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十大僱傭軍
NO.1.西班牙外籍軍團
NO.2.法國外籍軍團
NO.3.英國廓爾喀騎兵
NO.4.哥薩克僱傭軍
NO.5.以色列 IZO雇傭兵公司
NO.6.北極狐雇傭兵團
NO.7.南非私營武裝公司EO
NO.8.美國MPRI 公司
NO.9.美國黑水公司
NO.10.上帝武裝聯 God arming
2. 英國廓爾喀部隊的部隊簡介
一百多年來,廓爾喀人一直是英國駐印度軍隊的一部分。但自從1947年英軍撤出印度後,廓爾喀人便移防至馬來半島,在那裡他們曾直接對抗印尼軍隊,他們的戰鬥技能得到極致的發揮。隨著1967年這場小規模戰爭的結束,英軍退出馬來亞半島,廓爾喀人便移師香港,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他們便全部移防至英國本土。
廓爾喀最初只有3個營,歷經多年的擴張和更名後,目前在英軍中服役有4個團,他們是第一,第六,第七和第十廓爾喀步槍團。廓爾喀步兵團中只有極少數英國軍官,其餘大多數都是廓爾喀軍官。在加入英軍之後,廓爾喀人將他們的的行動擴大到工程,通訊和運輸等方面,有時也有廓爾喀炮兵,傘兵和憲兵部隊。
廓爾喀人是從尼泊爾王國的山區部落招募而來的。由於應征的人數總是遠遠超過實際需要,因此負責挑選的軍官便可進行嚴格的挑選。通常17歲半入伍的廓爾喀人,都會服役5年以上,情況最好的甚至會超過32年,一直到50歲才退役。
廓爾喀人穿著標準的英國陸軍制服。戰斗裝備是DPM迷彩戰斗服,配掛的綠色帆布帶則用於攜帶著名的庫克利彎刀(KUKRI)。閱兵時服裝在溫帶地區是深綠色,熱帶地區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帶,軍官則配戴十字型腰帶。另外,紐扣及徽章皆為黑色。而閱兵是士兵則戴著黑色無邊帽或廓爾喀軟帽,穿其它制服時則戴綠色貝雷帽。
庫克利彎刀是許多神話的主角,這種刀一直是狗的後腿形狀,刀背既厚且鈍,但刀鋒卻象刮鬍刀般的銳利。庫克利彎刀雖不能當作擲刀使用,但在肉搏戰中卻非常有用,是廓爾喀人十分喜歡的近距離作戰武器。
廓爾喀軍人曾長期駐扎在中國香港。1997年隨著英國殖民主義在香港的終結,令英國廓爾喀軍人對他們的未來陷於茫然。英國雖可能在本土維持1到2個營的廓爾喀軍人,但軍費將十分昂貴。這種來自「香格里拉」的素以飛刀神技著稱的神秘勁旅,恐怕真的會成為譯本傳奇故事而逐漸消失在歷史的灰燼中。
3. 廓爾喀部隊
英國廓爾喀部隊
英國廓爾喀部隊是由來自尼泊爾山區的廓爾喀人及英國陸軍聯合組成。這樣的組合雖然令人不解,但這支充滿神氣色彩部隊卻以其紀律嚴明,英勇善戰而聞名於世。
1813年及1816年,英國軍隊在印度曾和廓爾喀人發生過兩次小規模的戰斗,雖然英國最終贏得了勝利,但廓爾喀人的戰鬥力卻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15年,英國皇家軍隊的編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爾喀人組成的戰斗營。從此,廓爾喀人在英軍中服役的傳統延續至今。
一百多年來,廓爾喀人一直是英國駐印度軍隊的一部分。但自從1947年英軍撤出印度後,廓爾喀人便移防至馬來半島,在那裡他們曾直接對抗印尼軍隊,他們的戰鬥技能得到極致的發揮。隨著1967年這場小規模戰爭的結束,英軍退出馬來亞半島,廓爾喀人便移師香港,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他們便全部移防至英國本土。
廓爾喀最初只有3個營,歷經多年的擴張和更名後,目前在英軍中服役有4個團,他們是第一,第六,第七和第十廓爾喀步槍團。廓爾喀步兵團中只有極少數英國軍官,其餘大多數都是廓爾喀軍官。在加入英軍之後,廓爾喀人將他們的的行動擴大到工程,通訊和運輸等方面,有時也有廓爾喀炮兵,傘兵和憲兵部隊。
廓爾喀人是從尼泊爾王國的山區部落招募而來的。由於應征的人數總是遠遠超過實際需要,因此負責挑選的軍官便可進行嚴格的挑選。通常17歲半入伍的廓爾喀人,都會服役5年以上,情況最好的甚至會超過32年,一直到50歲才退役。
廓爾喀人穿著標準的英國陸軍制服。戰斗裝備是DPM迷彩戰斗服,配掛的綠色帆布帶則用於攜帶著名的庫克利彎刀(KUKRI)。閱兵時服裝在溫帶地區是深綠色,熱帶地區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帶,軍官則配戴十字型腰帶。另外,紐扣及徽章皆為黑色。而閱兵是士兵則戴著黑色無邊帽或廓爾喀軟帽,穿其它制服時則戴綠色貝雷帽。
庫克利彎刀是許多神話的主角,這種刀一直是狗的後腿形狀,刀背既厚且鈍,但刀鋒卻象刮鬍刀般的銳利。庫克利彎刀雖不能當作擲刀使用,但在肉搏戰中卻非常有用,是廓爾喀人十分喜歡的近距離作戰武器。
廓爾喀軍人曾長期駐扎在中國香港。1997年隨著英國殖民主義在香港的終結,令英國廓爾喀軍人對他們的未來陷於茫然。英國雖可能在本土維持1到2個營的廓爾喀軍人,但軍費將十分昂貴。這種來自「香格里拉」的素以飛刀神技著稱的神秘勁旅,恐怕真的會成為譯本傳奇故事而逐漸消失在歷史的灰燼中。
4. 廓爾喀的相關信息
英軍精銳王室看重
廓爾喀兵是英國從位於喜馬拉雅山西部的尼泊爾招募的雇傭兵。1814年,尼泊爾王國的廓爾喀戰士奇襲了英控克什米爾,英國人以3萬人對付尼泊爾1.2萬人,經過兩年奮戰才實現和平。這一戰,英國人雖然贏得了勝利,但廓爾喀兵寧死不屈的勇猛精神卻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戰後,英國與尼泊爾簽訂條約,開始招募廓爾喀兵。
1815年,英軍編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爾喀兵組成的戰斗營,在此後發生的所有與英國有關的沖突中,都有廓爾喀兵參戰的身影。廓爾喀兵無限忠誠地為英國效勞,他們毫不留情地鎮壓反對英國殖民者的亞洲同胞,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在1982年的英阿沖突中曾遠征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至今仍戰斗在阿富汗、伊拉克戰場上。
在過去的200年中,廓爾喀兵的足跡踏遍阿富汗、巴勒斯坦、埃及、北非、朝鮮和伊拉克等地。另外,他們還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曾在科索沃和東帝汶等地服役。1997年香港回歸前,廓爾喀兵也曾長期駐扎香港,號稱是駐港英軍的「拳頭部隊」。
據報道,這支平均身高只有1.60米的廓爾喀部隊深得英王室的厚愛,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查爾斯王儲不但定期看望他們,還經常參加他們的閱兵式和紀念活動。所有的廓爾喀戰斗營都以英國各君主的名字命名。英軍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廓爾喀營,還有一根引以為豪的兩米長銅制「女王杖」。這是1863年英國女王授予該營的,以代替戰斗英雄獎章。
目前,英軍有4個廓爾喀兵步兵團,大概3700人。廓爾喀步兵團中只有極少數英國軍官,其餘大多數都是廓爾喀軍官。在加入英軍之後,廓爾喀人將他們的行動擴大到工程、通訊和運輸等方面,有時也有廓爾喀炮兵、傘兵和憲兵部隊。 為錢賣命特別能忍
充滿神秘色彩的廓爾喀兵,向來以紀律嚴明和英勇善戰聞名於世,而且對僱主非常忠誠。由於廓爾喀兵大多為生活所迫,世代以當兵為業,他們毫不掩飾地說:「當兵就是為了錢,沒有其他目的。」為保住飯碗,他們一般都能逆來順受,盲目服從,認為「食君之祿,分君之憂」,理所當然。
19世紀初,在鎮壓印度獨立運動時,廓爾喀兵毫不猶豫地對印軍下手,在1919年阿姆利慘案中,他們用機槍向和平示威人群掃射長達一個小時。廓爾喀兵無論走到哪裡,都深受英軍歡迎,因為他們不僅完成任務出色,且總能在戰場上照顧英國士兵,甚至不乏為其挺身擋子彈的事例。
廓爾喀兵的紀律性和耐力超強。據說,如果沒有命令,即使一天不吃飯,命令他坐著,他也不會離開。在戰場上,無論負多嚴重的傷,他們總能忍住痛苦,有時甚至疼痛得直掉眼淚,嘴裡還在念叨「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爾喀人。」
有報道認為,廓爾喀人的民族性格,特別適合打仗。據說,廓爾喀人平時沉默寡言,一旦發起脾氣,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這是廓爾喀人的生存信條。
在二戰的一次戰斗中,廓爾喀兵星夜潛入日軍陣營,最後只留下一個日軍活口,讓與日軍同一陣線的其他國家聞風喪膽。迄今,共有26名廓爾喀人因作戰英勇頑強,榮獲了英國最高獎賞——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身佩尖刀削鐵如泥
尼泊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尼泊爾人均年收入僅為240美元,而廓爾喀兵的年薪卻有8500美元。不過,廓爾喀兵的人選卻要經過百里挑一的選拔。首先要經過「山選」。由67名英軍退伍軍人組成的徵兵代理人,分別去尼泊爾鄉下尋找合適的士兵。只有被他們選中的青年,才有機會進入下一階段的選拔,即「山選」。
在這一輪篩選中,身體和智力的測試將更加全面,整個過程長達8小時。其中一項內容是,應征青年脫得只剩下內褲,背負25公斤的沙子,在48分鍾內完成5公里登山跑。參加「山選」的6000多名男青年中,只有789人能參加為期一周的最後測試。最後測試在尼泊爾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國廓爾喀士兵招募中心舉行,最終確定230人加入英國軍隊。
除了豐厚的薪水外,廊爾喀兵每兩年有一次探親機會。每次回去,他們都受到王子般的尊敬,是備受歡迎的求親對象。據了解,廊爾喀兵每年都將軍餉的大部分匯回家鄉,對尼泊爾來說,這是僅次於旅遊業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廓爾喀兵加入英軍後,穿著標準的英國陸軍制服。戰斗裝備是DPM迷彩戰斗服,閱兵時服裝在溫帶地區是深綠色,熱帶地區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帶,軍官則佩戴十字型腰帶。閱兵時,士兵則戴著黑色無邊帽或廓爾喀軟帽,穿其他制服時則戴綠色貝雷帽。
廓爾喀兵身上最顯眼的「裝備」,要屬聞名於世的廓爾喀彎刀了。這種軍刀不僅是尼泊爾的國刀,也是廓爾喀士兵的榮譽象徵,英軍廓爾喀兵團也因此被譽為「彎刀勇士」。廓爾喀彎刀像狗的後腿形狀,刀背既厚且鈍,但刀鋒卻異常銳利。這種充滿神奇色彩的軍刀,雖不能當作擲刀使用,但在肉搏戰中卻非常有用,是廓爾喀人最喜歡的近距離作戰武器。
5. 廓爾喀旅的兵種特色
廓爾喀人是從尼泊爾王國的山區部落招募而來的。由於應征的人數總是遠遠超過實際需要,因此負責挑選的軍官便可進行嚴格的挑選。通常17歲半入伍的廓爾喀人,都會服役5年以上,情況最好的甚至會超過32年,一直到50歲才退役。 廓爾喀人穿著標準的英國陸軍制服。戰斗裝備是DPM迷彩戰斗服,配掛的綠色帆布帶則用於攜帶著名的庫克利彎刀(KUKRI)。閱兵時服裝在溫帶地區是深綠色,熱帶地區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帶,軍官則配戴十字型腰帶。另外,紐扣及徽章皆為黑色。而閱兵是士兵則戴著黑色無邊帽或廓爾喀軟帽,穿其它制服時則戴綠色貝雷帽。 庫克利彎刀是許多神話的主角,這種刀一直是狗的後腿形狀,刀背既厚且鈍,但刀鋒卻象刮鬍刀般的銳利。庫克利彎刀雖不能當作擲刀使用,但在肉搏戰中卻非常有用,是廓爾喀人十分喜歡的近距離作戰武器。
6. 問世界十大雇傭兵組織是哪些
第一名 西班牙外籍軍團 西班牙外籍軍團的歷史充滿了矛盾,本國老百姓贊美他們的英勇,連軍團之歌《死亡戀人》也家喻戶曉,但這支野蠻軍團也讓老百姓痛恨過,正是它幫助佛朗哥毀滅了西班牙共和政體,使國家蒙受了30多年的獨裁統治。 西班牙外籍軍團成立於1920年,起初只招收來自摩洛哥、茅利塔尼亞的摩爾人,主要對付北非殖民地的里夫部落武裝,二者作風異常相似,兇猛好鬥且不留俘虜。西班牙陸軍總監里維拉將軍到前線視察,每個列隊迎接的外籍軍團士兵的槍尖上都挑著一顆敵人的頭顱,里維拉差點暈倒在地。 在同敵人的戰斗中,西班牙外籍軍團往往承受了近乎全軍覆沒的傷亡,一度只剩下部隊番號。1922年,首任外籍軍團司令沃龍佐拉中校在率部突圍時被裡夫人用亂刀砍死,而繼任者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佛朗哥。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佛朗哥靠自己的號召力,將這支戰鬥力最強的西班牙部隊拉了過來,充當鎮壓人民的劊子手。佛朗哥死後,西班牙加入北約,外籍軍團的名稱改為「西班牙兵團」,但人們仍習慣稱它為「外籍軍團」。 目前,外國人要加入這支部隊,只需向西班牙當地警察局或西班牙駐外使館申請,外籍軍團會安排申請者觀看相關電影,假如申請者看完電影後還願意繼續,那麼他就可簽約加入。加入外籍軍團後,申請者會接受非常殘酷的訓練,甚至有報道外籍軍團在演習的時候,用的都是真槍實彈,因此傷亡在所難免。 如今,外籍軍團多次參與國際維和任務,一些軍事專家稱這是一支紀律嚴明、專業素質非常高的部隊。西班牙年輕人現已不在乎外籍軍團過去犯了什麼錯,反而視加入軍團為莫大的光榮。西班牙自2002年開始將全面實施募兵制,許多軍種都在煩惱可能會招收不到足夠的兵員,惟獨外籍軍團沒有這樣的隱憂,因為外籍軍團里所有的戰士,從來都是不請自來的。 第二名 法國外籍軍團 法國歷來有使用外籍部隊的傳統。1831年,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命令成立常備編制的外籍軍團,專門徵集外國人入伍,從此出現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雇傭兵組織。目前該軍團有100多個國籍的士兵,官兵約8000人,他們穿著標准法國陸軍制服,但在某些特別配件上顯示自己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頂軍帽。出於成員宗教的考慮,外籍軍團允許成員保留胡須。 法國外籍軍團常年在巴黎、馬賽和尼姆等城市設立募兵處,每年招收新兵約1000名,報考人員十分踴躍。法國政府為報名者制訂三條最基本的要求:年齡從17歲到40歲,持有有效身份證件,如實申報個人情況。符合以上條件你就可以提出申請要求,但之後還要接受一系列調查和篩選,比如犯罪情況調查,傳染病調查等等。外籍軍團喜歡錄用東方人,而不太喜歡黑膚色的人,認為黃種人聽話,黑人難管理。據稱,只有20%的人有幸通過前幾關,赴卡斯特諾德利兵營參加為期4個月的新兵訓練。新兵不必對法國宣誓,但是必須對外籍軍團宣誓:「軍團就是我的祖國。」 外籍軍團能夠吸引眾多國籍的年輕人報考,首先是因為軍團作戰勇敢,素有「法軍敢死隊」之稱,富有刺激性,不少年輕人都以加入外籍軍團而自豪。其次是隨著西方社會失業增加,尋找工作越來越難,而在外籍軍團服役相對穩定,只要本人願意,幹上20年都沒有問題,滿20年後,每月可領到2000法郎的養老金。而對那些想移居法國的外籍青年來說,最大誘惑是加入軍團的人在服役5年後會優先加人法國國籍。 外籍軍團現有9個作戰團,其中第2外籍傘兵團能夠在24小時之內到達世界上任何指定地點,以「隨到隨戰」的能力而知名。外籍軍團還有個非正式格言「自己搞定」,意思是軍團每個成員都是精英分子,他們應該有很強的處理問題能力,外籍軍團曾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舉行多次野外生存訓練比賽,外籍軍團士兵的通過率達到95%以上,而大部分美國陸戰隊員卻無法通過。 法國外籍軍團的戰史也頗為豐富。1863年4月30日,在墨西哥卡梅隆高地,法國外籍軍團的65名官兵抵擋了2000名墨西哥士兵的進攻,戰斗到最後一人。外籍軍團特意將這一天定為卡梅隆紀念日,每年都被軍團分隊慶祝。外籍軍團長期充當法國對外征服的先鋒,1954年曾在奠邊府慘遭越南人重創。如今,外籍軍團開始改變功能,成為法國快速反應部隊,只負責海外領地和領事館的安全保衛,近年來一般從事非洲及中東地區的維護任務。 第三名 哥薩克僱傭軍 在北高加索的城鎮鄉村裡,到處都有這樣的小廣告:「漂亮女人和1500美元的賞金並不遙遠,只要你能把一顆哥薩克的人頭送到某某地方。」這些由車臣分裂武裝散發的廣告充分說明一點,為俄軍方和地方強力部門服務的哥薩克雇傭兵已成為他們的剋星。 蘇聯解體後,生活在頓河、中亞和遠東的哥薩克人再度成為獨聯體乃至全世界炙手可熱的雇傭兵來源。近年來,俄境內的哥薩克准軍事組織擁有100多萬兵員,隨時願為國家政府、商業寡頭乃至軍火大亨效勞。哥薩克人最突出的優點是他們對武器有天生的熱愛以及對使命的忠誠,2000年3月,在車臣剿匪的90名哥薩克傘兵與2500名匪徒激戰3天,平均一個空降兵對付20多個非法武裝分子、他們與頑匪戰斗到最後一刻,只有6人生還,感動了整個俄羅斯。 目前在動盪的高加索地區,哥薩克人自發成立了「軍事協會」,參加者只需交納650盧布會費即可加入,他們有統一發放的服裝和武器。「軍事協會」負責人透露,不久前他們與半獨立的阿布哈茲地區領導人簽署了一份合同,規定為避免阿布哈茲公民遭受喬治亞政府軍的傷害,哥薩克人將提供一個騎兵軍的維和部隊,這份合同居然還得到蘇呼米師第2公證處的「公證」。誰都不會忘記,在1992~1993年,喬治亞與境內的阿布哈茲分裂武裝爆發第一次沖突時,由哥薩克人組成的多支特種兵分隊自願前往戰區,打得格政府軍落荒而逃。 另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普京總統正推動聯邦委員會通過一份議案,僱傭哥薩克人組成反恐特種部隊,維持動盪的高加索地區的法律與秩序,打擊恐怖主義。如果這項議案獲得通過,將有約60萬哥薩克人能夠加入這些部隊。這一舉措意味著在被蘇聯政府冷落90多年後,哥薩克人又重新回到了他們傳統的角色——擔當俄羅斯的保衛者。 第四名 尼泊爾廓爾喀部隊 他們個子不高,但非常兇狠,據說戰斗中,他們的牛腿彎刀一旦出鞘就必須見血,這就是尼泊爾特有的廓爾喀雇傭兵。19世紀初,英國入侵尼泊爾,發現廓爾喀人忠誠耐戰,於是就招募這 些山民建立一支殖民武裝,1857年印度次大陸起義時,要不是廓爾喀聯隊為英軍浴血奮戰,英國對南亞的殖民統治就不可能延續到20世紀。在英國人的調教下,來自山區的廓爾喀人心裡產生比印度人更高貴的想法,在鎮壓印度獨立運動時也下得了狠手,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中,廓爾喀雇傭兵用機槍向和平示威人群掃射長達一個小時,數以千計的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死於非命。 1947年印度獨立時,根據英印尼三方《加德滿都協定》,印度瓜分了80%的廓爾喀部隊,規模達到18個聯隊(相當於步兵營),成為印軍最著名的部隊,印軍習慣把他們稱為「托馬」。據稱,廓爾喀人是反應遲鈍、感情冷漠的民族,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使他們成為傑出的士兵,他們在激烈的戰斗中仍能泰然處之,極為冷靜。雖然廓爾喀人不具有錫克人的那種熱忱,但其脾性中蘊藏著一種不屈不撓的韌性,每當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正樂趣,廓爾喀人便感到由衷的高興。與眾不同的是,當對生活感到厭倦時,他們沒有那種牢騷滿腹、吹毛求疵的惡習。當受到挫折或面對艱苦時,他們又若無其事,談笑如常。 由於廓爾喀士兵大多為生活所迫。世代當兵為業,不少廓爾喀人毫不掩飾地說:「我到印度當兵就是為了錢,沒有其它目的。」為保住飯碗,他們一般能逆來順受,盲目服從,認為「食君之祿,分君之憂」,理所當然。據說,廓爾喀士兵沒有命令絕不亂動,即使一天不吃飯,命令他坐著,他也不會離開。他們具有山民的性格,平時沉默寡言,但是惹起性子來,就無法控制。一旦發起脾氣,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不顧死活地和你拚命。 1999年5月下旬,穆斯林游擊隊佔領了泰格爾山,直接威脅印度在克什米爾的統治。為了奪回陣地.印軍一支具有150多年歷史的廓爾喀步槍聯隊從山的側背向頂峰發起進攻。他們的處境實在艱難,士兵沿著陡峭且毫無掩護的山坡一米一米地向上攀爬,每人還得背著重達25公斤的行軍包。居高臨下的游擊隊甚至懶得向這些士兵開槍,他們等到廓爾喀士兵費力地爬到半山腰之時,就向山下扔石頭,用這種「滾石戰術」把廓爾喀人打得屍橫遍野。 但廓爾喀人有著死戰不退的傳統,在他們的戰爭辭典中只有「戰斗」和「戰死」兩個詞。最後在炮兵掩護下,11名擅長攀登的廓爾喀人組成敢死隊,繼續向主峰突擊。敢死隊匍匐在地面,利用炮擊留下的彈坑作為掩蔽所,他們一邊躲避,一邊靈巧地使用手雷還擊敵軍的機槍。盡管蝣擊隊火力猛烈,敢死隊員還是在一米一米地向前挪動,終於接近了敵軍陣地,白刃戰隨即展開。經過5個小時的搏鬥,泰格爾山回到印軍手中。11名敢死隊員用尼泊爾土語報告:「長官,11個廓爾喀人上戰場,11個廓爾喀人凱旋歸來。」 第五名 以色列IZO雇傭兵公司 當今世界,以色列雇傭兵數量最多,遍布全球。該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造就了一批最具殺傷力的戰斗人員,這些軍人的冷酷無情與內心忠誠使他們在全球雇傭兵市場上異常火爆。如今。IZO公司是以色列國內最著名的雇傭兵出口機構,他們提供的私人保鏢在菲律賓、美國和西非國家相當受歡迎,一些富豪甚至擁有由IZO公司訓練的私有軍隊。拉美軍事集團也以聘用IZO公司顧問為一種時尚。此外在剛剛過去的黎以沖突中,IZO公司受命於以色列總參謀部,提供大量雇員從事派遣間諜、識別真主黨火箭基地和敵後暗殺等活動,真可謂「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IZO的雇傭兵」。
7. 尼泊爾資料
尼泊爾
尼泊爾王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屬南亞內陸國家。公元前6世紀建立王國。公元1814年後淪為英國殖民地。1923年獨立。尼泊爾實行君主立憲制。1955年8月1日同中國建交。
▲面積:147181平方公里
▲民族:拉伊、布林、蘇努瓦爾、古隆等30多個。
▲語言與宗教:尼泊爾語為國語,上層通用英語。86%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人口2000多萬
▲首都:加德滿都
▲國慶日:12月28日(國王比蘭德拉誕辰日)
▲國旗:是兩個上下相疊的三角形旗,一個世紀前尼泊爾就出現過豆角旗了後來把兩面三角旗連在一起,就成為如今的國旗式樣。旗地為紅色,旗邊為藍色。上面三角旗中白色新月和星的圖案代表皇室,下面三角旗中的白色太陽圖案來自拉納家族的標志。太陽和月亮圖案代表尼泊爾人民祈禱時的良好願望——願我們的國家像日月一樣長存。兩個三角形的尖端向右的角(旗尾),表示喜馬拉雅山山脈的兩座山峰。
▲國徽:是1962年選定採用的,中心圖案是一條充滿田園風光的河谷。遠處的背景是起伏的高山,代表喜馬拉雅山。國徽圖案的前部是國花杜鵑花、一頭白牛和一隻綠色野雞,它們都是尼泊爾特有的動植物。中心圖案的兩側分立兩個士兵:一個著白色制服,手持弓箭,身佩腰刀;另一個著卡其布軍裝,手握現代化步槍。
這兩個士兵是廓爾喀人的化身。尼泊爾的居民主要就是廓爾喀族和尼瓦爾族.高山兩側繪有人面組成的太陽和月亮圖案。高山的上方是一雙如來佛(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腳印,據說如來佛出生於尼泊爾境內,左腳印兩邊是兩把交叉的腰刀和兩面尼泊爾國旗。國徽圖案的頂端是形狀奇特的金色皇冠。圖案的底部是紅色的飾帶,飾帶上用黑色梵文書寫著「祖國勝於天堂」字樣。
▲國花:杜鵑花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滿山紅、驚羊紅等,在尼泊爾稱作「拉里格拉斯」。尼泊爾人把它作為美好的象徵,吉祥的預兆,把它繪制在尼泊爾的國徽上.杜鵑花屬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全世界共有八百餘種。為常綠或落葉小灌木,樹高可達10~13米。花多殷紅、嫩紫、粉白之色,花色鮮艷,絢麗多彩,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杜鵑花具有品種多、開花早、花色全、花期長和易繁殖的特點。尼泊爾的地勢從南到北象一座陡梯,依次排列有幾個梯階,嚴寒的雪山地帶,較寒冷的北部地區,涼爽的中部河谷,類似熱帶氣候的濕熱的南部平原。這樣的地勢和氣候非常適合杜鵑花的生長。每當開花季節,高處是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低處山谷里是盎然的鮮花,紅花白雪,相映生輝。
▲國獸:牛
印度教為尼泊爾的國教。尼泊爾人民約80%信奉印度教。印度教認為牛無比聖潔,視牛為神,禁止宰殺,忌食牛肉,不用牛革製品,不得縛拴,甚至不準用牛耕地。牛不僅受到人們尊敬,而且得到法律保護,1982年尼泊爾政府正式規定黃牛為國獸,國徽上就繪有一頭健壯的牛。
尼泊爾有許多關於牛的傳說,相傳牛曾幫助國王打敗了獅魔王,從此被奉為神。在加德滿都東郊巴格瑪蒂河畔的帕蘇帕蒂納特,有一座印度教古寺,建於馬拉王朝,寺門口掛著的木牌用幾種文字寫著:非印度教徒和身上有牛皮製品的人不準入內。寺內供奉著一頭金牛,有一人多高,全身鍍金,頭朝大殿,尾向寺門,俯伏在地。據說它是一位神的座騎。
另一傳說是首都加德滿都當年是一片放牧林地,一天,一頭產奶最多的母牛突然奔向密林,嘩嘩流出乳汁,然後入地不見,牧民們挖地找牛,地下竟冒出熊熊烈火,山裡一位叫「尼」的隱士,趕來施法撲滅山火,挽救了森林。據說尼泊爾的「尼」即指這位隱士;「泊爾」則是保護和挽救的意思。
在尼泊爾,每逢重大節日都要敬牛,每年8月還有一個專門的傳統節日——牛節。屆時,全民慶祝八天,給牛簪花掛彩,盡情歡樂。
▲地理:山地約占國土面積的80%,海拔7600米以上山峰達50餘座,素有「高山王國」之稱。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往南百餘千米內,由海拔8000多米急降至百米以下,世所罕見。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薩加·瑪塔峰)海拔8844.43米(1975至2005年公認為8848.13米,2006年為8844米。),位於東北部尼中邊界上。大多河流湍急,富水力資源。分三個氣候帶:北部高山帶,冬季最低氣溫-41℃;中部溫帶,氣候溫和濕潤;南部亞熱帶,夏季最高氣溫可達45℃。年平均降水量北部約500多毫米,中部約1000毫米,南部約2300毫米。
礦藏資源有銅、鐵、鉛等。
▲經濟:尼泊爾為傳統農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合44億美元。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等。飼養羊、氂牛。工業主要有黃麻紡織、毛紡織、製糖、水泥等。旅遊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外匯的重要來源。出口黃麻、稻米和皮革等農副產品;進口以石油製品、煤、機械和化肥為主。對外貿易總額15億美元,對華貿易總額6774萬美元。
▲國防:實行義務兵役制,有現役總兵力三萬五千人。年軍費約4000萬美元。
▲尼泊爾的其它幾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
始建於1984年的謝福克孫杜國家公園是喜馬拉雅山西部的天然寶庫。它佔地3555平方公里,是尼泊爾面積最大的公園,亦是藍羊、麝香鹿、塔爾羊和生性不定的雪豹的保護區。
皇家巴爾的亞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尼泊爾西南部,佔地968平方公里,以印度鱷和恆河豚聞名遐爾。這里生活著老虎、沼澤鹿、黑鴨、野象、澤鱷和野豬,同時還棲息著250多種鳥類。
朗唐國家公園佔地1710平方公里,以喜馬拉雅動植物群而聞名,直上雲霄的山峰和冰雪覆蓋的河流更為公園迷人的景色抹上了濃重的一筆。公園里25%的面積生長著森林,到了2月底,怒放的杜鵑花將把整片山林染成深紅色。登高處,草原、雪地和雪山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如此壯麗的美景會使你長久地激動不已。雪豹、恆河猴、鹿、五顏六色的鳥類以及蝴蝶(見附圖),黑白相間的熊是公園里的主要野生動物。
卡普塔德國家公園佔地225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山地中部氣候,同時生長著相應的動植物群。濃密的灌木叢、森林和綠草地是大自然賜予這里的珍貴饋贈。迄今為止,公園里發現的野生動物包括鹿、豹、豺狗、野山貓和罕見的赤猴,這里還棲息著大量華美有趣的鳥類。為人鮮知的是,卡普塔德國家公園還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
科什塔普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呈矩形狀,佔地100平方公里,濃密的婆羅雙樹森林是該保護區的一大特色。保護區內星星點點的草地是熱帶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水牛、拱鹿、野豬和藍牛就居住在這里;280來種鴨子,2種朱鷺、鸛、白鷺及蒼鷺構成了繽紛的鳥類世界。保護區的河流中還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水生動物。科什塔普還以擁有亞洲極少的大象養殖基地引以為榮。
帕爾薩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佔地499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是奇特萬國家公園的延伸。這里在幾十年前還是一個狩獵區,現在野象、老虎、豹、馴鹿和野豬已成為保護動物。這里的動植物群也與奇特萬國家公園大同小異。
多爾帕坦打獵保護區佔地1325平方公里,生活著諸如山熊的食草動物。進入保護區打獵須持有獵區權威部門頒發的許可證。獵區運行著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既有助於增加外匯收入,同時也不放鬆對野生動物的保護。
什瓦普里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位於加德滿都(尼泊爾首都)北部,漫山遍野的蘭花和杜鵑樹構成了保護區亮麗的風景。在這里可以一睹喜馬拉雅的全景圖。
中文全稱: 尼泊爾盧比
幣值換算
1盧比=100派沙
幣值: 1、2、5、10、20、25派沙及1盧比
文字介紹
國旗:
上旗中的月和星代表皇室,下旗中的太陽來自拉納家族的標志。兩個三角形的右角表示喜馬拉雅山的兩個山峰。
國徽:
圖案是喜馬拉雅山、太陽和星月標志、河谷,以及國花杜鵑花、國獸白牛和國鳥綠雉。山峰之上的圖案由廓爾喀人用的腰刀、佛腳印、國旗、王冠構成。中心圖案兩旁是手執武器的士兵。下面的紅色綬帶上用梵文寫著「祖國勝於天堂」。
輔幣名稱: 派沙
8. 世界著名的僱傭軍有那些
法國外籍軍團:
軍團是我的祖國
從中世紀開始,法國就有使用外籍部隊的傳統,像波旁王朝的君王們鍾愛瑞士衛隊,而拿破崙則偏愛波蘭槍騎兵。1831年3月1日,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命令成立常備編制的外籍軍團,專門徵集外國人入伍,從此出現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雇傭兵組織。目前該軍團有100多個國籍的士兵,官兵約8000人,他們穿著標准法國陸軍制服,但在某些特別配件上顯示自己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頂軍帽。出於成員宗教的考慮,外籍軍團特別允許成員保留胡須。
法國外籍軍團常年在巴黎、馬賽和尼姆等城市設立募兵處,每年招收新兵約1000名,報考人員十分踴躍。法國政府為報名者制訂三條最基本的要求,年齡從17歲到40歲,持有有效身份證件,如實申報個人情況。符合以上條件你就可以提出申請要求,但之後還要接受一系列調查和篩選,比如犯罪情況調查,傳染病調查等等。外籍軍團喜歡錄用東方人,而不太喜歡黑膚色的人,認為黃種人聽話,黑人難管理。據稱,只有20%的人有幸通過前幾關,赴卡斯特諾德利兵營參加為期4個月的新兵訓練。新兵不必對法國宣誓,但是必須對外籍軍團宣誓:「軍團就是我的祖國。」
外籍軍團能夠吸引眾多國籍的年輕人報考,首先是因為軍團作戰勇敢,素有「法軍敢死隊」之稱,富有刺激性,不少年輕人都以加入外籍軍團而自豪;其次是隨著西方社會失業增加,尋找工作越來越難,而在外籍軍團服役相對穩定,只要本人願意,干20年沒有問題,滿20年後,每月可領到2000法郎的養老金。再者,外籍軍團長期駐扎在海外,這期間,既可拿到可觀的海外津貼(一等兵每月約2000法郎,上尉軍官則在1萬法郎以上),又能利用假期到周圍國家旅遊開開眼界。而對那些想移居到法國的外籍青年來說,除了上述原因外,最大的誘惑力在於加入外籍軍團的人,在服役5年後被優先加入法國國籍。
外籍軍團現有9個作戰團和一些特殊連(偵察連、重炮連、輕裝甲兵連等等),每個團的編制都是10個連。其中,常駐於科西嘉的第2外籍傘兵團能夠在24小時之內到達世界上任何指定地點,以「隨到隨戰」的能力而知名。而保衛歐洲航天局發射基地的第3外籍步兵團則以「變色龍」著稱於世,他們在法屬蓋亞那的熱帶雨林里所向無敵。外籍軍團還有個非正式格言「自己搞定」,意思是軍團每個成員都是精英分子,他們應該有很強的處理問題能力,外籍軍團曾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舉行多次野外生存訓練比賽,外籍軍團士兵的通過率達到95%以上,而大部分美國陸戰隊員卻無法通過。
外籍軍團的戰史也頗為豐富。1863年4月30日,在墨西哥中部的卡梅隆高地,法國外籍軍團的3名軍官和62名士兵抵擋了2000名墨西哥士兵的進攻,最後他們戰斗到最後一人。外籍軍團特意將這一天定為卡梅隆紀念日,每年都被軍團分隊慶祝。外籍軍團長期作戰於西班牙、馬達加斯加、阿爾及利亞和東南亞等地,是法國殖民作戰的先鋒,1954年曾在奠邊府慘遭越南人重創,7個外籍營被徹底消滅。戰後,外籍軍團開始改變功能,成為法國快速反應部隊,只負責海外領地和領事館的安全保衛,近年來一般從事非洲及中東地區的維和任務。
9. 介紹下英軍的「庫爾咯營」是怎麼回事
英國廓爾喀部隊是由來自尼泊爾山區的廓爾喀人及英國陸軍聯合組成。這樣的組合雖然令人不解,但這支充滿神氣色彩部隊卻以其紀律嚴明,英勇善戰而聞名於世。
1813年及1816年,英國軍隊在印度曾和廓爾喀人發生過兩次小規模的戰斗,雖然英國最終贏得了勝利,但廓爾喀人的戰鬥力卻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15年,英國皇家軍隊的編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爾喀人組成的戰斗營。從此,廓爾喀人在英軍中服役的傳統延續至今。
一百多年來,廓爾喀人一直是英國駐印度軍隊的一部分。但自從1947年英軍撤出印度後,廓爾喀人便移防至馬來半島,在那裡他們曾直接對抗印尼軍隊,他們的戰鬥技能得到極致的發揮。隨著1967年這場小規模戰爭的結束,英軍退出馬來亞半島,廓爾喀人便移師香港,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他們便全部移防至英國本土。
廓爾喀最初只有3個營,歷經多年的擴張和更名後,目前在英軍中服役有4個團,他們是第一,第六,第七和第十廓爾喀步槍團。廓爾喀步兵團中只有極少數英國軍官,其餘大多數都是廓爾喀軍官。在加入英軍之後,廓爾喀人將他們的的行動擴大到工程,通訊和運輸等方面,有時也有廓爾喀炮兵,傘兵和憲兵部隊。
廓爾喀人是從尼泊爾王國的山區部落招募而來的。由於應征的人數總是遠遠超過實際需要,因此負責挑選的軍官便可進行嚴格的挑選。通常17歲半入伍的廓爾喀人,都會服役5年以上,情況最好的甚至會超過32年,一直到50歲才退役。
廓爾喀人穿著標準的英國陸軍制服。戰斗裝備是DPM迷彩戰斗服,配掛的綠色帆布帶則用於攜帶著名的庫克利彎刀(KUKRI)。閱兵時服裝在溫帶地區是深綠色,熱帶地區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帶,軍官則配戴十字型腰帶。另外,紐扣及徽章皆為黑色。而閱兵是士兵則戴著黑色無邊帽或廓爾喀軟帽,穿其它制服時則戴綠色貝雷帽。
庫克利彎刀是許多神話的主角,這種刀一直是狗的後腿形狀,刀背既厚且鈍,但刀鋒卻象刮鬍刀般的銳利。庫克利彎刀雖不能當作擲刀使用,但在肉搏戰中卻非常有用,是廓爾喀人十分喜歡的近距離作戰武器。
廓爾喀軍人曾長期駐扎在中國香港。1997年隨著英國殖民主義在香港的終結,令英國廓爾喀軍人對他們的未來陷於茫然。英國雖可能在本土維持1到2個營的廓爾喀軍人,但軍費將十分昂貴。這種來自「香格里拉」的素以飛刀神技著稱的神秘勁旅,恐怕真的會成為譯本傳奇故事而逐漸消失在歷史的灰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