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制服游湖

制服游湖

發布時間:2021-06-02 22:11:20

⑴ 西子游湖 是說在杭州西湖嗎

「不經意」你到底懂不懂啊,誰告訴你西施沉湖了?是沉魚落雁好不好。成語「沉魚」的意思是「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另外「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天上的大雁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飛不動掉下來了。」

「沉魚」是西施在古越國(現浙江省諸暨市)浦陽江邊浣紗時候的事。不是杭州西湖。

蘇東坡詩《飲湖上初晴後雨》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將西湖喻為美女西施,贊美西湖無時不美的迷人景色」。從此,西湖又稱「西子湖」 但是,西子湖和諸暨的浦陽江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⑵ 《春遊》和《春遊湖》有何異同

一個是春遊,未指明是遊玩什麼
另一個是春遊湖,明顯去湖邊春遊

您好,答題不易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⑶ 春日游湖上 譯文

湖面上雙飛的燕子掠過水面,什麼時候飛回來的呢?

岸邊的桃花蘸著水珠,水靈靈地盛開著。

一場春雨過後,河水漫過小橋,人們正愁著怎麼過河呢?

正好一隻小船從柳陰下劃了出來。

《春遊湖》是宋代詩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絕句。詩通過燕子歸來,桃花盛開.描繪出春日湖光美景,通過春雨斷橋,小舟擺渡來突出湖水上漲的特點。詩以意趣剪裁景物,根據覓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蹤安排構圖。

燕子來了,象徵著春天的來臨。詩人遇上了燕子,馬上產生了春天到來的喜悅,不禁突然一問:「雙飛的燕子啊,你們是幾時回來的?」

這一問問得很好,從疑問的語氣中表達了當時驚訝和喜悅的心情。再放開眼界一看,果然春天來了,湖邊的桃花盛開,鮮紅似錦。蘸是沾著水面。

但桃花不同於柳樹,它的枝葉不是絲絲下垂的,是不能蘸水的。因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

⑷ 溧陽游湖紙牌游戲種類

⑸ 游湖是什麼節日的習俗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古代稱元日,又稱正旦、元旦、元正、歲朝、年朝等。《尚書大傳》又稱正旦為歲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稱撊瘮。
自從公歷紀年為主後,俗將公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稱元旦,以免混淆。因正月初一離立春節很近,故稱為春節。元日為一年之始,故官方民間,皆以為大節日。宋《野客叢書》雲:國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節為大節日,七日假。
春節是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從農歷臘月最後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最為豐盛,煮豬頭豬尾(寓做事有頭有尾)、公雞、魚(寓年年有餘),吃蔥(寓聰明)、蒜(有算計)、大雜菜(寓團結和睦),米中摻谷(得「穀子多」的吉利話),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舉家歡聚,盡情吃喝。晚上,人人將腳洗干凈(寓可有好運氣),年長者給年幼者「壓歲錢」,數角至數十百元不等。年輕人守歲到深夜,零點鍾聲敲過,競相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搶頭水,在井邊燃香一柱,寓有好兆頭。趕早貼春聯(或頭天貼好),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時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錢,任由孩子們早起而拾。不動菜刀(認為一年四季可平安),不掃地(認為會把財氣掃走),開大門時要念「財門大打開,金銀財寶滾進來」。早點吃蒸糕、米花,中飯吃湯圓(俗稱圓宵)或餃子,飯後皆出門玩耍。不少村寨耍龍耍獅子、唱花燈。
苗族春節期間,初一至初五「踩花山」(青苗語稱「奧道」),舉行隆重文娛活動,稱主辦人為「尤厚道」。有的過年時用糯米飯喂牛,牛角上貼紅紙,拉到井邊給牛「照鏡子」。正月初二、初四、初六這三天要殺豬祭「門主」,或稱祭「火龍豬」,祭時外人和婦女不得參加,漢族人不得偷看。認為祭過「門主」才能得到祖先庇佑,來年才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另外,正月或二、三月全村寨在山坡上祭「火星」(即「火神」),以祈求寨內不發生火災。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平除呂後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恐龍之鄉」的四川省自貢市更是由於採用各式材料製作各式精巧花燈並舉辦「恐龍燈會」而聞名遐邇。
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燃放煙花爆竹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她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清明節

「春分後十五日,都指定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在一年二十四節氣當中,民間特別重視農歷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祭祀墳墓的俗例,自漢相沿承襲,以後普及民間,歷二千年而不衰,部分地區家門上要插柳枝。
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孝子賢孫都要到郊外祭祖掃墓、立碑壘墳、墳頭壓錢紙,或在墓地進餐,或返回祭牌位後在家進餐。
近世,孝子賢孫對於清明掃墓,已未必一定遵守於清明節這一日。有的會在節日以前數天拜祭,也有的會在節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過籠統地說是清明上墳拜祭罷了。
踏青是陪襯清明的副節目,掃墓之餘,一家大小因利趁便,就在山野間游樂一番,順手摺支柳枝戴在頭上,等到入暮回家。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民國以前,各家門掛菖蒲,在小孩眼、耳部塗雄黃粉,頸部、手部拴五色錢、掛香包,認為可避蟲蛇、邪惡。早晨吃包子、花捲、粽子,晚餐食酒肉,祭獻天地、祖靈牌位。今逢此節,以吃為主。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並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七夕

舊時在民間七月七日是一個很熱鬧的節日,當時對這一天興趣最大的,還是年輕女子。她們穿新衣,拜雙星,並乞巧。
宋時杭州的小兒女,七夕之時多效顰「摩侯羅」,穿半臂花衣,胸前裝飾乞巧時的楸葉、瓜果等圖形,靚妝笑語,競往湖邊放蠟制的鴛鴦等一類水鳥,浮於水上。婦人喜於盒內貯小蜘蛛,讓蜘蛛在盒內織網,看織網之疏密,謂之「巧」之多少也。
穿針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兒們的節目之一,據說在漢代已經盛行。《荊楚歲時記》中說: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也有把「穿針」轉為「丟針」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後把綉花針丟入水裡,讓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輝映下的針影,照在碗底,會生浮動的陰影,變化多端。依其形狀,就可以占卜投針姑娘針綉工作是拙是巧。
還有一種游戲節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約,結伴在七夕之夜的園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後仰首向天,面對牛郎織女星,根據所看到的景象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不過遮目怎能看到天象呢?這自然不是看雙星,而是閉目作幻想了。
神話的七夕作為一個「情人節」,也應該是有其意義的。

中秋節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共話豐收,人月雙圓,故又叫「團圓節」,此節娘家不接姑娘回家過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以前,江蘇地區的中秋夜,婦女們多外出在月下遊玩,或互相拜訪,或結伴去佛寺尼庵,或舉行盛大的文藝活動。甚至玩到四更雞鳴,這一風俗當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習俗與江蘇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婦女外出遊玩必須要走過至少三座橋,因而叫做「走三橋」。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如果家裡有孕婦,就要多切一份。
拜月不是指祭月時的拜月。這種風俗源於北宋京師。當夜,滿城人家,不論窮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盛穀物插香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許多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
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臘八節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葯、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除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點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台灣等。
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鍾聲。當鍾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志著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鍾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鍾」。這口鍾,已成為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鍾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鍾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鍾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鍾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鍾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徵。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台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的遊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⑹ 春湖游的[譯文]

詩中描寫的是春天游湖時的情景。 成雙成對的燕子是什麼時候回來的呢?兩岸的桃花像蘸著水在盛開。春雨使湖水上漲,將橋淹沒,遊人不能過去。這時擺渡的小船正從那柳陰深處向遊人撐來。

⑺ 李清照有兩首很美的游湖詞,你知道是哪兩首嗎

詩人詞人經常被人們冠予標簽,比如李白的浪漫狂放、酒仙;蘇東坡的豁達、食神;李清照則被冠予第一女詞人,宋朝第一才女的稱號。冠予李清照這樣的稱謂,我估計是沒多少人會有不同意見的。



鴻雁說

這兩首都是游湖,一首是玩得很盡興,一首是不一定能去了,因為年齡的不同,經歷的不同,心境也不同了,自然寫出的詩也不同,不過都帶有她獨特的印象,那就是難以超越的經典。只要能夠讀懂她的詩,就能夠讀懂她的一生了。

⑻ 《春日游湖》詩意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綠陰來。

宋朝徐府《春日游湖上》是一首七言絕句,描繪了湖上春意盎然的景象,也體現出作者春日游湖的感受和情韻。這首詩的意境:春天來臨,詩人在湖上游覽,展現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第一句:「雙飛燕子幾時回」,詩人在湖上,看見雙雙的燕子從湖面上掠過,他就親切地問燕子:「你們是幾時回來的?」燕子是報春的使者,燕子來了,春天也就跟著來了。親切一問,既表現了詩人的喜悅,又自然地引出湖上春景的生動描繪。
第二句:在湖的兩岸都是一株一株的桃樹,「夾岸桃花」一起盛放就已經很美麗了,詩人在「開」字前面又加了一個「蘸」字,這就讓讀者想像桃花怎麼要「蘸水開」呢?畫面是:1. 桃花帶雨而開;2. 湖水高漲,桃枝低垂。下過雨,桃花是濕的,帶雨而開,花枝繁重,自然低垂下去,彷彿是在蘸著水開放。
自然引出第三句:春雨下多了,湖水漲得厲害,把橋面都淹了,「斷橋」就是把橋斷了,「人不渡」,人不能從橋上過了。橋被水淹,人不能渡,這本身並沒有什麼詩意,關鍵是引出了下邊最精採的一句。
第四句,抬頭一看,看見一條小船從那個柳樹下邊撐出來了,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所謂撐船,南方生活的人都知道,經常可以看見一條船被撐出來了,一個很長的桿子那叫篙,舟子就是船夫在船上把篙子這樣下插到水下邊,用勁向後一推,船就前進了。這就叫做撐船。最後的這一句詩是後人傳誦的名句,南宋的趙鼎臣在《和默庵喜雨述懷》詩里邊說:解道春江斷橋句,舊時聞說徐師川。說懂得講「春雨斷橋」這個好句子的,人家說是誰呢?是徐師川。
至於這首詩的理趣和意境,相信讀者所處環境不同,感受自然也會不一樣。

與制服游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時尚的外套批發 瀏覽:591
太原服裝城批發旗袍嗎 瀏覽:779
旗袍開叉處加固的針法 瀏覽:587
新款大號襯衫 瀏覽:302
三股大粗線織什麼衣好看 瀏覽:256
女裝類目一鑽可以上多少個款 瀏覽:905
褲子2尺八是多少嗎 瀏覽:640
做旗袍的大師排名 瀏覽:766
男士領帶那個牌子好點 瀏覽:16
自然感覺男裝外套 瀏覽:312
煙灰色長款大衣配什麼顏色衣 瀏覽:576
正品羽絨服團購 瀏覽:333
黑色長款羽絨服裡面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186
米色上衣與灰色褲子搭配 瀏覽:316
質量好的旗袍有彈性 瀏覽:414
隱蔽者褲子為什麼磨腿 瀏覽:736
什麼牌子的衣最舒服好看 瀏覽:309
矮的人穿長羽絨服好看嗎 瀏覽:240
勾帽子怎麼掛球 瀏覽:546
穿什麼褲子不掉色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