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些國家的特有服飾(像日本的和服,中國的旗袍一類的)急~~~
阿拉伯國家服飾
關鍵詞:阿拉伯國家服飾,,阿拉伯國家,阿拉伯留學, 點擊:40 時間:2010-12-23 14:22
阿拉伯國傢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傳統風俗,隨著社會的前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東西方文化的滲透和交流,其人民的傳統習俗也隨著演變,他們的審美觀、穿戴、居住既蘊涵著傳統色彩又帶有朝代氣息。
男子的裝束
身著大袍,外加披風,包頭巾上戴頭箍,為阿拉伯人的形象。
阿拉伯大袍多為白色,衣袖寬大,袍長至腳,做工簡單,無尊卑等級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裝,也是達官貴人的禮服,衣料質地隨季節和主人經濟條件而定,有棉布、紗類、毛料、尼絨等。
② 西方中世紀軍事兵制
資料緊供參考:
資料一;
歐洲中世紀戰爭的典型戰術簡介
中世紀的戰爭,是由組織散漫的戰斗團,在需要運用策略和調動的戰場上互相對峙、沖突,然後再一步一步演進而來。演進中的一個部份,反應在不同的兵種和武器的發展上,以及如何去運用它們。黑暗時代的早期軍隊,是一群沒有組織的徒步士兵。當重騎兵興起後,最好的軍隊就是一群沒有組織的騎士。徒步士兵會對沿途的農田造成破壞,在攻城戰時則會造成更大的打擊。不過,在作戰的時候,騎士們會試圖與他們的敵人作一對一的交戰,而徒步士兵又會夾在敵我雙方的騎士之間。這種戰法其實非常危險,因為中古時代早期的徒步士兵,大部份都是在封建制度下被徵召的農民,並未受過作戰訓練。弓兵在攻城戰上十分適用,但在戰場上也一樣冒著被消滅的危險。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首凱,戰爭歷史,中國歷史1V4g d tw
B6q6M
YN I7V)[8yQq9G到了十四世紀後期,指揮官加強了騎士的紀律,使他們的軍隊更能發揮團隊的合作。但是在英國的軍隊里,盡管長弓兵在很多的戰場上證明了他們的價值,可是騎士並未給予這些射手太多的重視。紀律也讓越來越多的騎士為報酬作戰,罕有為忠誠和光榮作戰者。在義大利的傭兵以長期作戰但少有損傷而聞名。在這個時期,各階者備喚級的士兵都是軍隊的資產,不會被輕易遺棄。這使得過去追求光榮的封建軍隊,逐步成為只關心他們會收取多少報酬的專業軍隊。
6iR'pDk,Ol
[書院,文學論壇,圖書
6o?-Ohn8sbbs.cqzg.cn騎兵戰術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
aM
]u@"^`,\
+l9ZY${'|dX2Wvd春秋中文社區騎兵會被特別地劃分為三支隊伍或三個部份,然後一隊接一隊銜命作戰。第一波的攻擊會突破或沖散敵軍,接著第二或第三波的攻擊就能加以制服。敵軍一旦逃走,就可以予以殺戮或俘虜。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W9H1w?e
bbs.cqzg.cn8c4z_G#U,t+Z!a
事實上,騎士如果採取個人行動,對任何指揮官的計劃都是很大的傷害。騎士最關心的是忠誠、光榮和騎乘在一流隊伍的第一行列位置。為爭取個人光榮,在戰場上獲得全面的勝利反而淪為其次。在戰場上開始作戰之後,不用多久騎士就會攻擊他們所看到的敵人,如此一來便破壞了整體作戰計劃。
HI&X2|?%l3e8N書院,文學論壇,圖書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vTs@T5g$i
指揮官在必要時把麾下騎士自馬上卸下,是控制他們的最佳手段。這是小型軍隊普遍採用的方式,因為這些騎士很少會期望在作戰中表現。卸陣下來的騎士可以適時加強戰鬥力量,並提振一般徒步軍隊的士氣。這些騎士和其餘徒步士兵,會被用在減緩敵騎沖鋒的標樁、或其他戰地工事的後方作戰。
t^o9n+LWP Dbbs.cqzg.cn
\s(Spyz;h{G書院,文學論壇,圖書1346年的克里斯戰役,是騎士不遵守紀律行為的一個例子。當時法國的軍隊在數量上超過英國的軍隊(四萬對一萬),並且擁有非常多的騎士。英國人把長弓兵分成三個隊伍,在標樁的防護下投入戰場。在這三個隊伍之間的,是兩隊卸下馬的騎士,而第三隊卸下馬的騎士則被保留作預備軍。法國國王亦將麾下騎士組編為三個部份,並且指派熱那諾斯的僱傭弓兵去射擊英國的騎士,但因弓弩被弄濕而起不了作用。此外,法國騎士又忽視法王在組織上的努力,在開戰不久後,一見敵軍就立刻狂怒不已,張口一遍又一遍地喊著:「殺啊!殺啊!」由於法國國王忍受不了熱那諾斯人一再箭上失准,便命令騎士前進滾沒,並擊倒在他們前面的熱那諾斯弩兵。這場戰斗持續了一整天,最後由英國的騎士和長弓兵(他們保持了其弓弦的乾燥)打敗了那些騎著馬匹但作戰時毫無紀律、亂成一團的法國騎士。bbs.cqzg.cnmQ6Q:_#U4a_
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R"{oI&cU
到了中古時代末期,重騎兵在戰場上的價值不如以往,幾與投射部隊和徒步軍隊無異。在這個時期,人們已經了解何以審慎部署的攻擊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訓練步兵的重要。作戰的規則改變了,標樁、馬匹陷阱和壕溝都常常被軍隊用作防護工具,以抵抗騎兵的攻擊。如果騎兵對大批各個等級的長槍兵和弓兵(或槍炮手)作出攻擊的話,只會產生一大堆受創的馬匹和騎兵。騎士會被迫徒步作戰,或等待適當的攻擊時機。只有敵軍在移動、混亂、或從臨時的戰地防禦工事中走出來的情況下,毀滅性的攻擊才能奏效。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0q,[g^s/p
1FMWi X?~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投射部隊的戰術書院,文學論壇,圖書2X}N$?+D:v$Q7@
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x3j8fJj-J
在這個時期,大部份的的投射部隊由弓兵擔任,他們會使用其中一種當時盛行的幾個類型的弓。首先是短弓,然後是弩和長弓。弓兵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在一段距離之外殺傷敵軍,而不需要作肉搏戰。雖然早在古代時候人們就已經知道這種部隊的價值,但是這些經驗卻在黑暗時代曾一度失傳。因為在中古時代的早期,騎士是主宰陸地的首要戰士;面對實力相當的敵軍時,他們的作戰規則就是需要作肉搏戰;對騎士來說,以弓箭殺死遠距離的敵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所以統治層很少去發展和有效地使用這種武器。bbs.cqzg.cnrx*OB$UN&zI
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k3B;ES(l"_G8w
相對地,弓兵則是具有戰鬥力且非常管用的兵種,他們的功能在攻城與作戰上逐漸變得明顯。即使不太願意,但越來越多的軍隊會讓他們佔有一個位置。盡管威廉一世的騎士在傳統上已經取得許多榮譽,但在1066年杭斯丁一役,威廉一世便是憑藉弓兵才獲得決定性的勝利。當時英格魯撒克遜人佔有山坡地,並以盾牌形成一道防護牆,令諾曼的騎士難以突破。雙方因而展開一整天的拉鋸戰。稍後,英格魯撒克遜人冒險走出他們的盾牌牆,試圖攻打諾曼人的弓兵,但此舉卻使部份人員暴露在諾曼弓兵的射程范圍之中;這時,諾曼人便佔了進攻上的優勢,因為一旦英格魯撒克遜人現身,往往很容易被射倒。在戰役過程中,雖然有時候諾曼人看來似乎快要被打敗了,但更多人相信諾曼軍隊正靠弓兵之助贏得這場戰役。最後,英格魯撒克遜的國王哈羅德被一支致命的流箭射中,戰爭隨後便告結束。bbs.cqzg.cn(v5[;a%a;sh'y
p9b"Us1e/a%z6H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徒步的弓兵是以數百甚至數千人的大型陣勢來作戰。當敵軍進入百碼的射程范圍之內時,即可能被弩和長弓的射擊刺穿裝甲。在這個射程裡面,弓兵會集中射擊目標,以密集攻擊讓敵軍受創,使他們無暇作出反擊。在理想的情況下,弓兵有時可藉著射擊便瓦解敵軍的陣形。敵軍可以藉由標樁的護衛不受騎兵侵襲,但標樁卻阻擋不住所有箭或弩箭的射擊。如果敵軍離開他的防禦工事並襲擊弓兵,友方的重騎兵將會作出反應,希望能即時防護這些弓兵。如果敵軍只是在陣地維持他們的隊形,騎兵就能夠作出有力攻擊,最後把他們沖散。春秋中文社區-OtuuaNj
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TB ];@+W
在英國,弓兵會受到鼓勵和資助,因為在與歐陸國家作戰時,英國在人口數量上處於劣勢。盡管英國軍隊的人數常常低於敵軍許多,但是當他們學習到如何應用大批的弓兵後,就開始贏得戰役。英國人之所以能發展出密集射擊,都是依靠長弓的遠射程優勢。長弓兵並不會射擊個別的目標物,而是向敵軍所佔據的區域作出嚴密射擊。若果以每分鍾射出六發弓箭來計算,三千個長弓兵就能夠向密集的敵軍隊形發射一萬八千發弓箭。這種密集射擊的效果可以讓敵方人馬受到很大的創傷。在百年戰爭中,法國騎士即面對了劃破長空的箭影,與它們飛來時所帶來的可怕聲音。
?4x}+Eq-V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
e8r2p$p4f7c(T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在歐陸的軍隊中,尤其是民兵和城鎮所培養的專業武力,長弓兵的重要性大增。長弓兵能以最少的訓練,成為最有戰鬥力的士兵。
+|%Fx\_*Z+z7e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
FjAg7DmVo2x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到了十四世紀,早期的手持槍炮就出現在戰場之中。在開火的時候,它們甚至比弓箭更具威力。
c"V!WLD$F\6i,V&y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T.lC2zf
應用弓兵的最大難題,就是在他們發射弓箭時需要得到防護。為了獲得更大的效果,他們通常會盡量接近敵軍。英國的長弓兵會攜帶標樁到戰場,然後在他們要發射的地點前方,用大頭錘把標樁打進地面。這些標樁可以給予他們防護,抵擋敵軍的騎兵。他們能依靠他們的火力把敵方的弓兵射倒,但假使受到敵方的徒步士兵襲擊,卻往往處於劣勢。弩兵則會持大盾牌去作戰,這些盾牌可提供防護並夠豎立成一道防線,讓弩兵能躲在後面作射擊。
(l(H0s:L~6~;]^O!n)O
Qbbs.cqzg.cn
`u$z"h(sj(nW
\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到了十四世紀未,弩兵和長槍兵會以混合的陣形協力作戰。長槍兵用以擋開敵方的作戰部隊,讓投射部隊(弩兵或手持槍炮的士兵)能夠向敵軍開火。這種混合的陣式會適時調動並作出實際的攻擊。遇到訓練良好的混合部隊例如長槍兵和弩兵(或槍炮手),敵軍的騎兵通常會選擇撒退。如果敵軍無法讓自己的投射部隊和長槍兵作出反擊,即可能輸掉這場戰役。
3D#|
U*AHT7b書院,文學論壇,圖書
&N(_$Dp!\;~(@#~]"Ebbs.cqzg.cn步兵戰術
u `YAP?7[9Wn書院,文學論壇,圖書bbs.cqzg.cn)u1so0c#[mm|
在黑暗時代,徒步士兵的戰術是逼近敵軍然後開始砍殺。法蘭克人會在接近敵軍時擲出斧頭來瓦解他們。戰士依靠體能和兇猛來取得勝利。
wH^rUmbW2K
J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
aB4eii9R%@書院,文學論壇,圖書騎士的興起一度讓步兵在戰場上失去價值,主要是因為紀律和訓練精良的步兵並未出現。在中古早期的軍隊中,徒步士兵主要來自農民,而這些烏合之眾均不曾受到良好的武裝和訓練。
#ryI.Qg3ZB2@春秋中文社區
fK:O"nr1A撒克遜人和維京人發展出一種防禦陣式,稱作盾牌牆,也就是讓士兵手持長盾緊靠連成一道防線。在缺乏弓兵和騎兵的情況下,這道防線能保護他們不受敵方弓兵和騎兵的攻□。
H}#YxG,g E?r春秋中文社區
]
l6z7{\'e m9_}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在某些缺乏資源去建立重騎兵的山區國家如蘇格蘭和瑞士,以及一些正在興起的城鎮中,步兵會再一次受到重視。由於沒有需要,在這兩種地區的軍隊中,只會設置少數甚或沒有騎兵。這些地區的軍隊發現,馬匹無法突破豎立的標樁或長槍陣。但受過訓練的長槍兵卻能制止富裕的國家或領主們精銳的重騎兵,而且在成本上也比重騎兵的來得便宜。
Ln9A,b2o
m a;^lR:u Y+y4Q:_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斯希松戰陣就是由一群長槍兵所組成,在十三世紀末蘇格蘭人獨立戰爭期間開始使用(即電影「英雄本色」的故事背景)。他們認識到斯希松是有效的防禦戰陣。羅伯布魯斯只會在沼澤地區向英國的騎士作出攻擊,因為這種地形能妨礙重騎兵的攻擊。
qf6Ns6}7t2T
J,F@+|Y春秋中文社區
:jVuwYG/G瑞士人以長槍作戰而聞名。在實質上,他們恢復希臘的方陣,並非常熟練地以長標竿的武器作戰。他們把長槍兵組織成方形的戰陣,在最外面的四排士兵會以相近的高度(稍微往下)持著長槍。這是用來抵擋騎兵的有效屏障。在戰陣的後排士兵會使用有刀刃的標竿武器去攻擊接近戰陣的敵軍。這些受過訓練的瑞士士兵會指向同一個方向,讓他們在戰陣中能移動得比較迅速。有時他們也會把用作防禦的戰陣轉變成可作攻擊的戰陣。bbs.cqzg.cnx%U"Y"D?&]k
0^6_SB%qA%?l戰略,裝備,游戲,投資,理財,股票,網路,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火炮可用來反制大批的長槍兵,它能夠擊破這種密集行列的戰陣,西班牙人就是最先有效地使用這種武器。實際上他們也以持劍和小圓盾的士兵來對抗長槍兵,這些輕型的武裝兵能夠滲透到長槍兵之間,並有力地以短劍作戰。他們的小圓盾是小型和靈巧的盾牌。在中古時代的末期,西班牙人也是最先嘗試以同樣的方式,與長槍兵、劍兵和槍炮手作戰。這是一種具戰鬥力的軍隊,無論是防守或攻擊,都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上使用他們的全部武器。在中古時代結束時,西班牙人便成為歐洲最有戰鬥力的軍隊。
資料二
古代羅馬軍事制度
古代羅馬的軍事制度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在不同歷史階段發生相應的變化。
王政時代 王政初期,羅馬按氏族部落召集武裝力量。到王政後期,相傳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約公元前578~前534在位)實行改革,根據財產原則劃分公民為 5個等級,規定各等級中17~60歲的公民皆有服軍役的義務,從而創建了公民兵制(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改革)。王負責徵集和統率軍隊。公民兵出征須自備武裝和給養,戰後即解散,返回家園重操舊業。當時作戰隊形是排成密集方陣,重裝步兵在戰斗中起決定作用。
共和時代 共和國建立後,特別在公元前4世紀,由於戰爭的頻繁和擴大,羅馬軍事制度發生了一些變化。傳說中將此變化歸之於著名統帥M.F.卡米盧斯(?~公元前 365)實行的改革,其實這些變革並非一人之功和一時之效,而是經歷了長期的過程。大概起初在軍隊中發放軍餉,並由國家供給武器和給養,後來逐漸改進了軍事組織、戰斗隊形和武器裝備。繼而在布匿戰爭中又有多方面的改進,終於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軍事制度。當時羅馬軍隊的基本戰術單位是軍團,通常由4500人組成,包括3000名重裝步兵、1200名輕裝步兵和300名騎兵。重裝步兵為軍團的主力,配備投槍、短劍、大盾、金屬頭盔、胸鎧和脛甲。每個軍團分為30個中隊,每個中隊又分為兩個森圖里亞(Centuria,又譯「百人隊」)。中隊按士兵年齡和經驗分成三類:由年輕人和由成年人組成的中隊,各有120名重裝步兵;由老兵組成的中隊,只有60名重裝步兵。戰斗時,年輕人組成的中隊居前,稱為槍兵;成年人中隊居中,稱為主力兵;老兵中隊居後,稱為後備兵。這就是著名的羅馬軍團三列隊法。輕裝步兵和騎兵亦分為小隊,戰斗中輕裝步兵通常配置於軍團前面,騎兵則掩護兩翼。征服義大利後,羅馬軍隊中還有臣屬於羅馬的城邦或部落即所謂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輔助部隊,配合軍團作戰。最高軍事指揮權掌握在執政官手中。軍團的指揮官是 6名軍事保民官,系由公民大會推舉或由執政官委任。下級軍官中最重要的是森圖里奧(Centurio,又譯「百人隊長」),從士兵中挑選任命。羅馬軍紀嚴酷,違犯者受到嚴懲甚至處死。行軍和扎營都作嚴格規定,宿夜必須挖溝築牆,建造營地,以防突然襲擊。
公民兵制隨著城邦危機顯露出其弱點。公元前 2世紀末,著名軍事家G.馬略(公元前157~前86)實行軍事改革。其主要之點是推行募兵制,招募以前無權參軍的貧苦公民到軍中服役;提高薪餉,延長服役期限;同時為了加強軍隊的機動性,改變軍團的編制和作戰隊形(見馬略軍事改革)。此後,羅馬開始出現職業軍,軍隊參與社會斗爭,逐漸成為奴隸主權貴爭權奪利和實現獨裁統治的工具。
帝國時代 奧古斯都創建帝國之後,又對羅馬軍事制度作了改革:以精銳軍團組成常備軍,並配備以輔助部隊,駐扎於行省和邊防要地;還建立近衛軍拱衛羅馬,保衛元首及其家族;軍團的編制基本照舊,但軍中要職由元老和騎士擔任;軍團士兵仍從羅馬公民中招募,輔助部隊則從行省和附庸國非羅馬公民中徵集,近衛軍僅來自義大利的羅馬公民。這三者的士兵在服役期限和薪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輔助部隊的退伍士兵可以獲得羅馬公民權。後來,由於羅馬公民權的擴展,行省居民在軍團中的比例日益增加,軍團和輔助部隊的差別逐漸縮小。到公元 2世紀,駐行省的帝國軍隊就地徵兵,並修築了永久性營地,完全成為當地駐軍。此時,軍隊裝備有所改進,騎兵的作用較前增強。
L.S.塞維魯(193~211在位)對各類軍隊的招募地區和待遇作了改革,使每個士兵都有升任軍官的可能,允許士兵和家屬住在一起。皇帝P.L.V.E.加列努斯(260~ 268在位)則不讓元老在軍中任職,並且擴大騎兵在戰場上的作用,建立一支機動的騎兵後備軍。
3 世紀末和4世紀上半葉,G.A.V.戴克里先(284~ 305在位)和君士坦丁一世實行軍事改革,把帝國軍隊分為邊防軍團和機動軍團,加強軍隊的機動性,以應付危機(見戴克里先的改革)。晚期帝國軍隊中顯著的變化是「蠻族」成分愈來愈大。
羅馬騎兵,他們的裝備雖然落後,但在當時是執政官們所使用的最強大的兵種
資料三
中世紀是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間的一個中間環節。盡管在中世紀也有若干戰例是有教
育意義的,但是,與古代或者近代的一些戰例比較起來,記述這些戰例的史料卻是不充
分的。為了探討科學的真理,闡述清楚某些事件的產生原因和結果,我們必須認真分析
歷史上已經證實了的事實,並以此為根據。而要從大量的歷史資料中選取最本質的東西,
就不能不放過歷史上的某些時代,舍棄某些甚至很有價值的例證。是的,關於中世紀軍
事史的辯論,常常是圍繞著其戰術特點而展開的,涉及戰略特點方面的問題比較少。不
過,既然發生了爭論,那就必然涉及戰術和戰略兩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每一個缺少經
驗的普通人,對於研究這段歷史而作出的結論,總是十分懷疑的。本書不打算描寫中世
紀的各次戰爭,只准備簡要地敘述一下這些戰爭中某些值得注意的事件。
在中世紀的西歐,封建主義的所謂騎士精神,曾經阻撓著軍事藝術的發展。不過,
在這整個歷史時期中,在黑暗的環境里,也有若干時刻閃爍過一些光明。如果從比例上
來說,這些光明時刻的數字,也許並不亞於其他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中的數字。
諾爾曼人是最初嶄露頭角的。他們的子孫也以頗有價值的戰例繼續發揚了中世紀戰
爭的光輝。他們非常珍惜諾爾曼人的鮮血,總是力圖以智慧而避免用鮮血來奪取勝利,
而且在這方面做得是很成功的。
1066年是英國小學生都記得的一個年份。這一年,諾爾曼人極其技巧地採取的戰略
和戰術,不僅對當時的局勢,而且對爾後歷史發展的整個進程,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由於採取了一種引誘性的戰略行動,諾曼底的威廉(征服者威廉)在入侵英格蘭時,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從一開始起,他就獲得了間接路線所帶來的利益。當時,哈羅德國王那
個舉行叛亂的兄弟托斯蒂格,夥同他的盟友挪威國王哈爾德拉達,在約克郡的海岸上實
行了引誘性的登陸。盡管這次登陸帶來的威脅要比威廉直接入侵造成的威脅小些,但是,
由於它是在威廉入侵之前發生的事情,即使上陸的部隊很快就被殲滅,其事件本身對於
威廉的計劃還是增加了功效。上陸的挪威人在斯坦福德被殲兩天之後,威廉便在薩塞克
斯郡海岸完成了登陸。
威廉上陸以後,並沒有立即向北挺進,而是先向肯特和薩塞克斯地區進行掃盪,以
此引誘哈羅德國王,使他只率領一小部分兵力魯莽地向南馳援,這樣哈羅德向南方走得
愈遠,愈想迎擊敵人,則他離開自己的增援部隊也就愈遠。這正是威廉的企圖,爾後事
件的進程,證明了威廉的計算完全正確。他把哈羅德引到黑斯廷斯,靠近了英吉利海峽
的岸邊,才開始和哈羅德交戰,然後又在戰術上採取間接路線的行動,達到了有利於自
己的戰斗結局。當時,他命令部分兵力假裝戰敗而逃,引得敵人尾隨他們進行追擊,從
而使敵人自己打亂了戰斗隊形。而後,在戰斗的最後階段,威廉使用弓箭手從高處進行
「射擊」,結果使哈羅德陣亡。這也可以算是間接路線的一種行動方式。
威廉在這次勝利以後所採取的戰略,同樣也是值得重視的。此後,他又沒有直接向
倫敦進發,而是首先佔領了多佛爾,從而保障了自己海上交通線的安全。而在後來到達
倫敦郊外之後,他也沒有直接強攻城市,而是開始掃清倫敦的四郊。由於面臨著餓死的
危險,當威廉達到貝爾克漢斯提德以後,這個都城終於自動投降了。
在下一個世紀里,又出現了一個歷史上最驚人的戰役,足以證明諾爾曼人的軍事天
才。這就是「強弓」公爵和來自威爾士邊界的幾百個騎士在他指揮下所建立的功績。他
們征服了愛爾蘭的大部分,打退了一支強大的挪威兵力的入侵。他們的勝利所以顯得特
別驚人,就是因為其兵力極小,而且是在森林沼澤地的不利條件下取得的。征服者正好
是在這種情況下顯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們為了適應特殊的環境,改變和改造了封建
時代的傳統作戰方法。這批征服者曾多次使用計謀,把敵人騙到開闊的地形上,以便在
那裡更有效地發揮自己騎兵進行沖擊的威力。他們有時採取詐敗、佯攻和從後方進行突
擊的方法,破壞敵人的戰斗隊形。而當敵人不受欺騙不肯離開防禦陣地時,則以出敵意
外的戰略性行動,以夜間突擊和劈頭蓋腦的「弓箭射擊」等等手段,來摧垮敵人的抵抗。
十三世紀也有許多具有高超戰略藝術的例證。第一個這樣的例證發生在1216年。英
國國王約翰在幾乎喪失王位之後,居然又在一次沒有進行任何戰斗,而是純粹運用戰略
手段的戰局當中,把自己的國家挽救過來了。他當時採取的手段是∶一、機動性;二、
要塞所具有的巨大防禦能力;三、心理上的因素,即利用城市公民對於「伯爵們」和他
們的國外同盟者法蘭西國王路易的傳統厭惡心理。路易在肯持東面地區登陸以後,緊接
著就佔領了倫敦和溫契斯特。約翰當時的兵力過於單薄,要用戰斗來進行抵抗是不可能
的。而全國的大多數鄉村仍然被伯爵們統治著。不過,約翰還控制著溫索爾、里丁、瓦
林福德和牛津等要塞。這些要塞監視著泰晤士河一線,把伯爵們的勢力分隔在該河南北
兩面。而位處路易國王後方的那個最重要的要塞多佛爾,也仍然掌握在約翰的手裡。這
時,約翰本人已撤退到多塞特郡,而當局勢逐漸明朗化之後,他便在七月間開始向北進
軍,前進到伍斯特,抵達塞文河,從而建立起一道屏障,使得叛亂者不可能繼續向西北
和西南方向擴散。此後,他又從那裡向東方移動,沿著泰晤士河進軍,作出了一個前往
溫索爾解圍的姿態。
為了欺騙敵軍,使圍攻溫索爾之敵深信不疑,約翰又派出一個威爾士弓箭手支隊,
命令他們趁著黑夜向敵人營地射擊,而自己卻立即轉向東北方面開拔,搶在法國人之前
趕到劍橋。現在,他可以切斷許多條通往北方的道路,因為法軍的主力此時正在圍攻多
佛爾要塞,不能脫身。盡管約翰本人在十月份病故了,但他成功地把一些鬧事地區隔絕
開來,促成了叛亂者及其法國同盟軍的失敗。如果說,約翰是因為吃多了桃子和新麥酒
而送命的話,那麼,他的敵人則是因為過多地搶占重要的戰略據點而被拖垮了。
英國伯爵們的下一次叛亂是在1265年。這次叛亂由愛德華親王(即以後的愛德華一世)
採取技巧的戰略鎮壓下去了。當時,英王亨利三世在劉易斯戰役中遭到失敗,於是英格
蘭各地的統治權,除了威爾士邊界地區之外,又都落到了伯爵們的手裡。西蒙·戴·蒙
特福正准備從那裡開始自己凱旋式的進軍,想越過塞文河,一直前出到紐波特。愛德華
親王這時已經從伯爵們的軍隊里脫逃出來,在威爾士邊界地區收集勤王的兵力。他搶占
了塞文河上的橋梁,前進到戴·蒙特福的後方,從而打破了戴·蒙特福的計劃。愛德華
不僅把敵人趕過了烏斯河,而且以三艘大型劃槳船組成一個突擊隊,突然襲擊了停在紐
波特的敵人船隻,因而又打破了戴·蒙特福想要把自己的軍隊運回英格蘭的計劃。這樣,
戴·蒙特福就不得不向北作長途而艱苦的行軍,而且必須經過威爾士這一片貧瘠荒蠻的
地區。這時,愛德華已後撤到伍斯特,扼守著塞文河,以等待戴·蒙特福的來到。當戴
·蒙特福的兒子率領著自己的部隊從英格蘭東部前來援救他父親的時候,愛德華利用自
己處於中央位置的便利,對於各自盲目前進的父子兩人,採取了各個擊破的辦法。為此,
他首先進行了強行軍,而後又進行反向行軍,來回機動兵力,採取突然襲擊,終於兩次
取得勝利,第一次在肯尼爾沃思,第二次在伊夫夏姆。
愛德華即了王位以後,命運決定著他還要在威爾士地區進行多次戰爭,而且這些戰
爭對軍事科學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不僅改善了使用弓箭的方法,使騎兵的沖鋒和弓箭
手的射箭很好地協調起來,而且制定了進行征服的新的戰略計劃。他當時的任務是,要
征服一些野蠻而強悍的山地民族。這些山地民族,可以退入深山以避免戰斗,而後等到
③ 校服歷史
1、絢麗多彩的服飾(板書)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板書)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板書)
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於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於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在講求勤儉的年代,美麗的服裝大多是家庭製作而來。巧手的姑娘和母親們按照畫報上的服裝裁剪式樣,自己動手,使軍裝變得合身,棉布襯衣變得漂亮。而此時的中山裝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後來,有人根據中山裝的特點,設計出了款式更簡潔、明快的「人民裝」、「青年裝」和「學生裝」。還有一種稍加改進的中山裝,就是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很受人們的歡迎。當時,共和國的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這一款式的中山裝。以後,國外有人便將這一款式的中山裝稱作「毛式中山裝」。從那時開始,中山裝的流行持續了近30年的時間。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時,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肩挎草綠色書包。這一身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頭的了。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並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盪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單一的年代,人們的愛美之心也依然會流露出來,一位攝影師把這種流露稱之為「擋不住的春光」,這種自然而然傳遞出的美的追求,是一個時代留在人們腦海中深深的印記。
③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板書)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久違了的愛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在影片中換了多少套衣服,成為當時年輕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時尚,很多人看不習慣,但年輕人卻從中找到個性和自我的感覺。
1981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立,盡管當時只以「服裝廣告藝術表演班」的名義招生,但令舉辦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來報名的人數是預計的四倍。三年後,這支表演隊出訪歐洲,引起了轟動。西方輿論驚呼:「毛澤東的孩子們穿起了時裝!」來自中國的時裝旋風,帶給世界一個開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美國洛杉機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時候,北京流行起了運動裝。色彩鮮艷的運動裝成為愛美的人們首選服裝。人們幾乎隨時隨地地穿著運動服,甚至還成為了學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廠服。
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服裝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往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2、日益豐富的飲食(板書)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
①剛建國時期——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板書)
②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板書)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中央政務院於1953年10月發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採取憑證定量售糧辦法,糧票出現了。北京從1960年8月起全市飲食業實行憑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製品、蔬菜也實行限量供應。這一時期票據種類繁多,除了糧、油、布票,還增發了補助豆票、糕點票、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油票、節日補助油票,有些地方還發放過煤球票、冰棍票、煙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提問:書上112頁人們為什麼要使用票證?
生答: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③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板書)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後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台。一些象徵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繼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動腦筋」: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為什麼如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為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並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人們注意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板書)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板書)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板書)
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板書)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沒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今天,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達的交通(板書)
①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板書)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板書)
「一五」計劃期間興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板書)
在80年代末的中國,出行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因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出100%,每天有80萬人站著乘火車,而全國每年積壓的物資則高達1億5000萬噸,南北運輸的缺口達6000萬噸。
在民國時期,貫通南北的大動脈是京漢鐵路,而時代的進步使得它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斷決定:京九鐵路三年開通,並且京九鐵路的概念已經更新,南端的終點由江西的九江延長到了香港九龍。1993年5月2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開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計劃提前四個月,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跨越九個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的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把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連接在一起,維護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它穿過多個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1984年12月,滬嘉高速公路開始在上海興建,並於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應該指出學生,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要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撰寫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假日旅遊增多,國內游、出國游開始由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並且出境旅遊變得越來越平民化,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個性化旅遊悄然升溫,人們放鬆心情度假,開始真正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
④ 日本的服裝的特點
提起日本的傳統服裝,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千姿百態、寬松修長、典雅艷麗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古詩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鐮倉時代,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觀看文藝演出,參加各種祭典儀式,慶祝傳統節日,人們還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參加,增添了不少氣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節」和「男孩節」,日本的母親們都要給孩子們穿上和服,為他們祝福。
在日本,過傳統的「七五三」節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日本,過「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禮,新娘要穿象徵神聖、純潔的「白無垢」(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時,家庭婦女,下班歸來的男人,全都喜歡浴後著和服,這種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和服有密切聯系。比如說日本俗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離不開和服。再比如在戲劇中的舞蹈演員用長袖表達感情,有時演員背向觀眾,目的是讓觀眾欣賞身著和服的服飾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較復雜,講究。以婦女為例,穿和服時,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繫上「細帶」與「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婦女著和服時,要梳上相應的頭飾。
日本服裝史鼎盛時期-江戶時代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服裝,按行業分類。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
到了平安時代(九世紀以後),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鐮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十次浸犯曰本,為了便於戰斗,服裝又回復素樸,寬袖又變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目超過二萬種(本網站稍後將專題介紹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是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徵。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
⑤ 工作服選擇什麼樣的面料
工作服可以根據工作崗位和類型選擇面料,可選面料如下:
(一)貢爽
既有滌綸纖維的挺闊,又不失粘膠纖維的柔順,經高溫處理後,布紋緊密華麗,回彈性好,易機洗,抗皺性佳。
1.成份:滌綸纖維65%,粘膠纖維35%。
2.組織:二浴法全工藝環保染色。
3.重量:260-270克/米。
4.幅寬:148-150CM。
(二)精工呢
面料採用滌綸長絲與棉紗交織,斜紋為面,布面既有化纖的抗皺、防起球(毛)之功效,背面又不失棉的舒適、吸濕透氣之特性。
1.成份:滌綸纖維55%,棉45%。
2.組織:1/2斜紋組織。
3.工藝:環保染色。
4.重量:250-260克/米(加厚:320-330克/米)。
5.幅寬:148-150CM。
(三)抗靜電綢
採用進口導電纖維、化纖為原料以先進的科技工藝加工而成,適用石油、化工、電子、煤礦等導電行業。
1.成份:
(1)經:100D滌彈有光絲加30D抗靜電絲。
(2)緯:100D有光絲。
2.工藝:環保染色。
3.重量190-200克/米。
4.幅寬:148-150CM。
(四)精品牛津紡
由滌綸纖維和雙股全棉交織而成,具有紋路清晰大方、點網結合,含棉量高,穿著舒適、來整等特點。
1.組織:1/1平紋組織。
2.重量:190-200克/米。
3.幅寬:146-148CM。
4.工藝:
(1)全工藝滌卡:紋路清晰,布面光潔,不褪色、不起球、防縮水、易機洗。
成份:滌綸纖維80%,棉20%。
幅寬:112CM。
規格:126X60。
(2)全工藝滌棉紗卡:紡路清晰,布面光潔厚實,不易褪色、抗起球、抗磨耐洗、汲濕透氣。
成份:滌綸纖維65%,棉35%。
組織:3/1斜紋組織。幅寬:150CM。
規格:108X58。
(3)全工藝滌平:挺闊抗皺,懸垂性好,布面光潔平整,吸濕透氣,耐磨不起球,色牢度強,具有優良的滌棉效果。
成份:滌綸纖維65%,棉35%。
組織:1/1平紋組織。
幅寬:150CM。
規格:100X53。
(五)全棉紗卡
紋路清晰,布面光潔厚實,不易褪色、抗起球、尺寸穩定、抗磨耐洗、吸濕透氣,不易產生靜電,對皮膚親和力佳。
1.成份:100%棉。組織:3/1斜紋組織。
2.工藝:絲光燒毛,防縮大機軋染、全工藝環保染色。
3.幅寬:148-150CM。
4.規格:128X60。
(六)毛滌貢絲錦
貢絲錦面料的表面採用了平紋結構,而反面則為細膩的直貢斜紋,結構緊密無毛羽,其獨特結構避免和減少了服裝穿著後,由於磨擦而產生「極光」的弊病。
簡約清爽的變化揉合知性的內斂,散發出自然柔和光澤,製作成衣後,質感細膩,挺括性好,耐磨抗皺,服用性能極佳,而成為眾多行業制服、禮服類的首選產品,尤為高端商務套裝為最。
毛織物「貢絲錦」的常規性能配比技術指標,普遍採用的是:
成份:人造棉35%滌綸含量在65%或羊毛70%-80%,滌綸含量在30%-20%,紗支在80-130支,克重260-480克左右的范圍進行配比。
2.顏色:其色彩運用主要以素色為主,有藏蘭、藏青、深灰、中灰、駝色等。
面料成分中羊毛和人造棉纖維的含量越高,相對的毛感性能越好,色牢度好,平整光潔,色彩鮮艷,手感彈性好,吸濕性好,堅固抗皺,尺寸穩定,良好透氣性和抗熔孔性,降低了織物起毛、起球和靜電現象,具有防風、防塵、防輻射、防靜電、防氧化、防高溫、防低溫等。
(七)防靜電工作服
GB/T 23316-2009《工作服防靜電性能的要求及試驗方法》於2010年1 月1日開始實施。
此標准主要參照了日本工業標准JIST8118:2001《防靜電工作服》,適用於加入導電纖維的防靜電機織物為主要面料製成的防靜電服裝。
在服裝設計時,要注意對無防靜電性能織物的應用面積的規定,規定要求為不超過20%:
1.沒有里料的防靜電服裝(面料全部使用防靜電織物),其用於加固、口袋時的無防靜電性能的織物,面積不應超過防靜電服的表面或裡面露出面積的20% 。
2.有里料的防靜電服(有填充物的防寒服等),其面料和里料都使用防靜電的織物,通常不使用里起毛的面料(如毛皮)。
3.帶防靜電里料的服裝,使用無防靜電性能的織物用於領子、袖口的場合,其面積不應超過防靜電服的面料或里料露出面積的20% 。
(5)100年前的各國學生制服什麼樣擴展閱讀:
工作服價值
1.提高企業凝聚力
穿著制服能夠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以及員工之間的認同感,從而提升企業和團隊之間的凝聚力以及員工和員工之間和協作力。
2.樹立企業形象
員工穿著制服既是個人形象的包裝也是企業形象的體現。成功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傢具有優秀形象的企業更容易在商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形象能夠轉化為企業在市場和客戶面前的制勝法寶。
3.創造獨特企業文化
工作服制服是穿在人身上的,不僅能反映員工的精神風貌,更能體現出企業的文化內涵。比如深色調和款式保守的制服體現的是企業的穩健作風;而顏色亮麗、款式時尚的工作服能表現企業的創新和開拓精神。
4.規范員工行為
穿上工作服後員工可以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制服是自律、專業以及忠於職守的體現,這無疑能起到規范員工行為,增強紀律觀念的作用。由此可見,工作服價值和意義還是很重大的。
⑥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慣用的答案是,杜絕攀比和早戀。大概是覺得眾人都穿上千篇一律、絕不合體的校服,哪怕在人群中多看你一千眼,也記不清你的容顏。
我讀初中那會兒,學校甚至對男女生的發行有嚴格要求,男生必須板寸,女生短發不過耳。老師們諄諄教誨:把一門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不要花那些歪心思去臭美。
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更美好的自我形象有了要求,對異性也有了本心的好奇。為了避免這一群小羊走上迷途,牧羊人選擇了集體圈養,砍斷所有出路,一了百了干凈利落。
以攔腰折斷取代循循善誘的校園教育,與耍流氓何異?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校服,真是一個純潔的字眼。不由得令人想起那年17歲的初戀......
換個校服就能預防早戀未免太想當然了。相反,這種做法,不能正確展現男女成長中性別特點的衣服,不利於青春期少年樹立正確健康的性別意識,也不利於性別自信的建立,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不能坦然面對。
學生們並沒有生機勃勃的活力。
同時,應試教育的改革也應該加速,如果學生只是考試的工具,教育機構與學校不注重個人的內在發展,即使校服再好看,卻也顯示不了任何的朝氣與校服該有的風采。
-End-
⑦ 統一校服的意義
問題一:穿校服有什麼意義? 第一,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分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如榮譽感、遵紀守法、文明禮貌。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對學生起到內在約束的作用,一種象徵的作用,一種潛移默化的培養作用。有利於杜絕學生的奇裝異服,也容易形成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第二,校服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社會上現在的家庭收入狀況懸殊,服飾方面攀比現象比較盛行。一個學校的學生穿統一的服裝,可以給同學相互之間平等的感覺,容易形成一種合作、團結、相互尊重的和諧氛圍。還可以培養學生艱苦樸素的品質,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盛行。
第三,校服可以減輕家長對學生服裝上的投入。現在社會沒有專門為中、小學生製作服裝很得體的服裝,特別像我們中學生,從15、16歲到17、18歲這個年齡段,在市場上就買不到合適的服裝,而根據他們的身材、他們的需求,作為商業行為很少有人來關注這個群體。家長單獨到服裝市場選購,有名牌意識的學生就會對家長提出不符合學生身份的奢侈要求,學生之間的攀比,會加大一些家境尚不富裕的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一些沒有經驗的家長,還可能被遭遇商業欺詐,掏高價買假貨。
第四,從推進學校工作來講,學生統一著裝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可以起到促進和輔助作用。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朝氣和樹立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利於班級和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第五,穿校服對學生有規范行為的功能。統一著裝,一種身份特徵標識。學生統一穿校服,利於規則意識、規范意識等集體道德意識的培養。
問題二:學生穿著校服的優點是什麼? 穿校服好,大家都一樣就不會有人搞特殊、互相攀比、進而影響學習
初中階段的孩子不比小學生,愛美了,若 *** 校服,每天早晨為穿哪件衣服就得耗費不少時間。
在當今社會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人群,有著自己特有的身份,穿統一校服就是這種身份的優化體現,而且有著諸多好處,因此我方認為:學生應該穿統一校服。
首先、學生穿統一校服是自己身份的標志,也是學校的一種標志。
學生,是在學校里從事學習活動的人,他們有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學校是專門進行教育和教學的機構。學生和學校是相輔相成的兩個存在,學生穿統一校服,在體現自我身份的同時,也是學校的一種標志。這是學生穿統一孝服實質意義所在。
第二、學生穿統一孝服有助於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穿校服是一種集體的體現,在外面看起來是一個整體,能讓學生時刻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有助於樹立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展示集體精神風貌,也有助於學校的整體形象。
第三、學生穿統一校服利於培養學生的平等觀念,避免攀比。統一的校服體現了學生個體的平等身份和地位,這樣有利於同學間以平等的心態相處,對增強同學間的友誼和團結大有裨益。
第四、學生穿統一校服整齊化一,便於管理,宣傳學校。學生穿統一的校服,學校能夠及時准確地確定學生身份,便於學校的日常管理。同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安全系數俯而整齊劃一的校服也是一所學校整體面貌的展現,有利於學校的對外宣傳。
除此以外,學生穿統一校服還有諸多好處:
一、有養成教育的功能。學生都穿校服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在行為舉止方面會自然地以學生身份要求自己;
二、保護和監督功能。穿校服便於得到社會監督,比如不太容易隨意出入電子游戲場所、酒吧等;
三、有利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與一些時裝相比,校服具有含棉量高,穿著舒適等特點,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生活習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益處。
綜上所述,穿校服的好處遠多於 *** 校服,所以我方再次申明自己的觀點:學生應該穿統一校服。這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是學校管理和促進養成教育的需要,更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問題三:穿校服的好處?? 讓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江蘇省、南京市的有關部門也曾下發過類似通知,省里有關部門在幾年前還專門成立了辦公室,請來浙江等地的服裝設計專業人員,參與校服的設計。南京某小學朱校長認為,穿校服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對一些低收入的學生家庭來說,並無壞處,所以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長還認為,現在學生與幾年、十幾年前的學生相比,更強調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自我意識較濃,愛「酷」,而統一著校服自然壓抑了這種追求,有違學生的天性,這恐怕才是學生討厭穿校服的深層次原因 靚了自己更亮校園
有很多中學生認為穿校服很不方便,覺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較好看,所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中學生不應穿校服上學。但我卻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覺得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員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便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級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除此之外,學生穿著校服,對於學校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穿著校服上學,除了看上來整齊,學生的紀律性提高,那所學校對外便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了。所以中學生穿著校服上學,不是沒有其好處的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無疑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而學校亦能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學生有拘束的感覺,而且這要是一種身份象徵,一張學生證,不是可以代替嗎?但我們可試想,我們會否經常拿著學生證給別人看嗎?就像我們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員幫助及求救時,我們看到他們所穿著的制服,即時的反應便是告訴我們,這便是我們需要找的人一樣。要是我們穿校服,別人一看便知道我們是學生了,這就是人的即時反應。這不是更為方便嗎?#所以,我們總不能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沒有好處,抹殺其好的一面呢! 小學生無所謂了,還沒有形成自我審美的意識,呵呵,我是說中學生。從上初中開始,學校的校服就賊難看,那領導們還非得逼著你穿。我記得有一次三中全校必須統一穿校服,是迎接什麼檢查,KAO,我那天還偏沒穿,不光是我,有一大批抗旨的,然後校門緊閉,僅留個小門,一個個地檢查進入,學生們全都被囤積在校門口,那時候黃河五路還沒拓寬呢,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後來下有對策,進去的同學把校服在旁邊遞出來換上這才進去。到北中以後,情況仍然是這樣,有一陣必須穿校服戴校標,不然就不讓進,我們的情況還差一些,後面幾屆就更嚴格了。昨天去北中新校,從餐廳樓拍完照回來,正好趕上他們下課,於是看到成群結隊的淺藍色校服同胞們迎面而來,唉,有些同情這些可憐的人們。
面對中學生應否穿校服上學的問題,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學生一定應該穿校服上學。」
我認為「一定應該」,並不是想奉承學校。而是因為學生穿校服是一種「美」的表現,亦同時代表了你是該校的學生。
當有來賓進入學校時,看見學生們都穿上整齊的校服,便會產生一份好感。而且一班穿上整齊校服的學生在操場上集......>>
問題四:穿校服的好處?? 讓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江蘇省、南京市的有關部門也曾下發過類似通知,省里有關部門在幾年前還專門成立了辦公室,請來浙江等地的服裝設計專業人員,參與校服的設計。南京某小學朱校長認為,穿校服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對一些低收入的學生家庭來說,並無壞處,所以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長還認為,現在學生與幾年、十幾年前的學生相比,更強調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自我意識較濃,愛「酷」,而統一著校服自然壓抑了這種追求,有違學生的天性,這恐怕才是學生討厭穿校服的深層次原因 靚了自己更亮校園
有很多中學生認為穿校服很不方便,覺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較好看,所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中學生不應穿校服上學。但我卻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覺得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員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便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級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除此之外,學生穿著校服,對於學校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穿著校服上學,除了看上來整齊,學生的紀律性提高,那所學校對外便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了。所以中學生穿著校服上學,不是沒有其好處的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無疑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而學校亦能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學生有拘束的感覺,而且這要是一種身份象徵,一張學生證,不是可以代替嗎?但我們可試想,我們會否經常拿著學生證給別人看嗎?就像我們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員幫助及求救時,我們看到他們所穿著的制服,即時的反應便是告訴我們,這便是我們需要找的人一樣。要是我們穿校服,別人一看便知道我們是學生了,這就是人的即時反應。這不是更為方便嗎?#所以,我們總不能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沒有好處,抹殺其好的一面呢! 小學生無所謂了,還沒有形成自我審美的意識,呵呵,我是說中學生。從上初中開始,學校的校服就賊難看,那領導們還非得逼著你穿。我記得有一次三中全校必須統一穿校服,是迎接什麼檢查,KAO,我那天還偏沒穿,不光是我,有一大批抗旨的,然後校門緊閉,僅留個小門,一個個地檢查進入,學生們全都被囤積在校門口,那時候黃河五路還沒拓寬呢,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後來下有對策,進去的同學把校服在旁邊遞出來換上這才進去。到北中以後,情況仍然是這樣,有一陣必須穿校服戴校標,不然就不讓進,我們的情況還差一些,後面幾屆就更嚴格了。昨天去北中新校,從餐廳樓拍完照回來,正好趕上他們下課,於是看到成群結隊的淺藍色校服同胞們迎面而來,唉,有些同情這些可憐的人們。
面對中學生應否穿校服上學的問題,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學生一定應該穿校服上學。」
我認為「一定應該」,並不是想奉承學校。而是因為學生穿校服是一種「美」的表現,亦同時代表了你是該校的學生。
當有來賓進入學校時,看見學生們都穿上整齊的校服,便會產生一份好感。而且一班穿上整齊校服的學生在操場上集隊,那不是很美嗎?
有人......>>
問題五:辯題中學生穿統一校服弊大於利的開場白 盡管統一著裝的意義深遠,不過,目前「家長不願買,學生不愛穿」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款式舊、顏色土、質地差,是學生、家長評價校服時用得最多的字眼。這也是他們對校服反感的主要原因。 「小學生穿的竟然是咖啡色、土褐色、灰色,中學生則著深藍色、棕色,再加上樣式老舊,根本體現不了青少年的天真、活潑、開朗、陽光。」 「個個穿得都像七老八十的老太婆老公公。」 更令家長們擔憂的是,夏裝不透氣不吸汗,冬裝太薄不保暖。南平地區一位學生家長向記者反映,她的孩子一穿上校服,背部就像長了痱子似的,又紅又癢。有的城市,不少女生還抱怨校服太透明,穿校服好像穿透視裝一樣,男生則認為有的校服太緊綳,不宜運動…… 人們普遍認為,目前的學生裝與「樸素、大方、明快、實用」的設計原則相去甚遠。 而且,與同一質地服裝相比,校服利潤空間過大,與「保本微利」的定價原則背道而馳。 □抹殺個性、侵害權利 「我們強調培養學生的個性,而毫無個性的千人一服,不僅是對孩子個性的抹殺,也是對孩子創造力、想像力的打壓。」一位教育界人士明確表示,「校服制度弊大於利」。 他還認為,強制性的統一著裝侵害了學生的基本權利。學生的穿著只要不影響他人,就是他個人的事,不必干預太多。 另一方面,校服成了一些學校作秀的工具。學生著校服整齊劃一,看上去教育效果不錯,其實這僅僅是表面現象。然而,有些人看中的就是這種假相,以此顯示治校有方。而且,這給在校服方面有管理許可權的部門和個人留下太大的腐敗空間。
希望採納
問題六:穿校服有什麼意義? 額。。。學生穿校服 可以抑制學生的攀比心理 不管家庭有錢或是沒錢的一般的 家庭什麼背景的 在學校就是學生 穿的都一樣 就要比學習 可以這么說 學校要求學生穿校服 是對學生的負責。我就見過一個學生渾身上下全名牌 拿著蘋果的手機 上下學專車接送 還是北京的牌照。額 話說回來 校服不好看那卻是 有待改善。我們學校就不管這事。我還感覺不負責任呢。 很高興為您解答O(∩_∩)O
問題七:幼兒園統一穿著園服的意義 對於推進幼兒園文化建設是非常有益處的。
首先,統一的穿著有利於培養團隊精神。大家知道,各國軍隊都有自儲統一的軍服。平時的訓練,統一的軍裝激勵著戰士相互幫助,團結拼搏;紛飛的戰場,統一的軍裝區分著敵我,標志著歸屬,著同一種軍裝的戰士會相互掩護生死與共。
其次,統一的園服容易培養相互尊重的精神。大家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經濟、文化背景,統一的園服拉近了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杜絕了攀比現象。
另外,園服自有校服的美,它樸素自然,落落大方。
統一著裝,代表著一個集體,更代表著一個集體的特色、個性與精神面貌;統一穿著校服,體現著一個幼兒園的作風與特點。一次次園內外的活動,那統一的服裝,統一的顏色,統一的目標,統一的動作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場面是何等的震撼。
問題八:校服是教育局統一發嗎 貴州省經濟學校(國家級重點中專)貴州省茶技術茶文化中等專業學校2009年秋季招生簡章 貴州省經濟學校是一所培養各類經營管理和經濟技能、職業技術人才為主的國家級重點中專,設有「國家第七職業技能鑒定站」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特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學校辦學已50多年,佔地面積201畝。師資雄厚,其中高級講師31人、講師55人,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辦學,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並重,實施創業教育,學校建立「立足省內、面向全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推薦機制,與省內外近百家用人單位建立協作關系,保證推薦就業。貴州省茶技術茶文化中等專業學校是經貴州省人民 *** 批准成立的一所專門培養茶技術、茶文化、茶葉生產加工、茶葉營銷、茶葉檢驗與評審等專業人才的中等專業學校,學校與國家級重點中專貴州省經濟學校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學生在校期間可參加「茶葉加工工」、「茶藝師」、「品茶員」、的職業資格考試,合格者頒發全國通用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畢業生就業前景可觀。 學生畢業,頒發省教育廳驗印的普通中專學校畢業證書。 一、招生對象與學制: 1、省內外應往屆 初、高中畢業生; 2、初中生三年、高中生一年半、東西部聯合辦學1+2; 3、招生要求詳見招生簡章或電話咨詢. 二、報名與錄取: 學生可持初、高中畢業證書或相應學歷證明到我校招生辦報名,也可來電、來信咨詢報讀,由學校統一呈報貴州省招生辦辦理錄取手續;應屆初中畢業生中考成績300分以上的優惠300元學費,憑縣教育局發的中考成績通知單兌現優惠。 三、收費標准: 普通中專 (按學期收費) 專業 收費 住宿費 財務會計(電算化) 學費660元 100元 計算機及應用 學費700元 100元 計算機維修維護 學費700元 100元 計算機圖形圖象 學費700元 100元 電子商務 學費700元 100元 家用電器維修 學費700元 100元 房地產經營與物業管理 學費660元 100元 計算機網路技術 學費660元 100元 會展服務與管理 學費660元 100元 市場營銷 學費660元 100元 旅遊與酒店管理 學費660元 100元 文秘與廣告策劃 學費660元 100元 現代物流管理 學費660元 100元 茶葉栽培與加工 學費660元 100元 茶藝與茶文化 學費660元 100元 茶葉市場營銷 學費660元 100元 東西部聯合辦學 (第一學年按學期收費,二、三學年按年收費) 聯辦 學校 聯辦 專業 收費(第 一學年) 收費(第 二、三學年) 福建第二輕工業學校 服裝工藝與 電腦設計 每學期學費700元、住宿費100元。 每學年學費1400元、住宿費200元。 青島交通職業學校 汽車運用與 維護 每學期學費700元、住宿費100元。 每學年學費1400元、住宿費200元。 青島工 貿學校 數控技術 應用 每學期學費700元、住宿費100元。 每學年學費1600元、住宿費200元。 計算機平面設計 如省 *** 有減免學費政策,我校將按政策規定執行。 四、學生入學後待遇: (1)均免費提供一套生活用品和一套校服; (2)實行獎學金制度,每學年一等獎1200元,二等獎800元,三等獎500元。 (3)國家助學金資助所有全日制在校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標准每年每生1500元,資助兩年,第三年頂崗帶薪實習。 五、開學時間: 8月21日―23日。學校地址:貴陽市白雲大道229號(三橋和尚坡)。(火車站、體育館汽車站乘65路、74路大巴車到合幹校站下車;客車站到山林路乘開往大......>>
問題九:學生為什麼要穿校服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及日本,學生穿校服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了。中國自上世紀20--30年代部分學校及洋學堂中也開始規定學生必須穿統一的校服。那麼學生究竟應不應該穿校服?在國內目前還有不同觀點。有的認為學生穿校服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有的認為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也有的認為學生在校就應該穿校服,它能增強集體榮譽感,消除學生因家庭背景不同而帶來的尊卑感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從目前許多教育機構的調查和研究來看,絕大部分還是傾向學生應該穿校服。我從英國生產校服有近100多年歷史的公司,翻譯了他們公開的研究結果,歸納起來學生穿校服的優點如下:1、簡化穿著及穿著習俗規則 2、縮減地位不等的壓力及社會特徵3、鼓勵個人的個性特徵區別避免以貌取人 4、強調學習而不是著裝5、使經濟差異平均 6、降低長期著裝開支成本7、增強集體感 8、方便外出學生安全的身份識別9、強化學校精神 10、降低財物偷竊11、洗滌保養簡單以上雖然是英國專業結構的研究結論,但對我們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校服是一種民族精神和本國文化的體現。是一個學校整體精神面貌和集體榮譽感的外在體現之一,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第一,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分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比如集體意識、團隊精神、使命感,榮譽感、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增強對學校的自豪感和對同學的友情。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起到內在約束的作用,一種象徵的作用,對他們起到一種潛移默化地培養作用。另外,穿校服還有利於校園的整潔,沒有異樣的色彩干擾課堂的注意力,便於學校組織活動,不會因服裝的牽制影響學生的文體活動。第二,校服還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因為學生現在的家庭收入狀況很不一樣,有些學生因為家庭貧寒衣著寒酸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因貧富差距及著裝差異而導致的校園暴力不斷,學生根本無心上學。在攀比方面比較盛行的時代。我覺得如果一個學校的學生它能穿一樣的服裝,這樣同學相互之間的感覺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種合作、團結、相互尊重的精神。比如說,我們家稍微窮點,但是穿上校服也沒人能看出我們家很窮;又比如說,某某人很富,但他的孩子在學校里不許穿很好的服裝,這樣感覺培養學生艱苦樸素的品質,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出現都有積極意義。第三,校服還可以減輕家長對學生服裝上的投入。現在社會沒有專門為中、小學生製作服裝很得體的服裝,特別像我們中學生,從12、13歲到17、18歲這個年齡段,在市場上就買不到他們合適的服裝,要不就是時裝,要不就是一些胖的,而根據他們的身材、他們的需求,作為商業行為沒人來關心他們這個群體。因此穿著校服也為家長在選擇孩子服裝時解除了一些煩惱,使他們不必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四處奔波挑選適合自己孩子的服裝。從推進學校工作來講,學生穿學生裝對於推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非常有益處的。第四,穿校服還有利於對學生的身份識別,有效保護學生安全。在西方一些國家法律禁止學生出入某些娛樂場所,禁止向學生銷售煙酒及成人用品讀物等等。穿著校服就可以識別購買者身份而拒絕售賣。在我國也可以讓一些不法黑網吧,OK廳等等經營者在向學生提供服務時有所收斂。穿校服對學生有規范行為的功能。從精神層面來講,穿校服可以杜絕學生的奇裝異服,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從小學到高中少年兒童正處在成長發育期,特別是人格及觀念正逐步形成,缺乏正確的判斷力,任何不良社會現象都可能導致觀念意識的扭曲,穿校服也不能完全阻擋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但可以降低減少這些影響。在德國美國近年來由於部分洲市以穿校服阻礙了學生個性發展為由,立法禁止學校穿校服,結果許多學生打耳釘,露肚臍,頭發染的五顏六色。由於學校是一個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