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制服圖片
軍官春秋常服 http://www.labuleng.com.cn/pics/newspic/2007/7-6/14.jpg 軍官夏常服 http://www.labuleng.com.cn/pics/newspic/2007/7-6/4.jpg 士兵夏常服 http://www.labuleng.com.cn/pics/newspic/2007/7-6/7.jpg 士兵春秋常服 http://www.labuleng.com.cn/pics/newspic/2007/7-6/11.jpg 水兵服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lionluo/pic/item/82726f035dc9e285d53f7c4d.jpg 禮服 http://www.labuleng.com.cn/pics/newspic/2007/7-6/14.jpg 儀仗服 http://mil.fznews.com.cn/newsimages/2007-7-5/200775934498.jpg
2. 制服」與治服」有什麼區別
1、解釋不同
制服:古時依社會地位的高低規定服飾樣式;指喪服;軍人、幹部、學生等穿著的有規定式樣的服裝;用強力使之馴服。
治服:治服,指馴服;征服;辦理喪事。
2、出處不同
制服:漢賈誼《新書·服疑》:「制服之道,取至適至和以予民,至美至神進之帝,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貴賤。」
白話釋義:制服之道,取到剛好到達和以給予人民,至美至神進的皇帝,奇特的服飾圖案來等上下貴賤而不同。
治服:阮章競《漳河水》第二部:「 荷荷的辦法靈驗快,一夜治服了個二老怪 。」
3、用法不同
制服:強調的是動作,制服是使之受管制而服從的意思,就是使被制者暫時受到牽制、限制,對受制者的措施不如治理那麼強力。
治服:強調的是語言,治服較制服程度更重,治服有治理使之服從的意思,治理一般來講所用的措施更加強力有效。
3. 制服大了,怎樣縮水春秋裝制服,大了一點,怎樣縮水
衣服是什麼材質?
如果是全棉要經過高溫處理才會縮水,一般家庭式洗衣方式是很難達到這種效果的。 棉的洗完一般都會縮水,密度鬆散的會縮的更厲害
另外試一下洗的時候熱水燙一下,然後用冷水洗 少放洗衣粉
洗衣機甩干比擰干縮的多 曬干比陰干縮的多
自己把握 別縮過頭了現在的衣服絕大多數都是洗水過後才賣給你的
4. 春秋時期官員的衣服怎麼做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一帶較發達地區涌現出一大批有才之士,在思想、政治、軍事、科學技術和文學上造詣極深。各學派堅持自家理論,競相爭鳴,產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以及法家、陰陽家、名家、農家、縱橫家、兵家、雜家等諸學派,其論著中有大量篇幅涉及服裝美學思想。儒家提倡「憲章文武」、「約之以禮」、「文質彬彬」。道家提出「被(披)褐懷玉」、「甘其食,美其服」。墨家提倡「節用」、「尚用」,不必過分豪華,「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屬於儒家學派,但已兼受道家、法家影響的苟況強調:「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鏤皆有等差。」法家韓非子則在否定天命鬼神的同時,提倡服裝要「崇尚自然,反對修飾」。《淮南子·覽冥訓》載「晚世之時,七國異族,諸侯製法,各殊習俗」,比較客觀地記錄了當時論爭紛紜,各國自治的特殊時期的真實情況。
深衣:
春秋戰國特別是戰國時期盛行的一種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胡服:
是與中原人寬衣大帶相異的北方少數民族服裝。當然,一說為原內地勞動人民所服之式,也是可信的。所謂胡人之服的主要特徵是短衣、長褲、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於活動。趙國第六個國君趙武靈王是一個軍事家,同時又是一個社會改革家。他看到趙國軍隊的武器雖然比胡人優良,但大多數是步兵與兵車混合編制的隊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長袍,甲靠笨重,結扎繁瑣,動輒即是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靈活迅速的騎兵卻很少,於是想用胡服,學騎射。《史記·趙世家》記,趙武靈王與臣商議:「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奈何?」肥義曰:「王既定負遺俗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矣。」於是下令:「世有順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後仍有反對者,王斥之:「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於是堅持「法度制令各順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果然使趙國很快強大起來,隨之,胡服的款式及穿著方式對漢族兵服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都出土的採桑宴樂水陸攻戰紋壺上,即以簡約的形式,勾畫出中原武士短衣緊褲披掛利落的具體形象。
這是商周時代的典型服裝,腹圍前加了一條上窄下寬像斧,形的裝飾物,就是「韍」。
補充:
戰國時期,由於連年戰爭,各種禮儀逐漸廢除。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各諸侯國的服飾相應地產生一些變化。從近年來湖南長沙出土的戰國楚墓中所見彩繪木俑,可以看到當時很有代表性的服飾特點。所謂"繞衿謂裙"就是指這種沿寬邊的下身纏繞式的肥大衣服。其纏繞是將前襟向後身圍裹的式樣,反映了古人設計思想的靈活巧妙,即採取橫線與斜線的空間互補,獲得靜中有動和動中有靜的裝飾效果。制衣用料輕薄,為防止薄衣纏身,採用平挺的錦類織物鑲邊,邊上再飾雲紋圖案,這即是「衣作綉,錦為沿」,將實用與審美巧妙地結合,充分體現了古人設計的智慧與聰敏。
戰國男子著裝,衣長不過膝,以連續矩紋和條紋作裝飾,此種圖案與當時的漆器器皿邊飾十分吻合。男裝以交叉領、窄袖、腰間束帶為基本形式。戰國時期的帶鉤比西周初時有很大進展,質地為金、銀、銅、鐵、玉,在帶鉤上刻有花紋,有時也鑲上綠松石,顯示貴重富有。還有一種金銀錯的嶄新手工藝,外觀更加精緻華貴。戰國時期的冶鐵業比較興旺,除可以製做男人身上懸掛的銅刀外,工藝也屬上乘,二十五公分長的小彎刀上雕刻有花紋,深受人們的喜愛,為它取名"容刀"。這時的掛刀,已不完全為實用,很大成份以裝飾取代了實用。
《史記》中記載,在戰國時期,出現了一樁有影響的事情。即趙武靈王實行的軍服改革,後來人們稱之為"胡服騎射"。其形制為身穿袴褶,短身廣袖,形若袍式,腰帶上以金玉為飾有帶鉤。後人評價這件服飾史上的創舉是實踐出真知。如果沒有戰爭的實踐,如果趙國在當時不是處在弱小地位,就不會有軍服改革。因此,有人說趙國後來由弱變強,這次果斷革服是重要條件之一。
根據文獻記載:"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饐靴。窄袖利於馳,短衣長饐利於涉草。"此文說明革新後的服飾面貌,形象地描述了胡服的形式和它的功用。可見,歷史上對這次大膽的胡服革新漢裝的創舉是肯定和贊許的。戰國七雄之中,秦國由於地處偏遠的西北地帶,所以在服飾上和禮儀上與其他六國相差較多。從記載得知秦的鬥士早期以旄頭作首服(即耗牛尾的毛作裝飾),武將用絳帕(紅巾)包頭,秦孝公用幘(古代一種頭巾)。而其他六國較之秦國地理環境有利,而在服裝上多有奢侈,另外服飾上也有差異。據記載,楚國有一種珠履(在鞋上綴寶石);齊國有千金白狐襲,而趙國則有數百婢妾服用綺縠襦裙和方履。此外楚制長冠、法冠、趙制高山冠等,均被後人延續傳用。以上諸項僅從文字記載中得知,而形象記載只能從漢以後的畫像中才能見之一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5. 國務院批準的制服是哪幾個部門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整頓統一著裝的通知》的第一條規定:
統一著裝的,只限下列人員:
1、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在編幹警。
2、公安機關縣、市(縣級市)公安局及其派出機構的行政在編幹警,公安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以及行署、省轄市公安局的交通、外事、治安、戶籍、刑偵、看守、預審、巡邏隊的行政在編幹警。
3、鐵道、交通、民航、林業公安局在編幹警(按相應公安機關的著裝范圍執行)。
4、國家安全部門以公開身份執行逮捕或追捕罪犯任務的行政在編幹部(一般不再發化裝服或化裝服費)。
5、司法行政部門的勞改、勞教場所直接從事對犯人或勞教人員進行管教工作的在編幹警。
6、法院系統定編的現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書記員和法警。
7、檢察院系統定編的現職檢察員、助理檢察員、書記員和法警。
8、開放口岸對外執行任務的海關、衛生檢疫、食品衛生檢驗、動植物檢疫、商品檢驗、港務監督和船舶檢驗部門的外勤工作幹部,沿海和邊境水域的漁政檢察幹部,海洋局涉外調查船隊和海監船幹部(含執法幹部)、船員。
9、衛生部門專職食品衛生監督員。
10、農業部門專職植物檢疫工作幹部和內陸水域漁政檢察幹部。
11、林業部門專職森林植物檢疫工作幹部。
12、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基層直接從事市場監督、檢查工作的幹部。
13、稅務部門基層直接從事征稅工作的幹部。
除以上規定的著裝人員外,其它人員一律不得著裝。公安機關和勞改勞教系統未著裝的在編幹警,如工作需要臨時穿警服的,可發公用警服。已發八三式警服不再收回,留作公用警服。今後新增人員需著公用警服的,要嚴格審批手續,只發冬、夏服各一套,冬、夏帽各一頂,大衣一件。
歷史上就著裝的鐵路、航運、民航、郵電等生產經營部門,也要對著裝進行整頓,嚴格控制著裝范圍。
(5)人民春秋制服擴展閱讀:
制服標准:
1、服裝面料和供應標准。
除對外開放口岸檢查檢驗機構涉外工作人員和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武漢市公安局的交通警,外事警可繼續著毛滌混紡面料制服外,其他所有著裝人員一律穿化纖面料制服。供應品種僅限外裝,不供內裝。公安幹警的絨衣、絨褲、蚊帳、掛包等,相應取消。
2、自費比例。
除著警服人員外,其他著裝人員自己負擔的工料費,由現在的10-20%提高到30%,從本通知下發後再換裝時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關於整頓統一著裝的通知
6. 90式法院春秋制服用什麼樣的扣子
一種有法院徽章的黑色扣子
7. 中國警察制服有幾種
2000年10月1日至今,現在中國警察只有99制服。2005年,公安部又宣傳將99式警服的鐵灰色襯衫換成淺清藍色襯衫。
警察制服分為春秋常服和冬常服兩種。顏色為藏青色或藏藍色,西服款式,內配有襯衫和領帶,交、巡警襯衫採用淺藍色,普通民警襯衫採用鐵灰色(2005年以後警監已下都為淺藍色),高級警官襯衫採用白色。
高級警官、交巡警領帶顏色為藍色,其他警種的領帶為銀灰色(2005年以後為藏藍色)。西服褲,皮鞋。男警察戴大檐帽,女警察戴卷檐帽(夏季時為涼帽)。
在99式警服之前中國人民警察共進行過7次換裝,但是由於在顏色,制式,款式等方面多與軍服相像,特別是55、66、72、89式警服與解放軍55、65、74、87式軍服無論在顏色還是在款式上都很像,這也就給民眾帶來了對軍人和警察的混淆。
自1989年中國人民警察裝備89式警服以後,由於警服顏色問題使得警服和陸軍軍服難以辨認清楚,極易混淆。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人民警察進行了一次重大服裝改革。1999年1月29日,公安部開始進行新式警服改革的研究。經過近半年的研究,1999年7月,公安部和財政部向中央遞交《關於改革人民警察服裝和警銜標志的請示》,得到中央批准。1999年7月27日,警服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將新式警服定名為99式警服。
為圓滿完成這次警服改革和換裝工作,經國務院批准,從1999年9月至2000年4月,99式警服在深圳、大連、哈爾濱組織試穿。2000年10月1日至2001年,中國人民警察陸續換發99式警服。
(7)人民春秋制服擴展閱讀:
1、50式警服:新中國第一代警服。50式警服分男幹部服、一般人民警察服和女警服3種,戴大檐帽。新中國警察最初由解放軍部隊改編而來,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可以從50式警服上看出與50式軍服的深厚關系。
2、55式警服:1953年,公安部設計了人民警察55式制服。55式警服分男、女裝2種。55式警服已經體現出警察自己的特點,比如衣領邊緣的牙線滾邊,後來深入人心的白色警服也已經出現。
3、58式警服:基本與55式警服相同,取消胸章,增加領章。這一時期的警服更加體現了制式化與正規化的特點。白顏色的警服在1959年拍攝的《今天我休息》等一系列電影中頗為上鏡。
4、66式警服:警服制式、技術規格和質量與解放軍相同,各警種通用。66式警服與65式軍服一樣,體現了當時國內激進政治思維對軍警被服設計的影響,66式警服與軍服在遠距離上幾乎難以分辨。
5、72式警服:72式警服標志符號為帽徽、領章。帽徽為鋁質圓形國徽圖案。72式警服展現出警服的設計思路逐漸恢復正常,白色為主色調也是中國人民能廣泛接受的警服形象。
6、83式警服:冬夏裝全為橄欖色,褲子中縫鑲紅牙線,標志符號有帽徽、帽前線、領章。83式警服標識完整,警服進一步正規化,但是依然存在主色調綠色與軍服難以區分的問題。
7、89式警服褲子:取消了兩面三刀側紅褲線,紅領章改為松枝襯托的紅色盾牌領花。89式警服是83式警服的修改版,也是一代經典的警服,熒幕上89式警服的形象非常鮮明。
8. 中國人民法院標志及制服
人民法院標志由麥穗、齒輪、華表、天平、紅旗組成。麥穗和齒輪象徵著我們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華表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天平象徵著公平與正義;紅旗象徵著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法袍喻義與著裝:
法官袍為黑色散袖口式長袍,黑色代表莊重和嚴肅,紅色前襟配有裝飾性金黃色領扣,與國旗的配色一致,體現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法官穿著法袍應在開庭審判案件、出席法官任命或者授予法官等級儀式時穿著。在出席重大外事活動,出席重大法律紀念、慶典活動等場合時,法官也可以穿著法官袍。
法服喻義與著裝
法官穿著西式制服,既體現法官是文職官員的職業特點,也體現了我國法治的文明特徵。
法官西式制服,分為夏服和春秋服兩種款式,是執行開庭以外的公務時的著裝。
9. 07陸軍軍官冬常服與春秋常服的區別
一、包含種類不同
1、春秋常服,包括大檐帽、春秋服、襯衣、襪子、皮鞋和配套標志服飾。
2、冬常服,07軍官冬常服系列包括軍官冬常服、軍官常服大衣、內衣褲、毛上衣、毛褲,以及常服手套、圍巾、栽絨(皮)帽、冬襪、冬常服皮鞋,共11類52種。
二、材料不同
1、07陸軍軍官冬常服用料為毛滌緞背嗶嘰,此面料不易起球,解決了褲子的難題。
2、07陸軍軍官春秋常服採用毛滌混紡嗶嘰,抗皺著能力強。
三、結構不同
1、春秋常服加橫帶,腰身收緊,顯得體形修長;下擺開衩,解決了收腰後下擺起翹問題,適合東方人的體型特點。
2、軍官冬常服改為開領式,與現行冬常服的關領式相比,更加美觀莊重,符合制服發展趨勢。
四、褲兜數量不同
1、07陸軍軍官冬常服褲子在設計上只設計了兩個兜。
2、07陸軍軍官春秋常服有四個兜,包括兩個「屁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