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中學生攀比行為的調查報告
我們同學們生活的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它必然也會受到大社會的影響。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攀比現象更是如此。攀比現象在各個班級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嚴重有礙現代中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攀比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它不是比學習、比勤奮、比文化素質,比團結友愛,而是變著法兒比吃、比穿、比打扮。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不良的攀比之風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令人擔憂。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有必要對此現象有所了解。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講解攀比現象對中學生的危害。
一、攀比現象的表現形式
一是比吃喝。這次你吃麥當勞,下次我就吃肯得雞,你吃一次,我就吃兩次。你喝一元的礦泉水,我就喝三元的冰紅茶。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家長給的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一個星期全部花光。遠遠超出一個中學生和一般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於是向同學到處借錢。但借錢畢竟是要還的,久而久之就發展為偷,成為一個品德敗壞的學生。這種現象在同學之中是有發生,最後還得有老師來處理,家長來買單。有害自己,有害家庭。
二是比穿戴。當今的中學生從頭到腳可謂是被名牌全副武裝,穿「李寧」,我就要穿「耐克」,弄了一身「華倫天奴」,我就弄身「船王」。其實這樣的名牌與我們中學生的身份和年齡很不相符,名牌在身很容易招來別人的嫉妒,中學生身體長得快,今年的衣服明年就不能穿了,浪費極大。
在一個班級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名家境不太好的同學,母親在工廠里當後勤工人,父親在外地打工,但突然她卻穿著一身的名牌服裝。問其原因她承認是虛榮心在作怪。這名女孩子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她也覺得那些衣服太昂貴了。但她覺得如果不跟上名牌的潮流就太落伍了,但是當她一身名牌出現在同學們中間的時候,他自己倒覺得很不自在。
三是比時髦。很多中學生都有手機,而且是一個比一個新潮,一個比一個高檔。據我的了解很多學生並非完全看中手機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因為擁有手機是一種時尚。不是用來打電話,更多的是用來做mp3和mp4,更為嚴重的是用作考試作弊的工具。還有將頭發染成花的,自以為時髦。
四是比排場。主要是比過生日的排場,張三同學過生日花了三百元,請了一桌,七八個同學吃了一頓;李四同學過生日就請兩桌,大吃大喝後還要請同學唱卡拉OK;王五同學過生日時,就更不得了了,反正誰也不願輸給誰。其實生日不是慶祝自己,應該是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特別要感謝自己的母親在這一天將你帶到這個世界。
五是比玩樂。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不少人總是把玩字放在第一位。比著上網吧,比著去蹦迪,比著上歌廳。還有,比外出旅遊,你到武當山,我就到張家界,你到張家界,我就到九寨溝,你到九寨溝,我就到新馬泰,反正一定要比個贏。最後不堪負重的是自己的父母。
攀比現象的表現形式還有很多,以上是在中學生中的五種形式。還有一種更為荒唐的攀比---吃安眠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下面我們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
二、攀比現象的心理學分析
心理學認為人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礎,攀比也是如此。而比是人近乎本能的活動,人是在不斷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也是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對於青少年學生而言,比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時刻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怎樣使這種比指向積極的方面,避免其中的負面影響,這是我們每一位同學必須思考和弄清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職責和義務。
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虛榮」為基礎,追求的是「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沒有的,時尚的東西我也要有」,以顯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比你好,從而獲得心理滿足。中學生處於人生的特殊階段,身體迅速發展,對身邊的新生事物天生好奇,由於思維能力的缺欠,往往作出錯誤的選擇。若不加以正確引導,虛榮心會逐漸膨脹,心理產生價值偏移,必然導致缺少理性的盲目攀比。
心理學認為,中學階段是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過程實質上是個體反映社會現實的過程。在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中就得與社會與人廣泛接觸。大量好的和不好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輸入同學們的大腦,而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學生往往缺少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能力,而好奇成為第一需要。社會上的攀比之風必然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社會上很多明星的作秀成為學生攀比的榜樣。於是有的同學將頭發染成花的,有的同學好好的牛仔褲挖幾個窟窿。所以從眾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中學生相互攀比的重要原因之一。
顯然,盲目攀比對個體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不利的,而理性的比較才是我們中學生真正應該提倡的心理模式。
三.攀比現象對中學生的危害
中學生多數在學校住讀,相比之下有了更多的可供自己支配權利,而中學生的自製能力還很欠缺,因此,就造成了中學生盲目的的亂花錢,與身邊的同學進行攀比的不良現象。
生活攀比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從而使的學生的日常消費有了較大的差別。一些家裡貧窮的學生追求富家孩子的穿著打扮,攀比使得在家中務農的父母不堪重負。來自農村的同學都知道,大多數的農民仍然依靠種地和外出打工來維持基本生活費用。一年四季忙於種地打工的父母往往是一分一角地將錢積攢下來供我們讀書。我們揮霍的不是紙幣,而是父母的生命。盲目的攀比使中學生丟掉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古人雲「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大的孝道。來自農村的中學生很容易走兩個極端,一部分學生著力於通過努力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改善自身的生存狀況,另一部分則開始追求物質上奢華的享受,經常逃課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什麼遠大抱負、崇高理想就會被拋在腦後,變得麻木。最後必然是不學無術、走上歧途、違法犯罪、危害社會、危害家庭。
衣著攀比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中學階段剛好是一個人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有一些衣服,如緊身衣,牛仔褲……過緊的束縛身體,從而影響了身體的正常發育。另外,不符合中學生的穿著也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意外傷害,說不定就會有不良分子看到你的這身昂貴的或充滿誘惑力的裝束而起了歹心,不僅我們的人身受到威脅,也可能給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那麼,中學生應該有怎樣的衣著形象呢?首先是要注意衣著美。中學生的衣著美,應該表現為整潔、得體、協調和寬松。提倡穿校服,以充分體現人人平等。除了穿校服外,無論穿什麼衣服,都要經濟實惠,量力而行,不要給家裡帶來過分的經濟負擔。大家都看過不少香港、台灣、新加坡和民國時期的電視劇,裡面的中學生從早到晚,一年四季都是一身校服,活潑大方,非常可愛。電視劇《李小龍》就是如此。我們看電視劇不能只是追求故事情節,更多的應該是受到教育。
盲目攀比影響健康、荒廢學業。校園攀比之風有害身心健康,影響中學生健康成長。將心思花在攀比上造成學業荒廢。比如說,送賀禮、辦生日宴會容易滋生攀比心理,養成大吃大喝、吸煙酗酒的惡習。再如,有的學生吃罷生日宴後找樂,要麼聚眾賭博,要麼去歌廳,過早涉足成人的領域,染上社會不良習氣,很容易誤入歧途。有的同學將頭發染成花的,以為時髦,其實染發劑都含有致癌的成分,長期染發容易得皮膚癌。有的同學上課無心聽課,總是在那裡擺弄小梳子和小鏡子,將學業忘得一干二凈。
四、中學生應有怎樣的消費觀念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把握好四個字:「適度消費」。該花的錢,父母不會吝嗇;可花可不花的錢,不妨適當節制,把錢花到「刀刃」上;不該花的錢,要堅決不花。把握住這樣的原則,就能遠離攀比,杜絕不正當消費。
首先是不要盲目攀比。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也要正確地看待別人,不要受表面現象影響。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得法,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知己知彼後,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保持平常心。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要時刻清醒地認識自己、控制自己,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雖然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下定決心去做,就一定能夠成功。以平常心對待一切,還自己一片寧靜。從實際出發 。要培養自己的務實精神,以「實事求是」為精神准則,沒有務實精神,考慮問題從現實出發,不要跟著感覺走,目標要實際,做一個真正務實的人。 學會思考 。遇到事情首先要仔細思考,不要盲目地跟著感覺走或者隨大流。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
二是樹立正確的服飾觀念。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服飾觀念,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符合一名中學生。中學生都是消費者,應當樹立勤儉、節約、樸素的作風,不能增加家長的負擔,所以不能與社會青年一樣追求時髦,而應以中低檔服裝為選購對象。服裝款式有較明顯的區別。女生不宜穿透露性強的服裝,不穿超短裙。以「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為原則,不著奇裝異服。 不染發,男生不蓄長發。不穿帶有多種裝飾物或非常艷麗花俏的服裝,免得課堂上分散周圍同學的注意力。集體活動要穿校服。中學生的主要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打扮。不要盲目地追隨潮流,在日新月異的時代里,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是樹立適度消費的觀念。適度,就是要適家庭經濟條件之度,花錢要考慮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顧家庭生活條件而追求超前消費是不應該的。父母辛苦工作撫育孩子本已不易,怎麼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費要求加重他們的負擔呢?比如身體發育需要的營養飲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書刊,符合中學生身份的衣物,該買的就買。而時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花父母辛苦掙來的錢,是很不合情理的。這種消費行為的出發點是攀比,而不是實際需要。這樣比來比去,除了造成極大的浪費之外,還會有更多的危害。這樣的實例屢見不鮮的。中學生的消費,幾乎百分之百來自家庭的供給,父母辛勤勞動賺來的錢我們能夠忍心去浪費嗎?
四是要防止盲目消費。盲目消費表現在不管有無好處,有無必要,是否適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時髦,趕潮流。只要人家說聲:「現在就興這個」或「這東西國際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接受科學的消費咨詢,多思考消費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費。
五是要抵制不利於健康的消費。有資料表明,有個城市對中學生作了一項調查,吸煙的佔35%,飲酒的佔38%,會打麻將的佔70%。此外,還有同學進營業性歌舞廳、玩游戲機賭博,這都是不良的消費行為。中學生應在修身、立志、促學、健體上下功夫,這樣才是一個正派而有風採的青少年。有關專家指出:市場經濟的巨大沖擊,商品種類的極大豐富,使人們生活多姿多彩的同時,也使消費活動復雜化。中學生成為消費大潮中一群特殊的消費者。你們雖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卻又具有了一定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有調查研究表明,在普通的工薪家庭中,每月在孩子身上的消費約占家庭總支出的一半左右。同時,一些中學生的超前消費行為也讓家長難以招架。這些雖然是一部分人的行為,但影響很壞,而且反映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一位中學生去認真的深思。
六是消費分為生存性消費、享受性消費和發展性消費三個層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礎上,中學生的消費要投向發展的層面。例如,訂購有益的書刊,學習電腦,參加促進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節儉的美德不能丟。
七是要在積極的攀比中不斷超越自我。首先要解決的是「敢比」的問題。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要鼓勵自己敢於同比自己高、比自己強、比自己先進的人比。在攀比中超越自我。其次要解決的是「會比」的問題。「怎麼比」常常困擾著不少學生,總是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就會形成自卑心理;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就會形成自負心理。因此,要在積極的攀比中超越自我、認識自我、認識他人,以健康的心態,積極地去攀比,從而少走彎路。
同學們, 讓我們每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剎住校園內的攀比之風,讓攀比之風遠離校園。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讓勤儉節約,力爭上游之風成為校園的主流。有效克服因感性比較產生的盲目攀比,倡導理性比較所形成的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的健康心理模式。祝同學們在警源一中度過愉快而難忘的三年。 http://..com/question/139066523.html 資料來自網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貳』 調查報告的範文 關於中學生亂花錢的現象
我們同學們生活的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它必然也會受到大社會的影響。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攀比現象更是如此。攀比現象在各個班級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嚴重有礙現代中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攀比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它不是比學習、比勤奮、比文化素質,比團結友愛,而是變著法兒比吃、比穿、比打扮。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不良的攀比之風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令人擔憂。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有必要對此現象有所了解。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講解攀比現象對中學生的危害。
一、攀比現象的表現形式
一是比吃喝。這次你吃麥當勞,下次我就吃肯得雞,你吃一次,我就吃兩次。你喝一元的礦泉水,我就喝三元的冰紅茶。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家長給的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一個星期全部花光。遠遠超出一個中學生和一般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於是向同學到處借錢。但借錢畢竟是要還的,久而久之就發展為偷,成為一個品德敗壞的學生。這種現象在同學之中是有發生,最後還得有老師來處理,家長來買單。有害自己,有害家庭。
二是比穿戴。當今的中學生從頭到腳可謂是被名牌全副武裝,穿「李寧」,我就要穿「耐克」,弄了一身「華倫天奴」,我就弄身「船王」。其實這樣的名牌與我們中學生的身份和年齡很不相符,名牌在身很容易招來別人的嫉妒,中學生身體長得快,今年的衣服明年就不能穿了,浪費極大。
在一個班級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名家境不太好的同學,母親在工廠里當後勤工人,父親在外地打工,但突然她卻穿著一身的名牌服裝。問其原因她承認是虛榮心在作怪。這名女孩子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她也覺得那些衣服太昂貴了。但她覺得如果不跟上名牌的潮流就太落伍了,但是當她一身名牌出現在同學們中間的時候,他自己倒覺得很不自在。
三是比時髦。很多中學生都有手機,而且是一個比一個新潮,一個比一個高檔。據我的了解很多學生並非完全看中手機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因為擁有手機是一種時尚。不是用來打電話,更多的是用來做mp3和mp4,更為嚴重的是用作考試作弊的工具。還有將頭發染成花的,自以為時髦。
四是比排場。主要是比過生日的排場,張三同學過生日花了三百元,請了一桌,七八個同學吃了一頓;李四同學過生日就請兩桌,大吃大喝後還要請同學唱卡拉OK;王五同學過生日時,就更不得了了,反正誰也不願輸給誰。其實生日不是慶祝自己,應該是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特別要感謝自己的母親在這一天將你帶到這個世界。
五是比玩樂。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不少人總是把玩字放在第一位。比著上網吧,比著去蹦迪,比著上歌廳。還有,比外出旅遊,你到武當山,我就到張家界,你到張家界,我就到九寨溝,你到九寨溝,我就到新馬泰,反正一定要比個贏。最後不堪負重的是自己的父母。
攀比現象的表現形式還有很多,以上是在中學生中的五種形式。還有一種更為荒唐的攀比---吃安眠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下面我們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
二、攀比現象的心理學分析
心理學認為人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礎,攀比也是如此。而比是人近乎本能的活動,人是在不斷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也是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對於青少年學生而言,比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時刻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怎樣使這種比指向積極的方面,避免其中的負面影響,這是我們每一位同學必須思考和弄清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職責和義務。
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虛榮」為基礎,追求的是「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沒有的,時尚的東西我也要有」,以顯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比你好,從而獲得心理滿足。中學生處於人生的特殊階段,身體迅速發展,對身邊的新生事物天生好奇,由於思維能力的缺欠,往往作出錯誤的選擇。若不加以正確引導,虛榮心會逐漸膨脹,心理產生價值偏移,必然導致缺少理性的盲目攀比。
心理學認為,中學階段是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過程實質上是個體反映社會現實的過程。在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中就得與社會與人廣泛接觸。大量好的和不好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輸入同學們的大腦,而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學生往往缺少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能力,而好奇成為第一需要。社會上的攀比之風必然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社會上很多明星的作秀成為學生攀比的榜樣。於是有的同學將頭發染成花的,有的同學好好的牛仔褲挖幾個窟窿。所以從眾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中學生相互攀比的重要原因之一。
顯然,盲目攀比對個體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不利的,而理性的比較才是我們中學生真正應該提倡的心理模式。
三.攀比現象對中學生的危害
中學生多數在學校住讀,相比之下有了更多的可供自己支配權利,而中學生的自製能力還很欠缺,因此,就造成了中學生盲目的的亂花錢,與身邊的同學進行攀比的不良現象。
生活攀比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從而使的學生的日常消費有了較大的差別。一些家裡貧窮的學生追求富家孩子的穿著打扮,攀比使得在家中務農的父母不堪重負。來自農村的同學都知道,大多數的農民仍然依靠種地和外出打工來維持基本生活費用。一年四季忙於種地打工的父母往往是一分一角地將錢積攢下來供我們讀書。我們揮霍的不是紙幣,而是父母的生命。盲目的攀比使中學生丟掉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古人雲「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大的孝道。來自農村的中學生很容易走兩個極端,一部分學生著力於通過努力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改善自身的生存狀況,另一部分則開始追求物質上奢華的享受,經常逃課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什麼遠大抱負、崇高理想就會被拋在腦後,變得麻木。最後必然是不學無術、走上歧途、違法犯罪、危害社會、危害家庭。
衣著攀比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中學階段剛好是一個人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有一些衣服,如緊身衣,牛仔褲……過緊的束縛身體,從而影響了身體的正常發育。另外,不符合中學生的穿著也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意外傷害,說不定就會有不良分子看到你的這身昂貴的或充滿誘惑力的裝束而起了歹心,不僅我們的人身受到威脅,也可能給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那麼,中學生應該有怎樣的衣著形象呢?首先是要注意衣著美。中學生的衣著美,應該表現為整潔、得體、協調和寬松。提倡穿校服,以充分體現人人平等。除了穿校服外,無論穿什麼衣服,都要經濟實惠,量力而行,不要給家裡帶來過分的經濟負擔。大家都看過不少香港、台灣、新加坡和民國時期的電視劇,裡面的中學生從早到晚,一年四季都是一身校服,活潑大方,非常可愛。電視劇《李小龍》就是如此。我們看電視劇不能只是追求故事情節,更多的應該是受到教育。
盲目攀比影響健康、荒廢學業。校園攀比之風有害身心健康,影響中學生健康成長。將心思花在攀比上造成學業荒廢。比如說,送賀禮、辦生日宴會容易滋生攀比心理,養成大吃大喝、吸煙酗酒的惡習。再如,有的學生吃罷生日宴後找樂,要麼聚眾賭博,要麼去歌廳,過早涉足成人的領域,染上社會不良習氣,很容易誤入歧途。有的同學將頭發染成花的,以為時髦,其實染發劑都含有致癌的成分,長期染發容易得皮膚癌。有的同學上課無心聽課,總是在那裡擺弄小梳子和小鏡子,將學業忘得一干二凈。
四、中學生應有怎樣的消費觀念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把握好四個字:「適度消費」。該花的錢,父母不會吝嗇;可花可不花的錢,不妨適當節制,把錢花到「刀刃」上;不該花的錢,要堅決不花。把握住這樣的原則,就能遠離攀比,杜絕不正當消費。
首先是不要盲目攀比。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也要正確地看待別人,不要受表面現象影響。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得法,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知己知彼後,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保持平常心。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要時刻清醒地認識自己、控制自己,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雖然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下定決心去做,就一定能夠成功。以平常心對待一切,還自己一片寧靜。從實際出發 。要培養自己的務實精神,以「實事求是」為精神准則,沒有務實精神,考慮問題從現實出發,不要跟著感覺走,目標要實際,做一個真正務實的人。 學會思考 。遇到事情首先要仔細思考,不要盲目地跟著感覺走或者隨大流。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
二是樹立正確的服飾觀念。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服飾觀念,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符合一名中學生。中學生都是消費者,應當樹立勤儉、節約、樸素的作風,不能增加家長的負擔,所以不能與社會青年一樣追求時髦,而應以中低檔服裝為選購對象。服裝款式有較明顯的區別。女生不宜穿透露性強的服裝,不穿超短裙。以「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為原則,不著奇裝異服。 不染發,男生不蓄長發。不穿帶有多種裝飾物或非常艷麗花俏的服裝,免得課堂上分散周圍同學的注意力。集體活動要穿校服。中學生的主要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打扮。不要盲目地追隨潮流,在日新月異的時代里,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是樹立適度消費的觀念。適度,就是要適家庭經濟條件之度,花錢要考慮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顧家庭生活條件而追求超前消費是不應該的。父母辛苦工作撫育孩子本已不易,怎麼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費要求加重他們的負擔呢?比如身體發育需要的營養飲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書刊,符合中學生身份的衣物,該買的就買。而時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花父母辛苦掙來的錢,是很不合情理的。這種消費行為的出發點是攀比,而不是實際需要。這樣比來比去,除了造成極大的浪費之外,還會有更多的危害。這樣的實例屢見不鮮的。中學生的消費,幾乎百分之百來自家庭的供給,父母辛勤勞動賺來的錢我們能夠忍心去浪費嗎?
四是要防止盲目消費。盲目消費表現在不管有無好處,有無必要,是否適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時髦,趕潮流。只要人家說聲:「現在就興這個」或「這東西國際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接受科學的消費咨詢,多思考消費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費。
五是要抵制不利於健康的消費。有資料表明,有個城市對中學生作了一項調查,吸煙的佔35%,飲酒的佔38%,會打麻將的佔70%。此外,還有同學進營業性歌舞廳、玩游戲機賭博,這都是不良的消費行為。中學生應在修身、立志、促學、健體上下功夫,這樣才是一個正派而有風採的青少年。有關專家指出:市場經濟的巨大沖擊,商品種類的極大豐富,使人們生活多姿多彩的同時,也使消費活動復雜化。中學生成為消費大潮中一群特殊的消費者。你們雖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卻又具有了一定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有調查研究表明,在普通的工薪家庭中,每月在孩子身上的消費約占家庭總支出的一半左右。同時,一些中學生的超前消費行為也讓家長難以招架。這些雖然是一部分人的行為,但影響很壞,而且反映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一位中學生去認真的深思。
六是消費分為生存性消費、享受性消費和發展性消費三個層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礎上,中學生的消費要投向發展的層面。例如,訂購有益的書刊,學習電腦,參加促進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節儉的美德不能丟。
七是要在積極的攀比中不斷超越自我。首先要解決的是「敢比」的問題。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要鼓勵自己敢於同比自己高、比自己強、比自己先進的人比。在攀比中超越自我。其次要解決的是「會比」的問題。「怎麼比」常常困擾著不少學生,總是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就會形成自卑心理;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就會形成自負心理。因此,要在積極的攀比中超越自我、認識自我、認識他人,以健康的心態,積極地去攀比,從而少走彎路。
同學們, 讓我們每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剎住校園內的攀比之風,讓攀比之風遠離校園。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讓勤儉節約,力爭上游之風成為校園的主流。有效克服因感性比較產生的盲目攀比,倡導理性比較所形成的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的健康心理模式。祝同學們在警源一中度過愉快而難忘的三年。
『叄』 「廢布料做校服」調查結果出來沒有
近日,有網友稱甘肅省蘭州市32中學發的校服口袋內襯有紅十字和「太平」等字樣,懷疑校服內的部分布料是醫院用過的。
相關責任人已經被處理
昨天上午,城關區教育局發布了蘭州市第32中學校服問題的處理決定。城關區教育局稱,相關部門鑒於學校在校服驗收工作中存在履職不到位的問題。
教育部門對校長進行了誡勉談話,對負責校服驗收的總務主任進行停職檢查,並取消該校當年評優選先資格,同時「責成學校就口袋布用料的真實情況和產生誤差的原因向家長做出解釋,以消除家長不必要的擔心和錯誤推斷」。
同時,相關部門對在政府采購工作中負有監督責任的教育局相關科室負責人進行了誡勉談話,並取消該科室當年評優選先資格。
教育局表示,對於甘肅茹意服裝有限公司使用其他產品余料替代服裝輔料的不當行為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教育局決定終止與該企業的合作,並建議城關區招標管理部門,依法依規將其列入政府采購黑名單,禁止其在3年內參加城關區政府采購活動。
城關區教育局稱,今後將定期不定期聯合質監部門,進一步加強校服生產前、生產後、生產後各環節用料質量監督,並協調工商、質監等部門,對該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等各環節的全方位檢查。
調查比較及時,給家長一個明確的答復,處理了相關負責人,以後嚴加管理。
『肆』 現在中學生對服飾的看法調查報告
現在大多數的學生都比較喜歡韓版的服飾,包括我自己也很喜歡,當然我不是中學生,只是我看見現在街上的中學生都喜歡韓版的,小腳管的牛仔褲,對於現在是夏天么,上面配一件簡單點的T恤或者是汗衫,
『伍』 中學生調查報告範文
中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的零錢越來越多,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以及社會上的少年犯罪現象也由於這些因素隨之越來越多。中學生不同於其他的消費階層,他們無經濟收入,但因為很多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被家長視為「小皇帝」,因而消費水平比較高。在初中階段,初中生作為消費者,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錢,而初中的資料費、生活雜費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費、節省開銷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因此,了解初中生如何消費,便知他們如何理財。
二、調查報告
研究目標:
1、通過活動,調查初中生學怎樣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2、通過活動,正確認識金錢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們當今的青少年應樹立什麼樣的金錢觀。
研究內容:調查初中生的零花錢的數目、來源、用途,以及零花錢使用時的消費理念。
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設計注意科學性,遵守題目制定的准則——越簡單越好,使題目簡明扼要,層次分明,為確保信度,問卷採用集中填寫當場收交的方法,問卷上不寫姓名,問卷結果不會對各位同學產生任何不利影響,請同學們如實回答。
研究對象:對某中學初二(1)班43名同學進行了調查,收回有效答卷42份。
三、調查結果
表1. 某中學初二(1)班同學消費情況的調查統計42人
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1、你每月的零花錢是:A50元以下 B 50—100元 C 100—150元 D150元以上
A:18,42.9% B:16,38.1% C:3,7.1% D:5,11.9%
2、你每月零花錢的來源 (可多項選擇)
A勤工儉學 B父母 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D其他親戚 E其他來源
A:6,14.3% B:34,81.0% C:7,16.7% D:3,7.1% E:4,9.6%
3、你的零用錢主要用途是(可多項選擇)
A買書籍 B 儲存起來 C買零食 D打游戲 E體育運動 F買衣服 G朋友聚會 H其他
A:21,50.0% B:23,54.8% C:20,47.6% D:2,4.8% E:5,11.9%
F:12,28.6% G:7,16.7% H:12,28.6%
4、購買一種商品,你首先考慮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B價格C款式及包D是否符合時尚潮流
A:11,26.2% B:2252.4% C2:4.8% D:10,23.8%
5、你對中學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 不會因價格貴而放棄 B 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 C沒什麼看法 D不應該
A:1,2.4% B:28,66.7% C:5,11.9% D:8,19.0%
6、你的消費理念或消費風格來自
A父母,因為他們是過來人 B兄弟姐妹,因為他們比父母更了解我需要什麼
C同學或同齡的朋友們,因為他們知道什麼不讓我落伍 D沒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A:10,23.8% B:10,23.8% C:6,14.3% D:16,38.1%
7、你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看法是
A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 B無所謂
C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 D反對
A:34,81.0% B:3,7.1% C:3,7.1% D:2,4.8%
8、如果當月零花錢不夠,如何解決?
A. 向父母要 B. 借 C. 不正當方式 D. 自己賺
A:22,52.4% B:5,11.9% C:4,9.5% D:11,26.2%
9、如果每月零花錢多了100元,你會如何處置?
A. 用於學習 B. 用於娛樂 C. 人際交往 D. 儲蓄 E. 其他
A:6,14.3% B:6,14.3% C:20,47.6% D:9,21.4%
四、調查結果分析
1.每月的零花錢
學生每個月的零花錢在50以下的佔42.9%,在50元-100元的佔38.1%,也有少部分學生的零花錢很多。順德區的生活水平、消費水平都比較高,家長給子女的零花錢也比較多。
2、每月零花錢的來源
學生的零花錢主要來源是父母,佔81.0%。初中生學業重,課程緊,基本上沒什麼時間參加勤工儉學。學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錢的主要來源是父母。
3、零用錢主要用途是
選擇儲存起來的的佔54.8%,買書的佔50.0%,買零食的41.6%,還有少部分同學選擇買衣服。初二(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類的東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時的零花錢都是自己處理。平時學業忙,沒時間逛街,於是很多選擇儲存起來。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識很強,因此選擇買書。初中生正長身體,容易餓,加上嘴饞,因此總在課余時間去買零食。在學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買衣服的錢比較少。
4、購買一種商品首先考慮的因素
考慮價格的佔52.4%,考慮商品的用途的佔26.2%,考慮是否符合時尚潮流的是23.8%。買商品時,首先考慮它的價格,只要喜歡、買得起,不管實不實用,都會買下。有些學生考慮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盡其用,認為沒必要買沒用的東西回來擺,浪費金錢。中學階段的這個年齡正是對時尚有敏銳觀察力的時候,對時尚感興趣,追求時尚正逐漸影響學生的消費理念。
5、對中學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認為可以考慮的佔66.7%,認為不應該的佔19.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滿足於吃得飽,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適的生活,因此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學生認為不應該,他們認為沒必要把錢浪費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飽飯,穿著舒適就行了,沒必要追求名牌。
6、消費理念或消費風格來源
學生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風格來源很廣,既有父母佔23.8%,也又兄弟姐妹佔23.8%,更多是自己佔38.1%。在家裡,平時跟父母,兄弟姐妹出去消費,或多或少收到他們的影響,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消費理念,不再收他們想想,而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看法是
學生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的佔81.0%,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學生勤儉節約的意識還是很強。
8、如果當月零花錢不夠,如何解決?
當零花錢不夠時,很多學生選擇向父母要,佔52.4%,也又少部分選擇自己賺,佔26.2%。初中生還是消費者,沒有賺錢能力,所以零花錢不夠時,首先想到的還是向父母要。
9、如果每月零花錢多了100元,會如何處置?
很多學生選擇儲存起來佔41.6%。這個月零花錢多了,或許下個月就不夠,為了以防萬一,很多學生就選擇存儲一起來。
五、分析後的思考
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成於青少年時期,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度,就能折射出將來當家理財的點點滴滴:一個從小克勤克儉的孩子,長大後花錢自不會大手大腳:小時候「要風得風,要雨有雨」,讓他感到錢來得很容易,長大後一不留神,就會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們深刻地理解了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這方面的許多知識。觀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人們的行為中慢慢改變,而行為又會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觀念。消費正是這樣的,它既受內在因素的影響,也受外來事物的影響,我們應該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勤儉節約和儲蓄行為是個良好現象,家長應對此加以鼓勵和正確引導,使孩子從小養成善理財的好習慣。
『陸』 關於中學生衣著觀念的調查報告
1、每天,學生們穿著整齊劃一的校服穿梭於校園,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攀比之心還是表露無遺的。例如書包用最好的,筆、橡皮挑是最貴的,上體育課後喝的也是最貴的飲料,還有鞋子,牌子多種多樣,貴的要上千元;名貴的書包里也大有乾坤,MP3,CD-ROM,手機等等,應有盡有。
2、電視廣告上形式各異的新潮用品,例如NIKE,佐丹奴(GIORDANO),班尼路(BALENO),堡獅龍(BOSSINI),I.P ZONE等名牌服裝,大受高中生的追捧;廣告中的電子用品,如MP3,MD,CD-ROM ,數碼相機,手提電腦,迷你游戲機,手機大都成了學生的囊中之物。
『柒』 中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的零錢越來越多,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以及社會上的少年犯罪現象也由於這些因素隨之越來越多。中學生不同於其他的消費階層,他們無經濟收入,但因為很多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被家長視為「小皇帝」,因而消費水平比較高。在初中階段,初中生作為消費者,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錢,而初中的資料費、生活雜費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費、節省開銷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因此,了解初中生如何消費,便知他們如何理財。
二、調查報告
研究目標:
1、通過活動,調查初中生學怎樣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2、通過活動,正確認識金錢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們當今的青少年應樹立什麼樣的金錢觀。
研究內容:調查初中生的零花錢的數目、來源、用途,以及零花錢使用時的消費理念。
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設計注意科學性,遵守題目制定的准則??越簡單越好,使題目簡明扼要,層次分明,為確保信度,問卷採用集中填寫當場收交的方法,問卷上不寫姓名,問卷結果不會對各位同學產生任何不利影響,請同學們如實回答。
研究對象:對某中學初二(1)班43名同學進行了調查,收回有效答卷42份。
三、調查結果
表1.某中學初二(1)班同學消費情況的調查統計42人
調查內容調查結果
1、你每月的零花錢是: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150元D150元以上
A:18,42.9%B:16,38.1%C:3,7.1%D:5,11.9%
2、你每月零花錢的來源(可多項選擇)
A勤工儉學B父母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D其他親戚E其他來源
A:6,14.3%B:34,81.0%C:7,16.7%D:3,7.1%E:4,9.6%
3、你的零用錢主要用途是(可多項選擇)
A買書籍B儲存起來C買零食D打游戲E體育運動F買衣服G朋友聚會H其他
A:21,50.0%B:23,54.8%C:20,47.6%D:2,4.8%E:5,11.9%
F:12,28.6%G:7,16.7%H:12,28.6%
4、購買一種商品,你首先考慮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B價格C款式及包D是否符合時尚潮流
A:11,26.2%B:2252.4%C2:4.8%D:10,23.8%
5、你對中學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不會因價格貴而放棄B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C沒什麼看法D不應該
A:1,2.4%B:28,66.7%C:5,11.9%D:8,19.0%
6、你的消費理念或消費風格來自
A父母,因為他們是過來人B兄弟姐妹,因為他們比父母更了解我需要什麼
C同學或同齡的朋友們,因為他們知道什麼不讓我落伍D沒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A:10,23.8%B:10,23.8%C:6,14.3%D:16,38.1%
7、你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看法是
A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B無所謂
C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D反對
A:34,81.0%B:3,7.1%C:3,7.1%D:2,4.8%
8、如果當月零花錢不夠,如何解決?
A.向父母要B.借C.不正當方式D.自己賺
A:22,52.4%B:5,11.9%C:4,9.5%D:11,26.2%
9、如果每月零花錢多了100元,你會如何處置?
A.用於學習B.用於娛樂C.人際交往D.儲蓄E.其他
A:6,14.3%B:6,14.3%C:20,47.6%D:9,21.4%
四、調查結果分析
1.每月的零花錢
學生每個月的零花錢在50以下的佔42.9%,在50元-100元的佔38.1%,也有少部分學生的零花錢很多。順德區的生活水平、消費水平都比較高,家長給子女的零花錢也比較多。
2、每月零花錢的來源
學生的零花錢主要來源是父母,佔81.0%。初中生學業重,課程緊,基本上沒什麼時間參加勤工儉學。學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錢的主要來源是父母。
3、零用錢主要用途是
選擇儲存起來的的佔54.8%,買書的佔50.0%,買零食的41.6%,還有少部分同學選擇買衣服。初二(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類的東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時的零花錢都是自己處理。平時學業忙,沒時間逛街,於是很多選擇儲存起來。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識很強,因此選擇買書。初中生正長身體,容易餓,加上嘴饞,因此總在課余時間去買零食。在學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買衣服的錢比較少。
4、購買一種商品首先考慮的因素
考慮價格的佔52.4%,考慮商品的用途的佔26.2%,考慮是否符合時尚潮流的是23.8%。買商品時,首先考慮它的價格,只要喜歡、買得起,不管實不實用,都會買下。有些學生考慮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盡其用,認為沒必要買沒用的東西回來擺,浪費金錢。中學階段的這個年齡正是對時尚有敏銳觀察力的時候,對時尚感興趣,追求時尚正逐漸影響學生的消費理念。
5、對中學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認為可以考慮的佔66.7%,認為不應該的佔19.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滿足於吃得飽,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適的生活,因此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學生認為不應該,他們認為沒必要把錢浪費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飽飯,穿著舒適就行了,沒必要追求名牌。
『捌』 "關於中學生服飾的調查報告"以此為題的作文
一、調查背景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自古以來,人們在穿著方式的問題上就很有考究,古代人重視的是色彩的鮮艷與綢鍛的質量,而現代人也毫不遜色於古代人。現代社會,對外交流越來越多,國內的、國外的服裝都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市場,特別的年輕人的服飾更是五花八門,他們追求的是時髦,是潮流、是前衛。受到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在中學生中有一部分同學重視的是獨特,他們穿的服飾講究別具一格,具有異域風情的,也有一小部分同學穿衣服很隨便,他們不重視獨特,只在乎朴實、干凈,但是在中學生中有較大一部分同學都熱衷於名牌,在他們眼中穿名牌衣服是最能體現出自己的品味、氣質與地位,他們認為,名牌的衣服就是現在無論是樣式、質量、顏色等等一切衣服所具有的性質中最最好的衣服。
現代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再加上每家都只有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是掌上明珠,對於孩子衣著方面的要求,父母一般都是不會拒絕的。於是,孩子們就三天兩頭地拉著父母往街上跑,因為街上有很多誘人的地方,那就是一家家琳琅滿目的服裝店,裡面的衣服五花八門、形式各異,而且基本上都是我們中學生喜歡的「名牌」服飾。因為是名牌,所以自然也就價格不菲,比如現在熱銷的「李寧」、「安踏」、「特步」……尤其是名人做代言的產品。是什麼使中學生不顧一切地去買這些名牌服飾呢?於是,我們組進行了中學生追求名牌服飾情況調查,對中學生與家長進行了詳細地調查,了解中學生喜歡名牌的基本原因。
二、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中學生追求名牌服飾這一現象的社會基礎和心理基礎,盡可能地消除中學生這種盲目追求名牌的意識,消除這種借名牌服飾來炫耀甚至攀比的心理,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繼承艱苦樸素的作風。
三、研究內容
1.中學生在名牌消費中的比例
2.商家及消費者對中學生追求名牌這一現象的看法
3.家長幫孩子買名牌的心理
4.學生談自己購買名牌服飾的心理
四、研究方法
通過市場調查、問卷調查、采訪、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搜集資料,並對搜集來的資料進行分析匯總,從而得出中學生追求名牌的心理基礎,端正中學生的消費觀念。
五、課程實施過程
階段一:分組確定研究項目
(一)分析當今社會上中學生穿著的流行趨勢,學生暢談自身的體會及認識
(二)學生自由選擇,成立研究小組
A組:張靜曄、李夢倩、瞿妍玲、顧萍
B組:張曉星、徐秋琳、趙玲吉、王迎倩、高玲娜
C組:劉怡、朱曉潔、王燕、唐靜怡、馬岑丹
D組:朱怡婷、龔夢晴、顧閔佳、曹穎倩、王雪倩
(三)討論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主要是對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
2.采訪(采訪對象主要包括學生家長、品牌服飾店的銷售人員以及中學生)
3.查閱資料(查閱這方面的圖書或者在網路上查找這方面的材料)
(四)制定研究計劃
潮流前線小組活動方案
周次 日期 活動內容
一 2/19 學生成立課題小組
二 2/26 活動小組生成課題
三 3/5 形成小組研究方案
四 3/12 開題論證與交流
五 3/19 設計問卷
六 3/26 問卷調查
七 4/2 市場調查
八 4/9 采訪
九 4/16 期中復習,暫停活動
十 4/23 搜集資料
十一 4/30 統計問卷結果
十二 5/7 對搜集的資料及調查采訪的結果匯總分析
十三 5/14 學生總結小組活動的收益感受
十四 5/21 小組總結反思,交流體會
十五 5/28 以論文形式展示成果
階段二:各小組按計劃進行研究
1.各小組圍繞問題,查找、收集相關資料。
2.各小組進行相關的訪問、調查等活動,並及時記錄所得信息。
3.以小組為單位,對所得資料、實驗結果等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結論、成果。
階段三:信息交流會,展示研究成果
1.組織學生交流研究成果
2.學生自由暢談
A.如何消除中學生盲目追求名牌服飾的心理
B.如何端正中學生的正確消費觀念
C.談談自己的設想、各組研究過程中的收獲、體會等
3.小組合作、整理一份研究報告
六 、課程呈現方式
以研究報告或論文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七、活動延伸
1.在校舉行成果展示活動,活動方式有:黑板報、手抄報、電子刊物、圖片展、影像資料等。
2.主動幫助同學解除炫耀和盲目攀比的心理。
3.組織學生宣傳正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
現在的中學生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熱衷於名牌服飾,穿著的檔次也在不斷上升。這一方面說明了家庭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另一方面也警示人們對盲目攀比、講排場、比闊氣的風氣不可輕視。中學生作為一個易受外部環境影響、崇尚時尚的消費群體,有自身的消費心理,同樣擁有消費名牌的權利,但他們在名牌消費上卻容易走入誤區。哪個名牌不誘人?哪個孩子不易被名牌所誘惑?然而又有多少孩子接受過日常消費的指導?又有多少學校、家長在名牌消費方面給過孩子明白的答案呢?我認為與其冷漠地指責孩子們名牌消費的種種不是,不如回頭反思一下,在引導孩子消費方面,社會、學校和家庭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孩子是平等的家庭成員,有權利參與日常家庭消費活動。讓孩子了解家庭收入情況,明白名牌消費要比一般消費花費多,需要有很強的經濟實力來支撐。自己家庭有沒有名牌消費的實力,孩子心中有數了,對該怎樣消費會作出正確判斷。有愛美之心是好的,但不可有虛榮之意。一個人既要注重外在美,更要追求內在美,用真誠、善良和智慧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永遠勝過漂亮的外表。並非任何消費都要名牌,在名牌之外會有更多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相信,只要我們給孩子講清楚名牌消費的是與非,他們就會少一些盲目,多一份理性。
『玖』 一位中學生在自己班裡就校服問題進行了調查,下面是對部分學生調查結果的統計表。請參照該表寫一篇題為「
Recently a student has done a survery about our school unfotaion in class 60persent of the students enjoy wearing school .they think it is cool.to wear school unfortion and they color is great it is a symbool of..students
it is .clean and everyone is equal.when wearing a..unfortaion
『拾』 求一篇有關學生對校服態度的調查報告
山東省平度第一中學高二年級調查統計實踐活動主題關於高中生對校服的態度的調查報告調查時間:2009年4月 調查對象:平度一中學生共分發問卷數:64 收回問卷數:62小組負責人:李冬曉小組成員:尹君 李馬娜 禚江浩 張志剛 袁同同 於磊(一) 理論意義及現實背景現在中學生攀比之風盛行,大到MP3、MP4、手機,小到運動鞋等日常用品,而在衣服上的攀比更為嚴重:李寧、阿迪達斯、CBA、喬丹等名牌時常出現在學生口中,有些人甚至為了買一件心愛的衣服整天省吃儉用,弄得自己營養不良。而有了校服似乎就可以避免這種問題。校服可以把學生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而且相同的穿戴也會使同學們找到更多的交往理由,增進同學們之間的友情。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小組開展了一項關於高中生對校服的態度的調查,期望可以引起學校的重視,並能引起大家對於校服的關注。(二) 社會調查情況1:問卷設置及目的面對中學生日益增長的穿衣消費,我們不禁會想中學生是否還希望有自己的校服。中學生追求個性,但有的學生的服飾卻過於個性不符中學生的身份。現在我們學校並沒有統一的校服,是不是有一些學生經常遭受教師或家長的責難呢?同時,校服在推廣過程中會有哪些問題介入同學們的視野,大家又對這些問題持有什麼樣的想法或期望呢?以上諸多問題促成了我們的調查問卷。1:是否曾因服飾問題受到老師或家長的責難 A:經常 B:有時 C:從未2:你是否希望有校服 A:是 B:否(回答A者繼續回答3,5;回答B者回答4,5)3:你希望有校服的原因A:不用再買衣服,省錢 B:利於學生管理 C:可以防止攀比現象4:你不希望有校服的原因 A:面料差B:款式單一缺乏個性C:不好看D:經濟負擔5:如果學校統一服裝的話,你最能接受哪種類型的校服?A:西裝式,男生打領帶,女生穿裙B:中國古典型C:運動服D:其它2:數據統計 ABCD13.1%28.6%68.3% 235.9%64.1% 343.5%21.7%34.8% 411.1%48.9%28.9%11.1%539.756.3%46.1%7.9% 3:數據分析和結論從數據統計可知,只有35.9%的學生希望有校服,而有64.1%的學生不希望有校服。關於學生服飾穿戴方面有68。3%的學生從未受到教師或家長的責難,有28。6%的學生有時受到責難,而只有3。1%的學生經常受到責難。在希望有校服的同學中,原因比較分散,有43。5%的認為校服可以省錢,減輕家庭負擔;有21。7%的認為校服利於學校管理,利於學校整齊化一;剩餘34。8%則認為校服可以防止攀比。而在不希望有校服的學生中,有48。9%認為校服款式單一,缺乏個性。有28。9%認為校服不好看。各有11。1%的學生是因為經濟負擔和面料差而不希望有校服。關於中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校服,有46。1%選擇運動服,有39。7%選擇西裝式,6。3%選擇中國古典式,其它只佔7。9%。綜合各項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能正確掌握自己的穿戴,不會因服飾問題而引起家長與老師的不滿。中學生正在以穿著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風采豐富自己的生活,吸引同齡人的眼光。而校服的款式單一,缺乏個性,面料較差等原因似乎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當代中學生眼中的校服一是比較個性、帥氣的西裝服式,另外就是運動的服式。因此,如果學校有統一服裝的設想,可以從以上結論出發構建。(三) 希望與設想中學生學的是知識與如何豐富自身的內涵而不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外形與服飾來展示自己的個性。眼一睜一閉,三年就過去了。所以我們應當將精力主要集中於學習上,而不要為了所謂的攀比而浪費時間與精力。中學生只要穿著得體、干凈,符合我們中學生的身份即可。有時,樸素也是一種美。學校對於校服如果有所設想的話,可以找設計師設計幾套不同的校服,展示給全校師生並調查學生的滿意程度,給學生一些自由的選擇,從而打消一些同學對於校服的各種顧慮,提高校服在中學生心中的受歡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