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校服。
挺LZ.
LZ真是我的知音啊,
讓我們穿這種校服就相當於一個思想古板、守舊的人穿 hip-pop 一樣.
我們這不穿還停課呢,
而且校服質量超爛的,款式超傻得,
中國思想問題,總說我們青春期還不懂事什麼的,
那他們呢,誰規定的他們就要決定我們青少年的東西了?
那校服根本就不適合我們青少年,
況且我們現在就應該有自己的意見,和學校一起來決定,不是很好嗎 ?
學校憑什麼決定一切啊,
非要我們按著大人的思想.
青春期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不是讓他們來安排的.
既然有青春期這個過程,就應該由我們自己來安排,應該滿足青春期的需要,
憑什麼青春期就要那麼守舊,古板呢?憑什麼讓我們失去關於青春期的重要元素呢?
那還叫青春期嗎 . ?
⑵ 中國校服有什麼特點
首先中國學生校服多數以運動服為主,少數的貴族或私立學校已更新為西式制服。受毒校服事件的影響,很多學校正在不斷改進校服的款式和質量。一些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將校服的款式更新為西式或日韓風格的校服。
其次中國學生校服是學校的主流色彩,中國的學生校服設計不僅要符合現代校園整體文化氛圍,還要符合學生們的要求。所以中國學生校服沒有過分華麗和繁瑣的裝飾物比較簡簡潔統一。設計時充分考慮校服的實用性和美觀性。
最後中國學生校服除節假日基本上是天天穿,在周一星期日不僅要穿校服,少先隊員還要佩戴紅領巾。力求達到統一。塑造的是整個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培養了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
⑶ 中國校服的由來
【中國校服發展史】
中國一百年校服的變化(19張)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由滿漢服裝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這時也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咯,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鏘、鏘~~~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對於校服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校服將會變得怎樣也不好下結論,我們也不妨試目以待。
網路「校服」,更多在http://ke..com/view/1118095.htm?wtp=pic
祝好運。
⑷ 以中國校服之我見寫議論文
校服[1] (xiàofú)是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中小學學生普遍穿著。 校服最早起源於歐洲。學校為了規范管理,統一的著裝。一般在學校的重大活動中會要求學生統一著裝,一般學校校服有該校校徽,也直接影響到學校形象。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夠展現學生精神抖擻、活力飛揚的一面,也是學生青春時代的專屬標志。
校服,在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是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炫耀,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2]
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
感。校服制的實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份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一種象徵的意義。校服還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對於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出現都有積極意義。校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家長對服裝的投入。此外,校服也存在著許多的主要缺點,比如不利於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校服的質量不佳,容易掉色發霉,尺寸並不適合所有人,不方便補訂等等。
⑸ 中國的校服能用哪個四字成語來形容
中國的校服能用「朴實無華」來形容。
⑹ 哪位大神有 中國校服歷史的詳細資料~~~跪求。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1930年.制服式校服依然受歡迎;充滿青春活力的學生時代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名校女生是當時的時尚。由滿漢服裝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這時也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四十年代郊遊的護校女生。看來那時旗袍還是她們的最愛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五十年代沒什麼特定的校服,通常是入了隊的學生穿白襯衫,男生藍褲子女生藍裙子,看上去很整齊。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
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咯,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面口袋校服一統天下
絕對的校服過渡階段。各省各市眾多的小、初中、高中的同學們都裹在寬大的運動服里度過了6年,非常精神的運動服,作為少男少女的「校服」,卻也真是讓人提不起精神;於是學生的反抗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⑺ 中國校服
確實,看了其它的校服,簡直汗顏。
但是對學校來說,校服只能這樣了,這是學校的財政主線,只有這種質量的衣服才能保證賺錢,貴了他根本不會買。
而且衣服賣的就是創意和美感,漂亮的校服很貴,學校不會買。
校服也是拿給那群道貌岸然的領導看的,你穿的像日本那樣,即使他喜歡,嘴上也會批評的,學校劃不來。
⑻ 這是什麼意思有關中國校服的
應該近年的新聞吧,好像某學校的校長把學生給強奸了,這個事情給校長這個形象大打折扣。而中國的校服與鄰國日韓相比,國內的校服過於「保守」,從而形成的「誘惑力」完全不及日韓等國,所以間接的使「校長」的咸豬手伸向國內的學生們幾率降低。所以說「我們的校服是為了防校長!」
其實這句話重點是調侃國內大部分的校服太丑。
⑼ 中國的校服
各個學校設計不同啊,像我們這里有幾家中專院校,還有幾所高中,校服挺不錯的。
主要還是意識形態問題,意識差異導致服裝風格差異嘛~
⑽ 中國校服大多以寬松舒適為主,校服曾經帶給過你哪些美好的回憶
中國的校服大多與寬松舒適為主,這才更加符合學生的青春氣息和精神面貌,學生時代,我們總是嫌棄自己的校服不夠漂亮不夠洋氣,但不可否認,校服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回憶,校服曾經帶給過你哪些美好的回憶呢?
還記得在畢業的那天,同學們都在瘋狂的拍照留念,希望能夠給自己這三年的青春留下一些能夠保留終身的東西,而在我們班掀起了一場校服的狂歡,很多同學都拿著自己穿了三年的校服,在班裡到處傳說,希望班上的每一個同學都能在校服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那個時候寫滿名字的校服,對我們來說,充滿著特殊的意義,是青春獨一無二的回憶。現在已經畢業多年,有一天在大街上偶然看到了一個穿著我們當年獨一無二的校服的人,還是感到無比親切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