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鐵籬笆樹也就是馬甲子能在東北種植嗎,冬天凍不死嗎
用馬甲子作綠籬圍護果園等場地,綜合效果比磚土竹等作圍籬優越:其一,馬甲子適應性強、易種且速生,從育苗定植、到籬笆成型僅需2-3年,一般株高可達2米,且病蟲害少、耐旱、耐瘠、管理容易;其二,馬甲子為多年生灌木,木質堅硬針刺密布圍籬效果好,如不加修剪樹高可達4-6米,能作防護林既可防風、防旱、防寒、防禽畜進園。其三,馬甲子抗寒性強,能耐-15℃的低溫,不會因凍害而枯死樹,最適用我國的北方廣泛種植。其四,馬甲子與蘋果、梨等果樹不同科,故而一般沒有共生性的病害,如天牛、潛葉蛾等互不傳播。其五,馬甲子作圍籬成本低,植造一米籬笆只需要4-5株苗耗資在0.2元以下,成本只有竹籬的四分之一,磚牆的百分一。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馬甲子用於高速公路兩旁作籬笆之用。
㈡ 馬甲子可以嫁接橘樹嗎
你好朋友,
馬甲子是不能嫁接橘樹的。
馬甲子是鼠李科馬甲子屬植物,橘樹是芸香科金桔屬或者柑橘屬植物。兩者不同科不同屬,嫁接沒有親和力,無法成活的哦。
希望能幫到您。
㈢ 怎樣種馬甲子種子播種技術
馬甲子播種面積一般包括播種、覆土、鎮壓、覆蓋和灌溉等工序。
1. 首先播種,將苗床整好,用條播或撒播的方法將馬甲子種子播下。
2. 馬甲子種子播下後及時覆土,一般覆厚度是1厘米左右。選用疏鬆土壤或木屑、細沙等都可。蓋土厚度要一致,要求均勻,否則出苗不齊,影響苗的產量及質量。
3. 鎮壓可使馬甲子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使馬甲子種子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利於馬甲子種子發芽。
4. 覆蓋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濕度,調節地表溫度,防止表土板結,減少雜草等作用。覆蓋的材料有草簾、薄膜等,這些材料在大部分馬甲子苗出齊後應及時撤除。
5. 一般在播種前要灌足水,馬甲子播種發芽階段盡量不澆水,如氣候乾旱,土壤水分不足時必須澆水,以保持濕度,利於馬甲子種子發芽。
㈣ 馬甲是一級植物嗎
馬甲子,又名:鐵籬笆(《草木便方》),竻仔、雄虎刺、石刺木、烏刺仔、刺盤子、狗骨竻、秤錘竻。 為鼠李科植物馬甲子的根。性味苦,平。具有祛風濕,散瘓血,解毒作用。用於治療喉痛,腸風下血,風濕痛,跌打損傷。可剪湯內服,也可外用。
中文學名
馬甲子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科
鼠李科
屬
馬甲子屬
㈤ 可以做蠟燭的植物
馬甲子樹干堅硬,是做農具和傢具的好木材,種子還能榨油做成蠟燭,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馬甲子」,大多數地區都稱它為「銅錢樹」或「馬鞍樹」,在筆者當地的村民都叫它「雄虎刺」,馬甲子主要分布於我國華東、西南、中南以及陝西等省份,是農村地區比較常見的植物。馬甲子屬於一種落葉灌木,大多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主要是以野生為主,馬甲子最高能長到六米多,它的枝幹有很多直立的針刺,最長能長到1.7厘米,果實呈杯狀,從遠處看其果實酷似銅錢,故而得名「銅錢樹」。
據了解,馬甲子的根、枝、葉、花、果都能入葯,馬甲子的根具有祛寒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消腫也能治療咽喉痛,其葉能治療腫痛,此外,馬甲子樹干堅硬,是做農具和傢具的好木材,種子還能榨油做成蠟燭。
還有一種果樹就是茶籽果樹,它的果子能用來製作成蠟燭和肥皂,籽可以用來榨油。農村中,有很多的農民會種植一些果樹,希望以此能夠給自己多帶來點收入。農村這種果樹是茶籽,能夠用來榨油,且榨出來的油是很優質的,和橄欖油不相上下。因為茶籽出來的油足夠優質,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也因此還被人譽為「東方橄欖油」。
我們來了解一下蠟燭成分。蠟燭的主要原料是石蠟,石蠟是從石油的含蠟餾分經冷榨或溶劑脫蠟而製得的,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和正二十八烷,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
添加的輔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主要用以提高軟度,具體添加要視生產什麼種類的蠟燭而定。易熔化,密度小於水難溶於水。受熱熔化為液態,無色透明且輕微受熱易揮發,可聞石蠟特有氣味。遇冷時凝固為白色固體狀,有輕微的特殊氣味。
㈥ 馬甲子的生長特性是什麼
【原形態】 馬甲子 灌木,高達6m。小枝褐色,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5-9mm,被毛,基部有2個紫紅色針刺,長0.4-7cm;葉片紙質,寬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圓形,長3-7cm,寬2-5cm,先端純或圓,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稍偏斜,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光澤,兩面沿脈被棕褐色短柔毛或無毛,基出脈3條。花兩性,聚傘花序腋中,被黃色絨毛,花小,直徑6mm,黃綠色;萼片5,三角形,長2mm;花瓣5,匙形,短於萼片;雄蕊5,與花瓣等長或略長於花瓣;花盤圓形,邊緣5或10齒裂;子房3室,花柱3深裂,柱頭槌形。核果林狀,被黃褐色或棕褐色絨毛,周圍具木栓質3淺裂的窄翅,直徑1-1.7cm,長7-8mm。種子紫紅色或紅褐色,扁圓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或曠野,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生長適溫25-30℃,不耐寒,要求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採摘種子後,放於濕沙內貯存。翌春2-3月將種子篩出,將種殼春碎,即可播種。按行距20-25cm開橫溝,溝深5cm,把種子均勻插入溝內,覆蓋細土1-2cm,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1hmZ用種子45kg。培育2年後,當苗高40cm以上時移栽。移栽宜在冬季落葉後,或早春未萌發芽前進行,按行株距60cm×30cm開穴,每穴栽1株。
【性狀】 乾燥的根,上部較粗壯,下部有分歧,外表有細縱皺,並殘留少數須根,質堅硬。
㈦ 馬甲子有什麼葯用功效
葯用價值
葯用部分:根、葉入葯,10~11月挖根,四季采葉。
用途:性味苦、平,無毒。根能除寒活血,發表解熱,消腫,治跌打損傷及心腹疼痛;葉治無名腫痛。每日用量:5錢~1兩,作煎劑。
㈧ 馬甲子和枳殼是一種植物嗎
不是的,馬甲子枳殼翹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㈨ 馬甲子的葉序和葉脈是什麼
馬甲子為鼠李科植物,葉序為單葉互生,葉脈為網狀葉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