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傳制服的思想

傳制服的思想

發布時間:2021-09-26 21:53:46

㈠ 法家的政治思想有哪些

法家的政治思想

(一)法家政治思想的一般特點

1、強調以法治國是法家學說的核心。他們主張一切按法辦事,法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至上性。在全國要人人知法、守法。要嚴刑重罰,使人們不敢犯法,以達到令行禁止,信賞必罰。

2、絕對尊君,強化獨裁。法家主 張國 君必須是至高無上的,臣民都只 能是 君主進行統治的工具和材料。 國 君說一不二,他的話就是法。他們還主張採取一切辦法加 強國 君的權力,大權完全集中於一人之手,保證君主絕對地成為國家之「主」,有效地進行專制和獨裁。

3、人性好利與以法治民。法家把人性惡推向極端,認為人人唯利是圖,本性不可改。因而,不能信任任何人。對待民眾的行動,只能用嚴刑峻法進行鎮壓,或者用高獎重賞,以利誘導,為我役使。對民眾說來,知法、守法是每個人在知行上最高的要求,其他一切知識、文化和道德教育,都是不必要的。

4、歷史進化與變化圖強。他們認為歷史是不斷進化的,今異於古,今勝於古。因而,他們主張治國之道,不能因循守舊,止步不前,而要有所變化,勇於革新。治國的方略必須是「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

(二)商鞅的政治思想

商鞅(約前 390 ——前 338 年),姓公孫,名鞅,因是衛國破落貴族的後裔,故亦稱衛鞅,後因在秦國變法有功,封給商十五邑,因此而號商君,故又稱為商鞅。
商鞅從公元前 359 年到公元前 350 年,先後大規模地進行了兩次變法。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軍功,建立軍功爵制;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普遍推行縣制;獎勵告奸,建立什伍連坐制;統一度量衡。商鞅進行的這場封建化改革運動,使原來比較落後的秦國一躍而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為日後統一六國打下了監視的基礎。但是,秦孝公死後,商鞅遭到一些在變法中受到打擊的宗室貴族的報復,被誣告謀反遭酷刑車裂而死。
商鞅既是戰國時期變法改革的實踐者,又是當時著名的地主階級的理論家。他繼承了前期法家李悝、吳起的變法思想,並在實踐中加以完善,進而形成了他自己較成熟的法家思想理論體系。現存《商君書》二十四篇,為商鞅及其後學所作,是今天研究商鞅政治思想的主要資料。

1、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 1 )歷史進化論
商鞅認為社會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的社會是過去社會演變而來的。
( 2 )人性好利論
商鞅認為人們迫於生存的慾望和需求,一切社會活動都是為了趨利避害,哪裡有名利,人們就會往哪裡跑。他還進一步指出了人性好利的內容不外乎官爵田宅而已。商鞅認為人們有這些慾望並非壞事,當政者正可利用人的好利本性,操賞罰大權,以實施對社會的有效管理。

2、法治理論

商鞅在歷史進化論和人性好利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法治學說。
在商鞅看來,法對治國如此重要,主要是因為法有下列作用:
首先,法律能夠「定分」,也就是用法律形式確定私有財產關系。
其次,法律使「權制斷 於 君」,也就是法律能夠君主的權力。
第三,法律能夠勝民,也就是說法律能制服民眾。

3、富國強兵的農戰思想

商鞅在秦國進行變法的目標,就是富國強兵。為此,他主張把「農戰」作為一項基本的國策。他認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耕」與「戰」,只要抓好這兩件事,就可以富國強兵。
總起來看,商鞅的政治思想適應了戰國時期的歷史發展趨勢,他的變法改革主張和農戰思想促進了秦國的富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他的人性論和法治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借鑒價值。

(三) 韓非的政治思想

韓非(約公元前 280 ——前 233 年),韓國人,是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與李斯同師事於荀子。

韓非是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觀往者得失之變,在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法」、「術」、「勢」相結合的 封建 君主專制主義理論,對當時和以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1、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 1 )歷史進化論
韓非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的,且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即使是「聖人」也無法改變的。
( 2 )人性好利論
關於人性,韓非發揮了他的老師荀子「性惡論」的觀點,也延續了楊朱、商鞅的利己思想,認為人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人與人的關系完全是一種利害的關系。

2、君利中心論

在君主與國家的關繫上,韓非認為君主是國家的主人, 國家是 君主的私有,因此,君主的利益也就體現著國家的利益。
在君主與臣下的關繫上,雖然韓非也說過君主霸天下離不開臣下的輔佐,但在君主與臣下的利益誰重要的問題上,韓非則堅決主張一切以君主的利益為轉移,臣下的利益應該絕對服 從 君主的利益。
在君主與民的關繫上,韓非認為民眾的價值就在 於能為 君主所利用。
總之,臣下和民眾,一切要以君主為中心,只有對君主有用、有利,才有存在的價值。這些思想比民貴說是一種極大的反動,這種君利高於一切的主張,是封建專制主義的核心。

3、「法」、「術」、「勢」相結合的極端君主專制論

在韓非之前的法家,慎到貴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而 韓非從 君利中心論出發,兼取三家之長,形成了他自己的極端君主專制的理論體系。
韓非認為法是君主進行統治的基本手段,而推行法的關鍵在 於 君主掌握刑、賞二柄。
關於「術」,韓非說:「術者,因任而授官,循明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定法》)即君主駕馭群臣的南面之術,類似陰險狡詐之權術,不述也。
關於「勢」,即君主的地位、權力和威勢。韓非認為君主所以能為君,就是由於有勢,離開了勢,就不成為君。所以君主一定要牢牢把臣下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時時刻刻防止為臣下所制。
總之,韓非的「君利中心論」和「法、術、勢」理論都是圍繞加強君主專制而展開的,為中國走向極權道路起了極大的助惡作用。但這些主張在當時對於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根據。

㈡ 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就是統治者的文化,制服奴役百姓的文化,比如精神,思想上忽悠,心靈上安慰,肉體上的

你前言後語真是老司機開車,一個又一個彎,態度變化之大如四季轉換,不可思議 。

㈢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劍門關外傳未了收復薊北的好消息,剛聽到高興的喜極而泣淚水淌滿衣服。表達了詩人愛國憂民熱盼祖國強大統一。

㈣ 傳熱學~衣服的顏色

夏天的室外,人們接收的是太陽輻射,而太陽溫度約5800K,在太陽輻射中有大約45%的是可見光,淺顏色衣服對可見光的吸收比較小,所以感覺涼爽。而在鋼廠的高溫車間,也只有2000K以內的溫度,在這樣的溫度下,其輻射主要是紅外輻射,而沒有可見光,因此工人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對紅外即鋼廠高溫車間的輻射能的吸收是沒有關系的。

㈤ 蝜蝂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己犯了錯了,被罰後還不知悔改,看到別人像自己一樣下場很慘,還不知悔改,直到自己死亡。借蝜蝂來寫那些貪得無厭的人!

㈥ 制服」與治服」有什麼區別

1、解釋不同

制服:古時依社會地位的高低規定服飾樣式;指喪服;軍人、幹部、學生等穿著的有規定式樣的服裝;用強力使之馴服。

治服:治服,指馴服;征服;辦理喪事。

2、出處不同

制服:漢賈誼《新書·服疑》:「制服之道,取至適至和以予民,至美至神進之帝,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貴賤。」

白話釋義:制服之道,取到剛好到達和以給予人民,至美至神進的皇帝,奇特的服飾圖案來等上下貴賤而不同。

治服:阮章競《漳河水》第二部:「 荷荷的辦法靈驗快,一夜治服了個二老怪 。」

3、用法不同

制服:強調的是動作,制服是使之受管制而服從的意思,就是使被制者暫時受到牽制、限制,對受制者的措施不如治理那麼強力。

治服:強調的是語言,治服較制服程度更重,治服有治理使之服從的意思,治理一般來講所用的措施更加強力有效。

㈦ 呼蘭河傳傳遞的什麼思想

對流離失所的感慨,對無論生活多麼的不易,始終都有一份繼續走下去的信念,對局勢動盪的愁緒

㈧ 《名人傳》的思想內容

主題思想: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些被羅曼羅蘭尊為英雄的人,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因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名人傳
本書由羅曼·羅蘭(法國) 著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寫的,它包括《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三部「英雄傳記」。

傳記里的三人,雖然一是音樂家,一是雕塑家兼畫家,一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名人傳》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雲激盪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斗的勇氣。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譯林出版社新出版的《名人傳》在尊重傅雷先生原譯的基礎上,校訂了舊版本的排印錯誤,對一些常見的人名和地名採用了現行譯法,原來夾在文中未譯的一些外文人名和地名也盡可能地補譯成了中文,這是為今天的讀者做了一件好事,使他們能夠更方便、更好地閱讀這部作品。

內容梗概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貝多芬傳》: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米開朗基羅傳》: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斗」,下編「舍棄」和
尾聲「死」。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沖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托爾斯泰傳》: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醜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群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俄土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曾親臨戰場,常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那樣令人激賞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是比較充實而快樂的。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巨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馬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羅曼.羅蘭(1866—1944)是20世紀法國作家,19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的反戰主義者。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對音樂十分喜愛,這對以後的羅蘭熱愛音樂、崇敬貝多芬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880年,羅蘭一家從法國中部城市克拉姆西移居巴黎。1886年,他考取久負盛名的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這期間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歷史著作。羅蘭懷抱著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熱情,而周圍的現實卻讓他苦悶困惑,他於是給俄羅斯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信尋求生活的答案。托爾斯泰很熱情地寫了一封二三十頁長的回信,詳細解答各種問題,並高度凝練地指出:「一切使人們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們分裂的,是惡與丑。」托爾斯泰「慈祥」的言行對羅蘭的一生構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名人傳》寫作目的崇高,創造精神世界的太陽,呼吸英雄的氣息,使人們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撐。《名人傳》洋溢著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個閱讀《名人傳》的讀者首先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都會為羅蘭那極富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

從結構上看,《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看似各自獨立、互不相干,實際上卻有著內在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既源於三位傳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於羅蘭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歐洲統一的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

《名人傳》是一部獨具魅力的人物傳記,著者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讓讀者在傳記中跟三位大師接觸,分擔他們的痛苦、失敗;也分享他們的誠摯、成功。

《名人傳》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側面地去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縱觀三傳,羅蘭的英雄有著共同的命運圖式和方向:經歷長期的磨難,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生之意志的藝術創造和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

羅曼.羅蘭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為『英雄』。他的英雄觀點,不是通常所稱道的英雄人物。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僕』,只因為具有偉大的品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能傾心為公眾服務。羅蘭自己也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為了突出英雄的這一本質,羅蘭改變了常規傳記的寫法,舍棄了對傳主生平的一般知識性介紹,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統一的精神品格,在這種把握中又投射進自己對英雄們的敬仰激情。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些被羅曼羅蘭尊為英雄的人,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因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值和財富值

㈨ 制服癖最早起源於哪

制服起源於歐洲。據說制服上衣原是漁民的穿著,他們終年與浪為伍,在海里謀生,敞領少扣的衣服穿起來方便,適於海上捕魚勞動,後來逐漸演變成如今的樣式。在制服中最為考究的,當屬背後開岔的燕尾服,它原是中世紀歐洲的馬車夫的裝束。馬車夫穿上後幅開岔的服裝,是為了騎馬方便。制服在清朝晚期傳入我國,很快被激進的青年們所接受。一時,"制服"成為新思想的象徵。穿制服的人越來越多,而象徵保守思想的長袍馬褂則日趨沒落。
穿制服,按規矩都得系一條領帶。原來,古代的西方人,特別是住在深山老林的日耳曼人,他們披著獸衣取暖禦寒,為了不使獸皮從身上掉下來,就用草繩子扎在脖子上,成為最原始的"領帶"。很有點"領帶"意味樣子的裝飾最早出現於17 世紀的歐洲。那時,正有一支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騎兵隊走在巴黎鬧市街頭,他們個個穿著整齊筆挺的制服,而脖子上都系一根布條,這引起了崇尚時髦的巴黎人們極大的興趣,隨即爭相模仿,以示榮耀。後來,法國一位大臣上朝,脖頸上系了一條白綢巾,並打上一個漂亮的扣結,當時路易十四見了,大加贊賞,並宣布以領結為高貴的標志,下令凡爾賽的上流人士都得如此這般。從此,系領帶打結的習慣便延續下來了。在穿制服的時候,襯衣上還都有著一個硬領,那是古代的將士們防禦敵人、保護自己的一種措施,咽喉部位的衣領,都是用皮革和金屬特製的,用以防備敵人的利箭射在致命的喉部上,這樣,硬領也就保留下來。
制服癖:是一種對身著制服的對象產生性幻想及性沖動的癖好。事實上,按照金賽的社會學原理以及相關書籍,在中世紀《制服癖》就已經相當普遍。最原始的制服癖就是貴族領主對女傭的侵犯以及對佃農家庭婦女所行使的初夜權。十字軍東征時期的普羅旺斯之愛里的貴婦人形象本身也是包裹在「制服」符號下的,當時詩人們對阿拉伯異教女性的戀慕之中也有類似的情結。而再往前追述則可以一直探索到古巴比倫時期的「神娼」,即擔任祭祀的公眾妓女。「神娼」是否身著「制服」沒有相關的資料佐證。但是制服癖是一種社會身份混同,因此其情結來源於社會環境的影響,無關於先驗的心理假設這一點則可以得到確定。

㈩ 服裝風格有哪幾類

具體有以下18種,分別是:

瑞麗、嘻皮、百搭、淑女、韓版、民族、歐美、學院、通勤、中性、嘻哈、田園、朋克、OL、洛麗塔、街頭、簡約、波西米亞。

1、瑞麗風格:瑞麗的主要風格還是以甜美優雅深入人心。

2、嬉皮風格:從細節上看,繁復的印花、圓形的口袋、細致的腰部縫合線、粗糙的毛邊、珠寶的配飾等,都將成為個性化穿著的表達方式;從顏色上看,暖色調里的紅色、黃色和橘色,冷色調里的綠色和藍色都將大熱

3、百搭風格:一般為單品,可以搭配各類衣服,很實用的單件服飾,與其他款式、顏色的服飾均能產生一定的效果。

4、淑女風格:自然清新、優雅宜人是淑女風格的概括。蕾絲與褶邊是柔美新淑女風格的兩大時尚標志.

5、韓版風格:通過面料的質感與對比,加上款式的豐富變化來強調沖擊力。面料更多喜歡用棉,錦等很舒適的面料;貼身剪裁、做工精細,特別是上身部分裁減精緻貼身。

6、民族風格:以綉花、藍印花、蠟染、扎染為主要工藝,面料一般為棉和麻,款式上具有民族特徵,或者在細節上帶有民族風格。目前流行的經典唐裝、旗袍、改良民族服裝等是主要款式,當然還包括尼泊爾、印度等民族服裝。

7、歐美風格:主張大氣、簡潔,面料自然,比較隨意,比較簡約搭配感和設計感強。

8、學院風格:簡單卻又充滿理性的學院派風格。針織帽、藏青裙、條紋衫、白襯衫……

9、通勤風格:具有休閑風格.是時尚白領的半休閑主義服裝。讓穿著者看上去溫和,更加貼近自然,做工精緻,重點在於打造干練、簡潔、清爽的形象。

10、中性風格:中性服裝屬於非主流的另類服裝,性別不再是設計師考慮的全部因素,介於兩性中間的中性服裝成為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

11、嘻哈風格:寬松的上衣和褲子帽子、頭巾或胖胖的鞋子。主要就是穿得寬松簡單,可是卻強烈要求個人風格。嘻哈穿著風格一直在轉變。要穿得好看、簡單、干凈即可,鞋子不管是球鞋、任務靴或休閑鞋,一定要干凈,才能呈現質感。

12、田園風格:以明快清新具有鄉土風味為主要特徵,以自然隨意的款式、樸素的色彩表現一種輕松恬淡的、超凡脫俗的情趣。純棉質地、小方格、均勻條紋、碎花圖案、棉質花邊等都是田園風格中最常見的元素。

13、朋克風格:主要指標是鮮艷、破爛、簡潔、金屬。PUNK採用的圖案裝飾,常見的有骷髏,皇冠,英文字母等,在製作時,常鑲嵌閃亮的水鑽或亮片在其中。展現一種另類的華麗之風。

14、OL風格:OL是英文officelady的縮寫,通常指上班族女性,ol時裝一般來說多數是指套裙,很適合辦公室穿著的.

15、洛麗塔風格:穿著超短裙,化著成熟妝容但又留著少女劉海的女生。但是當「洛麗塔」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將其當成天真可愛少女的代名詞。

16、街頭風格:街頭服飾一般來說是寬松得近乎誇張的T恤和褲子,很多人喜歡包頭巾,另一種典型的服飾是籃球服和運動鞋,也以寬松為標准.

17、簡約風格:簡約風格的服裝幾乎不要任何裝飾,信奉簡約主義的服裝設計師擅長做減法。廓形是設計的第一要素,既要考慮其本身的比例、節奏和平衡,又要考慮與人體的理想形象的協調關系。

18、波西米亞風格:層層疊疊的花邊,無領袒肩的寬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邊和細繩結、皮質的流蘇、紛亂的珠串裝飾、還有波浪亂發;其用色是運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寶藍與金啡,中灰與粉紅……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特式的繁復,注重領口和腰部設計。

19、森林系風格:顏色也以大地色和暖色系為主,有如從森林中走出而得名。喜歡民族風味的服飾,習慣隨身攜帶相機,並推崇反璞歸真的生活模式,這樣一股清新的氣息在日本社會中自成一格,也意外的掀起了一波熱潮。

(10)傳制服的思想擴展閱讀

對於服裝的量體,在量體前應注意以下事項:

1、量體順序一般是:先橫後直、由上而下。

2、要求被測量者姿勢自然,不做挺胸、彎腰或探視等動作。

3、要注意被測者穿著衣服的薄厚及顧客所需服裝穿著季節。

4、要注意測量時軟尺的松緊程度,切保持水平並以能轉動為宜。

5、量體前應注意觀察被測量者的體型是否正常,如遇不正常的部位(駝背、挺胸、凸肚),測量後在記錄上做出標記,以便裁剪時調整。

與傳制服的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旗艦店女裝長裙子 瀏覽:112
女裝褲子21碼是多少嗎 瀏覽:618
薴麻外套怎麼清潔 瀏覽:123
羽絨服lb是什麼牌子 瀏覽:475
襯衫上的黃斑乾洗能去除嗎 瀏覽:578
黑色牛仔褲上身搭配什麼好 瀏覽:380
定型褲子排冷什麼意思 瀏覽:869
火紅旗袍拍賣會 瀏覽:277
90白鴨絨的羽絨服多少錢一件 瀏覽:972
旗袍表演好樣的 瀏覽:571
為什麼穿牛仔褲老是掉多少錢 瀏覽:122
學生校服定做價位 瀏覽:800
為什麼大多數手套是藍色的 瀏覽:881
女士夏季裙裝女士風衣 瀏覽:750
穿上出汗的褲子叫什麼 瀏覽:362
羊絨衣有汽油味怎麼消除 瀏覽:651
阿里巴巴批發兒童裝網 瀏覽:343
羽絨服有洗衣液漬怎麼辦 瀏覽:137
新買的睡衣怎麼洗好 瀏覽:255
穿白褲子最好看的四位女星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