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革命根據地的游記作文400字
延安,是毛主席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延安,是紅色革命根據地,延安也是全國億萬人民嚮往的地方。四月九日,我們要去熟悉的延安參觀學習。可這次去延安卻與往常去延安的心情有著天壤之別。
早晨,天剛蒙蒙亮,我們便穿著校服來到學校,校園里到處洋溢著同學們的笑聲,一張張興奮的笑臉像早春的桃花。
六點鍾,我們准時出發了,車隊浩浩盪盪開出校門,尤如一條長龍,這壯觀的氣勢吸引了許多路人的目光。在歡聲笑語中,我們去把延安精神追尋。
到了延安,我們先來到了革命紀念館。一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毛主席那高大、雄偉的銅像。面對偉人的銅像,我思緒萬千,心潮澎湃,同學們懷著對偉人的崇敬和愛戴,舉行了庄嚴的紀念儀式:出旗、獻花籃、詩朗頌、宣誓。接著,我們參觀革命紀念館,走進大廳,最醒目的就是那紅色的地板,代表「血」的顏色;天花板上有十三枚五角星,代表中國革命在延安十三年的艱苦歷程。隨著人群,我們來到裡面,一進門就是中共中央在陝北十三年活動路線示意圖,旁邊是陳列在玻璃框中的舊書籍、大刀、紅軍穿過的鞋、戴過的帽子等等,看到這里,我眼前彷彿出現了紅軍展轉陝北時敵人圍追堵截的情景,彷彿看到了一個個革命先烈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場面……
參觀完革命紀念館,我們又去了四·八烈士陵園。在烈士墓前,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向烈士敬獻了花圈,我們班同學向烈士庄嚴獻詞,全體同學宣誓:我們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接下來,我們分別在棗園和楊家嶺參觀了中共中央書記處禮堂,毛澤東、周恩來等幾位偉人的舊居。
一天的參觀結束了,我的心頭沉甸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革命戰爭年代那些烈士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冒著槍林彈雨,出生入死、流血犧牲的場面,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在煤油燈下辛勤工作等一幅幅畫面不時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我們不能愧對那些革命先烈,更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奮發圖強,努力學習,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長大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車隊載著我們出發了,我們一路歡歌,一路笑語,駛向學校,駛向家園,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 八角帽五角星是那個軍隊
八角帽和紅五星,是紅軍的象徵,也是紅軍軍裝佩飾最顯眼的部分之一
關於紅軍八角帽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流傳較廣的至少有四種。
第一種說法,1929年3月,紅四軍打下長汀後。趕制了4000套新軍裝,軍服款式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
第二種說法,是尹德明設計的。尹德明,湖南茶陵縣人, 1929年,尹德明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那時游擊戰士們沒有統一的著裝,戴的是「老帽」(即當時的學生帽)。 1930年2月,當時的湘贛游擊隊司令員譚余保專門召開軍容整肅會議,主要精神就是怎樣讓隊伍成為 「正規軍」,並將製作標志性制服的任務交給了尹德明。 3天內,尹德明從工農革命軍有8個縱隊,當地有八角樓等得到啟發,很快裁出第一頂紅軍八角帽。譚余保拿著帽子愛不釋手,連聲稱:「棒!棒!真棒! 」兩個月後,全縣兩千多名戰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內,中國工農革命軍全部戴上他設計的八角帽。
第三種說法,是趙品三設計的。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在紅都瑞金成立了紅軍學校。 1932年初,劉伯承調入紅校任校長。他到任後,看到著裝五花八門,就把學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找來說:「學員的著裝太亂了,現在已經立國了,可以有條件製作統一的校服了,聽說你多才多藝,還是個能工巧匠,你就負責給設計一套校服吧! 」
趙品三領命後,做了幾套讓學員穿上請劉伯承校長來審定。劉伯承看後非常滿意,立即指示就照此樣子給全校教員、學員每人做一套。紅軍學校學員的新式軍裝整齊劃一,威武雄壯,很快引起了總部首長和各部隊的注意。於是中央蘇區各部隊紛紛效法紅軍學校,穿上了同樣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軍裝。
第四種說法,紅軍的八角帽是馮玉祥贈的。馮玉祥在1930年爆發的中原大戰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介石收編。馮玉祥被迫出國「考察」。臨行前他悄悄將自己原本打算重振旗鼓的數十萬套軍服全部捐給了紅軍。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的軍裝,這就是以八角帽為標志的紅軍軍服。
這么多種說法,到底以哪個為准?可以肯定地說,八角帽列寧確實戴過。馮玉祥的國民軍也戴過,這從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實事求是地講,八角帽不是紅軍首創,應該是借鑒或仿製的,也不完全是哪一個人設計的。 1929年紅四軍的八角帽和1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趙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麼說,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紅軍的特殊標記。據說,有一次紅軍打了白軍一個埋伏。天黑了,紅軍就都散到溝里、坡上去抓俘虜,跟敵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麼抓俘虜呢?唯一可以識別的記號,就是敵人的軍帽和紅軍的不同:敵人的軍帽帽檐又短又硬,紅軍的八角帽帽檐長,是軟布做的,帽檐邊上還撐了一條篾片。因此,紅軍戰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攔腰二抱,摸到對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槍繳了。
3. 紅軍服裝的設計師及設計過程是怎樣的
紅軍服裝,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整個紅軍部隊的統一的軍裝。這套軍裝是在紅軍學校成立後,劉伯承擔任校長之初產生的,時間是1931年底或1932年初,設計者是當時任紅軍學校俱樂部主任的趙品三。
紅軍學校成立之初,學員來自紅軍各部隊。由於紅軍尚無統一的軍裝,因此學員的著裝也是五花八門的。有穿過去的白軍軍裝的,有穿普通百姓裝的,有穿工人裝的,也有穿早期紅軍服的,甚至還有人穿上了打土豪時搞來的女上裝。
因此,隊列顯得很不整齊。劉伯承到任後注意到這一點,他了解到俱樂部主任趙品三善書畫,精工藝,就指示他為紅軍學校學員設計一套校服,以統一全校的著裝,並吩咐總務科長楊至成從物資上給予保障。
趙品三經過精心構思,反復繪制草圖,決定軍帽採用八角,以表明紅軍是擁戴列寧的工農群眾的武裝。不過他認為大八角與中國人的身材不相稱,幾經琢磨,最後確定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小八角軍帽。
軍服的樣子,開始是仿照蘇聯紅軍的樣式,設計成緊口套頭,然後將裁好的衣服樣子交給楊至成,由楊至成找裁縫先做了幾套樣服由學員試穿。試穿感到緊口套頭不方便,也不適合我國南方的氣候,就又改成開襟敞口,然後請劉伯承前來審定。劉校長看到頭戴小八角軍帽、身穿新式軍裝的學員後感到十分滿意,當即決定就按這個樣子給全校學員每人做一套。
當時正值三次反圍剿勝利之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已宣告成立,紅軍的後勤供應條件也有所改善。學員們很快就穿上了新式的統一軍裝。紅軍學校當時是中央蘇區的文化中心,紅軍學校學員整齊威武的隊列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不久,中央蘇區各部隊都紛紛效法紅軍學校,穿上了這種式樣的軍裝。從此,紅軍就有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統一的軍裝。
4. 紅軍帽為什麼是八個角,有什麼寓意
八角帽和紅五星,是紅軍的象徵,也是紅軍軍裝佩飾最顯眼的部分之一。關於紅軍八角帽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流傳較廣的至少有四種。
第一種說法,前面提到過,1929年3月,紅四軍打下長汀後。趕制了4000套新軍裝,軍服款式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
第二種說法,是尹德明設計的。尹德明,1909年7月7日出生於湖南茶陵縣火田鄉麻芙村,只上過半年學,9歲起跟叔叔學裁縫。 3年後出師,憑著超群的手藝獲得「尹一剪」的名號。 1929年,尹德明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編入譚余保(當時湘贛游擊隊司令員)的游擊隊。那時游擊戰士們沒有統一的著裝,戴的是「老帽」(即當時的學生帽)。 1930年2月,當時的湘贛游擊隊司令員譚余保專門召開軍容整肅會議,主要精神就是怎樣讓隊伍成為 「正規軍」,並將製作標志性制服的任務交給了尹德明。 3天內,尹德明從工農革命軍有8個縱隊,當地有八角樓等得到啟發,很快裁出第一頂紅軍八角帽。譚余保拿著帽子愛不釋手,連聲稱:「棒!棒!真棒! 」兩個月後,全縣兩千多名戰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內,中國工農革命軍全部戴上他設計的八角帽。
第三種說法,是趙品三設計的。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在紅都瑞金成立了紅軍學校。 1932年初,劉伯承調入紅校任校長。他到任後,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時,從各部隊抽調來的學員著裝五花八門,隊列很不整齊,就把學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找來說:「學員的著裝太亂了,現在已經立國了,可以有條件製作統一的校服了,聽說你多才多藝,還是個能工巧匠,你就負責給設計一套校服吧! 」
趙品三領命後,經仔細琢磨,覺得還是參照蘇聯紅軍的軍裝比較好,衣服採用套頭緊口。帽子嘛,考慮布瓊尼式的軍帽不適合我國南方氣候,其他軍帽多是白軍的,不便參照。部分學員戴的那種大八角帽帽型太大,不適合中國人的身材和臉型。他考慮來考慮去,畫了許多張草圖,覺得還是要採用八角式,以示紅軍是工農的武裝。不過將帽型大大縮小,改變成小八角,這樣看起來與中國人的身材和臉型比較般配。衣服制好後,找來學員試穿,穿後覺得緊口套頭不方便,也不適合我國南方的氣候,於是就又改成開襟敞口。最後,做了幾套讓學員穿上請劉伯承校長來審定。劉伯承看後非常滿意,立即指示就照此樣子給全校教員、學員每人做一套。紅軍學校學員的新式軍裝整齊劃一,威武雄壯,很快引起了總部首長和各部隊的注意。於是中央蘇區各部隊紛紛效法紅軍學校,穿上了同樣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軍裝。
第四種說法,紅軍的八角帽是馮玉祥贈的。馮玉祥在1930年爆發的中原大戰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介石收編。馮玉祥被迫出國「考察」。臨行前他悄悄將自己原本打算重振旗鼓的數十萬套軍服全部捐給了紅軍。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的軍裝,這就是以八角帽為標志的紅軍軍服。
這么多種說法,到底以哪個為准?可以肯定地說,八角帽列寧確實戴過。馮玉祥的國民軍也戴過,這從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實事求是地講,八角帽不是紅軍首創,應該是借鑒或仿製的,也不完全是哪一個人設計的。 1929年紅四軍的八角帽和1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趙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麼說,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紅軍的特殊標記。據說,有一次紅軍打了白軍一個埋伏。天黑了,紅軍就都散到溝里、坡上去抓俘虜,跟敵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麼抓俘虜呢?唯一可以識別的記號,就是敵人的軍帽和紅軍的不同:敵人的軍帽帽檐又短又硬,紅軍的八角帽帽檐長,是軟布做的,帽檐邊上還撐了一條篾片。因此,紅軍戰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攔腰二抱,摸到對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槍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