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品牌介紹 > 防彈馬甲什麼意思

防彈馬甲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06 21:46:27

A. 「馬甲」是什麼意思

在論壇里講的"馬甲"是指某個人用自己另一個ID上來發帖及交流

B. 什麼叫防彈衣

防彈衣(Bulletproof Vest),又叫避彈衣,避彈背心,防彈背心,避彈服,單兵護體裝具等,用於防護彈頭或彈片對人體的傷害。防彈衣主要由衣套和防彈層兩部分組成。衣套常用化纖織品製作。

C. 你知道戰術背心,防彈背心,防彈衣的區別嗎

戰術背心有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叫做戰斗背心,這種背心就是戰斗裝具。戰斗裝具就是要使士兵能夠攜帶一天所需要的彈葯糧食水等物資,如果是配合大背包那就是一般可以攜帶3天作戰需要的物資。子彈都是5發一排,所以彈葯包的體積都不大,彈葯包一般都是放在腰間的,第2張是中國的子彈帶,這種布條的子彈帶一般是每個人兩條,斜挎著一條,還有一條是纏在腰間的,最下邊的是捷克式的裝具,20發彈匣是放在皮質的彈葯包里邊。不過這個時候沖鋒槍的彈葯包就有了問題,沖鋒槍的彈匣是一個細長條,放在腰間比較硌人。
這幾張是老的照片,上邊的是孫中山在1922年左右的照片,他前邊的衛士就開始使用胸掛式彈匣包,下邊的是紅軍准備改編成八路軍時的照片,中國是很早就開始給沖鋒槍配用胸掛式的彈匣包,這個可能是中國人身材比歐洲人矮小,細長的彈匣硌人的情況比較嚴重。而到了建國,這種胸掛式彈匣包是沿用了下來,這個是53式沖鋒槍配用的子彈帶。而這個時候,象蘇聯還是用腰際彈匣包。這個是AK的彈匣包,還是掛在腰間的。 美軍在諾曼底登陸前,開發了一種戰術背心,也叫做別動隊背心,是把彈葯和其他的東西都集中在一個背心上邊,象拯救大兵里邊的米勒上尉就穿了這一個背心,不過這種用帆布製作的背心穿起來太熱了,所以沒有繼續使用。

D. 避彈衣是什麼做的阿,能防住什麼樣的子彈

防彈背心亦稱防彈衣,是一種像胄甲一樣,用於減少經由爆炸物、手槍、霰彈槍甚至來福槍子彈傷害的防護衣物,使用者多是警察、軍隊和保安員,此外也有平民,不過罪犯有時亦會穿著來犯案。

簡介
「防彈背心」這個名字或會引起誤解它可以抵禦一切子彈。事實上,防彈背心的效能是以防護等級來劃分的(詳見下表)。低等級防彈衣對來福槍子彈和大口徑手槍彈只能提供輕度(甚至沒有)的保護(.22吋口徑的長身來福槍子彈則屬例外;大部分的防彈背心都能有效防備這種低威力的子彈)。總的來說,一般防彈背心都能良好地抵禦以手槍發射的手槍子彈(當然具體情況視乎防護等級而異)。

防彈衣中更可以置入金屬(鋼或鈦)、陶瓷或聚乙烯材料的硬質保護板,以對某些致命部位提供額外的保護。這些硬質保護板能有效防護所有的手槍子彈和某些來福槍子彈。軍用的防彈背心一般都屬於這一類,因為沒有這些保護板的軟質防彈衣根本不能有效地抵擋幾乎所有的軍用來福槍子彈。而北約的共同研究輕武器技術(CRISAT)計劃對防彈衣的標准,更規范其中必須置入鈦金屬板。

實際上,防彈衣並不能直接的把子彈擋回去,而是利用防護材料把子彈的作用力分散到整幅體表的較大面積區域內,將它的動能吸收,使其盡量在穿入人體之前就停下來。在這個過程中,亦會因子彈變形,而進一步降低它的穿透力。盡管防彈衣能夠避免子彈穿入人體所造成的傷害,但中槍者的身體仍然無可避免地因吸收了子彈的能量,而受到鈍傷。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中槍者只會於中槍部位出現瘀斑而已,但有時仍會出現局部嚴重的內部創傷。當然,相對而言,這種受傷遠比被一顆子彈打進沒有穿防彈衣的人體時,所造成的嚴重傷害較為輕得多。

多數防彈衣對於箭、冰錐或刀之類銳器的捅刺並不能提供多少防護作用,因為這些銳器的作用力都集中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令其尖端得以刺穿用防彈纖維所織成的防護層。不過現時某些特製的防彈衣,由於使用了Dyneema®等特殊材料,所以對銳器的捅刺和砍劈可提供一定的防護。現時這類防彈衣多被用作保護執法者和獄警而使用。

歷史
由於火器在中世紀後期的出現,為抵擋那些自早期火器射出的金屬彈丸,當時不少騎士和貴族均購買新的胄甲。而當時那些製造鐵匠會向胄甲開槍,若能在胄甲上只留下一個凹陷的,即證明了它的防彈能力。

最早出現的軟式纖維防彈背心是以蠶絲編織而成的,於十九世紀末期由當時的芝加哥神父嘉斯瑪‧薩嘉蘭 (Casimir Zeglen)開發出來。該防彈背心厚約1/8英吋,內為四層絲質編織物,因使用上這昂貴的物料而價值不菲(於1914年時售價約為800美元一件,這相當於2005年的15,000美元)。這種昂貴的防彈背心在當時能抵禦由黑色火葯手槍所發射出來較慢速的子彈。1914年6月28日引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奧地利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行刺事件,這位當時的奧匈帝國繼承人當時便是身穿了一件類似的絲綢防彈背心,但行凶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卻利用一把.32口徑的柯爾特自動手槍(非使用黑色火葯)擊中其沒有受保護的頸項而令其喪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發展出數款防彈衣,其中包括一套由一塊胄甲和頭盔組成、以鎳鉻鋼合金材料製成的波斯特體盾(Brewster Body Shield),能抵禦當時的英制劉易斯式機槍子彈(約每秒2,700呎,即820米/秒);但它卻很重,約40磅(即18公斤)。另一款防彈衣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於1918年2月設計。其胸甲是參照一些十五世紀時的胄甲設計而成,重量達27磅(即12公斤),穿著人士的活動會受到限制並發出金屬碰撞聲。另一款是以皮繩將鋼片串起而成的背心,鋼片互相重疊,重量為11磅(即5公斤);這設計較為貼身,而且穿起來亦較舒服。

至1920年代末期到1930年代初,美國的犯罪份子開始穿著一些以棉墊和布料所製造較便宜的防彈背心犯案。這些早期的防彈背心基本上能抵禦每秒1000呎以下(約300米/秒)較慢速的手槍子彈的攻擊,這包括當時的.22、.25、S&W .32 LR、S&W .32、.38和.45各口徑的子彈。因此而逼使如聯邦調查局等執法機關改用新開發具更大威力的.357麥林子彈以作抗衡。

稍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階段,美國不斷的在國內研究供步兵使用的防彈背心,可是它們大都太重,不單和當時的裝備不匹配,也同時影響了穿著者的活動能力。因此對步兵專用的防彈衣研究只好停止,焦點亦轉移到研究給空勤人員使用的"高射炮防護背手"(Flak jacket)。這些高射炮防護背心由尼龍製成,能抵擋高射炮炮彈碎片,但仍無法抵禦.38或.357口徑麥林子彈。日本在二戰期間亦製造了數款步兵防彈背心,但沒有被正式使用。一直到1944年中期,美國重新啟動對步兵防彈背心的研究,最後為美軍生產了一批防彈背心,其中包括T34、T39、T62E1、M12等型號。

對於蘇聯紅軍而言,他們也開發出一些防彈衣,例如SN-38、 SN-39、 SN-40、 SN-40A、 和SN-42各型號。型號中的'SN'代表鋼金屬材料,而數字則是指設計年份。這些款式中只有SN-42被正式投產。其包含了二塊鍛壓鋼板用以保護軀干正面和鼠蹊部位。這些鋼板厚約2毫米,重約3.5公斤。這些防彈衣被供應給攻擊工兵(SHISBr)及一些裝甲旅的坦克步兵 (Tankodesantnikam)使用。從實戰經驗得悉,在100至125米的射程上,納粹德國著名的MP40沖鋒槍配備的9毫米子彈沒有能力穿透這款防彈衣。因此它特別適用於城市巷戰,尤其是如斯大林格勒之戰,當時德軍大量的使用了MP40沖鋒槍。但因為這款防彈衣太重的關系,令它不適用於在開放戰場沖鋒的士兵。

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軍方生產了數款防彈背心,包括M-1951 (Chriss Body, 2002),但這款防彈衣被批評:「(它)在重量上有很大幅度的改善,不過卻不能成功的阻擋子彈和破片」 (Military, 2004)。 因此,著名的凱芙拉(Kevlar)就上場了。但凱芙拉防彈衣也同樣有其缺點:「如果大塊的碎片或者高速子彈擊中它,子彈的動能將對穿著者產生致命的鈍傷」(Military, 2004)。 於是乎便有1994年的游騎兵胄甲(Ranger Body Armor)出現了,縱使這種現代防彈衣已被設計得更輕巧足以供戰場上的步兵穿著,並維持著對步槍子彈的防護能力,但它仍有缺點:「它仍較一般步兵穿著的(PASGT)防破片防彈衣要重,而且亦不如後者般可對肩頸提供到足夠的彈道防護」(Military, 2004)。

現時美國軍方最新部署的裝甲名為攔截者多用途防彈衣系統. 盡管它也有缺點, 但它能有效地抵擋所有類型的中、低速的子彈威脅。 由凱芙拉編織而成的現代防彈背心由1975年開始均經美國警方進行了測試。自此以後,業界開發出除凱芙拉纖維外的許多新的纖維材料和織造方法,比如:DSM公司的Dyneema、Akzo公司的Twaron、Toyobo公司的 Zylon (最近有爭議稱,據一份新的研究報告表明,這種產品失效速度很快,以至在保護性能上較預期有很大的差距)、和霍尼威爾公司的GoldFlex。這些新型物料被標榜比凱芙拉更輕、更薄、更強的抵禦能力,但與此同時也遠為昂貴。

防護等級
美國安全檢測實驗室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與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分別就供執法人員使用的防彈背心的防彈能力而訂立了標准,它們是前者的(UL Standard 752)以及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所的(NIJ Standard 0101.04RevA)。下面的分類就是國家司法研究所在其標准中,根據對抗穿透能力及對鈍傷產生的保護能力而對防彈背心界定為不同的級別:

防護等級 可以防護的彈葯
I 級
(.22 LR; .380 ACP子彈類) 這一級的防彈衣可抵禦一顆質量2.6克(40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329米/秒(1080呎/秒)碰擊的.22口徑長管來福槍的鉛質圓頭彈(LR LRN); 及一顆質量6.2克(95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322米/秒(1055呎/秒)碰擊的.380口徑柯爾特自動手槍的全金屬包裹圓頭彈(FMJ RN)。
IIA 級
(9毫米; .40 S&W子彈類) 這一級的防彈衣可抵禦一顆質量8克(124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341米/秒(1120呎/秒)碰擊的9毫米口徑手槍的全金屬包覆圓頭彈(FMJ RN); 及一顆質量11.7克(180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322米/秒(1055呎/秒)碰擊的.40 S&W 卡賓槍的全金屬包覆彈(FMJ)。此外,它亦必須同時俱備 I 級防護等級的所述性能。
II 級
(9毫米; .357麥林子彈類) 這一級的防彈衣可抵禦一顆質量8克(124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367米/秒(1205呎/秒)碰擊的9毫米口徑手槍的全金屬包覆圓頭彈(FMJ RN); 及一顆質量10.2克(158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436米/秒(1430呎/秒)碰擊的.357口徑麥林的軟頭金屬被覆彈(JSP)。此外,它亦必須俱備 I 級及 IIA 級防護等級的所述性能。
IIIA 級
(高速9毫米; .44麥林子彈類) 這一級的防彈衣可抵禦一顆質量8克(124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436米/秒(1430呎/秒)碰擊的9毫米口徑手槍的全金屬包覆圓頭彈(FMJ RN); 及一顆質量15.6克(240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436米/秒(1430呎/秒)的.44口徑麥林的半包覆式空心彈(SJHP)。此外,它亦必須可抵抗絕大部份手槍子彈的威脅,而仍同時俱備 I 級、IIA 級及 II級防護等級的所述性能。
III 級
(來福槍子彈類) 這一級的防彈衣可抵禦一顆質量9.6克(148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847米/秒(2780呎/秒)碰擊的7.62毫米口徑全金屬包覆彈(FMJ)(例如美軍制式的M80型子彈)。此外,它亦必須俱備 I 級、IIA 級、II 級及 IIIA 級防護等級的所述性能。
IV 級
(來福槍穿甲子彈類) 這一級的防彈衣可抵禦一顆質量10.8克(166喱),以不超過參考速度869米/秒(2850呎/秒)碰擊的.30口徑卡賓槍穿甲彈(AP)(例如美軍制式的M2型穿甲子彈)。此外,它亦必須俱備 I 級、IIA 級、II 級、IIIA 級及 III 級防護等級的所述性能。

對於警方拆炸彈專家來說, 他們通常都會穿著厚身的防彈衣,藉以抵禦那些恐怖襲擊事件常見的中型炸彈威脅。

E. 522.防刺背心與防彈背心的區別防刺背心不防彈防彈背心不防刺

錯誤認識之一:戰場上穿上防彈衣就安然無恙

這種認識出現在防彈衣剛進入市場時,當時人們缺乏防彈衣概念,認為防彈衣能防住任何槍彈對全身的威脅。事實上防彈衣是防護人體致命器官(主要是心、肝、脾、肺、腎,有的還包括頸項、肩部及襠部)不受高速破片、槍彈等拋射物傷害的一種單體防護裝具。其中前身又是需防護的重點,因為戰時主要是面對面射擊,有時通過在前胸加插護板來提高防護性能。而且,每種防彈衣都有一定的防護等級。根據公共安全行業標准GA141-2001《警用防彈衣通用技術條件》的規定,防彈衣分為6個防護等級,其中1級防護64式手槍發射的64式7.62mm手槍(鉛心)彈、2級防護54式手槍發射的51式7.62mm手槍(鉛心)彈、3級防護79式輕型沖鋒槍發射的51式7.62mm手槍(鉛心)彈、4級防護54式手槍發射的51-1式7.62mm鋼心彈、5級防護79式輕型沖鋒槍發射的7.62mm51-1式鋼心彈、6級防護56式半自動步槍發射的56式7.62mm鋼心彈。

▲機織布被彈頭沖擊狀態
▲軟質防彈衣基本結構

可見防彈衣的主要作用只是提高前線戰斗人員的生存概率,而絕不是戰場上的萬能產品。即使穿上防彈衣,還有可能被擊中其保護區域以外的地方,同時也有可能被高於其防護級別的槍彈擊中,在這些情況下,防彈衣就顯得無能為力了。但是,防彈衣確實能大大降低戰場上的傷亡率。據調查統計表明,現代戰場上火炮、榴彈、火箭、手榴彈及地雷的破片傷比例逐漸增加,占傷亡總數的67%~75%,而且在陣亡的人員中,頭、胸、腹等致命部位被擊中的佔82%~87%,遠遠超過四肢部位被擊中的陣亡率。穿防彈衣可使受傷率降低27%,陣亡率降低40%。

錯誤認識之二:既然防彈衣能防彈,對刺刀、匕首的穿刺威脅就更沒有問題了

該認識在用戶中存在較普遍。表面看來,槍彈都能防住,防護刀、棒等利器威脅應更沒問題,其實不然。因為高速槍彈對防彈衣的沖擊與利器的劈砍及沖擊作用機理不一樣,前者的能量分散主要通過彈頭變形、纖維斷裂及沖擊波的傳播方式將能量分散或消耗掉,而刀對防彈衣的穿刺主要靠剪切原理,能量分散范圍比較窄,特別是頭部較尖的刺刀更不容易防住。目前市場上沒有哪一型軟質防彈衣產品能通過GA68-1994標准規定的耐900N力穿刺性能試驗,更不能達到即將頒布的新防刺服標准規定的動態25J穿刺性能。當然,軟質防彈衣都有一定的防刺效果,其防穿刺的能力要根據防彈衣的結構(主要是防彈材料的結構組成)來定。要想防穿刺效果達到防刺服的標准規定,則只能選擇專門的防刺服。目前國內外正研究防彈與防刺效果兼備的產品。

錯誤認識之三:質輕則品優

▲吊帶式防彈衣

這種誤區源於在人們對防彈衣產品了解不全面的情況下,商家所造成的誤導。部分商家宣傳某種防護等級的防彈衣時只談質量如何輕,其實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宣傳,因為它沒有將產品的防護面積列出來,而且不同檔次的外套材料對防彈衣整體質量大小也有一定的影響。對於軟質防彈材料來說,目前主要是芳綸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2大系列,且材料來源也就是國外的兩三個廠家及國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無緯布生產廠家,因此,材料大同小異,主要的區別在於設計。設計的內容包括產品的防護面積、保險系數等因素。防護面積或保險系數越大,同樣防護等級的防彈衣質量就會增加。至於保險系數,與產品的使用壽命及對由槍彈不穩定因素引起的不同殺傷威力的防禦能力有關。保險系數大的產品有足夠的能力來防止因使用時間的延長、材料老化而引起的防護性能的衰退,而且,槍彈殺傷威力波動時,保險系數大的產品仍能提供足夠的防彈性能。標准規定,國產54式手槍發射51式槍彈的初速在420~450m/s之間,但在檢測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初速大於480m/s的情況;同樣,79式輕沖發射51式手槍彈的初速在480~515m/s之間,但曾出現過初速大於520m/s的情況。

因此,籠統說產品的質量如何輕是不全面的,應該與產品的防護等級、防護面積及使用的材料聯系起來。

錯誤認識之四:硬質防彈衣經濟適用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認識是硬質防彈衣比軟質防彈衣更經濟適用,其理由是硬質防彈衣不存在使用壽命的問題,穩定耐用,同時硬質防彈衣便宜,是同等軟質產品價格的一半以下。其實,這是一種不全面的認識。因為,硬質防彈衣笨重、導熱、與人體不貼合等因素導致人員不願意穿著,不穿就等於沒有裝備。同時,硬質防彈衣還存在反彈、跳彈等缺陷,在戰斗時無疑是一個潛在的槍彈發射源。由此說來,裝備硬質防彈衣不是更大的浪費和失誤嗎?軟質產品是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結果,其防彈層是由多層纖維織物(或無緯布)疊合加工並用深色防水布料密封包裹而成,適於全天候使用,質量小,柔軟,舒適,是硬質防彈衣的替代品。當然在當前經濟發展尚不平衡、經費緊張的情況下,裝備適量的硬質防彈衣也可解決燃眉之急。

錯誤認識之五:通過比較實彈檢測結果的穿透層數來比較防彈衣的優劣

目前在市場上比較產品的優劣時主要看實彈檢測結果的穿透層數,對其他指標注意不多,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判定防彈衣防彈性能的好壞主要是穿透與否及其對人體造成的非貫穿性損傷的象徵指標(即背襯膠泥的凹陷深度的大小)。前面提到,雖然目前生產主要防彈材料的也就是兩三個廠家,但材料的種類很多,單位面積質量也不一樣,比較低的僅有98g/m2,而比較高的達到232~350g/m2,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防彈衣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比較其穿透層數公平嗎?其實,穿透層數的多少只是設計者對防彈衣能量分散方式不同的考慮,與產品防彈性能的好壞沒有太大的關系。因此,判定防彈衣防彈性能好壞的唯一的標准應該是GA141-2001標准,看穿透與否及凹陷深度的大小。

如果參與競爭的幾家產品都能滿足標准要求,這時可以用安全裕度,即「未貫穿的材料的吸能性與總結構的吸能性之比」(公式略)來比較防彈性能的高低。其值越大,越安全。
實際應用中可以粗略用「未貫穿層數與總層數之比γ」來表示,即:
γ=m/n

m:受彈擊後沒有穿透的防彈層層數
n:防彈衣總的防彈層層數
例如某防彈衣的總層數為48層,穿透18層,沒有穿透的層數為30,則安全裕度簡單地認為是62.5%。
另外,比較同類合格產品防彈性能高低的更直接的方法是測出產品的某種槍彈(或標准破片)的V50指標,用比較V50值的高低來判定性能的高低。

當然,比較防彈衣性能不僅只有防彈性能這一單一的指標,還要看其設計的合理性、防護面積、質量大小、穿著的舒適性、外套材料、能否滿足使用要求(如全天候)、加工工藝等因素。

錯誤認識之六:實際交貨驗收時,想怎樣檢測就怎樣檢測,這樣的產品才是經得起實戰的產品

該認識似乎有理,理由是防彈衣主要是為實戰准備的。但稍加分析就會知道,任何產品的研製、開發和生產都是按一定的標准(包括國標、行標或企業標准)進行的,沒有標准就沒有依據,更談不上比較了,因此其檢測也只能按照標准進行;再者,作為防彈衣的行業標准GA141-2001是國內許多相關專業的科技工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結晶,其規定已經充分考慮了實戰需要,滿足該標準的產品已經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實際的應用性。因此,產品的檢測必須按照標准進行。

▲防彈背心
▲軟質防彈衣

錯誤認識之七:防彈衣在標準的檢測范圍內能對相應等級的槍彈進行100%的防護

絕大多數人,甚至一些科研人員也有這種認識。雖然這是設計人員和用戶的共同心願,但是,這並不現實。首先,任何產品都有不良率。另外,影響槍彈不穩定的因素很多(包括彈頭結構、裝葯量、武器性能等),因而殺傷威力存在不穩定的情況,這樣,按照標准生產的產品難免也有防不住的時候。防彈衣在設計時,只能是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提高其安全系數,要做到100%的防護,必須將所有的影響因素都考慮進去。對於軟質防彈衣來說必須增加材料的用量,這樣產品將變得很重、很厚,穿著的舒適性大大降低,也就失去了軟質防彈衣本來的意義。

在防護裝具越來越普及的今天,糾正人們認識上的誤區,對它進行全面認識很有必要,希望文中談到的一些看法對其他人體防護產品也有直接或間接的借鑒意義。

http://hi..com/007cn/blog/item/9d3d6c8180fb7dd8bd3e1e17.html

http://hi..com/007cn/blog/item/4bce510f6a63832a6159f379.html

F. 防彈背心的簡介

防彈背心是一種像盔甲一樣用於減少子彈傷害的防護衣,它們由警察和軍隊穿著。
上面的名字多多少少是個誤稱,因為大部分這樣的防護服對於大口徑步槍或來復槍只有很少甚至沒有防護力,不論防彈衣的類型,式樣,材料,或步槍彈的口徑(這個例外不能一概而論。22 LR型,通常可以對大口徑的步槍、來福槍子彈起到防護作用.) 這些背心廣泛地防禦從手槍射擊的手槍彈葯——同樣不論類型,式樣,材料,和手槍彈葯的口徑。
一些類型的防彈衣有金屬的擴充物(鋼或鈦),在身上的重要部位可以額外的填充一些陶瓷或聚乙烯板用來增加保護性。如果子彈正好打到填充物上,這些保護物能有效防護所有手槍和一些來福槍。這類的背心在軍事用途變成標准,作為前進在彈道技術使「Kevlar-only」背心失效- The CRISAT NATO standard for vests includes titanium backing. 一些背心也被設計保護免受刀子攻擊。

G. 防彈背心的介紹

防彈衣是「能吸收和耗散彈頭、破片動能,阻止穿透,有效保護人體受防護部位的一種服裝」。從使用看,防彈衣可分警用型和軍用型兩種。從材料看,防彈衣可分為軟體、硬體和軟硬復合體三種。軟體防彈衣的材料主要以高性能紡織纖維為主,這些高性能纖維遠高於一般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賦予防彈衣防彈功能,並且由於這種防彈衣一般採用紡織品的結構,因而又具有相當的柔軟性,稱為軟體防彈衣。硬體防彈衣則是以特種鋼板、超強鋁合金等金屬材料或者氧化鋁、碳化硅等硬質非金屬材料為主體防彈材料,由此製成的防彈衣一般不具備柔軟性。

H. 防彈背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防彈衣概述

防彈衣是「能吸收和耗散彈頭、破片動能,阻止穿透,有效保護人體受防護部位的一種服裝」。從使用看,防彈衣可分警用型和軍用型兩種。從材料看,防彈衣可分為軟體、硬體和軟硬復合體三種。軟體防彈衣的材料主要以高性能紡織纖維為主,這些高性能纖維遠高於一般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賦予防彈衣防彈功能,並且由於這種防彈衣一般採用紡織品的結構,因而又具有相當的柔軟性,稱為軟體防彈衣。硬體防彈衣則是以特種鋼板、超強鋁合金等金屬材料或者氧化鋁、碳化硅等硬質非金屬材料為主體防彈材料,由此製成的防彈衣一般不具備柔軟性。軟硬復合式防彈衣的柔軟性介於上述兩種類型之間,它以軟質材料為內襯,以硬質材料作為面板和增強材料,是一種復合型防彈衣。
作為一種防護用品,防彈衣首先應具備的核心性能是防彈性能。同時作為一種功能性服裝,它還應具備一定的服用性能。

防彈性能

防彈衣的防彈性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防手槍和步槍子彈目前許多軟體防彈衣都可防住手槍子彈,但要防住步槍子彈或更高能量的子彈,則需採用陶瓷或鋼制的增強板。(2)防彈片各種爆炸物如炸彈、地雷、炮彈和手榴彈等爆炸產生的高速破片是戰場上的主要威脅之一。據調查,一個戰場中的士兵所面臨的威脅大小順序是:彈片、槍彈、爆炸沖擊波和熱。所以,要十分強調防彈片的功能。(3)防非貫穿性損傷子彈在擊中目標後會產生極大的沖擊力,這種沖擊力作用於人體所生產的傷害常常是致命的。這種傷害不呈現出貫穿性,但會造成內傷,重者危及生命。所以防止非貫穿性損傷也是防彈衣防彈性能的一個重要方面。

服用性能

防彈衣的服用性能要求一方面是指在不影響防彈能力的前提下,防彈衣應盡可能輕便舒適,人在穿著後仍能較為靈活地完成各種動作。另一方面是服裝對「服裝-人體」系統的微氣候環境的調節能力。對於防彈衣而言,則是希望人體穿著防彈衣後,仍能維持「人-衣」基本的熱濕交換狀態,盡可能避免防彈衣內表面濕氣的積蓄而給人體造成悶熱潮濕等不舒適感,減少體能的消耗。此外,由於其特殊的使用環境,防彈衣也要考慮到與其他武器裝備的適配性。

防彈衣的發展歷程

作為一種重要的個人防護裝備,防彈衣經歷了由金屬裝甲防護板向非金屬合成材料的過渡,又由單純合成材料向合成材料與金屬裝甲板、陶瓷護片等復合系統發展的過程。人體裝甲的雛形可追溯至遠古,原始民族為防止身體被傷害,曾用天然纖維編織帶作為護胸的材料。武器的發展迫使人體裝甲必須有相應的進步。早在19世紀末期,用在日本中世紀的鎧甲上的真絲也用在了美國生產的防彈衣上。1901年,威廉?麥肯雷總統被暗殺事件發生後,防彈衣引起了美國國會的矚目。盡管這種防彈衣可防住低速的手槍子彈(彈速為122米/秒),但無法防住步槍子彈。於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以天然纖維織物為服裝襯里,配以鋼板製成的防彈衣。厚實的絲綢服裝也一度曾是防彈衣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真絲在戰壕中變質較快,這一缺陷加上防彈能力有限和真絲的高額成本,使真絲防彈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到了美國軍械部的冷落,未能普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彈片的殺傷力增加了80%,而傷員中70%因軀干受傷而死亡。各參戰國,尤其是英、美兩國開始不遺餘力地研製防彈衣。1942年10月,英軍首先研製成功了由三塊高錳鋼板組成的防彈背心。而在1943年度,美國試制和正式採用的防彈衣就有23種之多。這一時期的防彈衣以特種鋼為主要防彈材料。1945年6月,美軍研製成功鋁合金與高強尼龍組合的防彈背心,型號為M12步兵防彈衣。其中的尼龍66(學名聚醯胺66纖維)是當時發明不久的合成纖維,它的斷裂強度(gf/d:克力/旦)為5.9~9.5,初始模量(gf/d)為21~58,比重為1.14克/(厘米)3,其強度幾乎是棉纖維的二倍。朝鮮戰爭中,美陸軍裝備了由12層防彈尼龍製成的T52型全尼龍防彈衣,而海軍陸戰隊裝備的則是M1951型硬質「多隆」玻璃鋼防彈背心,其重量在2.7~3.6千克之間。以尼龍為原料的防彈衣能為士兵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但體積較大,重量也高達6千克。70年代初,一種具有超高強度、超高模量、耐高溫的合成纖維——凱夫拉(Kevlar)由美國杜邦(DuPont)公司研製成功,並很快在防彈領域得到了應用。這種高性能纖維的出現使柔軟的紡織物防彈衣性能大為提高,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防彈衣的舒適性。美軍率先使用Kevlar製作防彈衣,並研製了輕重兩種型號。新防彈衣以Kevlar纖維織物為主體材料,以防彈尼龍布作封套。其中輕型防彈衣由6層Kevlar織物構成,中號重量為3.83千克。隨著Kevlar商業化的實現,Kevlar優良的綜合性能使其很快在各國軍隊的防彈衣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Kevlar的成功以及後來的特沃綸(Twaron)、斯派克特(Spectra)的出現及其在防彈衣的應用,使以高性能紡織纖維為特徵的軟體防彈衣逐漸盛行,其應用范圍已不限於軍界,而逐漸擴展到警界和政界。然而,對於高速槍彈,尤其是步槍發射的子彈,純粹的軟體防彈衣仍是難以勝任的。為此,人們又研製出了軟硬復合式防彈衣,以纖維復合材料作為增強面板或插板,以提高整體防彈衣的防彈能力。綜上所述,近代防彈衣發展至今已出現了三代:第一代為硬體防彈衣,主要用特種鋼、鋁合金等金屬作防彈材料。這類防彈衣的特點是:服裝厚重,通常約有20千克,穿著不舒適,對人體活動限制較大,具有一定的防彈性能,但易產生二次破片。第二代防彈衣為軟體防彈衣,通常由多層Kevlar等高性能纖維織物製成。其重量輕,通常僅為2~3千克,且質地較為柔軟,適體性好,穿著也較為舒適,內穿時具有較好的隱蔽性,尤其適合警察及保安人員或政界要員的日常穿用。在防彈能力上,一般能防住5米以外手槍射出的子彈,不會產生二次彈片,但被子彈擊中後變形較大,可引起一定的非貫穿損傷。另外對於步槍或機槍射出的子彈,一般厚度的軟體防彈衣難以抵禦。第三代防彈衣是一種復合式的防彈衣。通常以輕質陶瓷片為外層,Kevlar等高性能纖維織物作為內層,是目前防彈衣主要的發展方向。

防彈衣的防彈機理及其影響因素

防彈衣的防彈機理從根本說有兩個:一是將彈體碎裂後形成的破片彈開;二是通過防彈材料消釋彈頭的動能。美國在二三十年代研製出的首批防彈衣是靠連在結實衣服內的搭接鋼板提供防護的。這種防彈衣以及後來類似的硬體防彈衣即是通過彈開彈頭或彈片,或者使子彈碎裂以消耗分解其能量而起到防彈作用的。以高性能纖維為主要防彈材料的軟體防彈衣,其防彈機理則以後者為主,即利用以高強纖維為原料的織物「抓住」子彈或彈片來達到防彈的目的。研究表明,軟體防彈背心吸收能量的方式有以下五種:(1)織物的變形:包括子彈入射方向的變形和入射點臨近區域的拉伸變形;(2)織物的破壞:包括纖維的原纖化、纖維的斷裂、紗線結構的解體以及織物結構的解體;(3)熱能:能量通過摩擦以熱能的方式散發;(4)聲能:子彈撞擊防彈層後發出的聲音所消耗的能量;(5)彈體的變形。為提高防彈能力而發展起來的軟硬復合式防彈衣,其防彈機理可以用「軟硬兼施」來概括。子彈擊中防彈衣時,首先與之發生作用的是硬質防彈材料如鋼板或增強陶瓷材料等。在這一瞬間的接觸過程中,子彈和硬質防彈材料都有可能發生形變或斷裂,消耗了子彈的大部分能量。高強纖維織物作為防彈衣的襯墊和第二道防線,吸收、擴散子彈剩餘部分的能量,並起到緩沖的作用,從而盡可能地降低了非貫穿性損傷。在這兩次防彈過程中,前一次發揮著主要的能量吸收作用,大大降低了射體的侵徹力,是防彈的關鍵所在。影響防彈衣防彈效能的因素可從發生相互作用的射體(子彈或彈片)和防彈材料兩個方面考慮。就射體而言,它的動能、形狀和材料是決定其侵徹力的重要因素。普通彈頭,尤其是鉛芯或普通鋼芯彈在接觸防彈材料後會發生變形。在這一過程中,子彈被消耗了相當一部分動能,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子彈的穿透力,是子彈能量吸收機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對於炸彈、手榴彈等爆炸時產生的彈片或子彈形成的二次破片來說,情形就顯著不同了。這些彈片的形狀不規則,邊緣鋒利,質量輕,體積小,在擊中防彈材料尤其是軟體防彈材料後不變形。一般說來,這類碎片的速度也不高,但是量大而密集。軟體防彈衣對這類碎片能量吸收的關鍵在於:破片切割、拉伸防彈織物的紗線並使其斷裂,且使織物內部紗線之間和織物不同層面之間的相互作用,造成織物整體形變,在上述這些過程中碎片對外做功,從而消耗自身的能量。在上述兩種類型的身體能量吸收過程中,也有一小部分的能量通過摩擦(纖維/纖維、纖維/子彈)轉化為熱能,通過撞擊轉化為聲能。在防彈材料方面,為了滿足防彈衣要最大程度地吸收子彈及其他射體動能的要求,防彈材料必須具有強度高、韌性好、吸能能力強的性能。目前用於防彈衣上,尤其是軟體防彈衣上的材料都以高性能纖維為主。這些高性能纖維以高強和高模為重要特徵。一些高性能纖維如碳纖維或硼纖維等,雖具有很高的強度,但由於柔韌性不佳,斷裂功小,難以紡織加工,以及價格高等原因,基本上不適用於人體防彈衣。具體說來,對防彈織物而言,其防彈作用主要取決於以下方面:纖維的拉伸強力、纖維的斷裂伸長和斷裂功、纖維的模量、纖維的取向度和應力波傳遞速度、纖維的細度、纖維的集合方式,單位面積的纖維重量,紗線的結構和表面特徵,織物的組織結構,纖維網層的厚度,網層或織物層的層數等。用於抗沖擊的纖維材料,其性能取決於纖維的斷裂能及應力波傳遞的速度。應力波要求盡快擴散,而纖維在高速沖擊下的斷裂能應盡可能提高。材料的拉伸斷裂功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壞所具有的能量,它是一個與拉伸強力和伸長變形相關的函數。因此,從理論上說,拉伸強力越高,伸長變形能力也較強的材料,其吸收能量的潛力也越大。但在實踐中,用於防彈衣的材料不允許有過大的變形,所以用於防彈衣的纖維必然同時具有較高的抵抗變形的能力,即高模量。紗線的結構對防彈能力的影響是源於不同的紗線織物會造成單纖強力利用率和紗線整體伸長變形能力的差異。紗線的斷裂過程首先取決於纖維的斷裂過程,但由於它是一個集合體,因此在斷裂機理上又有很大的差別。纖維的細度細,則在紗中的相互抱合較為緊貼,同時受力也較為均勻,因而提高了成紗的強度。除此之外,紗線中纖維排列的伸直平行度、內外層轉移次數、紗線捻度等都對紗線的機械性能尤其是拉伸強力、斷裂伸長等有重要的影響。另外,由於受彈擊過程中會產生紗線與紗線、紗線與彈體的相互作用,紗線的表面特徵會對以上兩種作用產生或加強或削弱的效果。紗線表面油劑、水分的存在會降低子彈或彈片穿透材料的阻力,因此人們往往要對材料施行清洗和乾燥等處理,並尋求提高穿透阻力的辦法。具有高拉伸強力和高模量的合成纖維通常是高度取向的,所以纖維表面光滑、摩擦系數低。這些纖維用在防彈織物中時,受彈擊後纖維間傳遞能量的能力差,應力波不能迅速擴散,由此也降低了織物阻擊子彈的能力。普通的提高表面摩擦系數的方法如起絨、電暈整理等卻會降低纖維的強力,而採用織物塗層的方法則易造成纖維與纖維之間的「焊接」,結果使子彈沖擊波在紗線橫向發生反射,使纖維過早斷裂。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美國聯合信號(AlliedSignal)公司向市場推出一種空氣纏繞處理纖維,通過使纖維在紗線內部相互糾纏,從而增加子彈與纖維的接觸。在美國專利5035111中推出了一種通過使用皮芯結構纖維提高紗線摩擦系數的方法。這種纖維的「芯」為高強纖維,「皮」則採用了一種強力稍低而具有較高摩擦系數的纖維,後者所佔的比重為5%~25%。美國另一專利5255241所發明的方法與此相似,它是在高強纖維的表面塗覆一層薄薄的高摩擦系數聚合物,以提高織物抗金屬物穿透的能力。這一發明強調了塗層聚合物與高強纖維表面應有較強的粘附力,否則在受彈擊時剝落的塗層材料反而會在纖維之間起固體潤滑劑的作用,從而降低纖維表面摩擦系數。除了纖維性質、紗線特徵之外,影響防彈衣防彈能力的重要因素還有織物的組織結構。用於軟體防彈衣上的織物結構類型包括針織物、機織物、無緯布,針刺非織造氈等。針織物具有較高的延伸率,因而有利於提高服用舒適性。但這種高延伸率用於抗沖擊會產生很大的非貫穿性損傷。另外,由於針織物具有各向異性的特徵,導致了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沖擊性。所以,盡管針織物在生產成本和生產效率方面具有優勢,但它一般只適用於製造防刺手套、擊劍服等,而不能完全用於防彈衣上。目前在防彈衣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是機織物、無緯布和針刺非織造氈。這三類織物由於其結構不同,各自的防彈機理也不盡相同,目前彈道學還無法給予充分的解釋。一般說來,子彈擊中織物後,會在彈著點區域產生一個徑向的振動波,並通過紗線高速擴散。當振動波到達紗線的交織點時,一部分波將沿著原先的紗線傳到交織點的另一邊,另一部分轉移到與之交織的紗線內部,還有一部分沿著原先的紗線反射回去,形成反射波。在上述三種織物中,機織物的交織點最多,受彈擊後,子彈的動能可通過交織點上紗線的相互作用得以傳遞,從而使子彈或彈片的沖擊力能在較大區域內吸收。但與此同時,交織點在無形中又起了固定端的作用。在固定末端所形成的反射波與原來的入射波會產生同向疊加,使紗線受到的拉伸作用大大增強,在超過其斷裂強度後斷裂。另外,一些小的彈片還有可能將機織物中的單根紗線推開,從而降低了彈片穿透阻力。在一定范圍內,如果提高織物密度,可以減少上述情形出現的可能,並提高機織物的強度,但卻會增強應力波反射疊加的負效應。從理論上講,要獲取最好的抗沖擊性能是採用單向的、沒有交織點的材料。這也正是「Shield」技術的出發點。「Shield」技術即「單向排列」技術,是美國聯合信號公司於1988年推出並取得了專利的一種生產高性能非織造防彈復合材料的方法。這一專利技術的使用權也授予了荷蘭DSM公司。運用這一技術製成的織物即為無緯布。無緯布是將纖維單向平行排列並用熱塑性樹脂粘結,同時將纖維進行層間交叉,並以熱塑性樹脂壓制而成。子彈或彈片的大部分能量是通過使沖擊點或沖擊點附近的纖維伸長斷裂而被吸收的。「Shield」織物可最大程度地保持纖維原有的強力,並迅速使能量分散到較大的范圍上去,加工工序也較為簡單。單層的無緯布疊合後可作為軟體防彈衣的主幹結構,多層壓制則可成為用於防彈加強插板等硬質防彈材料。如果說在上述兩類織物中,大部分彈體能量是在沖擊點或沖擊點附近的纖維處,通過過度拉伸或刺穿使纖維斷裂而被吸收的,那麼對以針刺非織造氈為結構的織物的防彈機理則無法解釋。因為實驗已表明,在針刺非織造氈中幾乎不發生纖維的斷裂。針刺非織造氈由大量短纖構成,不存在交織點,幾乎沒有應變波的固定點反射。其防彈效果取決於子彈沖擊能在氈中的擴散速度。人們觀察到,在被彈片擊中以後,在碎片模擬彈(FSP)的頂端有一卷纖維狀物質。於是預測,彈體或彈片在彈擊初始階段即變鈍,從而使其難以穿透織物。許多研究資料都指出,纖維的模量和氈的密度是影響整個織物防彈效果的主要因素。針刺非織造氈主要用於以防彈片為主的軍用防彈衣中。

I. 戰術背心,防彈背心,防彈衣的區別是什麼

在現代軍隊武器裝備變得先進的同時,保護士兵免遭嚴重傷害的防彈裝備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那麼戰術背心,防彈背心,防彈衣的區別是什麼?

由此看來,防彈衣在士兵行軍過程中無疑會增加他們的負重,極大的消耗了士兵的體能,更有可能在士兵做戰術動作的關鍵時候拖士兵的後腿,所以戰斗的時候有不少士兵都會選擇放棄穿戴防彈衣以保證其身體的靈活性,所以說士兵們作戰穿防彈衣還真的是需要看任務情況的!

J. 防彈衣是什麼意思

用於防護彈頭或彈片對人體的傷害。
防彈衣,又叫避彈衣,避彈背心,防彈背心,避彈服,單兵護體裝具等,用於防護彈頭或彈片對人體的傷害。
防彈衣主要由衣套和防彈層兩部分組成。
防彈層可吸收彈頭或彈片的動能,對低速彈頭或彈片有明顯的防護效果,在控制一定的凹陷情況下可減輕對人體胸、腹部的傷害。

與防彈馬甲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撤掉疫源地帽子 瀏覽:509
她裙子的顏色是他領帶的顏色 瀏覽:659
在家穿睡衣怎麼了 瀏覽:543
海邊穿什麼顏色的裙子好看 瀏覽:792
日本軍人的帽子怎麼做 瀏覽:586
兒童手工編織衣圖案圖片 瀏覽:775
穿風衣配什麼帽女 瀏覽:987
植發以後可以戴帽子嗎 瀏覽:121
艾灸馬甲背有什麼樣的 瀏覽:469
金苑女裝幾折拿貨 瀏覽:769
黑衣服帶白色帽子 瀏覽:246
駝背老頭穿什麼牌子的上衣外套 瀏覽:161
除羽絨服鴨味用什麼 瀏覽:200
女士青年羽絨服 瀏覽:671
外套下擺蓋過臀部 瀏覽:673
千鳥格外套內搭配什麼顏色的圍巾 瀏覽:553
眼鏡香煙帽子什麼軟體 瀏覽:897
米色裙子配白色上衣好看 瀏覽:317
灰色褲子搭配什麼樣的外套好看嗎 瀏覽:789
買褲子看身高還是體重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