,中國校服款式豐富度遠超西方學校校服。、
國內中國學校有春秋裝、夏裝、冬裝,風格涵蓋運動、制式校服、新中式、漢服、民族風格校服等,顯然是中國校服更加萌萌噠

⑵ 我們以前是需要每天穿校服,現在的小學生需要每天穿校服嗎

這個是根據學校的要求,每個學校對於學生穿校服的規定不同。像我們這邊,在校就是要穿校服的,周一晨會更不用說了,肯定是要穿整齊一套標準的禮服。如果你們學校的規定平時可以不穿的話,還是可以用校服的單品做一些搭配。像Hey Junior校服的襯衣馬甲卡其褲,就算學校不規定,作為日常穿著,都是非常有格調的搭配。

⑶ 校服的優點和缺點(全世界)

校服優點:
一、有養成教育的功能。學生都穿校服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在行為舉止方面會自然地以學生身份要求自己;
二、保護和監督功能。穿校服便於得到社會監督,比如不太容易隨意出入電子游戲場所、酒吧等;
三、有利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與一些時裝相比,校服具有含棉量高,穿著舒適等特點,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生活習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益處。
校服缺點:
一、在性別上就有問題,分不出男女,穿的都一樣。

二、是在顏色上的問題,校服都不夠鮮艷,體現不出學生的精神風貌。
三、就是質量的問題,做工不細致,開線、兜布不耐用。

⑷ 中國式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優缺點

中國教育在於應試,而抹殺創造力,所培養人才成功率極低,講究機緣巧合,並開拓自己的責任,說什麼我們是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然而雞蛋要孵化成小雞,也得又老母雞或孵化器不是?放在室溫下才需要機緣巧合溫度正好,但大多數會變成臭雞蛋,如果你扔到鍋里那就熟了,不同的製作方法可以變成茶蛋或者松花蛋不是?為什麼全世界的科學家有三分之一是華人,而不是中國人?華人並不缺少諾貝爾獎的主但卻沒有中國人?中國人又13億海外華人不過千萬而已!中國人種我毫不懷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但是我們卻將自己製成了皮蛋。
西方教育側重於實際,就連大學的課程都可以自己選,而我們不管你喜不喜歡,用不用的著,只要教育部指定,你學也得學,不學也得學,我們用大學生去掃地,以顯得,我們企業的平均素質有多麼高,而西方絕對不會做這樣無理要求,西方的教育注重天性,特長以及愛好。在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我們就好比學習電腦語言叫你死記硬背,不上機,或者上機就扔給你一台電腦,自己擺弄去。而西方人會手把手教你,還忽悠我們是自身原因,簡直該殺

⑸ 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不同 和各自的優缺點

自春秋時期開始,百家齊鳴,儒家思想逐漸興起,並且在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不僅深深烙印在中國的生活中,也影響了中國的教育。儒家思想高揚「積極入世」的精神,因此,子女、學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為了融入社會,用所學的知識造福社會。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中國傳統文人的價值取向體現得淋漓盡致。

與中國傳統文化大不一樣,西方的教育更講究自我的個性解放,探究真理,追求突破。尤其是經過了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洗禮,西方文化更加追求個性張揚的同時,也形成了深入探究宇宙規律的風氣。

即使到了21世紀的今天,全球一體化不斷加劇,中西方傳統文化的巨大差異對教育所造成的影響依然十分明顯。

教育深層差異的體現

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並不是表面上授課方式的差別,而是基於不同的「內核」,驅動了教育往不同的方向去發展。具體來說,這種差異在教育本心、價值標准、思維模式方面都有顯著體現。

一、教育本心:

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種思想在中國人看來,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不管是傳統的儒家思想,還是新時代的思潮,都在告訴我們要為集體利益而學習,為建設一個更好的世界而成才。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教育的本心,是讓學生建立集體榮譽感,以及為了集體而努力成才的價值體系。

而在西方國家,教育不是一種手段,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目的,教育的意義就在於引導學習者去學習和思考,探索世界的奧秘和真理。近現代科學之所以誕生於歐洲,跟這種教育本心有很大的關系。

二、價值標准:

由於中國的教育目的是服務國家和社會,在教育過程中就必然需要進行充分的道德教學,因此,學生也需要去領會各種道德故事所傳遞的價值標准。

到了現在,「通過教育培養美德」上升為國家教育導向,德育成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再次顯示了中國文化思想和價值觀的精髓。因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我們甘於奉獻,我們有強大的凝聚力,我們的教育和學習變得更具實用性。

而西方的文明始終帶著強烈的「探索意識」,他們的教育更強調邏輯、理性,這是他們能夠源源不斷探詢世間萬物奧秘的不竭動力。因此,西方教育的精髓在於「辯證式探詢」,從而催生了科學和技術,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巨大飛躍。

三、思維模式:

出於「教育價值」的考慮,中國的教育中會更重視對學生的「技能教育」。我們會先考慮社會需要什麼專業或能力,進而去設置相應的課程,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

這種教育方式在今天的大學中已經成為主流的模式。而在今天充滿活力的中國社會中,無數嶄新的機遇為年輕一代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廣闊舞台,每個人都有發揮自主創造力的空間。

而西方的傳統教育更偏重於「博雅教育」,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素質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理解、思考、創造等全面發展的能力。今天,中國的有些高校開始開設「博雅教育」,例如清華大學新雅書院、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等,但這些教育仍然屬於精英教育的范疇,還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

⑹ 西方教育和中國教育的優缺點

首先,中西方國情不一樣,導致中西教育存在很多差異:
1、學制差異
西方很多國家滿3個月的孩子就可以上幼兒園了,小學5年,中學3年,高中4年,大學三年,研究生1-2年,博士3-5年。
2、教育目標不一樣
西方堅持的是精英教育,教育會分層;而中國堅持的是大眾教育,並沒有光明正大的將教育分層。
3、教育的方法
西方堅持快樂教育和精英教育;而中國推行的是應試教育為主,素質教育為輔的教育方式。

其實,無論是中國教育還是西方教育,都有其自身的優越性和不足,相對於中國教育,西方教育的優勢體現在:

1、職業導向性更強,學生不會為了學習而學習,他們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有老師(也有專門的機構)會根據學生的目標,給他們合理的職業規劃建議;
2、在教學內容上,更加重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考試內容上,更加重視考察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大學升學體系中,不再把成績作為唯一的參考標准,會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

⑺ 西式校服為什麼比中國校服好看漂亮美觀

1、西式校服以西裝為主,屬於制服,制服代表理性、認真、優雅的精英文化,所以穿起來比較精神,所以相對而言會比運動服看起來更有精英范。不過有一點你怕是落伍了,西裝制式校服已經大量進入中國校園特別是城市的學校,一般稱之為禮服。不比西方的差,的當然西裝校服本身也是從歐美引進的一種風格。
2、印象中中國校服丑,是因為以前學校專門買寬大面口袋校服造成的,因為這種校服便宜,家長不會有異議,另外寬松寬大可以多穿幾年,可以為家長省錢,另外掩蓋身體發育避免學生生理沖動。所以導致很多學生覺得中國校服丑,其實這種校服在中國比較窮的時期為多少家庭節約資金。有的學生只會說校服丑,但是不會考慮校服是需要花錢買的,學生自己不掙錢體會不到掙錢的辛苦。
3、當然也不排除,學生在采購校服層面沒有任何話語權,學生投票選校服款式基本走過場,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學校和家委會,最終肯定不會買學生喜歡的,家長和學校的審美決定了校服的款式。

⑻ 為什麼民國時期的校服會比現在的還要好看

因為民國的校服比現在的校服看著更加好看,款式也比較符合大眾的審美,所以大部分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都很喜歡穿上民國的校服來進行畢業留念。現在的校服一般都是以藍白色為主,款式是屬於比較寬松的類型,學生穿在身上雖然很舒服,但是看著毫無美感,如果有女生剪了短發,穿上校服從遠處看,壓根都分不清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我之前上學的時候就是短發,有一次上廁所,同學從後面看我,她以為男生進到女廁里了,把她嚇了一跳。

每一個時代的校服都有每一個時代意義,雖說民國的校服看上去確實是比較善心悅目一點,但是放在現在的學校裡面,確實是極其不合適的,畢竟學校把校服做成這樣,就是害怕有一些學生進行服裝方面的攀比,所以才會做的寬大,並且校服的下半身褲子居多。

⑼ 中國校服的優缺點

不透汗,顏色難看老土,穿起來不平整又鬆散,看起來不端莊斯文,

與西方現在和以前校服的優缺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風吹走了我的帽子寫成 瀏覽:843
穿羽絨服過夏天 瀏覽:885
為什麼穿褲子一條褲腿有些偏 瀏覽:203
脫下褲子當了 瀏覽:957
怎麼讓黑色褲子不粘 瀏覽:517
黃紫色衣服軍綠褲子好看嗎 瀏覽:536
新百倫兩個拉鏈的羽絨服 瀏覽:863
工商制服春秋裝 瀏覽:700
孫儷代言風衣 瀏覽:597
小孩肥褲子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4
女式襯衫流程圖 瀏覽:392
謳歌羽絨服 瀏覽:114
校服展評講話 瀏覽:358
時尚韓版女外套冬裝外套 瀏覽:918
褲子弄上蠟燭油怎麼辦 瀏覽:575
便宜棉衣尾貨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333
平板鞋怎麼搭配褲子 瀏覽:714
綠色衣服配棕色褲子好看嗎 瀏覽:137
上海名旗袍店 瀏覽:986
勾寶寶馬甲圖解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