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但是干貨滿滿~
一、服裝行業市場規模
中國居民消費能力穩步提升,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服裝消費支出達1289元。
中國服裝市場2018年GMV達2萬零774億元,同比增長率達7.8%,增長率達到峰值。受消費升級和本土消費者生活水平提 升、收入增長影響,2019年、2020年GMV繼續上漲。
就服飾類目來看,女裝一直是中國服裝市場中份額最大的子版塊:始終保持領先份額,保持較高市場容量。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13145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776.34億元,同比下降16.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07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35.32億元,同比下降27.3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6.16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07%,比上年同期下降0.62個百分點。(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
❤️完整版報告,點擊下方卡片免費領取↓↓↓
點擊免費領取《服裝行業報告》
二、女裝行業市場規模
在市場飽和的影響下,女裝市場雖然保持銷售總量名列前茅,但市場逐年有所下滑。
2016年下半年至2018上半年,女裝保持了平穩增長的趨勢。2018年下半年起,越來越多傳統品牌和淘品牌紛紛入局社交電商,基於「小程序+品牌」裂變式運營迎來第一個爆發期。2019年社交直播電商為女裝提供 了更完善的「種草式」交易路徑,為2019年保持增長提供了基礎。
藉助社交生態的高頻觸達特點,圖文、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的用戶心智培養,社交電商在用戶的觸達、復購 以及轉化上具有先天優勢,有贊類目整體的購買轉化率均值為7.0%。女裝類目以6.6%的購買轉化率低於均值, 社交種草式運營能力整體偏弱。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播環境「試穿+講解」場景下,女裝直播轉化率高達 21.2%,遠高於其他類目。
從女裝的出貨渠道來看,2019年女裝商家在直播平台上快速增長,半年內直播渠道滲透率上升至11%,高出大盤均值2倍以上。
另外女裝商家在小程序的滲透率上,反應速度快於整體大盤,2018年整體超出大盤並在2019年繼續保持。
三、女裝用戶分析
從用戶消費偏好來看,傳統上下裝仍然占據主要的消費市場,佔比高達62%。但配飾類和基礎款內衣類在社交電商環境下逐年有上升趨勢,值得關注,主要原因為該品類適合社交裂變和分享。
女裝細分品類中,銷量佔比前三名的是T恤、毛針織衫、休閑褲;銷售額佔比前三名的是羽絨服、毛呢外套、連衣裙。
數據來源:CBNDate消費大數據
健身、工作、婚禮是推動線上女裝消費的三大場景。
女裝行業主要消費增長驅動力來自中產階級和年輕群體。年輕人樂於為開學畢業或各類節日精心准備,新中產則更加在意職業與聚會場合的著裝,商家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場景化的消費體驗。
有贊女裝下單用戶連續三年環比增長20%以上,呈現爆發式增長,購買力最強的省份為廣東省,銷量佔比達11%。
晚上8點是女裝下單的高峰期,訂單數高於大盤訂單數14%以上。
數據來源:CBNDate消費大數據
年輕人與新中產每年購買5種或以上不同產品的人數佔比均高於整體人群,商家可拓充女裝服飾品類
年輕人與新中產的女裝 「種草渠道」逐漸從傳統電商平台傾斜至社交電商平台,社交電商平台的交易佔比逐年擴大,且利潤率相比傳統平台電商高出 25~30%,市場藍海潛力巨大。
四、服裝行業痛點
1)、傳統品牌/門店商家
2)、傳統電商平台賣家
3)、時尚內容媒體/KOL
以上。
❤️完整版報告以及高清大圖,點擊下方卡片免費領取↓↓↓
點擊免費領取《服裝行業報告》
了解更多點擊:《2021年服飾行業私域洞察報告》
Ⅱ 濟寧十五中的校服要改成什麼樣的
每當我看到學生穿著漂亮、整潔的校服時,真的好羨慕他們,為他們趕上了幸福時代而高興。 我的學生生活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度過的,從小學一直到初中畢業也沒有穿過一次校服。那時農村還比較貧窮,僅僅是填飽肚子,穿衣服基本是老大穿小了老二接著穿,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只有逢年過節才能穿上新衣服。那個年代能上學讀書就不錯了,穿校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交學費是每個學生和家長最頭疼的事,往往東拼西湊還交不上,拖拖拉拉一兩個月才交上,有的學生因為交不上學費而退學。當時學校條件也很落後,黑屋子、土檯子、泥孩子就是當時最真實的寫照。 初中畢業後,我有幸考入曲阜師范學校,平生第一次穿上校服,當我從老師手中接過嶄新的校服時,高興極啦,興奮得差點叫起來。說是校服僅僅不過是一身紅色運動服而已,在今天是再平常不過了。可就是這身校服,我一連穿了十多天,尤其是在周末回農村老家,穿著校服見到我的同學時,更是引得他們連看加摸,還有的讓我脫下來,自己穿穿試試,因為校服上印著「曲阜師范學校」的字樣,他們好羨慕我,我也感到好幸福。 改革開放之後,農村生活條件相對較好了。這時我也從曲阜師范學校畢業,來到農村小學,成為一名小學教師,擔任班主任。學校第一次號召做校服時的情景一直深深印在我腦海中,我班有四十多名學生,當我告訴學生學校要求做校服時,報名的僅僅有十二三個,好說歹說再加上逐個對學生家訪,做家長工作,總算有三十多個學生家長同意做,剩下的十多個學生說什麼都不做。當裁縫師傅來量體時,家長紛紛要求給自己的孩子量大些肥些,就怕做小做瘦了。當新校服發下來時學生們穿在身上,又大又肥,有的甚至褲子長得要往上挽上兩挽,上衣肥得套上棉襖都能穿。有個別同學的衣服,穿到小學畢業時才合體。學校第一次做校服就這樣結束了。 後來,隨著農村生活條件的好轉,學校工作也逐步規范化,學校集體活動也越來越多,需要做一套合體的校服。我把學校要做校服的事告訴學生,全班同學紛紛舉手要求做,裁縫師傅來量體時,家長們再也不要求給學生做得又肥又大了,一定要做得合體。新校服發下來,學生們個個滿意,全校四百多學生人人都穿上了合體的校服,帶上紅領巾參加學校升旗活動,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第二次校服就這樣宣告勝利結束。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農民一步步走上富裕之路,家家有餘糧,戶戶有存款。農村學校也大變樣,黑屋子不見了,土檯子早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寬敞明亮的新教室,整齊嶄新的桌凳,學校設施得到了完善,電視機、錄音機、投影儀,已充實到每間教室。這時一年四季都是一個顏色一個式樣的校服已經不適合學校發展,不適合生活需要,學校提出每人做春夏兩套服裝,消息一公布,同學們都積極報名,更有高年級女同學還到校長室詢問顏色與樣式。僅僅半個多月,訂做工作就結束了。同學們春天穿春天的校服,夏天穿夏天的校服,個個對校服滿意,個個合身得體。沒有一個學生家長來校,反映校服問題。 如今,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中央各種惠農政策的實施,城鄉經濟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農村中小學校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義務教育學生的學雜費得到減免,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在農村學校得到普及,英語課、信息課都得已正常開設,農村學生也一樣能在網上沖浪、查找資料。校服這時已不單單滿足於整齊、統一,學生們已經開始懂得了審美需要。記得去年夏季校服征訂時,學校推薦一套男女統一,價格相對便宜的校服樣式,就遭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反對,取而代之是顏色樣式、材料相對較好的校服。男生一律短褲,短袖襯衫,女生一律是學生套裙。學生們穿得不但合體又美觀大方。 寫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從一套套校服不難看出,改革開放30年我國一步步走上了富裕路,教育事業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祖國也日益富強。真心祝願學生的校服越來越時尚、越來越美麗,我們的祖國越來越興旺。
Ⅲ 石獅校服產業漸成經濟新增長極
近年來,石獅校服產業的時尚含量明顯提升,如今與石獅校服企業簽約的國內一、二線校服時尚設計師總數已達20人,石獅校服全行業的時尚設計師已有280多人。種種跡象顯示,作為閩派紡織服裝大本營的 石獅市 ,正在發力校服領域,校服產業正在成長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相關資料顯示,這幾年,國內外服裝消費都在升級,校服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國內,各類學校對校服的要求,不再滿足於過去傳統、單一化的形象,而是在款式、設計和面料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這是一片藍海。從2018年開始,市場嗅覺敏銳的 石獅服裝 企業,開始切入校服這一領域,可謂恰逢其時。隨後,石獅先後出台《石獅市校服定製生產服務企業定製生產實施細則》《支持石獅校服行業發展與轉型》等文件,助力當地校服企業發展和產品創新。2021年4月,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審定通過由石獅校服企業牽頭起草的《幼兒園園服》《安全警示校服》兩項校服團體標准。這兩項團體標準的通過,體現了石獅校服產業在國內校服產業中的突出地位。
業內人士指出,石獅紡服企業挖掘校服這個細分領域,優勢明顯,因為當地校服產業鏈完善,適合進行精細化生產和設計。目前,全國首個校園服裝專業市場也在石獅,因此做大校服這個細分產業,對石獅整個紡織服裝行業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以定製生產模式推行校服定製生產服務項目,是石獅市校服產業的一大發展模式。率先發布校服流行趨勢,打造全國首個專業校服市場,成功舉辦三屆中國校園服飾國際博覽會等,在校服領域構築起全方位產業配套體系。石獅市兒童產業聯合會根據《石獅市學生校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石獅市校服定製生產服務企業定製生產實施細則》等,進行全市中小學學生校服選樣、生產、驗收、售後服務,按照學生統一著裝標准要求,督促生產企業做好學生統一著裝全過程的質量和服務監控。
根據《石獅市校服定製生產服務企業定製生產實施細則(2021年版)》的有關要求,結合《石獅市校服定製生產服務企業備選庫評分標准》,石獅市兒童產業聯合會評審小組根據報名企業的申請材料,進行客觀公正的初審,並對報名企業進行現場走訪核實。經石獅市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共同審核,今年初,石獅市確定了27家企業入圍備選庫,有效化解了校服采購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
Ⅳ 將校服誤當成制服,近年我國的校服款式都有哪些改革
我國的校服一直都很普通,可以說是很保守了,這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不影響學習,只是不是那麼出彩。
近年我國校服也有改變,從媽媽時代,顏色都不怎麼變化到已經嘗試過多種顏色搭配,像我小學一直一套校服不變,知道畢業,初中就開始變化,初一穿白色杠,初二穿紅色杠,初三穿黑色杠,已經有了年級的區分。
對於學生黨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吧?終於有人提到要把校服改美了,曾經的我們,總是幻想著我們穿校服的樣子是這樣的......
近年來,隨著修改校服樣式的呼聲越來越高,小部分地區、學校也開始了對校服的改革。一些學生公認比較時髦,家長認可的校服基本都是受到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影響,以西服、襯衫、馬甲、短裙為主。
在我看來,我國的校服款式一直都有變化和創新,不在拘泥於保守的運動服,也有了裙裝和短褲,甚至有了領帶和蝴蝶結的設計。
Ⅳ 中國校服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校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近代學堂,當時校方已開始發給學生統一的衣服、帽子、靴子,並從傳統服裝漸變為西式制服。1920年後,中國各地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校服,如北京大學明文規定必須穿長袍。之後標准校服演變為男生著中山裝,女生穿陰丹士林旗袍。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菁菁校園,無處不張揚著春潮熱力;年輕的歡聲笑語充斥著每一個角落。而校服——正是這飛揚青春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是校園里永遠流動的風景。近百年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Ⅵ 校服的起源與發展
學生服(校服)為學校的在校生(幼兒,小學生,中學生)穿著的制服,追溯其根源,並不是為了起到表示在學校內部或者教育場所里次序的作用,而是為了表示和一般的社會多少有一些區別的這樣的意義。最大的區別在於一般社會上的制服是只在工作中需要穿著的,與之相對學校的制服在上學的途中也會要穿著的。學校的制服設計有一個作用就是區別穿著不同學生服的學生所屬的不同學校。這個作用有兩個好處。一是對於學校方面而言可以提高對學生的管理,二是對於學生來說可以確立自己的身份和增強歸屬意識。有關學生服制服的新設計,廢除,變更等對於保持學校內部的團結與對學校秩序規則的維持十分有意義。作為學生有的人對在放學回家路上穿著學生服沒有抵抗情緒,而有的人則希望在休息日時或者學校之外的地方不希望被強制穿著學生服。此外,在美國,也有因為穿著學生服而減少了校園內的暴力事件發生數等的事例。但是有關在幼兒園也引入學生服制度,有人認為這樣有助於誘拐兒童等的不法分子更容易的確定目標。在公立小學,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由家庭的經濟實力引起的兒童服裝的差異,到現在認可制服設計制度的聲音也很強烈。但是公立小學幾乎都穿著的是自己的衣服,幾乎在所有的中學都有制服。但是隨著虐待問題以及不去上學的情況在中學快速增加這一現實,導致有認為制服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剝奪了他們對於不同事物的包容心。
學生服的種類較為廣泛,按層次分有小學、初中、高中各類學生服裝,按季節分有夏裝、冬裝、春秋裝學生服;按款式分有正規裝、運動裝、甚至大衣等,所以開發學生服裝面料,要按不同的用途進行設計生產。但由於學生服的製作和銷售一般都是由各地教育管理部門負責操作組織,屬於壟斷性操作,且它集中、具體反映我國各地學生的精神面貌,屬於「標志」產品,故馬虎不得,各地主管教育部門對面料的選用、色彩的搭配以及款式設計,都要經過反復論證、再三比較權衡,對面料產品的質量要求在不斷提高。同時對面料生產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教育部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學生總數約在3億人次以上,而且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中小學生均已逐步實行了學生服的統一著裝。
Ⅶ 現在校服行業有什麼前景嗎
據2018年數據統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計)顯示:
中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比上年增加5017所。中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比上年增加539.40萬人,增長2.0%。
業內預計,國內校服規模將有1500億的市場藍海,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向好。
Ⅷ 校服改革有什麼意義20年不變的校服你還願意穿嗎
意義:
1、改變學校,學生面貌。讓學校因為校服的改變顯得煥然一新。
2、體現學校的時代風貌,社會發生了變化,學校教書育人的理念也有了變化。學生面貌也理應發生變化。
3、改掉原校服設計上的不足,增添新的時代元素。
4、體現青年人最有理想,最有闖勁,最富有朝氣的特點。
.
不想穿.....
Ⅸ 中國校服發展史:從先秦到民國,看校服的變遷
一直以來,中國式校服因面料經濟實用,耐磨耐操,辨識度高,
從視覺上縮小了貧富差距,在樣式上消除了男女隔閡。
不少學生深感校服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把穿上校服後那種接地氣又不入俗流,極具考驗顏值的氣質,
比喻成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食材—— 藕 。
不過幸好,隨著韓流的影響,
時尚 學院風款式的校服也已經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
男孩和女孩的制服開始有了很大的改變,
例如女孩一般是打領結搭配襯衫和格子裙,男孩則穿西裝打領帶。
但其實如果要追溯中國校服的 歷史 ,那就要從先秦時期說起。
《詩經》一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就概括了先秦時期的學院制服的風格。
當時的學院制服強調合身和舒適,對鞋、帽、冠也有相應的要求。
而這種服飾一直沿用到隋、唐、宋,成為學生專用的制服。
1920年代,真正的制服款式的出現
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國五千年來的舊思想,
新文化運動的意識激發了年輕一代對自由和美麗的渴望。
因此,真正的中國第一代校服就此誕生。
當時的女生校服最有特色,採用中西合璧的風格,
中式上衣,西式百褶裙,外加一雙黑色牛津底鞋和白色絲襪,
也被稱為 「中山裝」 。
到了民國時期,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讓中國女性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曲線。
作為最初是滿族服飾的旗袍,
因能更好地勾勒出女性的身體曲線而受當時女性追崇,
逐漸在校園里流行起來。
而當時男性的校服是中山裝的改良版,
以黑白為主,剪裁精巧,頗具陽剛之氣,塑造謙遜紳士,
這是當時男性的標配。
到了50年代,受列寧主義的影響的,
全中國主要穿藍灰色制服、列寧大衣或棉大衣。
這一時期沒有特定的校服款式。
男生女生一般都穿白襯衣加藍色褲子或裙子,看起來很整潔。
60、70年代,軍裝校服開始興起。
到了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學生校服也終於有了突破性的改變。
在那個年代,樸素、干凈、純粹的少先隊隊服,
象徵著那個年代的人們有著最朴實的夢和一個全新的開始。
1990年代,主打舒適和運動風的超大號校服成了全國學校的標配。
然鵝,卻被評為以丑冠絕全球的「麻布袋」...
2002年,深圳教育局正式對校服的顏色、款式進行統一,
黑藍白相間的深圳校服的主要特色。
2015年,深圳的中學校服還被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永久收藏。
深圳校服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的展覽介紹里寫著:
自此,深圳校服正式出圈,火到海外。
連著名奢侈品牌prada,
都跟深圳校服撞衫這樣兼顧 時尚 與優惠的校服。
更重要的是,深圳校服還成為海外華裔最愛的搭配單品。
作為一個90後,雖然對那時的校服款式充滿槽點,
但它確實也承載著我記憶里學生時代的歡樂。
時至今日,你還記得曾經穿過的校服是什麼樣的嗎?
Ⅹ 中國校服變革的背後時代的變革
1、總的來說中國後校服時代總體趨勢是延續市場化步伐,學校、家委會、學生多方參與,自主選擇校服,整個市場向著正規化、規劃化、標准化進行發展。但是校服市場特殊性,敏感性,導致至今完全是半封閉、半開放的市場化,完全市場化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學校畢竟是特殊領域。
2、校服市場的整體成本逐年上升,面料成本:每年都會提價;人力成本:用工成本逐年走高;營銷成本:競爭非常激烈;售後成本:家長眾口難調,售後成本走高。校服總體還是一個薄利多銷的趨勢,只是由於團購為主,所以一旦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後雖然餓不死,但是也掙不了大錢
3、總的來說校服市場地域化是比較明顯,無論是出於地方保護主義,還是學校傾向於找本地的方便售後,以及本地的更具價格競爭力,所以校服品牌全國化還是有很多阻力和藩籬
4、校服款式越來越好看了,校服分季節采購,分穿著場合採購多了起來,不再是以前一套校服穿四季。同時定製校服,更加能凸顯學校特色,但是定製校服也給生產和後期補單售後帶來諸多不便。
5、監管越來越規范和嚴格,對粗製濫造的作坊式的校服有一定遏制效果。不過校服采購環節還是存在諸多不透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