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lolita衣服尺寸S、M、L碼分別適合身高多少
女士標准:
S碼適合身高:150~155CM,體重90-100斤。
M碼適合身高:155~160CM,體重100-110斤。
L碼適合身高:160~165CM,體重110~120斤。
lolita服裝顏色百搭清新靚麗,多為裙子,購買時需要詢問店家裙子有多長,是否有裙撐等,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尺碼是太大還是太小。購買時,有必要向商店報告三圍,要考慮衣服是否適合腰、胸、肩。否則,就會出現「大衣」現象。
洛麗塔風格的服裝以連衣裙或跳線裙為主流,然後在其上增加披肩或羊毛衫等裝飾。和一般的連衣裙相比,洛麗塔側面給人的印象更強。
它的特徵是通過穿著裙撐(撐起裙子的內衣)來讓展開的裙子更加優美且顯得豪華。頭飾與蝴蝶結等裝飾性較高的飾品對於凸顯華美的洛麗塔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特別是帶有荷葉邊的透視可以很好的強調出大小姐的氣氛。鞋子採用體現出少女氛圍的平底鞋,或者使用腳底較厚的鞋子。
(1)jk制服紙樣擴展閱讀:
Lolita 絕不等於 Cosplay。
Gothic & Lolita是一種服裝風格,COSPLAY是一種角色扮演活動,不應混淆。事實上,這種誤解的發生是因為許多卡通人物都穿著Gothic & Lolita的服裝。
像《魔卡少女櫻》的木之本櫻、《Chobits》的芝等,她們都是很受歡迎的角色,導致有人因而把 Gothic & Lolita 與 Cosplay 混為一談。
洛麗塔是歐美舊時代女性服裝設計的一種,它的特點是通常會用到較多的荷葉邊和蕾絲等來給裙裝進行豪華裝飾。而且它經常會使用到白色與粉色等非常柔軟的顏色,是非常追求少女風的一種裝扮。
參考資源來源:
網路——Lolita
⑵ 如何做好童裝生意
做好童裝生意的技巧:比賽促銷、生日促銷、吊牌、氣球、會員積分。
一、比賽促銷
五、會員積分
客戶每次購買金額都可積分,累計到到某一數值後給予客戶一定購物折扣或禮物。
⑶ 什麼是cosplay
顧名思義,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簡略寫法,其動詞為COS,而玩COSPLAY的人則一般被稱為COSPLAYER。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譯名是出自台灣,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為這種譯法與游戲中的Role Play Game(RPG)同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為免雷同,筆者更傾向於另一種譯法--服飾裝扮。以現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內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裝、小飾品、道具以及化裝來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視覺系樂隊以及電影中的某些人物,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當廣闊的發揮空間,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這一領域便絕對就是當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COSPLAY起源
談到COSPLAY最初的起源,現在大家一般比較認同的是將COSPLAY的發源地定位於日本,當然如果這是以現時代COSPLAY理念為基準的話確是可以如此而言。但是如果從廣義上來說,動畫COSPLAY的真正發源地絕對是位於西半球的美國,甚至說如果真要探討起COSPLAY原始形態的話,筆者可以毫不遲疑的告訴你COSPLAY最早的出現是在公元元年之前的數個世紀之中!因為不論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存在的希臘祭祀們的裝扮,或是其後共同創作了兩部偉大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那群活躍於公元前8世紀的偉大游吟詩人們,他(她)們實際上都是在扮演著別人的角色。前者引變為後世的先知、先見,成功的COSPLAY了神之使徒的存在,而後者則如同是現今舞台話劇的鼻祖,出神入化的COSPLAY了那些可歌可泣英雄們的事跡。事實上,COSPLAY所要包括和裝扮的涵義不僅僅只是指一種外表上的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去COSPLAY人的內心。嗯,言歸正傳。接下來繼續為大家談一下COSPLAY真正的發源地--美國。
美國的COSPLAY是如可成形的?
自從十七世紀,耶穌會教士阿塔納斯珂雪( Athanasius Kircher)發明了"魔術幻燈"之後,動畫的出現便成為了一種必然。在其後的一個世紀中歐洲開始流行起來這種"魔術幻燈",直至19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沃爾特•迪斯尼那隻萬人迷的小老鼠出現後,美國的動畫風格才有了一個明確肯定的定義,而史上真正的第一個以動畫人物為扮演對象的COSPLAY也正是出於這一時期。是的,毫無疑問伴隨著那隻可愛奇趣的米老鼠在美國本士以及全世界的風靡一時。沃爾特•迪斯尼看準時機適時的在一九五五年創建了世界上首座迪斯尼樂園。同時為了替產品自身作宣傳及為更好的吸引遊客,沃爾特•迪斯尼還特別請來員工穿上米老鼠服裝以供遊客玩賞或是拍照留念。所以,可以說當初這群默默無聞的"米老鼠"裝扮者才是現時代全世界COSPLAYER們的真正始祖。並且由此也可以察知,COSPLAY最初成形的目的仍是出於一種商業上的形為而並非像現在這樣是一種流行品位上的消費。將美國或是更確切的一點說,將迪斯尼作為COSPLAY的真正發源地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依據,那就是當時迪斯尼裝扮者們身上所穿著COSPLAY服裝的專業製作化。雖然以現在的COSPLAY服裝而言,有許多是裝扮者們自己所縫制的。但是作為一個COSPLAY的起源,擁有一個規范並且體系化的服裝製作組織是必要的條件。
起初為當時那群在迪斯尼樂園中裝扮成米老鼠、布魯拖、古菲、唐老鴨以及其它迪斯尼人物製作COSPLAY服飾的是沃爾特•迪斯尼公司早先的道具部。在樂園正式成立後不久,沃爾特•迪斯尼擴大了道具部的規模,除了要為影視作品製作道具外,還要負責所有在樂園工作所需的COSPLAY服裝。當然早期的這些所謂的COSPLAY服飾只是一個擁有固定外形的"大紙袋",毫無美感可言,成品相對也較粗糙,裝扮者穿上這種服飾後很容易發生呼吸不暢的現象。但不論怎麼說,相對於當時而言,此時迪斯尼的COSPLAY服飾製作已算是擁有了一定的規模。
日本才是現今真正意義上COSPLAY的締造者嗎?
此時此刻的日本,因為1947年漫畫之神手冢治蟲根據酒井七馬原作改編而成的紅皮書漫畫《新寶島》的鋒芒畢露,而在日本掀起一股新漫畫的熱潮。由此造就了日本整個ACG(Anime、Comic、Game)市場的大繁榮,從而為在日本真正確立ACG的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恰好正在此時,迪斯尼那種所為宣傳而作的活動(COSPLAY)被傳入日本,有ACG界同好起而模仿,結果就蔚為風潮,成了日本現在ACG界的常態活動。日本最早的COSPLAY出現在昭和三十年這一時期(公元1955年),當時所謂的COSPLAY僅僅只是孩童們游戲間的一種裝扮。記的在那一年正好是《月光假面》與《少年傑特》在日本熱贊播放的年份,因此有不少孩童在當時就是COSPLAY這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雖說此時的COSPLAY純粹是孩子間的玩意兒,但在服裝方面還是頗為講究,當然前提是要有錢。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專門的COSPLAY服飾店,孩子們如果想要擁有與動畫中主人公相同服裝的話就必須先請人畫好設計圖紙,然後再去百貨公司請人縫制。現今著名的游戲製作人廣井王子小時候COSPLAY的服飾設計圖,便是請離他家附近很近的一條藝妓街上的那些藝妓為他繪制的。這種較為粗製的狀況一直維持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直至70年代未80年代初日本的ACG經歷了探索和成長期之後,作為ACG附屬文化的COSPLAY才漸漸得到了真正的發展,可以說現今對COSPLAY的理念就是完全繼承於當時的日本。
然而在80年代,日本的COSPLAY雖然得到了在更高年齡層及更多群體上的發展,卻仍然未有舉辦過真正意義上的純COSPLAY活動。此時的COSPLAY更多是依附於由ACG所帶來的另一個周邊文化--同人社團(其作品被稱為同人志)的身邊。"同人志"一詞源於日本,原本指的是"一群有著相同興趣的人,共同創作自己的文藝著作,稱為同人志"。也就是說,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將各自發表的文藝著作集結成冊,不由商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而是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同好間流通,均可稱為"同人志"。由於當時日本動漫及電玩文化的盛行,許多好的當紅作品在同好間大受歡迎,"將商業作品加以改編,編制外傳形式的漫畫同人志"便逐漸成為同人界的主流。由此而及的便是同人社團大量的興起,而為了招募社員以及在同人志即售會(第一界同人志即售會始於1975年12月,當時只是一個只有32個組織參加,入場人數六百多人的小型同人志即售會,但到了八十年代就成了一年二至三次的超大型同人志即售會)上推銷自己的同人志,各社團的成員紛紛打扮成動漫畫或電玩中的人物以吸引同好前來參觀攤位,在日本這一現象被稱為"看版娘"。於是這股風潮如同爆炸了一般在同好間迅速引起了一陣潮流,加入COSPLAY行列的人數急速成長,到後來其人氣度甚至與同人志即售會不相上下。
在經歷了六、七十年代的幼稚,八十年代的初創之後,九十年代的COSPLAY伴隨著日本ACG業中GAME業的急速成熟(最典型的就是任天堂、世嘉以及索尼之間的次世代機種之爭)以及視覺系樂團的層出不窮而開始步入正軌,成為一個極具規模的ACG業界的附屬文化。在九十年代,日本ACG業界成功舉辦了大量的動漫畫展和游戲展,此時的日本漫畫商和電玩公司為了宣傳自身產品,在這些游戲展和漫畫節中找來一些男男女女COSPLAY成ACG中的角色以吸引參展人群。這一招可以說是與當年沃爾特•迪斯尼開辦迪斯尼樂園時如出一轍,由此可見COSPLAY的成形與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在本身ACG商業化的程度之上,可以說正是將COSPLAY作為一種商業上的促銷手段,COSPLAY其本身才可能得到長足的發展與認識。
中國大陸、台灣以及香港地區的COSPLAY又是怎樣?
COSPLAY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晚,台灣有據可查的第一場COSPLAY是在1995年8月27日,地點位於高雄的SAGA WORLD一樓,但據聞當時的規模並不大,並且人物也多以電玩游戲中的人物為主。在這之後的1996年10月13日,台北熊寶寶餐飲店由"超級橙組"舉辦了一場秋日聚會,雖然在會前廣為宣傳,知道的人也很多,但是規模依舊偏小。這種情況一直沿續到1997年2月中旬,一連舉辦了三場活動,COSPLAY的人數才開始多了起來,並且也從此形成了台灣COSPLAY界的特色。至此之後台灣COSPLAY的場次開始有年年增加的趨勢,舉辦地點亦有由北部至中南部發展的現象出現,台灣COSPLAY活動的風行程度,可以由此看出一班。
而香港出現COSPLAY的時間似乎又早於台灣,據稱最早在1993年香港便有了自己的COSPLAY。當時的香港還沒有什麼同人志即售會,一般來說同人社團都是通過當時香港每年都會舉辦的藝術節場地來進行展覽和銷售,而正是在那一年(即1993年)一個名為"四百尺"的同人組織穿上了《銀河英雄傳說》中同盟軍的制服出現於會場,就此他們這群人成為了香港最初的COSPLAY。而在下一年的同一會場內他們又同樣扮演了同盟軍,不過這次他們還帶了另外一組名「UVRZ」的同人社團一起玩起了角色扮演。那些"UVRZ"的女成員穿上日式巫女裝,用巫女棒為到場的參觀人仕進行祈福。95年的"四百尺"扮演了《機動警察》的角色,而"UVRZ"在當年則開始扮演一些有名有姓的ACG角色,比如《亂馬1/2》中的右京或是《我的愛神》中的貝露丹迪。從96年開始"四百尺"社團開始引退不再做任何的COSPLAY,但與此同時其餘的同人社團則陸續開始玩起了服飾裝扮,令香港COSPLAY界的人數一直高攀直上。在這之後不久,香港的第一個同人志即售會由"UVRZ"、" Comic Babies"以及"火狗工房"聯合開辦(但也是唯一的一次,其後香港就再也沒有過此類出演),當然其間又一次擴大了COSPLAY在香港的影響力。
因為影響力的逐年擴增,香港的漫畫協會開始在98年7月30日至8月3日舉辦了第一個真正屬於漫畫迷的動漫會展,當時的入場費為25港幣。據稱這次會展中的COSPLAY是有史以來最火爆的一次,許多人扮演了八神、草剃等格鬥游戲中的角色。而那一次獲得香港第一個COSPLAY比賽--"FUN FUN 服飾扮裝大賽"冠軍的是一位裝扮成《聖傳》中乾達婆王的女孩。在這之後SE株式會社、TG坊和香港美術用品專業中心在98年8月30日就旺角麥花臣室內運動場合辦了第一次Comic World。並且首次在會場內劃分出一塊"服飾裝扮照相區"以方便參展人人士拍照留念。比較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在當時竟然已經有人開始COSPLAY起"犬夜叉"了!?在隨後的近幾年裡,大學社團間的展出也逐漸地開始顯露頭角成為香港COSPLAY界的又一活躍場地。
相比之下大陸出現COSPLAY較晚,直到1998年國內開辦漫展才有了些零星自發的個人COSPLAY秀,而在此之前也沒有一定規模的同人志即售會。因此即是有COSPLAY,數量也極奇之稀少。但緣於日本、台灣、香港三地COSPLAY的成熟,大陸的COSPLAY得以急速穩定的成長,且在2000年8月成功舉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屆COSPLAY大賽。在其後的一年裡華義公司又憑藉助其在網路游戲上的巨大影響力,打著旗下主力產品《石器時代》的名號開辦「2001年石器最佳COSPLAY大賽」。與此同時由於上海、廣州以及北京等地區在這幾年裡頻繁的開辦漫展及同人會展,而使現今大陸的COSPLAY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模。
=============================
附錄
有關cosplay的詞彙詳解
Costume (名詞) = 某一角色的裝束, 服裝
Costume (動詞) = 制衣
Costumer = 穿著與某人物相似的人,與cosplayer差不多。
cosplay - 起源:一個由Nov. Takahashi提出的,英語"Costume Play"的簡寫。他的這一靈感源於在美國舊金山的國際化妝舞會,並且由於他在日本「My Anime」雜志上發表的文章(1982年)中表示的對cosplay的熱情,引發了1982-83年日本的cosplay運動。雖然cosplay並非起源於日本,但美國現在的cosplay卻受了日本cosplay很大的影響。
cosplay (名詞) = 穿著有關動漫人物的服飾。
cosplay (動詞) = 穿上有關動漫人物的服飾。
cosplayer = 穿著Costume的人
Crossplay (動詞) = cosplay的一部分:在cosplay中扮演異性。
Crossplayer = 在cosplay中扮演異性的人。
Crossdressing = 穿著異性的服裝。一個人crosdressing的時候,並不能說明他是crossplay(也就是說,一個男的扮演一個男的,而後者喜歡女生衣服,那前者是crossdressing,但不是crossplay)。crossplay和cosdressing沒有任何關系,它只和扮演者的性別與扮演對象的性別有關。
舉例:(不好意思啊,人名譯不出:P)
男生cos Nuriko, Kamatari or Mana 不是crossplaying 卻是 crossdressing.
女生cos Nuriko, Kamatari or Mana 是crossplaying, 卻不是 crossdressing.
男生cos Utena or Sakura 是crossplaying 也是 crossdressing.
女生cos Kenshin or Vash 是crossplaying 也是 crossdressing.
crossplaying 和crossdressing 並不能完全說明一個人的性別傾向。你不能斷定一個Crossplayer是男(女)同性戀,還是雙性戀。至於生活中的crossdressing,或多或少對一個人的性別傾向有所暗示,但請不要臆斷,你可能會完全錯誤的。
Glomp
定義:一種表達祝賀或問候的擁抱(有時候也表示攻擊)
==========================================================
對COSPLAY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像貌如何,而是取決於服飾的製作.一般來說得到COSPLAY服飾的方法有四種,分別是:別人送(汗)、去專賣店買、自己動手做或是叫裁縫鋪量身定造。
1:別人送
這個當然得要有人緣才行,平時在漫展或生活中認識的一些會COSPLAY的服友,等他(她)們不要COSPLAY服的時候你就可以問他或她要過來,不過相對來說這種機會是少之又少。
2:去專賣店買
這一點在日本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比如在日本有OFFCIAL的COSPLAY服裝賣,COSPA就是一個很好例子,並且她們出的衣服都是官方認可的。另外還有一些造COSPLAY服的店子,因為是私下造的所以不是OFFCIAL。而在台灣地區基本上都是非官方認定的COSPLAY服飾店,但在以上這兩個地區都有即省錢又方便的COSPLAY服二手店。至於香港和大陸地區則連專門經營COSPLAY服的店都非常少見,一般都是需要定製的。
3:自己動手做
其實COSPLAY最大的樂趣便是自己親手製作服飾以及道具。當然如果要自己作的話,首先必須要會裁縫,家中亦最好有一台縫紉機。一般來說自己一個人從選料,設計直至製作完成需要一個月時間。其間你除了要有技術和工具之外,精神上的集中力也是相當的必要。一件衣服由最初的紙樣直至完成,確實是件非常不簡單的事吶。但同樣服裝完成時自己所能感受的快感也是別人無法體及的。
4:裁縫鋪量身定造
去裁縫鋪量身定造一般是香港和大陸COSPLAYER的做法。這樣的好處是,一個在價錢上比較便宜,另一方面也容易提出自己的要求。在大陸一般來說裁縫鋪是很好找的,但真正會作COSPLAY服的確是不多。通常在大陸你交了定單之後,一至二個星期便可收取衣服。如果此時對服飾有什麼不滿而提出異議的話,店主通常會當場為你改制。
其實作一件COSPLAY服真可謂是價格不菲,專賣店成品服的話通常要價近千。自己動手裁製雖然花費較少,但如果視所COS角色服飾的復雜度而言有時也要將近六、七百元,並且還要付出相當大的心血與勞力。有鑒於此在台灣地區COSPLAY被有些人稱之為是勞命傷財的玩意兒。但是對於廣大的COSPLAYER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編輯:一輝)
=========================================================
現今的COSPLAY又如何?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探究,如今的COSPLAY已經是變的相當完善,不僅可以扮人,而且更加可以扮漫畫和游戲中任何的東西,例如動物、機械人,只要想得到又扮得到的就可以,沒有任何限制。不過,有時候扮機械人,走出每步路都會非常困難,亦有人扮過太空戰艦,而且還要像戰艦般在地上爬行,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作為ACG的附屬文化,COSPLAY在當今社會已經越發的成為一種青少年文化娛樂的主流。朋友過生日時的聚會,大大小小的動漫展又或者是情人間的"化裝舞會"都可以用到COSPLAY來活躍氣氛。更主要的是在COSPLAY的同時,通過製作、學習他人的COSPLAY而可能會交到一些良師益友,並且在有益身心滿足自身的同時,也能娛樂大眾。
而在現今的日本,除了每年固定的東京春、秋兩季電玩展以及各式的動漫展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