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聯軍服雨衣披風的麻繩怎麼個圍法
當雨衣用的時候直接繫上就行。如果當帳篷用的話
2. 給佛像披袍好處注意事項及披袍功德
請的佛、菩薩像和財神是否需要用紅布做成披風衣式或帶帽子的披風衣樣式,給...你好。如果供奉的地方沒有灰塵不用披袍的。如果想庄嚴佛像,披上黃袍(類似亮...
3. 泳衣披風怎麼穿
基本有兩種穿法:
1、可以當成上衣來穿。
2、可以當成裙子來穿。
有的披紗會有多出來的可以系的部分,就像下圖中打的那個蝴蝶結;有的沒有就直接用披紗的角來打結,但是會縮小披紗的利用率。
4. 佛羅倫薩畫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佛羅倫薩是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中心,當時的政治觀念和藝術觀念大都在此孕育、產生和發展,一大批文藝復興巨匠的誕生更使它增添光輝。尤其是在繪畫上,盡管14世紀佛羅倫薩畫壇自巨匠喬托以後沉寂了將近一百年,但重新復興這種光輝業績的藝術家並沒有出現在威尼斯和羅馬,仍然出現在充滿光榮和驕傲的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畫派繼承了喬托的傳統,將現實主義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佛羅倫薩當時在美帝奇家族的統治之下,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工商業城市,人文主義的學術和藝術也得到高度的發展。以反映世俗生活為己任的藝術家為了要正確表現人體,對解剖學產生了興趣,而正確的空間表現則需要有嚴格的透視畫法。在佛羅倫薩首先體現出了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出樂園》馬薩喬義大利約在1420年左右,佛羅倫薩畫壇出現了自喬托之後第一個在才能上與他不相上下的偉大畫家馬薩喬(1401年—1426年),他的出現標志著早期文藝復興繪畫的來臨。
馬薩喬於1401年12月21日出生在熱諾河的一個公證人家裡。他的父親於1406年病逝,同年他的母親又與一個德國葯劑師結婚,1417年他的繼父去世,這年馬薩喬來到了佛羅倫薩,從師於當時的名畫家馬索里諾學習繪畫。1422年他參加了醫生和葯劑師組成的同業工會,並在這里創作了他的處女作《寶座上的聖母子和二天使》,在這幅作品中他的革新精神初露鋒芒,他的人物較之喬托的更加真實有力,畫中的背景具有一種親切的真實感。同時還證明了他是文藝復興畫家中第一個掌握透視法的人,第一個注重人體結構和第一個廣泛運用對比手法的人。
馬薩喬繼承和發展了喬托的藝術傳統,以科學的探究精神,將解剖學、透視學的知識運用於繪畫,在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美術史上經常提到的兩幅名作是《出樂園》和《納稅錢》。這兩幅作品都是在1428年為佛羅倫薩卡爾米內教堂布蘭卡奇禮拜室而創作的壁畫。在《出樂園》一畫中,馬薩喬畫出准確的解剖結構,並利用斜射的光線。以明暗法描繪出裸體的男女,人物色調分明,通過悲哀的動態及痛苦的表情,烘託了畫面悲劇性的氣氛。馬薩喬的藝術原則不僅成為15世紀義大利藝術家遵循的典範,也對歐洲美術史上的現實主義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薩喬的藝術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繁榮期的到來,而佛羅倫薩畫派對此做出了重要貢獻。15世紀上半期佛羅倫薩畫派的代表畫家還有烏切洛、安基里科、戈佐利、利皮、卡斯坦諾等。烏切洛(1397年—1475年)對佛羅倫薩畫派的最大貢獻是對透視法的研究和運用。他的代表作品《聖羅馬諾之戰》曾是美帝奇宮的室內裝飾壁畫,現被分藏倫敦、佛羅倫薩和巴黎的博物館里。這實際上是一幅透視畫法的圖解,畫面上倒伏的戰馬、死去的士兵和折斷的武器等等,一味地追求透視法的應用。而無視畫面的整體效果和動態的處理,以及物體的固有色調,完全沉浸在超越現實的幻想當中。
《維納斯的誕生》波提切利義大利佛羅倫薩畫派主要是以人文精神來畫宗教題材,但不同的畫家也表現出了不同的風格。僧侶畫家安基里科善於用細膩恬靜的筆調和輕快透明的色彩來表現人物和環境。他的學生利皮(1406年—i469年)則善於刻畫人物的肖像和生活的細節。安基里科的另一位學生戈佐利(1420年—1497年)是以裝飾性的手法來表現喜劇性的場面,卡斯坦諾則早於達·芬奇半個世紀畫了一幅動人的《最後的晚餐》。
佛羅倫薩畫派的最後一位大師是波提切利(1444年—1510年),他的代表作品有《維納斯的誕生》和《春》等。《維納斯的誕生》是根據波里西安的詩而作的,用以裝飾勞倫佐的別墅之用。畫面表現的是:在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上,涌現出一位純潔而優美的女神維納斯,兩個張著翊膀飛來的春風女神帶來了紛飛的鮮花,並向她吹送來靈魂,右邊海岸上來了穿著花衣的天後赫拉在向她加衣。這是一幅描寫沉醉於美與愛的世界的圖畫,然而在這個具有純潔與羞澀的美神的面容上。卻顯示出一種內懷隱憂的表情,這種深沉的情調在他的另一幅作品《春》中也有所表露。
《春》是根據當時的詩人波里西安的寓言詩而畫的,畫面呈現的是在一個密密果樹林間,小愛神丘比特從空中飛來,野花盛開的草地上,中間站著愛與美女神維納斯。愛神的右邊三個赤裸的美女圍著薄紗,在攜手而舞,一邊又有披風衣、帶佩刀的麥丘利,用劍撥著天上的烏雲,愛神之左前方是女妖歐萊底亞把頭戴花環、胸貫花環、身穿花衣的春神推將出來,但她終於免不了要被北風之神從背後劫去。這是一幅富於詩意,形象優美的寓言性作品。一方面顯示了春天的歡樂;另一方面又隱喻了不可避免的秋冬的悲哀,這種深沉的情調和《維納斯的誕生》一樣反映了畫家的精神世界。
總之,波提切利作為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最後一位大師,他的作品充滿了詩的柔情,盡情地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洋溢著人文主義的樂觀精神。
與波提切利同時的佛羅倫薩畫家還有安東尼奧·波拉約奧洛(1429年—1498年)和吉蘭達約(1449年—1494年)、委羅基奧(1435年—1488年)。
佛羅倫薩畫派在15世紀義大利繪畫藝術中處於中心地位。它的發展決定了這個時期義大利藝術發展的主流,同時也影響了這一時期的其他畫派,如翁布里亞畫派和帕都亞畫派。
5. 將服裝按照面分類法進行分類
一、根據服裝的基本形態分類
依據服裝的基本形態與造型結構進行分類,可歸納為體形型、樣式型和混合型三種。
1.體形型
體形型服裝是符合人體形狀、結構的服裝,起源於寒帶地區。這類服裝的一般穿著形式分為上裝與下裝兩部分。上裝與人體胸圍、項頸、手臂的形態相適應;下裝則符合於腰、臀、腿的形狀,以褲型、裙型為主。裁剪、縫制較為嚴謹,注重 服裝的輪廓造型和主體效果。如西服類多為體形型。
2.樣式型
樣式型服裝是以寬松、舒展的形式。將衣料覆蓋在人體上,起源於熱帶地區的一種服裝樣式。這種服裝不拘泥於人體的形態,較為自由隨意,裁剪與縫制工藝以簡單的平面效果為主。
3.混合型
混合型結構的服裝是寒帶體形型和熱帶樣式型綜合、混合的形式,兼有兩者的特點,剪裁採用簡單的平面結構,但以人體為中心,基本的形態為長方形,如中國旗袍、日本和服等。
二、根據服裝的穿著組合、用途、面料、製作工藝分類
1.按穿著組合分類
大致有如下幾種分類:
1.整件裝 上下兩部分相連的服裝,如連體服、連衣裙等因上裝與下裝相連,服裝整體形態感強。
2.套裝 上衣與下裝分開的衣著形式,有兩件套、三件套、四件套。
3.外套穿在衣服最外層,有大衣、風衣、雨衣、披風等。
4.背心穿至上半身的無袖服裝,通常短至腰、臀之間,為略貼身的造型。
5.裙遮蓋下半身用的服裝,有一步裙、A字裙、圓台裙、裙褲等變化較多。
6.褲從腰部向下至臀部後分為褲腿的衣著形式,穿著行動方便。有長褲、短褲、中褲。
2.按用途分類
分為內衣和外衣兩大類。內衣緊貼人體,起護體、保暖、整形的作用;外衣則由於穿著場所不同,用途各異,品種類別很多。又可分為:社交服、日常服、職業服、運動服、室內服、舞台服等。
3.按服裝面料與製作工藝分類
中式服裝、西式服裝、刺綉服裝、呢絨服裝、鬧米、絲綢服裝棉布服裝、毛皮服裝、針織服裝、羽絨服裝等。
三、按HS編碼的分類
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簡稱協調制度(HS),它是在《海關合作理事會分類目錄》(CCCN)和聯合國《國際貿易標准分類》(SITC)的基礎上,參酌國際間其他主要的稅則、統計、運輸等分類協調制度的一個多用途的國際商品分類目錄。HS編碼,以六位碼表示其分類代號,前兩位碼代表章次,第三、四位碼為各該產品於該章的位置(按加工層次順序排列),第一至第四位碼為節(Heading),其後續接的第五、六位碼稱為目(Subheading),前面六位碼各國均一致。第七位碼以後為各國根據本身需要制訂的碼數。服裝屬HS分類制的第十一類及第61、62章,第61章為針織或鉤編製品,編號從6101.1000-6101.9000共120個,第62章為非針織或非鉤編織服裝及衣著附件。適用於除絮胎以外,任何紡織物的製成品。編號從6201.1100-6217.9000,共155個編碼,分別是按款式、性別、年齡、原材料的不同來進行分類,如棉製男式羽絨大衣的HS編號為:6201.1210,棉製女式羽絨大衣的HS編碼為6202.1210。服裝HS編碼分類中對成衣性別的規定有具體要求,即性別分男式、男童、女式、女童、嬰兒;左門襟在右門襟之上歸男性,反之歸女性,中性成衣歸女性類別。針、梭織成衣及衣著附件其編序依照產品特性由外套類至內衣類,針、梭織相互對應,再次則為其他產品。如6203.1100為羊毛或動物細毛制男式西服套裝(為外衣),6207.1100為棉製男內褲(為內衣、編碼在後),又如:6104.3100為羊毛或動物細毛制針織或鉤編的女式上衣,與此相對應的6204.3100為羊毛或動物細毛制女式上衣。
四、根據針織服裝的生產和加工特點分類
(一)毛針織服裝分類
1.按原料成分分類
(1)純毛類(包括毛類混紡類):可分為羊毛衫、羊絨衫、駝毛衫、羊仔毛(短毛)衫、兔羊毛混紡衫、駝羊毛混紡衫、氂牛毛羊毛混紡衫等。
(2)混紡類:可分為羊毛/腈綸、兔羊/腈綸、馬海毛/腈綸、駝毛/腈綸、羊絨/錦 綸混紡衫、羊絨/蠶絲混紡衫等。
(3)純化纖類(包括化纖混紡類):可分為彈力錦綸衫、彈力丙綸衫、彈力滌綸衫、腈綸膨體衫、腈綸/滌綸、粘纖/錦綸混紡衫等。
(4)交織類:可分為羊毛腈綸、兔毛腈綸、羊毛棉紗交織衫等。
2.按紡紗工藝分類
(1)精梳類:採用精梳工藝紡制的針織絨、細絨線、粗絨線織制的各種羊毛衫、粗細絨線衫等。
(2)粗梳類:採用粗梳工藝紡制的針織紗線織制的各種羊仔毛衫、羊絨衫、兔毛衫、駝毛衫、雪蘭毛衫等。
(3)花色紗毛衫:採用花色針織絨(圈圈紗、結子紗自由紗、拉毛紗)織制的花 色毛衫。這類毛衫外觀奇特、風格別致、有藝術感。
3.按編織機器類型分類
毛衫類織物一般為緯編織物,有圓機產品和橫機產品兩種。
(1)圓機產品:是指用圓形針織機先織成圓筒形坯布,然後再裁剪加工縫製成的毛衫。
(2)橫機產品:是指用手搖橫機編織成衣坯後,再經加工縫合製成的毛衫。也可指電腦橫機織成坯布,經裁剪加工縫製成毛衫。
4.按坯布組織結構分類
一般分為單面、四平、魚鱗、提花、扳花、挑花、絞花等多種。
5.按修飾花型分類
可分為印花、綉花、貼花、扎花、珠花、盤花、拉毛、縮絨、鑲皮、浮雕等。
(1)印花毛衫:在毛衫上採用印花工藝印製花紋,以達到提高美化效果之目的,是毛衫中的新品種。印花格局有滿身印花、前身印花、局部印花等,外觀優美、藝術感染力強、裝飾性好。
(2)綉花毛衫:在毛衫上通過手工或機械方式刺綉上各種花型圖案。花型細膩纖巧,絢麗多彩,以女衫和童裝為多。有本色綉毛衫、素色綉毛衫、彩綉毛衫、絨綉毛衫、絲綉毛衫、金銀絲線綉毛衫等。
(3)拉毛毛衫:將已織成的毛衫衣片經拉毛工藝處理,使織品的表面拉出一層均勻稠密的絨毛。拉毛毛衫手感蓬鬆柔軟,穿著輕盈保暖。
(4)縮絨毛衫:又稱縮毛毛衫、粗紡羊毛衫,一般都需經過縮絨處理。經縮絨後毛衫質地緊密厚實、手感柔軟、豐滿,表面絨毛稠密細膩,穿著舒適保暖。
(5)浮雕毛衫:是毛衫中藝術性較強的新品種,是將水溶性防縮絨樹脂在羊毛衫上印上圖案,再將整體毛衫進行縮絨處理,印上防縮劑的花紋處不產生縮絨現象,織品表面就呈現出縮絨與不縮絨凹凸為浮雕般的花型,再以印花點綴浮雕,使花型有強烈的立 體感,花型優美雅緻,給人以新穎醒目的感覺。
(二)棉針織服裝分類
1.按面料的生產方式分類針織服裝面料按生產方式分為經編和緯編兩大類。
2.按面料的組織結構分類 經編針織面料的單梳節經編基本組織有經平組織、經緞組織、經絨組織等。但在實際生產中,作為外衣或襯衫等一般多用雙梳或多梳經編組織。雙梳經編織物中用途較廣的是經平絨組織、經平斜組織和經斜編鏈組織等。緯編針織面料的基本組織主要有緯平針組織(俗稱"汗布")、羅紋組織(俗稱:"彈力布")、雙羅紋組織(又稱雙正面組織,俗稱「棉毛布」)、雙反面組織(也稱"珍珠編")等。還有襯墊組織、集圈組織、毛圈組織、菠蘿組織、紗羅組織、波紋組織、長毛絨組織、襯經襯緯組織等花色組織以及復合組織等。
五、其他分類方式
除上述一些分類方式外,還有些服裝是按性別、年齡、民族、特殊功用等方面的區別對服裝進行分類。
1.按性別分類
有男裝、女裝。
2.按年齡分類
有嬰兒服、兒童服、成年服、老年服。
3.按民族分類
有中國民族服裝和外國民族服裝,如漢族服裝、藏族服裝、墨西哥服裝、印第安服裝等。
4.按特殊功用分類
有耐熱的消防服、高溫作業服、不透水的潛水服、高空穿著的飛行服、宇航服、高山穿著的登山服等。
5.按服裝的厚薄和襯墊材料不同來分類
有單衣類、夾衣類、棉衣類、羽絨服、絲棉服等。
6.按服裝洗水效果來分類
有石磨洗、漂洗、普洗、砂洗、酵素洗、雪花洗服裝等。
7.按國家標准分類
A類 是指3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服裝產品的安全標准
B類與C類是指兒童或成人的安全標准,其中:B類型是可以直接皮膚類的產品;C類是不可直接皮膚的產品
6. 請的佛、菩薩像和財神是否需要用紅布做成披風衣式或帶帽子的披風衣樣式,給其穿上
你好。如果供奉的地方沒有灰塵不用披袍的。如果想庄嚴佛像,披上黃袍(類似亮緞子的黃布)比較漂亮,而且要找專業人士指導製作最好。不用帶帽子的。那樣不庄嚴。有什麼補充再來問我。
7. 觀音菩薩地披風衣哪裡有可以做的
我不是給你說過了嗎?
平常人家會披個黃布。
寺院會給觀音菩薩做的。
應該用選好的布,去裁縫店截邊,穿上繩子
8. 中國古代將領盔甲外披的衣服叫什麼名字
短的叫帔,長的叫斗篷,斗篷又名「蓮蓬衣」、「一口鍾」、「一裹圓」。披用的外衣。用以防風禦寒。披風通常無袖。中國古代有虛設兩袖的長披風。斗篷,據傳是從蓑衣演變而來,最初用棕麻編成,以御雨雪,名謂「斗襏」。到明清時,才多用絲織物製作,並不限於雨雪天使用,當時叫做大衣,是一種禦寒的服飾,有長式和短式,有高領和低領。凡冬天外出,不論男女官遮,都喜披裹斗篷,但有個規矩,不能穿著這種服飾行禮,不然被視為不敬。清代中葉以後,婦女穿著斗篷很普遍,製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鮮艷的綢緞製作,上綉花紋,講究的在裡面襯以皮毛。
披風- 披用的外衣。用以防風禦寒。短者曾稱帔,長者又稱斗篷。披風通常無袖。中國古代有虛設兩袖的長披風披風按披及人體的部位可分為 3類。①長披風(斗篷),披到腰部以下,其中及地披風俗稱大斗篷。②短披風,披於腰部以上。女用披在肩部的,稱小披風,或稱披肩(前開襟以襻紐系合)。③連帽披風,與帽連成一體,又分連帽小披風、連帽斗篷等。披風按用途又可分為:①日常生活中用的披風,較多的是女用長、短披風,其中波蕾若披風(小披風)比較著名;其他有寶寶斗篷(兒童用的連帽合身披風)和連帽式披風雨衣(雨披)等。②宗教人士用的披風,有基督教的祭披及其十字褡、佛教禪僧的小袈裟「掛絡」、道教的「披」等(見宗教服)。③舞台用披風,有戲裝中的帔、魔術師用的及膝圓型披風(圓形裁片在中間留領口)。④禮儀用的披風,有觀劇披風,英國元首加冕服蔻普斗篷,劍橋大學博士服大斗篷等。此外還有:騎兵穿用的長披風,護士披風(以深藍色毛料裁製、有紅襯里的七分長披風),鬥牛士穿用的兩色披風(柯波特),游泳上岸用的海灘披風,以及中國彝族的「擦爾瓦」、納西族的「七星羊皮披肩」等
9. 斗篷和披風有什麼區別
1、袖子不同:斗篷無袖,披風有袖子,斗篷立領,無帽,無袖,一般後有開衩,整個將人籠蓋。
2、使用季節不同:披風四季皆可穿,而斗篷搭配雪帽用來禦寒,即冬季使用。
3、流行時代不同:斗篷流行於清朝,披風流行於明朝,最早是男性的服裝,後來女性也會穿著,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戲曲舞台,是少有的大范圍的男女通穿服飾。
4、使用場景不同:斗篷常穿於室外,披風室內外均可穿,是一件正常的衣服。披風在中國清代主要用作上層社會婦女的禮服外衣,含高貴之意,並有一口鍾、羅漢衣、篷篷衣等名稱。而斗篷,清代中葉以後,婦女穿著斗篷很普遍,製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鮮艷的綢緞製作,上綉花紋,講究的在裡面襯以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