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京NJWZ是什麼學校的縮寫 校服有綠色條條的。。。
南京五中
『貳』 我的校園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校園生活
從小到大,校園生活就像一部多姿多彩的電影,記錄著我們的喜怒哀樂,記錄著我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這部電影,因為有你、有我、有他而變得多姿多彩。是緣分,讓我們相聚在一起。我們迎著朝陽,盡情揮灑我們的青春,讓校園生活成為了我們記憶中最美麗的篇章!
鎮一中的環境十分優美,一座座別具風格的教學樓,在翠綠欲滴的樹兒和嬌羞欲語的花兒的裝飾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機,甬路兩旁的花草樹木隨風搖曳,帶來了一屢屢花草的幽香,沁人心脾,令人陶然欲醉!漫步在這清新的校園里,在和風中接受陽光的沐浴,在細雨中接受她的溫柔洗禮,這種感覺實在是妙不可言!
清晨,我們都會騎著自行車,伴隨著冉冉升起的朝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課堂上,我們盡情地放飛我們的思想,大膽地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真地記好我們要領悟的知識與要點。課間十分鍾,同學們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跳繩,有的在校園里漫步。這一動一靜的主旋律使我們的校園生活充實而又快樂。
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我們學校還安排了許多有益的活動來拓寬學生的視野,使我們全面發展。比如,校刊的徵文比賽,讓同學們文采飛揚;舞蹈比賽,讓同學們在優美的旋律中盡情綻放青春的風采;乒乓球比賽,讓同學們既增強了體質,又增進了友誼。
最近,我們又在為即將在三賢文化廣場演出的節目而忙得熱火朝天。我們要表演的節目是詩朗誦,現在正值夏天,正是天氣炎熱的時候,老師們嗓子都快喊啞了,仍然是笑容滿面地帶領大家繼續排練,同學們更是精神百倍,雖然每天排練完以後,我們都是汗流浹背,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多麼可貴啊!
啊!美麗的校園,當我們站在國旗下敬禮;當我們站在領獎台上自信微笑的時候;當我們站在五月頌歌的合唱台上一展歌喉的時候,我們驕傲,我們自豪,鳥兒為我們加油,大樹為我們喝彩。我們在快樂中學習,我們在學習中成長。我愛這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她已經融入我的血液,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叄』 忘不了誰誰誰 作文
忘不了周總理
周總理猶如一棵參天大樹,一生無怨無悔,年年笑對風霜雨雪。在他生命的軌跡里,進取是不息的,性格是樂天的,紮根大地,身隨四季魂系蒼生的作派和品德贏得了世界公認。周總理就像「聳入雲天」的古桐,又彷彿是「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棟宇者」的杉樹,腳步隨著季節走,呼吸隨著天然行。無論是赤日炎炎,還是寒波淡淡,始終堅忍挺拔,把根伸向大地,不屈不撓,義無反顧地向最下層伸去紮下,從最下層中吸取養分,儲蓄力量,並帶動支根和須根心無旁騖地融入大地的懷抱,向大地求存圖強。
「梅開幾度見慈容,小院春秋世紀風,何慮安危臨虎穴,惟憑勇略挫妖峰」。是的,周總理從小就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他一生始終追求真理,服務人民,把全部精力和才華都獻給了中國人民和共產主義事業。盡管他逝世已三十多年,但偉人的音容笑貌猶存。人們永遠銘記周總理的豐功偉績。忘不了周總理在日本求學的生涯,在巴黎探索的蹤跡;忘不了南昌起義的槍聲,延安窯洞的燈火;忘不了黃埔軍校的周旋,西安事變中的調停;忘不了長征路上的艱難跋涉,開國大典上的庄嚴肅穆;忘不了四屆人大上的報告,萬隆會議上的慷慨陳詞;忘不了那警世的「百納衣」、「百納被」,搶修黃河大橋時甘當「纖夫」的情景;忘不了「文革」動亂中處變不驚,力挽狂瀾巧妙斡旋,砥柱中流;忘不了運籌帷幄日理萬機,邢台地震中指揮搶險救災的身影;忘不了精通六國語言、七國文字的傑出才能,收養烈士遺孤的崇高品德;忘不了破襪補、毛巾綴襯衣縫的艱苦奮斗精神,乘公交、走里弄、步民房、問家常的過細作風;忘不了「相勉以道德相交以天真相待如兄弟」的磊落胸襟。陝北一位老農說「周總理為中國人民扛了一輩子長工啊」。一位學者概括周總理精神為「死不留灰,生而無後,官而不顯,黨而不私,勞而無怨,去不留憾」,真是言簡意賅一語中的。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說:「周總理是中國自古以來,賦予愛最多而且接受愛也最多的一位人物」。詩人顧浩在瞻仰周總理紀念館後寫道:「一物一瞻一長嘆、一事一詩一禮贊、一生一代一風范」。周總理風范永存啟後代。
大樹往往是春抽綠,夏成蔭,秋結果,冬脫葉,想自己的甚少,給人的卻甚多。春天送人滿眼翠,夏天送人遮陽傘,秋天送人多彩果,冬天送人肥地糧。周總理不也正是如此嗎?周總理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寓剛於柔,寄理於情,德超於群,行高於眾,集道德、卓才、風度、魄力於一身,不愧是世紀偉人、全黨楷模。也許我們根本不可能做總理,但我們需要的是周總理的精神,不可能像周總理那樣至善至純至美,但以他為榜樣、楷模,認真做人做事卻是應該努力做到的。陝北民歌《綉金匾》唱道:「三綉周總理,人民的好總理,你一心為人民,人民熱愛你」。著名歌唱家王昆哭著唱,廣大老百姓唱著哭。周總理走了,天安門廣場留下了鋪天蓋地的詩。詩的國度用詩送別自己的總理,作為送行這才是中華民族的最高規格。「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堂堂的開國總理周恩來居然無兒無女無存款,臨終還把骨灰撒在祖國大地上江河裡,難怪在他逝世後,聯合國破例為其降半旗致衰。「歲寒永不凋,凌雪香益遠」。周總理就是活在億萬人民心中的一座豐碑,就是一株紮根大地、永不凋謝的參天大樹。
有些長,可以挑需要的取用!
『肆』 徐州市第五中學的學校地址
徐州市第五中學建於1902年,學校坐落在徐州淮海西路和平橫街22號,現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近幾年來,徐 州五中秉承「培心育人」辦學宗旨,以提高學生的素養、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進步為目的,開設了琴棋書畫、禮儀詩文、古箏、圍棋、太極扇等民族特色校本課程; 實施小班化教學、因材施教;本著融匯中外、多元辦學的理念,與日本明德中學、韓國井邑市高中結為友好學校、與韓國湖南大學聯合辦學、開通韓國留學直通車, 大力提高拓寬了學生的民族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學生升學、就業搭設更加廣闊的平台。
一、計劃招生
高中10個班450人(其中面向市區招收藝體特長生30人、面向縣區招收特長生30人、韓國留學班30人)。
初中計劃:4個班160人(面向全市招生、免收擇校費、實行小班化教學、開設雙語、琴棋書畫、禮儀詩文課)
二、優惠政策
1、縣區學生填報五中面向全市招生志願、市區學生二批次第一志願填報五中,且被錄取的考生:達一中並軌線一次性獎勵1萬元(含三年學費);達一中擇校線、三中並軌線一次性獎勵5000元(含三年學費)。以上學生全部編入縣區實驗班(培正班)。實行小班化教學、封閉管理、配備最優秀的師資力量。
2、對縣區品學兼優家庭貧困學生實行四免(被褥、住宿、校服、補課費)一補(生活補助)政策。
3、對參加該校藝體特長生專業加試合格、第二批次第一志願報考五中、成績達並軌線且被該校錄取的藝體特長生,在免除10000元擇校費基礎上每人獎勵800元,特長生成績不得低於高中最低控制分數線。
三、素質教育結碩果、百年老校譜新篇
幾年來徐州市多次統考、質檢,該校高中各年級培正班多位同學成績在全市進入前500名;高三質檢,學生成績進入前20名的學校只有一中和五中,2010年第一屆培正班高考成績斐然,二本文化上線超過90%,王曉聰(初中、高中六年均在五中就讀)以全省前50名成績錄取南京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劉恆被美國三所著名高校同時錄取。近幾年來,該校高考捷報頻傳,二本上線人數穩定在100人以上。該校初中教學成績大踏步前進,在2009年大幅進位的基礎上2010年中考再次前進了10個位次,超過多所熱點學校,進入全市優秀初中行列。
l 2009年4月江蘇省學業水平測試中,該校高二年級一次性合格率(95%)、4A人數在同類學校名列前茅。該校培正班4A率13.33%,僅次於徐州一中16.39%。
l 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彭蕊參加江蘇高考美術專業統考,獲得徐州市第一的優異成績。
l 2010年3月江蘇省學業水平測試中,該校學生各科得A率、合格率在同類學校名列前茅,培正班4A率與徐州一中持平。
l 該校有五口專業畫室,四口音樂教室,一口書法教室,常年聘請南京藝術學院、徐州師范大學教師進行專業輔導,幾年來,美術、音樂、書法等專業學生參加江蘇省高考專業統考,合格率達100%。
徐州市第五中學江蘇省三星級高中。
現在,她又以園林般的校園景緻、熱情敬業的教師隊伍、彰顯民族特色的素質教育、搶抓發展機遇,迎接立志做人、求真務實的莘莘學子。
走進徐州五中,十方俊石林立,千古豪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鐫刻其上,雋永磅礴立然成勢。左手邊,「典雅琴湖建築群」流光顯映,波光異彩。園林般的景緻、濃郁的民族風格,彰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基因。亭台樓榭、碑廊縵回、小橋流水、竹林翠杉,置身於此,爽籟發而清風生,展胸懷而動怡情;漫步其中,窺經典以反思,憶古人以察今。耳畔朗朗書聲,眼映曲水流觴。這一切都使人陶冶性情,修身養性,使人尚德啟智,明理篤行。千年文化的厚重融入百年五中,她正承繼著深邃的中華文明,在素質教育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向前!曙光播灑,鰲闕屹立,徐州五中將在新百年裡揚帆遠航,成就輝煌! 徐州五中始創於1905年。 歷經百年,五易其名。1953年,定名為江蘇省徐州市第五中學至今;2003年,轉評為省三星級普通高中。從徐州五中走出了人民音樂家馬可,人民解放軍第一任炮兵司令朱瑞將軍,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胡秀英女士等一批批優秀人才。
2011屆畢業生成績優異,先後有張天宇,張憲鵬等人進入徐州市重點高中。 《左傳》有雲:「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簡稱「三立」,說的是在道德標准、建功立業、著書立說三個層面上的成功,儒家謂之「 三不朽 」。徐州五中的「三立橋」就體現了校方寄希望於全體學生奮發向上,做有為之人的殷殷心願。徐州五中在財政上雖然不寬裕,但是為了實現「以人為本,弘揚扶困助學精神;竭力支持,培養國家棟梁之才」的教育承諾,每年都撥出專項資金獎勵那些生活困難的優秀學子。2009年共有52位學生獲得 「品學兼優獎學金」,獎金總額為77萬元。(該段摘自徐州五中官網)
徐州五中創建於一九O五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徐州市校史最長的完全中學。她的前身是一所教會學校,即私立培心書院,後易名為培心中學、培正中學等。一九五二年由人民政府接辦,命名為山東省徐州第五中學,一九五三年徐州劃歸江蘇省,又更名為徐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