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省建甌市峻德中學2011年報考分數是多少
俊德的會考試,面試就是考試。題目好難,聽說只要考語文和數學,英語不考,報考分數好像是137.5分,考了這個分數就能進
㈡ 建甌市俊德中學要幾分才能進考幾科
那是要看排名地,不是看分數,他只要考語文和數學兩科
㈢ 楊峻德的人物生平
楊峻德,1921年到北京求學,在李大釗等人的啟迪教育下接受了馬列主義;1926年,楊峻德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七月和葛越溪等在建甌創建了閩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建甌支部;1930年2月,任省委常委、秘書長和組織部長;1931年3月25日在廈門被捕,5月23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年僅31歲。
楊峻德,字占魁,又名克寬,建甌吉陽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生。父為製造金銀首飾手工業者,兄承父業,家庭生活靠父兄維持。他幼年在鄉塾啟蒙,民國3年(1914年)進縣城第一高等小學肄業。民國4年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亡國條約,次年袁氏稱帝,全國倒袁反日,民氣激昂,峻德當年16歲,參加學生會抵制日貨活動。
民國6年小學畢業回鄉結婚。此時父親已亡故,其兄知峻德有志求學,因遷居縣城營業,使峻德能就讀中學。民國8年1月,巴黎和會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全國群起反對。5月4日北京學生集會遊行,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口號。峻德被推為建甌學聯會主席,響應北京學生號召,率領同學遊行示威,組織反日演講隊、日貨檢查隊,並將查出日貨當眾焚毀。民國10年中學畢業,得親友資助上北京,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在學中曾為司法機關抄寫文件彌補費用。課余更閱讀新文化書刊,並與老師李大釗親近,奠立了信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
民國12年京漢鐵路發生「二·七」慘案,他極為義憤,暑假中往返京滬漢間,串連閩北留外學生組織「建屬六縣國內外留學同志會」,發表宣言,反對軍閥擅政,並宣揚新文化、改造社會。以李大釗組織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為榜樣,開展馬克思主義研究。經常將《響導》、《覺悟》等刊物寄給建甌同學閱讀。民國13年5月在北京與葛越溪合辦《建聲周刊》,傳播革命思想,擴大閩北學生在北京學生的影響。
民國14年峻德大學畢業,民國1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旋即受黨分派與當時在滬的葛越溪等人返甌開辟革命工作。7月成立建甌支部,為閩北第一個中共組織,峻德任宣傳委員。12月北伐軍二軍六師入駐建甌。中共支部派他到師部代表建甌人民揭發軍閥縣長譚國政罪行,並請廢除苛捐雜稅。肖勁光黨代表立予採納,當即廢除軍閥苛政,沒收外國教會在建甌財產,逮捕譚國政,改縣長制為委員制。
1927年1月,國民黨福建省黨部通令成立國民黨建甌縣委員會,後改為籌備處。葛越溪為籌備處主任,峻德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為委員。5月葛被通緝離去,峻德為籌備處主任。他深入群眾組成縣總工會和農民協會,全縣工會會員達千餘人。郊區農民也紛紛成立農協分會,東溪、小橋等鄉成立農會,向農村封建勢力斗爭。此時北伐軍離建甌。4月3日福州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建甌國民黨右派也於4月18日召開「擁蔣護黨」大會,駐軍何麓昆支持政變,形勢險惡。峻德繼續領導群眾開展革命活動,「五·一」勞動節,以國民黨縣黨部籌備處名義召開群眾大會,發錶快郵代電聲討福州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反對南京政府成立。會後遊行,斧頭鐮刀大紅旗第一次在建甌上空招展。6月,國民黨福建省黨部下令逮捕共產黨人。峻德乃於7月赴福州,臨行時,寫「犧牲奮斗」4字留給同志共勉。並回至吉陽家中與妻告別,此時其妻已懷孕。峻德至福州,與葛越溪一起主持福州黨的重建工作。同年8月,中共中央派陳昭禮來甌,成立閩北臨委和建甌縣委,恢復群眾運動,組織革命武裝,以暴動形式奪取政權。此時峻德至崇安建立農會,策劃武裝暴動。年底,崇安黨員發展到100多人,上梅成立黨支部。其時閩北、閩南兩委在漳州舉行聯席會議,產生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民國17年初,調峻德任福州市委書記,在福州活動,曾建立南台幫州、倉山、泛船浦等處工人運動據點,辦3期干訓班,形成福州工人運動有利形勢。當時,福建臨委決定由武裝暴動轉為游擊戰爭,然後匯合為總暴動。峻德派黃孝敏、鄭乃之到古田、長樂,建立古田、羅源、鳳崗、高湖、馬鞍等支部,開辟新的革命據點。9月福建省委正式成立,峻德被選為省委候補委員,並以特派員身份赴崇安指導工作。11月,建立脫產的武裝民眾隊,籌設兵工廠製造武器,准備由暴動創造紅色區域,並產生以陳耿為書記的崇安縣委。
民國18年1月18日,崇安東、西、北部和浦城西部、建陽北部與鉛山南部,縱橫百餘里,農民和紙槽工人萬餘人,由崇安縣委領導建立以民眾隊為代表的各級政權機構,發布訓令號召農民群眾開展平田和廢債運動。2月23日峻德和陳耿發動了上梅暴動,集中了土炮土槍分二路圍攻五夫,曾一度佔領五夫,後受招安民軍盧興邦部隊反攻,撤出五夫轉入游擊戰。一個月後,又逐漸形成以上梅和浦城邊境為中心的游擊區及鉛山游擊隊,奠定閩北紅色根據地和閩北工農紅軍的基礎。
民國18年9月,峻德由中共福建省委候補委員轉為正式委員兼省委秘書長。民國19年2月省委黨代會確定建立閩北特委,調峻德為特委書記再回閩北。此時由崇安各軍及工農紅軍整編的閩北紅軍獨立團已經成立,不少農村已建立蘇維埃政權。峻德領導特委,乘劉盧戰爭時機擴大紅軍和建立崇安蘇維埃政權。他親到上梅搞建立蘇維埃政權試點,開展土地革命。閩北農民第一次獲得土地,紅軍也從九個連擴充到12個連。5月1日,峻德領導閩北特委在上梅召開崇安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崇安縣蘇維埃政府,產生閩北第一個縣級人民政府。同年7月福建省委傳達中央決定,將閩北根據地劃歸贛東北合編的紅十軍,峻德服從中央命令並帶動黨員做好交接工作。在這時,他曾於8月1日,發動四、五萬群眾舉行大規模示威,鎮壓有血債的土豪惡霸,繼又指令獨立團出擊興田,殲滅企圖襲擊根據地後方的國民黨軍隊。11月峻德回到省委機關,任省委常委、秘書長兼組織部長。從此,他經常往返泉、廈之間,領導福建國民黨政府轄區的革命工作。
民國20年3月25日,他往廈門郊區出席廈門市委常委會,途中被國民黨特務跟蹤逮捕,押在漳州海軍司令部監獄,身上被搜去小冊子一本,初審時當是一般共產黨人,峻德供認為失業者。不久,審訊人員查出他秘書長身份,極盡威脅利誘之能事,嚴厲審訊,企圖從他口中破獲中共地下組織。但他鎮定自若,並說:「共產黨組織嚴密,同是黨人,非有必要,無從認識,我既被捕,盡我個人承擔」。始終不肯吐露組織關系,即以死刑威逼,仍堅貞不屈。更稱「任你們殺也殺不了,繼我而起大有人在,對我從快處決就是」。表現出共產黨人的氣節。但審訊當局仍不死心。把峻德秘密押到南京,再度威脅利誘,而峻德始終不為所動。民國20年5月23日,被殺害在南京雨花台,年31歲。
㈣ 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峻德中學在電腦上有沒有官方網站要不要住校
沒有官網吧,不過有學校貼吧:【峻德中學】。峻德不住校。初一、初二學費5000多,初三4600.
㈤ 南平市建甌市峻德中學的學費大約要多少
每學年多交6000仟元其他正常
㈥ 建甌的歷史有哪些請具體描寫
建甌歷史悠久,八閩首府,閩國古都,人傑地靈。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著 1800 多年建縣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西周時期為「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東漢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設建安縣,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五個縣之一。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設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設建州,五代晉天福八年(公元 943 年),王延政以建州(今建甌)建國,國號「殷」,改元天德。「福建」之名即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來。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為建寧府,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府。 1913 年撤府,並建安、甌寧兩縣為建甌縣。 1992 年 10 月撤縣設市。歷代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閩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出過 1154 名進士、 6 名狀元、 10 名宰輔大臣,是中國歷史上出千名進士的十八縣之一。宋代理學家朱熹成長於建甌,史稱「三楊輔政」之一的政治家楊榮和歷史學家袁樞、音韻學家吳域、外交家徐競、文學家吳激、現代革命先驅楊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誕生於此。李剛、陸游、辛棄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等曾駐足建甌並留下贊譽。
㈦ 建甌一中一共有多少人
老鄉~~蛤鄉爹
學校共有48個高中教學班級,學生2620人,教職工203人
建甌一中的前身是創辦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建溪書院。1906年改制為閩北第一所中學校「建郡中學堂」。1949年與「建甌縣立中學」合並為「福建省建甌人民中學」,1952年合並私立培漢中學為「福建省立建甌中學」,1956年校名始稱「福建省建甌第一中學」。
自「建郡中學堂」創建至今百年來,學校經朝代變更,政局變動,十五易校名,八遷校址,三十一任校長,畢業學子近五萬人。長期以來,學校遵循「公、勇、嚴、勤」的校訓, 形成了「勤奮、守紀、求實、上進」的良好校風。培養人才遍天下,英烈志士、勞模標兵、專家學者名人輩出,成為閩北一所聞名遐邇的百年名校。
學校先後培養了一批以楊峻德、劉葆彝、陳英、楊立、徐洵、熊則男、江上峰、葉淑巧、趙字沂、朱立彥、宋曉東、朱崇實、黃烽、李儒新、王碧秀、朱清、江濤、林中、李榕恆等為代表的英烈志士、勞模標兵、專家學者、政界精英、商界新秀。
自恢復高考以來,學校高考成績多年居南平地區榜首,先後涌現兩名省理科狀元,16名南平市文、理科狀元。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學子們屢創佳績,有全國電腦機器人競賽一等獎、全國信息學奧賽一等獎、中國優秀特長生金獎……不勝枚舉的成果體現了一中的育人特色,濃縮了一中人鍥而不舍的耕耘。
學校先後獲 「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學校」、「省優雅校園」、「省模範教工之家」、「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省綠色學校」、「省軍民共建先進單位」、「省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省素質教育先進校」、「省花園式單位」、「全國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目前,學校校園面積119畝,建築面積35000多平方米,共有48個高中教學班級,學生2620人,教職工203人。
現今,學校正秉承百年的學校文化積淀和優良的辦學傳統,堅持「追求卓越,立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以爭創省示範性高中為目標,以一流的業績促進學校品位提升,以更昂揚的姿態譜寫百年老校繼承與創新並進、光榮與夢想交織的輝煌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