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劉禹錫的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Ⅱ 有關劉禹錫的生平或事跡
劉禹錫一生的經歷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從代宗大歷七年(772年)到德宗貞元六年(790年):他19歲前的少年時期;
從德宗貞元七年(791年)到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從他20歲到34歲走上仕途,參加政治革新時期;
從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從他35歲到55歲的貶謫時期;
從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從他56歲到71歲去世的晚年時期。
劉禹錫(772年-842年),河南洛陽人,字夢得,祖先來自北方,自言出於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唐朝著名詩人,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詩豪之稱。因曾任太子賓客,故稱劉賓客,晚年曾加檢校禮部尚書、秘書監等虛銜,故又稱秘書劉尚書。
(2)劉禹錫中學校服擴展閱讀:
劉禹錫擅於寫詩,詩風朴實流暢,其詩作受到當時的眾多詩人及民眾的喜愛,其與白居易的交情甚篤。今存詩八百餘首,內容豐富,一部分是反映人民生活、抨擊社會現實的作品,一部分是詠史、懷古、抒情的作品,
一部分是融入民歌風情、民間景況的作品,還有一些描繪山川風光的作品。由於他重視友情,與友人酬唱的作品也非常多。所作多首《柳枝詞》《竹枝詞》《楊柳枝詞》融入民歌特色,廣為傳唱。
《陋室銘》是韻文中借物抒情的名篇,該文被中國大陸初中語文教科書,與中華民國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中收錄。
Ⅲ 甘肅省康樂縣蘇集鎮小學校服定製
只說重點:
甘肅省康樂縣蘇集鎮小學校服定製,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學校的說法解釋是最權威的。
Ⅳ 劉禹錫秋詞教案
教學目標:
1. 掌握有關文學常識。
2. 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
4. 背誦默寫全詩。
教學重點及難點:
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贊美之情,「霜葉紅於二月花」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斷腸人在天涯」印證了他們的心跡,等等。今天我們再次領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 作者作品介紹:(請同學們把從網上搜集到的有關知識述說出來然後總結)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後,被貶官。後又入朝為官,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因此,世稱劉賓客。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為詩友,並稱「劉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後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
三、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請同學們朗讀,體會詩的韻味和節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壯志。
問題1、:詩的前兩句採用了什麼手法?
對比手法。作者首先寫了古代文人每當受挫,身陷逆境時,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寞凄涼。戰國時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可以說開創了「悲秋」之先河。接著道出了自己對秋天的感受:秋天勝過春朝。
問題2:為什麼「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白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問題3:作者認為「秋日勝春朝」,本單元中學過的課文還有哪首詩中的內容表現了相同的觀點?
《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問題4:本單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證「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凈沙·秋思》。作者在寫景的基礎上,發出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嘆.
問題5:怎樣理解「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晴空」寫出了秋日的天高雲淡。「一鶴」是孤單的,但也是獨特的,正是這只鶴頑強奮斗,沖向雲霄,才沖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徵。「詩情」指豪情,也是壯志,有了這種豪情壯志,秋日的寂寥自然會一掃而空的。
問題6:比較《山行》與《秋詞》
同:二者都描寫秋景,都借秋景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
異:《山行》全篇表現的都是生氣盎然的畫面和景緻,形象鮮明,色彩絢麗;而本詩側重抒寫感受,以說理為主。
四、背誦活動:
1、 集體背誦本詩
2、 接龍」背誦本詩
五、作業:
1、外背誦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秋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 每人查找一篇描寫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賞。
Ⅳ 中學生必背古詩詞100首
蒹葭/《詩經·秦風》碩鼠/《詩經·魏風》
君子於役/《詩經·王風》雲中君/《九歌·雲申君》
十五從軍征/漢樂府 長歌行/漢樂府 行行重行行/《古詩十九首》
山中雜詩/吳均(漢)龜雖壽/曹操(漢)歸園田居/陶淵明(晉)
木蘭辭/北朝民歌 紫騮馬歌辭/樂府(北朝)
人日思歸/薛道衡(隋)蟬/虞世南(唐)在獄詠蟬/駱賓王(唐)
山中/王勃(唐)渡漢江/宋之問(唐)山中留客/張旭(唐)
望月懷遠/張九齡(唐)從軍行/王昌齡(唐)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使至塞上/王維(唐)竹里館/王維(唐)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唐)
獨坐敬亭山/李白(唐)塞上聽吹笛/高適(唐)早梅/張謂(唐)
逢入京使/岑參(唐)月夜憶舍弟/杜甫(唐)
戲為六絕句(其二)/杜甫(唐)旅夜書懷/杜甫(唐)
春望/杜甫(唐)賦得暮雨送李曹/韋應物(唐)
《塞下曲》四首之三/盧綸(唐)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唐)
遊子吟/孟郊(唐)新嫁娘詞/王建(唐)晚春/韓愈(唐)
竹枝詞/劉禹錫(唐)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觀刈麥/白居易(唐)
劍客/賈島(唐)題詩後/賈島(唐)漁翁/柳宗元(唐)
離思五首(其四)/元稹(唐)南園/李賀(唐)
己亥歲感事/曹松(唐)赤壁/社牧(唐)山行/杜牧(唐)
嫦娥/李商隱(唐)錦瑟/李商隱(唐)漁歌子/張志和(唐)
社日/王駕(唐)蜂/羅隱(唐 不第後賦菊/黃巢(唐)
金縷衣/無名氏(唐)相見歡/李煜(南唐)
書河上亭壁/寇準(宋)鄉思/李覯(宋)魯山山行/梅堯臣(宋)
蝶戀花/晏殊(宋)玉樓春/宋祁(宋)
畫眉鳥/歐陽修(宋)登飛來峰/王安石(宋)
水調歌頭/蘇軾(宋)贈劉景文/蘇軾(宋)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宋)病牛/李綱(宋)醉花陰/李清照(宋)
山園小梅/林逋(宋)三衢道中/曾幾(宋)紅梅/王十朋(宋)
臨安春雨初霽/陸游(宋)冬日讀書示子聿/陸游(宋)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宋)
清平樂/辛棄疾(宋)池州翠微亭/岳飛(宋)
金陵驛/文天祥(宋)虞美人/蔣捷(宋)
約客/趙師秀(宋)絕句/趙盂順(元)
五月十九日大雨/劉基(明)暮春遇雨/於謙(明)
朝天子·吹喇叭/王磐(明)臨江仙/楊慎(明)
明日歌/文徵明(明)渡易水/陳子龍(明)
即事(二)/夏完淳(明)真州絕句/王士禎(清)
馬嵬/袁枚(清)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紀昀(清)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鄭燮(清)
論詩/趙翼(清)舟夜書所見/查慎行(清)
長相思/納蘭性德(清)己亥雜詩/龔自珍
(清)獄中題壁/譚嗣同(清)對酒/秋瑾(清)
Ⅵ 李白和劉禹錫真是南京人的心頭愛,最近他倆特別忙,對此2人你有哪些了解
李白很忙
韋庄的《台城》也是公認的佳作:「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Ⅶ 到中學的路上發生了一起兇殺案,學生晚上不敢從那兒經過,老師用劉禹錫的()詩句來勸慰他們。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選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意為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運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涵哲理。現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好嚇人的題目
Ⅷ 劉禹錫的代表作品
《秋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好像是中學學的,大家都學過的劉禹錫的很有名的一首詩。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一般大多數詩人寫秋都含有很悲的情思,而劉禹錫卻大贊秋天,抒發自己舒暢、豪邁的詩情。)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一首詩,耳熟能詳。)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