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楊梅坑,
公交線路:30路空調→e11路空調→m274路,全程約75.7公里
1、從梅林一村步行約50米,到達梅林一村站
2、乘坐30路空調,經過12站,到達體育館站
3、步行約160米,到達體育館站
4、乘坐e11路空調,經過8站,到達南澳總站
5、步行約250米,到達南澳中學北門站
6、乘坐m274路,經過19站,到達楊梅坑站
7、步行約160米,到達楊梅坑
Ⅱ 南澳中學的介紹
廣東省南澳縣南澳中學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創辦於1946年。原校名「南澳縣立初級中學」,聘潮安才子李貽才(國立中山大學理學士)為校長。1958年9月,學校更名為「南澳中學」,增設高中部,開始招收高中生。1978年學校被汕頭市確定為第一批重點中學,是廣東省唯一一所海島山區縣重點中學。學校座落在縣城後江港東側的象山山腰上,佔地近300畝,校園綠化率達到85%,綠樹成蔭,四季花香,環境優美,校園教學區、運動區、宿舍區布局合理,現有高中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116多人,教職工151人。 目前學校擁有教學樓、科技綜合樓、教師辦公樓、學生宿舍樓及配套的運動場所和實驗設施;多媒體專用室、電腦室、語音室、實驗室、健身室、校園信息網站、電子監控室設備先進,建成校園網,圖書館藏書近8萬冊。辦學特色
Ⅲ 深圳南澳中學初中和南頭中學初中是不是封閉式學校每天上下學是幾點一天上幾節課
深圳南頭中學,
不是封閉式學校。
但不好進。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以學校的說法為准。
Ⅳ 作文《一周值日之感想》
值日周 今天,終於迎來了兒子值日的日子.兒子已經說了好幾次了,值日就可以得到小紅花.誰和他爺爺打掃衛生區,老師給了好幾朵小紅花.好吧,那我們也大幹一場吧! 誰知...
這周輪到我們組值日了,我們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來,我也不例外。我們組的分工很明確,有專門擦窗檯的,有拖地的,還有掃走廊的。
一下課我們便都爭著搶著地去幹活,生怕沒自己的份。放了學後,我和董博去擦窗檯,張忻瑤、孫美思含、劉權銳、馬嘉掃地。曹雲淇、李研、張祺洋、車永 超拖地。朱子琦、張美琦收拾講桌,於淏與去倒垃圾。於佳鑫去擦黑板,瞧,我們每個人都沒閑著。
第二天早晨,我起得非常早,因為我有值日生牌得在開門之前打掃班級衛生。到了學校,我看見了同樣也有值日生牌的於佳鑫已經到了,我便上前叫上她,一起快速地走進了學校。進了班級後,我們倆龍卷風似的打掃起來……
「鈴鈴……」一陣清脆悅耳的鈴聲過後,同學們便陸陸續續地走進了教室。在早自習上,王老師表揚了我們組,說我們組值日值的是最好的。聽完以後,我的心裡甜滋滋的高興極了!只可惜這周快過去了下個值日周呀,你什麼時候到來呀?
四年一次的值日周院里安排每個班同學去不同的地方值日幹活兒.當然有大家公認的好活和爛活.抽簽的時候是周末我不在學校,同學替我隨便抽到了一個其臭無比的爛簽.發配到...
南澳中學(八一班值日周)制度 校風督導:吳曉曉 黃籌標 李超傑 李智營 劉秀芬 邱涌凡 殷天生 詹國旺 鄭植濤 謝雨婷(10 人) 主要職責:負責在校門口進行督導,要求統一佩戴袖...
Ⅳ 南澳中學校服!!!
深圳校服(中學服)廠家電話28628888,深圳的每一個區都有廠家直銷專賣店
Ⅵ 深圳市南澳中學好不好
深圳市南澳中學,
一般般。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Ⅶ 廣東省南澳縣南澳中學怎麼樣
簡介:廣東省南澳縣南澳中學座落在縣城東北角自然景觀十分迷人的象山山腰上,是廣東省唯一一所海島山區縣重點中學。直至2011年有高中3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00多人,教職工141人。
注冊資本:2641萬人民幣
Ⅷ 南澳縣的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南澳縣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取消小學的戴帽初中(即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初中)或高中(即職業高中),確定重點學校,大力發展初等教育。隨著分級辦學管理體制的落實,形成了村村辦學的格局。
1984年,經省檢查驗收,南澳縣基本實現普及初等教育,全縣7至12周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6.8%。1985年,經省、市檢查驗收,南澳縣基本實現「一無兩有」(即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學生人人有課桌椅)。1986年,南澳縣小學開始改5年學制為6年學制。至此,南澳縣共有小學29所,在校學生近6000人;中學5所,在校學生近3000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全面實施。
1992年開始,南澳縣委、縣政府把優先發展教育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修改制訂了普及9年義務教育規劃,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南澳教育發展的決定》,使南澳教育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台階。1995年10月,經省檢查驗收,縣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年,全縣小學31所,中學5所,在校小學生9761人,初中生3615人,小學生和初中生分別佔全縣人口的13.7%和5.07%。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其中女童入學率99.6%),小學畢業率99.7%,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8.6%;初中入學率96.1%,畢業率94.1%,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5.5%;殘疾兒童入學率63.1%。
為鞏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整體水平,南澳縣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改造薄弱學校,致力調整學校布局。同時,大力推進高中階段教育,1995年確立了「於2005年縣城區高中入學率達到85%,2008年全縣基本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目標,制訂並實施《南澳縣教育事業「九五」規劃及2010年遠景目標》,有力地促進了全縣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及其質量的提高。1997年,南澳中學被評上汕頭市一級學校;2000年,全縣高中在校生已達971人,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54%(含中師、中專、技校生),參加高考學生268人,有140人被各類高等院校錄取,錄取率達到52%。
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以適應國家四化建設和地方生產發展需要」的精神,經省教育廳批准,1983年把雲澳中學改為「雲澳職業中學」,高中部在上好文化課的同時,上部分職業技術課,如「家用電器」、「漁輪機械」等,學制2年,每年招生50人。1993年以來,隨著「科教興縣」戰略的實施,雲澳中學職業高中逐步完善,根據現代化發展的需要,開設「電腦」、「會計」等專業課程,培養了一定數量的專業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南澳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海島文化教育事業,大力發展成人文化和技術教育,經過各個時期的不斷努力,縣的成人教育已形成一定的教育格局。
1979年,根據國務院發布「關於掃除文盲」的指示,南澳縣掀起了掃除文盲的熱潮,制訂了1979~1981年3年掃盲規劃,成立了以縣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趙六妹為主任的工農教育委員會。教育局為各公社教育組配備掃盲專干,深入漁農村進行掃盲對象調查,實行掃盲包干,開辦掃盲班63個,編輯出版《掃盲簡訊》。通過多方努力,使全縣3000多名文盲脫盲。1983年,南澳縣各公社掃盲工作通過了縣工農教育委員會的檢查驗收。1984年通過汕頭市驗收,至此,南澳縣基本完成了掃盲任務。南澳縣掃盲工作於1994年通過省驗收,成為省第3批高標准掃除青壯年文盲達標縣。
1984年,根據全國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聯合發出的「關於切實搞好青壯年職工文化技術補課工作的聯合通知」精神,南澳縣人民政府責成教育局負責職工文化補習的組織工作。據1985年統計,全縣職工總數2264人,應參加文化補習人數770人,應參加技術補課人數370人。1985~1987年共舉辦學習班23期,總計34個班,學員707人。其中脫產學習2個班共12人,半脫產2個班共53人,業務學習30個班共642人。在補習期間,共實施10次統考,參加考試625人,合格584人,合格率78.4%。
1985年,南澳縣工農教育委員會制定《南澳縣1985年成人教育意見》,縣政府發出《關於對社會辦學加強管理若干規定》,成人教育逐步完善,開設了成人教育大專班和中專班。1985年全縣在學成人教育大專生有247人,平均每萬人有40人。全縣在讀成人教育中專185人,平均每萬人有30人,幹部高中文化補習班全年參加2級統考共118人,298科次,其中207科次合格,取得畢業證書有18人。同時,職工業余中學教育也在不斷發展,舉辦高中文科班、理科班及初中班3個,在學人數160多人。1985~1991年期間,南澳縣舉辦各級各類短期培訓班多個,計有縣科委組織科協成員參加的英語班35人、日語班30人、縣經委舉辦的司機培訓班18人、縣建委、建築學會組辦的建築大專班18人等。此外,根據海島生產發展的需要,縣還因地制宜,舉辦各種生產技術短訓班。漁業方面有輪機員培訓班,農業方面有柑桔栽培技術短訓班、農畜牧技術培訓班。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各類初級培訓班共50多個,參加學習人數達2000人次。
1995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成人中專學校,並於同年開始招生,設有會計、英語2個專業班,招收人數為55人,1996~1999年增加計算機專業,招收學生103人,分為3個專業班,教學點設在內埔。
1992~2000年,南澳縣成人教育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快的發展。
城鎮成人學歷教育工作全面鋪開。1990~2000年,開設夜高中共有21班,畢業人數980人,均為文科專業。1990~1993年,縣職工業余中學,辦學點設在縣總工會舊址,1994~2000年辦學地點改設在後宅鎮中心小學。
積極發展農村文化技術教育。1993~2000年全縣有鎮辦成人文化技術學校4所,鎮屬管理區辦學點12個。其中,隆東鎮文化技術學校1998年通過省考核驗收,被評為省級示範性學校,校址在羊嶼學校。各文化技術學校積極開展文化學習、農村實用技術和「綠色證書」培訓,參與國家「燎原計劃」的實施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績,隆東文化技術學校自1993年創辦至2000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9個,參加培訓農民共2278人次。後宅鎮文化技術學校1993年舉辦農機知識培訓班1個,人數50人。深澳鎮文化技術學校1993年舉辦茶果栽培技術和海洋養殖技術2個班,人數為50人。
大力發展中等專業技術教育和高等業余教育。1993年,創辦了汕頭電視大學南澳分校,至2000年共招收學員300人;1994~1995年與汕頭經濟管理幹部學校和汕頭市第二技工學校聯合辦學,共招生400人,開設了7個專業班。此外,職工業余中學也拓展了辦學門路,與華南師范大學聯合開設自學考試輔導班和電大教學班。自學考試工作也得到了發展,1992~2000年底,全縣參加自學考試者達3604人次,共9025科次,畢業人數106人。
改革開放以後,根據省教育廳和汕頭地區教育處關於「縣師范學校要相應集中,條件不具備的,不辦師范學校」的指示,1979年南澳縣師范學校改辦為「南澳縣教師進修學校」,並附設「師專函授站」。隨後,開辦了多屆師專函授和中師函授,給南澳縣基礎教育輸送了一大批師資。1983年12月30日,南澳縣教師進修學校報經汕頭市人民政府批准備案,成為正式建制。1986年9月,經汕頭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定校名為「汕頭市教師進修學校南澳分校」。該校先後開展了多層次的崗位培訓和師資學歷培訓,成為縣師資培訓的重要基地,為提高全縣教師隊伍的質量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南澳縣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大批外地籍教師調離本島,再加上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師欠缺的情況越顯突出。對此,南澳縣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壯大教師隊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南澳縣通過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把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遭受錯誤處理的教師收回教師隊伍;通過考試,把在教的100多名民辦教師先後轉為公辦教師,到1982年底,全縣取消了民辦教師。據1986年統計,全縣中小學已有專職教師488人,大部分受過正規的大中專師范教育。
教師職稱改革工作1987年實施專業技術職稱改革,全縣教育系統第一批評定職稱教師共452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6人、一級教師41人、二級教師100人、三級教師18人,小學高級教師37人、一級教師123人、二級教師115人、三級教師12人。
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素質1979年春,南澳縣師范學校改名為南澳縣教師進修學校,並辦1年制短訓班,第一期學員有26人,畢業14人。同年開始,汕頭教育學院在南澳縣舉辦師專函授。至1984年,全縣參加師專函授畢業的共有164人。潮汕行政區劃調整後,教育優先發展的位置更加突出,教師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1995年,南澳縣按汕頭市的部署,開展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評選工作,首次評選出學科帶頭人10人。同年,為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全縣中小學校長的綜合素質,培養一支政治強,作風正,懂教育,善管理的校長隊伍,南澳縣教育局委託縣教師進修學校舉辦小學校長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小學校長有26人;先後選派中學正、副校長10多人次參加省、市舉辦的校長培訓班。1997年開始,南澳縣按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努力實施「百、千、萬工程」(百名名校長、千名名教師、萬名學科帶頭人),首次評選出名教師培養對象14人。1998年,組織教師參加電腦培訓118人,參加創造性思維學習班220人。隨著辦學的迅速發展和教改的不斷深化,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得到深入的發展。縣每年組織新分配的大學畢業生進行見習期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崗位培訓和學歷函授。1992~2000年,參加縣教師進修學校開辦的中師、師專函授的教師,完成學科學習任務,428人畢業(自學考及其他類型學歷培訓未計入),有效地提高了南澳縣的師資整體素質和水平。
2000年,南澳縣教職工979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421人,中學專任教師313人。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98.3%,初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83.1%,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36%。全縣教師專業技術職稱人員808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1人,中學一級教師113人,中學二級教師133人,中學三級教師17人;小學高級教師162人,小學一級教師238人,小學二級教師124人,小學三級教師10人。自1992年以來,南澳縣教師有1人榮獲國家表彰獎勵,28人次榮獲省級表彰獎勵,87人次榮獲市級表彰獎勵,377人次榮獲縣級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