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前半生中,馬伊琍要跟老金出去見朋友穿的咖啡色麂皮大衣是什麼牌子謝謝
這款風衣是大品牌的,
具體什麼牌子,
你可以查找相關信息確定,
但是價格的確不便宜近2萬左右。
2. 張曉風散文摘抄
張曉風經典散文
衣履篇
——人生於世,相知有幾?而衣履相親,亦涼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
⒈、羊毛圍巾
所有的巾都是溫柔的,像汗巾、絲巾和羊毛圍巾。
巾不用剪裁,巾沒有形象,巾甚至沒有尺碼,巾是一種溫柔得不會堅持自我形象的
東西,它被捏在手裡,包在頭上、或繞在脖子上,巾是如此輕柔溫暖,令人心疼。
巾也總是美麗的,那種母性的美麗,或抽紗或綉花,或泥金或描銀,或是織棉,或
是鉤紗,巾總是美得那麼細膩嫻雅。
而這個世界是越來越容不下溫柔和美麗了,羅勃泰勒死了,史都華格蘭傑老了,費
雯麗消失了,取代的查理士布朗遜,是00七,是冷硬的珍芳達和費唐娜薇。
惟有圍巾仍舊維持著一份古典的溫柔,一份美。
我有一條淺褐色的馬海羊毛圍巾,是新春去了殼的大麥仁的顏色,錯覺上幾乎嗅得
到鼓皮的干香。
即使在不怎麼冷的日子,我也喜歡圍上它,它是一條不起眼的圍巾,但它的撫觸輕
暖,有如南風中的琴弦,把世界遺留在惻惻輕寒中,我的項間自有一圈暖意。
忽有一天,我慣行的山徑上走,滿山的蘆葦柔軟地舒開,怎樣的年年葦色啊!這才
發現蘆葦和我的羊毛圍巾有著相同的色調和觸覺,秋山寂清,秋容空寥,秋天也正自搭
著一條葦巾吧,從山巔繞到低谷,從低谷拖到水湄,一條古舊溫婉的圍巾啊!
以你的兩臂合抱我,我的圍巾,在更冷的日子你將護住我的兩耳焐著我的發,你照
著我的形象而委曲地重疊你自己,從左側環護我,從右側縈繞我,你是柔韌而忠心的護
城河,你在我的堅強梗硬里縱容我,讓我也有小小的柔弱,小小的無依,甚至小小的撒
嬌作痴,你在我意氣風發飄然上舉幾乎要破軀而去的時候,靜靜地伸手挽住我,使我忽
然意味到人間的溫情,你使我怦然間軟化下來,死心踏地留在人間。如山,留在茫茫撲
撲的蘆葦里。
巾真的是溫柔的,人間所有的巾,以我的那一條。
⒉.背袋
我有一個背袋,用四方形碎牛皮拼成的。我幾乎天天背著,一背竟背了五年多了。
每次用破了皮,我到鞋匠那裡請他補,他起先還肯,漸漸地就好心地勸我不要太省
了。
我拿它去乾洗,老闆娘含蓄地對我一笑,說:「你大概很喜歡這個包吧?」
我說:「是啊!」
她說:「怪不得用得這么舊了!」
我背著那包,在街上走著,忽然看見一家別致的傢具店,我一走進門,那閑坐無聊
的小姐忽然迎上來,說:
「咦,你是學畫的吧?」
我堅決地搖搖頭。
不管怎麼樣,我捨不得丟掉它。
它是我所有使用過披包里唯一可以裝得下一本辭源,外加一個飯盒的,它是那麼大,
那麼輕,那麼強韌可信。
在東方,囊袋常是神秘的,背袋裡永遠自有乾坤,我每次臨出門把那裝得鼓脹的舊
背袋往肩上一搭,心中一時竟會萬感交集起來。
多少錢,塞進又流出,多少書,放進又取出,那裡面曾擱入我多少次午餐用的麵包,
又有多少信,多少報紙,多少學生的作業,多少名片,多少婚喪喜慶的消息在其中佇足
而又消失。
一隻背袋簡直是一段小型的人生。
曾經,當孩子的乳牙掉了,你匆匆將它放進去,曾經,山徑上迎面栽跌下一枚松果,
你拾了往袋中一塞。有的時候是一葉青橛,有的時候是一捧貝殼,有的時候是身份證、
護照、公車票,有的時候是給那人買的襪子、薰雞、鴨肫或者阿斯匹林。
我愛那背袋,或者是因為我愛那些曾經真真實實發生過的生活。
背上袋子,兩手都是空的,空了的雙手讓你覺得自在,覺得有無數可以掌握的好東
西,你可以像國畫上的隱士去策杖而游,你可以像英雄擎旗而戰,而背袋不輕不重地在
肩頭,一種甜蜜的牽絆。
夜深時,我把整好的背袋放在床前,愛憐地撫弄那破舊的碎片,像一個江湖藝人在
把玩陳舊的行頭,等待明晨的沖州撞府。
明晨,我仍將背上我的背袋去逐明日的風沙。
⒊.穿風衣的日子
香港人好像把那種衣服叫成「干濕褸」,那實在也是一個好名字,但我更喜歡我們
在台灣的叫法——風衣。
每次穿上風衣、我曾莫名其妙的異樣起來,不知為什麼,尤其剛扣好腰帶的時候、
我在錯覺上總懷疑自己就要出發去流浪。
穿上風衣,只覺風雨在前路飄搖,小巷外有萬里未知的路在等著,我有著一縷煙雨
任平生的莽莽情懷。
穿風衣的日子是該起風的,不管是初來乍到還不慣於溫柔的春風,或是綠色退潮後
寒意陡起的秋風。風在雲端叫你,風透過千柯萬葉以蒼涼的顫音叫你,穿風衣的日子總
無端地令人凄涼——但也因而無端地令人雄壯:
穿了風衣,好像就該有個故事要起頭了。
必然有風在江南,吹綠了兩岸,兩岸的楊柳帷幕……
必然有風在塞北,撥開野草,讓你驚見大漠的牛羊……
必然有風像舊戲中的流雲綵帶,圓轉柔和地圈住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的海棠殘葉。
必然有風像歌,像笛,一夜之間遍洛城。
曾翻閱漢高祖的白雲的,曾翻閱唐玄宗的牡丹的,曾翻閱陸放翁的大散關的,那風,
今天也翻閱你滿額的青發,而你著一襲風衣,走在千古的風里。
風是不是天地的長喟?風是不是大塊血氣涌騰之際攪起的不安?
風鼓起風衣的大翻領,風吹起風衣的下擺,刷刷地打我的腿。我瞿然四顧,人生是
這樣的遼闊,我覺得有無限渺遠的天涯在等
⒋.旅行鞋
那雙鞋是麂皮的,黃銅色,看起來有著美好的質感,下面是軟平的膠底,足有兩公
分厚。
鞋子的樣子極笨,禿頭,上面穿鞋帶,看起來牢靠結實,好像能穿一輩子似的。
想起「一輩子」,心裡不免愴然驚,但驚的是什麼,也說不上來,一輩子到底是什
么意思,半生又是什麼意思?七十年是什麼?多於七十或者少於七十又是什麼?
每次穿那鞋,我都忍不住問自己,一輩子是什麼,我拚命思索,但我依然不知道一
輩子是什麼。
已經四年了,那鞋禿笨厚實如昔,我不免有些恐懼,會不會,有一天,我已老去,
再不能赴空山靈雨的召喚,再不能一躍而起前赴五湖三江的邀約,而它,卻依然完好?
事實上,我穿那鞋,總是在我心情最好的時候,它是一雙旅行鞋,我每穿上它,便
意味著有一段好時間好風光在等我,別的鞋底慣於踏一片黑沉沉的柏油,但這一雙,踏
的是海邊的濕沙,岸上的紫岩,它踏過山中的泉澗,踱盡林下的月光。但無論如何,我
每見它時,總有一絲悵然。
也許不為什麼,只為它是我唯一穿上以後真真實實去走路的一雙鞋,只因我們一起
踩遍花朝月夕萬里灰沙。
或穿或不穿,或行或止,那鞋常使我驚奇。
⒌.牛仔長裙
牛仔布,是當然該用來作牛仔褲的。
穿上牛仔褲顯然應該屬於另外一個世界,但令人訝異的是牛仔布漸漸地不同了,它
開始接受了舊有的世界,而舊世界也接受了牛仔布,於是牛仔短裙和牛仔長裙出現了。
原來牛仔布也可以是柔和美麗的,牛仔馬甲和牛仔西裝上衣,牛仔大衣也出現了,原來
牛仔布也可以典雅莊重的。
我買了一條牛仔長裙,深藍的,直拖到地,我喜歡得要命。旅途中,我一口氣把它
連穿七十天,臟了,就在朋友家的洗衣機里洗好、烘好,依舊穿在身上。
真是有點瘋狂。
可是我喜歡帶點瘋狂時的自己。
所以我喜歡那條牛仔長裙,以及長裙時候的自己。
對旅人而言,多餘的衣服是不必的,沒有人知道你昨天穿什麼,所以,今天,在這
個新驛站,你有權利再穿昨天的那件,旅人是沒有衣櫥沒有衣鏡的,在夏天,旅人可憑
兩衫一裙走天涯。
假期結束時,我又回到學校,牛仔長裙掛起來,我規規矩矩穿我該穿的衣服。
只是,每次,當我拿出那條裙子的時候,我的心裡依然漲滿喜悅,穿上那條裙子我
就不再是母親的女兒或女兒的母親,不再是老師的學生或學生的老師,我不再有任何頭
銜任何職份。我也不是別人的妻子,不管那四十二坪的公寓。牛仔長裙對我而言漸漸變
成了一件魔術衣,一旦穿上,我就只是我,不歸於任何人,甚至不隸屬於大化,因為當
我一路走,走入山,走入水,走入風,走入雲,走著,走著,事實上竟是根本把自己走
成了大化。
那時候,我變成了無以名之的我,一徑而去,比無垠雪地上身披腥紅斗篷的寶玉更
自如,因為連左右的一僧一道都不存在。我只是我,一無所系,一無所屬,快活得要發
瘋。
只是,時間一到,我仍然回來,扮演我被同情或羨慕的角色,我又成了有以名之的
我。
我因此總是用一種異樣的情感愛我的牛仔長裙——以及身系長裙時的自己。
⒍項鏈
溫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那句話是瘂弦說的。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項鏈,也許本來也是完全不必要的一種東西,但它顯然又是必要的,它甚至是跟人
類文明史一樣長遠的。
或者是一串貝殼,一枚野豬牙,或者是埃及人的黃金項圈,或者是印第安人天青色
石頭,或者是中國人的珠圈玉墜,或者是羅馬人的古錢,以至土耳其人的寶石……項鏈
委實是一種必要。
不單項鏈,一切的手鐲、臂釧,一切的耳環、指環、頭簪和胸針,都是必要的。
怎麼可能有女孩子會沒有一隻小盒子呢?
怎麼可能那隻盒子里會沒有一圈項鏈呢?
田間的蕃薯葉,堤上的小野花,都可以是即興式的項鏈。而做小女孩的時候,總幻
想自己是美麗的,吃完了釋迦果,黑褐色的種子是項鏈,連爸爸抽完了煙,那層玻璃紙
也被扭成花樣,串成一環,那條玻璃紙的項鏈終於只做成半串,爸爸的煙抽得太少,而
我長大得太快。
漸漸地,也有了一盒可以把玩的項鏈了,竹子的、木頭的、石頭的、陶瓷的、骨頭
的、果核的、貝殼的、鑲嵌玻璃的,總之,除了一枚值四百元的玉墜,全是些不值錢的
東西。
可是,那盒子有多動人啊!
小女兒總是瞪大眼睛看那盒子,所有的女兒都曾喜歡「借用」媽媽的寶藏,但他們
真正借去的,其實是媽媽的青春。
我最愛的一條項鏈是骨頭刻的(刻骨兩個字真深沉,讓人想到刻骨銘心,而我竟有
一枚真實的刻骨,簡直不可思議),以一條細皮革系著,刻的是一個拇指大的襁褓中的
小娃娃,圓圓扁扁的臉,可愛得要命。買的地方是印第安村,賣的人也說刻的是印第安
印兒,因為只有印第安人才把娃娃用繩子綁起來養。
我一看,幾乎失聲叫起來,我們中國娃娃也是這樣的呀,我忍不住買了。
小女兒問我那娃娃是誰,我說:
「就是你呀!」
她仔細地看了一看,果真相信了,滿心歡喜興奮,不進拿出來摸摸弄弄,真以為就
是她自己的塑像。
我其實沒有騙她,那骨刻項鏈的正確名字應該叫做「嬰兒」,它可以是印第安的嬰
兒,可以是中國嬰兒,可以是日本嬰兒,它可以是任何人的兒子、女兒,或者它甚至可
以是那人自己。
我將它錄胸而掛,貼近心臟的高度,它使我想到「彼亦人子也」,我的心跳幾乎也
因此溫柔起來,我會想起孩子極幼小的時候,想起所有人類的襁褓中的笑容。
掛那條項鏈的時候,我真的相信,我和它,彼此都美麗起來。
⒎紅絨背心
那件紅絨背心是我懷孕的時候穿的,下緣極寬,穿起來像一口鍾。
那原是一件舊衣,別人送給我的,一色極純的玫瑰紅,大口袋上鑲著一條古典的花
邊。
其他的孕婦裝我全送人了,只留下這一件捨不得,掛在貯藏室里,它總是牽動著一
些什麼.,藏伏著一些什麼。
懷孕的日子的那些不快不知為什麼,想起來都模糊了,那些疼痛和磨難竟然怎麼想
都記不真切,真奇怪,生育竟是生產的人和被生的人都說不清楚過程的一件事。
而那樣驚天動地的過程,那種參天地之化育的神秘經驗,此刻幾乎等於完全不存在
了,彷彿星辰,我雖知道它在億萬年前成形,卻完全不能重復那分記憶,你只見日升月
恆,萬象回環,你只覺無限敬畏。世上的事原來是可以在渾沌噩然中成其為美好的。
而那件紅絨背心懸在那裡,柔軟鮮艷,那樣真實,讓你想起自己懷孕時期像一塊璞
石含容一塊玉的舊事。那時,曾有兩脈心跳,交響於一副胸膛之內——而胸膛,在火色
迸發的紅絨背心之內。對我而言,它不是一件衣服,而是孩子的「創世紀」,我每怔望
著它,就重溫小胎兒的腹中來不及地膨脹時的力感。那時候,作為一個孕婦,懷著的竟
是一個急速增大的銀河系。真的,那時候,所有的孕婦是宇宙,有萬種庄嚴。
而孩子大了,而那裡自顧自地玩著他的集郵冊或彩色筆。一年復一年,寒來暑往,
我揀衣服的時候,總看見那像見證人似的紅絨懸在那裡,然後,我習慣地轉眼去看孩子,
我感到寂寥和甜蜜。
3. 袁泉有哪些職場穿搭時尚又干練
袁泉在事業上是一位成功的演員,她的魅力沒有因為時間的摧殘而減少,反而增加了女人味。在電視劇《精英律師》和《我的前半生》中她都是飾演職場精英女士,干練瀟灑的穿搭方法,氣場兩米八的震撼效果,讓袁泉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多出了一種角色選擇,同時也讓電視劇前的觀眾們學習職場穿搭方法。在她所有的穿搭中,我覺得時尚又干練的穿搭有兩套,第一套穿搭是白色風衣搭配黑色襯衣和黑色西裝褲,第二套穿搭是灰白色大衣搭配黑色西裝套裝。
你覺得袁泉有哪些職場穿搭時尚又干練呢?非常歡迎你到下面的評論區發表您的意見。
4. 唐伯虎 醉詩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出生在明中後期一個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國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詩文書畫兼擅,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為「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據《明史》本傳記載,唐寅「性穎利」,博通經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 ,經祝允明規勸,乃閉戶折節,並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後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於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後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於正德二年(1507)建成於桃花庵別業,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後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起首四行,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復沓,前後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卧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看這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後,唐寅終於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託,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啟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註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綳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系,前緊後舒,充分表現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並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吒風雲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餘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於《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緣。晉有劉伶、稽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並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氣質,從一個側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內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後唾棄仕途,最終採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後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
參考資料:http://news.hb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6
5. 《我的前半生》後期子君的穿搭低調有氣質,你最喜歡她哪套搭配
我最喜歡的就是一款她的焦糖色大衣搭配白色針織衫,顯得優雅干練,很有職場女性的時尚氣息。在《我的前半生》後期,子君的穿搭低調有氣質,因為她的心態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在穿搭上也反映了出來。
總之跟以前動不動紅配綠、黃配綠這樣的色彩搭配來說,要顯得低調又有氣質多了,看上去很有職業女性的干練利落,還是值得一些職場女性來學,今天就跟小編來看一下在《我的前半生》中,後期子君的有哪些時尚大氣的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