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鄂爾多斯羊絨大衣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行業領導品牌,中國500強最具價值品牌,鄂爾多斯集團)
2、恆源祥羊絨大衣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行業領導品牌,十大羊毛衫品牌,恆源祥有限公司)
3、春竹羊絨大衣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上海市名牌,十大羊絨衫品牌,春竹集團有限公司)
4、珍貝羊絨大衣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中國環境標志綠色生態產品,浙江珍貝有限公司)
5、鹿王羊絨大衣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AAA級形象企業,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
6、聖雪絨羊絨大衣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寧夏著名商標,外商投資雙優企業,寧夏聖雪絨國際企業集團)
7、雪蓮羊絨大衣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十大羊毛衫品牌,北京雪蓮羊絨股份有限公司)
8、維信羊絨大衣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十大羊毛衫品牌,中國環境標志綠色產品論證,維信羊絨集團)
9、天山羊絨大衣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中國紡織行業最大企業之一,新疆天山紡織有限公司)
10、三利羊絨大衣 (十大羊毛衫品牌,大型企業,AAA級綠色通道執行企業,河北三利集團)
❷ 羽絨服品牌都有哪些
有波司登、千仞崗、雪中飛、紅豆、艾萊依、真維斯、森馬、以純、伊芙麗、三彩、拉夏貝爾等。
1、波司登
波司登創始於1976年,42年專注羽絨服研發、設計、製作。波司登集團是以羽絨服為主的多品牌綜合服裝經營集團,集團董事會主席、總裁為高德康先生。現有常熟波司登、高郵波司登、江蘇雪中飛、山東康博、徐州波司登、泗洪波司登六大生產基地。
2007年10月,集團下屬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HK03998)於香港主板成功上市。集團旗下核心品牌產品市場銷售份額連續多年占據國內羽絨服市場半壁江山。
波司登品牌創立之初,就在美國、加拿大、瑞士等6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注冊。如今,波司登產品成功進入加拿大、俄羅斯、英國等國家市場。2012年,波司登在英國倫敦開設旗艦店並設立歐洲總部。
1999年波司登成為中國首個進入瑞士市場的服裝品牌,是波司登進入國際市場的一步。波司登公司集「中國世界名牌產品」、「全國質量獎」和「中國工業大獎」於一身。
2、千仞崗
常熟市千仞崗制衣有限公司,是千仞崗集團總部所在地,為千仞崗集團總公司,全面運營「千仞崗CHERICOM」服裝的設計研發、市場運作、物流管理及外貿業務;是一家集品牌、研發、銷售、投資、管理和物流為一體的綜合型公司。
公司位於中國著名的羽絨服裝生產基地——江蘇省常熟市,公司注冊資本4080萬元,佔地面積90000㎡,建築面積45000 ㎡,擁有管理和各類人才350餘人。經營范圍主要為:服裝、羽絨服裝,專業生產經營「千仞崗」牌羽絨服裝。
3、真維斯
真維斯(JEANSWEST)1972年成立於澳大利亞。1993年才開始在上海一炮打響的真維斯,如今在全國已經有2000多家連鎖店和加盟店。這家總部設在惠州的休閑裝生產企業,2002年的營業額已經達到14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休閑裝行業名副其實的「大鱷」。
真維斯服飾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成衣製造、及出口貿易商之一的香港旭日集團附屬公司,於1993年5月在上海開設第一間Jeanswest真維斯專賣店,其後的多年不斷擴充。
至今已在國內20多個省市開設了2000多間專賣店,擁有現時中國最大的休閑服飾零售網路。時至今日,真維斯已穩占國內休閑服的龍頭地位。
4、艾萊依
艾萊依誕生於1997年底,是中國羽絨服裝行業時尚羽絨服的領跑者,集團現有員工4000多名,呈現以艾萊依羽絨服裝、艾萊依時裝、NICKIE童裝、艾萊依家紡、柏酷電子商務產品多元發展的格局。浙江麗水、浙江平湖、上海、安徽六安四大基地是艾萊依集團強有力的支點。
在浙江麗水和平湖,艾萊依擁有兩座工業園建築面積超過100000平方米;在上海,艾萊依擁有70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安徽六安工業園正在興建,佔地約287000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將建成以管理環境、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相互融合的大型生產基地和物流中心。
集團總部設在浙江麗水,集團管理中心設在上海。即將啟動的艾萊依麗水總部基地佔地約113500平方米,集團斥資6億元打造未來10年艾萊依發展戰略的宏圖大業。2009年4月,「艾萊依」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5、紅豆
紅豆集團是國務院120家深化改革試點企業之一,是由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商標戰略實施示範企業。紅豆集團黨委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2012年10月,中組部向全國發文推廣介紹了紅豆黨建經驗。
多年來紅豆以優異的銷售業績穩居中國服裝業百強亞軍。2017年6月,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紅豆品牌位列84位。
紅豆集團將繼續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堅持追求卓越績效,通過連續舉辦「紅豆七夕情人節」等活動,提升品牌文化含量,努力打造「中國第一文化品牌」,向「千億紅豆、美麗紅豆、幸福紅豆、智慧紅豆」和「締造跨國百年企業」的目標奮進。
❸ 我國羽絨服四大生產基地是什麼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廣東吳川市,浙江杭州市蕭山區,浙江省平湖市。四個羽絨之鄉形成我國四個羽絨服生產基地,而這三個生產基地各有不同,廣東羽絨服佔領中高端市場,品質至上,廣西出口外貿為主;浙江量大質低。江西省共青城也是羽絨之鄉,這里產的回圓羽絨服,鴨鴨羽絨服,深奧羽絨服,都是好的牌子。
中國羽絨服生產基地簡介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作為中國羽絨之鄉的港南區,年加工羽絨羽毛總產量佔全國的百分之二十八,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羽絨產品遠銷歐美,日韓等國,聞名海內外。
廣東吳川市,吳川羽絨業從最初的手工小作坊起步,發展到今的機械化生產,並由機械化粗加工經營向精加工集約化經營轉變,近年來已出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上規模,上檔次的羽絨加工企業。
浙江杭州市蕭山區,羽絨加工及製品是新塘的傳統特色產業,轄內集中了全區百分之九十的羽絨企業,羽絨年出口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
❹ 明牌羽絨服有哪些
品牌羽絨服有很多,比如說阿迪達斯,嗯,然後嗯阿迪達斯鴻星爾克這些羽絨服都是名牌的,質量很好,性價比很高。
❺ 艾萊依羽絨服產地是哪裡
樓主要批發羽絨服嗎?可以去E服壟看看喲,那裡羽絨服的款式跟價格都很多的,還提供了很多商家的信息,避免了服裝批發的局限性。
❻ 艾萊依是幾線品牌
艾萊依誕生於1997年底,艾萊依是國內第一個走羽絨服時尚化的品牌,也是中國羽絨服裝行業時尚羽絨服的領跑者,集團現有員工4000多名,呈現以艾萊依羽絨服裝、艾萊依時裝、NICKIE童裝、艾萊依家紡、柏酷電子商務產品多元發展的格局。浙江麗水、浙江平湖、上海、安徽六安四大基地是艾萊依集團強有力的支點。
2009年
「艾萊依」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0年
艾萊依「鎖絨效果羽絨服」獲國家發明專利,
2014年
艾萊依集團列入浙江省首批「三名」培育工程試點企業。相繼獲得「浙江省著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中國名牌產品」等稱號。
❼ 艾萊依旗下有別的品牌么
艾萊依旗下有別的品牌。包括:ERAL·艾萊依、艾萊依家紡、NICKIE、ERAL NORTH、
eral mian。
一、ERAL·艾萊依
1997年,艾萊依以不拘一格的羽絨生活形態,掀起國內羽絨時裝化的浪潮,艾萊依品牌由此進入高速發展期。逐漸成為國內時尚羽絨服領域內的標桿品牌。
二、艾萊依家紡
「艾萊依家紡」隸屬於上海艾萊依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提供不同人群的床品解決方案和睡眠品質方案,推崇追求健康優質的睡眠方式,被用戶美譽為"羽絨被專家"。
三、NICKIE
2013年引入英國童裝品牌「NICKIE」,隸屬於浙江帕瑞非爾服飾有限公司。品牌傳導以兒童純臻的視覺尋覓世界的角度為定位。
四、ERAL NORTH
「ERAL NORTH」是以溫度為概念的時尚服飾品牌,致力於滿足「無論何時何地,都將保持自在有型」的消費需求。黑白灰為主的產品基調
五、eral mian
2016年啟動的「eral mian」致力於打造全球化專業的精品羽絨寢具品牌。基於對人類睡眠微環境及寢具材質的研究,引入相關科技成果。
(7)安徽六安羽絨服產業擴展閱讀:
艾萊依品牌簡介:
艾萊依誕生於1997年底,是中國羽絨服裝行業時尚羽絨服的領跑者,集團現有員工4000多名,呈現以艾萊依羽絨服裝、艾萊依時裝、NICKIE童裝、艾萊依家紡、柏酷電子商務產品多元發展的格局。浙江麗水、浙江平湖、上海、安徽六安四大基地是艾萊依集團強有力的支點。
在浙江麗水和平湖,艾萊依擁有兩座工業園建築面積超過100000平方米;在上海,艾萊依擁有70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安徽六安工業園正在興建,佔地約287000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建成以管理環境、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相互融合的大型生產基地和物流中心。
集團總部設在浙江麗水,集團管理中心設在上海。即將啟動的艾萊依麗水總部基地佔地約113500平方米。2009年4月,「艾萊依」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艾萊依羽絨服裝已經形成華東、華中、華南、華北、中原、西南、浙江七大營銷區域,在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擁有3000多家銷售渠道,在全國各地設立18家辦事處以及13個專區。
❽ 六安的經濟
六安是農業大市,是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盛產110多種名特優稀農副產品,糧、油、麻、栗、茶、繭、肉、禽、水產等農副產品產量居安徽省前列。
民國8年(1919年),六安糧食總產25.3萬噸,1949年糧食總產75.78萬噸,經過土地改革,1952年增加到96.42萬噸,1957年達到127.7萬噸比1949年增長68.4%。1980年全市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戶有了生產自主權,1981年糧食總產達到228.38萬噸,1985年糧食總產215.93萬噸比1949年增長1.85倍。
六安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和芝麻,1949年油料作物種植29.88萬畝,總產1.26萬噸,1957年增加到76.28萬畝,總產4.81萬噸,1961年減少到30.29萬畝,總產只有0.67萬噸。1965年油料種植38.8l萬畝,總產回升到2.27萬噸。1978年擴大種植到60萬畝、總產3.19萬噸,1980年種植62.94萬畝,總產3.54萬噸,但仍未達到1957年生產水平,1985年種植148.71萬畝,總產11.19萬噸。
2012年農業總產值198.8億元,糧食種植面積1074萬畝,產量449.1萬噸;油料種植面積125.8萬畝,產量17.3萬噸;棉花種植面積19.2萬畝,產量17649噸;蔬菜種植面積94.8萬畝,蔬菜、水果在品種優化的基礎上平穩發展。肉類產量51.2萬噸,水產品28.1萬噸。基本形成了優質糧油、蔬菜、茶葉、生豬、家禽、水產品、繭絲綢、油茶、六安大麻、中葯材、草竹柳編等一批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2家,省級59家,市級266家。全市已通過申報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58個,綠色食品90個,有機食品31個。六安瓜片、霍山黃芽、皖西白鵝獲批國家證明商標,霍山石斛、六安瓜片、霍邱柳編、迎駕貢酒獲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擁有中國名牌農產品1個,省級著名商標農產品30個,26種農產品獲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全市有農副產品出口實績的加工企業40多家,創匯超過2億美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60%左右,出口企業涉及草竹柳編、羽絨、繭絲綢、果菜、水產、茶葉等行業。農業生態經濟建設開始起步,全市現已建成3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2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並分別獲得了歐盟、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家環保總局的認證。綠宜牌珍珠菜及天香菜、歸然牌野生葛粉、鶴蓮牌蓮籽汁等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六安地區工業基礎薄弱,民國前期,多為手工業匠鋪和作坊,主要產品為土陶、土紙、土紡織品、針織品、鐵鍋、糕點、白酒、蔑席、紙傘、黃煙、鐵竹木農具。
1949年,全市工業總產值2194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8%。1952年工業總產值達4153萬元,比1949年增長89.3%,其中輕工業增長93%,重工業增長24%。 1956年,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實現了生產資料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改造,同時繼續興辦一批地方國營企業。1957年,全區工業總產值8373萬元。1959年,工業總產值為18160萬元,比1957年增長1.27倍。其中重工業比重由1957年的12.5%,上升到28.24%。
1962年,工業總產值降到10670萬元,1965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1597萬元,1985年,六安有工業企業2418個,全年實現工業產值98907萬元,比1949年增長44倍,占工農業總產值37.97%,上繳利稅8227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226個,產值50622萬元,佔全部工業產值51.18%;集體所有制企業2192個,產值27872萬元,佔全部工業產值28.18%。全民和集體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分別為11990元、4038元;固定資產原值分別為53646萬元、13293萬元;固定資產凈值分別為39062萬元、10161萬元;定額流動資金年平均余額分別為11327萬元、6132萬元。
1949年以來,六安地區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1985年,已有10多個工業門類,35個行業,初步形成以電力、化工、機械、食品、建材、紡織等骨幹行業為主體的地方工業體系。軸承、手扶拖拉機、機制紙、棉紗、麻袋、白廠絲、絲綢織品等產品,在全省同行業中,均佔有重要地位。1979年—1985年有7個產品,獲部優產品稱號;有29個產品獲省優產品稱號;有27個產品銷往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六安工業經濟迅猛發展,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770戶,比上年增加98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54.8億元,增長17.7%。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57.2億元,比上年增長20.2%;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97.6億元,增長16.0%。 安徽省六安市素有「白鵝王國、羽絨之都」美譽,是優質羽絨原產地和集散地。全市家禽飼養量1.5億只,其中皖西白鵝近3000萬只、鴨2000萬只,居全省第一。六安市擁有規模以上羽絨相關企業近千家。皖西羽絨以其絨毛飽滿、蓬鬆度高、透明度好而知名。2014年年產羽毛絨達萬噸,年加工產值近50億元。當地擁有羽毛絨交易市場20多個,羽毛絨收購站180個,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羽毛絨商家匯聚於此。羽絨服、羽絨被、鵝毛扇等各種羽絨和羽毛製品花樣繁多,遠銷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國。
近年來,六安堅持用白色羽絨打造金字招牌,助推綠色發展,小小羽絨闖出了大天地。前四屆羽博會已經累計吸引客商3000餘人次,引來投資項目30多個,累計投資30多億元。中國(六安)國際羽絨博覽會現已成為羽絨企業開展經貿合作、拓展國內外市場、加強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屆羽博會的舉辦,進一步增進了國內外羽絨行業的交流,共同促進羽絨行業發展,同時也更好地展示六安對外開放的新形象。
❾ 艾萊依的品牌簡介
艾萊依 誕生於1997年底,是中國羽絨服裝行業時尚羽絨服的領跑者,集團現有員工4000多名,呈現以艾萊依羽絨服裝、艾萊依時裝、NICKIE童裝、艾萊依家紡、柏酷電子商務產品多元發展的格局。浙江麗水、浙江平湖、上海、安徽六安四大基地是艾萊依集團強有力的支點。在浙江麗水和平湖,艾萊依擁有兩座工業園建築面積超過100000平方米;在上海,艾萊依擁有70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安徽六安工業園正在興建,佔地約287000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將建成以管理環境、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相互融合的大型生產基地和物流中心。集團總部設在浙江麗水,集團管理中心設在上海。即將啟動的艾萊依麗水總部基地佔地約113500平方米,集團斥資6億元打造未來10年艾萊依發展戰略的宏圖大業。2009年4月,「艾萊依」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艾萊依羽絨服裝憑借突出的設計優勢和品牌綜合實力,形成華東、華中、華南、華北、中原、西南、浙江七大營銷區域,在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擁有3000多家銷售渠道,在全國各地設立18家辦事處以及13個專區。
艾萊依家紡憑借自然、舒適、簡約的產品風格定位,區別於其它家紡品牌成為市場上的一股新銳力量。銷售網路遍布全國,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江蘇、河南、吉林、湖北、廣東等省市。
「品牌化、專業化、規范化、集團化」是艾萊依集團矢志不渝的發展路線。艾萊依秉承「精益求精、止於至善」的企業精神,倡導「名牌的生命在於品質與文化」的品牌理念,「以誠取信、以信取利」的經營理念。經過十多年的積累和聚合,通過戰略預謀、資源再生和能量聚焦,開始進入品牌多元化裂變繁殖時期。持續成長、發展、壯大、再飛躍,創造新的奇跡,是艾萊依人為之奮斗的共同理想和目標。
❿ 陳官莊鄉的經濟
皮毛
陳官莊皮毛市場是全國著名的三大皮毛交易市場之一,東西分別是安徽省肖縣青龍集和本市茴村鄉,各相距3公里,上市人員達5000餘人,交易額400餘萬元,尤其是羽絨交易量大,是蘇、魯、豫、皖四省鴨、鵝毛集聚之地,市場位於311國道北側,交通方便,合理規范,是廣大客商進行交易的理想場所。
該鄉是一個革命老區,著名的淮海戰役陳官莊殲滅戰就發生在這里。陳官莊因淮海戰役而聞名於世,但其經濟發展在永城市卻一直處於下游,是出了名的「老(革命老區)、少(資源少)、邊(邊遠鄉鎮)、窮(經濟總量低,群眾收入低)」地區。近幾年,陳官莊鄉藉助農民自發形成的特色產業,積極進行引導,努力發展特色村莊;同時利用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這個紅色旅遊資源,搶抓國家發展紅色旅遊機遇,發展商業及服務業。陳官莊鄉的經濟開始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羽絨生產
陳官莊鄉的胡庄村是一個擁有1400多人、360戶居民的村莊。在這個村莊,竟然有34家羽絨廠,其中3家是投資超過5000萬元的水洗絨廠。胡庄村羽絨生產基地與安徽合肥、六安及浙江蕭山並稱中國4大羽絨生產基地,商丘、鄭州、徐州、淮北等蘇魯豫皖周邊地區的羽絨服生產廠家所使用的羽絨99%%由胡庄村羽絨生產基地供應。這樣一個著名的羽絨生產專業村,其羽絨生產的經驗竟是靠一個「要飯的」傳來的!
1986年,安徽六安有個叫壟立品的人到胡庄村乞討。當時,胡庄村裡養鴨、鵝的人家很多,那些鴨、鵝屬於自然喂養,成群的鴨、鵝在路邊、村中溝渠里跑,一個村子裡飛得哪兒都是鴨、鵝毛。壟立品看到那麼多的鴨、鵝毛,就不再乞討,而是整天掃撿鴨、鵝毛。當時,壟立品生產羽絨的設備極其簡單,他在一個小缸裡面放進撿的鴨、鵝毛,用一個小棍子使勁在缸里攪,然後將飛出的細絨撿起來就是羽絨了。壟立品「生產」幾天羽絨後,就返回六安老家去賣。看他那一天比一天神氣的表情,胡庄村村民知道他收入不低,很多人就向壟立品學習篩選羽絨的方法。壟立品也不保密,就將賣貨的渠道告訴了村民。胡庄村村民在壟立品篩選羽絨的方法上又進行了改進,將撿到的鴨、鵝毛堆在一起,改用芭蕉扇子扇,這種用扇子扇的方法比壟立品攪缸的方法生產得快多了。
就是用這種攪缸和扇子扇的方法,胡庄村很多村民積累了改進生產方式的第一桶金。上世紀90年代初,很多村民購買了飛毛機,胡庄村的羽絨生產步入了現代化階段。
用飛毛機生產出的羽絨屬於初級產品,羽絨服廠家並不能用這種初級產品直接生產羽絨服。初級產品經過水洗機過濾、吸干之後,才能成為服裝廠的原材料。1998年以前,胡庄村都是將這種飛毛機篩選的初級羽絨出售給安徽、浙江的廠家。1998年,胡庄村開始上馬水洗機項目,這使胡庄村真正成為了羽絨生產基地,很多羽絨服生產廠家聞聲而來,直接從胡庄村進貨。
村民都信財不外露,在胡庄村,你問每個開辦羽絨廠的村民的年收入,村民都微笑不語,沒有人給你說家底。據專家計算,冬天盛季時,一台水洗機一個月的利潤約100萬元,一台飛毛機的利潤也在20萬元以上。由此算算整個胡庄村的年收入,應該是一個令人極其咋舌的數字。
胡庄村的羽絨生產帶動了周邊村莊的發展。胡庄村平均一個月需求的原始鴨、鵝毛是400噸,豫魯蘇皖周邊地區的鴨、鵝毛量遠遠供應不足。胡庄村及周邊村莊出外收鴨、鵝毛的跑遍大半個中國,到新疆、四川、雲南收鴨、鵝毛的最多,這些收鴨、鵝毛的村民每人每個月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
陳官莊鄉黨委、鄉政府利用胡庄村羽絨生產專業村的優勢,積極引導村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幫助村莊規劃了100畝工業園區,使生產區與生活區隔開。這樣既有利於羽絨的集中篩選,也有利於村民的生活,同時有利於招商引資工作。
捕鼠器生產
陳官莊鄉還有一個聞名於世的「老鼠夾子」村,這個村一天生產捕鼠器3萬多隻,遠銷全國各地及俄羅斯。據說,在這次洞庭湖鼠患中,當地用於捕捉水耗子的大多數捕鼠器就是陳官莊鄉這個「老鼠夾子」村生產的。
被群眾稱為「老鼠夾子」村的這個村莊是楊寨村,位於陳官莊鄉南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陳官莊鄉曾是中國著名的3大皮毛交易市場之一。據當時的統計,在陳官莊鄉每個交易大會上的商人超過5000人,一天的交易額在400萬元以上。隨著近幾年通信的發達及皮毛市場逐漸走向開放,那種曾經興盛的皮毛交易逐漸衰退,很多商人一個電話就知道了需求廠家,很多賣皮毛的在網上就能掌握皮毛價格,所以那種必須集中才能大量銷售的皮毛市場風光不再。
陳官莊鄉皮毛市場逐漸萎縮的同時,由這種皮毛市場帶動的捕鼠器市場卻開始紅火了起來。
在上世紀80年代,楊寨村就有很多以編織鐵篩子、手工做捕鼠器的民間手工藝人。但這些手工藝人像豫東大多數農村藝人一樣,只是零星生產。
上世紀90年代,楊寨村生產的捕鼠器開始隨皮毛商人走到大江南北。
當時,很多皮毛商人都隨車攜帶幾十個捕鼠器,在車停下來過夜時,把捕鼠器放在皮毛四周。老鼠喜歡啃食皮毛,一張好的皮毛被老鼠啃食後就不值錢了。所以,所有皮毛商人在陳官莊鄉收購皮毛後,都要買一些捕鼠器。這些皮毛商人來自全國各地,他們行業內互相交流經驗,就把楊寨村的捕鼠器給交流到了全國各地。很多易鬧鼠患的山區、湖海旁及往俄羅斯出口捕鼠器的商人就慕名找到楊寨村,簽下訂單。
在生產捕鼠器的過程中,楊寨村村民表現出了過人智慧。以前,他們用鉗子等工具,手工製作捕鼠器,一個人一天能做二三十個就是快的了。楊寨村村民製作捕鼠器已經半現代化。製作捕鼠器共72道程序,其中截鐵條、彎鐵條、生產彈簧等主要工藝,楊寨村村民都研究出了相應的機器。比如,在鐵條兩端製作兩個小圈的工藝,村民在一個方板上做兩個孔道,上面做一個鐵板蓋,將中間彎曲的鐵條兩端往兩個孔道里一放,然後通過把手將鐵板蓋壓下來,鐵條兩端的小圈就成了。熟練後,一放一壓,速度非常快。用這些半自動化的設備,村民一個人平均一天能製作捕鼠器近200個,比以前提高了近10倍。
楊寨村村民說,提高捕鼠器的製作工藝,也是被市場逼的。以前,一個捕鼠器能掙2元錢,利薄了,一個捕鼠器只能掙2角錢。製作工藝提高了10倍,利潤下降了10倍,村民的月收入並沒有提高。
在家裡製作捕鼠器,一個月一般能收入1000多元,更重要的是,這種工藝更適合老年人去做,所以,楊寨村的捕鼠器製作技術向周圍擴散得非常快。一些年輕人外出打工,家中留下來的老年人都到楊寨村學習製作工藝,在家裡也能掙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