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制服掛穗怎麼掛

制服掛穗怎麼掛

發布時間:2025-04-28 15:33:39

『壹』 給我說說奧匈帝國軍隊在一戰中有多廢...

一直以來,對一戰的研究不如對二戰的研究那麼火熱,而在一戰研究中,也主要偏重於德英法俄美等國,對於自始至終,參與了戰爭,其王儲被暗殺事件更是戰爭導火索的中歐強國奧匈帝國,中文論述不是很多,筆者不才,試圖盡自己努力,彌補一二。

所謂「奧匈帝國」,實質上是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對於現代民族Z義興起的一種無奈的讓步而已。在中世紀,民族感不強的時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統治著一大堆領地,從萊茵河畔直到西烏克蘭,皇室用一大串諸如「國王,親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領主稱號,統轄這片廣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著的民族各異的臣民們。虧雹殲這種中世紀的統治結構,甚至在17世紀就已經不合時宜了,法,英,普等單一民族君主國的興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拿破崙戰爭期間,皇室失去了一直裝點門面的神聖羅馬帝國皇位,不得不改稱奧地利皇帝,然而,到了19世紀60年代,連奧地利帝國也要維持不下去了,隨著帝國在義大利對法國和在波希米亞對普魯士的接連兩次戰敗,一度被壓制的民族JF運動又再度洶涌澎湃起來,皇室為了拉攏自特蕾莎女皇時銷沖代就一直效忠皇室的匈牙利貴族,不得不於1867年授予匈牙利自治權,這就是所謂「奧匈二元制君主國」的由來,簡稱「奧匈帝國」,其正式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斯蒂芬的王冠領地」,這依然是一個中世紀與近代的混合體系,所以,筆者倒是認為,所謂「二元君主國」,雖然一般而言,是指奧,匈兩個地理部分而構成共主聯盟的地理和行政上的意義,然而從深層次來說,更是對奧匈帝國這種中世紀政治結構和現代政治結構的混合情況的極為契合地描述。
實質上,隨著薩多瓦的戰敗,帝國恢復在德意志區域的影響力的希望化為肆腔泡影之後,帝國開始努力向東南巴爾干方面擴展影響力,企圖攫取土耳其退出東歐後的留下的以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前土耳其佔領地區,這就使得帝國和其幾個世紀以來的親密盟友,以斯拉夫人保護者和老大哥自詡的俄國反目成仇,不得不把自己綁到德國的戰車上,來對抗強大的沙皇。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M的展開,帝國在19世紀的最後30年中出現了迴光返照,以致到了戰前,帝國居然依靠著廣闊的領土(歐洲第二),龐大的人口(5200萬,歐洲第三)和不弱的工業實力(特別是軍事工業),顯得似乎還是歐洲乃至世界列強之一。正是這種幻覺,還有對德國保證的堅信,使帝國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戰爭中,然後被戰爭擊得粉碎。
帝國的軍事官僚隊伍並不缺乏人才,薩多瓦的戰敗,反倒使帝國迅速吸收了其原來的敵人,現在的盟友――德國的經驗,建立了自己的總參謀部和大規模動員體系。
反映到具體軍事部署上,則是將原來作為後備軍使用的「地方防衛軍」(Landwehr)升格到正規軍的位置,而由於該升格是和匈牙利自治同時開始的,所以,匈牙利得以被允許建立自己的「地方防衛軍」(Honvéd)。

因此,到了戰前,帝國陸軍就由如下三部分部隊構成:

帝國國防軍(„Bewaffnete Macht「 或 „Wehrmacht「)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Kaiserlich Königliche Landwehr,這里的皇,是指奧地利皇帝,王,指的是波希米亞國王,然而波希米亞僅有王國之名,卻沒有如匈牙利一般的自治權),這是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又稱內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雖然被稱為地方防衛軍,然而卻具備野戰能力,只是根據法律規定,其部署和作戰有一定地域限制,不像帝國國防軍可以在帝國任意區域部署和作戰。
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Honvéd),其使命和性質與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一樣,是帝國的匈牙利部分(外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也屬於正規野戰部隊。
在軍事行政管理方面,帝國國防軍由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直接統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由同樣設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地方防衛部管轄,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由設在佩斯港(現在布達佩斯的一部分,港口區域)的匈牙利地方防衛部管轄,而這兩個地方防衛部,共同統於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
在軍令指揮體系方面,由這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帝國陸軍,由維也納的帝國總參謀部指揮。
從軍政和軍令向上引出的兩條線,共同指向一個人:理論上的帝國軍隊最高統帥: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
然而實質上,由於帝國已經立憲,君主對帝國戰爭部長的影響力已經不如帝國宰相,更由於君主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已經垂垂老矣,軍令指揮權實質上是由總參謀長在行使,在戰爭初期災難性的慘敗之後,軍令指揮權又落到了德國顧問手中,這種情況,在老皇帝駕崩後有所改變,繼位的皇帝卡爾一世年富力強,又是頗有經驗和成就的野戰軍官,這使他拿回了部分軍令指揮權。
帝國戰爭部部長在理論上高於帝國總參謀長,其屬下除了總參謀長外,還包含個兵種總監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帝國軍官團團長(榮譽性職務,榮譽上的全國軍官之首),軍事建築總工程師,軍醫委員會(注意其主任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不是一個職務,該委員會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部也不是一個部門),戰地宗教軍官總監,軍事技術委員會以及各行政性部門。雖然是內閣部門,然而帝國戰爭部長卻必須是現役軍人。
帝國戰爭部將帝國劃分為數個軍管區,每個軍管區一般駐扎或者預計總動員後將建立一個轄數個師和輔助部隊的作戰軍,軍管區司令由該軍軍長兼任,軍管區司令部由四部分組成:
軍事部:由軍參謀長擔任主任,負責軍事事務。
軍事建築部:負責軍事建築事務。
經理部:負責後勤和軍事經濟事務。
輔助部隊部:包含軍炮兵旅長,軍法處長,戰地救護主任,軍事宗教事務委員會(由於帝國各民族信仰極為龐雜,因此各教會和教派都有自己的隨軍神職人員,包括隨軍牧師,隨軍拉比,隨軍依瑪姆,當然由於帝國沒有信奉佛教的民族,所有沒有設立隨軍和尚。)

帝國陸軍作戰部隊(包含步兵,騎兵和炮兵部隊)的基本單位是團。
帝國國防軍的作戰團按照其作戰指揮語言的不同,分為奧地利(德意志)團和匈牙利團兩種。
這種粗疏的劃分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帝國M族眾多,語言混雜,一個軍官不可能通曉帝國所有20餘種語言(據說只有皇帝一人能夠說全這些語言,不愧為帝國統一象徵和聯結紐帶呀)。於是,只要是從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征來的士兵,一概分入使用德語為指揮語言的奧地利團,而不管他是否是波希米亞人或者義大利人;從帝國匈牙利部分征來的兵一概分入使用匈牙利語為指揮語言的匈牙利團,而不管他是否是羅馬尼亞人,波蘭人,克羅埃西亞人或者斯洛維尼亞人。這種情況到總動員後更加惡化,大批操各種語言的農民被填入軍隊中,發展到最後,甚至到了連排長也無法讓他所搜羅來的那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人全部聽懂他發令的地步,整個基層作戰指揮趨於瓦解,整個帝國國防軍,預期中的帝國主力部隊變成了一頭患有神經末梢麻痹絕症的龐大怪獸,根本無法正常運轉,更遑論作戰了。
這種情況在地方防衛部隊中反而要好得多,這些部隊士兵大多來自本鄉本土,下級指揮官就是當地人,語言問題不嚴重,因此到了戰爭後期,地方防衛軍的戰績明顯好於帝國國防軍。戰爭後期,估計是吸取了這種經驗,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又被劃分為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和王家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地方防衛軍。其實,早在1868年,根據適用於克羅埃西亞的「小平權法案」(相對於適用於匈牙利的「大平權法案」,根據該法案匈牙利取得了和奧地利同等的地位),克羅埃西亞語就已經成為匈牙利地方防衛軍中的克羅埃西亞單位的指揮和勤務語言。

由於戰績不佳,再加經戰爭檢驗顯得不合時宜,不符合實戰需要,到了1915年,帝國戰爭部取消了所有部隊的歷史性榮譽稱號和附屬標志,直接按照編號來稱呼部隊。

和地方防衛軍不同,帝國國防軍的各團經常調換駐地,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國防軍士兵和當地居民建立過於深厚的友好關系,使得發生叛亂的時候無法放手Z壓這一政治考慮,這也是由帝國國防軍的角色決定的,和地方防衛軍不同,它是直屬於皇帝的機動性打擊力量,這一點,在總動員前更加明顯,由出生於效忠哈布斯堡皇室的貴族的軍官們和基本上出生於同樣效忠皇室的下級公務員家庭的士官們指揮的帝國國防軍,不僅僅是威懾民變的力量,根據從來沒有公開表述但是私下心照不宣的官方看法,它更是威懾作為其補充力量使用的地方防衛軍的力量,特別是那些處於不穩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這些部隊由心懷不滿的當地人組成,由具有分離Z義傾向的鄉紳們指揮,被看作是對於帝國政F的一種超過民變的威脅,因為他們擁有組織和武器,而且是合法的。
這也是奧匈帝國這種中世紀體制應付現代民族國家間戰爭的一種無奈的折中反應。和中世紀的皇家雇傭兵戰爭不同,現代民族國家間的戰爭要求動員大批國M參戰,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不建立自己的動員體制,奧匈帝國將被敵人潮水般涌來的服普遍義務兵役的部隊人海所淹沒,所以必須建立自己的動員體制,建立自己的後備和預備部隊,可是,這些部隊的忠誠卻由於沒有民族認同感的維系而十分脆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動員淹沒的是帝國國防軍而不是被認為不穩,被視為威脅的地方防衛軍。總動員令下達後,大批的帝國臣民們被補充進帝國國防軍,使帝國國防軍從30萬膨脹到近200萬,然而結果卻是災難性的,那些由於長期培養而效忠皇室的貴族軍官和下級士官以及常備軍士兵被動員部隊的人海所淹沒,成為孤島,大量飽含著來自具有分離情緒的民族的士兵的部隊迅速喪失戰鬥力,拒戰,投降和嘩變稱為家常便飯,只有那些由來自上下奧地利地區和匈牙利馬扎爾地區的士兵組成和補充的部隊才具備水準之上的戰鬥力,其他部隊不嘩變就是謝天謝地了。
與帝國國防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方防衛軍,這些為了保衛本鄉本土而戰的部隊經常死戰到底,成為戰爭後期帝國陸軍的支柱,其代表就是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他們是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一部分,是蒂羅爾(奧-意)邊境地區的地方部隊,在戰前僅有四個團建制,在義大利對奧宣戰後的邊境戰役中,這只小部隊堅守奧意邊境,遲滯義大利著名的阿爾卑斯山地步兵和龐大得和自己不成比例(150:1)的義大利主力部隊的進攻,為奧匈大部隊和德國援兵南調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如若不然,奧匈在1915年就崩潰了,因此,卡爾一世繼位後,賜予蒂羅爾射手部隊「皇家射手部隊」榮譽稱號。
然而地方防衛軍畢竟不是帝國主力部隊,對其部署和使用頗多法律限制,例如上述的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就被蒂羅爾州議會明確限定只能參加保衛蒂羅爾或者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斗,因此在後來對義大利的進攻作戰中,該部隊一度袖手旁觀,直到帝國戰爭部曲解引申了法律條文,宣稱對義大利的進攻作戰是屬於「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斗」,才得以調動其參戰。
由此可見,雖然地方防衛軍具有較強的戰鬥力,卻只能進行防禦作戰,或者小縱深的進攻作戰。

奧匈帝國的動員和整補體制和德國不同,它沒有設立和每個團同一編號的補充團來負責該團的兵力補充,而是採用了以預備軍,補充營,補充區和「地方後備隊」四者相結合的復雜體制。
奧匈兵役法規定,所有身體健康的男性青年必須服普遍義務兵役,年滿21周歲的健康男性經由徵兵局挑選和分配,在帝國國防軍部隊服現役3年,然後在預備軍中服預備役7年,然後在地方防衛軍中再服現役2年,或者在地方防衛軍中服為期10年的「替代性預備役」(每年服役數星期)。在帝國國防軍中服現役期滿的士兵可以繼續服為期一年的志願兵役,服志願兵役期間有工資和入讀隨營初等軍校的機會,技術部隊和海軍鼓勵服志願兵役。其他所有未被征入國防軍,預備軍和地方防衛軍的年滿19周歲,不滿43周歲的男子,必須在地方後備隊服後備役。
和德國的地方防衛軍是預備役不同,奧匈的地方防衛軍是現役。
奧匈動員計劃是,動員令下達後,在預備軍中服預備役的男子立即轉入帝國國防軍現役,服地方防衛軍替代性預備役的士兵轉入地方防衛軍現役,地方後備隊的後備人員則集中訓練,負責整補戰時兵力損失。
動員期間,奧匈帝國國防軍建立的新部隊較少,主要是使用預備軍人員填充各現有部隊,主要是各部隊不滿員部分和某些團下屬的補充營。該營擁有全部軍官,大部分士官和少量士兵,動員令下達後的兵力展開期,該營被用預備軍人員填滿後,大部分跟隨該團作戰,少部分則編成新團。每個團將補充營填滿投入戰斗後,立刻建立新的補充營,用來接收和訓練後方補充來的新兵,這些動員後新建的補充營留駐團的原駐地,由其團所屬的補充區所屬的地方後備隊人員進行補充,通常是完成訓練後立刻成建制加入原所屬團作戰並且再建立新的補充營,戰時最高記錄是有一個帝國國防軍的匈牙利團使用過20個補充營,如果算上它在動員前所擁有的4個營的話,再假設該團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擁有4個營(就算滿員),則該團也整個打光過5次了,這說明奧匈軍隊的戰損之巨大簡直不可思議。

戰前,奧匈的帝國國防軍總共擁有步兵部隊如下:
62個奧地利步兵團
40個匈牙利步兵團
4個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步兵團(1908年帝國新吞並的地區,為了這個地區,賠上了王儲,甚至整個帝國)
28個戰地獵兵營(什麼是戰地獵兵以後介紹)
1個波黑戰地獵兵營
4個蒂羅爾獵兵團(注意,這是屬於帝國國防軍的部隊,和上文提到過的,屬於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蒂羅爾射手部隊不是一支部隊)。
具體步兵團的建制如下:
團部,4個野戰步兵營,16個野戰步兵連。
團部:
一名上校擔任團長,一名校級軍官擔任參謀長,3到5名尉官擔任參謀,一名副團長,一名團工兵主任,一名團主計官,四名主計官助手,一名團軍需官,一名團修械主任,一名團營房管理主任,一名團軍樂隊長,一名團軍醫主任,四名高級軍醫,一名團部軍士長,四名團部勤務下士。
四名營長(中校或少校),四名副營長,一名團神職軍官及其助手,號手,5名一等兵,30名列兵,兩名學兵。
團部一共:21名軍官,73名士官和士兵。
16個連長都是上尉,同時每連都有一個連軍士長,副連長通常是中尉或少尉,排長是准尉。
除去團部的兵力,一共是:64名軍官,2488名士官和士兵。
團的補充營建制如下:
1名少校營長,2名補充區徵兵官,1名高級軍醫,一名主計官,3名中士級主計官助手,1名軍需官,1名營參謀長,4名中尉(未來的連長),4名中士(未來的連軍士長),以及12名士兵(都是老兵,作用是訓練新兵)。
中尉以上的步兵軍官配發軍刀,軍刀長82厘米,雙面開血槽,單面開鋒,用於指揮發令,也可以用於近身搏鬥。主計官,參謀長和團軍樂隊長配發禮儀性M1863式軍刀,不開鋒,長65.8厘米,不能用來搏鬥。
工兵官,號手和司機等配發M1862式工兵刀。
士兵中的神槍手和神槍軍官可以佩戴「射手標志」。
各團都擁有自己的團旗,作為本團的標志。

和步兵部隊一樣,奧匈帝國的炮兵部隊也分屬於三支軍隊,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和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
其中,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實力最強,下屬兵種最齊全。
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又可以劃分為:
國防軍野戰炮兵部隊
國防軍要塞炮兵部隊
國防軍山地炮兵部隊
國防軍炮兵技術支援部隊
國防軍炮兵訓練隊
其中,國防炮兵兵力如下:
42個野戰加農炮團
14個野戰榴彈炮師(營級建制)
11個乘騎炮兵師(營級)
14個重榴彈炮師(營級)
11個山地炮兵團
6個要塞炮兵團
10個獨立要塞守備炮兵營
在炮兵部隊和運輸部隊中,「師」這個編制是一個營級建制。
每個師屬野戰炮兵團都包含有一個補充營,其功能和步兵團的補充營一樣。同時每個野戰炮兵團還含有一個基幹彈葯隊,該隊僅有2名軍官9名士兵,也是一個等待在動員後使用預備役人員填充的單位。
一個擁有四個炮兵連的野戰炮兵團,總共擁有16名軍官和404名士兵。
要塞炮兵團要龐大得多,採用3營12連建制,總共54名軍官1251名士兵。
炮兵技術支援部隊,主要負責維修大炮,為炮兵構築工事,設立觀察哨,建立彈葯堆積點,提供警衛等任務,一身而兼任技術工兵,戰地工兵,偵察兵和輕步兵四任,是炮兵部隊必不可少的助手。
由於炮兵技術支援部隊是技術兵種,因此設立隨軍炮兵工程師職務,其中隨軍炮兵總工程師是少將軍銜,高級炮兵零件管理工程師是上校軍銜,
炮兵軍官和士兵都裝備左輪手槍作為自衛武器,軍官另裝備騎兵軍刀。
野戰炮兵部隊本身的警戒兵和為野戰炮兵部隊提供警戒勤務的炮兵技術支援部隊的士兵裝備不帶刺刀的步槍。
要塞炮兵的輕步兵則裝備帶刺刀的步槍。
炮兵的軍帽上帶有炮兵穗,然而這是只有和平時期才使用的裝飾性穗帶,戰爭時期,炮兵統一佩戴圓筒式軟布帶沿戰斗帽。
戰爭開始的時候,奧匈炮兵儲存了大量彈葯,但是卻只儲存了少量的備用大炮,根據不知道哪個蠢人提出的理論,大炮在未來的戰爭中不會有太大的損失的,更糟糕的是,奧匈最大的兵工廠,斯科達兵工廠雖然產能還有富裕,卻沒有儲存原材料,結果戰爭開始後,由於英國海軍的封鎖,兵工廠生產大炮的原材料迅速耗盡。接下來,奧匈炮兵在俄羅斯和巴爾乾的戰爭中遭到了巨大的損失,這使得奧匈炮兵的大炮到1915年義大利參戰的時候近乎枯竭,以致於幾乎不能在義大利前線上部署一門大炮的地步。帝國戰爭部瘋狂地搜羅一切還能打響的重火器來裝備它的炮兵部隊,那些沒有制退復位器的老式火炮被重新下發到部隊,甚至一門1861年生產的65毫米銅制山地加農炮也被拉到了前線。近300名俄羅斯戰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門炮拉上了海拔3905米的阿爾卑斯山Ortler峰。
要塞炮兵的處境要好的多,擁有要塞保護的要塞炮兵損失不大,以帝國國防軍第1要塞炮兵團為例,該團的第1營擁有2門305毫米重迫擊炮和2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三個炮兵營各擁有1門240毫米重迫擊炮和3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還擁有一個營的步兵部隊,這些部隊到1915年秋還建制完整。
第2要塞炮兵團則在1915年補充了一個補充營,該營擁有一門恐怖的420毫米榴彈炮,這是德國援助的。
1918年,所有要塞炮兵團又改編成重炮團。
奧匈軍的火炮技術標准如下:
加農炮:40至60倍身管,水平噴焰長度達到炮長的百分之10
重迫擊炮:6至10倍身管,垂直噴焰達炮高百分之70
榴彈炮:10至16倍身管。
型號:
M61加農炮,120毫米口徑,M61加農炮,150毫米口徑,M95加農炮,180毫米口徑。150毫米口徑迫擊炮M78,150毫米口徑迫擊炮M80,150毫米口徑裝甲迫擊炮M80,90毫米口徑加農炮M75和M75/96,8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P,15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和M99,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9F和M99B,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5和M6F,100毫米口徑突擊榴彈炮M9,240毫米口徑重迫擊炮M98和M98/07,305毫米口徑重迫擊炮M11,38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M16,350毫米口徑海軍炮L/45M15,42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 M14。
奧匈帝國的騎兵部隊也是分別隸屬帝國國防軍,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騎兵團分為三種:驃騎兵,槍騎兵,龍騎兵,然而實質上,到了開戰的時候,這三種騎兵的武器裝備根本就沒有區別,這些名字上的區別僅僅是一種歷史遺跡而已,就如同帝國本身就是歷史遺跡一般。
帝國國防軍擁有16個驃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士兵都是來自帝國的匈牙利部分,然而,卻並不都是匈牙利人,還包含克羅埃西亞人,羅馬尼亞人和斯洛伐克人。
驃騎兵團標准建制為2營6中隊,全團軍官27人,士官和士兵925人,乘騎馬950匹,挽馬16匹。
到了1916年,由於戰馬的奇缺,所有驃騎兵團改為「驃騎兵射手團」,實質上就是步兵團。
驃騎兵戴硬制圓筒形狀軍帽,下大上小,帽筒中部掛穗帶,帽頂部帶有沖天穗,硬質帽檐。
驃騎兵制服稱為「阿提拉」制服,據說是為了紀念匈牙利人偉大的祖先阿提拉(匈牙利人是否是匈人後裔還有爭論),它的著名特點就是制服的前胸帶有5排左右對稱的扣子,扣子之間用長穗帶呈蝴蝶狀纏繞。
各團以制服顏色,軍帽沖天穗顏色和制服扣子穗帶顏色互相區別,後面詳細介紹到團的時候再分別介紹。
驃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驃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擁有10個槍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槍騎兵都是從奧屬波蘭地區徵募來的,其編制和驃騎兵團已經完全沒有任何不同之處。
槍騎兵戴頂部帶有一個小的波蘭四角帽圖形裝飾的頭盔,制服正面帶有一大塊傳統的槍騎兵制服飾布,飾布呈梯形,起於兩肩,收於腰部,飾布顏色各團不同。一直到現在,英軍中的槍騎兵團盡管已經改作步兵或者機械化步兵團,然而在閱兵的時候仍然穿這種制服。
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擁有15個龍騎兵團,全部是從上下奧地利區域和波希米亞地區招募,龍騎兵團的編制同驃騎兵和槍騎兵。
龍騎兵頭盔的頂飾同古希臘頭盔,是一種拱橋狀飾物,但是一般不帶有流蘇。
龍騎兵的制服和步兵制服一樣,但是佩戴本團識別標志。
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所屬的共41個騎兵團,在戰時全部集中編成騎兵旅和騎兵師使用,這和地方防衛軍所屬的騎兵團不同,地方防衛軍所屬騎兵團都被分拆到步兵師去當師屬騎兵使用。

與制服掛穗怎麼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牌子的男針織衫好 瀏覽:626
兒童制服棉襖裁剪圖 瀏覽:661
碎花裙女裝冬搭配圖片 瀏覽:934
棉睡衣什麼材質的好 瀏覽:423
風衣面料怎麼去油漬 瀏覽:764
軍綠配什麼顏色衣 瀏覽:531
制服掛穗怎麼掛 瀏覽:361
胖妹子穿黃色裙子怎麼樣 瀏覽:20
玫瑰風情的褲子 瀏覽:352
牛仔外套棉風衣款 瀏覽:731
長款豆綠色羽絨服搭配 瀏覽:57
雪中飛羽絨服快手砍價視頻 瀏覽:374
女式夏季時尚襯衫 瀏覽:90
衣拉拉童裝加盟費多少度 瀏覽:527
機織衣新花型圖案設計 瀏覽:226
灰色上衣紫色褲子好看 瀏覽:906
古絲路旗袍 瀏覽:367
淘寶怎麼分辨羽絨服和棉服 瀏覽:114
燈芯絨黑色闊腿褲搭配外套 瀏覽:52
黑色牛仔褲適合什麼顏色的上衣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