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賴特·米爾斯生平~
Mi』ersi
米爾斯,C.W.(卷名:社會學)
Charles Wright Mills (1916~1962)
美國社會學家,文化批判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於1916年8月28日,卒於1962年3月20日。曾在威斯康星大學師從H.格斯和H.貝克爾,1941年獲博士學位。長期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直至逝世。主要譯著和著作有:《韋伯社會學文選》(與格斯合譯,1946)、《性格與社會結構》(與格斯合著,1953)、《白領:美國中產階級》(1953)、《權力精英》(1956)和《社會學的想像力》(1959)等。
米爾斯深受德國古典社會學理論和G.H.米德的實用主義社會學的影響,在政治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內頗有建樹。米爾斯批判了50~60年代在社會學領域佔主導地位的以T.帕森斯為代表的結構功能主義「大理論」和以P.F.拉扎斯菲爾德為代表的「抽象的經驗主義」,指出當代西方社會學正面臨著深刻的理論危機。為深入理解個人與社會結構之間的關系,為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米爾斯倡導社會學的想像力,強調社會學要加強對歷史的研究,加強對社會心理的研究。他繼承了K.馬克思和M.韋伯的傳統,深刻分析了當時美國社會的階級、政治和權力結構。他指出,美國社會的統治階級是商業、軍事和聯邦政府的官僚組織的典型代表,廣大民眾的權力的喪失恰好體現出上層社會權力精英們的專橫跋扈。米爾斯的社會學理論強調社會的沖突和矛盾,並具有濃厚的價值判斷和人文主義色彩,對後來的沖突變遷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㈡ QQ飛車這圖片的裝扮是什麼
米爾斯白領制服,幽暗騎士發型
㈢ 賴特·米爾斯的人物生平
1916年8月28日,米爾斯生於德克薩斯州瓦科(waco)市。父親是保險經紀人,母親是家庭主婦,兩人都有愛爾蘭英裔血統。在德克薩斯他家頻繁搬動,從瓦科、維赤塔富、福特烏斯、舍曼、達拉斯、奧斯丁到聖安東尼奧都住過。41歲的時候,米爾斯稱自己是一個「天生的搗亂者」,「不比任何哪兒的淘氣鬼遜色」,但他的童年是比較孤獨的。父親經常出差在外,雙親的朋友很少,關系也一般。孤獨預示了他在語文學校、高中和大學的生活。在沒有書也沒有音樂的屋裡長大,米爾斯說自己是一個「自力更生」的人 。
1934年從達拉斯技術高中畢業後,懷著成為一個工程師的想法,米爾斯進了德州農業機械學院。這是一家軍事院校,父親希望米爾斯能在這里鍛煉成人。作為新生,米爾斯在學生報紙《軍營》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豆腐塊,抗議老生在訓練上對新生的愚蠢折磨。不久,學校的高級軍官看了這篇文章,米爾斯從他們臉上知道了什麼是憤怒。一篇反駁文章說米爾斯沒「種」,米爾斯在《軍營》上的第二篇文章把這些話附在了末尾:
是誰有「種」?是那些有能力和腦子洞悉機構缺陷的人,那些很敏感不能屈就錯誤命令的人,那些適應後就能屈能伸的人,那些有想像和智慧去形成自己准則的人,那些有勇氣和毅力不顧社會壓力和孤獨過自己生活的人。朋友們,這才叫有「種」。
在德州農業機械學校呆了一年後,米爾斯轉到了位於奧斯丁的德州大學,進了哲學與社會學系,這里的教員都擁有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支持羅斯福總統的新政。米爾斯在哲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和經濟學上表現如魚得水,還是一個本科生,他就成了George Gentry的社會學助教,幹得相當出色。1937年10月,他和菲婭(Freya)成婚。她漂亮可人,和青年男女基督教協會關系密切,這個協會一直在為黑人小佃農教育呼籲。由於菲婭堅持自己觀點,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起來。在哲學上,米爾斯研讀了皮爾斯、杜威、詹姆斯和米德的著作。他對社會學理論(包括馬克思的思想)、城市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經濟學(尤其是凡勃倫)和實證研究也發生了興趣。1939年,米爾斯獲得了社會學學士和哲學碩士學位。
1939年,在導師的大力推薦下,米爾斯和菲婭一道去了位於麥迪遜的威斯康辛大學,帶著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系的老師包括霍華德貝克、E.A.羅斯、約翰齊林,哲學造詣都很深。此時的米爾斯已經在兩家頂級社會學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同學眼裡的米爾斯雄心勃勃,一心想成為社會學界的傳奇人物。他和漢斯格斯關系很好,漢斯從歐洲帶來了古典社會學包括馬克思和韋伯的思想。他與格斯有兩本合著:一本是《馬克斯韋伯社會學論文選》(1946年),一本是《性格與社會結構》(1953年)。米爾斯在《美國社會學評論》上發表的早期論文《情境行動與動機語匯》,預示了數十年後興起的民族方法學對情境的重視。他在《美國社會學》上發表的《社會病理學者的職業意識形態》(1943年),帶動了社會學家(包括約當時威斯康辛社會學系主任翰齊林)重寫關於社會問題的教科書,當時通行的教科書迴避了一些重要的重要的古典思想,如社會分層的後果。
1941年米爾斯結束了他的課程工作,被聘為馬里蘭大學社會學系助教。因為血壓高,他推遲了服役。1942年,他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社會學與實用主義》,並於當年獲得威斯康辛大學的博士學位,這篇論文直到1964年才出版。在博士論文里,米爾斯用知識社會學發展了實用主義尤其是皮爾斯、詹姆斯和杜威的哲學。雖然米爾斯和菲婭的關系一直在惡化,但1943年他們還是生下了女兒帕瑪娜(pamela)。對米爾斯來說,馬里蘭大學既提供了一個了解華盛頓的機會,也成了他通往哥倫比亞和紐約的中繼站。正是在馬里蘭,米爾斯開始給《新共和》這樣的進步雜志寫東西,不斷磨礪自己,成了一個關注時代根本問題的創造性知識分子和社會學家。他看到,新政反映的改革主義與自由主義已經不是解決美國和世界問題的有效答案。
1945年,米爾斯成了哥倫比亞應用社會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1947年,離婚後的菲婭帶著帕瑪娜離開了他。1948年,他被聘為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我本人曾經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預科學生,在1951-1952年聽了米爾斯的課之後轉行學了社會學。作為教師,米爾斯體格高大結實,聲音低沉,醉心社會學,把它當作一個理解世界面對其問題的工具,給人的印象異常深刻。他給學生講的自己和艾森豪威爾偶遇的故事,重復了他第一次在《軍營》上發表文章的遭遇。一天,艾森豪威爾不聲不響地走進米爾斯上課的教室,在最後一排坐下,米爾斯馬上換了討論題目,開始說怎麼用階級斗爭暴力推翻美國政府。米爾斯講得越來越像那麼一回事,而艾森豪威爾越來越不安,臉紅了,最後站起來走了出去,再也沒進來。米爾斯對自己的壯舉非常得意。這種對其他人的敵意方式,使他失去了很多機會,而這些機會本可以幫他達到他致力追求的影響力。
米爾斯對政治研究興趣濃厚,研究所的工作主要是大眾傳播與公共輿論,他試圖調和兩者,但研究所主任保羅拉扎斯菲爾德並不喜歡他這樣。米爾斯再次成為研究所里的邊緣人,不論哥倫比亞大學還是紐約的那些政治朋友都不看好他的社會學興趣。1947年,曾是米爾斯研究事務助理的魯斯哈博成了米爾斯的第二任妻子。一年以後,他離開了哥倫比亞應用社會研究所。但經驗研究對他幫助很大,他後來的幾本書可行度很高跟這有很大關系。米爾斯一直關心不同社會階層和他們的政治影響,如《權力的新人》、《白領》和《權力精英》。當時反美活動白宮事務委員會和聯邦調查局、首席檢察官手裡掌握了一批從事顛覆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名單,10000多人在這場反共大征討中失去工作,米爾斯的那些書在這種氣氛下顯得特別激進。
1950年米爾斯升為了助理教授,次年有了第二個女兒凱瑟琳,1956年又升為教授。但是米爾斯跟哥倫比亞大學和社會學系的關系總體上越來越糟,他和拉扎斯菲爾德的沖突基本上代表了他和其他人,包括與其他系的教授像萊昂內爾垂林(Lionel Trilling)的關系。一個例證是,米爾斯只教本科而不教研究生社會學課程。作為1956-1957哥本哈根富布萊特講座學者,米爾斯1956年訪問了歐洲。次年米爾斯和魯斯分居,1959年離婚。同年,米爾斯和雅若斯拉娃(Yaroslava Surmach)結婚,1960年兒子尼古拉斯誕生。1958年、1959年米爾斯分別出版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和《社會學的想像力》。他開始認可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認為它是在蘇聯共產主義與美國資本主義之外可行的「第三條路」。1960年,米爾斯訪問了古巴,采訪了卡斯特羅、切格瓦拉和其他人,並於1960年出版《聽吧,楊基:古巴的革命》。在准備和貝勒(A. A. Berle Jr.)上全國電視辯論的前一兩天,米爾斯心臟病嚴重發作。在一次歐洲旅行之後,米爾斯回到了紐約州西紐亞克。1962年3月20日,在新著《馬克思主義者》出版前夕,他在紐亞克因心臟病發作逝世。該書對眾多馬克思主義流派做了廣泛的分析。
米爾斯死後三年,一本紀念米爾斯的文集《新社會學》出版了。他自己的論文成集於1963年,博士論文在1964年終於找到了願意出版的人,演講發言1968年結集出版,書信集2000年面世。米爾斯的傳記(Scimecca, 1977; Horowitz, 1983; Tilman, 1984)有三種,還有一本談米爾斯做權力精英研究的書,至少有三本書是寫給米爾斯的(Stein and Vidich, 1965;Wallerstein and Starr, 1971; Phillips, 2001)。從1964年開始,社會問題研究會設立了「米爾斯獎」,獎勵那些「在傑出社會學米爾斯研究傳統指導下,致力於增進對人與社會的理解,最能代表優秀社會科學研究的著作」。1997年,有人組織了一項對各國社會學家的調查,了解哪10本書對20世紀的社會學家影響最大。社會學家們把《社會學的想像力》位列第二,僅排在馬克斯韋伯的巨著《經濟與社會》之後。2001年,菲利普斯出版了一本建立在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研究方法之上的著作。2002年,我們編輯了第一卷在同樣方法指導下的研究成果集(Phillips, Kincaid and Scheff, eds.),這也是建於2000年的「社會學想像力小組」第一次年會的結出的碩果。
㈣ 賴特·米爾斯的介紹
賴特·米爾斯(Charles Wright Mills),美國社會學家,文化批判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於1916年8月28日,卒於1962年3月20日。曾在威斯康星大學師從H.格斯和H.貝克爾,1941年獲博士學位。長期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直至逝世。主要譯著和著作有:《韋伯社會學文選》(與格斯合譯,1946年)、《性格與社會結構》(與格斯合著,1953年)、《白領:美國中產階級》(1951年)、《權力精英》(1956年)和《社會學的想像力》(1959年)等。
㈤ 現在的「白領」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一、名稱由來
白領是工作人員的一種通稱。白領族是一個從西方傳來的生活型態定義,經常拿來代表領較多薪水的專業人士。這個詞可能最早是從1928年啟用的,當時是代表非體力勞動的工作者,如公務員、教職人員等,是與藍領族互作為對比的族群。白領族較少從事勞力工作,在公司里的職業階層也往往是行政或是正式職員,並有專業的工作能力,如醫生或律師等。在一些社會學的研究里,經理階級的有時也被歸為白領族之一。
「白領職工」這一名詞最早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初,它的范圍包括一切受雇於人而領取薪水的非體力勞動者,因而有「白領職工」之稱。他們一般工作條件比較整潔,穿著整齊,衣領潔白。包括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辦事員、推銷員、打字員、速記員、文書、會計、店員及教師、醫生、律師、普通職員等;這些人的經濟收入和工作條件較好,盡管如此,由於不掌握生產資料,他們仍處於受僱傭地位。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白領總數超過藍領,約占工人總數的60%—70%。白領階層福利好、收入高、職位穩定,是令人羨慕的階層。
按美國的標准,白領是指年薪在8萬美元以上、從事純粹腦力勞動的人。除了個別技術性特強的行業,大多數的「白領」都是有生存危機的。勞動制度的不夠完善,使白領無法有應有的保障。但是到1996年,8萬的數字已經趕不上時代的發展速度。當然各國甚至是各地區收入水平差異很大,因此白領沒有統一的標准。
而中國最大的白領網站「白領公社」則認為,白領泛指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腦力勞動的員工。
白領還有了動漫的形象代言人,那就是白領漫畫張小盒。張小盒的漫畫表現了中國白領的酸甜苦辣,備受白領的喜歡,號稱中國白領代言人。
二、名稱的演變
最先在世界上叫響白領,是美國已故學者米爾斯。1951年,他出版的第一部成名作就叫《白領》。他根據戰後歐美社會結構的變化,宣告:一個新生的中產階級已經悄然降臨世界,其突出象徵便是「白領」(WhiteCollar)。
針對現階段物價不斷上漲,"白領"一詞在今天也有了另外一個意思。發了薪水,交了房租、水電煤氣費,買了油、米和泡麵,摸摸口袋剩下的錢,感嘆一聲:唉,這月工資又"白領"了!
在營銷領域,「白領」更是具有特別有趣的意思:免費體驗、免費試用,不用花錢所得到的物品。
三、白領的特徵
白領
白領一般衣著光鮮地出現在都市的街頭,傲然行走,神情淡漠。從城市的各個角落湧向「高尚工作園區」;一塵不染的皮鞋踏出急促的腳步,時刻提醒著路人他們有許多工作要做,很忙;電腦、電話、傳真是他們最親密的工作夥伴;他們的競爭對手不計其數,所以他們時刻准備接受新信息、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同時為步入金領儲備能量;他們公私分明,下班時間很少辦公,他們把自己的業余時間用來休閑充電,娛樂健身。
白領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職業階層,並呈現出一些鮮明的社會特徵以上海白領為例,可以總結出以下國內白領階層的幾個基本特徵:
1.追求生活的多樣化及高質量
白領職業階層的主體是25到40歲之間的人群,許多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人生觀定型於改革開放以後。對這些白領來說,高收入的工作機會和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同等重要。白領喜歡多樣化的生活形式,不斷地尋找新的時尚,通過自己的服飾、住房等來表明自身對生活質量的追求。
2. 職業的高流動性
由於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白領階層相對於其他的社會階層來講,有更多的選擇機會,這一切為自身的「流動」創造了條件。
一項調查表明,在一些高流動性的行業當中,如IT、廣告、咨詢業等,年輕白領跳槽的比例超過20%。3月,中智上海公司對5000多名在外企工作的雇員進行調查統計,這些雇員在2003年度中都有過離職經歷,調查結果發現:個人主動提出辭職的比例高達67%,而被公司辭退和合同自然終止的分別只佔12%和11%。
3. 強烈的務實主義精神
對於白領階層而言,在現實生活中,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獲得更多的利益機會。比之國內其它地區,上海的白領會更多關心金融和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例如匯率或者是股市的波動。因為這些變化直接與自身的經濟利益有關。這種務實主義的價值取向,貫穿著白領職業階層的生活態度。在上海的白領中,投資房產,進行外匯、國債、基金交易的大有人在。而近兩年大量涌現的財經類媒體則滿足了白領人士的需要。
4. 關注個人職業發展
一項調查顯示,上海的白領在選擇職業時,職業發展前景已經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其次才是薪水和福利。白領求職首先關注的是能否發揮自己的個人特長和能力,是否有利於個人今後的職業發展。與此同時,上海出現了一批職業咨詢機構,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白領人士對於職業發展服務的需求問題。
5. 普遍具有緊張感和焦慮感
這是白領階層的一個顯著特徵。在白領的職業領域里,大多數崗位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今天的高薪職位,明天可能因為一項新的人事變動,或者行業的變化而變得一文不值。《誰動了我的乳酪》一書上架後,在上海的白領中間迅速傳閱,不少大公司雇員幾乎人手一冊。一些白領人士開始向心理顧問尋求幫助,以緩解競爭壓力。
6.具有社會責任感
這一點是白領階層的一個新的特徵。在對物質利益不斷追求的同時,一部分白領心中充滿了對社會責任感的追求。據一家國際志願者組織負責人介紹,其志願者多為上海各大公司的經理和專業人士,這些白領以志願者的身份,通過演講、介紹等多種方式幫助在校學生。
四、白領的類別
在中國,白領分為「傳統白領」和「新白領」,改革開放後最早獲得高收入的外企雇員,是中國最早的白領階層,眼下的「傳統白領」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他們的延續。當外企雇員以其新鮮和獨特的身份擁有清新的工作環境和相對較高的收入時,在人們眼中,他們的特徵往往外化為:整潔的衣著,自信的笑容,快節奏的步伐以及相伴於他們的身上的信用卡、VIP卡、手機包等等,此外還表現為另外一些消費品。人們關注傳統白領的眼光,側重於表象的物質層次,側重於中國人最初受西方影響的「西化」的生活方式。人們關注新白領的視角則已經逐漸「由外而內」,物質層面的東西淡化,更多朝向他們特立獨行的品格和異於往常的價值取向,朝向他們的有些尖銳的行事方式。
至於「新白領」,他們選擇職業更像結交朋友一樣憑個人喜好,並且在心底里為這種獨特而自豪、藐視權威和領袖;傳統和穩定是可笑的「老土」觀念;形式化的東西似乎總與他們作對他們崇尚自由快樂平等,有選擇地接受西方文化;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以自我為中心,做事目的直接;追逐時尚,但不照單全收他們看起來比傳統白領更自我,更享樂,更現實。傳統白領像個衣冠筆挺的紳士,他們給自己的定位可能是「高雅」「高尚」之類的。而新白領則有點像不羈的藝術青年,氣質前衛,挺生動。
五、白領的表現
白領的隱喻是從傳統上班服裝里白色領子而來,用以與藍領區分,帶有「白色領子是相當容易被弄臟的,因此用白領族代表他們工作不會容易弄臟領子」之意。也有「上班時必須衣著整齊、不可隨便」之意。不過近幾年,白領族的穿著逐漸多樣化,許多公司也大幅放寬上班服裝規定,不再限制於女性套裝,男性西裝打領帶的刻板條約,大多公司開放了休閑服或是牛仔褲的穿著規定,新設立的公司甚至有些完全沒有服裝規定。所以白領族的外觀大幅度的更改了,天天穿著正式白領襯衣與西裝褲上班的人,反而成為了少數。
如果以薪水區分,大多白領族是領固定的月薪,而藍領族是以計時來算工資。此外,過去認為白領族享有比藍領族較高薪水的想法,今日逐漸的變化當中。有許多白領族的薪水結構被新的公司政策重新設計,變成了高獎金、低底薪的結構方式,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工作成效,薪水不見得就比藍領族高。
六、白領的健康問題
白領人群因為工作的特性,決定了缺乏運動和體質保養時間。一些白領的活動僅僅局限在小范圍進行。超重及肥胖、血脂異常、慢性咽炎及脂肪肝已成為威脅白領的四大健康問題,超過20%的白領出現了其中的一種或多種。對比2010年與2011年的數據可以發現,超級肥胖異常率分別以34.90%、34.80%連續兩年高居榜首,而除慢性咽炎異常率從25.40%下降到22.10%外,其他三項均有所上升。正是這些問題,帶來了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慢性咽炎、肝硬化等多種疾病的威脅。
七、常見疾病
脂肪肝患病率持續上升,尤其青睞城市「白領」一族,患者越來越年輕。除少數患
脂肪肝化驗
者會有食慾減退、惡心、腹脹、肝區不適等症狀外,多數人並無明顯自覺症狀,常在體檢做B超時才被發現。
白領人士因工作需要,應酬比較多,難免會大吃大喝,這是導致白領患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原因。還有很多白領有吃零食、夜宵的習慣,這些也容易使血脂升高。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的熱量攝入都超過需要量,加上運動減少,很多人身體就開始發胖,肥胖者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容易出現代謝紊亂,引起高脂血症,繼而引起脂肪肝。需要指出的是營養不良者也可能會患上脂肪肝,長時間的節食、長時間的飢餓、神經性厭食、腸道病變引起吸收不良而導致的營養不良者,因能量供應不足,蛋白質供應低下,於是體內脂肪動員增加,大量脂肪酸從脂肪組織釋出進入肝臟,使肝內脂肪蓄積而造成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八、白領的交際
每個人性格和個人喜好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在工作或者學校里,有時候不得不跟自己合不來的人共事,這些都不可避免,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如果是可以避免的情況,那隻要保持一定距離,各自河水不犯井水便相安無事。可是,要是遇到了不可避免的狀況,就得想法子越過這道坎兒了。
白領交際方法。
1. 忍耐。總之就是一味地忍耐。不管對方說什麼都全盤接受。暫且不去考慮對方的事,而且時間不多的時候,這個方法是最有效的。但是,白領,這個方法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壓力,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太推薦。
2. 尋找對方的優點。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在和對方交流的過程中,慢慢找出對方的閃光點吧。同時還能培養人的觀察力呢。
3. 尋找和自己的共同之處。試著跟對方談論一些和共同參與的工作毫無關系的話題。家庭成員、血型、籍貫、興趣等等都可以。若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共同點,那就最好不過了。即使雙方原本不太合得來,要是有共同話題的話說不定能成為朋友哦。
4. 女性,改變自己的想法。試著問一下自己:(我跟他)不對眼,又談不來……說不定只是我一味地指責對方而已吧。也許在其他方面,會有雙方都有同感的地方。另外,不要輕易斷定對方就是那樣的人,要認真想想怎樣和那種人相處,自己才能更輕松。可以把這樣的情況看作一種歷練,對自己說:「下次在遇到這種人就可以這樣應付了。」「要盡量避免造成這種局面。」視之為提高自身素質的要素,心靈就會變得充實,品格也會有所提升。
九、白領的十大陋習
【陋習1】進食速度過快
傷人表現:加重腸胃負擔,導致肥胖。
應對妙招:盡可能讓牙齒和舌頭動得慢一點,如果真的時間很緊張,那就犧牲一點打牌或者打瞌睡的工夫。
【陋習2】不吃早餐
傷人表現:嚴重傷胃,使你無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還容易「顯老」。
應對妙招:早餐食物盡量做到可口、開胃;有足夠的數量和較好的質量;體積小,熱能高;制備省時省力。
【陋習3】晚餐太豐盛
傷人表現:晚餐吃得太豐盛,久而久之,人便肥胖起來。同時,持續時間通常較長的豐盛晚餐,還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鍾,容易使人患上失眠。
應對妙招:第一,晚餐要早吃。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病的發病率。第二,晚餐要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盡量減少過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第三,晚餐要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熱量以不超過全日膳食總熱量的30%。
【陋習4】嗜飲咖啡
傷人表現:受孕率就有可能下降50%;.容易患心臟病;降低工作效率。
應對妙招:少喝。
【陋習5】食用酒精過量攝入
傷人表現:大量或經常飲酒,會使肝臟發生酒精中毒而致發炎、腫大,影響生殖、泌尿系統。
應對妙招:每天下午兩點以後飲酒較安全。因為上午幾個小時,胃中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脫氫酶濃度低,飲用等量的酒,較下午更易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升高。
【陋習6】餐後吸煙
傷人表現:使煙中的有害物質更易進入人體。
應對妙招:全面禁煙。
【陋習7】保溫杯泡茶
傷人表現:破壞維生素,大量滲出鞣酸和茶鹼。
應對妙招:換杯子。
[陋習8]宴席不離生食
傷人表現:導致各種寄生蟲病。
應對妙招:生菜、生汁中的活性物質與人體接近,可使白血球處於正常狀態,還能使因吃熟食而損傷的免疫機能得以恢復。考慮到這些好處,先練好你的腸胃吧。畢竟,吃生食也有吃生食的講究。
【陋習9】水果當主食
傷人表現:造成人體缺乏蛋白質等物質,營養失衡,甚至引發疾病。
應對妙招:先上網看看你的體質適合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陋習10】飲水不足
傷人表現:導致腦老化;誘發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影響腎臟代謝功能。
應對妙招:多喝水,勤上洗手間;但要注意,對於部分大腸代謝功能差的朋友,最好在感到口渴的時候再去喝水,以免造成體內水代謝進一步紊亂。
八、白領的人際關系
1、故意顯露笨拙的一面,使對方產生優越感。
故意顯露笨拙的一面,使對方產生優越感。比如說,時下的演員都以年輕貌美、頭腦聰明、歌藝佳、演技生動為優點,企圖在觀眾中塑造一種形象,提升優越感;殊不知,一個人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只會增加心中的挫折感,也就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反感。根據這個原理,某些人為獲得知名度,故意表露自己的笨拙。在公司的同事、上司面前,故意表現出單純的一面,以其憨直的形象,激發他人的優越感,吃小虧而佔大便宜。而有的部屬不會隱藏自己的鋒芒,工作上處處表現得干勁十足、能力超強,殊不知自己在無形中已惹來嫉妒和猜忌:「你行,你一人就能幹好,那還要我們干什麼?」
2、說些自己的私事,從而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開門未必一定要見山,一見面就談工作的事,鐵定會讓人反感。何妨暫時拋開主題,先談及共同的話題,或自己的繁雜瑣事,以求達到心靈的共鳴。如肯尼迪在爭奪總統席位的競選演說中,曾經輕描淡寫地說:「緊接著,我還要告訴各位一句話,我和我的妻子雖然贏得選戰,但我們希望能再生個孩子。」
在公司與同事談及私事,可以增進彼此間的親切感。但是,私事並不包括隱私。如果你向別人泄漏自己的隱私,別人可能會以此為笑柄攻擊你。如果隨意談論及他人的隱私,他人也會對你表示不滿,並乘機報復。
3、縮小彼此間的心靈距離。
人與人之間總維持著一定的距離,以建立藩籬保護自己又同時避免傷害對方。雖說「距離產生美感」,但距離太遠,就會產生隔閡。根據接近原則,可以縮小距離,使之恰到好處。
4、傾聽是你克敵制勝的法寶。
一個時時帶著耳朵的人遠比一個只長著嘴巴的人討人喜歡。與人溝通時,如果只顧自己喋喋不休,根本不管對方是否有興趣聽。這是很不禮貌的事情,也極易讓人產生反感.
做一個好聽眾,不僅要自己說,更要尊重別人說,效果比你說得天花亂墜好得多。傾聽並不只是單純的聽,而應真誠地去聽,並且不時地表達自己的認同或贊揚。傾聽的時候,要面帶微笑,最好別做其他的事情,應適時的以表情、手勢如點頭表示認可,以免給人敷衍的印象。
特別是當對方有怨氣、不滿需要發泄時,傾聽可以緩解他人的敵對情緒。很多人氣憤的訴說,並不一定需要得到什麼合理的解釋或補償,而是需要把自己的不滿發泄出來。這時候,傾聽遠比提供建議有用得多。如果真有解釋的必要,也要避免正面沖突,而應在對方的怒氣緩和後再進行。
九、白領理財
【第一招】立足於工資余額管理
許多白領,每個月收入豐厚,卻總是讓工資在卡
白
上睡覺。活期儲蓄要交20%的利息稅,稅後1天1萬元才有0.15元的利息。哪怕放在貨幣基金里,一天1萬元也有0.6元左右的收益,而且隨時可以取出來,唯一的不足可能是要提前2到3天贖回。每天的利息收入,日積月累,也會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第二招】多用電話和網路
白領的工作一般非常繁忙,一看到排著長隊,心裡就發怵。其實,電話和網路是很好的幫手。發工資了,打個電話或上網,把閑錢買成貨幣基金,周末要「血拚」了,周三或周四打個電話贖回,周五錢就回到自己的借記卡里,隨便消費。一些白領擔心網上理財的安全性,其實你需要注意的是盡量少在網上輸入自己的卡號和密碼。對於「網上電話理財」,資金只能在你本人的借記卡和你本人的基金賬戶之間互相轉移,而轉不出去,只要你借記卡保管好,即使有人代你網上電話贖回,錢也只回到你自己的借記卡上。而且整個電子委託過程都不需要輸入你的銀行卡號、銀行密碼,更可放心。
【第三招】給自己定規矩
白領們的另一個問題是,往往判斷很正確,「執行」卻很隨意。明明想好了到多少點位就贖回,真的到這個點位時卻往往忘記執行。或者計劃每月攢多少錢買車買房,卻總在不經意間就把薪水花掉了。這時,不妨給自己定些規矩,甚至用電腦系統來強制執行。比如,定期定額投資,每月工資一發就自動把一定的金額先扣掉買成貨幣基金,只留一些零用錢,確認要消費前再贖回一定的金額,控制自己的非理性消費。
【第四招】巧用幾張銀行卡
銀行卡收費,過去辦的卡需要清理一下。建議考慮保留3張卡。一張是工資借記卡,雖然有的宣布要收年費,但對工資卡一般都有優惠。另外,可考慮在1家股份制銀行辦一套相互連接的信用卡和借記卡。股份制銀行的卡一般都有些特別的優惠政策。而且,多數股份制銀行不收借記卡年費,信用卡年費的減免條件也非常容易達到。一些朋友每個月把工資全部放到借記卡一次,網上電話買成貨幣基金,平時消費全部用信用卡,等到還款日前一兩天再打電話贖回貨幣基金,資金到借記卡後就會自動償還信用卡的費用,等於讓銀行的錢為自己賺錢。
十、白領的心理困擾
生活中無非就是工作、情感、學習等問題,而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職場中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困擾,影響了一個人的健康心理發展。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女性白領職場中的十種心理困擾!
1.寂寞
曾有位在外企做高級管理者的女士說:「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朋友和快樂;我什麼都不怕,就是怕寂寞!」盡管生活和工作繁忙而緊張,可是一旦停止忙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從內心湧出一股渴望,渴望將生活中的煩惱、幻想和情感向人傾訴。
2.緊張症
中年職業女性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家庭的棟梁,在社會和家庭中處於承上啟下的角色。她們承受來自工作、生活的壓力較大,常常使她們處於某種緊張狀態之中。
3.心理疲勞
隨著閱歷的增長,職業女性對工作的新鮮感逐漸減少,不少人出現了莫名的疲勞感,這種來自心理的疲勞感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會削弱職業女性未來發展的競爭力。
4.目標游移
許多職業女性愛跟別人比較,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這種來自內心的干擾容易使職業女性被外界的目標所遷移。
5.自信心不足
事業發展不順利的時候,很多女性懷疑自己的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們自信心不足,過多地消耗了她們的精力和時間,減弱了她們追求成功的動力,影響了工作效率。
6.薪水缺乏症
城市中大多數女性屬工薪階層,拿國家的薪水過日子,因此也僅能維持中等生活。而耳濡目染著都市的物質文明和現代氣息,作為占絕大多數都市女性的工薪族,時常感到薪水缺乏、囊中羞澀。
7.年齡恐慌症
由年齡而產生的恐慌心理在職業女性中很普遍,這主要是因為她們可能隨時被老闆解僱,又因年過35歲而被眾多招聘信息排斥。
8.對自己認識不清
職業進展到一定階段,很多女性對自己的認識反而模糊了。有的女性會在機會面前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有的會過於追求變化,而放棄有發展前途的工作。
9.知識更新不快
信息時代需要更新更快、更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人才,而這正是許多職業女性所欠缺的。
10.觀念跟不上社會的發展
許多觀念已經漸漸被摒棄,但是一些職業女性的思維定式還停留在80年代。
十一、其他稱謂
1. 金領
金領階層是社會精英高度集中的階層,年齡在25歲至45歲之間。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經營策劃能力、專業技能和一定社會關系資源,收入年薪在15萬到40萬之間。這個階層不一定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但擁有一個公司最重要的技術和經營權。
金領階層一般是三資企業高級管理,外商駐華機構的中方代表,規模較大的民營公司的經理,國企的高層領導等。
2. 藍領
藍領內又分為:銳藍、普藍、深藍。指從事技術性體力勞動,大部分穿制服工作的工人階層。普藍和深藍就是從事體力勞動的,銳藍就是中間轉換的階層,有可能向白領轉變。深藍就是指有較強專業技術的人才,在一定領域里專業能力突出。
3. 灰領
是對某一類職業人群的稱呼,相對於「白領」和「藍領」而言,「灰領」既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水平,又具有比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員,簡單地說,就是既會動腦,又會動手的人,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們往往受過高等教育,同時腳踏實地的從實踐做起,不好高騖遠安得心下來做事往往發展潛力很大。
4.粉領
(1)粉領族﹙Pink—collarworker﹚是一個外來的生活型態類別用詞。意
、
謂著女性的上班族,很可能是傳統類型的工作職務,與男性的專業沒有重疊,與白領族也不同。粉領族在社會學者的定義上,通常是指執行次要工作的女性,例如最具代表的粉領族工作之一,就是秘書,此外,亦有資料輸入員、賣場銷售員、教書或是其他教育類的工作;其他則包括了護理、清潔等職務。在西方社會當中,將女性歸類為粉領族已可算是一種性別區分上的陳腔濫調,原因是這種分類過於不平等化,有一種加諸傳統性分工、和限制婦女有更多工作機會的爭議觀點。
(2)粉領指的是那些在家工作的自由職業者。他們可以睡個懶覺,中午吃飯不必太講究。家既是她們的棲息地又是她們的工作場所,她們憑借電腦、電話和傳真與外界聯系,對白領工作環境中很多令人緊張的人情世故知之甚少。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粉領已成了追求自我心理滿足和自由創業女性的心儀職業,而現代科技也為催生孵育粉領創造了條件。粉領多出自「食腦」階層,大多從事自由撰稿、廣告設計、網頁設計、工藝品設計、產品營銷、進出口貿易、媒體、管理、咨詢服務等工作,她們的出現使就業方式更豐富化、樂趣化和個性化了。
5. 綠領
綠領是指從事環境衛生、環境保護、農業科研、護林綠化等行業以及那些喜歡把戶外、山野作為夢想的人們。綠領們雖然寄情於山水之間,但要享受頂級綠領生活,就要具備一些藍領的體魄、白領的知識,這樣,綠領們才能通過藍天、白雲和金色陽光創造出綠色的生活。
6. 黑領
黑領(Blackcollar)是對就職於我國政府部門或國有壟斷企業,且具有較高經濟和政治地位的人的稱謂。他們在經濟上的特點是能夠分享來自於公職權力或者壟斷企業的壟斷力量的經濟利益。黑領子女的就業常常依靠其父輩的能量,這使得黑領身份在某種
具有世襲的特點。
另一解釋,泛指公檢法工銀稅企事業中不住尋常屋、不坐尋常車、不理尋常人、不給尋常臉、不辦尋常事、不吸尋常煙、不吃尋常飯、不飲尋常酒、不睡尋常女、不出尋常差、不報尋常銷、不拿尋常錢、不違尋常紀、不犯尋常法、不激尋常怒、不入尋常院、不願尋常死、不走尋常路之要人。
資料來源、
網路:http://ke..com/link?url=1chWq-URI2andsnck2RcToaHP0cZDN1rB82-S
㈥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提出著名術語是什麼
賴特·米爾斯(Charles Wright Mills),美國社會學家,文化批判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於1916年8月28日,卒於1962年3月20日。曾在威斯康星大學師從H.格斯和H.貝克爾,1941年獲博士學位。長期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直至逝世。主要譯著和著作有:《韋伯社會學文選》(與格斯合譯,1946年)、《性格與社會結構》(與格斯合著,1953年)、《白領:美國中產階級》(1951年)、《權力精英》(1956年)和《社會學的想像力》(1959年)等
㈦ 米爾斯白領制服是非賣的嗎
不是非賣的。永久米爾斯白領制服 2人以上參加的比賽獲得第一名,經驗+15%
㈧ 什麼叫白領,什麼叫藍領
白領是指有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的人士,是西方社會對企業中不需做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人員的通稱,又稱白領階層,與藍領對應,白領一般都有穩定收入。
藍領是一個西方傳來的生活型態定義,這個概念是在美國五十年代提出的,即美國進入信息化時提出的。
白領一詞最早是從1928年啟用的,當時是代表非體力勞動的工作者,如公務員、教職人員等,是與藍領族互作為對比的族群。
「藍領職工」一詞出現較晚,始見於40年代,被稱為白領的相對一族,指的是一切以技術含量低的重復性體力勞動和低技術含量的辦公室人員為主的工資收入者,如一般工礦工人、農業工人、建築工人、碼頭工人、銷售等。
(8)米爾斯白領制服擴展閱讀:
最先在世界上叫響白領,是美國已故學者米爾斯。1951年,他出版的第一部成名作就叫《白領》。他根據戰後歐美社會結構的變化,宣告:一個新生的中產階級已經悄然降臨世界,其突出象徵便是「白領」(WhiteCollar)。
針對現階段物價不斷上漲,"白領"一詞在今天也有了另外一個意思。發了薪水,交了房租、水電煤氣費,買了油、米和泡麵,摸摸口袋剩下的錢,感嘆一聲:唉,這月工資又"白領"了!
在營銷領域,「白領」更是具有特別有趣的意思:免費體驗、免費試用,不用花錢所得到的物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領
網路-藍領
㈨ 白領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是西方社會對企業中不需做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人員的通稱,又稱白領階層。
讀音:bái lǐng
解析:白領一指有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的人士,與藍領對應,白領一般都有穩定收入,二指從事腦力勞動的職員,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政府公務人員等,他們工作時多穿白色襯衫。
出處:最先在世界上叫響白領,是美國已故學者米爾斯。1951年,他出版的第一部成名作就叫《白領》。他根據戰後歐美社會結構的變化,宣告:一個新生的中產階級已經悄然降臨世界,其突出象徵便是「白領」(WhiteCollar)。
(9)米爾斯白領制服擴展閱讀
金領
金領是社會對這些人的知識結構、公關能力、團隊協調能力、管理經營能力、社會關系資源等綜合素質的認可。一般認為,金領,不僅是頂尖的管理高手,而且擁有決定白領命運的經營權。
他們的年齡一般在40歲以上,很多人在985、211等著名學府學習並獲得學位,憑借自己精深的專業知識、優秀素質和對生活的感悟力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認可。"金領"階層一般是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某一行業有所建樹的資深人士,收入一般也比較可觀。
金領階層一般是三資企業高級管理,外商駐華機構的中方代表,規模較大的民營公司的經理,國企的高層領導等。
金領階層能有地位,靠的不僅僅是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從業經驗也是他們擁有今天這樣職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剛畢業的大學生,哪怕是MBA的畢業生一般也只能做個白領,而不可能做個金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