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位大俠知道巧家二中的情況,請介紹一下。
我是巧家二中的第三屆學生(那時叫玉屏中學)
巧家縣第二中學簡介:巧家縣第二中學前身為玉平中學,最初為巧家縣第五中學,在有第五中學更名為玉平中學時正式承辦高中,並在其期間升為三級一等完中,在經過一系列的教育服務,現在更名為巧家縣第二中學。
現在距離我高中畢業已經整整三年,第四學年開始了,我想其一定有了更多更好的發展,就我高中那時的感覺,我覺得其比較不錯,管理比一中嚴,學習的風氣比一中好,學校的各種硬體設備都有說是全縣最好的(當然那是跟一中比),但其也有自身的不足,那就是師資力量沒有一中強,這是客觀實際,不是說二中沒有好老師,而是好老師太少了。比如說化學,二中盤老師的化學可以說巧家之最,但他最多隻能任教兩個班,哎。。。。。。不過話又說回來,二中這些年不斷招進老師,一定有了長足的進步(我的同學中有兩三個從雲師大畢業回二中了哦)。
學校固然重要,但自身更為重要。更多的是靠自己。
個人認為二中不錯。
以上是我以你或者與你有關系的人要到二中讀書的角度來介紹的。如果你是要到二中工作的話——恭喜
『貳』 高校學生在發生塌陷後有序撤離至操場,遇到類似情況怎樣合理避險
楚天都市報5月19日訊(記者劉閃 視頻剪輯曾超)5月18日晚,雲南昭通市巧家縣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發生時,巧家一中、二中拉響警報,第一時間組織學生有序撤離,這一幕在網上刷屏。5月19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從巧家一中、二中獲悉,學校此前舉行過多次演練,平時的演練在這次突如其來的地震中發揮了作用。
學生頭頂書有序撤離
5月18日晚上9時47分,巧家一中師生正在上課,坐在教室內忽然感覺到左右搖晃。意識到地震來臨,學校迅速啟動緊急預案。保衛科長立即吹響應急哨,要求上課的老師組織全校4000多名學生有序逃生,快速完成集結。學校領導也積極組織上課教師迅速做出反應。
巧家縣教育局人士介紹,這次突發地震逃生疏散是對師生安全防範意識的一次考驗,提高了師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了師生防震減災意識,增強了地震發生時的避險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演練即實戰。當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表示,下一步,一定會繼續加強各類災害的應急安全演練,未雨綢繆,為孩子們的生命安全買一份「保險」,為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加一把堅固的鎖。
網友評論:一次教科書式的撤離
學生有序撤離的視頻,在網上傳播後,贏得眾多網友點贊。網友認為,學校組織有序,學生反應迅速,從中可以看出平時防震演練的重要性,堪稱一次教科書式的撤離。
『叄』 巧家縣第一中學的歷史沿革
公元前135年(西漢建元六年)建置,為堂琅縣地。1850年巧家廳同知董鈺建月潭書院。1939年,時任雲南省財政廳長的巧家籍人士陸崇仁先生捐資創建「縣立崇仁中學」。1950年,崇仁中學更名「巧家中學」,1952年又更名為「雲南省巧家縣初級中學」。1958年秋,學校始辦高中,學校更名「雲南省巧家縣中學」。1960年,縣政府在蕎麥地新建巧家二中(現名葯山中學),遂名「雲南省巧家縣第一中學「。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巧家同知董鈺於龍潭右畔建月潭書院。竣工之日,董鈺先生於書院正堂屋樑上親筆題曰:「文運天開,騰蛟起鳳。」月潭書院是巧家最早的書院。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時任雲南財政廳廳長之巧家籍陸崇仁先生斥資於書院西側建成巧家縣私立崇仁中學。購圖書,置儀器,旨在「俾學生得充分之研究,精確之實驗,造成有用人才,期收實效」。
公元1950年,新生之巧家縣人民政府接管崇仁中學。1958年改稱「雲南省巧家縣中學」。1960年更名為「巧家縣第一中學」。數十載篳路藍縷,幾代人嘔心瀝血,今之巧家一中已是樓高宇闊,樹綠茵馨;教風嚴而學風正,花開園內而實滿天下。
『肆』 三首格律詩,兩首自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