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的力氣有可能比牛大嗎
人是可以把牛扳倒的,訣竅是在牛的側面抓住牛的雙角然後將牛頭往自己這邊擰過來,這類似於武術中的擒拿,牛會本能地避免自己的脖子被擰斷,所以就跟著倒了。這種招法一個1.80m左右的粗壯漢子對付一般中等體型的牛或者小牛(牛的肩高在1.40m以下,體重在200kg之內)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對付肩高在1.40以上的牛那就費勁了,主要是牛的肩膀太高人的手要抓住牛角就不舒服,就不好發力擰牛頭。美國騎牛比賽中的那些脾氣暴躁,肩高1.60以上的大公牛基本上不可能被人徒手制服的。
人如果和美國電影里的那種成年公牛正面對抗的話力量上是絕對比不過牛的,牛的大骨頭又粗又沉,骨壁奇厚,尤其是牛膝骨。我聽我老爸說必須用錘頭砸才能敲開,一般殺豬宰羊的屠宰刀根本對其造成不了什麼傷害。這么重這么結實的骨頭沒有強大的肌肉群是很難驅動的。樓上說的打死牛的故事也是有可能的,但那是用技術擊打牛的要害部位而非正面的蠻力對抗把牛幹掉的。
體重在200公斤以內的中小體型的牛可以比較容易地被人徒手制服,你可以看看美國電影城市鄉巴佬(又名「城市滑頭」,不錯的勵志電影)里大約開始後28分鍾左右有牛仔徒手制服牛的鏡頭。但是體重200公斤以上的牛,就不好說了。騎牛比賽中的牛體重都在400公斤以上,而且動作非常敏捷,能在體重400kg以上的情況下保持敏捷的動作,你想想這得有多強大的肌肉才能帶動。能夠徒手把牛制服的人除了力量必須大意外還得有敏捷的身手和熟練的技巧。
樓主既然執意要徒手鬥牛的真人真事,我從網上摘了一些,我認為可信度比較高的(有的為了鬥牛者的安全就牽了牛鼻子)。
1、「為了測試自身的力量和宣揚其提倡的實戰空手道,大山於1950年開始,分別與五十二頭公牛交戰,結果三頭當場死亡,有四十九頭公牛的牛角被其以空手道手刀徒手砍掉。」——這是日本空手道大師大山倍達的真人真事
2、http://www.in-kungfu.cn/txwl/view-4880.html這個鏈接里的第二部分描述的是中國的「嘉興鬥牛」活動,是力量與技巧結合;
3、就是我給你推薦的那個美國電影《城市滑頭》裡面有真實的人把牛扳倒鏡頭,在開始後28分鍾左右;
4、http://www.cnjxol.com/oldepaper/nhwb/content/2006-10/02/content_217146.htm這個鏈接裡面也是描述中國武術家徒手扳倒牛的實例,還有照片。就像樓主說的,當然得使用技巧配合力量才可以;
5、阿根廷也有一種傳統的鬥牛活動,也是徒手把牛制服才算勝利。因此每年節日也有一堆人受傷。從網上只有文字資料,目前沒找到可用的圖片和視頻。
話講得多了些,樓主請見諒。
『貳』 葡萄牙的鬥牛有哪些
桑塔林位於里斯本以北80千米,是一座人口不到5萬的小城,卻以第一流的鬥牛場和第一流的鬥牛士聞名全國。每逢鬥牛季節,都有許多外國遊客特意到這里觀看鬥牛表演。
葡萄牙的鬥牛士分為三種:一種是騎鬥士,屬於職業鬥牛士,其收入往往不亞於足球運動員;一種是引逗士,在公牛上場時,引逗士拿著紅布引逗,盡量消耗公牛體力,為騎鬥士當「馬前卒」,收入低微;一種是步鬥士,即最後赤手空拳把牛制服的人,屬於不收報酬的業余愛好者。
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都以鬥牛聞名於世,但鬥牛「程式」不盡相同:西班牙鬥牛主要是騎鬥士表演,騎鬥士要一直把牛斗到奄奄待斃,跌倒在地為止;葡萄牙鬥牛則增加了步鬥士的表演,騎鬥士把公牛的體力消耗一陣之後,步鬥士躍入場內,徒手使牛「臣服」。相比之下,葡萄牙鬥牛更富驚險性,也更能顯示人的機智和勇敢。
下午4點,鬥牛開始。三位穿古代騎士服裝,身跨駿馬的騎鬥士在一片喝采聲和樂曲聲中並轡躍入鋪滿細沙的鬥牛場。三匹駿馬先後以慢步、小跳步、正步走向指揮台。三匹馬在指揮台前同時「立正」,騎鬥士摘下帶羽毛的帽子向指揮致敬。接著,三匹馬以側身小跳步繞場一周,騎士面向觀眾,接受觀眾的歡呼和喝彩,然後退場。
這一儀式結束後,一名騎鬥士再次躍入場內,馳向指揮台,向指揮致意。接著,他在場內恣意馳騁,使馬熟悉場地。一旦他認為准備就緒,便摘掉帽子,舉到空中。指揮隨即示意號手吹號,表演開始了。
低沉的號聲剛落,鬥牛場邊的棚門打開,一頭黑色公牛猶如脫弦之箭,沖進場內。它膘肥體壯,足有七八百斤,彷彿一輛開足馬力的重型坦克。由於驟然從黑暗的「牢房」中來到陽光刺目的露天場地,它似乎不太習慣,沖到場地中央忽然停下來,愣頭愣腦地東張西望。這時,觀眾情緒頓時高漲起來。
一名引逗士拿著一塊紅布迎上前去。公牛對這一挑釁怒不可遏,拚命向紅布沖去。只見引逗士不慌不忙地將紅布朝旁一擺,公牛撲了個空。接連幾次撲空後,它牛性大發,開始亂撲亂撞起來。經過一陣以逸待勞的引逗,引逗士退到棚板後邊,讓騎鬥士出場。按照傳統習慣,迎戰的騎鬥士將右手伸到背後,接過另一騎鬥士遞來的「箭」,「箭頭」是一柄帶倒鉤的短劍,拴有鮮艷的飄帶,「箭桿」則是一根一米長的木柄,二者可以分離。
公牛面對騎馬的武士,躊躇了一會兒,似乎在判斷這個對手是何怪物。接著,它就猛的沖上去。可惜它「有勇無謀」,就在它沖到眼前的一剎那,駿馬迅速閃到一邊,騎鬥士利用這個絕好的機會,飛速將「箭頭」深深刺入公牛的肩胛,然後把「箭桿」高高舉起,以示勝利。這時,觀眾掌聲、喝彩聲和樂隊的歡樂曲調驟然響起。
公牛負傷後疼痛難忍,使勁擺動腦袋,試圖把這根肉中刺甩掉。由於「箭頭」帶有倒鉤,任憑怎麼甩也甩不掉,它惱羞成怒,又向騎鬥士沖去。
騎鬥士策馬繞場奔跑,一邊左躲右閃,一邊尋找時機,把「箭頭」連連刺入公牛肩胛。這種鬥牛,與其說是人和牛斗,不如說是馬和牛斗。與牛的倔犟、愚魯比較起來,馬顯得機智、狡猾多了。當公牛不耐煩追趕,靜待它來進攻時,它便在幾米外以左右側跳的假動作反復引逗。當這種挑釁行為弄得公牛忍無可忍,憤然沖來時,它就以閃電般的速度跳到牛的側面,給騎士創造下手的絕好機會。當牛再次負傷受辱,狂蹦亂跳時,馬卻載著騎士繞場而行,接受觀眾的喝彩,騎鬥士的精湛騎術和駿馬的聰明伶俐結合得天衣無縫,給人一種力與美的享受。
經過反復較量,公牛屢戰屢敗,肩胛上已有幾支「箭頭」,血流不止,「箭頭」上不同顏色的飄帶顯得特別醒目。
眼看公牛的體力消耗得差不多了,騎鬥士遂在熱烈的喝彩聲中退出鬥牛場,七名步鬥士隨之從棚板後面躍入場內。其中一名步鬥士兩手叉腰,昂首闊步地走向公牛,並不停地喊道:「來呀!來呀!你這蠢貨!」
葡萄牙的鬥牛
經過前面幾個回合的搏鬥,公牛已疲憊不堪,當它發現又有人挑釁時,就再次聚起力量,以它七八百斤重的軀體朝對手猛撲過去。面對發了狂的公牛,這步鬥士停下腳步,紋絲不動地站著。就在牛沖到跟前的一瞬間,只見他飛快迎上去,將胸腹貼在兩只鋒利的牛角之間,同時伸出雙臂抱住牛的脖子。公牛昂起頭來,把他猛地舉到空中,左擺右甩,試圖把他甩掉。他雖然牢牢抱住牛脖子,仍然有好幾次險些被擲出去。這時,後面的六名步鬥士撲了上去,七手八腳將牛抱住。在七個人的壓迫下,牛動彈不得,只好停止了抵抗。一人趁勢掀住尾巴,其他六人迅速離開。揪牛尾的人拽著牛原地轉幾圈,牛不再作任何反抗,這場搏鬥就算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