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樣,別以為你穿上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這句話最開始是誰說的
趙本山說的[馬甲--趙本山和宋丹丹小品]趙:這樣吧,大妹子我給你講個小笑話,我給你打開一下尷尬局面。這笑話老招笑了,我這半輩子就指這笑話活著。
說,有一隻老虎,被蛇咬了一口,老虎急了,就想把這蛇踩死,追啊追追追,追到一個小河邊,這蛇,日(rí),鑽水裡去了,老虎就在河岸上就這么等,小樣的我就不信你不出來。不一會,從裡面鑽出來一隻王八,老虎上去就把它按住了,「小樣的你穿個馬甲(jiá)我就不認識你了?」
宋:(眼神)
趙:大妹子,我重講,我講錯了啊。不對,是一個王八鑽水裡去了,完事出來一條蛇,老虎說了,「你把馬甲脫了我照樣認識你!」
大妹子,你看你,我給你講笑話,你老整個馬甲配合我幹啥?
宋:走了。
趙:幹麼?
宋:太傷自尊了。
趙:大妹子,馬甲!
宋:你還我,你拿來。
趙:(穿上馬甲)我穿上行嗎?你講。
宋:講啥呀?
趙:你就講,「這蛇鑽水裡去了,不一會我穿個馬甲就上來了」。講。
那會樂了,哈
『貳』 「樓主你好!歡迎使用單機版貼吧,我是這里的智能機器人,不信我換個馬甲跟你說話。」這句話的破解
你如果是樓主直接刪掉就好了,是吧主的話封掉,或者你開個馬甲說【樓上全是SB】也可以
望採納
『叄』 YY裡面什麼馬甲可以說話,而且是不是換了個子頻道就聽不見人講話了 !
裡面有不同的馬甲不同的許可權,
紫色頭像 頻道所有者(OW) 也就是頻道建立者,擁有此頻道的最高許可權。可以分配許可權給其他人。
黃色頭像 全頻道管理員(MA) 頻道的總管理,可以進行頻道的管理,子頻道的管理分配。添加會員等操作。
紅色頭像 子頻道管理員(CA) 子頻道的管理,可以設置子頻道信息對子頻道進行管理
粉紅色頭像 二級子頻道管理員(CA2)二級子頻道的管理,可以設置二級子頻道信息對二級子頻道進行管理
藍色頭像 會員(R) 擁有普通會員許可權,可以隨意進頻道中任意房間(有密碼的除外),不受限制級的約束。
綠色頭像 嘉賓(VIP) 擁有普通會員許可權,有會員貢獻,一般授予公會的友好人士,外交人員。
亮綠頭像 臨時嘉賓(G) 擁有普通會員許可權,無會員貢獻,退出頻道後再進入將變為遊客身份。
白色頭像 遊客(U) 普通用戶,不能進入限制級頻道。
一般默認的都是按F2,也可以設置為自由說話,點那個F2就會變成自由說話,不過那樣的話會有點卡的。
可以看見的。你按F2說話的時候 你馬甲前面有個燈就會亮,
S0
『肆』 想在大學完成一部小說
寫小說,一定要有內涵,讓讀者有回想的空間,最重要的是,寫到的事情要能讓正常人思維可以接受...
我個人比較喜歡跳舞的書,比較具有代表的是<<邪氣稟然>>,<<惡魔法則>>,和正在寫的<<天王>>。
下面給你看看關於寫小說的一寫建議(我不記得這段文字是誰寫的了,只是我有個朋友寫書的,在他空間復制出來給你(內容有所改動),我相信對你肯定是有幫助的):
A,
我個人的大綱是使用時間做為架構,構架出主角經歷事情的時間,然後決定結局。這是我用的總大綱。然後每一個大的段落,大約十萬字左右會再制定一個比較詳細的大綱。確定自己目前主要寫那幾個出場人物。
相信我,當你在下筆前,將自己所要寫的故事有一個數千字的大綱寫下來,對作者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大綱並沒有好壞,只要能夠確定自己作品的主線就行了。只要你願意寫,就會有合適的大綱。記住,大綱就是你所描寫的故事的主線。
除了大綱,就如我在前面說的,很多作者喜歡在作品情節開始之前,寫一大堆設定。什麼國家構成,大陸環境,種族分布,戰艦配置等等。請容我說一句極端無禮的話,寫這些的作者們,你們的腦袋有病嗎?
B,
設定最好是在情節之中,一點點的透漏給讀者。一方面在劇情之中夾雜信息讀者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是也可以填充自己的字數。
設定太多還有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以起點編輯部來說,每一本書超過三萬字就會在編輯工作表上顯示。兩名編輯交叉審核,根據作品前三萬字內容會分別劃分入,無價值,跟進觀察,重點跟進,簽約四項。
之後只有跟進作品編輯才會一直注意書的情節發展,看是否具備簽約價值。如果一本書打開三四萬字,然後編輯卻看了一大堆設定資料,內容少的可憐,基本上就是直接劃入無價值。所以至少想要在起點發展,在書前面寫上一大堆設定的,是自殺的行為。
T,
立意,也就是選題,選擇自己要寫的題材。
很多作者對於選題是比較忽視的,而是最近看了什麼書很喜歡就想寫這樣的題材。但是選題是作者寫作的根本。任何作者,都隨著寫作有自己的風格。而這種風格,又會因為作品的選題對作品的人氣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比如藍晶先生,其文字優美繁瑣,採用的是一種近乎與翻譯體寫作方式。而其對於歐洲中世紀的歷史文化了解,令他的這種寫法和他歐中中世紀題材架構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在網路作品中,藍晶先生的作品,是描寫歐洲中世紀政治文化氣氛最出色的。他的這種寫法,目前網路上,還沒有見到作者可以模仿。所以盡管他使用馬甲血珊瑚,寫的魔盜。但是任何看過他作品的讀者,都可以在幾章之內確定作者的身份。而起點最人氣作者血紅先生,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是一種痞和放肆,就如馬拉多納於球迷,這種痞的感覺,令他的作品中和別人的作品同樣類型的主角,總能更讓讀者覺得爽快。但是也造成他的作品中,不管是神魔還是升龍還是邪風,不管是中國人外國人古代人現代人,主角看起來總讓人產生一樣性格的感覺
C,
一、題材
玄幻小說的題材很多,光起點就分了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都市、言情、歷史、軍事、游戲、競技、科幻、靈異、美文、同人、劇本、圖文十六大類。這十六大類並不是都與繁體出版有緣的。我不否認這些類別里有非常出色的作品,也不否認這些作品裡有在繁體市場上出版的,但那僅僅是特例而已——追求特例需要付出的努力十倍百倍於走大道,成本太高。
所以,如果希望你的小說出繁體,那麼,不要選擇武俠、現代都市、軍事、游戲、競技、靈異、美文、同人、劇本、圖文這些題材。言情題材在繁體領域可以出版,但是言情稿件遵循另一套規則,言情小說的出版社和玄幻小說的出版社是兩個不同的系統。言情小說如何尋求繁體出版,不在本文所述的范圍之內。
歷史類作品並非沒有機會,但是,千萬不要涉及王朝爭霸——不管是眾多王國間的戰爭還是朝廷內部的政爭。因為一涉及爭霸就會有很多兵力對比、力量對比、計謀爭斗,有了這些情節就自然要沉悶,主角的心態就容易陰暗,而陰暗沉悶的結果就是,不好看。這個毛病西方奇幻類作品也容易犯,一定要注意。
同樣的道理,在都市類作品中,絕對、絕對不要寫官場斗爭,台灣人不會對大陸政府的官場感興趣。千萬不要涉及商戰,也不要把主要情節放在主角和女主角們的感情糾葛上——讀者們真正想看的是主角如何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而主角和女主角們的感情糾葛,除了增加主角的後宮數量之外,他的RPG等級是不會提升的。
科幻類作品,如果想要出繁體的話,千萬不要涉及硬科幻。科幻無論如何都是外衣,是作者為主角選擇的舞台,誰看見過舞台跳起來擋在主角面前自己表演的?所以,不要關心飛船是怎麼開的恆星是怎麼轉動的,那對作品沒有半點幫助!
除了上述事項以外,還有一個適用於所有類型題材的通例:如果決定寫某種題材,那麼無論如何,堅持到底。因為某一種題材會吸引喜歡這種類型的讀者,中途轉換類型的話,這些讀者會失望,從而離開,而你新轉換的類型吸引不到喜歡這些題材的讀者,因為他們一開始就不會看。
曾經看到過一本很具代表性的書,開頭三萬字寫的是主角想方設法探索一個遺跡,三到十萬字寫這個遺跡是未來墜入現在的基地,而主角獲得了這個基地的控制權並對其進行開發。到這里一直很順暢,如果保持下去,完全有機會出版的。然而——十萬字以後一個轉折,主角和他的基地回到古代去了!我當時就看得眼前一黑,天啊!這個作者到底要寫什麼啊!
D,
二、開局
在講繁體出版小說的開局之前,先要明確一點基本的問題。繁體出版的習慣是,每冊6萬字,分812章。讀者在租書店裡看到一本新書的時候,他們會拿起來翻一翻,看看第一章,以此來決定是不是租回去看。所以,選擇繁體出版的作者並不像專注於vip的作者有那麼多字數可以揮霍。
他們必須在第一冊的第一章,也就是5000字~7500字之內,就吸引住讀者,否則,就是失敗。這個數字可能更嚴峻,某些讀者可能只翻前幾頁,也就是說,作者必須力圖在2000~3000字之內吸引讀者——當然,能用500字抓住讀者就更好。
所以,致力於繁體出版的作者們,你們沒有多少字數可以浪費。不要把寶貴的筆墨浪費在一萬八千年前的一場神魔大戰,或者主角回到異世界前的吃飯喝水上班做事上。500字內主角必須出場,3000字內,主角必須完成他的第一個表演——不管是殺了一個對手,還是偷了一個錢包,還是被一個雷劈到異世界,還是親吻(多半是強吻)了一下女主角。在這個表演中,主角的性格一定要凸顯出來!
不要跟我說令狐沖是怎麼出場的,張無忌又是怎麼出場的。我們不是金老先生,如果你是金老先生,你也不必看我這篇東西。這是為新手准備的。
有人問,前面有很多東西沒有交代怎麼辦。比如主角的前世是眾神之王,或者他半夜出來被雷劈是因為他失戀了,或者主角本來是一個乖孩子蟬聯了十八年的三好學生。這些事很重要,至少在作者眼裡很重要。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多筆墨去浪費,開場一萬字內必須做到字字精煉。如果你真有東西要交待,兩個辦法,或者在一萬字以後簡單地倒敘,或者在5000字內挪出兩百字把一切都說清楚。事情不會很復雜的,就算主角被愛戀了十年的女主角出賣了再捅上一刀然後女主角還投入了別人的懷抱,一句話也能交待明白了。
5000字到10000字是一個轉折,這時候,主角多半已經迎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變化,比如得到超能力,比如被雷劈到異世界,比如全家甚至全村都給殺光。他必須重新端正態度,確定他的人生目標——是出去找兇手算賬,還是在這個世界活下來再說,還是用超能力賺一大筆錢。
在這個轉折點,容易犯的錯誤仍然是沒完沒了地交代——交待這個大陸的背景,交待朝能力的分類和等級。事實上,作者不妨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導游,在讀者面對某個景觀的時候才介紹兩句背景,此外,一個字也不要多說。提前告訴觀眾懸疑片結局的人最討人厭了
E,三、情節安排
情節安排的方式和節奏,可以說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是沒有辦法教也教不會的東西。但是,對面前鋪了一張白紙有十幾萬字幾十萬字可以發揮,卻不知道怎麼拉伸壓縮情節的作者來說,安排情節非常痛苦。
但是仍然有軌跡可循。這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繁體出版每冊6萬字,分812章。也就是說,作者可以確定大的脈絡,然後把面前的白紙劃成一個方塊,分812個格子。把你這段大的規劃,比如說,主角要滅了某個對手,或者主角要完成某個遺跡的探索,或者主角要救出某個隊友……總之,一個長期目標劃成812段,每個格子里填進去一段,整合起來就是一冊書。注意,每一冊裡面必須至少有一個事件,最多不要超過三個,一般是30005000字一個事件,這樣比較容易持續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太短了顯得瑣碎,太長了讀者容易疲勞,會走神。
情節的引領者,不是說不能用其他角色,但那很危險,尤其是對新手,稍微不注意就會失去控制。那種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寫法決不適合新手,也不適合現在耐心越來越少的讀者。所以,請作者們記住,把聚光燈牢牢地套在主角身上,讓他引領一切情節的發展變化,不要讓主角偷懶超過1000字,最好不要超過500字!你給主角發工資不是為了讓他放假的!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情節不能一直上升或者下降。用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主角不能一直走運或者倒霉。主角一帆風順地打拚上升會營造緊張的感覺,主角暫時的倒霉雖然會沖淡這種緊張感,卻會讓讀者感到頹喪。所以,明智的作者必須合理地調配這種節奏,讓主角螺旋式上升,或者在一場緊張的打鬥之後,讓主角和女主角擁抱一下。這就是所謂節奏的問題。但是不管怎麼樣,主角倒霉(是倒霉,不是危機)的情節請盡量不要出現在一本書,也就是6萬字一個大段落的末尾,否則會影響下一本的銷量……
F,
小說的四大要素[所屬類別:讀者點登 上載日期:2002年12月11日] (一)人物。人物形象是一篇小說的主心骨,一篇小說是否成功,關鍵在於人 物是否逼真,形 象是否飽滿。它要求作者通過白描、比喻、襯托、對話、動作、心態描繪等手法,深刻地、 豐富地、「莎士比亞」化地再現生活中的芸芸眾生。作者的哲學觀和美學觀,以及小說的主 題思想,是通過人物形象悄悄流入讀者心的。如何刻畫人物?魯迅的「綜合法」比較實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魯訊全集》第6 卷423頁),「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魯迅全 集》第4卷394頁)。為什麼「拼湊起來的角色」比較形象呢?因為寫小說不能拘泥於真人真事,小說中的人物必 須典型化。而典型化——則要從生活中的很多個同類原型中去「去粗取精」,把取來的 同類 的「精」集中到所創作的人物身上,使其性格比生活中的更鮮明,更突出。也就是說從生 活的 美升華到藝術的美,從生活的真實上升到藝術的真實。比如《阿Q正傳》中的阿Q,他是魯迅 從那個時代的許許多多阿Q同類中抽象出來的,既象這個,又象那個,可又誰都不象,是 真正典型化了的、性格化了的、藝術化了的「這一個」。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魯迅的這種人物「拼湊」,既是從生活中來,又是再創造。它不是簡 單地一加一等於二,不是物理量變,而是化學質變,就似二氫加一氧,變成了既不是氫又不 是氧的「水」——一個完全嶄新的「人物」。�
(二)情節。它是小說第二要素。什麼叫作情節呢?高爾基說:「即人物之間的 聯系、矛盾、 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一句話,情節是 人物的歷史。人物性格的發展靠情節,人物故事的開展靠情節,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 靠 情節。可以這么說,情節是刻畫人物的最重要的因素,情節愈生動,創作出來的人物也就愈 鮮明。高爾基的《母親》、楊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紅旗譜》,均是情節圍著人物轉 :為人物成長作鋪墊,為人物性格沖突、蛻變提供天地。因此,展現出來的每個人物,莫不 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情節既為人物服務,就必須符合生活發展的邏輯,不論是疾風暴雨式的驚險情節,還是日常 生活中的平凡情節,不論是情節的因果性、必然性,還是情節的偶然性、突發性,都不能架 空 設想、主觀臆斷,而是源於生活,在生活里篩選、提煉、加工、改造,真正成為人物發展的 歷史和性格成長的必然歸宿。當代女作家池莉寫的《煩惱人生》,是通過主人翁印家厚一 天流水帳似的、親身感受到的煩惱——編排成各種各樣的情節,然後從容不迫地、一個又一 個地展現出來。用「一天」的微觀,表達了「一生」的宏觀;以一個人的「小世界」,看到 了千萬人的「大世界」。它之所以能給讀者這么深的印象和感受,很重要的一點是,這篇小 說的每一個情節,都是從實實在在的生活中來的。凡在城市生活過的人、特別是普通工人、 小公務員或 多或少都有這類體驗。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在設計任何一篇小說情節的序幕——開端—— 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時,都要注意它的生活化。情節越貼近生活,越能豐富、深 化人物,越能體現它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三)細節。它是小說的第三要素。如果說情節是一個人的骨架,那麼細節就 是附於骨架上的 血肉。如果只有好的情節,細節不豐滿,那描繪出來的人物,就象得了貧血症、乾瘦症,蒼 白無力,站不起來。所以,著名作家李准說:「情節好辦,細節難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確實如此。再好的情節都是靠細節組合的,細節真實,情節才真實;細節生活化,情節才 會避免概念、公式化,才會把讀者帶到濃郁的生活氣息中去。請看《三國演義》573頁中的 一段:「雲長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佯推醉曰:『公今請吾赴宴,莫提起荊州之事。吾今已 醉,恐傷故舊之情,他日令人請公到荊州赴會,另作商議。』魯肅魂不附體,被雲長扯至江 邊。呂蒙、甘寧各引本部欲出,見雲長手提大刀,親握魯肅,恐肅被傷,遂不敢動。雲長到 船邊,卻才放手,立於船首,與魯肅作別。肅如痴似呆,看關公船乘風而去。」上面是《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單刀赴會」這個情節里的最後一個細節:那雲長的醉態語言 ,雲長一手持刀一手拉魯肅去江邊的氣勢,雲長立於船上的告別,以及呂蒙、甘寧按兵不敢 動,魯肅嚇得說不出話的樣子……把「單刀赴會」這個情節的結局推向了高潮,真是尾聲 的 「老虎尾巴」:驚險、緊張、有力!關雲長和魯肅的形象也就活鮮鮮地從字里行間跳出來了 。這里要強調的一點是,這些組成情節的最小單位,無論是行動細節、心理細節、對話細節、 肖像細節、表情細節、環境細節,等等,只能從社會生活、工作、學習、娛樂、休息中來, 從各類人物的言行、喜怒、心理活動中來,必須緊緊圍繞展示人物性格的中心情節,必須注 意它的生活性、准確性,它才能把人物雕塑得血肉豐滿,有聲有色!�
(四)環境。它是小說的第四要素。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形成,情節的發展,細 節的渲染,均離不開所設想的環境。環境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人物生存周圍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是指 人物生活在一定歷史時期周圍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條件。這兩個環境是描繪人物的空 間,是情節、細節的依託。只有善於描繪這兩個環境的作者,才能運用環境所賦予的背景、 形態、氣氛、結構、色彩,把小說寫得情景交融,和諧統一。當代作家賈平凹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好。他寫的《臘月·正月》、《雞窩窪人家》、《商州 三錄》、《浮躁》等小說,充分利用了他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把當地黃盪盪的高 原,野獷的浪漫風景,粗線條的房屋建築,富有色彩的器具擺設,以及民間的禮儀、歌謠、 祀奠、占卜等等,均塗繪在小說的政治大背景上,並在這個背景的沉重色調中,畫他心中各 種各樣的人物,畫小農心態的角色在改革大潮中表演的一幕幕悲劇和喜劇。請看下面《臘月 ·正月》的一段摘錄:�
「這地方很小,卻是商州的一大名鎮。南面是秦嶺;秦嶺多逶迤,於此卻平緩,孤零零地聚 結了一座石峰。這石峰若在字形里,便是一個「商」字,若在人形里,便是一個坐 翁。但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秦時,商山四皓: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避亂隱 居在此,飢食紫芝,渴飲石泉,而名留青史。於是,地以人傳,這地方就狹小到了恰好,偏 遠到了恰好,商州哪個不知呢?鎮前又有水,水中無龍,卻生大娃娃魚,水便也『則名』, 竟將這黃河西岸的陝西一片土地化拙為秀,硬是歸於長江流域去了。�
地靈人傑,這是必然的。六十一歲的韓玄子,常常就為此激動。他家藏一本《商州方誌》, 閑 時便戴了個斷腿兒花鏡細細吟讀;滿肚有了經綸,便知前朝後代之典故和正史野史之趣聞, 至於商州八景,此鎮八景,更是沒有不洞明的。鎮 上的八景之一就是「冬晨霧蓋鎮」,所 以一 到 冬天,起來早的人就特別多。但起來早的大半是農民,農民起早為撿糞,霧對他們是妨 礙;小半是幹部,幹部看了霧也就看了霧了,並不 怎麼知其趣;而能起早,又專為看霧,看了霧又能看出樂來的,何人也?只是他韓玄子!」�
賈平凹的這段環境描寫:自然形態,歷歷在如目;歷史痕跡,娓娓道來;社會狀況,景物之 中 。而人物,過去的與現在的,本地農民和在職鄉幹部,在這環境 里與山、水、石一起,自 自然然地浮現眼前,而主人公之一韓玄子,就象霧中人,在霧氣慢慢消散之後,邁著方步出 台了,這就是以景襯人,以人抒景,情景結合,相得蓋彰吧。�
以上談的四要素,是小說的主要基因,若這四個方面掌握住了,無論寫那種類型、那種形式 的小說,就算初步入門了
有幫助么,大哥該給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