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鐵凝《盼》的中心思想
課文用生動、准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對雨天的渴盼,穿著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樂;
這篇課文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畫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觸動孩子們的心靈。作者通過對天氣和環境的描寫,烘托出「我」在下雨前、下雨時不同的心情。
原作的這些助人內容,在收入統編教材時,一概被刪除。小說主題,也因此發生了改變,著重反映的是兒童迫切穿新雨衣的心理和近乎反常的言行。
而這種看似反常的言行和心理狀態,恰恰是較能體現兒童生活情趣的,所以,即便刪改後的課文沒有了原作那種道德教育意義,但自身的價值,仍不容忽視。
(1)我買了一件衣課文擴展閱讀:
《盼》是鐵凝早年的一篇短篇小說,收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時,編者作了較大刪改,刪除篇幅超過了三分之一。
本文選自作家鐵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說《夜路》,是一篇兒童文學類的小說,屬於鐵凝早期作品。鐵凝早期作品主要風格是: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
❷ 《一件運動衫》資料
康威老先生叫我去他那兒一趟。
我到他家,老先生叫我把他的一雙舊鞋送到城裡吉特勒先生的鞋店修一下。我們兩家是鄰居。康威先生年事已高,幫他做點兒事是應該的。
就在我等著他把鞋脫下來的時候,一輛小轎車開過來,一位先生帶個小男孩走下車,想要點水喝。這時,小男孩身上的紅色運動衫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我見到的最漂亮的一件運動衫,前面印著一隻藍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
小男孩看上去跟我的年齡差不多大,14歲左右。他喝著水,康威老先生養的兩只小狗咬他的鞋帶。小男孩轉過身和小狗一塊兒玩起來。我大著膽子上前,問小男孩運動衫是在哪兒買的,多少錢一件。他告訴我在城裡的商店,貨架上全是這種運動衫。
他們走了以後,康威老先生用報紙將舊鞋包好,從衣兜里掏出一元四角五分.對我說:「對不起,孩子,我只有這一點錢了。」
我夾著老先生的鞋要走時,他叫住我:「快點兒把鞋修好。告訴吉特勒先生,我就坐在這里等你回來。」
我一邊走,一邊想著那件紅色運動衫。我回到家,對媽媽說那個小男孩身上穿的紅色運動衫以及上面印的藍色大角麋鹿有多棒。沒一會兒,媽媽給了我三塊錢。
到了城裡,我先到小男孩告訴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掛著那種運動衫的櫃台,毫不猶豫地用三塊錢買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裡充滿了自豪。
在吉特勒先生的鞋店裡,我將鞋子放在櫃台上。他檢查了一下鞋子,然後轉過身瞧著我,搖了搖頭,說:「沒法再修了,鞋底全壞了。」
我夾著那雙舊鞋走出了鞋店。
我在街角抱著鞋站了一會兒,好像看到老人在小屋裡赤腳等著我。我瞥了一眼這雙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這雙鞋子可能是他最親近的東西了。
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門口,把運動衫脫下來走進了商店。
我向售貨員說明為什麼要買一雙鞋。
「噢,我認識那位老先生,他來過幾次。」售貨員和顏悅色地說,「他常想要雙軟點的鞋子。我這兒還有幾雙。」
她轉身拿出一個鞋盒,盒子上的標價:4.5美元。
「我用這件運動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買下這雙鞋,可以嗎?」
售貨員沒說什麼,她拿來一雙長腰襪子,放進鞋盒裡。
我把那件驕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運動衫放在櫃台上,抱著鞋盒走出商店。
我走回那間熟悉的小屋,一本正經地對康威老先生說:「吉特勒先生說你的鞋不能再修了,鞋底全壞了。」
老先生的眼睛裡沒有出現失望的目光。「噢,那就算了,把鞋放在這兒,我自己還能修一修,再穿一段時間。」
我打開鞋盒,那雙嶄新的軟皮鞋呈現在他面前,他那雙大手拿著鞋,不停地撫摸著,淚水從面頰流了下來。他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紅色運動衫。
「我早上看到你眼睛一直盯著這件紅色運動衫。當那父子二人打獵回來時,我用一隻小狗跟那個小男孩換了他的運動衫……」 這是一篇寫外國小朋友的文章。作者是馬克·哈格。課文圍繞著一件運動衫的得、失、得,記敘「我」買了一件漂亮的運動衫,但想到了鄰居老先生的一雙不能再補的破鞋,決定用運動衫去換一雙新鞋送給老先生,最後老先生又送給「我」一件運動衫的事,歌頌了人間的真情。
詞語注釋:
年事已高:年紀已經很大了。
毫不猶豫:一點兒也不猶豫,形容做事果斷。
和顏悅色:形容和藹的臉色。
一本正經:形容很規矩,很莊重。
撫摸:用手輕輕按著並來回移動。
自豪:因為自己或者與自己有關的集體或個人具有優良品質或取得偉大成就而感到光榮。
嶄新:極新,簇新。
呈現:顯出,露出。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
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
教學重點:
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畫出有關的語句。
1、提示學生抓住「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找相關的句子。
學生回答後,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裡,我先到小男孩告訴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掛著那種運動衫的櫃台,毫不猶豫地用三塊錢買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裡充滿了自豪。」
「失」去運動衫:「我用這件運動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買下這雙鞋,可以嗎?」「我把那件驕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運動衫放在櫃台上,抱著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紅色運動衫。」
2.給文章劃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書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話簡要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記敘「我」買一件漂亮的運動衫,但想到了鄰居老先生的一雙不能再補的破鞋,決定用運動衫去換上一雙新鞋送給老先生,最後老先生又送給「我」一件運動衫的事。)
二、重點讀讀課文中有關「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的描寫,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學生可以從「情節完整性」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也可以從「表達心意、體現情誼」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學生還可能從「標價(4.5美元)與實付的錢(「三塊錢」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價中」及售貨員外加「一雙長腰襪子」上發現售貨員被「我」退衫買鞋關心老人的行為所感動,才會以4.45美元售出鞋子還外加一雙襪子。這樣寫,更進一步地突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三、說一說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
學生各抒己見。
1、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當「我」得知運動衫是老人用小狗換來的時候,又有何反應?讓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說一說當時「我」會怎麼想?)
2、小結:我們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3、請你自己讀一讀令你感動的句子,並說一說為什麼?
四、教師總結
1、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並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我」買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後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
2、你們說說這種表達方法有哪些好處呀?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出: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❸ 五年級下冊語文選讀課文一件運動衫
我和康威老先生是鄰居,他年事以高,幫他做點事是應該的。
有一次他叫我幫他去修鞋,剛要走的時候,一對打完獵的父子倆要到康威先生家喝點水,我一眼就看中了那個小男孩穿著的紅色運動衫,就想買一件和他一樣的運動衫。回家,媽媽也同意給我買一件,就給了我3美元。到了賣那件衣服的大商店裡,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那件運動衫。當我拿著康威老先生給我的1元4角5分去修鞋的時候,修鞋的人說那雙鞋不能再修了。我就又到了那家大商店,把這件運動衫和1元4角5分錢買這雙4元5角的軟皮鞋。那個售貨員什麼也沒說就把那雙皮鞋以及一雙長腰襪子放進了鞋盒裡。
到了康威老先生的家裡,我把那雙軟皮鞋以及長腰襪子遞給了他,他也從枕頭下拿出那件運動衫送給了我。他告訴我那件是他用他的小狗跟那個小男孩換來的……
❹ 六年級課文《盼》的讀後感
讀了《盼》這篇課文,我覺得這是一篇特別有趣的文章,文中的「我」特別可愛,她跟我們小時候一樣,充滿這童真,有很多的願望,還總要去實現它,文章讓我體會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我們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盼》課文講的是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雨衣。而從那以後「我」每天都盼著下雨,終於有一天掉雨點了,我穿上媽媽給我買的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點讓我欣喜不已。表達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對雨的期盼,「我」穿著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樂。 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與回味。
❺ 《一件運動衫》主要內容
《一件運動衫》寫的是發生在鄰里之間的一老一少兩個人身上的故事,該故事通過一件運動衫的得而失、失而復得,演繹了一個感人的愛的故事。
講述我買了一件漂亮的運動衫,可想到鄰居老先生破的不能再補的鞋子,便決定用一件運動衫換一雙皮鞋,最後老先生又送我一件運動衫的事。
(5)我買了一件衣課文擴展閱讀
賞析
《一件運動衫》是美國作家馬克·哈格寫的一篇小小說。小說情節以「一件運動」和「一雙皮鞋」為明線,描寫了我和康威先生之間的「愛」。文中「先生、我、小狗」則是貫穿故事的一條暗線。
全文語言簡潔,選材精心,構思巧妙,情節一波三折,結尾出人意料,充分體現了小小說的寫作特點。本文教學不僅僅要使學生通過閱讀感悟到人與人之間情誼與關愛的可貴,體會奉獻愛心終將會獲得回報的道理。選自張敏華編著《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2015.02版第158頁。
作者介紹
麥克哈格(IanLennoxMcHarg,1920-2001),英國著名園林設計師、規劃師和教育家;世人公認的生態主義園林的先驅——生態設計之父賓西法比亞大學研究生院風景園林設計及區域規劃系創始人及系主任。
主要著作有《設計結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1969),《生命的追求》(1969),同時他也是《拯救地球》(1998)一書的主要作者。在20世紀60年代,他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製作了系列電視節目《我們居住的房屋》,他也曾在1969年為美國公共廣播公司製作過紀錄片《地球的興衰》。
❻ 盼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盼這篇課文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盼望,並且極容易滿足,這就是美好的童年生活。
❼ 盼課文的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有哪些
課文中作者緊扣盼來著來寫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寫,將作者盼望下雨的心情描寫得詳細具體。
第一段屬於自然環境描寫,渲染嚴冬肅殺的氣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開篇點題,引出回憶,定下感情基調。
這篇課文圍繞「盼」字,作者以孩子的視角展開,記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願望實現——
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 文章展現了兒童細膩、有趣的內心世界,贊美了童真、童趣,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童年的懷念之
情。
課文講的是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雨衣,而從那以後「我」每天總是盼著下雨。一天放學後,
終於掉了雨點兒,「我」想出了各種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沒有實現。
第二天早晨,「我」背著書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點兒,「我」興奮地跑回家讓媽媽幫「我」穿上了新雨
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讓「我」欣喜不已。
課文用生動、准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想
要穿上雨衣的「我」對雨天的渴盼,穿著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樂,這篇課文為呈現了一幅美
好的童年生活的畫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觸動孩子們的心靈。
❽ <<一件運動衫>>的課文
原文
康威老先生叫我去他那兒一趟。
我到他家,老先生叫我把他的一雙舊鞋送到城裡吉特勒先生的鞋店修一下。我們兩家是鄰居。康威先生年事已高,幫他做點兒事是應該的。
就在我等著他把鞋脫下來的時候,一輛小轎車開過來,一位先生帶個小男孩走下車,想要點水喝。這時,小男孩身上的紅色運動衫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我見到的最漂亮的一件運動衫,前面印著一隻藍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
小男孩看上去跟我的年齡差不多大,14歲左右。他喝著水,康威老先生養的兩只小狗咬他的鞋帶。小男孩轉過身和小狗一塊兒玩起來。我大著膽子上前,問小男孩運動衫是在哪兒買的,多少錢一件。他告訴我在城裡的商店,貨架上全是這種運動衫。
他們走了以後,康威老先生用報紙將舊鞋包好,從衣兜里掏出一元四角五分.對我說:「對不起,孩子,我只有這一點錢了。」
我夾著老先生的鞋要走時,他叫住我:「快點兒把鞋修好。告訴吉特勒先生,我就坐在這里等你回來。」
我一邊走,一邊想著那件紅色運動衫。我回到家,對媽媽說那個小男孩身上穿的紅色運動衫以及上面印的藍色大角麋鹿有多棒。沒一會兒,媽媽給了我三塊錢。
到了城裡,我先到小男孩告訴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掛著那種運動衫的櫃台,毫不猶豫地用三塊錢買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裡充滿了自豪。
在吉特勒先生的鞋店裡,我將鞋子放在櫃台上。他檢查了一下鞋子,然後轉過身瞧著我,搖了搖頭,說:「沒法再修了,鞋底全壞了。」
我夾著那雙舊鞋走出了鞋店。
我在街角抱著鞋站了一會兒,好像看到老人在小屋裡赤腳等著我。我瞥了一眼這雙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這雙鞋子可能是他最親近的東西了。
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門口,把運動衫脫下來走進了商店。
我向售貨員說明為什麼要買一雙鞋。
「噢,我認識那位老先生,他來過幾次。」售貨員和顏悅色地說,「他常想要雙軟點的鞋子。我這兒還有幾雙。」
她轉身拿出一個鞋盒,盒子上的標價:4.5美元。
「我用這件運動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買下這雙鞋,可以嗎?」
售貨員沒說什麼,她拿來一雙長腰襪子,放進鞋盒裡。
我把那件驕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運動衫放在櫃台上,抱著鞋盒走出商店。
我走回那間熟悉的小屋,一本正經地對康威老先生說:「吉特勒先生說你的鞋不能再修了,鞋底全壞了。」
老先生的眼睛裡沒有出現失望的目光。「噢,那就算了,把鞋放在這兒,我自己還能修一修,再穿一段時間。」
我打開鞋盒,那雙嶄新的軟皮鞋呈現在他面前,他那雙大手拿著鞋,不停地撫摸著,淚水從面頰流了下來。他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紅色運動衫。
「我早上看到你眼睛一直盯著這件紅色運動衫。當那父子二人打獵回來時,我用一隻小狗跟那個小男孩換了他的運動衫……」
❾ 白雨衣這篇文章的全文
全文如下:我是老三,上面有分別長我四歲和兩歲的姐姐,也就是說,順理成章的,二姐撿大姐的衣裳穿,我撿二姐的衣裳穿。兩個人穿過的衣服到我身上之後是個什麼面目,可想而知。家裡不寬裕嘛,又是最後的孩子了!童年時的我,好像始終是一個黑黑的,瘦瘦的,不整不齊的小傢伙!
五年級了,我沒有雨衣。記憶中我常在新竹中央戲院的門廊下看電影海報上的尤敏、林黛、鍾情——因為下雨,再過去的路必須穿越中正堂前打捧球的廣場,場子太大,我准會濕個透,要等雨小,或是運氣好,有認得的有雨具的同學經過可以擠一擠。
夏雨過後,秋雨又來了,父親看我實在熬不住,咬咬牙,給我買了一件雨衣。
白色的雨衣,是那時剛剛才在台灣出現的塑膠製品,那時候還叫『尼龍』。薄薄的,半透明的,穿在身上朦朧能看見里邊的衣裳、書包和胳膊、腿。我摸了又摸,穿了又穿,手指觸撫著那平滑的衣袖,深深的口袋,小小的我心裡發誓: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順父親!
第二天喜孜孜地告訴同學我有了新雨衣,又大大地誇張渲染了一番自是不在話下。可是,天不下雨!我每晚在家都穿好一會兒雨衣,然後依依不捨地脫下,小心翼翼地折好,再去洗澡,洗那一身汗:「干」穿雨衣而捂出來的大汗。白天上學當然免不了也有相思之時,有一次竟惹得老師走下講台到我座旁來摸我的頭。他以為我病了!足見相思之殷,之切!
終於,我沒等到下雨就把白雨衣帶到學校了!好些同學都過來好奇地撫摸著,畢竟,白色的尼龍雨衣他們也沒見過。我得意洋洋,神得很!到處蹦著跳著裝模作樣地躲他們「穿新衣,打三下」的巴掌規矩,心裡快樂極了!
還記得,那天是星期六,下午不上課,中午掃除的時候打雷了!晴空萬里一霎時變作烏雲密布,每個同學都在叫糟糕,只有我笑得合不攏嘴,忙著答應和回絕要和我「擠一擠」一起回家的同學。
下雨了!我永遠忘不了那一路上四個小女孩摟摟擁擁擠擠推推又嘻嘻哈哈的快樂!我永遠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