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是什麼魚
中文學名
珍珠馬甲
拉丁學名
Trichogaster leeri
別稱
珍珠魚、馬甲魚、珍珠絲足鱸、蕾絲麗麗
珍珠馬甲性格溫和,適宜和小型魚類混合飼養,它們不擇食,偏愛肉食性的餌料。屬於簡單易養的熱帶魚種類,但是它們適合生活在弱酸性水質的環境中,所以在一些酸鹼度偏高的環境里不能好好生活,以至於很難讓它們顯現出美麗的色彩。其適溫范圍在20~30℃。
㈡ 這是什麼魚
珍珠馬甲(Anabantidae)熱帶魚中最美麗,也是最受水族愛好者歡迎的魚類。
珍珠馬甲銀褐色的身體,乃至鰭邊均布滿了珍珠狀的斑點,顯得格外雍容華貴,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它的嘴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著身體兩側的側線各有一條由黑色圓斑組成的條紋。珍珠馬甲的腹鰭已經演化成為一對細細長長、金黃色的絲狀觸須,在平時可以前後左右地擺動,猶如盲者探路的竹杖,異常敏銳。
珍珠馬甲性格溫和,適宜和小型魚類混合飼養,它們不擇食,偏愛肉食性的餌料。屬於簡單易養的熱帶魚種類,但是它們適合生活在弱酸性水質的環境中,所以在一些酸鹼度偏高的環境里不能好好生活,以至於很難讓它們顯現出美麗的色彩。
珍珠馬甲的雌雄很容易區別:雄魚背鰭、腹鰭均長而飄逸,鰭邊末端較尖;雌魚的各鰭邊則相對顯得圓滑。性成熟階段,雄魚的眼部以下直至腹部區域,呈現出艷麗的桔黃或火紅的「婚姻色」,而雌魚僅僅是腹部顯得比較膨脹,身體色彩均不及雄魚美艷。
珍珠馬甲是卵生魚類,繁殖也極其簡單。和其他斗魚科魚類一樣,珍珠馬甲也是築起一個泡沫組成的巢穴供產卵用。所以,我們盡可能在水面上放置一些懸浮性的水草,以便珍珠馬甲在吐泡築巢時,泡沫可以依附而不易散開。雌雄魚按1:1的比例放入繁殖缸後,不必提供任何增氧、過濾用的設備,斗魚科獨特的迷器呼吸系統是可以在水溶氧較低的情況下直接呼吸來自水面上的空氣的,使用增氧、過濾用的設備反而使它們構築的泡沫巢穴不易鞏固。
開始,雄魚會在水面一邊呼吸水面的空氣,一邊吐出一個一個的小氣泡築巢,當泡沫巢穴構築成身體大小的時侯,雄魚就會引誘躲在一角的雌魚,經過一番追逐求愛以後,雌魚會在泡沫巢穴附近仰卧,而雄魚則會用身體環住雌魚,壓迫它的腹部產卵,同時授精,然後用嘴將排出的授精卵一顆一顆地銜回泡沫巢穴中,整個產卵過程可能長達數小時,產卵量為600-1000不等。產卵結束後,最好將雌魚撈出,以防遭到雄魚的攻擊,也可使雄魚安心地守護魚卵。
雄魚獨自小心異常地看護著魚卵,不時扇動胸鰭增加魚卵附近的水溶氧量,還不是將從泡沫巢中掉下來逐漸沉入缸底的魚卵再次用嘴銜回泡沫巢穴中,並隨時對泡沫巢穴進行鞏固修整。經過如此精心呵護的36小時,魚卵開始孵化,一尾一尾的大小宛如針尖的仔魚此時還不會游動,依舊需要雄魚在一邊呵護管理,再經過24-36小時,仔魚會開始游動,也會自行捕食細微的水蚤,此時,我們就可以將疲憊不堪的雄魚撈出進行恢復休整。一周以後,仔魚就會接收普通的魚食,開始正常的生長發育,10個月以後就會進入成熟階段
圖片
正在系列的馬甲魚(圖片)
㈢ 請問這種扁扁的魚叫什麼
鰩魚是多種扁體軟骨魚的統稱。分布於全世界大部分水區,從熱帶到近北極水域,從淺海到2700米以下的深水處。共9屬,分3科。鰩魚體呈圓或菱形,胸鰭寬大,由吻端擴伸到細長的尾根部;有些種類具有尖吻,由顱部突出的喙軟骨形成。體單色或具有花紋,多數種類脊部有硬刺或棘狀結構,有些尾部內有發電能力不強的發電器官。就現在所知,全部鰩類魚均為卵生,其卵又稱「美人魚的荷包」,常見於海灘,長方形,有革質殼保護。
准備:素扁魚1條(約重一斤),生薑、蔥、食鹽、醬油、番茄果醋、白糖、植物油各適量。
步驟:
1、素扁魚放在熱油鍋裡面兩煎至金黃色。
2、鍋內放少許熟油,油熱放入適量生薑末、蔥花,略煸炒,加入醬油、清水少許、蓋上蓋燜一下。
3、燜至鹵汁將干,放些白糖和番茄果醋。將魚翻個身,等鹵汁稍收干即成。
特點:色紅,味濃,鮮嫩。功用為調胃氣,助消化,散寒散表,止嘔行水。用於胃寒不和、風寒感冒、消化不良、嘔吐等症。
㈣ 誰知道這是什麼魚
烏鱧,又名黑魚、生魚、鱧魚、才魚等,屬鱸形目,鱧科。 在我國,鱧科魚類有兩屬:鱧屬和月鱧屬。鱧屬內有烏鱧(及黑龍江亞種)、斑鱧、甲鱧、眼鱧、點鱧、鱧、紋鱧等7種;月鱧屬僅有月鱧一種。
目前作為養殖對象的是烏鱧和斑鱧。 烏鱧除高原地區外,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及北至黑龍江一帶,尤以山東微山,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遼寧等地居多。長江流域以南亦有,但較少見。烏鱧的黑龍江亞種主要分布於黑龍江流域的南部以及烏蘇里江流域和興凱湖、松花江等沼澤地帶。斑鱧則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尤其是廣東、廣西、台灣、福建、雲南等地較常見。 烏鱧肉質細嫩,口味鮮美,且營養價值頗高,因而在國內外市場深受歡迎,是人們喜愛的上乘菜餚。此外,鯴魚還具有去瘀生新、滋補調養、健脾利水的醫療功效。病後、產後以及手術後食用,有生肌補血、加速癒合傷口的作用,也可治療水腫、濕痹、腳氣、痔瘡、疥癬等症。 烏鱧對外界環境要求不嚴格,生活適應能力較強,即使在溶氧不足的水域中仍能生存。烏鱧在養殖上要求不高,生長迅速,運輸方便,近年來隨著國內養殖業的發展和國外貿易的需要,烏魚漸成為特種養殖品種一族,烏魚的養殖技術已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1.1 形態特徵 烏魚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長,前部略平扁,後部稍隆起。吻短圓鈍,口大,端位,口裂稍斜,並伸向眼後下緣,下頜稍突出。牙細小,帶狀排列於上下頜,下頜兩側齒堅利。眼小,上側位,居於頭的前半部,距吻端頗近。鼻孔兩對,前鼻孔位於吻端呈管狀,後鼻孔位於眼前上方,為一小圓孔。鰓裂大,左右鰓膜癒合,不與頰部相連鰓耙粗短,排列稀疏,鰓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輔助功能的鰓上器。 烏鱧體色呈灰黑色,體背和頭頂色較暗黑,腹部淡白,體側各有不規則黑色斑塊,頭側各有2行黑色斑紋。奇鰭黑白相間的斑點,偶鰭為灰黃色間有不規則斑點。 烏鱧魚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鱗片,圓鱗,頭頂部覆蓋有不規則鱗片。側線平直,在肛門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鱗片,行於體側中部,後延至尾基。 烏鱧背鰭頗長,幾乎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始於胸鰭基底上方,距吻端較近。腹鰭短小,起點於背鰭第4-5根鰭條下方,末端不達肛門。胸鰭圓形,鰭端伸越腹鰭中部。臀鰭短於背鰭,起點於痛鰭第15-16根鰭條下方。尾鰭圓形。肛門緊位於臀鰭前方。 烏鱧鰾單室,細長,前端圓形,末端較尖,延至臀鰭基底上方。胃呈囊狀,幽門垂2個,粗長,約為腸1/3。腸短雙曲,長於體長二分之一。 烏鱧的黑龍江亞種主要特徵為:背部顏色為深綠黑色,體側有不規則黑綠色,背鰭和尾鰭與背部同色,胸 鰭和臀鰭色淺。 烏鱧與斑鱧的主要差別是:烏鱧體較長,斑鱧缽較短;兩者頭頂部斑紋也有明顯差別:烏鱧頭頂部有七星狀斑紋,斑鱧頭頂部則呈近似"一八八"三個字之斑紋;此外,烏鱧的頭比較尖長,更似蛇。
1.2 生活習性 烏鱧是營底棲性魚類,通常棲息於水草叢生、底泥細軟的靜水或微流水中,遍布於湖泊、江河、水庫、池塘等水域內。時常潛於水底層,以擺動其胸鰭來維持身體平衡。 烏鱧對水體中環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強,尤其對缺氧、水溫和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當水體缺氧時,它可以不將頭露出水面。藉助在鰓腔內由第一鰓弓背面的上鰓骨和舌頜骨伸展出的骨片組成的鰓上器,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因此即使在少水和無水的潮濕地帶,也能生存相當長時間。烏魚的生存水溫為0-41℃,最適水溫為16-30℃。當春季水溫達到8℃以上時,常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夏令季節活動於水體的上層;秋季水溫下降到6℃以下時,游動緩慢,常潛伏於水深處;冬季水溫接近0℃時,則蟄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動。 烏鱧具有很強的跳躍能力。當天氣悶熱、下雨漲水時,烏魚往往會躍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沖擊時也會激起魚躍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餌料不足時,亦會向他池轉移,轉移時其身體似蛇形,緩緩向前移動。
㈤ 這個叫什麼魚
這是珍珠馬甲魚
珍珠馬甲魚分類地位: 鱸形目,攀鱸亞目,毛足鱸屬珍珠馬甲魚學名: 珍珠魚(珍珠馬甲魚) ,原產地: 亞洲馬來半島。適合水溫: 20-30℃。銀褐色的身體,乃至鰭邊均布滿了珍珠狀的斑點,顯得格外雍容華貴,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它的嘴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著身體兩側的側線各有一條由黑色圓斑組成的條紋。該魚原先生活在水草豐茂的水域,其適溫范圍在20~30℃,最適生長水溫24~28℃,pH值6.5~8.5,硬度3~20°dGH。它的性情溫和,尤其是雌魚。
2、混養魚種:
雄魚在交配後有攻擊雌魚的傾向,而在平時雄魚之間也鮮有爭斗。不能與性情兇猛的魚類混養,否則會因受驚嚇而致體色黯淡無光,甚至不吃食。
3、雄魚區別:
雄魚背鰭、腹鰭均長而飄逸,鰭邊末端較尖;雄魚的眼部以下直至腹部區域,呈現出艷麗的桔黃或火紅的婚姻色。
4、雌魚區別:
雌魚的各鰭邊則相對顯得圓滑。性成熟階段,而雌魚僅僅是腹部顯得比較膨脹,身體色彩均不及雄魚美艷。
5、放置水草:
珍珠馬甲魚的受精卵為浮性卵,孵化時要求有泡沫巢,故在產卵缸中應放置一些浮在水面上的水草,使雄魚所吐的泡沫集中,有利於泡沫巢的形成。
6、雄魚護卵:
雄魚有護卵習性,會照顧泡沫巢中的卵及剛孵出的仔魚,見有卵從泡沫巢中掉下來,馬上用口接住,再吐出安置在巢中。此時雄魚不讓雌魚靠近泡沫巢,會不斷驅趕雌魚。
珍珠馬甲仔魚培育
1、仔魚培育:
剛平游的仔魚十分細小和嬌嫩,體長不足4mm。此時若缺乏適口餌料,會嚴重影響成活率。
2、餌料投喂:
因仔魚的口徑很小,不能用豐年蟲無節幼體作開口餌料,需要體型更小的輪蟲。在沒有適口的輪蟲時,可用蛋黃水或自己培育的纖毛蟲投喂,但效果不甚理想。
3、幼魚飼養:
體長1.5cm以上的幼魚可投喂經30目網布過篩的小水蚤,隨著個體的長大,投喂的水蚤無需過篩;也可投喂動物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干飼料。珍珠馬甲魚不像藍曼龍那樣愛吃,生長也較慢。
4、養殖密度:
該魚繁殖量較大,在一般情況下魚缸中仔魚的密度較高,因仔、稚魚階段褶鰓尚未發育完全,大量投餌易引起缺氧死亡,所以應微微充氣。
5、預防疾病:
體長在1.5~2.5cm時易患腸炎,尤其投喂水蚤等活餌,未經消毒且投喂過量時最易發生。珍珠馬甲魚易得弧菌病,主要症狀是:全身浮腫,鱗片豎起,腹部明顯腫大。
㈥ 什麼魚被稱為披著鎧甲的魚
甲魚???好像中華鱘也是吧
㈦ 馬甲魚是海魚還是淡水魚
馬甲魚 (海生魚類) 學名
鯖科 Scombridae 馬鮫屬 Scomberomorus 魚類(現存18種,常見如下)
康氏馬鮫 Scomberomorus commerson(鰆)
㈧ 哪位知道這是什麼魚謝謝!
如圖 , 人工繁育的 秀美安迪麗魚、藍寶麗魚 學名
慈鯛科Cichlidae安迪麗魚屬Andinoacara 熱帶魚類
下圖為 秀美安迪麗魚 Andinoacara pulcher(藍寶麗魚 Aequidens pulcher),俗稱 電藍阿卡拉 Electric Blue Acara
棲息在帶混濁的靜水或清澈的開放水域,肉食性,以昆蟲、甲殼類、蠕蟲等為時。
㈨ 請教下這是什麼魚,叫什麼名字
【英名】Leeri Gourami.國內有翻譯叫珍珠馬甲球,也有叫珍珠球馬甲
【科別】迷鰓科
【產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
【飼養條件】PH:6.5-8.5、22-28℃、5-20dGH
【形體特徵】銀褐色的身體,乃至鰭邊均布滿了珍珠狀的斑點,顯得格外雍容華貴,它的嘴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著身體兩側的側線各有一條由黑色圓斑組成的條紋。珍珠馬甲的腹鰭已經演化成為一對細細長長、金黃色的絲狀觸須,在平時可以前後左右地擺動,猶如盲者探路的竹杖,異常敏銳,雄魚背鰭、腹鰭均長而飄逸,鰭邊末端較尖,雌魚的各鰭邊則相對顯得圓滑,性成熟階段,雄魚的眼部以下直至腹部區域,呈現出艷麗的桔黃或火紅的「婚姻色」,而雌魚僅僅是腹部顯得比較膨脹,身體色彩均不及雄魚美艷最大體長10cm.
【飼養特點】性格溫和,適宜和小型魚類混合飼養,它們不擇食,偏愛肉食性的餌料。屬於簡單易養的熱帶魚種類,但是它們適合生活在弱酸性水質的環境中,所以在一些酸鹼度偏高的環境里不能好好生活,以至於很難讓它們顯現出美麗的色彩
【繁殖特點】繁殖非常容易,與其他的迷鰓科魚類無異
【其他備注】所謂的珍珠馬甲球,實際上是珍珠馬甲魚的退化或者變異品種,球更講究的是身體要圓,越圓越好看,如荷蘭鳳凰球,也有不同圓形的身體和不同的價位
㈩ 珍珠馬甲魚,馬甲魚 的區別
其實是一樣的,只是現在多了一種叫棋子馬甲的魚種,以前珍珠馬甲都直接叫馬甲魚,相對來說,珍珠馬甲比棋子馬甲稍大,吃的魚糧一樣,沒什麼特別的,養的時候注意水溫,屬於熱帶魚,在秋冬春季節,我會控制水溫在24-26度左右。